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01: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不断拓新,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双向逆反运动,正构成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演变的一大奇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在文化发展水平上也有很大差异。因而要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设中统一起来,肯定需要有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文化的发展还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即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都必须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发展也非常之快。但各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非常不平衡。因此,要使我国的文化全面走向现代,从各个层次和方面都走向世界先进文化的前列,无疑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各民族的文化继续各具特色,又必须扬长补短,升优汰劣,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广泛参照中,坚决把人家先进的东西“请进来”。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丰富多彩并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道德建构的再生资源和生活观念的导向因素,对现代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道德文化生活和贯穿三者之中的生活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结合和凝聚是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借以凝聚的力量,既有经济利益的聚合力,又有种族血缘的亲和力,还有政治政权的控制力,但最根本的还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整合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整合力量对现代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推动力,而且提供某种“制动力”,使中国经济不致脱离常轨,保证社会各方面协调运转。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市场游戏规则没有完全建立,导致经济生活中的种种负面现象,如某些企业唯利是图,某些个人为谋利不择手段,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而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些行为有种“纠偏矫正”功能,它的一些经济道德资源让参与经济活动的土体有了主观的自主的软约。

“孝”是中华民族古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孝”的内涵是对父母的瞻养、侍奉、善待,养老送终等。“孝”在中国历史上是源远流长的。束,警戒人们不致失去控制,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运行。在传统社会,“孝”对维持宗法秩序、维持群体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社会的“孝”也有很大的消极与局限性。“孝”的观念与规范是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总结。其中自然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糟粕,但也保存着人类对两代人人际和谐认识的有

价值的因素,这引起永续性的东西,应传承下去,并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成为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推进器,成为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己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现代中国人要走向现代生活,心须具备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有三点对树立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一是积极的入世精神;二是务实的实用理性精神;三是乐感文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入世精神,是以儒道法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它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

所谓“实用理性精神”,是一种普遍现实的生活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一种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就是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使用兼具、内外无

二、本末一贯的“实学”。后人们秉承着这一精神,无论是在行为方式或者是思想观念上,都体现出强烈的实践理性特质,“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一直是儒学固有的内在品质。正是在有着这种内在精神的儒学的熏陶下,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朴实坦诚、反对虚妄的务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才能“在一切实际事务中……远胜过其他东方民族。

所谓“乐感文化精神”是指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务实精神都是为了追求和保持今世的幸福与快乐。在复杂矛盾的现代生活中,在时间、空间与心态的交汇中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凡事不强求,讲求适度,力求理性自觉、主体意识去缓解人们因价值观念剧烈变革而产生的不适感和焦躁不安的情绪;以知足常乐、恬静自然去化解人们的迷失感、疲于奔命和不满足感;以传统的深沉感情去抚平人们的逆反心理、怀旧情绪。乐感文化是人们精神的“制衡器”和“减压阀’,给现代生活以一定的启示意义。

另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其他对树立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的因素:如传统的俭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量入为出等思想对现代消费观具有一定意义,其它如中国人独特的艺术审美观、重意境美与自然美、重精神享受等意识对树立现代闲暇观有可取之处。

第二篇: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创新本质的论述,都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人是一种用心去感悟生活、体味生命的生物。如果生活被操纵,人就失去了快乐的感知和体验。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给予我们很多好处,可我们也需要保持独立的特质,用各种简单的方式创造丰富的生活。简约的回归,诗意的栖居,是那在方格纸上耕耘的思绪再次飞扬,是那对于事件保持怀疑与探究的的精神再次苏醒,是那跋山涉水、寻幽探秘的激情再次澎湃,更是人类社会与现代科技融洽地共存。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区域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借助科技手段,人们已经能生产出来。科技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芽,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2、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水平认识。

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科技仪器设备和手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4、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技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科技成果又为科学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支持既包括理论支持和技术设备支持,带来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变革。

