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04: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第一篇: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传统文化设计节课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姓名:苏锦涵

学号:1500410127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深深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

中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像国画、京戏脸谱、皮影、剪纸、风筝、祥云图案、彩陶、紫砂壶、瓷器,敦煌壁画、如意、八卦等等,其绚丽多姿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为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片造型设计的例子,如:《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形式;《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九色鹿》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196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蜚声海内外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官》,其主角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等的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京剧脸谱、门神等的形式风格,极具民族特征。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近年来一些动画业界人士重新研究古老的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也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及动画片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对传统造型形式还包括对中国文悟传承。以现代对传统造型中的以改造、提炼和造型富有时代特性,可以提升动术品质和艺术感的引用、提炼,化精神的领的审美观念一些元素加运用,使动画色和民族个画作品的艺染力。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中国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浸淫,使得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对应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和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艺术创作则是为了求得人与宇宙精神的和谐,故而与西方根深蒂固的人道精神和科学态度下所呈现的重写实与再现的艺术形象不同,中国的传统绘画,在造型上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讲究比例和透视的精确,而是主要凭目察心记,并在创作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如身体比例有“肩担两头。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规范颜面的有“三庭五眼”,脸型则可用八个汉字概括,即“国、目、田、甲、由、申、用、风”,生动又形象。其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重客观再现而重主观表现。注重对物象整体造型的气势和神韵的营造,重视神的传达而不被外形所囿。与西方所重视的“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不同,中国传统艺术采用“散点透视”,讲究“气韵生动”,重视线的运用,以线条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对线的把握和运用炉火纯青,在造型上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些传统的造型观念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有着很深的影响。动画角色造型中“形”的塑造,主要包括头部、身体和动作的设计。对头部的刻画主要为对头型、脸型和五官的描绘。在对五官的刻画上,尤为注重眼睛的“传神”作用。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造型师对猴子进行了夸张变形及拟人化的塑造,借鉴了京剧脸谱的形式加以简化,脸部的中央用红色心形把眼睛、鼻子和嘴统一在一起,以简练的线条概括嘴部,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极富表情,传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头上的软皮帽显示了猴子的顽皮与灵活,长腿细腰,短装打扮显示出猴子灵敏、机智、善武的个性特点。剧中人物的动作吸收了京戏的动作特征,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表现性。再如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当中,造型师对将军的脸部也进行了京戏脸谱化的设计。在京剧里,像“将军”这样威武、粗犷、豪迈的人物。一般是属于“净”角,“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丰富多彩,俗称“花脸”。《骄傲的将军》里这个将军脸部线条粗且顿挫分明,浓密的络腮胡须,上扬的眉毛,倨傲的眼神,在京戏“大花脸”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简化,显示了将军自信、固执、武断的性格特征。对于动画造型,动作的设计也极为重要。造型的神韵也可通过角色的表情姿态等来传达。片中角色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不光演绎了剧情,体现片子的节奏及动作的流畅性,还展现了角色的个性神韵等。如《骄傲的将军》里将军的形体身段、动作造型也均以京戏里“净”角所要求的粗线条勾勒,以突出扮演将军的性格和声势。比如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恭立迎候。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节奏,一步一顿地迈向庆功宴会的情景,仿佛是京戏里的大将出场,韵味十足。而在众人的逢迎拍马中,将军的虚荣无限膨胀,沉湎于酒色歌舞不事操练武艺,所以外形日益臃肿,完全没有了昔日的英武。片中食客师爷是一个腰仿佛永远直不起来、溜须拍马、滑稽调笑式的角色,以京戏里的“丑”角,即“小花脸”的造型出现,鼻梁上醒目的白色图案强化了他狡猾、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其三角脸、白鼻子,夸张的表情动作,京味的念白腔调为全片增添了戏剧色彩。色彩对于塑造角色个性心理、渲染神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国家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和用色习惯。在西方的造型艺术中,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使得艺术家们热衷于对色彩与光的关系的研究。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上使用的“明暗转移法”刻画人物身上微妙的光影过渡和古典主义对于体积、结构的真实塑造以及印象派对描绘瞬息万变的光线下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幻等等,无不体现了其对于“光色”、“光影”的重视,以客观的光影变化塑造体积,注重的是“条件色”对物象的影响。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艺术家们对色彩的主观把握。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抽象的笔墨塑造物象,可以完全不考虑光源、比例关系,物象的体积、光色则体现在色与墨的“浓”、“淡”、“千”、“湿”的变化以及线条的起承转合、中,艺术家们趣的传达与主而我国早期直形式来表现的民族特色和娴引了世界的目

