第一篇:四年级科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简答
1、关于物体的运动,我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做出标记。答:我想知道:1:正在运动的物体能停止运动吗?2:怎样使正在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3:所有物体的运动方法一样吗?
2、你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剧烈的,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不易被察觉的吗?答:地震、火山喷发以及泥石流等运动是剧烈的,桌椅磨损、水泥地磨损等都是缓慢不易被人察觉的。
3、在船上,你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答:在船上只有看窗外的景物是否在“动”才能知道船是否在运动,当看到窗外的景物在后退时,说明船在向前行驶,当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行进时,说明船在向后行驶。看船上的物体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是和船在一起运动。
4、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答:我们可以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请教动物专家等途径来观察运动的动物。
5、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用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答:我们可以按多种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如按它们的食物分;按体表特征分;按生活习性分;按栖息环境分等方式。
6、飞行的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它们身体的哪一部分比较发达?答:飞行的动物都有翅膀,它们的两翼和牵动翼飞行的部分比较发达。
7、小吊车的臂是怎样工作的?答:当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下运动;当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时,吊臂向上运动。
8、根据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答:人和动物的每一个运动,均由相应的一组肌肉来控制。一侧的肌肉收缩,另一侧的肌肉舒张,形成牵引器官的动作,人和动物的肢体运动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9、为什么要长期坚持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什么?答:因为合理的锻炼有利于健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同时能使呼吸系统增强,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应该注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注意: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控制一定的运动量,要注意参加多种项目,使身体得到均衡发展,饭前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等。
10、动物运动有什么意义?答: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动物在运动中能获取食物,能逃避天敌,能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
11、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这是为什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使肌肉中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增加,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进行体育锻炼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从而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量,有利于肌肉持续时间长而又紧张的活动。
12、人们是怎样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的?
答:当人看到某种生物的特殊本领时,常常会联想到人在生活中或生产中的需要,然后就模仿这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东西。
13、蛇形机器人有什么功能?可以利用蛇形机器人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等。
14、查阅资料一般要考虑哪些问题?①根据研究主题确定需要哪方面的资料。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阅到这些资料。③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初步评价。
15、如果你迷路了,向家里打电话,怎样描述清自己的位置?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再说明与这个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16、小红在早晨7点从家去学校时,是迎着太阳走的,下午6点放学时,她还要迎着太阳走,学校在小红家的什么方向?为什么?答:学校在小红家的东方,早晨太阳在东方,迎着太阳走,说明向东走,从家向学校走,说明学校在家的东方。
17、我们怎样制作校园沙盘模型?①明确小组同学的分工;②对学校的建筑布局进行观测;③画出平面图,明确校园中主要建筑物、树等的位置;④准备所需材料;⑤利用找到的材料制作学校的沙盘模型。
18、沙盘制作中,各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田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的?
用剪成田地形的泡沫塑料薄片做田园景观;用蓝色透明、半透明的塑料板或有机玻璃,剪成相应的河流、湖泊、海洋的形状,用胶粘在相应的位置就成了河流、湖泊和海洋。
19、说说怎样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首先,明确目标,目标是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并以沙盘的形式展示作品。其次设计方案,在收集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标准,制订设计方案;征求多方意见,修改设计方案。最后做出模型,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材料,在沙盘中做出模型。
20、怎样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 运动情况也会不一样。
21、怎样描述运动的快与慢?答: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2、在玩小车时,我们知道了几种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答:用扇子扇(风力);装电池(电力);放在高处(重力);用绳拉或手推(拉力和推力)。
23、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地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与车上的重物有关;与提供的动力有关、与车轮旋转的灵活度有关……
24、生活中有哪些用推和拉的例子?答:推力:开窗户、开电视、推小车、推割草机等;拉力:拉灯绳、锯木头、升国旗、放风筝等。
25、用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呢?答:用手推或拉纸蝙蝠的翅膀,发现它的耳朵跟着张或合。这是因为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
26、生活中会用到哪些力?你能举出每种力的应用实例吗?答:扭力:拧毛巾。浮力:鱼漂、救生圈。弹力:弹簧、减震器、沙发。压力:钢笔、注射器、磁力:电话、电铃。地球引力:重锤和各种物体的下落。
27、为什么物体总是向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答:物体下落是因为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是地球引力的作用。
28、工人叔叔利用什么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答:工人叔叔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这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与地面是垂直的。
29、滚轮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怎样使滚轮运动得更快?
