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社《了解交通工具》说课稿
品社《了解交通工具》说课稿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中的第一个主题“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和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能根据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出行的实际情况,正确选用交通工具,使交通工具能扬长避短,发挥应有的功用。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比较广泛了,体验也较深刻,能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身体的接触,心灵的感受,认识交通工具,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资料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交通工具和祖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认识到交通运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和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
从了解交通工具的学习中,体会交通运输的重要,引导学生珍惜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的家住在学校附近,我家住在上栗镇,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工具”这个话题。
课件出示,课题:了解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更能贴切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课件出示)
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去的时候你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谁来说说?(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教师用课件的形式以学生说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眼睛观察到的,身体接触到的来认识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3.进一步了解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如何息息相关
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能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方便极了。那么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工具还能帮助人类干些什么?
同学们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先和小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指示,通过相互之间知识的交流,使他们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交流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使学生真实地感悟到交通运输与人们息息相关。)
点题:看来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联系着千家万户,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了解运输特点,选择出行方式。
教师: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的运输方式,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们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课件展示)东北的狗拉雪撬、江南水乡的摇撸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上网查查,还有哪些传统的运输方式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过去与现在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设施的对比,感受祖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课件展示:老师这里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图片: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2.谁知道交通运输有哪些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3.分组讨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这些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每个小组选择1 个讨论话题。
(你们组选择哪个话题?还有哪个组也想讨论这个话题?你们组选哪一个?航空运输的特点,哪个组选择?)下面,你们就和本组的同学聊聊你们组选择的话题,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班上交流完毕,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作总结,如:航空运输的特点:运输速度最快,价格高,贵重、急需、鲜品用航空运输。
(设计意图:用学生眼睛的观察,身体的接触,心灵的感受,方式的思考,来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这里有4种情景,请同学们说说选用哪种交通运输工具最合适?
(1)把面包从面包厂送到商店(汽车,又快又便宜)(2)两千吨木材要运往城市(火车,运量大)
(3)把我们山西的煤出口到日本(轮船,载重量大,价格低)(4)把紧急需要的药品运到云南受灾区(飞机,速度最快)(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不同,每种交通运输工具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1)学了交通知识,我们来帮小丽一家出谋画策吧!小丽是北京人,假期要和爸爸妈妈去上海旅游,他们正在商量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吧。
(2)交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①公交车增多了,像巴士、空调车、地铁、私家车等,出行非常方便。道路也发生了变化,许多街道拓宽了路面。为了缓解市区交通的拥挤,修建了环岛、立交桥等。还修建了许多通往外省市的高速公路。可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汽车尾气的污染、噪声污染、堵车等)②介绍磁悬浮列车(课件展示)
教师:现在,有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诞生了,它就是磁悬浮列车,它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现在,不少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这种绿色列车。
课件展示: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有文字介绍和图片。
③老师在这里提前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们来设计发明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它的诞生能解决我们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希望你们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根据需要和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的功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搜集些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交通知识。
设计理念:到了四年级,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功能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帮助学生一步步提升对这一部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情感得以提升,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篇:品社说课稿
《祖国有多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灞桥区灞桥街办务庄中心小学的吴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多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为: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他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采用的学法是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抽象,光靠展示和说肯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的。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体验本课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学本课前,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调查提纲,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比较祖国到 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大”。
(二)课堂学习活动
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之后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
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让学生能看懂地图,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和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先从我们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北部地区,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解。)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是38000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我在设计徒步旅行活动中,跟着卡通小人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 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含义,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有34个。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上台表演“差别真大”和欣赏儿童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地域的辽阔。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人(学生)是感性动物,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目的。
五、说教学反思
祖国有多大?大多数人,包括我们成年人都只是认为祖国很大,但究竟有多大,说不清,“大”,只是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教材上所给出的材料并不多,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如果只是看一遍、读一遍,是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但同时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验证祖国之大的几个不同侧面:如有关祖国的一些数据,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路程的计算,还有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等。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向:就是要把这些内容充实起来,让它们鲜活生动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对“祖国有多大”这一模糊的概念产生实质的印象,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品德课最终的教学目的。