用笔的轻重繁简注重的是笔墨意观性灵的抒发。接以“水墨”的动画片以独特的熟的表现技巧吸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片中所呈现的画面造型写意、色彩淡雅、意境空灵。像在经典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里,以写意画的方式,抛开光影比例关系,在“似与不似之间”塑造人物。以墨代色,并在恰当处敷以淡彩,如给人物腰间的束带以红色,拂柳以浅绿,小鸟以嫩黄等色彩在黑自线条、墨色间进行渲染点缀,生动自然。画面人与景相互映衬,人物造型轻松写意,山水氤氲素净,情景交融,形神并至。散发出东方文化的审美意境。另外,像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完美运用了墨与色塑造造型,朴素自然,气韵生动。我国的民间色彩体系,深受“五行”观(我国古代先哲把世界的物质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称为“五行“)的影响,各有与之相应的形状、质地、声音与颜色等。比如在颜色上,术对应为青、碧、绿色系列;火对应红、紫色系列;土对应黄、土黄色系列,金对应白,乳白色系列;水对应黑、蓝色系列。“五行”所传达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情感,也是我国色彩审美观念的理论基础。在用色上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主色,注重固有色的搭配运用,体现色彩的装饰意味。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生活经验赋予了色彩特定的民族心理意义,如红色象征热情、喜庆、吉利,在民间习俗里,喜事要贴红色喜字,红色剪纸,新娘要穿红色嫁衣,过年要用红纸书写对联、挂红灯笼等,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火、太阳、红旗、革命等;黄色在“五色”里,对应的方位为“中”,象征中央政权、威严,蓝色容易联想到天空、海洋、理智、感觉清凉等;绿色让人联想到生命、草地、希望等等。在民间年画里,红色的运用最为普遍,大红大绿等色彩鲜明饱和,画面设色鲜亮,对比强烈,渲染的是喜庆吉祥,而在戏曲脸谱里将色彩作为性格品质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红色象征忠勇侠义,白色阴险奸诈,黄色勇猛暴躁,紫色莽撞,金银色象征神仙妖怪,蓝色阴险,黑色刚毅等等。如在《骄傲的将军》里,将军在扛鼎射风铃时的服饰主要是红、黄、绿、蓝等纯色构成,对比鲜明而富有装饰性,显示了将军的威武勇猛,脸部的黄色象征了他性格暴躁、骄傲张扬。在我国的民间艺术里,长期的创作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对于用色配色的宝贵经验,像“红忌紫,紫厌黑,黄喜绿,绿爱红”;“粉笼黄,胜坛光”,“要想俏,带点孝,“红靠黄,亮晃晃”;“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等等。把握传统的设色习惯和用色规律,结合角色的性格身份形态进行色彩配置,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为动画片增添光彩。如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也汲取了中国门神画、壁画的形式和色彩要素,以简练的线条,上青、绿、红、色彩,让人觉再如在《大闹脸部运用象征金色的眼影,衬托出其“火常穿的那套行

装饰的风格,配白、黑等常用的得既熟悉又新鲜。天宫》中孙悟空忠义勇敢的红色,绿色的眉毛,更眼金睛”的光彩。头上衣为鹅黄色,腰束短裙为虎皮纹样,裤子为鲜艳的大红色,脚上的靴子为纯黑色,脖子上的围巾为醒目的翠绿色,高纯度的黄、红、绿、黑色对比鲜明,衬托出猴子“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万籁明语);太白金星的服饰主要用紫、黄、蓝、黑等颜色,白色的胡须和三角眼体现了他的温和又狡猾、谄媚的性格特征。从不同人物造型的色彩与设计,能够让人看出各自不同性格和身份,这也是角色设计的成功之处。

第二篇:传统文化对现阶段中国动画的影响

兰州交通大学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兰州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所属教学站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动画 学制两年半

准考证号

460509119001

年级

08级 姓名刘宇轩 指导教师孟广俊 兰州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所属教学站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动画

年级

08级 姓名刘宇轩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传统文化对现阶段中国动画的影响 指导教师姓名孟广俊

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传统文化对现阶段中国动画的影响

——从民族文化中探寻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

摘要: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闪耀着它的光辉。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70多年时间,其间,产生了一大批扬名海内外的优秀作品。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中国动画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外动画形象在中国年轻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世纪使中国动画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占国内市场并走向世界,是动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目前国产动画急待解决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提倡中国动画的本土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去开拓中国自己的动画市场。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结合中国动画创作的现状和本土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创作规律。又比较国外的动画创作流程,来指出国内动画产业的不足以及如何实现动画产业的国产规范化,突出本土动画的风格。关键字:动画;发展;历史;现状 目录

