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4: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一篇: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

初2007级(初二上)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9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17.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18.夏天,用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A.冰块的冷气不容易传到外边去

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温度升高到0℃

D.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

20.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读数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

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A.37.3℃

和39.1℃

B.38.2℃

和39.1℃

C.38.2℃

和38.2℃

D.37.3和38.2℃

2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2.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

A.先降低后升高

B.升高

C.降低

D.不变

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24.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 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 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26.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

B.水可以结冰,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C.冰可以熔化,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D.冰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会减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2所示,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28.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水中发生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气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水面_________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水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29.如图4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30.(2分)写出下列方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在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来,手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子.(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4分)现给你一杯烫的开水和一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水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33.(10分)小明在烧水时,发现水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而水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小明想:是不是水烧开前和烧开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水的气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水烧开前,底部水温度升至低于100℃,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100℃,他分析当水蒸气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水都升至100℃时,蒸气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水面,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他分析这时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再发生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他进行的猜想是:

(3)他看到水沸前发出嘶嘶声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4)水沸腾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5)他得到的结论是:

五、计算题(共5分)34.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里时,读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2.3.4.5.6.7.8.9.“摄氏度”单位不能分开读 42℃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立即观察示数 凝固, 放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

灯管两端是否发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又凝华成的黑色金属 对A容器加盖增大气压,对B试管内降低气压

10.汽化,液化 11.液化,凝华

12.降温,降温,凝固,液化 13.升华,凝华,熔化 14.D 15.A 16.C 17.C 18.C 19.B 20.B 21.D 22.D 23.D 24.A 25.D 26.B 27.固,0℃,100℃,水,BC 28.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大),破裂,不变,沸点 29.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 30.水蒸发吸热降温,空气流动越快而加快蒸发

31.利用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水蒸发吸热容易使人感冒

32.用两只杯子来回的倒水,高度越高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

33.(1)为什么水烧开前后声音不同?(或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2)由于水温不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3)下部水温达到100℃,上部水温未到100℃,气泡由大变小,先膨胀后收缩.(4)水温都达到100℃,气泡由小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5)由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水不开;水温都到100℃后,气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水不响。

34.30℃

第二篇:人教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物态变化

人教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汇编:物态变

大家在中考前必须通过大量地做题去了解中考的考试出题规则及类型,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人教版2011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汇编:物态变化,希望可以辅助大家顺利通过中考!!

1.(2011湖北黄石)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

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

1.A 解析: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时,冰晶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使冰晶熔化变成雨滴,选项A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霜,选项B

错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选项C错误;物体降温的极限是﹣

273.15℃,不可能降到-273.15℃以下,选项D错误。

2.(2011辽宁大连)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一支圆珠笔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需3~5s的时间

B.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1~1.5 m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1 kg

2.C 解析: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圆珠笔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需0.3~0.5s的时间,选项A错误;一张

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1 mm,选项B错误;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选项C正确;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即

0.05kg,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C。

第三篇: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 复习教案

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 复习教案(1)

第1课时 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一、考点归纳

考点1 温度温度计 1.(2013.北京)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考点2 蒸发和沸腾

3.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4.(2013.临沂)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中,1 min、2 min„„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这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这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6.(2013.莆田)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在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上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请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点):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丁中(a)、(b)是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不同情况,图_______[(a)/(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6)为了节省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 考点3 液化 7.(2013.六合)冰柜里刚拿出的冰棍周围的“白气”是______________(填写来源)的水蒸气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8.(2013.宿迁)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 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 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 _______的办法可以使气体_______.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液态 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现象.

9.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时的情景,大量“白气”的形成是一种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过程要_______(吸热/ 放热).细心的小张发现离壶嘴较远处“白气”较浓,而靠近壶嘴处却几

乎看不到“白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3.烟台)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内表面/外表面)

二、反馈练习1.(2013.恩施)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2.(2013.日照)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3.(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2013.广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改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5.(2013.义乌)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实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6.(2013.广东)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

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a/b/c/d)

参考答案

一、考点归纳

1.-4 39

2.D

3.D

4.A 5.B 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2)92 98 小于

(3)如图所示(4)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任选两点即可)(5)(a)(6)减少水量(答案合理即可)