答:滚轮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重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往小盘内放入大量的钩码,重力加大,滚轮运动得就更快。
30、怎样让静止的物体(小球)动起来?怎样让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答:力能使物体运动起来,风力(吹)、水力、重力(斜面)、推力、弹力等都可以使物体(小球)动起来。给物体一个反方向的力或其它和它原来运动方向不一样的力,它的运动方向就改变了。
31、生活中还有哪些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答:风力可以使帆船向前行驶,还可以使风车转动起来;重力可以使物体下落,扭力可以把湿毛巾拧干,弹力可以使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减少震动。
32、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答:古人认为①地球是平坦的方形;②天似鸡蛋,地似蛋黄;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33、我们能用几种方法使运动的乒乓球、风车、自行车停下来?
答:用手压、物体挡等方法可以使乒乓球停下来;用手挡、用物体挡、把风车放在无风的地 第2/5页
方可以使风车停下来;刹闸、物体挡、不给自行车施加蹬力,可以使自行车停下来。
34、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上,如果向上跳起,会落在原地吗?为什么? 答:会落在原地,因为在行驶的火车上,作为乘客会和火车同样的速度前进,二者相对讲都是静止的,因此当乘客向上跳起后还会落在原地。
35、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两个物体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还与两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大时,摩擦力大,压力小时,摩擦力小。
36、生活中哪些摩擦有益,哪些是无益的?答:有益摩擦:用橡皮擦字,车闸、自行车的轮胎和车蹬花纹、鞋底花纹。无益摩擦:滑冰鞋、车轴处的摩擦等。
37、假如没有摩擦力会怎样?答: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停下来(汽车、飞机相撞,人站不住)。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38、物体受到力一定会运动吗?举例说明。
答:物体受到力有可能运动(如推车),有可能不运动,(如推墙)。
39、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答:上海先被太阳照到,因为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上海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上海先被太阳照到。
40、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古代科学家利用长期观察的方法,麦哲伦用实践的方法进一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登上太空,看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遥感技术,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类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
41、怎样制作地球模型?
答:材料:准备好旧报纸、一个旧皮球、一张世界地图、胶水、面糊;过程:(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2)将旧报纸撕成条,贴在皮球,至少三层。(3)用面糊在球上作出高山、平原的形状(4)给自制的地球仪模型涂上颜色。
42、怎样使用温度计?
答:使用温度计时注意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还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平。
43、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
答: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同一物体的影长和方向也会改变。早晨,影子投向西方,影子较长;正午,影子投向北方,影子最短;傍晚,影子投向东方,影子较长。
44、太阳的东升西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答:伴随着太阳的运动,一天中的气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中午前后较高,午后一时左右气温最高。
45、如果我们到野外游玩,除了看指南针以外,还能通过哪些方法辨认方向? 答:1)直接利用太阳东升西落来辨别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相反,中午时太阳在南方。)2)利用 农村的民居来辨别方向(农村的住宅一般是南北方向建造的)3)利用树木、苔藓等辨别方向(树冠茂密的一面是南,长苔藓的一面是北)4)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46、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昼,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
47、青少年为什么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答:人体生理功能、记忆能力、情绪、学习和工作效率等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大脑长时间工作会疲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因此,更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48、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人们工作后不能很好的休息会很疲劳。动物的生活习惯会被打乱,夜间活动的动物不能出来觅食,大量的动物、植物可能会灭绝,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49、海产品运输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运输方式?用到了哪些交通工具?采用哪些技术和设备? 答:采用了海运、陆运、空运及人工运等运输方式。用到了轮船、汽车、火车、飞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采用了打捞、保鲜、冷冻和包装等技术及设备。
50、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答: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51、目前交通运输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答:现在城市的人多车多,交通堵塞;农村尤其是山区的运输不便等问题亟待解决。
52、地球上的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
答:因为水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所以水总是会向低处流。
53、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将会怎样?答:假如没有地球引力,雨、雪不会落在地球上,地球会变得干燥,鸟儿飞上天空,就落不到地面上,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54、在冬季有些地区的公路由于积有冰雪而变得很滑,汽车在这种公路上行驶常需要在车轮上缠铁链,这是为什么?答:这样做是为了加大摩擦力,使车轮不再打滑,使汽车行驶安全。
55、为什么在水中可以搬起较重的石块,在岸上却搬不起同样重的石块呢? 答: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因此在水中可以搬起较大的石块,而在岸上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所以很难搬起同样大的一块石块。
56、从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到再次看到太阳在正南方,相隔的时间大约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答:相隔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这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
57、生物活动的昼夜节律的表现有哪些?答: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节律的表现。
5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正驾机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流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瞧,原来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这是为什么呢?