一、追溯中国动画历史 1

(一)中国动画的创始期及起源 1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 1

二、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2

(一)当前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的问题 2

(二)分析问题 3

三、从洋动画的渗透看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4

(一)洋动画在我国的发展渗透 4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1、受众群体定位不准 4

2、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 5

3、国产动画片需求缺口巨大 5

4、动画创作的资金不足,市场回报率过低 5

5、国产动画内容匮乏,质量普遍不高 6

6、动画市场混乱,产业链不流畅 6

7、发展的流程混乱 6

(三)中国动画中传统文化的丢失 7

四、突出本土文化 7

(一)本土文化如何突出 7

(二)我国的本土文化资源是否丰富 8

五、如何将本土动画产业与本土文化资源结合从而实现发展致谢 9 注释 10

一、追溯中国动画历史

(一)中国动画的创始期及起源

中国动画始于1926年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的鼻祖。到1936年,他们撰文高度赞扬美、苏、德等国的动画作品,并提出了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在中国电影界中,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还要有教育意义。”他们提倡创作中国式幽默的动画片,寓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以此为始,万氏兄弟开创了中国动画理论的先河,并使中国动画从40年代起即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举在亚洲取得了领先的地位。中国动画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从业人员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由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形成了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中国动画一直就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并从具有中国本土文化风格的《大闹天宫》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开始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可以说,中国动画人在立足传统、注重本土、开发文化资源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动画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56年,当美影的首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外首次获奖,可有的评委竟认为它不是中国作品,这令全厂上下意识到:动画这种舶来品只有输入本民族的血液,才能彻底摆脱西方的影响,标新立异地发展自己的风格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于是,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创作队伍在“探民族风格之路”引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木偶片《神笔》和动画《骄傲的将军》在人物性格特征、动作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体现出本民族特征,在人物和背景设计、表演、音乐中充分吸取传统戏曲和造型艺术的表演手法并加以创造发挥。找到了如何发挥民族独特风格的道路。既符合民众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又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神笔》先后在国外重大影展中五次获奖,为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树立了典范。

60年代,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更使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高潮,从而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以它鲜明的中国风格震动了国际动画界。法国《世界报》的评论这样写道:“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牧笛》也是一部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它把民族风格推向新的高峰。其精湛艺术令国内外观众感受到“一次令人神往的美的享受”。它的成功再次证明:愈有民族性,便愈有群众性,也就愈有国际性。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巧妙地融入其中,演绎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并运用综合手段“挖掘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的真正杰作。”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鲜明性在《哪吒闹海》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动画片《三个和尚》是既继承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从而导致动画从业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滞后。国内动漫行业目前面临着很多关键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动画从业者积极性的提高等;大多数从业人员都在模仿美国、日本的动画,缺乏团队精神和对动画艺术的献身精神;缺乏高层次导演;发行无法上规模,不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等等。

中国动画曾有过辉煌,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创作道路。

二、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一)当前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的问题

中国动画产业虽然从计划经济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但不仅未出现应有的繁荣,相反却走入了低谷。从客观上看,体制、政策、市场,与中国动画发展缓慢密切相关。

体制问题:我国动画产业长期受体制问题的困扰,制定规章、实施管理的部门与受管理的企业没有脱钩,造成不充分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不了作用。如果管理方与企业不真正脱钩,制播分离不能真正实现,不能面向全国以真正合理的价位择优购买动画片,则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就无法胜出,生产力也得不到解放。

政策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动画业百废待兴,急需依靠政策来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但哪怕是阶段性的扶持都没有及时到位。我国一直没有针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制定整体或远景发展规划,动画业发展十五规划至今还未出台,没有设立专门的动画监管部门,没有整套适当保护、扶持的举措,对进口动画片的播放管理不到位等。

市场问题:中国的动画创作有较强的艺术性,可市场意识都十分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这是有利也有弊的,在动画艺术水准上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可是市场的开拓却不够。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巨大的,有无限的开发潜力。除了创作观念的更新外,市场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动画发展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操作方式,并针对本国的特点灵活运用。

(二)分析问题

这里虽然有体制、政策和市场等诸多因素,但从根本上看,仍是动画的艺术表现和动画造型方面存在着问题。近几年来,虽然相关动画专业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相继红火起来,但目前投放市场的优秀作品还不多,尤其是原创性较强、艺术生命力感人的动画作品非常少。中国动画与美国、日本相比有着漫长的历史,但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动画发展迅速,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制作强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市场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现萎缩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动画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动画强国进军尚处于萌动时期的中国动画市场,极大地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动画事业,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动画工作者。这批专业人士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扩展了文化视野,尤其是受到西方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对动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换了思维方式。应该说,为开辟中国本土文化的动画市场,迎接中华民族化的动画产业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然而,正像观众所关注的那样,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片以及品牌动画形象。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当代流行的像米奇、史努比、凯蒂猫、火影忍者、死亡笔记等等,已经成为青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重视的现象。

