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辅导君高考散文、小小说阅读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高考小小说的鉴赏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它要求习作者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慧眼,以生动再现生活的笔墨,使此短文迸射出强劲的艺术张力。
请欣赏下面的袖珍小说名篇:
《陨盗》(陶渊明)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小小说基本特征
1:体裁特征:“小”“微” 篇幅短小、情节单
一、人物单纯 2:主题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 鉴赏方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二篇:上海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 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 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 《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 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 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 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 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 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 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 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 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 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 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 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 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第三篇: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馨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表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有的: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常用素材的积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常见题目的答题要点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强调了„„加强语气
(6)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7)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8)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9)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其他手法的作用
(1)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2)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9)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4)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5)举例论证:这种现象带有一种普遍性,具体实在,读者容易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二、分析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三、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
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吸引读者兴趣。
第四篇: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过程与方法:1.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
2.熟练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掌握高考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二、学会精准概括与扣题作答。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失分原因: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读不懂文本;加之以考场中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在回答题目抓不住要害,得分点抓不住;语言运用能力不高。
第一课时
解读文本《巷》(柯灵)。渗透方法:切分整合,精准概括。一要做到“精准概括”,避免毛估估答题。
下面以《巷》为例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实战方法。
1、先直接解读文本,渗透第一题的解答。第一段:巷是散文与图画。
第二段:①如少女②娴静 / ③不是乡村的陋巷④不是上海的里弄⑤不像北地的胡同
(排比扩展,前后比较突出,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①议论总说②深长③曲折幽静④宁静 / ⑤围墙⑥后园⑦墙门⑧闲犬
第四段:①悠闲②闹中取静③现代的乌衣巷④如水
文章第二、三、四段写“江南小城市中”的“巷”,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三个特点。(6分)(不超过8个字)
特点之一:优娴或娴静;特点之二:幽静;特点之三:悠闲。
再此基础上小结:
切分整合: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像数学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将同一小话题或分话题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方法过程:把握句意→把握信息块→段意层意→理清脉络
2、《巷》文的句意——段意——层意——思路。
3、在理清全文层次思路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词信息,使之明确化,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如语段或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理清脉络层次。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走出现代文阅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我们考生还要善于迁移“语言运用”的知识与能力,如“压缩语段”等考点。)
第二板块:多维思考,扣题作答。
1、动笔圈点信息,概括整和,做起来很细碎,但确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在具体答题时,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我们做到如此精细,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要化繁为简,粗中求细,就是找到并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第五段:作者的建议与劝说。第六段:安全平易便于休闲。第七段:小巷的魅力。解题:
2、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它(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为什么说是“可能”?又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4分)
因为古代的乌衣巷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已经表现了昔盛今衰之意,以此来衬托小巷里的家庭也有兴衰史。因此说,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2分)(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用了古今映衬的手法,作者用唐诗《乌衣巷》中“夕阳、野草、花、燕”等意象来说明置身小巷,能使人忘忧,能使一切得到净化,因此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2分)
“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昔盛今衰。使用“现代”一词的原因是什么?(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1)巷内的小家庭虽历经兴衰,但更能怡情,给人以美感。(2)置身巷中,使人忘忧,净化一切。
3、作者在第4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的有关意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
