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公尖乡2009年绿色有机农业工作要点
雷公尖乡2009年绿色有机农业工作要点
2009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实施靖安有机农业区域发展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靖安生态立县、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目标的关键之年,认真抓好我乡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全面促进全乡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意义十分重大。结合本乡实际,今年,我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好此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目标为主线,有效调整我乡农业经济结构,重点突出农民增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我乡绿色有机农业工作上台阶、创特色。
二、主要目标
1全力抓好500亩椪柑和50亩蔬菜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有效实施水稻1400亩、椪柑500亩、林特产采集地1100亩,共计3000亩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入有机转换期。
3、重点抓好水稻1400亩,椪柑800亩、西瓜400亩、玉米250亩的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建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各村、分场要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我乡今
后农业生产工作的重点,纳入全乡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广泛宣传工作,在全乡上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结合全县大发展的区域优势,建立“一村一品”绿色有机农业模式,全面促进我乡有机农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我乡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新产品竞争力,从而促动农业综合效益,最终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同时,通过绿色有机农业来保护生态、保护资源,有效形成我乡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
1、搞好宣传,各单位一是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单等宣传工具,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学习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热潮。二是要利用各种会议、培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大意义,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对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三是要充分利用我乡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沿公路设立有机农业宣传画廊,大力宣传我县“发展有机农业、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的战略和观念。
2、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要求,相应成立绿色有机农业领导小组 由各村(场)长负责抓好本单位的绿色有机农业工作。工作中做到“八有”即:有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牌子、有基地、有档案、有特色、有亮点。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每个单位都要安排专人负责有机农业建设,加强对本单位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投入品监管;二是协助乡农办搞好绿色有机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三是积极协助上级部门搞好技术指导和推广;四是有效引导组织协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基地点或农户之间的产销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作。
三、加大投资力度
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规模性生产能力不强,要实现我乡有机农业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我乡人口少,财力较弱,要想大幅增加对有机农业的投资,必须要动员一切力量,引进外资、启用内资。一是要着力开展有机农业招商,以绿色有机农业吸引、凝聚投资;二是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引导企业和农民投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绿色有机产品;三是要求各村(场)单位要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公益事业专款,便于推动本单位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四、营造氛围
1、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集体和个人参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和工程建设。
采取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带头投资、组织绿色有机农业开发。为我乡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营造浓厚的氛围。乡政府每年将安排一定资金,对参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并申报有机产品成功获得其标志使用权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对发展速度快、贡献大的有机产品龙头企业县乡都将给予重奖。
乡农办已将农业招商引资列入今年各单位的考核目标,对有机农业招商引资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
2、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或个人的技术指导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对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识。
二是要加大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或个人生产过程的监督,加强对严格禁用限用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有效引导生产企业和个人按规定要求组织生产。
3、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要树立合理开发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意识,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我乡发展有机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
(1)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给绿色有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发展环境。重点要抓好对《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宣传,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结合当前“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村保护工程。工作中按照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合理开发的原则。继续做好植树造林,抓好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积极扩大绿色植被面积,全面提高全乡森林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各单位在抓好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和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区域间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和沟通,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
第二篇:乡镇有机农业工作经验交流
“支部+合作社” 农民得实惠
——***镇***村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启示
如何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镇***村党支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建立完善了
“支部+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镇XX村位于**、**、**三县市交界处,淄河上游,全村面积9.9平方公里,博沂路西线穿境而过。现有住户480户,人口1436人,党员41人。存量土地1323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509元。
2007年,村支部书记***从外县市发展农业规模种植中得到启示,在反复进行市场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发展有机草莓为突破口,逐步发展壮大有机农产品种植”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决定先由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带头建草莓大棚摸索经验,2008年下半年所种草莓一举成功,并顺利打入**等超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个大棚三四百平方能净赚万余元。初试成功,极大鼓舞了***等村“两委”一班人的信心,也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热情。在广大党员户的带动下,现在全村已发展有机草莓200亩,村民热情高涨,非常积极。在试种草莓成功的基础上,村支部又发动党员带动村民积极种植有机韭菜、有机黄桃,到现在已规划100个有机草莓大棚和200个有机韭菜大棚,并全部落实到农户。为了整合资源,减少市场风险,党支部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广大党员户带头参与,于2009年年初成立了金洼韭菜、聚成草莓和瓦成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党员户的带动下,非党员种植户全部参加了专业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后,通过探索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三户联保信用制度、分片联保等制度,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该村规划实施的2000亩有机黄桃示范园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韭菜和草莓获得北京爱科塞尔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有机认证,参加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农户中有100户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个体经营户,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参与市场经营法人的转变,20余个产品已获质检部门颁发的销售条码。该村被中国农业大学确定为有机韭菜科技示范园区,被中华民族经济对外合作促进会确定为有机食品创新园区,被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定为整建制有机农业示范村。村支部大胆探索“支部+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发展有机农业,获得成功,走出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赢互动的新路子。
几点启示
