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说课稿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同时,广西中公教育密切关注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相关信息,为各位考生提供有用的考试备考资料。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吃透教材。)
一、说教材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属于理解水平;二是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属于领悟水平。教材通过健康状况的测试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了解健康的全面定义,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个人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情绪问题,因此,本节还介绍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帮助学生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过渡: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二、说学情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健康问题。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此形势下。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并了解着与此有关的话题,健康和长寿也是每一位学生的追求。学生很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关于健康的知识,他们对此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认知动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如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关注到学生的健康问题并真正使其受益的话,就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各自身上的健康问题,同时在与同伴的切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过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给自己的健康打分,全面认识健康的定义,同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中间的情绪问题,通过互助的形式寻找解决的办法,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帮助别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过渡: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意义。【难点】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归纳总结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健康是1,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成就人类与社会的和谐旋律”。这是著名免疫学专家冯里达在“首届健康健美长寿促进大会”上如此表述。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健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康这个1,其他条件再多也只是0,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有的0都是健康1的外延和扩展。
设疑:什么是健康?怎样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怎样增进自己的健康?如果不健康该怎样改变?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研究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环节二:新课讲授 1.给你的健康打分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理解健康的概念,我将安排一个“给你的健康打分”的测试。为了保证测试的科学和有效,在测试之前,我会温馨提示:独立完成;如实评价;尊重隐私,分数不公开。
当学生测试结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25个测试题的类型,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来引导学生分析健康的定义。之后,我用课件出示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让学生分析交流、理解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当学生理解了健康概念及健康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谈如何增进健康。学生不难说出一些能增进健康的锦囊妙计: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心情愉快,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予以肯定。并顺势设疑: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那如何保持心情愉快?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2.如何保持心情愉快
为了让学生认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我会用课件展示典型事例为学生敲响警钟,知道有心理问题要及时排遣,否则会引起多种后果。
之后提问: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古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你们有烦恼吗?如何排遣? 由于跟实际联系度较高,学生会踊跃举手,纷纷讲述自己的排遣高招,畅谈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比如:听音乐、打篮球、大哭一场、散步、大吃一顿、打游戏、qq上大骂一顿、运动、自我安慰……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我都用心倾听,并要求组长和我一起记录。对于学生的错误想法,我会及时提出异议,让学生明确:qq上大骂、暴饮暴食等以损害别人、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可取。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保持心情愉快的3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育只有回到生活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所以,我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如下几个实际问题:
(1)广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不对?为什么。
(2)《三国》中周瑜为什么被诸葛亮气死了?如果你和周瑜是朋友,打算怎样帮助他?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环节我打算组织学生自主归纳。并且布置了这样的课下作业:对家人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考生在备考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应多练,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面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公’!(Tip:下载本文档后可以打开文中蓝色字体的相关网址链接)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二篇:山地的形成说课稿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您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中的褶皱山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如山地)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的延伸,又与后面章节相联系。本节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看,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貌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知识欠缺。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掌握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褶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态。(2)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探究及展示,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教学难点:阅读褶皱和断层的示意图,准确判断出向斜和背斜。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启发式法、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2、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和归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学习困境。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部分我通过提问学生所了解到的名山,归纳山地的种类以及与内力作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接下来我通过利用书本作为道具引出褶皱的概念,并依次引出褶曲的两种形态。带领学生作图让其掌握向斜和背斜的两种判别方法及其发育类型。
4、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受外力作用后褶曲的发育类型。
5、总结本小节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 2.形态:(褶曲)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3.发育
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原因)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2.掌握背斜和向斜的两种发育类型。3.运用背、向斜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教学难点】
阅读褶皱和断层的示意图,准确判断出向斜和背斜。【教学工具】
教科书,板书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名山众多,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名山呢?
生:有泰山、黄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峨眉山„„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山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有哪些种类呢?
生:山地主要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2.新课讲解
师:我们了解了山的形成和种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个——褶皱山 在学习褶皱山之前,让我们先学习一下什么是褶皱。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课本,双手向中间挤压是不是你的书本就产生了褶皱了呀。这样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岩层来说,什么是褶皱呢?什么是褶曲呢?