诗人荷尔德林有这样一句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里所传达的含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回首人类走过的漫长岁月,纵然充满苦难,没有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没有方便的通讯工具,没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我们人类还是富有诗意的走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一匹白马,游历山水;一封家书,传递问候;一卷竹简,记载了智慧……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过的温情,活的精彩。不过,历史总是前进的,人类的步伐也在向着现代化的时代迈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有时给我们带来方便,有时却让我们烦恼不已。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崭新的科技成果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覆盖了地

球,把世界连在了一起。电子科技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纳米技术的开发,为人类探求微观世界奠定基础;大型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些成果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更节约了人类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电子邮件不是要比鸿雁来得快捷吗?电脑绘图不是要比手工绘图来得省心吗?汽车不是要比步行来得方便吗?这一切都说明了科技给现代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似乎也越来越依赖科技设备了:需要交流时,人们使用手机、QQ、电子邮件;需要获取、储存信息时,人们使用电脑;需要娱乐时,人们使用各种电子设备;需要洗衣服时,人们使用洗衣机……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科技设备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电脑为例,拥有电脑的被访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电脑。科技成果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对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科技革命促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使人类劳动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智力。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整个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自然,人的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只要轻轻触摸一下屏幕或点击一下按钮,很多复杂的事情都能由科技产品马上完成,生活变得比以前轻松、便捷多了。现代科技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是,当你遇到以下的状况:在谈一个重要的电话时手机突然没电,在做一份紧急的文件时忘了保存而电脑正好死机,在乘车前往面试地点时汽车突然抛锚……你会作何反应呢?而你又是否察觉自己或多或少地已被现代科技所支配、束缚着,上课时,你会频繁查看手机有否漏接的电话;当手机来电次数减少时,你会产生不安的疑惑情绪,甚至是郁郁寡欢;当手机没电、电脑中毒死机时,你抓狂焦虑、脾气暴躁;当要离开这些科技产品生活时,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我们班长说:‘作为班长,我离不开手机,因为我害怕同学找不到我,不带手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的同学也表示在平常的生活中离不开手机,对现代科技产生很大的依赖感。正是那种类繁多的科技设备,让我们逐渐丧失一些基本能力。习惯了在键盘上的敲打,那些曾经在方格纸上耕耘的思绪便消逝了;习惯了在电视前的久坐,那些对于事件保持怀疑与探究的精神便黯淡了;习惯了在车厢中的闲适,那些跋山涉水、寻幽探秘的激情也便褪色了……还有更多人类独有的东西都在被现代科技所吞噬。依赖科技,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另一种隐疾。2

它不易被察觉,却悄无声息地让自制力不够的人群感染。社会进步了,但人们对于简约生活的向往是否已被抛诸脑后呢?面对那些让我们感到疲惫丛生的现代科技,我们是否需要呼唤一种纯粹的生活,回归到简单的状态呢?也许,依靠自身的技能工作,没有科技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生活将更加充实。

国内某大学发布“周末无电脑日”倡议书。《倡议书》中说:“利用那些曾经被电脑„控制‟的休息时间,用来洗涤疲劳,整理心情,走出宿舍,拥抱春天,做一做自己久违的事情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逐渐普及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大学生因为沉溺其中而耽误学业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这个„双刃剑‟促进学习,倡导发扬优良、纯正的学风,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人在倡导“无电脑日”,与此类似的还有“无手机日”等。人们已经开始对科技带来的危害做出有益的反抗了,也开始关注自身内心的丰富与安静。再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经典著作,仍能做出震惊世界的实验,仍能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仍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推动社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心,少一份束缚,多一种想象;生活,少一份奴役,多一种自由。在那个简单的世界里,先人们用智慧营造了一种淡定从容、知足常乐的生活。的确,现代生活真的离不开科技产品。电脑、手机等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我们没有理由执意地放弃这些科技产品转而去求一种原始的生活。但为何我们会被现代科技所束缚呢?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当被问到“你觉得现代人能不能摆脱现代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某大学的同学说:“我想应该是不能了,因为人习惯了某些东西就不想改变,习惯了科技的好处就无法摆脱。”但真的是不能摆脱吗?难道我们人类真的注定要被现代科技所规限、奴役吗?其实,一些客观的因素如科技对环境的破坏,保存文件不安全等,我们是无法马上做出改变,但主观上电脑对人的束缚却是可以缓解的,所以,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平衡科技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该怎样尽量减少对科技产品的依赖,保持自我。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电脑、手机只是我们一种通讯与工作的工具,没有了