三、从洋动画的渗透看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洋动画在我国的发展渗透

我国动画播出市场被“洋动画”长期占据。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台依赖进口动画节目,进口动画节目更是曾一度创下 90 %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外商采取交换、低价出售、甚至免费赠送的进攻战略,而且进来的大多是赢利过的老片子,不但轻松拿下了我们的市场,而且还在价格上造成了所谓“约定俗成”的恶果,电视收购价格一直在极不合理的水平上徘徊,严重阻碍了国产动画业的发展。

其次我国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空间被“洋动画”和其衍生产品严重渗透和侵占。动画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和卡通形象衍生产品(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在国外,这种“制作-播出-衍生产品的开发”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在这一链条上,动画片只是一个环节,真正获得利润是靠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在我们的市场上,热销的卡通读物大多是舶来品或其翻版;文具、玩具、儿童服装、电玩以及娱乐网络市场等衍生产品市场到处都是洋品牌的踪迹。据统计,目前我国3亿多儿童每年的玩具花费在500亿元以上,但实际上国内每年只能产销相当于80亿元的玩具,余下部分全部被洋玩具占据。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阻碍动画发展的障碍。

1、受众群体定位不准

现今带动世界动漫的主流是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观众群体很广泛,除了一些限制级的动画之外,基本上是全年龄都适合看的动画片。而中国动画相对来讲观众群比较单一,消费群体一般主要是以4-13岁的儿童为主,适合13岁以上年龄的青年观众观看的动画基本上没有。即使是有一些开明的动画人知道青年动画市场有多大潜力,也由于力量单薄而无缘这个市场。

2、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

我国的动画产业由于定位不清导致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加之国内动画产业起步较晚,难以得到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促进。随着国家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关注,2000年3月起国家广电总局陆续出台相关措施扶持国产动画产业。为了给国产动画片腾出最好的空间,广电总局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每天在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所有电视台的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儿童频道看到都将是国产动画片。可见国家扶持国产动画产业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我们也看到,广电总局虽然对各电视台明确要求“以播出国产动画为主”,可由于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措施条例不明,执行落实无力,一些电视台仍然在“洋动画”的播放上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致使国家振兴国产动画市场的举措阻力重重。

3、国产动画片需求缺口巨大 广电总局2004年的统计表明,动画市场每年缺口高达25万分钟左右。仅以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金鹰卡通频道和上海炫动卡通频道等三家卫星动画频道为例,如果三家动画频道每天播出18小时,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达到广电总局要求占该频道总播出时间的 60% 计算,全年所需国产动画片时长就达709560分钟,但据了解2005全国动画制作单位经审查批准立项的剧目总长度仅为226585分钟。而且,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全国少儿频道和卡通频道正不断扩容。在此背景下,对原创国产动画节目的市场激增,而国内动画片的制作量却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国产动画的播出需求,片源不足问题更加凸显。

4、动画创作的资金不足,市场回报率过低

我国投入动画片创作资金的主要渠道一般有两个:一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投入3000万元;其次是来自民间的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要想满足目前国内电视台的播出需求,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资金需求大约是上述投入的十多倍或几十倍,这么大的资金缺口,仅靠国家投入或事业拨款是不现实的。而动画又是一个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产业,难以获得资本青睐,民营动画制作公司数量虽多,但规模都不大。资金缺口严重阻滞了国产动画的发展。而且,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制片方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全国市场上真正购买动画片的电视台不到 10 家,而仅有的几家采取购片方式的电视台的购片价格也仅为30-40元/分钟,但是,现在三维动画的制作成本至少要在 1.8-2万元/分钟。长期以来,国内动画播放体系都是有市无价,国内大多数动画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

5、国产动画内容匮乏,质量普遍不高

从总体上看,国产动画节目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高。像央视动画制作中心的《西游记》、《哪吒传奇》、《我为歌狂》等受欢迎的精品动画只占极少数。目前大量的国产动画一般重形式轻内容,只注于画面优美,制作技术高超,但内容空泛,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而且配音、音效较差,往往一味模仿国外动漫,动画形象创新不够,没有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丢失了民族特色。