【板书】1.褶皱的概念
生: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叫褶曲。
师:那褶曲的基本形态又有哪两种呢?我们这样去判别这两种褶曲呢?请看图4.9思考一下。
【板书】2.形态(褶曲)【画图】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皱
生1:褶曲分为向斜和背斜。
生2:从形态上,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上弯曲。
生3: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板书】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师: 我们了解了背斜和向斜的形态,那他们的发育情况是怎样的呢?都形成了山岭吗?
生:不是,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山谷。
师:对,还有没有啊? 【板书】发育
背斜成岭,向斜成山。
生:受外力作用,有时候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板书】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外力作用)
师:同学们知道外力是如何作用形成这种逆地形的呢?把我们的书翻到P74看我们的图4.11试着回答问题2。【画图】画出书上这幅图
师:还是让老师来带你们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能够判断出甲乙两地谁是向斜谁是背斜吧?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师:非常好,所以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的话乙地发育成山岭,甲地发育成山谷,对吧?但是呢,由于褶皱构造的背斜部分会受到张力,随着时间慢慢被侵蚀,所以就形成乙地这样一个山谷状;而甲地呢,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收到侵蚀,反而形成了山岭。大家懂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复习回顾今天的内容,完成1,3两个问题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褶皱山,知道了什么是褶皱,褶曲的两种不同种类,学会了它们的判别方法,并了解了他们的发育过程,分为正地形和逆地形,特别是受外力作用形成了逆地形,希望同学们回顾学习,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清晰。【探究性作业】
教科书P74活动:读图4.11,完成1,3两道小题。【板书设计】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 2.形态:(褶曲)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3.发育
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原因)
第三篇:2018江西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说课稿
2018江西教师招聘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地的形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课时教材共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是褶皱山的形成,二是断块山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正确使用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能举例说明研究背斜和向斜的实践意义;2.知道断层和断块山的概念;能阐述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褶皱和断层,加强动手能力;2.通过分析褶皱山和断块山的成因,提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质构造的意义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成因,并指导实践应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1.理解褶皱山的概念,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难点】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2.褶皱和断层形成的地貌判断。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如下: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情境创设法、探究法、案例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进行导入,通过展示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富士山等山地的景观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原因相同吗?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褶皱山(1)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3第二段,思考问题: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找出褶皱和褶曲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本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演示,更好的理解褶皱山的形成。激发兴趣,巩固知识。(2)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设疑问难,自主探究】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学生先自己完成问题。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对重点有不同程度的掌握。阅读教材P73第二段,思考问题:①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②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形? 【教师讲解动画演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
【教师点拨】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们再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的感受褶皱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绘制示意图的方式,有利于反应大气受热的发展变化过程,能揭示辐射热交换的本质。
【合作探究】
教材P74活动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相关知识。并讲解褶皱山的相关知识。
(3)板块构造学说
阅读教材P73最后一段和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①岩石圈分为几大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板块的边界类型分为哪两种?(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合作讨论】
①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为什么?(红海处于生长边界,所以在不断扩张。地中海位于消亡边界,所以在不断缩小。)②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红海扩大变成大洋,而地中海缩小甚至会消失)【规律总结】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且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②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多火山和地震。
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二)断块山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74两段,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断层?②断层形成了哪些地貌?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断层的形成和其他地貌的形成。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断层的形成和其他地貌的形成。
2.断层处可能存在哪些特征?(地形特征:断层面——陡崖;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相对上升的岩块——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块——谷地。
【合作探究】根据断层的动画演示及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①断层和断裂是相同的吗?(不相同,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断层必须是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②断层处可能存在哪些特征?(地形特征:断层面——陡崖;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相对上升的岩块——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块——谷地。
