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管理结课论文
商务管理学 结课论文
学院:法学院 姓名:贾蒙 班级:法学1304班
中国连锁商店的现状与未来
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想要站得住脚,就必须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手段,这就势必要向西方一些经济大国学习一些商务经营模式,比如建立连锁商店。
近几年来,我国连锁商店行业发展迅速。连锁经营以其特殊的竞争优势广泛渗透于我国零售业以及饮食业等服务业中,以经济实惠、规范经营、方便快捷、轻松随意等诸多优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新型业态,采用“顾客自我服务、一次购齐”的销售方式,以经营食品和日常服务器等中低档商品为主,实行高周转率、低利润率、价廉物美的销售方针,带来了零售业的又一次革命。我国的连锁超市行业也在持续发展中。
我国的超市从20世纪80世界年代传统的食杂店形态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程,蓬蓬勃勃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最有实力的超市企业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区域发展,其中上海大型超市一半以上的网点分布在其市域之外。发达国家的超市零售业态,中国内基本都已出现。如折扣店、购物中心和工厂直销等。生鲜日需品在超市商品结构中占据分量越来越重。市场已成为中国零售业内量具活力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的引入阶段,连锁企业的分店规模一般不超过10家成长阶段,如综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商店等行业走向成熟阶段 大型超市开始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地区发展。大型超市开始以直接投资、特许加盟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大规模实施跨地区发展。据中国商务商2004年2月11日分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前100家连锁经营企业销售总额达到3500多亿元,共有店铺2万家,占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连锁经营100强中,前30强销售额达到2704.2亿元,店铺总数达到10321个。名列榜首的是2003年刚实现合并的上海百强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485.2亿元、店铺4357家。具体排名如今,在传统零售百货商业开始走向没落的时候,超市之间的竞争激烈化程度开始加剧,人们开始认识到在销售业态进行变革的同时,还应在物流方式上进行变革。作为连锁经的核心技术,物流成为超市经营竞争的焦点,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成为连锁超市提升利润的一道门槛。
我在网上搜索了国内连锁业发展的状况:98年我们国内连锁经营的售额达到1000亿人民币,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点多。去年全社会商品的零售额是29135亿,其中连锁超市,包括便利店、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这一类开架销售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超市销售额达到600亿,其他还有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等方面,这是去年销售额总的状况.据有关机关对98年的情况所做的调查:96年销售额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120家,销售额是380亿人民币,有4000多家店铺。97年也有一个50000万以上企业的调查,那一次是90多家,销售额是182亿。到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要翻两番,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年均要达到9%的增长水平。按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计算,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是2003年的4.3倍,对于这样一种消费品市场规模的扩大,零售商业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是也要看到,在距离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的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开放的日期还有半年时间的时候,跨国零售企业集团一定会设法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并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另外在世界200强中,还有50家积极发展本土以外的市场,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进入亚洲,但不排除直接进入中国的可能性。
所以从这些数字来看,销售额增长的很快,近一倍,而企业的数量没有多大增加,120多家和90多家。2013年的121家中有个别的不是超市,还有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企业的数量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而销售额变化很大。这些企业和它同期相比,销售额增加70%,说明连锁商商店行业致使2012年全国商业零售额增长9.2%,而且很多行业出现了销售下滑亏损增加,特别是大型百货商店,在这种情况下,连锁超市以70%的速度增长,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这是全国连锁超市目前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我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由于激烈竞争,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都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在我国,阻碍连锁商店发展的主要是物流问题,由于我国人口较多,需求就比其他国家多,连锁超市物流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他们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可得性、便利性、经济性都是追求的目标。连锁经营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具有地域跨度小、运用距离短;动态性强、复杂多变;物流大量化、规模化;二律背反现象成尤为突出等特点。而且,连锁店进出货量较大的主要是食品以及日用品。因此,采购物流是连锁超市物流的根本,与供应商达成至关重要,否则供应商不及时供货或者掐断货源,超市就成无源之水。但是,连锁超市作为供应链上极有控制权的一员,其物流是否顺畅呢?在我国,当前连锁超市物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即时配送率低。我国连锁超市企业目前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尚有欠缺,即时配送率低,配送的差错主和残损率也较高,供应链不畅。比如,超市中比重日渐增加的农副产品多是生鲜产品,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易腐类食品消费占51%。但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系统,缺少足够的配套保鲜设施。