7.冰棍周围空气中 液化 8.压缩体积 液化 汽化 9.液化 放热 壶嘴处温度较高 10.外表面

内表面

二、反馈练习

1.C 2.C 3.D 4.D 5.C 6.c b d

第四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物理组:田金珍

【要点辨析】 .如何理解物质“固”“液”',气”三态的转变

“固”“液”“气”三态的转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搞清转变的原因,就可掌握它们.其转变关系归纳如下:.正确认识露、雾、霜、雪、雨

自然界中常见的露、雾、霜、雪、雨都是由水蒸气经过某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具体情况简要如下:.水的沸腾实验现象观察

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沸腾进行的条件:

(l)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液体沸腾需要有热.以上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液体都不会沸腾.

【疑点辨析】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但很多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如下对比.

三者的区别:(l)概念不同

物态变化

从宏观上讲,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上讲,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不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3)影响三者大小的因素不同

由于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所以,物体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反之,分子运动越慢,温度越低.内能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其温度、体积一定时,如果状态未发生变化,则其内能也就未发生改变.热量只是反映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而不是物体内能的量度,因此,我们不能用“含有”, “具有”, “有”,等词说明热量,而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者的联系:

(l)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其内能一定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3)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发生变化.如两块0℃ 的冰相互摩擦,冰的内能增加,但没有吸收热量,温度也未改变.

综合三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用“一定”和“不一定”对其变化情况综合如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只有两个“一定”,其余都是“不一定”..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物态变化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生活中的“汽”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小液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白汽”“白雾”“白烟”等现象,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必须弄明白它们的成因.

(l)锅中的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将出现“白汽”.将火熄灭,“白汽”会更多. 当锅中的水沸腾后,有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水面上方的温度比锅内水的温度要低,所以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当火熄灭后,周围温度降低,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汽”也就更多.

(2)盛夏,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汽”冒出.打开冰箱门时,冷气会从中冒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便是人们看到的“白汽”现象.

(3)炎热的夏天,冰棍冒“白汽”.冰棍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成液态,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了无数很细的小水滴,看上去就像有一股股白色的汽附在冰棍周围.

(4)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雾气”.深秋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大量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5)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用弥漫的白色烟雾营造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如果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气,演出不能正常进行.舞台上施放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6)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人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烧红的工件温度远大于100 ℃,物态变化

放人冷水中,工件附近的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汽化.水蒸气升到水面上方,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而液化成小水滴.

(7)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呼出“白汽”.这是因为户外的温度非常低,人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8)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白雾”.在寒冷的室外,眼镜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一样低,当人戴着眼镜进人温暖的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便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眼镜就蒙上了一层“白雾”,使人无法看清室内的物体.

(9)喷气式飞机后面常拖着一股“白烟”,甚至还能以蓝天为“纸”、飞机为“笔”,用白烟写出大幅的标语来.

飞机尾部的白烟并不是飞机喷出的烟.在天空中有许多无色透明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且空气中又混杂着一些细小的尘粒时,水蒸气就会以这些尘粒为核心凝结成小小的水滴,这些成群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在晴朗的天空,水蒸气的温度很低,但没有凝结核,所以无法形成小水滴,过冷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小颗粒,就形成大量小水滴,它们就是飞机后面拖出的那条白白的、人们以为是烟的“长尾巴”.二、选择题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D.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2.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冬天,湖水结冰

1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 15.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1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

A.液化形成的 B.汽化形成的 C.升华形成的 D.熔化形成的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态变化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19.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20.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2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

第五篇:物态变化及应用

6-2 物态变化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及液晶的特性。

2、了解熔化热和汽化热的物理意义及熔化、凝固和蒸发现象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3、了解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潜热的计算;

4、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说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5、培养学生从能量角度解释常见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熔化热和汽化热的概念。

难点:从能量角度说明物态变化时存在潜热的现象。(应从分子力做功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并说明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三、教学器材

光盘。

四、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讨论、讲解法。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热运动的对立统一,使物质有了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不同的形态,而正是这些物质微观结构的不同才使它们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即发生物态变化。物质的各种状态之间怎样相互变化,物态变化遵循哪些规律,物态变化有哪些应用,就是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种现象: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但它们的温度并不升高。这是为什么?