6、动画市场混乱,产业链不流畅

首先我国的动画市场转轨尚未完成,市场运作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整套产业链还未形成。目前国内动画的制作、发行、品牌推广甚至衍生产品开发均由同一公司完成,而在国外,其中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企业去做。其次市场混乱造成动画片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再者盗版市场严重阻碍了动画及其衍生品市场的正常发展。中国许多动画公司是靠替外国进行加工制作动画片成长起来的。许多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动画如《犬夜叉》《浪客剑心》《棋魂》等大部分的加工程序都是在中国一些动画公司进行的,这种“纯”加工制作,使产业结构出现了中期生产较强,前、后期生产薄弱的状况,使属于自己的优秀原创动画作品少有出现。

7、发展的流程混乱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行动准则,破坏准则必定将被行业遗弃,这是必然的规律。动漫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先举个实际的例子,好吧,就已日本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漫国家作为例子:日本的动漫产业在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他的一部动漫是如何从想法到完成的呢?首先在日本有专门以画漫画而生活着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民间画师,他们通过漫画的稿费生活,一旦作品被出版商看中,就会和他们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关系从中获利。其次日本在文化产业方面一向很开放,所以杂志社较为普遍,这样就提供了平台,而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大众的取向以及审美观念。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环,以漫画的人气来决定要不要制作动画。然后,动漫的小剧集结束了,就推出剧场版,又叫大银幕版。从电视搬到电影院,最后就是动漫的周边产品,声优的各种演出。好了,以上是说日本的流程。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国内的情况,首先中国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画漫画,而大部分都是以兼职和副业为主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国内的文化产业管理还很严,报刊杂志的发行受地区限制,无法统一全国读者的意向,为动漫的发展带来瓶颈。再往后就是动漫的制作就像是应付差事,根本没有认真的来完成。最后,后续产品跟不上,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远没达到观众的满意度。

(三)中国动画中传统文化的丢失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画强国的压力之下,我们愈来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放弃了自己的传统,丢掉了自己市场和民族文化观念,失去应有的观众群体。这看似是市场的因素所导致的,但究其根源是与动画教育中缺少本土文化教育内容有直接关系,教训是深刻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形象影响了一代人,而又一代人却迷上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甚至把外国的动画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世界,而中国本土的动画语言符号在这一代人身上似乎没有传播的可能。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动画片没有丰富的生活内涵,缺乏创新,轻视市场,缺乏民族文化的责任感。由此便引发我们深刻的反思,动画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朝阳产业,虽然我们暂时落后,但借助文化的优势和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应该有能力赶上动画大国的发展步伐。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选用蕴涵丰富、本土文化的题材,塑造新时代的艺术形象。为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美国动画业不断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试题。《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这足以引起中国动画业界人士的反思!为什么美国动画设计师能够从我们的文化资源中找到动画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内涵,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我们不得不深思这种现象,根本上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对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信心。其实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资源让我们来挖掘,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更能使我们的动画作品具有原创性。如果我们不从文化层面上去思考、调整和研究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战略,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动画业面临的问题。

四、突出本土文化

(一)本土文化如何突出

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是比较艰难的,除了政策以及资金的因素外,最令中国动画从业者苦恼的,就是如何解决既要保证本土文化的突出性,又要保证动画的观赏性。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因为文化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一定要本国文化的原版故事,而是适当变通一下,用别国或别的民族的习惯以及世界观来对比的突出本国的文化,举个例子,日本的动画,有一些并不是以本国的民间故事来创作的,但我们能很明显的觉察到日本特有的风格,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日本的创作模式呢?也可以在虚构的世界观的大结构下加入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的气质和文化呢?

(二)我国的本土文化资源是否丰富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从正史到杂谈,多的数不胜数,故事一个接一个,盘古开天地到现代的正史,也有聊斋到四大名著的杂谈,还有上古神器的传说,可以说,中国的本土文化是无穷无尽,数不胜数。可以这么说,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里面,中国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所以,我国的本土文化是否丰富?答案是肯定的。

五、如何将本土动画产业与本土文化资源结合从而实现发展

根据上述,我国的本土动画产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稀缺、投资盲目、政策力度不足等诸多因素,那么如何实现本土动画产业与资源结合发展,从而摆脱国外动画毒霸市场的窘境呢? 我认为首先要从基础做起,首先,应鼓励喜爱动画的民间画师向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投稿,让这些发行量较大的平台,成为日后的动画制造商提供例如大众对于作品的满意度、购买方向、对产品的认知度等一系列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要进行动画的投资与制作。其次,通过一些前期宣传,让动画在没有制作之前先拥有大众对其的认知。从而为打开动画周边产品而进行铺垫,最后就是资金问题了,可以通过举行试映会来让一部分投资商决定是否投资,这样就有了比较坚实的资金基础。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剧集短一些是不会影响整体观赏性的,提出这点是由于我国的动画行业长久以来都是在日本和欧美动话的占据之下,所以,我国的动画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观看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拿看到的作品和国外的作品相比较,所以,如果不能达到同一水平是很难打动受众的观看欲望的。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注释:

[1]本文数据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词条中国动画和百度百科词条中国动画片 [2]新华网2002年9月4日文章寻找中国动画发展之路

[3]豆瓣网2010年9月21日文章中国动画发展困境原因初探

第三篇: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它自身的文化条件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成功的保证。我国企业在创建组织文化中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抛弃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它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鲜明地将本企业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便消费者对企业进行识别,进而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使得人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经过深人分析,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是企业文化使日本迅速崛起,是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创建企业文化的热潮。当我们探索日本企业文化时,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时,除了学习和引进东西方先进企业文化外,还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常为企业所用。接下来主要从“仁”、“信”、“义”、“和”几个方面谈儒家思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仁”的思想

“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从而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信”的思想

“信”,言行相一,信用。要使企业成功必须讲信。“信”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也是中国交换伦理的重要典范。很值得我们今天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和借鉴。因为,诚信,对外而言,首先,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其次,诚信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内而言,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三)“义”的思想

“义”,道义、主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并为之奋斗。尤其在义利发生矛盾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倡人们要见义能为,舍生取义,做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什么都不要忘义。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道义相符,而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作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捐助教育、办慈善,将利益回馈社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

儒文化中强调“和”,孔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为贵”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协

调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文化支柱。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和”的传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治理企业要将人员间的关系协调,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儒家思想从在不同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作用,是企业运转的润滑剂。因此,企业应该以超凡的卓识远见,注意吸收借鉴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用于教育员工,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的精神,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分别着有《老子》、《庄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中吸取合理营养。

(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是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性,人们应当按规律办事,不可妄为。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者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并按规律制定法律制度;其次,涉及企业改革改制时要对企业自身特点和周围环境全盘考虑,切忌想当然为之;第三,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善于抓大事,将常规事务分权与下属,这样责权明确、各尽其力,管理者看似清闲,实际工作却井井有条,正是“无为而无不为”}

(二)“辩证治事”的思想

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这是道家思想的又一精华之处。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对立的,如新与旧、盛与衰、高与低、长与短、福与祸等,而且这种对立关系也是可以转化的。再来看今天的企业,商场如战场,有胜亦有败,面对激烈的竞争,企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处在经营困难时期,企业不应该气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困难局面得到改善并要向它的反方向发展,即获得成功;当企业处在顺境时,也应该认识到企业自身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隐性的,同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在以难以觉察的速度迅速崛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落后者甚至被淘汰。以辩证治事的思想来认识事物、治理企业,也是许多企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或者戒骄戒躁保持领先的法宝之一。

(三)“点滴为始”的思想

老子认为,天下的一切大事,皆从点滴小事做起。他说:“合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启发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同一个梦想,不断发展,日益壮大。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从零开始,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急于求成,一味地攀比,盲目扩大规模、引进外资,全然不顾自己的条件,也不顾事物发展的步骤性和规律性,结果出现了管理困难、资金浪费、负债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教育今天的企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成败,以一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顺应规律治理企业,同时以一个“点滴为始”的思想看待企业成长,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看到传统文化优秀面的时候,也应看到它的消极面,下面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作以简单分析。

(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调和折中的维持之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奉劝中国人莫为天下先。这些思想渗透到企业中,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

使用。加拿大华裔总督伍冰之的父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么你连地上的尘土也得不到”。现今全球化时代,商业竞争更加激烈,充满风险,谁若过分小L}谨慎,事事不敢为天下先,或竞争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实业,恐怕难以长存。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谈起通用的企业文化时。有一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

(二)怎样看待成败.怎样评价经常失败的人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永不失败。现代教育科研成果表明,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习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成功的人也是失败比别人多的人。作为现代企业人,一定要不怕失败,只有首先在心理上不惧怕失败,才会认识失败,才会分辨哪些是可能走向成功的失败,哪些是永远的失败,从而避免在关键问题上失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一个人时往往不是看它做成了多少事,而更多的是看他犯了多少错误,得罪了多少人,失败了多少次,在这种标准下,那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方方面面关系照顾较好的人常常占优势,而那些冲劲大、对关系顾及少、一头扎进事务中的人往往吃亏多。长期以来,员工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对企业的危害不言而喻。