我国果品贮存保鲜量不足总产量的20%,蔬菜贮存保鲜量不足总产量的10%,而发达国家一般50%。此外,快速消费品对消费及时程度要求也很高,运输过程中对货龄(从生产日期到目前的市场)要求已经发展到近于苛刻的地步,一般在大型超市,如果饮料的货龄超过1周就不会要了,超过一个月货龄的饮料会成为滞销品。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为例,其建设了多种类型配送中心,提供快速、准确的物流服务。以沃尔玛在中国采购的物流来说,沃尔玛有三种选择:一是从国际供应商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货,二是从国际供应链商设在中国的厂家进货,三是从中国当地的厂家进货。沃尔玛最终选择了85%从中国市场上进货这一比例。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当地顾客购买美国生产的高档消费品愿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当地政府鼓励购买本国产品而给商店带来压力。现在,我国许多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但是总体来看,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不高,配送的差错率和残损率较高。
二、超市企业之间竞争手段趋同,导致企业毛利下降。由于超市经营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即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经营等很容易因人员流动等因素被其他企业仿效。因此,现阶段各连锁企业竞争手段趋同,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从最近所统计的超市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数据看,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1.40万元,最高的是中国台湾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3.9万元,欧洲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3万元,目前上海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19万元,北京企业为1.7万元。从销售利润率看,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有1.47%,前100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2000年的纯利水平在3.26%左右)。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三、库存金额偏高,周转时间也偏长。在我国,流通业还是国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国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8%。而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03年,国内流通业销售收入的利润率仅为1.06%,我国企业500强中的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仅为2.3次,而发达国家流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达到20次以上。流通效率低、效益差是摆在国内流通业前的直接问题。
四、融资难,导致连锁超市扩张难,缺乏物流技术方面的动力。近几年来,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由于不能与外资一样利用其著名的品牌得到银行的贷款,只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扩张,融资难束缚着内资连锁企业的发展,他们与外资连锁企业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全球30家最大的零售商门店数总和在12万个以上,遍布88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公司2002年销售额2465.25亿美元,是我国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销售总额的7%,2003年沃尔玛销售额为2587亿美元。目前,沃尔玛本土外市场已经拓展到了九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德国、波多黎各、英国、韩国、加拿大、中国,门店已达3550个,其中美国以外的门店为1357个,占38.2%。在大型海外连锁店的冲击下,我国一些实力弱的中小型超市已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面对这样的物流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对连锁超市物流改进策略:
一、连锁超市单店业务流程瓶颈分析。成为连锁超市单店作业瓶颈的是订货、补货环节。首先,订货、补货的信息要准确,其次,反映要灵敏,再者,到货要迅速。在实现可得性、新鲜度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佳整体效益。超市经营的食品和一些日用品属于同质性产品,产品本身差异化很难吸引消费者在不同的品牌中选择,市场使其销售成功的要素在于高的可得性,因此可以说物流创造了核心客户服务价值。但是,我国一向将物流系统的地订货处理的各项活动上,这种片面式的系统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扩展其他功能,如需求分析、决策管理、信息流等。以沃尔玛物流系统为例,无缝贯穿于物流循环的全过程。所谓“无缝”即整个供应链非常顺畅,沃尔玛的供应链是指产品从工厂到商店货架的整个物流系统,这种产品的物流应当是尽可能平滑。沃尔玛物流的循环与配送中心是联系在一起的,配送中心是供应商和市场桥梁,供货商直接将货物送到配送中心,从而降低了供应方的成本。沃尔玛物流过程,始终注重确保商店所得到的产品与发货单上完全一致,精确的物流过程使每家连锁店接受配送中心的送货时只需缺货,不用再检查商品,有效降低了成本。沃尔玛施行统一的物流业务指导原则,不管物流的基础上是大还是小,都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当中的一部分。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对于整个超市系统来说,配送中心的建设很重要。配送中心中是厂家和门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连锁业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十分紧迫。国外的配送中心不仅设施齐全,与单店全部联网,连续补货系统完善,而且在运输路线规划上都有讲究。连锁超市来说,既可以自建配送中心,也可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现阶段,在我国,还很难找到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包配送补货业务。物流活动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要向内部和外部顾客提供及时准确的交货,无论交货是出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接受服务的顾客得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与动力。连锁超市要发展壮大,就是要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店的提高有益于物流成本的降低,顾客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于物流成本的提高。只有对整体进行协调,实行大批量的统一采购和全方位代理功能,在较大范围内选择有利资源,才能获得较大价格优惠。同时,实行规模运输和合理配送,才能降低进价和物流成本。