“支部+合作社”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工作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这种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支部、合作社、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启示一:模式的成功运作,支部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中,支部是核心。没有支部的正确指导,模式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支部的坚强领导,模式就会偏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轨道。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团结大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能人,才能按照党章的要求吸收大批农村致富标兵加入党组织,从而提高支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支部领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只有发挥好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为“支部+合作社”模式的良好运作提供可靠保障。
启示二:模式的成功运作,合作社必须发挥桥梁中介功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以自愿、互利为基础,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管理民主”为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将有利于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社组织一头连接支部,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广大农户。直接或间接担当着“龙头”和“中介”角色。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功能,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建立合作社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团结群众、致富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启示三:模式的成功运作,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模式运作的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农户分析、研究、打开市场又成为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作的成败。
第三篇: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2年农业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广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转型进程,推进农技推广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向园区化、设施化、规模化、板块化、集约化经营集中,着力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农业工作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11125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家,蔬菜正规化基地扩面1万亩,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6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10家,创建市、区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农产品质量认证6个,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1.85万批次,完善完成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启动“汉味鲜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和徐古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启动申绿二期、完成天添二期工程。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李集万亩正规 1
化生产基地,邾城万亩蔬菜正规化基地,三店万亩莴苣基地,汉味鲜万亩腌制菜及酱菜加工生产基地,双柳、涨渡湖2万亩企业正规化基地、泛涨渡湖区和旧街等地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正规化基地,力争正规化基地面积发展到12万亩。以玉如意、广地、汉味鲜为主体,兴建1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食用菌重点以徐古为核心,扩大规模,主攻单产,深化加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力争蔬菜常年园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高龙、灵星2个年产值过5亿元和大兴、汉味鲜、升阳等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打造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大区。积极引导4-5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跨区域经营,力争辐射带动10万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三农”保障服务体系,扩大“三农”保险险种。着力抓好农业大项目的培育引进,积极扶持高龙、大兴、广地、帝元等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力争全年新增3-4家具有一定规模农业加工企业落户新洲。
三、加快推进“两型农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一批集成农业实用技术的高产示范片区,着手推广优质粮油免耕、直播、机插、机收等轻简型栽培技术80万亩,推广优质粮油标准化栽培技术2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增6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小区沼气治污工程,探索建立家庭
农业循环经济农场10个。
四、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重点支持和建设14个街镇农产品检测站、18个市场检测室。继续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产水平。推进农业“三品”认证力度,力争“三品”认证数比上年增长30%以上。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标志管理。
五、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推广“管理在区局,服务在基层”的派出制模式,力争建立13个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综合性农技站,提高基层农技站服务三农的能力。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并存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六、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临近武汉市科技资源优势,与农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积极搭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重点在蔬菜种苗、优良品种进行攻关,大力推广高效、健康、生态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储运、保鲜、包装关键技术,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技术,节本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着力推广6项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村、核心科技示范户,广泛开展农技对接活动,相关科室、全体农业技术工作者都参与,力争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基地、送到园区、送到田间地头。
七、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对全区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分期分批组织到省市集中培训一次,造就一批高素质农业推广队伍。组织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造就懂政策、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造就一批懂市场、促流通的农业经营管理队伍。开展农村生产能手培训,造就带领群众大胆创业、发展生产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农民技工培训,为重大农业项目实施造就一批农业技能型队伍。
八、牢固突出农民增产增收重心。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积极建立人才资源市场和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输出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向街镇、乡村延伸,促进农民合理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压减低效作物,鼓励农民种植高产、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作物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九、积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避灾。及时掌握气象灾情,科学制定各项有效措施,编制防灾抗灾避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防灾、减灾、避灾。推进农业商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为农业抗灾夺丰收提供保障。及时落实上级发放的农业抗灾救灾资金和物质,组织农民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十、切实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治庸问责”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能,创建高效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学科技、钻业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强化督办检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第四篇:2011年农业工作要点
胶农字[2011]1号签发人:逄增琪
2011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农业工作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1继续抓好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施好小麦、玉米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农业抵抗风险能力。
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15万亩粮食和15万亩蔬菜示范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15万亩花生和15万亩果茶花卉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全市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农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立足当地资源,围绕优势产业,突出科技性、效益性、示范带动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农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扩大流转规模,加快培育一批以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指导和帮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坚持以农产品加工转化和营销流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能力,完善供应链,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供、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