讲完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环节的设置。
为了能让祖国之大在学生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使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更富有吸引力,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数学到对比,从直观到想象,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从教学内容到课件展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有逻辑,相信每一个环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设计了三次表现祖国之“大”的环节:第一步,是计算走完祖国边界需要多少天,从而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中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大”;第二步,是通过与别的国家的面积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祖国的“大”;第三步,通过东西、南北地方的温差、时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这样一步步地让学生在情感上感觉生活在这样大的一个国度里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2、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少,只要让学生学会看地图,知道图例,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就可以了。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大胆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在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知道了我国在东、西、南、北的四个方位,以及南北、东西的差异,而且在教学中使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祖国的壮美。
这节课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目之所及,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是鲜活的,他们发言积极,争先恐后,即便说错了也毫不胆怯,因为他们已经融入到了课堂中,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构建,这说明这节课吸引了他们,而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相信每个学生这节课都没有白上,既了解了众多的地理知识,又对祖国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就象孩子们所说的自豪、骄傲、激动、精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祖国继续探究的欲望。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值得我再继续深入思考:
1、自主学习体现不够充分。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地理知识性较强,如对地图的使用,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缺乏生活中的体验,理解起来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最初的时候我也曾试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说明祖国有多大,但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场。因为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在收集资料方面渠道是相当窄的,家里有电脑能上网的很少,手头有资料可查的更是少之又少。
2、部分细节还有待改善。
(1)时间把握不好,预设不够充分。在“旅行活动”的游戏中,所用时间太长,本来预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小组同学一边说一边做,可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小组被打乱了,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影响,也耽误了时间,造成后面的总结有点虎头蛇尾。
(2)板书的设计不够美观。本来是预计每在一个体现祖国“大”的环节中用彩色粉笔描一下“大”字,这样会使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而且教学环节会比较清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没有彩色粉笔,自己也没有准备,这说明自己在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够好。
(3)在最后总结升华环节如果能让学生说一说学了这节课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第三篇:了解交通工具(教案)
了解交通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中的第一个主题“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和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能根据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出行的实际情况,正确选用交通工具,使交通工具能扬长避短,发挥应有的功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比较广泛了,体验也较深刻,能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身体的接触,心灵的感受,认识交通工具,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资源:PowerPoint的课件 教学目标:
1、态度:让学生在了解交通工具和祖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知道交通运输如何与人们息息相关,感受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能力:能根据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据出行的方式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知识:了解交通工具和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知道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的家住在学校附近,我家住在上栗镇,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工具”这个话题。
课件出示,课题:了解交通工具(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更能贴切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课件出示)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去的时候你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谁来说说?(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教师用课件的形式以学生说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眼睛观察到的,身体接触到的来认识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3.进一步了解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如何息息相关
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能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方便极了。那么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工具还能帮助人类干些什么?
同学们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先和小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指示,通过相互之间知识的交流,使他们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的作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交流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使学生真实地感悟到交通运输与人们息息相关。)点题:看来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联系着千家万户,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了解运输特点,选择出行方式。
教师: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的运输方式,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们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课件展示)东北的狗拉雪撬、江南水乡的摇撸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上网查查,还有哪些传统的运输方式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过去与现在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设施的对比,感受祖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课件展示:老师这里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图片: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2.谁知道交通运输有哪些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3.分组讨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这些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每个小组选择1 个讨论话题。(你们组选择哪个话题?还有哪个组也想讨论这个话题?你们组选哪一个?航空运输的特点,哪个组选择?)下面,你们就和本组的同学聊聊你们组选择的话题,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班上交流完毕,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作总结,如:航空运输的特点:运输速度最快,价格高,贵重、急需、鲜品用航空运输。(设计意图:用学生眼睛的观察,身体的接触,心灵的感受,方式的思考,来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这里有4种情景,请同学们说说选用哪种交通运输工具最合适?
(1)把面包从面包厂送到商店(汽车,又快又便宜)(2)两千吨木材要运往城市(火车,运量大)
(3)把我们山西的煤出口到日本(轮船,载重量大,价格低)(4)把紧急需要的药品运到云南受灾区(飞机,速度最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不同,每种交通运输工具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1)学了交通知识,我们来帮小丽一家出谋画策吧!小丽是北京人,假期要和爸爸妈妈去上海旅游,他们正在商量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吧。(2)交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①公交车增多了,像巴士、空调车、地铁、私家车等,出行非常方便。道路也发生了变化,许多街道拓宽了路面。为了缓解市区交通的拥挤,修建了环岛、立交桥等。还修建了许多通往外省市的高速公路。可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汽车尾气的污染、噪声污染、堵车等)②介绍磁悬浮列车(课件展示)
教师:现在,有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诞生了,它就是磁悬浮列车,它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现在,不少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这种绿色列车。