三、连锁经营市场细分应明确,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为了避免趋同化的竞争,连锁经营超市要求市场更加细分和规范,不同业态应形成自己的目标顾客群和自己的利润空间。中小型超市与大型超市的定位肯定不能完全一样,因为他们面对的收入群体不同,有的目标顾客是中高收入者,有的目标顾客是中低收入者。其次,消费品层次也应有所区别。如果超市选址在商品房聚集的地方或写字楼、宾馆附近,应适当开发较高层次消费品 精美的饼干、礼品等。若选址在居民区内,应尽可能提供多品种、多规格的老百姓家居服务器。
四、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建立高速有效的信息网。连锁超市应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普及EDI技术,以保障流程中各项业务的顺畅。连锁超市本身要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建立高速有效的信息网。先进信息系统可使企业优化成本管理,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性。以沃尔玛为例,20世纪70年代后期,沃尔玛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对所有产品制定统一的代码即UPC代码,商品的运送与销售都要扫描该码,可以清楚地了解商品的供应及销售情况,合理地预测未来的行情。而且供应商与沃尔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供应方可以了解其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未来生产进行预测,来决定生策略,从而丰富了供应方的市场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博弈成本。
众所周知,零售业渠道的兴衰与上游产业的竞争程度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如果零售业能不断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这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连锁超市重任在肩,在入市承诺的零售业全面放开前夕,抓住时机,使本土连锁超市基础更稳,市场更巩固。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不亚于发达国家,连锁商店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连锁商店业会继续蓬勃发展,也能够扬长避短,凭借各种可以利用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正值中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连锁超市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连锁超市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连锁超市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商务礼结课论文仪
《商务礼仪》结课论文
学院: 管理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商务礼仪感悟
由于商务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便选择了《商务礼仪》这门课程,希望能学到一些令我耳目一新的礼仪知识,以便对日后生活有所帮助。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孙老师给我们讲解许多有关商务礼仪的知识,令我获益匪浅。
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来往,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以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礼仪在今天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学好礼仪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平时的亲朋好友的聚会,还是职场上与人交往,亦或在平日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礼仪。
上课时孙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举止得体,温文尔雅的女性。通过近一个月的此门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日常必须注意的礼仪。孙老师在第一节课就给我们讲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结交一个人。绝不是直接上去问他要电话号码这么简单。之后孙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女性服装和男性服装,在不同的场合要穿戴得体,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服饰着装、不同的行为举止、不同的谈吐。衣物并不是漂亮的、华丽的、时尚的衣服才是好的,这不是美的标准,也不是我们追求的标准。每个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型、服装等,得体大方的着装依然可以展现我们的魅力。平时谈吐要得体,不要在感觉没人注意的时候做一些不和谐的行为。
另外,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也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礼仪,比如我们平时简单的一个坐姿也是有规范的,坐椅子是不能唱过椅子的三分之二;又如当不小心掉了东西,捡起来的时候要半蹲着身子,并且膝盖靠拢;还比如我们毕业面试时要穿正装,其中西服颜色的原则等等。
孙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礼仪中的三三原则,着装的三色原则等。学习了商务礼仪的课程,让我产生很大感触。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
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前,总认为有礼貌就是礼仪好,素质比一般人也不差,现在对照教程一看,原来不是这样,而且差距还不小,比如说自己对于各种礼仪的掌握还不够,详细学习《商务礼仪》这门课后,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学习商务礼仪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素养。有人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员工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说一个人的素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商务交往的过程中,个人便是代表了整体,得体的言行举止更是为企业打了免费广告。以前总是以为这些东西离自己很远,其实我马上也就要面临这些了。再过一年,找实习、找工作、公务员面试、考研保研面试等等,哪一样都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礼仪。况且当下,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压力愈来愈大,怎么才能在学历相当的情形下得到上级的赏识,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礼仪规范便是重要砝码。
每一个人的形象都价值百万,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影响力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增加你的人生筹码的最好方法就是拥有得体的礼仪。