(三)重历史、重经验、重权威及官本位思想

“不识古,不成义”,“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大官说的话比小官顶用,上司仿佛在所有问题上比下属聪明。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地原封不动地用于指导今天的现实生活,许多经验留给今天参考的往往只剩下核心的思想精义。以上思想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只会使企业封建气息浓厚,难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今天的企业应该自勉自励,兢兢业业,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决不姑息,果断地抛弃,即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开放型的,必须兼收并蓄,企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同时,还应结合本企业状况,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建设经验,以便形成本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作用

1.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联较低,以“我”为中心,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即使由于某种目标使人们聚在一起,但如果这个团体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或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很有可能离开这个团体,或者降低对团体的责任感而维护自己的相对独立。所以,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以“我们”为中心,集体中的成员期望他们的集体来照顾他们,并且以愿意对集体的忠诚作为回报,他们对集体、团队忠诚度较高,因而企业凝聚力较强。

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家族精神、集体及爱国精神等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儒家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对团体的依赖使他们会为了团体而甘愿忍辱负重。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人在组织中结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个人可以因为团队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较高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以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和对团体的绝对忠诚为特征的高团队凝聚力。

毕鹏程等(2003)在研究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群体思维现象发生的影响时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群体的凝聚力相对较低。日本是一个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的国家,群体中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对群体高度忠诚。而中国的群体则很特别,成员间虽然信任度很

低,但是却很容易服从别人的意见,同时相互间缺乏竞争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群体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虽然同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群体的凝聚力却远远不及日本。

2.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千百年来,“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国人一般的生意经。

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体现于其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等。借助中庸的这些积极面培养诸如“追求合理利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协作博弈”等等企业经营风格、风险观念乃至竞争观念及策略等以构筑企业文化,已在实践中被证实为成功之道。

3.企业家的修己安人。中国传统的治学理论认为,要想有益于社会,要想治理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其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自律以及和谐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按照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成为道德表率,通过言传和身教,借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感化影响被管理者,从而达到管理上“安人”的目的。“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影响

1.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比如,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追求一种人人不同、个个相异、互不干涉的状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Hofstede(1991)曾经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具有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偏好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具有资本积累及人力资本投资偏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赵曙明(2004)指出,“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迎来知识经济,是因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自我改造,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种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的封闭、墨守成规、论资排辈、追求平衡、„中庸‟等等,明显地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常建坤(2006)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时发现,中国文化对企业家

创新精神所起的正面影响要小于西方文化。但是,可能是由于中国文化强调“和合”思想的结果,中国文化对企业家网络(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的构建更具积极意义。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负进取心,并直接导致了其风险偏好、机会识别和动态创新意识都较强,而企业家网络联系较弱。

2.“和合”演变为“中庸”,讲究一团和气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这与西方的强调差异化的文化不同,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限制了员工的创新与发展。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张扬,提倡并鼓励员工的创新,尊重员工个性。

我国传统的冲突管理强调“以和为贵”、“克己安人”,在处理冲突时,人们往往采取非对抗式的策略,如宽容和回避的方式,以求增进和谐,这种和谐价值观有利于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冲突,然而也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过分压制冲突会使组织停滞不前,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最终降低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且,“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度相关的价值理念,而很重视哥们义气之类的价值理念及血缘家族关系理念。

邓荣霖等(2006)在研究中国情境下不同的文化类型、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设想中国企业的员工会更加适应那些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文化,从而将具有这两方面特征的组织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和睦交往型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具有负效应;团结一致型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优良品质,然而,在企业内过高的和睦性,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因为,在中国,和睦交往的程度往往与成员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中,成员间很少会就他人达不到考核标准或要求的工作业绩提出批评意见。即使要求对工作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也是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结果导致了管理中的低效率和工作中的低产出。

而团结一致型企业文化,因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目标一致,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与企业整体价值保持一致,大家会齐心协力,从而使企业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也验证了Calori & Sarnin(1991)的观点:团结一致是能够带来正面影响的一种组织文化特性。

3.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由于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随意处罚职工,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员工的智慧,使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

而企业的员工也较容易接受集权领导和官僚结构,比较愿意接受权威,并心安理得听从权威的领导。权力距离、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员工缺乏积极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相互间缺乏竞争性。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和民主决策程序,自然无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与强调团队精神的现代企业文化不符。

第四篇: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现今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从层次上看,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精神层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悠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形成了“以和为贵”的群体主义价值观、“以仁为本”的领导观、“以情为重”的社会交往私人化心理、社会互动中的“交易主义”原则、基于羞耻文化的内向自控人格的企业文化。