业化格局。
三、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切实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结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强化农业生产安全保障。
三是继续抓好农业部“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的落实,健全以市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快速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结合青岛市名优特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步伐,增加名牌农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充分发挥认证效果和品牌效应,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实现“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的目标。
四、加快推进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好“科技联户”、“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活动,加强对重点乡镇、重点园区和生产基地的指导服务,不断扩大科技推广服务范围,增强农业科技的推广转化能力。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绿色证书、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农业良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力争实现全市种植面积全覆盖,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五、严格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保障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扎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惠农补贴,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主题词:农业工作要点
胶州市农业局2011年1月4日
第五篇:2013年农业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今年农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巩固我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6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
2、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在全县22.5万公顷耕地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要达到17万公顷,其中玉米、高梁等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5万公顷,优质杂粮杂豆面积增加到1万公顷,其它粮食作物面积1万公顷;油料作物面积达到2.5万公顷,其它经济作物面积3万公顷。要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瓜菜和优质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公顷,瓜菜面积增加到1万公顷,其中白根萝卜和辣椒等特色农作物面积要达到5000公顷。
3、搞好棚菜生产。全县蔬菜大棚要达到1万栋、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以沼气能源为依托的“四位一体”新型蔬菜大棚要发展到XX栋。
4、加大盐碱地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今年盐碱地开发种稻力争达到1万公顷。力争在西北部的太平川镇、太平川农业园区、北正镇、三团等乡镇种植甜高梁500公顷以上。
5、加大农业生产的物资投入。全年计划投入资金5亿元。其中备耕资金4亿元;计划投入化肥30万标吨,其中底肥20万标吨;投入农家肥760万立方米;投入农作物种子6000吨,其中玉米种子4000吨。
6、抓好订单农业。全年订单农作物面积要达到10万公顷。
7、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通过举办电视讲座、巡回讲课、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广泛的科技培训,培训数量要达到15万人(次)。
8、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避免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10、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1,按照省市县的有关要求,继续加大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12、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三、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寻求国家对我县在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争取增加对我县农业的直接补贴和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把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等落实到位,确保支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民手中,从而全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抓好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一是全力搞好备耕生产。牢固树立抗旱夺丰收思想,动员农民坚持有雨无雨抗旱坐水种。在备耕资金筹措上,要教育农民过紧日子,尽量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上来,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继续开展科教兴农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五是继续抓好优质杂粮杂豆、葵花、花生、马铃薯、西瓜、三樱椒、白根萝卜、棚菜等生产基地建设;六是继续抓好订单农业,搞好各项服务,确保订单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搞好名牌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立足本地资源,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证申报力度,实施名牌产品的开发创新工程。把那些具有本地特色、科技含量高、深受人们欢迎的农产品培育成名牌产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创品牌意识,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要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利用报刊、电视、展览会、产品交易会和农业信息网等形式,搞好名牌产品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始终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健环节来抓。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要完善机制,搞好订单,让更多的农户成为这些企业的原料生产者;对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等形式,为这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帮扶,推动我县农业的发展。
5、加大实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一是推广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扩大应用范围。二是推广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三是高效种植模式技术。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和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生物防治、生态种养、节肥节水等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密集型基地建设。
6、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保证农资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的职能作用,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7、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我县的实际,做好长岭县标准粮工程建设项目、长岭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长岭县沼气建设项目、长岭县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长岭县旱作节水项目、长岭县良种繁育项目、长岭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项目等申报工作,力争使项目早日落户长岭。
8、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培训农民是一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巩固我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加快基层职业培训网点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培训和转移。二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把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短期脱产学习和电视讲座等形式传授给更多的农民,使他们成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的带动者、科技推广的传播者、发展农村经济的创业者。
9、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力度。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作一项公益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来抓。要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动员和引导企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多方参与;要建立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力度,逐步建成遍布各镇场、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点,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反应灵敏的检测预警机制;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抽查与监控,对全县的产业基地、农贸市场、超市、个体经营摊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抽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10、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本着试点先行、探索经验、逐步推开、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省级试点村、推进村,带动市、县级试点村、推进村,在巩固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1、做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好配套改革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