在物态变化时,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好像潜藏在物质内部,因此,这部分热量叫做潜热。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及液晶的特性,然后讨论、学习熔化和汽化现象中为什么会存在潜热,并给出潜热的计算方法。

(二)引出课程内容 1.固、液、气体的基本性质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常见的晶体有雪花(冰)、食盐、石英、云母、明矾等,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橡胶、蜂蜡、沥青等。晶体和非晶体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准晶体是l984年才发现的,它是金属的互化物,具外形是规则的凸多面体,原子排列不像非晶体那样完全无序,但又不具有晶体所具有的平移周期性。某些准晶体的特殊性质已被开发应用。准晶体组成与结构的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晶体具有规则的天然外形,如雪花是六角形,食盐的晶体呈立方体等,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在物理性质上,晶体有一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导电性、机械强度等都不相同,即晶体的各向异性,非晶体没有这些差别,是各向同性的。例如,在石英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石蜡,用炽热的金属球去接触石英片的反面,则石蜡沿着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熔化成椭圆,这表明晶体石英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不同。如果用玻璃代替石英重做上述实验,发现熔化了的石蜡在玻璃上总呈圆形,这表示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相同。

(1)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固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晶体(雪花、食盐、石英、云母、明矾等)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 有规则的天然外形 ② 有一定熔点

③ 有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导电性、机械强度等都不相同)

固体分为两大类

非晶体(玻璃、塑料、橡胶、蜂蜡、沥青等)非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 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 没有确定的熔点

③ 没有各向异性,是各向同性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既无一定形状,又无一定体积。

提问: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基本性质上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请同学们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后总结)

(2)分子力和分子热运动在物态形成中的作用:分子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在空间形成某种有序排列;分子热运动破坏分子的有序排列,使分子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对立因素在物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才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

(3)物质形成固态的微观解释: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有强烈的分子力作用,绝大多数分子被束缚在平衡位置附近,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只能使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不能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物质形成液态的微观解释:当温度较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致使分子力不能把分子束缚在平衡位置附近,分子间可以发生微小移动,但热运动还不能使分子远离,物体表现为液体状态。所以,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5)物质形成气态的微观解释:温度升到一定高度时,分子的热运动起决定性作用,剧烈无规则运动,致使分子可以克服分子引力的束缚远离而去,成为气体分子。所以,气体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几乎等于零,气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熔化 熔化热(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个特点是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下面讨论晶体的熔化:

(2)晶体的熔化

在一定的压强下,晶体物质要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这一温度叫晶体的熔点。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需要把奈加热到80°C时才能溶解。在一定的压强下,晶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提问(请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晶体物质在熔点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热,但保持这一温度不变,直至全部晶体熔化完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分子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先使某些分子运动加剧,剧烈的分子运动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增大分子间的距离,破坏晶体分子的空间点阵,把吸收的热量转变为分子的势能(分子的平均动能并没有增加),因而使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此外,由于不同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分子力也不同,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克服分子力做的功也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完全熔化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表明物质的这一性质,物理上引入熔化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晶体),在熔点由固态完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

(3)熔化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晶体),在熔点由固态完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

如果用表示物质的熔化热,m表示已熔晶体的质量,Q表示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Qm则:

熔化热的单位: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

表6—1给出了在标准大气压(P0101325Pa)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及熔化热。(教师讲解表6—1)

实验测得,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跟同一温度下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相等。从表6—1可以看出,冰的熔化热很大,这就是环境温度低于0C而池塘并不很快封冻的原因。人们常利用冰的这一特点来冷藏食品。

熔化热和熔点除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外部的压强有关(因为大多数物质熔化时体积膨胀,凝固时收缩,有少数物质相反,熔化时体积收缩,凝固时膨胀。熔化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如果所受的压强增大,熔化受到阻碍,只有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熔化,所以熔点升高,熔化热也增大;熔化时体积缩小的物质,如果所受的压强增大,会促进熔化的进行,所以熔点降低,熔化热减小),但不显著。

3.汽化 汽化热(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叫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沸腾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沸点)时才能发生。

蒸发的结果会使液体的温度降低,为了维持液体的温度不变,外界必须给液体一定的热量。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给地面洒上一些水,人会感觉凉快就是因为蒸发使环境温度降低了。