这些科技产品,生活仍能继续下去。要搞清楚机器与人的关系,机器是服务我们而存在的,不能让自己成为机器的奴隶。其次,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克服对科技产品的依赖性,有意识地去使用它们。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生活,让有益的活动填补因没有思考而空白的记忆。多与人交往,多思考人生。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减小科技产品对你的消极影响。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

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以至于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西方出现的技术价值观主要分为两个派别:“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悲观派思潮就已经出现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代表人物有: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里夫金和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1)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2)人们无法完全驾驭科技的发展,而对其产生的消极后果的控制能力又极其薄弱;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本来就混乱的世界更加混乱。

悲观派思潮认为人类即使透彻地认识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但对科技必然导致的社会后果的控制能力极其有限,人们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有的悲观学者甚至彻底否定科技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为了消除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只能抑止甚至阻止科技的发展。

其实,悲观派对科技丧失信心的消极的观点,正是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前途等同于世界未来的前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他们低估了科技的作用,看不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现实世界的突破性。

乐观派思潮对科技和人类的能力寄予厚望,他们不否认人类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但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凭借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代表人物有:F.培根、奈斯比特、松田米津、托夫勒、巴黎小组等。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1)将科技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的社会制度是从旧的社会制度中孕育产生的观点已经过时,而应当说是技术产生了新社会);

(2)认为科技带来的一切社会问题只能依靠科技来解决;

(3)科技发展阶段就是社会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乐观派的中心观点是“技术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科学技术,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向决定的。

对于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两派的观点,都可以归结为“技术决定论”思潮。技术决定论是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且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的一种思想。他们认为技术与其它社会因素在作用于社会时没有发生关系,不共同影响社会,科技也不受社会的制约,而是单向地、唯一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会产生“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的发展是系统的整体的发展,是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科技只是这些子系统中的一个。社会要发展,就需要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对于西方技术价值观,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肯定、接受它正确的一面,也要否定、克服它错误的一面,采用扬弃的态度。

他们看到并且强调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揭露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他们脱离了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而片面地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混淆了科技与科技的应用,忽视了主体——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克服的。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它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不断积累、技术的不断创新、组织的不断变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谁做到了“永远领先半步”,使企业在知识含量、技术含量方面有足够的储备并不断超前,谁就拥有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把握。企业任何实践都需要相应文化的指导与支持,所以企业的最终发展必然回归于文化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

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的文化,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统作风、群体意识及整个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灵魂,具有很大的渗透力和凝聚力,是维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从层次上划分,其表层是物质文化,如企业发展速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标语图徽、员工着装等;中间层次是制度行为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公司章程和员工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最里层的是精神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等,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传统是一种历史的长期积淀,传统文化是一种相对永恒的东西。从经济的角度说,每一个时代都必然要遇到前人留给他们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从总体上看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为本位、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的。其中充满了矛盾,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从总体上看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为本位、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的。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忠厚、勤劳敬业、成人达己的处世哲学,家族、重集体、重社会、重国家的伦理观念,顺应自然、少思寡欲、修身立德、厚德载物的人本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公而忘私的主人翁意识和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传统美德,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重人情、讲面子、裙带关系、嫉贤妒能、消极避世以及“自私、贪婪”的人性恶习与传统信仰衰落等消极文化因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也很大。所对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充满了矛盾,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1、“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考虑一切的根本,企业的管理者要在企业中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氛围,其含义包含三点:第一,“企业即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因此应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地位,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第二,“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提高员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舍弃后者而取前者。第三,“企业靠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参与,以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

2、“刚健进取”的民族精神。早在古老的《周易》中,就对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作出了经典性的表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鼓励企业的全体员工愈在挫折厄运面前,愈要有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愈要有坚韧的探索和持久的忍耐。