得体的商务礼仪其实也不是很难,首先就是要摆正位置,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再就是要摆正位置的基础上端正自己的态度,态度决定成败。礼仪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交礼仪也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通行证”,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得体的礼仪不是让我们学习传统礼仪中的繁文缛节,而是让我们拥有优雅的行为举止。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实践,避免误区,结合理论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礼仪修养,同时也是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增加筹码。总之,我觉得商务礼仪课上的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无愧于我国“礼仪之邦”的称号。
第三篇:中国式管理结课论文
中国式管理论文
题目: 中国式管理——领导的重要性
学院: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20120706021
5姓名:卢梨萍
中国式管理——领导的重要性
卢梨萍
2014年4月
摘要:中国式管理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国式管理的弊端,从而结合西方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在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中国式管理中,领导对于整个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将从干部从事管理和带领团队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让干部去从事管理、把能干团队带出来
一、基本概念介绍
1、管理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2、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就是对称管理。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对称文化。对称文化:天与人、义与利、道与德、理与气、名与实、形上与形下、德治与法治、出世与入世的对称。对称文化:民主与法制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称、个人与企业的对称、民间与政府的对称。对称管理:物的管理与人的管理的对称,人本管理与利润管理的对称。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
3、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他表示,中国式管理有三方面——领导、沟通、纪律,都跟西方完全不一样,管理就是配合。“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的管理者,在中国环境中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二、曾仕强与中国式管理
1、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2、1)中道管理的思想体系
2)虚以控实的道理:管理有两个极端、管理的理念导向
3)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人性管理的演进
3、中国式管理的要点: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管理,之所以提出中国式管理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原因不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物的区别,而主要在于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心理特征与其他国家的区别。中国式管理的目的也是针对于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心理特征的管理,以确保国内组织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程度发挥。
由于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最大化,所以于中国式管理探求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在已有的物质条件下,如何使由中国人构成的企业组织价值创造的能力最大。
根据中外研究成果,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组织成员的行为意识与行为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自私性行为和组织化行为,而组织成员这两种行为的表现程度将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每个组织来讲(包括国家、军队、宗教、学校、企业等),组织成员只有在下列组织化行为占主导的状态下才更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中国式管理的意义:
1)重新定义管理;
2)人性化;
3)原有的并非都错,关键是创意、创造 ;
4)中道管理 ;
5)对管理者的指导。
三、视频解析
(一)、让干部去从事管理
在本次的教学中,强调了领导在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即为,如果是领导,那么就需要懂得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管理中的四要素即为计划、领导、组织、控制。这些要素,都是与领导息息相关的。在企业中,管理者通常都是中高层干部。因为,我认为,曾仕强对干部去从事管理这方面的建议是很好的。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领导本身来说,就是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与能力。这要求管理者即干部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与升华。许多的干部一开始并没有从事管理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知识的不断进步,不少的管理者都能够与时俱进。这对于领导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管理者对员工的良好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工作中得到各个层次的满足,提高工作满意感。
其次,从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上来说,多数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干部来进行的。从古至今,所有的领导即为管理者。这其中,我想有一部门的原因是因为避免分权而带来的种种麻烦,有时候肯有可能因为干部与管理者的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由此威胁到组织的利益。同时,也有可能发生管理者的权利大过干部而产生干部虚有其名的现象。当然,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另设一个管理者的职位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组织员工,传达意见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制约,并且这也是一个额外的支出。如果管理者就是干部,那就简单了许多。
最后,从员工方面来说,员工是听从领导的安排的。由领导来管理员工,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今社会新兴的热门的职位。这个职位与其他管理职位有所不
2同,他联系着公司中的每一个部门。
那么如何让干部去从事管理呢?