提问:为什么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液体汽化时,它的分子要从液态的分子热运动状态转变成气态分子的热运动状态。由于物质的气态分子要比同温度的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大得多,因此,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要克服液体分子的引力做功,增加分子的势能;又因气体所占的体积远大于形成气体的同质量的液体的体积,在汽化的同时,还要反抗外部压强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UW可以看出,液体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因温度不变,增加的是分子的势能),另一部分用来反抗外部压强做功。

由于不同液体的分子力不同,所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在相同压强和相同温度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也不同。为了表明液体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上引人汽化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变成同温度的蒸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液体的汽化热。

(2)汽化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变成同温度的蒸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液体的汽化热。如果用表 示汽化热,m表示液体汽化的质量,Q表示汽化时液体由外界吸收的热量,那么 Qm

汽化热的单位: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

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凝结成液体时放出的热量等于它的气化热。提问:液体汽化的温度是多少?

液体汽化没有一定的温度,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下汽化时,所需的汽化热也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变小,所以,液体分子脱离液体汽化时需要做的功也减小,汽化热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汽化热除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外部压强有关。表6-2给出了在101 325 Pa压强下几种物质的沸点和汽化热。(教师介绍讲解)

表6-3给出了水在101 325 Pa压强下几种不同温度时汽化热。(教师介绍讲解)

3.液晶

(教师适当介绍液晶的特点及应用)

早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列曼和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就已经发现了某些有机化合物被加热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出现了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特殊的过渡性物质状态。实验结果发现,在这种状态下,它既具有流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等特点,这种过渡状态的特殊物质称为液态晶体,简称为液晶。

液晶对外界因素如声、光、热、力、电磁以及化学试剂等极为敏感,只需很小的能量就能使它的排列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中。例如,利用液晶具有优异的光电效应而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材料,在数字与图像显示技术上开创了新的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笔记本电脑等仪器中,均采用了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具有耗能少、体积小、视觉明显等优点。因而大大拓宽了电子显示技术的应用范围。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液晶电视,现已能像画匾一样方便地挂在墙壁上收看了,而液晶立体电视也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又如,利用液晶灵敏的温度效应制作的温度探测器,在医学上可用来检查肿瘤,肿瘤部分温度与正常组织温度的差别通过液晶温度探测器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科学家们还发现,生命过程中的很多生物反应都是在液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对生物系统中液晶态的研究将使与生命有关的许多奇妙而又复杂的问题得到更深刻的了解。

4.例题讲解

例题 在地球大气层上垂直于太阳光的平面上,每平方米每秒可接收到1.35×10J的太阳能。这些能量平均大约只有15%能到达地球表面。已知地球表面水域占全球面积的71%,设平均气化热2.47106J/kg,试求每秒进入大气的平均水蒸发量m。解 地球大气层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接收的太阳能 I1.35103W/m2,称为太阳常层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约为数,地球大气AR23.141014m2。地球表面水域每秒吸收的太阳能约为Q0.15I0.71A

因此,每秒平均蒸发量为

0.151.351030.713.141014mkg 62.4710Q

1.831010kg

(三)小结

1.固体分类:晶体(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源于内部结构的根本不同,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排列有序,导致单晶体各向异性,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所以表现在熔化过程中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2.液体、其微观结构比较接近于固体,与非晶体很相似。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分子间距很小,相互作用较大。

3.气体、分子间距比液体增加很多,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间热运动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从能量的角度表述:物态变化的物理概念及物理量。

(四)作业布置

1. P162 5、6、7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二版)相关习题

(五)教学说明

学生在解释热现象时经常会考虑不到物态变化时存在的潜热而出错。教学中应在复习初中所学的有关物态变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现象,引出物态变化时的潜热。在复习分子力和物体内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下载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物理试题 物态变化(附答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态变化 练习

    10月6日(新生) 课堂作业反面是答案,做完后自己批改,不懂的问老师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

    初二物理试题(10)

    初二物理试题(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各种材料可制作避雷针的是( ) A.塑料B.铁C.橡胶D.线绳 2.如图所示,两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两个灯泡都发光,当开关S闭......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课 教学设计 ( 2010-12-30)复习目标: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制造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知道摄氏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会使用......

    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一、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课标内容的第一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 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要求如下: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

    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黄冈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物理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