3、“和谐合作”的思想方法。注重和谐与合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孟子在国家事务管理方面提出上下和谐的思想,阐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命题。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一种“和合”的文化氛围,对它的各项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邓荣霖等(2006)在研究中国情境下不同的文化类型、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设想中国企业的员工会更加适应那些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文化,从而将具有这两方面特征的组织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

4、“崇德重义”的企业伦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高度推崇道德和道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意思。体现在企业伦理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企业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消极影响

常建坤(2006)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时发现,中国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所起的正面影响要小于西方文化。

1、求稳怕乱,反对一切变革创新。“先王之道”不能违,“祖宗之法”不可变,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信条。在我们今天的企业里,低头干活少说话,本本份份随大流,仍然能得到好评,过上安稳日子,还往往能被选为“先进”,推为“优秀”。而不安于现状,总想越出些“规矩”、弄出些“新意”的人却不被看好。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离经叛道”最为世情所不容,也往往最伤当权者、管理者的感情和神经。由此形成了停滞的、僵化的和消极的企业文化,成为创新的重要阻力。

2、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以“安贫乐道”为尚。我国传统文化有“崇德重义”的道德规范,但它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反对人们要求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的愿望和为此所进行的斗争。既然功利和人欲被看作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东西,力量的培养、知识的研求,也就必然被忽视。从社会效果来看,这种文化效果流行的结果,造成知识分子空谈心性、轻视实践的性格,偏重向内心寻觅“天理”、“良知”,而鄙视向外界探索客观世界,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识、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锐气。

3、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

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提倡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培养其主体意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参与意识。员工应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对于员工的建议应及时、正确地接纳和反馈,避免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并勇于承担责任;独立意识。员工能够自由迅速地就某些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出决定,并对所做的决定负责,将企业的长远利益与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企业充分尊重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每个员工提供发展自我的空间。

2、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包含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硬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建设创新工作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环境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3、创新价值观的培育和提炼。企业的群体创新应当包括集中群体创新和分散群体创新。群体创新文化无疑十分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企业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重视集体的思想,营造群体创新文化,使企业员工以企业利益和发展为己任,团结协作,努力创新。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2008年8月版

[2]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页

[4] 黑格尔:《哲学史讲学录》第1卷,第8页

.[9]邓荣霖,吴欣,郑平.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与绩效: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22).[6]常建坤.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J].经济管理,2006,(18).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9广告学 周清丽

40906050141

摘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为讲究中庸,注重伦理,好面子,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日趋明晰,文化悄悄成为消费的新噱头。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传统的新价值,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中庸、好面子、茶文化、风俗习惯

一、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文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世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文化仍然具有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

1、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造成中国消费者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在价值观,认知观,处世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方面都不同于西方人,中国人有其自己的行为逻辑,这种逻辑甚至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按文化三要素的理论(价值观、行为规范、象征图腾),比较消费价值、消费行为和消费象征这三方面,中国与西方都有不同,而且,中国的区域亚消费文化和世代亚消费文化也呈现不同。

从文化的深层面,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文化价值观有:(1)、以“根”为本的文化——重家、族、国;生命血统延续;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投资子孙。(2)、中庸文化——阴阳平衡的行为导向;不过为好;祸福相依。(3)、关系文化——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4)、和文化——和谐、和气、和睦、和平、和满、和贵;天时地利人和。(5)、面子与从众——有脸有面;群体舆论。(6)、地位与礼——孔子强调举止行为与地位要一致。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所赋予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

例如:衣食住行等,即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长时间不断筛选流传下来的行为依然为人们所倡导。像“酒文化”“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官上的享受,喜欢本土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3、风俗文化

民族的特色消费体现着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深沉含蓄,表现为服装风格严谨朴实,中国汉族过春节吃饺子,吃年糕,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耍龙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中国其他民族如藏族的藏历年,傣族的泼水节,水族的端节,拉祜族的扩塔节,柯尔克孜族的诺劳孜节都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都需要有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商品。不同民族的消费习俗都是由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所决定的,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才能使厂商对市场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生产出适应不同民族特色的商品来。这就要求外来产品再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风俗文化。