答: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从背后射来的与飞行飞机方向相同的子弹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减小了,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近时,对飞行员来说,子弹几乎是静止的,顺手就可以抓住。
60、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但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自东向西运行。这说明什么?答:这说明了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自转。61、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是什么?
答:首先从问题入手,然后对有关动与静的问题进行猜想,接着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对结论进行验证。
62、我们在做拉手臂游戏时,要战胜对方,应该怎样做?
答:决定胜负的原因是脚下的摩擦力,你要取胜就要努力加大脚和地面的摩擦,同时用力蹬地面,身体向后倾倒才行。
63、让运动的小球停下来,你有几种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答:用手压、物体挡、磁铁吸,在前面放一块毛巾,挖一个坑可以使运动的小球停下来。因 第4/5页
为这些方法都对小球的运动施加了阻力,阻止它前进。
64、从前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商人在荷兰买进5000吨青鱼运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后,青鱼竟少了30吨,也没有被人偷,这是为什么呢?你能揭开这个谜底吗?
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在不停的转动着,各地受到的地球引力是不同的,距离地心越近,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同一个物体在荷兰比在摩加迪沙受到的地球引力要大一些,因此物体就重一些。
65、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些物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例如,房屋的老化、多数山体的变化、水泥地面的磨损、课桌的磨损等 都是非常缓慢的。
66、“坐在教室里我们日行八千里”,你认为是这样吗?
答:是的,虽然我们坐在教室里,对于教室来讲是不动的,但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的,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其它星球来说,我们就转过了八万里。67、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答: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气温变化,使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相反,所以,南北半球的季节也刚好相反,赤道处终年太阳高度较大,变化不明显,所以赤道处终年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68、有甲乙两辆电动汽车,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速度?
答:方法一:比较行驶的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路程长的速度快,路程短的速度慢;方法二:比较行驶时间,要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用时长的速度慢,用时短的速度快。
69、在野外我们用什么来辨别方向呢?
答:在野外,我们可以利用树木、太阳、北极星还有民宅等来辨认方向。70、我们为什么要观察、了解动物的运动?答:我们观察、了解动物的运动,就是为了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将其利用为我们的生活所用。7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答:没有交通运输工具,一些农村的产品就无法进行运输和销售,这样我们生活的一些必需品就无法保证,而农民一年的辛苦也将颗粒无收,资金投入却没有回报,社会秩序以及生活秩序都会混乱。
72、写出地球上有几种地形?并说明它们在地球仪上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答:地球上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几种地形,在地球仪上用绿色来表示平原、用黄、棕色来表示高原和山地。(用蓝色表示海洋)。73、物体运动需要的力与什么有关?答: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关。74、设计一种未来交通工具应注意什么?
答:首先要考虑用途、外形、行驶速度、所需材料、载重量、动力来源、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其次,要做个市场调查,分析现在交通工具的利弊。最后,提出自己的设计,并考虑如何宣传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75、你能预测未来受欢迎的汽车是什么样的吗?
答:1)行驶速度快,而且安全、会自动驾驶。2)更环保,以电为动力,不排放废气,无噪音。3)用途更广,可以水陆两用。76、当遇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时,应该怎么办?
