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最新广告法的七大亮点
2015最新广告法的七大亮点
新《广告法》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实行,这是自1995年2月1日实施以来,20年的首次修订。新法由原来的49条,变为75条,新增了33条,删除了3条,同时修改了37条,原文真正没有修改一个词的只有8条。最新《广告法》在9月1日实施后,烟草广告将不能在公共场所发布;未满10周岁的萌娃代言也成过去式;上网浏览网页的弹窗广告一键关闭将不再关不掉等等。此外,最严《广告法》对发布虚假广告的,最高处罚金额200万元,除此之外,违法企业还可能面临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等被强制退出市场的处罚,而代言人代言虚假广告也将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
(一)充实和细化广告内容准则
修订完善或新增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医疗器械、教育培训、招商投资、房地产、农作物种子等广告的准则。
(二)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典型形态
新《广告法》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我国广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虚假违法广告治理问题,明确规定广告内容虚假及内容引人误解均属于虚假广告,同时列明构成虚假广告的具体情形,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惩治力度。
(三)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
(四)严控烟草广告发布
禁止烟草广告有利于遏制烟草消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需要,此次修法进一步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同时明确禁止利用其它商品广告变相发布烟草广告。
(五)新增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
新《广告法》中新增规定,如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六)新增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规定
为了规范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新法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活动也必须遵守广告法的各项规定。针对广告扰民问题,新法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弹出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利用其平台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七)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
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是广告发布的重要渠道,新法对其广告发布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如新增规定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有关时长、方式的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药类广告。广播、电视、报刊发布违法广告的,该媒体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处分。
第二篇:2015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
2015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 2015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
2015-04-29作者: Daisy来源: 法律快车 分享到:6
2015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有哪些?最新广告法于今年9月1日施行,其修改的十大亮点分别是充实和细化广告内容准则;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典型形态;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严控烟草广告发布;新增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新增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规定;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增加公益广告,扩大广告法调整范围;明确工商机关等有关部门的职权和提高法律责任的震慑力这十个方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新广告法的十大亮点
(一)充实和细化广告内容准则
修订完善或新增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医疗器械、教育培训、招商投资、房地产、农作物种子等广告的准则。
(二)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典型形态
新《广告法》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我国广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虚假违法广告治理问题,明确规定广告内容虚假及内容引人误解均属于虚假广告,同时列明构成虚假广告的具体情形,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惩治力度。
(三)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
(四)严控烟草广告发布
禁止烟草广告有利于遏制烟草消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需要,此次修法进一步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同时明确禁止利用其它商品广告变相发布烟草广告。
(五)新增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
新《广告法》中新增规定,如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六)新增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规定
为了规范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新法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活动也必须遵守广告法的各项规定。针对广告扰民问题,新法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弹出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利用其平台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七)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
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是广告发布的重要渠道,新法对其广告发布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如新增规定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有关时长、方式的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药类广告。广播、电视、报刊发布违法广告的,该媒体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处分。
(八)增加公益广告,扩大广告法调整范围
原《广告法》仅规范商业广告没有涉及公益广告。但在现阶段,与商业广告相比,我国公益广告的管理、激励措施不健全、公益广告的选题质量、制作水平不高,广告主与广告媒体发布公益广告的意识有待提升,这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新《广告法》增加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大众传播媒介有义务发布公益广告。
(九)明确工商机关等有关部门的职权
明确和强化工商机关及有关部门对广告市场监管的职责职权,明确以工商机关为主、各部门分工配合的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十)提高法律责任的震慑力
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新法区分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具体情节,对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如发布虚假广告、利用广告推销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设定了较重的法律责任。增加了行政处罚种类,加大打击力度。包括:增加了资格罚,对情节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增加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的处罚;增加了信用惩戒,规定有关违法行为信息要记入信用档案。
新广告法相对于旧广告法更大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
这次修法,总结了实践经验,以定义加列举的形式对虚假广告的具体情形进行了界定,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惩处力度。
(二)更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焦点问题
针对实践中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范。针对保健食品广告中的突出问题,增加关于保健食品准则的规定,保健食品禁止代言,禁止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针对实践中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变相发布广告的问题,明确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并加重了变相发布广告的法律责任;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增加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实践中垃圾信息泛滥的情形,增加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社会机制
强化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公众在查处违法广告中的作用,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举报人。同时,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规定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发布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第三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七大亮点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七大亮点
爱我中华自强中国 发布于2014年9月29日 11:40 工商行政管理
亮点一,改证照捆绑为证照分离,实行先照后证。“谁审批,谁监管”权责统一的登记管理制度。登记改革后,证照分离的登记模式有以下四个特点:
1、经营范围不再作为登记事项。改革前经营范围由登记机关审核后,记载于营业执照。改革后经营范围不再作为登记事项记载于营业执照上,赋予了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2、场地信息自行申报。改革前,不同类型的场地,需提交不同的证明材料,如租赁房产提交房屋租赁证,自有房产提交房产证,而这些证明材料复杂,种类就多达十种以上。改革后,只需申请人自行申报场地信息,无需提交场地证明材料,申请人对住所或经营场所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3、前置审批后移。改革前,通过前置审批项目梳理,前置审批项目由149项减少为69项,改革后,仅保留了12项前置审批。前置审批的大幅后移,使得企业可以迅速开展一般性经营项目。
4、通过建立“谁审批,谁监管”的管理格局,全面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前,重审批轻监管,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比较突出。改革后,依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改变了以审批代监管的思维方式,进而带动了相关部门探索审批和监管相统一的工作模式。
亮点二,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剔除注册资本信用泡沫,实现资本优化配置。改革前,传统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行实缴制,有严格的分期交付时间,必须提交验资证明。客观上使得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以注册资本金额的高低来衡量,容易产生“两虚一逃”、注册资本信用泡沫、交易风险等社会问题。改革后,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股东对内承担违约责任,对外承担诚信责任。通过民事调解和社会诚信体制建设解决责任承担问题。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减轻企业注册压力的同时更有利于构建真实可靠的社会交易安全和诚信体系,更好地实现债权人利益保护。
亮点三,改传统检验制度为年报备案制度,登记机关将市场主体年报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共同监督。改革前,行政机关对市场主体进行的年检,索要材料多,行政成本高,实际效果差。改革后,实行的市场主体年报备案制度是企业按时申报信息,行政机关依法公示,供社会公众查询。行政机关由监督检查的职能改变为行政服务职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亮点四,改传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的监管方式为信用监管模式,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引导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传统监管方式的过罚不当,对于市场主体轻微的违法行为处罚过重。例如:对未按规定进行年检的企业,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改革后,市场主体不按时提交报告或申报地址无法联系的,将被移入经营异常名录。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未满5年且载入异常名录事由消失的市场主体,可以申请恢复。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满5年的,则被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这种制度将引导商事主体重视自身信用,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也为与市场主体的相关交易人提供可供参考的信用信息。
亮点五,改革现行工商登记公示制度,构建统一的工商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原来各行政部门零散、各自公示的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许可和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通过这一平台,与市场主体经营相关的信息可查询、可确认、可使用、可链接、可扩充。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公信力,为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亮点六,改传统窗口受理方式为全流程电子注册,节约行政资源,提升审批效率。改革传统登记方式,逐步取消传统窗口受理模式,推行全流程网上注册模式,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亮点七,改种类繁多的执照为简单的四种执照。营业执照由原来的15种简化为现在的4种。即: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人企业营业执照、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大大减少了营业执照的种类。新版营业执照版式更加简洁,记载项目减少,执照上不再记载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执照上设置“重要提示”栏,提示社会公众登录相关的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商事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情况、营业期限和许可审批项目等信息。
第四篇:新广告法(2015年修订)的十大亮点
新《广告法》(2015年修订)的十大亮点
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广告法》修改是在现行法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是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这次修法,总结了实践经验,以定义加列举的形式对虚假广告的具体情形进行了界定,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惩处力度。
二是针对实践中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范。针对保健食品广告中的突出问题,增加关于保健食品准则的规定,保健食品禁止代言,禁止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针对实践中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变相发布广告的问题,明确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并加重了变相发布广告的法律责任;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增加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实践中垃圾信息泛滥的情形,增加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强化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公众在查处违法广告中的作用,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举报人。同时,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规定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发布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修订后的新《广告法》主要有十大亮点:
一是充实和细化广告内容准则。修订完善或新增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医疗器械、教育培训、招商投资、房地产、农作物种子等广告的准则。
二是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典型形态。新《广告法》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我国广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虚假违法广告治理问题,明确规定广告内容虚假及内容引人误解均属于虚假广告,同时列明构成虚假广告的具体情形,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惩治力度。
三是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
四是严控烟草广告发布。禁止烟草广告有利于遏制烟草消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需要,此次修法进一步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同时明确禁止利用其它商品广告变相发布烟草广告。
五是新增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新《广告法》中新增规定,如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六是新增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规定。为了规范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新法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活动也必须遵守广告法的各项规定。针对广告扰民问题,新法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弹出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利用其平台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七是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是广告发布的重要渠道,新法对其广告发布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如新增规定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有关时长、方式的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药类广告。广播、电视、报刊发布违法广告的,该媒体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处分。
八是增加公益广告,扩大广告法调整范围。原《广告法》仅规范商业广告没有涉及公益广告。但在现阶段,与商业广告相比,我国公益广告的管理、激励措施不健全、公益广告的选题质量、制作水平不高,广告主与广告媒体发布公益广告的意识有待提升,这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新《广告法》增加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大众传播媒介有义务发布公益广告。
九是明确和强化工商机关及有关部门对广告市场监管的职责职权,明确以工商机关为主、各部门分工配合的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十是提高法律责任的震慑力。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新法区分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具体情节,对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如发布虚假广告、利用广告推销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设定了较重的法律责任。增加了行政处罚种类,加大打击力度。包括:增加了资格罚,对情节严重的广告违法行为增加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的处罚;增加了信用惩戒,规定有关违法行为信息要记入信用档案。
第五篇:2013年党建工作七大亮点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一
八项规定:清风涤荡得民心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年来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公布。