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四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2分),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5、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
第二课时
一、核按钮练习
二、总结方法:多角度思维法,尤其是品味散文语言与写作意图。
①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②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从结构照应来看);
③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④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小结:同样的语言片断,或者是理解句子的意蕴、手法等,题目可以多样,答题的内容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考生扣题作答,揣摩题意,学会多角度思考,从中整合出相对科学的答案。
作业:
1、仿照文中第二段中的“它不是„„错落的粪缸”或者“它也不是„„上去提水”的语句写若干语句。
2、续写第5段,再接写一个语言片断,以“你是否„„”或“你如果„„”开头来写,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你是否觉得生活太无聊?我劝你不妨到小巷里走走,聆听自己的在青石板上跫音,看看两边墙上印满岁月沧桑的苔痕,还有那一丛浓绒似的苔藓,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如果为情所困或是想不开,心里纠缠起无数个结,我劝你最好到小巷里去,彳亍在深深长长的小巷,偶尔听见飞鸽的声音,看看那高远的青天,如果是雨天,那落在小巷里瓦屋上滴滴答答的雨声,淋漓了心情,滋味更为隽永。于是心结已开,得失偕忘,智慧顿生。
如何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才能纲举目张,心领神会。三种方法:
1、抓中心句及议论抒情性句子。
2、着眼整体,理清内部关系。
3、把握文本中的其它信息:注释、题目的已知条件等。归纳这篇散文的主题:
本文表现了巷具有优雅、宁静、悠闲的特点,赞美了小巷的安全、平易、能净化人的灵魂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宁静淡泊的志趣。
第五篇: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高考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学会精准概括与扣题作答。
教学过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失分原因: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读不懂文本;加之以考场中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在回答题目抓不住要害,得分点抓不住;语言运用能力不高。
第一板块:解读文本《巷》(柯灵)。渗透方法:切分整合,精准概括。一要做到“精准概括”,避免毛估估答题。
下面以《巷》为例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实战方法。
1、先直接解读文本,渗透第一题的解答。第一段:巷是散文与图画。
第二段:①如少女②娴静 / ③不是乡村的陋巷④不是上海的里弄⑤不像北地的胡同
(排比扩展,前后比较突出,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①议论总说②深长③曲折幽静④宁静 / ⑤围墙⑥后园⑦墙门⑧闲犬 第四段:①悠闲②闹中取静③现代的乌衣巷④如水
文章第二、三、四段写“江南小城市中”的“巷”,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三个特点。(6分)(不超过8个字)
特点之一:优娴或娴静;特点之二:幽静;特点之三:悠闲。
再此基础上小结:
切分整合: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像数学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将同一小话题或分话题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方法过程:把握句意→把握信息块→段意层意→理清脉络
2、《巷》文的句意——段意——层意——思路。
3、在理清全文层次思路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词信息,使之明确化,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如语段或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理清脉络层次。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走出现代文阅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我们考生还要善于迁移“语言运用”的知识与能力,如“压缩语段”等考点。)
第二板块:多维思考,扣题作答。
1、动笔圈点信息,概括整和,做起来很细碎,但确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在具体答题时,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我们做到如此精细,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要化繁为简,粗中求细,就是找到并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第五段:作者的建议与劝说。第六段:安全平易便于休闲。第七段:小巷的魅力。解题:
2、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它(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为什么说是“可能”?又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4分)
因为古代的乌衣巷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已经表现了昔盛今衰之意,以此来衬托小巷里的家庭也有兴衰史。因此说,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2分)(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用了古今映衬的手法,作者用唐诗《乌衣巷》中“夕阳、野草、花、燕”等意象来说明置身小巷,能使人忘忧,能使一切得到净化,因此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2分)“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昔盛今衰。使用“现代”一词的原因是什么?(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1)巷内的小家庭虽历经兴衰,但更能怡情,给人以美感。(2)置身巷中,使人忘忧,净化一切。
3、作者在第4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的有关意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
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四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2分),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5、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
总结方法:多角度思维法,尤其是品味散文语言与写作意图。
①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②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从结构照应来看);
③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④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小结:同样的语言片断,或者是理解句子的意蕴、手法等,题目可以多样,答题的内容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考生扣题作答,揣摩题意,学会多角度思考,从中整合出相对科学的答案。
作业:
1、仿照文中第二段中的“它不是„„错落的粪缸”或者“它也不是„„上去提水”的语句写若干语句。
2、续写第5段,再接写一个语言片断,以“你是否„„”或“你如果„„”开头来写,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你是否觉得生活太无聊?我劝你不妨到小巷里走走,聆听自己的在青石板上跫音,看看两边墙上印满岁月沧桑的苔痕,还有那一丛浓绒似的苔藓,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如果为情所困或是想不开,心里纠缠起无数个结,我劝你最好到小巷里去,彳亍在深深长长的小巷,偶尔听见飞鸽的声音,看看那高远的青天,如果是雨天,那落在小巷里瓦屋上滴滴答答的雨声,淋漓了心情,滋味更为隽永。于是心结已开,得失偕忘,智慧顿生。
如何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才能纲举目张,心领神会。三种方法:
1、抓中心句及议论抒情性句子。
2、着眼整体,理清内部关系。
3、把握文本中的其它信息:注释、题目的已知条件等。归纳这篇散文的主题:
本文表现了巷具有优雅、宁静、悠闲的特点,赞美了小巷的安全、平易、能净化人的灵魂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宁静淡泊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