这些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消费者价值取向,这些都告诉我们:不能无视消费者做出选择时的文化背景而简单理解他们的选择。文化是一面“透镜”,人们正是通过这块透镜来看待产品。

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被广泛持有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在对中国文化特点的讨论中,许多思想就涉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现在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本文就浅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脑白金”案例(1)、案例描述

提起脑白金,早已家喻户晓;谈到脑白金的营销,业内人士莫不拍案叫绝。作为单一品种,脑白金以“快速启动市场、迅速拓展全国领域”的特点,导演了该领域的神奇现象,常胜不衰。1998年开始,保健品“脑白金”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启动了中国市场,在2到3年内创造了十几亿元的销售奇迹,虽然脑白金从产品到广告营销策划都遭到了广泛的争议,但这些都不能掩盖脑白金的成功。脑白金在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投放全国范围的电视广告,坚持不变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逢年过节,脑白金的销量节节攀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效应,这就不得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2)、案例分析、消费行为的大众化

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特点反映在消費行为中就是,大众化的商品有一定的市场。顾客的消费行为有明显的社会趋向和他人取向,以社会上大多数的一般消费观念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喜欢随大流,赶潮流。例如中国人在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消费互相攀比,送礼成风。“脑白金”一上市便密集地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在购买时追求新奇,追求潮流的心理,并因为消费者的大量购买而满足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人情”消费比重大

中国顾客凡是在涉及“面子”的消费活动中格外小心谨慎,注意遵从各种礼仪规范,甚至为不失体面而不顾自身的经济状况,进行超前超高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人情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且逐年增长。脑白金作为新型礼品保健品在市场中高调出現,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因此获得消费者青睞。、以家庭为主的购买原則 家庭伦理观念,儒家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传统中有着很大影响。中国的消費者历来都非常重视家庭成员及家族之间的关系。由于强烈的家庭观念,因而在消费行为中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来购买商品。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仍然保持着,亲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很是明显。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家庭依赖感,家庭责任感都比西方人强,中国人的家庭往往就是一个消费单位。如“脑白金”产品在广告中提出送爷爷送奶奶,表明了其以人伦为特色的礼品概念。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礼品特征,在多种消费品身上皆有体现。、品牌意识比较强

中国人在卖商品是比较注意商品的品牌,尤其是对于礼品,高档消费品。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爱面子,名牌商品代表了一定的质量和价格,可以满足人们的炫耀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对商品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或者是不愿意去了解,只注重对商品的总体印象,所以购买名牌商品减少了购买時认知商品性能的麻烦,也减少了购买风险。脑白金高调上市,其鲜明的品牌形象与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其相对较高的定价也满足了消费者的炫耀心理。

2、雀巢红茶在中国的营销(1)、案例描述

可口可乐公司与雀巢公司成立BPW(全球饮料合作伙伴)时,首先推出的是雀巢PET瓶即饮茶(非袋泡茶和茶粉)。而在2002年上市时,双方明确的概念是,西方是没有绿茶的,雀巢公司只提供红茶口味的产品销售。并且当时BPW还有着重要培植一个新的茶的定位——“西式青年、西式生活-西式茶”。BPW不会去卖绿茶,也不需要像当时国内一样,大家都去卖绿茶,BPW就是要走不同的路,建立西式红茶概念,并且要占领中国市场。

因为酷儿果汁和冰露纯净水在中国短期内的大获成功,BPW的负责“雀巢”茶品牌的人员一直非常着急:BPW的雀巢茶本应该是更受双方宠爱的“宝贝”,更应该所向披靡,但西式茶的概念推广不力以及红茶在中国不及绿茶的影响力,雀巢茶一直都是BPW两合资巨头的痛——买的不温不火!虽然2004年推出了雀巢“冰极”,仍未能牢牢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雀巢饮料。