从2013年3月至今,中央纪委分3次集中通报了20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截至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
为及时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央纪委建立了月报制度,每月统计各省区市查处情况。自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后,中央纪委就不断地在重要时间节点上提出明确要求,针对全国两会、清明节、“五一”小长假、暑期、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楼堂馆所违规、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还包括收送节礼、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
群众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党风为之一变;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政风为之一变;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民风也为之一变。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二
教育实践:动真碰硬反“四风”
海南开展“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查办“庸懒散奢贪”案件365件;深圳对首批88家活动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全面“体检”,逐一对应建“病历”,对症下药开“处方”„„7月以来,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一批参加活动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
2013年4月,中央决定用一年时间左右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实践活动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突出反对“四风”。
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领导示范带头,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建立了各自的联系点,并
全程出席指导联系点省区党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坚持开门搞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259家单位陆续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3000多名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按照总要求,贯彻整风精神,动真碰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目前,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收尾环节,中央以及各地区部门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抓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加强建章立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长久绩效。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三
查办案件:“老虎”“苍蝇”一起打
陈柏槐、郭有明、许杰、戴春宁、陈安众、童名谦、李东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多名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党中央惩治贪腐的坚强决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新的高度,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办了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王素毅、李达球、杨琨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目前正在立案调查的还有李春城、蒋洁敏、郭永祥、季建业、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王永春、齐平景、许杰、戴春宁等案件。各地区各部门也查处了一批在本地区本部门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在打“老虎”的同时,也不放过“苍蝇”,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人民群众关注点作为查办案件工作的着力点,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的案件,还查处了一批职级不高、涉案金额巨大的“小官大腐败”案件。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四
干部选用:焦点对准“好干部”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是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新的历史时期下,怎样算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改革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为干部制度改革明确了方向。
总书记用20个字为新时期好干部画了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新形势下选好用好干部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准绳。
选什么人是风向标。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了怎样将好干部用起来——用当其时、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把好干部选用起来,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关键。针对干部选任机制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干部选任中过度依赖票数导致“唯票取人”等,下一步将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把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针对一些地区存在的“火箭式”违规提拔干部、干部年轻化“一刀切”的现象,中央提出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同时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五
党内法规:建设步入快车道
从今年5月两部党内重要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到8月中共中央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再到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12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2013年于党内法规建设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年”。
应当承认,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相比,当前党内法规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条例》和《备案规定》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在加强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而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的出台,则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年时间不长,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大事不断,而且件件都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立改废”的加速、提质,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将加快构建起来。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六
巡视改革:“内外共震”找问题
中央纪委日前透露,廖少华、郭有明、陈柏槐、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都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第一轮巡视移交的线索。
十八大之后,中央对改进巡视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举措:实行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组建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做实做细做足巡视前准备,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全程参与巡视,组织部门派出干部选拔任用专项检查组„„
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的同时,巡视组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加强与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沟通,了解哪些人的反映比较多,对哪些人、哪些事感觉不踏实;向审计和业务监管部门了解情况,拓展发现问题的视野;对重要问题线索进行深入了解,协调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
据初步统计,中央巡视组在改进方式方法后发现了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其中有价值的线索比过去增加了5倍。中央强化巡视成果运用的决心和举措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各级领导干部受到警示教育,潜在违纪违法人员受到很大震慑,形成了“内外共震”的良好效果。
盘点2013年党的建设七大亮点之七
政绩考核:纠正错误政绩观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这一新政只有短短8款条文,但其透出的鲜明导向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出台这样的重大新政,饱含深意。
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标准,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行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发展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盲目追求GDP,以GDP论英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新政的出台,对于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通知》强调,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要看全面工作,不能把GDP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而加强对债务情况考核的表述,更给盲目举债的干部上了“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