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法是可行的: 一是培训。对领导进行培训,学校管理。
二是在工作中总结。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总结一些管理方法,以此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
三是设专职。在有的公司,由于特殊任务的需求,会需要一些专门从事管理某一项工程的人员。这个管理就好像小组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把能干团队带出来
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位负责的、有能力的领导者。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有营造氛围、预见未来、注重实践、追求卓越、信守诺言、调控员工、鼓励批评、避免独裁、分享荣誉、加强沟通。
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怎样才能带领好一个团队呢? 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群龙不可无首,同时群龙也不能多首。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每一个团队所必须的。“七巧板”、“建绳房”的失利,“漂浮岛”的成功都让我们分享到这个心得。有了坚强的领导,团队才有良好的管理,团队也才能成为“团队”,这是基础。当然领导核心的素质本身要求也非常高,承担的责任与压力也非常重,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需要一个成功的领导,所以目前如何提高领导艺术,提高领导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其次,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放到现代企业里,那更是难上加难。一是领导层自己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并能明确地描绘给每一个成员。二是每个成员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具备一定的大局观。“建绳房”、“七巧板”的失利,“攀岩”的成功都寓示了这一点,但在现实工作中如何破除习惯思维,建立大局观都还任重而道远。第三,要有合理的沟通机制。这首先需要领导核心的管理艺术,独断专行的领导是无法创建充分的沟通机制的。其次需要建立每个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形成了合理的沟通机制,可以充分发挥队员的能动性,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政令畅通,这是提高团队创造力与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四,确定详细的工作流程。这个工作流程需要包括合理的分工,全面的计划,科学的方法。确立分工,可以明确职责,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全面的计划相当重要,我们需要建立“不打无准备的仗”的理念,“漂浮岛”中间一个环节的疏漏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事先计划不全面,执行环节的效率反倒会有更大的影响;科学的方法必不可少,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的效率,但这一点非常难,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智慧,以集体的智慧来创造最科学的方法,“建绳房”、“七巧板”、“电网”,似乎每一个游戏都给我们同样的启迪,可见科学的方法是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都需要的基础。
对于一些新人来说,要想带领好一个团队,应该有五个步骤:团队融合,文化塑造,绩效考核,内部竞争,心得交流。对于新手来说,文化的塑造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整个团队凝聚力的中心。
四、总结
最后,总结以上所讲的,管理,有许多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中国式管理在管理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如今我们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多是引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而中国传统思维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爱本文中,主要讲述了领导在管理与团队中的作用。曾教授总结,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这三者的关键都是人,它们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合理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凡事“依法办理”。
第四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摘要:
工程项目管理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能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控制。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盈利;可以使施工企业重视投入产出全过程,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也可以推动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质量等技术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形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项目成本的概念、构成、影响因素的认识;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最后详细介绍了一些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字: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反映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进行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 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施工单位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要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消耗来降低工程成本, 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我们平时总是能够听到领导们对施工管理人员不断的强调要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这句话, 那么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呢?通过结合最近我所查阅的资料和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想对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 深化成本控制意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谈谈自己浅薄的一点看法。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承包单位在进行某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的总和。它以工程项目施工为核算对象, 一般包括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等, 所消耗的材料、构配件费用及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等,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或租赁费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管理工程项目而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按照现行有关规定, 工程项目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 具体包括: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
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则是指项目经理部为工程项目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的各种费用。其计算是以相应的计算基础乘以相应的费率, 具体内容包括: 现场管理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工程排污费、其他费用等。
工程项目成本是由许多费用因素组成的, 但影响成本管理的这些因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成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的说, 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项目所做的施工方法的正确确定可以反映出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可以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而且合理的施工组织、施工顺序等都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施工进度:施工进度与工程项目成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 项目经理部应在保证目标工期的前提下, 应尽量降低工程项目成本,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下, 应尽量加快施工进度。
3.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标准过高或过低都将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上升。因此, 项目经理部应按照施工合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 确定并实现适宜的质量水平。
4.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互不干扰, 有序实施, 达到人材机与各项资源的高效组合,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
5.施工安全:施工安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成本, 施工安全性越好, 处理安全事故支出的费用就越少。因此项目经理部应当切实抓好施工安全工作。
可见上述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 每一项都离不开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的组织与管理等控制, 这些生产要素的控制与管理影响到直接成本的支出, 必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认真研究, 强化其管理。
目前建设工程是一个周期长、消耗量大的生产过程,不但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工程造价常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问题,通常称为“三超”现象,“三超”问题给国家经济建设及人们日常基本建设投资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施工企业经营思想上存在问题。
各个部门没有互相配合,没有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有些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完善,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更是奖罚不到位,由此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分包商是属于关系单位,对他们的管理不严格,对于整个工程质量不承担风险,没有压力,总承包单位经常充当“老好人”的角色,结果分包商对于上层指令不能很好的执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2.整个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
因为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不仅是财务的问题,也包括设计、施工、采购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每一项开出,都能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本。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多年来,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粗放, 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还处于生产型、经验型的阶段。主要是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者对工程成本管