答:当遇到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能成立时,应该改变一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
馆陶县2008—2009学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
温度计的秘密
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5.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6、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这说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零摄氏度写作(),零下20摄氏度写作()。
8、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水烧开时的温度是()。自行车为什么爆胎
1.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2.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3.通过实验我们得知: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室外架设的电线,夏天长度会变(A),冬天长度会(B)。A、长B、短-
5、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B),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A、冷水中B、热水中
6、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A)的。A、密封B、敞开
7、在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中,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的作用是(B C)。A、为了吹大气球B、密封瓶子C、借助气球发现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3、认识岩石 1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对)
2、所有的岩石都是颗粒状的。(错)
3、遇到盐酸有的岩石冒泡,有的岩石不冒泡。(对)
4、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对)
5、用盐酸进行岩石检测时,必须用铝勺取用盐酸。(对)
6、岩石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对)4、做个岩石百宝箱
1、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岩)等。
2、花岗岩硬度(大),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色或褐色的是(长石),黑色是(云母)。
3、砂岩是(颗粒)状结构,页岩是(薄层)状结构。
4、常见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岩)、(砂岩)、(页岩)等。
5、花岗岩遇盐酸冒泡。(错)
6、大理岩遇盐酸冒泡。(对)
7、凡是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都是石灰岩。(错)
6、岩石的风化
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在冷、热、水、风、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岩石会改变摸样。(对)
3、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会产生裂痕,进一步风化后会变成碎石。(对)
8、土壤的分类
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是(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是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
适中)的是壤土。
2、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3、沙质土中的空气(多),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4、颗粒大、土粒粗糙的土壤是沙质土。(对)
5、土壤中沙和黏土的比例是不同的。人们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不同,把土壤分成三类,即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对)
6、沙质土的颗粒大,渗水快,通气性能好,最适合农作物生长。(错)
7、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对)
9、土壤与植物
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2、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10、保护土壤
1、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草场(沙化)日益严重,(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城市
废水和垃圾造成(土质)恶化。
3、(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1、认识光
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5. 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A太阳B水母C 蜡烛 6.光的传播路线是()A直线B曲线C无规律 7.发光的物体一定发热(错)8 闪电时,地面上的人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错)9.光的发射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错)10.月亮、镜子也是光源。(错)
11.太阳是天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对)
12、玩镜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2、用不锈钢汤匙的正反面做凹面镜和凸透镜,会发现凹透镜中自己的像是(倒立的),凸透镜中自己的像是(正立的)。
3、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透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透镜的反射范围(小),平面镜的反射范围(适中)。
4、镜子反射光的本领比白纸(强)。
13、筷子折了
1、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A)。A向上曲折B向下曲折 C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 2.在下列现象中,(C)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B 用太阳灶可以烧水做饭C峨眉佛光D哈哈镜照出变形的人像
3、从侧面看上去,圆形鱼缸中的一条金鱼捞出后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B)
A变大B变小C不变
14、彩虹的秘密
1、阳光不是一种单色光,它是由
(七)色光组成的。
2、利用(三棱镜)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牛顿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色散)现象,证明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彩虹的颜色由外向里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5、在七色光中,“靛”是指(青)。
6、我们看到的彩虹大多是(半圆)形的。7.彩虹的形成与水没有关系。(错)
8、在喷水池的前面也能看见彩虹。(对)
9、把三棱镜放在太阳下,调整好角度,就能看到七色光。(对)
10、彩虹颜色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对)
15、飞旋的陀螺
1、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颜色的光)。2.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黄光)
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
4、将蓝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青光)。
17、航海家的发现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行程有(4万)千米。
2、从地球的一个地方,朝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应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3、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50)小时。
4,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5,地球是一个很大的(C)A圆形 B球形C球体
6、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C)。A圆形 B球形C球体
7、不是航海家的是(A)。A牛顿 B麦哲伦C哥伦布
8、乘坐时速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连续走近(B)A 17小时B 17月C 17年
18、地球上有什么
1、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2、在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3、地球上有(7)大洲、(4)大洋,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表示。
20、苹果为什么落地
1、最早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2,在地球仪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3,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1、测试重力
1、要测量一个物体重力的大小,需要一个专门的仪器:(测力计)。
2、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3,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6月9日17时1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正式飞离遂川江顶管隧道完成管道焊接,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由此全线贯国家测绘局5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历时3年科技攻关,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简称机载SAR测图系统)”的研制取得全面成功。5月26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5
升空,开始为期16天的第二十五次太空之行,这也是“奋进”号的谢幕之旅。
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周年。
自2011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来自175排达成了共识,同意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
3月1日,3月29
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时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缅甸3月24日晚,在相距不到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7级强震。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我知道:(每空2分,共30分)
1、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用()呼吸,靠()游动,用()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鱼。
2、食物中能给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成分有()、()、()。
3.经过()和()后的水,还要进行(),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4.在短距离赛跑中,()以每小时()千米的优异成绩夺得了世界动物赛跑的冠军。
5.凡是身体表面()、()、()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二、我能选:(每题3分,共15分)
1.会发光的鱼叫()。
A、飞鱼B、鳐鱼C、烛光鱼
2.南极是一个()。
A、大陆B、大洋
3.把()放在火上烧,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气味。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
4.制作饮料瓶的材料有()。
A、玻璃B、塑料C、纸D、金属
5.猜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象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回来早。”()。
A兔子B燕子C海鸥
三、我可判:(每题3分,共15分)
1.“阿蒙森-斯科特” 科学考察站是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2.外出考察,一定要注意安全。()
3.饮料瓶分类回收是节约资源的一个好办法。()
4.水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四、我会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登上月球需要带些什么?