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以其精良的管理和杰出的经营业绩令世界瞩目。他们在世界各地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孕育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恪守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开创中华民族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华商自强不息、勤奋节俭、惜时勤作、精明应变、刻苦自励、白手起家的经营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华商企业文化;华商诚信不欺、一诺千金的商业精神,义以天下、回报社会的价值取向,乐善好施、助学重教的企业家风范,不断丰富了企业文化和华商文化的内涵;华商立操以仁、成仁取义、守志操身、富达持节的高风亮节鼓舞了一代代华商。华商价值观的形成也得益于儒商传统,儒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史,人脉以其丰富的学识、智慧和商德,对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为后世华商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事物的两面性,传统文化也会给企业文化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和“利”割裂的这种观念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更是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更要追求经济效益,“利”的获得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失去它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这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再者,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而员工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是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提倡平均主义,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市场经济需要冒险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通过公平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种观念又恰恰与之相悖,所以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这样的文化背景是极其不利的。目前中国企业文化需要补强的文化因素。在能力主义方面,要提倡建立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淡化“没有功劳也有苦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培育结果导向的绩效文化。同时要建立等级差别的薪酬福利体系,打破平均主义,除去吃大锅饭的思想。要改变人才观的“德才兼备”观念,加强对“才”的认识,在不违背公司精神和社会伦理的前提下,大胆启用新人,放弃绝对“忠诚”的人才观。在开放容纳方面,积极吸收各种新的观念与思想,引入不同观念,在创新管理思维的前提下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因循守旧的思想是企业文化最大的敌人。在公平竞争方面,尽管中国关系导向型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但在市场化意识日趋强烈的情况下,公平竞争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与能力是企业需要强化的思想意识。在职业精神方面,中国企业要努力加强员工的职业精神培育,教导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化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职业责任。在制度管理方面,在没有良好的制度管理基础时,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容易导向人治主义和虚无主义,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例如,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导语;了解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调查方式为通过查阅文献,报刊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分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现在意义。以及调查研究之后的心得体会。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明。通过查阅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古典哲学。在《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明代王阳明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一本提到儒教的书《儒家道德》,1641年在伦敦出版。

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彻底地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火箭也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漆器,中国冶铁和穿井技术都是世界最先出现的。中餐、中医也世界独具特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动情地写道:“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和发现,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或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或韧性铸铁犁铧,或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或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居世界第一。”李约瑟著的长达2000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与影响。3.文化方面(狭义的)。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中国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领先。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曾感慨地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举世闻名的中华武术,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体育项目。千百年来,中华武术对世界武坛尤其是亚洲武坛有过重大影响。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中国琴棋书画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136种,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英国的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亚洲国小龙的发展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6.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时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现代外交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幅员辽阔,中古时代经济文化一直世界领先,为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跨越国界疆域时间等的限制,对不同国家的社会进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现代意义的探究主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怀人本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主导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却具有深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尽管中国古代礼仪中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祭祀等仪式,但神学始终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更关注人,更关心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需要。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如《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孝经》中则借孔子的名义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宋人邢 解释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贵也。”

在《礼记·礼运》篇中,人们又进一步对人之所以异于万物的道理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如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礼记》也出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很在程度上来说是关注人生的文化,而这在世界文化体系中都是十分珍贵的。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讨论,也都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二)道德的教化

在现代社会,很多中国人是不信教的,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所有社会问题,都由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引起。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能真的不是很大,但事实上,中国的道德信仰系统却十分完备。

这一种道德信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的这种道德教化,不是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而是一种去伪存真的,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诗经》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周官》提出“以公来私民其允怀”,都提倡注重整体精神,都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重视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三)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

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

另外,《尚书》中关于尧舜禹执政理念的记载就有“协和万邦”、“咸和万民”的名言,这表明,在国家尚未形成的时候,先民就已经把和谐作为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史伯的“和实生物”,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尚同”,“非攻”,老了的“知和曰常”,都以“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

三 继承与更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根和灵魂。

当然,另一方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来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继承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

总的来说,单说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再来谈取舍的问题。

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尤其要有自己的主见,一件事,首先要走进它,了解它,才能来评价它,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更不能随大流。

比如说说到传统文化的取舍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本身都不了解,只是完全听信别人的“经验”,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适合我们的文化。而只有在学习中,我们才能既做到继承,又能尝试创新。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在大学中应该多开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大学生,则应该多看原籍,多自己独自思考

下载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世界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 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着......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了......

    传统文化对团队建设的影响

    最近,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团队热潮,开始研究国外的团队管理经验。纵观国外的经验,我们发现成功的团队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价值观之上,而非盲目的模仿。 中国儒家文化价值观中的过......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9广告学 周清丽 40906050141 摘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的形成,不仅受......

    浅谈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浅谈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邰丽娜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我们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