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成本管理上, 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记帐、轻分析;重产值、轻效益的现象;重“揽”轻“管”、以“包”代“管”, 某些领导人的头脑中把成本管理、成本分析片面地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因而, 忽视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特别是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多级管理为主, 工程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少了解和关心, 甚至有的说不清楚, 缺少对施工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特别是管理者对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只要完成任务, 质量达标, 就万事大吉, 只知盈亏多少, 不知盈亏在哪, 离开成本抓效益。从而难以找准企业盈亏的症结所在。因此不能科学地、客观地反映成本管理的真实水平。
3.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施工企业由于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项目经理部对各个部门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强调工程质量、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目前,在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在没有充
分考虑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达不到有效降低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快了,各种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这就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而企业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就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这样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施节约的原则。
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正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运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减少这三方面的消耗是控制成本的最主要一项基本原则。而节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要做到每一笔大的开支都要查相应的预算,把开支尽量控制在预算之内,不需要的支出坚决要杜绝;
二、提高项目进行中的管理水平,采取合理的施工方式,节约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三、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的要求不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一定要选用最好的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2.全面控制的原则。
我国的施工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只管设计,采购只管采购,施工只管施工,各个部门看起来有条不紊,但是由于各自为政,不互相沟通。就象机械中,设计出来的东西非常完美,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要不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加工生产,否则就是即使能生产但是代价太高。而建筑企业的设计有时候也是这样,根本没有考虑生产和采购,有时候根据图纸无法施工,有时候采购不到东西或者需要的东西根本不经常用,采购成本过高,造成成本降不下来。这就需要在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互相配合。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必须把成本控制落实到项目经理、设计、施工人员、各班各组,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业绩检查与工资分配挂钩,奖罚分明。使每个人从思想重视起来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图。
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也就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为创造经
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的有源之水。下面结合所查资料和总结的情况, 谈一下我个人对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2.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3.经济措施
《1》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中, 人工成本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中, 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加快施工进度, 应该做到:
(1)合理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成本目标在施工开始前, 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 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劳动力用工计划, 项目部根据每道工序用工计划事先拟订劳动力使用成本目标, 并提交上级领导审查, 根据用工计划计算人工费。
(2)按照劳动定额平衡调整劳动力在工程开工后, 要严格控制定员, 劳动定额, 出勤率, 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 派工不恰当, 时紧时松, 窝工、停工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劳动力闲滞情况出现, 降低人工成本。
(3)加强员工责任意识, 建立奖励机制, 调动劳动力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在施工过程中, 应增强劳动力的责任意识, 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 明确责任。同时从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好用活奖励机制。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的前提下, 对关键工序施工的关键班组实行重奖, 对节约材料使用损耗的劳动力实行重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劳动力增产节约的积极性, 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4)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员工凝聚力项目部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小的活动, 以增进项目部成员之间的感情, 锻炼大家的团队精神, 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彼此, 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协作、配合, 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2》.施工项目材料管理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 一般可达60%~70%, 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 往往在其它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亏损时, 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贯彻节约原则, 节约材料费用, 降低工
程成本。
(1)节约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供应是材料管理的首要环节, 与材料供应市场关系很大。工程开工前应首先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在材料采购前, 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 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并应增大材料采购监督力度, 提高透明度, 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2)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工程项目施工应彻底消除生产施工中的物资浪费现象, 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 做好物资保管, 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 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 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 严格管理。
(3)改进施工技术, 探索节约材料费的新途径材料费的节约途径非常多, 哪些途径最有效? 这就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成果进行探索。按照价值分析理论, 提高价值的最有效途径是改进设计和使用代用材料, 因此应大力进行科学研究, 开发新技术, 以改进设计, 寻找代用材料, 使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3》.机械设备管理。除了上述人力、物力的管理外,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是工程现场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5%左右, 对项目管理来说, 应联系实际, 从合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 努力节约机械使用费。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结合施工方案的制订, 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 要求做到既实用又经济。
(2)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做好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 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要求, 防止因不规范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影响正常施工, 降低机械利用率。
(3)健全机械使用、保养, 建立机械施工分包等制度。明确设备操作手的岗位职责, 每天记录跟踪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 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把设备操作手溶入到工程管理过程中, 让其了解和参与工程施工与管理。对于重要工序所使用的重要机械, 可以采取承包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的管理模式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4)机械设备安全作业安全生产也是减少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项目经理部在机械作业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交底, 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清楚的了解。项目经理部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安排工作和进行指挥, 不得要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也不得强令机械带病操作, 更不得指挥和允许操作人员野蛮施工。
结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利润、扩大社会积累的最主要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 成本越低, 盈利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业, 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体。因此,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成为施工企业盈利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奉献精品、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的目标, 就必须结合项目成本的概念、构成、影响因素针对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项目成本控制原则和项目成本的管理控
制的措施。走经济效益道路, 合理、科学、规范、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 克服主观随意性, 集思广益, 认真吸取他人的长处及施工经验, 严谨大胆的开拓新思路、新工艺、新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项目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立足市场, 创造效益
第五篇:供应链管理结课论文标题
供应链管理结课论文
——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班级:10级人力一班 姓名:洪惠玲 学号:20104047129 任课老师:刘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