2、如何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3、按人体消化系统的顺序把各个主要消化器官写下来
4、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减少,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如何来节约使用淡水资源?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同学们对科学都很感兴趣,实验习惯与态度也有所形成,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优劣悬殊较大,好的学生具有了独立实验的能力,差的学生几乎没有科学实验、科学探索的概念,并且差生面较广。
(2)重新编组以后,各小组内的协作能力发挥的非常不好,而每周的课时数不多,因此扭转的速度较慢。
(3)家庭及周围能配合的力量较少,孩子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完成率很低,加上有些家长在外工作,所以很多活动很难得到较好的开展。
(4)用于提供给学生探索与观察的环境与时机太少。孩子们活动范围较少,接触面较窄,再加上要忙于作业,并且学生家长不重视,更少有家长配合与帮助。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四、学生素质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积极探求新知和仔细、科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倡导人人参加环境保护。
2、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4、激发兴趣,大胆地探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肯定,使他们发言踊跃,课堂活跃。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 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 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
3 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
4 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 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 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
4 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
5 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四 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六 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暗示法
七 教学进度
按区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水里有什么》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引领,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寻问题的答案,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植物的生活》单元以身边常见的植物为观察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精心做科学。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植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猜想与假设,再通过直接与间接的科学实验,认识植物身体的构造功能。通过对植物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食物”与“太阳能”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一)
11、植物的叶(二)
12、植物的茎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六、研究与实践
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变化”统整教学内容,共设五个单元,25个课题。
本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l 能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l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的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l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l 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五、课时安排
1.变化的世界……………………………………………2课时
2.多样的天气…………………………………………….2课时
3.观测天气……………………………………………….2课时
4.发布天气消息…………………………………………2课时
5.天气与生活……………………………………………2课时
6.固体、液体和气体……………………………………2课时
7.冰、水和水蒸气………………………………………2课时
8.水到哪里去了……………………………………….…2课时
9.雨的形成………………………………………………2课时
10.周围的生物…………………………………………..2课时
11.种茄子………………………………………………..2课时
12.植物的生长…………………………………………..2课时
13.养小鸡………………………………………………..2课时
14.小动物的生长………………………………………..2课时
15.毛毛虫不见了………………………………………..2课时
16.我在长大……………………………………………..2课时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1课时
18.盐到哪里去了…………………………………………1课时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时
20.燃烧的秘密……………………………………………2课时
21.变色游戏………………………………………………1课时
22.生绣……………………………………………………2课时
23农业与生活…………………………………………….1课时
24.未来农业……………………………………………….1课时
25展示会………………………………………………….2课时
共计45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计划。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与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与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矗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工作计划《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计划》。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与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与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与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与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支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来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
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
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的进行探究。
4、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并进,不可偏废。
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
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
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
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
五、教学进度安排:
按县小学教研室进度进行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共有50人,男28人,女22人。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和《研究与实践》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前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对当地岩石的种类进行考察。
2、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