③修筑大型重要的工程(如水库、隧道等)为什么要避开断层?在断层附近能找到水源吗?(断层处岩石破碎疏松,地基不稳。断层附近修建水库、隧道容易造成大坝塌毁,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容易有地下水出露。)【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程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以必做题两个部分选做题。必做题体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延伸巩固;选做题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的作业如下:探究火山的形成过程和火山结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四篇: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说课稿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地的形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课时教材共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是褶皱山的形成,二是断块山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正确使用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能举例说明研究背斜和向斜的实践意义;2.知道断层和断块山的概念;能阐述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褶皱和断层,加强动手能力;2.通过分析褶皱山和断块山的成因,提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质构造的意义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成因,并指导实践应用。
第五篇:山地的形成教案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山地,褶皱,断层的内涵及褶曲的类型、基本形态特征。
2、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以及各自的范围,板块的边界类型。
3、知道断块山的形成原因以及基本形态特征。
4、学生能够从老师提供的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分析说出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学会用自己绘制的背斜,向斜,断层构造示意图以及 资料给的示意图来分析岩层的新老程度从而判断褶曲和断层的类型,分析讨论我 国相关的名山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观。从理性认识角度观察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学习,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道中国名山大川的成因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山地的类型,各种类型山川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及示意图的画法,断层的形成原因以及形成的地貌形态。
2、板块的形成机制,组成,运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图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 用诗句导入,让学生回想这些诗句描述的是哪些山,这些是用语言来描述的,如果用地理角度来看,这些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在进入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
一、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板书)
1、褶皱山(板书)
0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新课学习】
[提问]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学过山脉是内力作用的产物,知道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产生了像喜马拉雅这样大型的山,而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是褶皱山,那褶皱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73页阅读相关内容。(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 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从弯曲的形态来看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
a、褶皱的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而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褶皱形态的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相反(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c、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形成了所谓的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图中的甲是向斜,乙是背斜。
(2)褶皱的规模:大的:数千千米的褶皱山系,如我国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它
与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脉相连形成较大的褶皱山系
小的:几十米的褶皱山(板书)
[提问]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会发生褶皱,形成高大的山系?请同学们阅读相关内容,重点是对图4.10的理解。
[讲解] 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其自己的范围,重点看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以及各个板块之间的边界类型,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如果板块的相向运动,就是图上所说的消亡边界,会形成什么地貌?如果板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又会形成什么地貌?过了很多年后地球上的大西洋以及红海的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大家可以去阅读相关的资料找出答案。我知道很多同学对板块的形成以及板块的运动感兴趣,可以去浏览“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内容。
(3)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板块不断碰撞与背离形成各种地貌类型。
a、生长边界(背离运动)→海岭,断层
b、.消亡边界(相对运动)→海沟,造山带(褶皱山系)(板书)
[讲解] 我们前面学过的褶皱山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塑性变形,而断块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载能力使岩石发生了破裂,岩石破裂后它两侧的岩体会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这样就形成了断层。大家可以参照图4.12找出断层面以及相对上升和下降的岩体并猜测其形成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的地貌。断层的位移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形成的地貌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位移:
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的地貌,形成新的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为主:地垒(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3)断块山的形成:以垂直方向为主断层位移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的山岭。如华山。
(4)断块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5)断块山与褶皱山的区别:从地表形态和岩层变化两个方面分析。
【小结】
在本节我们学习了山地的类型以及各个类型的成因、分布、规模,重点讲解了褶皱山的形成以及背斜、向斜的判断。山地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那这些地方的交通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在修路的过程中要保护自然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是考虑的首要因素而且是必需贯彻实施的。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褶皱山和断块山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一、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
①含义: ②基本单位: 背向斜的区别:
a、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b、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较新;向斜相反。(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c、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成山,向斜成谷(2)褶皱的规模:有大有小(3)褶皱山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a、生长边界(背离运动)→裂谷,海洋 b、消亡边界(相对运动)→海沟,造山带(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2)断层的位移:
水平方向为主:错断原有的地貌,形成新的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为主:地垒(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3)断块山但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
(4)断块山与褶皱山的区别:从地表形态和岩层变化两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