这几年,BPW不再着力去培植“西式茶”的概念,证明了BPW不再强硬的去实施原来的雀巢茶“国际化”“全球化”“西式”等与本土化背道而驰的理念,而是定下心来——先把市场做实再说。(2)、案例分析: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雀巢的西式茶,忽视了中国几千年来沉淀的茶文化内涵,中国消费者对茶道的理解和认知是根深蒂固的,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中,所有关于茶的保健概念中国妇孺皆知,用茶的概念无法取信于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口感。没有考虑中国消费者对茶文化的这种心境,贸然行动,没有实施本土化营销,与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相冲突,所以没能占得市场份额。像类似于茶文化的这种文化观念,生活方式,不容小觑。

3、可口可乐中国化(1)、案例描述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本土化包括各个方面,从工厂、原料、人员到产品、包装、营销,99%都是中国的;无论是玻璃瓶还是易拉罐,从浓缩液到二氧化碳、糖、升值含量绩效的柠檬酸,都打下了中国造的烙印;在对手百事可乐大行国际化路线时,可口可乐却将自己的产品打扮的越来越“国粹”。

70年代末开始,在可口可乐回到中国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看到的总是可口可乐那鲜红的颜色和充满活力的造型,可口可乐以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精神来打动中国消费者。这种策略一直沿用到1998年。1999年,是可口可乐广告传播由“标准化”向“本土化”转变的一个里程碑。可口可乐的“中国新年”广告成为这种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1999年春节,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推出“风车篇”电视广告。广告以中国东北地区村民庆祝新春佳节为题材,传统乐器的旋律、飘飞的雪花、驾驭马车去赶集的人们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反复出现,片中欢笑的儿童和迎风转动的风车寓意吉祥。

2000年春节,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推出“舞龙篇”电视广告。广告中呈现百人舞动的长龙,配合震天的锣鼓声。

2001年春节,推出“福娃篇”贺岁广告。广告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辞旧岁、贴春联的欢快情景。

2006年春节,推出“可口可乐带我回家”篇,邀请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出演,表现新春佳节游子归来合家团圆的欢乐场景。

(2)、案例分析、风俗习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风俗习惯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节庆、礼节、婚姻、丧礼等各个方面。中国人特别喜欢红色,一根红丝绳都蕴含着美好的祝福。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时候,处处洋溢着红色,这是因为在中国,“红色”寓意喜庆,吉祥。、可口可乐,通过这种本土化传播,充分把握中国风俗习惯。在广告的创意表现中,对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大大的建立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孰知感,真正的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成为中国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饮料。风俗习惯是中国传统文化图腾符号化的东西,被可口可乐在广告中加以利用,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直接诱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与购买动机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在不断变化,互相影响,互相适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并受社会的制约。文化的社会性,群体性,以及共有性都表明了顾客消费的心理动机。文化环境与消费环境保持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促进消费文化与消费市场的共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也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这一独特性,特別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搞好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世界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 影响,举世罕见。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独特的地理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也就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文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的传统 文化是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 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 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 “礼”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 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 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仁的思想是有古代的大教育加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但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都长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仁者,爱人”,儒家思想首先强调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强调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儒家思想还把家庭内部的感情 交流推广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己所不 欲,勿施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儒家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从别人的立场为对方 考虑,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克己复 礼为仁” 孔子的“仁”与“礼”是紧密联系的。“礼”是指统治制度,包括各 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特性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会出现一些以前社会所没有的特性。但是,无论社会是怎么发展,有些东西在人的内心是永恒的,历史的思想我们可以按照当今的时代背景重新加以解释,它也能发挥时代的光芒。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阶段中对孔子仁的思想采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态度,可以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提倡“天人合 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 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扬“和为贵”、“和 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华文明自上古诞生之日起,就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至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

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 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传统文化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所以我 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要 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民族魂。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 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等等。在市场经济的 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必须通过认真的梳理、挖掘,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 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导语;了解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调查方式为通过......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影响力 摘 要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含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试从......

    浅议美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你认为在现代条件下,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有何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它与现代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浅议美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美学(英语:Aesthetics),又称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营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营管理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他不仅含有深邃的哲学观点,更像是一部美妙的哲学诗篇,给现代人......

    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千年一日,不断重复,如果不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我们或许还依旧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搞不好我们的女同学现......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 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