课件展示: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有文字介绍和图片。③老师在这里提前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们来设计发明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它的诞生能解决我们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延伸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布置作业,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为下一课时让“梦想展翅飞翔”这一话题做好铺垫。)
四、课堂总结:
希望你们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根据需要和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的功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搜集些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交通知识。
第四篇:品生品社说课稿
品生品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中的主题
《
亲亲大自然
》。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是:
1、亲亲大自然
2、美丽小问号
3、想个好办法 本主题训练的要求是:
在与大自然交朋友中,通过动手,动脑,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本主题的教学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受四季、体会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她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她们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领悟和积累,课堂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各种情景,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本主题的教学重点。
2、赏识激励法。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体验等各个环节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所以本主题的学法指导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主题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按照品生品社教学流程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大环节:课前感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现在我就这几个环节说一说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谈旅游,欣赏美景图片(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孩子对主题进行初步感知,获得初步的认识,为课中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你喜欢的季节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间,说一说,讨论一下,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的美。让我们由衷的说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乱摘花草
2、乱扔垃圾
3、捉小鸟
4、垃圾扔水里
同学们真有爱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大自然会永远美丽的。
(二)、环保公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爱护大自然,我们制定个环保公约吧!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为我们学校来自大自然的朋友们去
“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将课堂上初步获得的知识及时地去实践、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财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根据活动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活动的主题,便于孩子整体把握教材,促进孩子对本主题内涵的领悟。
七、教学反思:
卡迪尔说:“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温床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们教师让做有思想的教师,让学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题活动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发现:
第五篇:三年级品社下册《节约用水》说课稿
三年级品社下册《节约用水》说课稿
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将以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为主线,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程序”这五个版块展开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位置:《节约用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3课,均以爱护生活环境为主题。《节约用水》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二部分,其次,分析教材:本课教材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教材以图文配合,方法角提示、资料库展示等方式由点到面,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到生活领域,再现了“生活中的水”、“水被污染了”、“科学用水”这三个主题活动,情感体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珍惜水的情感意识,并落实到科学用水的行动之中。
第二版块: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本节课在创设的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依托,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第三版块: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2.学习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的、有意识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3.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力图通过观看图片,倾听讲解,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及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在内心自发地生成节约用水的愿望。
第四版块:说学法、教法
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为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做以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水调查表》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生活用水状况;体验每人每天只用600ml水来饮用、洗手。
第五版块:教学程序
新课标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辨析明理;内化升华,落实行动。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对水的探究
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出示谜语,伴随着充满神秘感又富有情趣的语言叙述,让学生视觉、听觉、思维、想象力多频道运作,猜出谜底:水。这样,学生在享受猜谜成功的快乐中,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充分调动起学生情趣。继而,我用轻松、欢快的语言与学生展开谈话式交流,引出研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的话题,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多角度领悟
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三项实践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1.生活用水小调查
教师设置 “课前探究”,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师长等方式了解家庭、学校、所在社区的每天用水量,再以小组派代表发言的方式交流所得,从而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渠道探究的精神,结合定时供水的新闻,使学生得出结论:目前本地区用水总量之大,有时需定时限量供应,是因为水不够用了。
2.“水源危机”真体验
教师结合学生课前进行的(“每人每天只能用600ml水来饮用、洗手”)体验活动,设计“说出我的心里话”环节,力求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情绪,亲身感觉水的珍贵与甜美,引发他们思考并体验更为深层的问题——缺水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3.缺水资料大搜集
首先,从爷爷讲小河今昔变化的故事入手,唤起学生对往日小河的留恋,潜意识触动学生的心弦。
接着,教师插播前段时间关于南方缺水的视频资料,并把学生情绪体验的重点放在“驮水的孩子”这一图片上,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同学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力求使学生通过对比提升情感,加深对缺水的认识——一滴水同样宝贵。长时间缺水,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最后,教师补充世界、中国缺水情况调查资料卡。随着课件呈现的画面和数字图表产生的鲜明对比,会使学生心中自然生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资源缺乏?抓住学生们心中的疑问,第三部分生成教学开始了。
第三环节:讨论分析,辨析明理——水资源匮乏大揭秘
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曾了解到我们地球上水很多,因而地球被称为水球。因此不乏会有学生提出:地球上既然有那么多水,为什么我们还缺水呢?基于此考虑,我做了一个全面的资料分析,运用图例的形式表现了地球上可以供我们人类直接饮用的水资源状况,力图使孩子们从情绪上、从理性上对水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接下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去探究水资源匮乏的原因:①以“方法角”形式为学生实地考察做具体指导(考虑到学生实际年龄及周边实际状况,不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②以“小博士”在线的形式,提供河流是否被污染的判断方法。
③展示教师拍摄到的部分图片资料,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揭开水资源匮乏的秘密:除了用水量大、天气干旱这一主要原因外,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也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产生要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真实情感。
第四环节:内化升华,落实行动
节约用水、环保永远是我们的主题。为此,我将在教学结束后设计一个生活体验活动---“科学用水有妙招”,力求使孩子们的情绪与情感得到保持。使之“情”归生活,引导收集整理)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以“情”导行,以“情”促行,在生活中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理念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考、观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明白道理,强化意识,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