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工资加薪薪酬管理的18种方法
能力定薪已经过时,现在是价值量薪、宽带薪酬的舞台;人口红利一去不返,现在是人效红利的世界。从发钱到分钱、从独赢到共赢,给员工一份产值价值导向的加薪计划,给企业管理薪酬一套快效变革的绩效改善方案。
一、固定加薪法
1、加薪方式:年末或年初,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及员工综合表现,按比率、预算为员工增加固定收入。
利:员工有一定安全感。
弊端:平衡难度大,企业用工成本高,缺乏激励性,员工收入增长缓慢。
2、年功工资:根据员工服务年限,以年为单位增加固定收入。
利:肯定员工的忠诚度贡献,留住一些老员工。
弊端:留人但不激励,增加成本,新老员工收入与价值的失衡。
3、提升等级:通过考核、考试,结合员工入职时间、表现,在薪酬等级、技术等级上给予升级,从而增加固定收入。
利:鼓励员工有更好的表现,学习技术提升能力,增加员工提升个人收入的机会。
弊端:持续增加企业人工成本。考核评定难度大,可能造成公平性问题。
4、职位晋升:设置不同的职位级别,让员工有丰富的职业上升通道。
利:做职业规划,留住核心人才。
弊端:若职位等级过多,不利于扁平化设计,造成管理臃肿。
5、评优加薪:通过月季年的评比,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固定加薪。
利:鼓励员工有更为优秀、突出的表现。
弊端:总是给优秀的员工加薪,容易打击表现不太优秀的员工。
6、达标加薪:对于达到业绩或能力标准的员工给予固定加薪。
利:给员工及时的认可与鼓励,进一步提升与稳定员工收入。
弊端:增加企业固定成本。加薪达到一定高度,反而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
点评:固定加薪,只会增加企业固定性成本。因为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粘合度不够,所以通常加薪幅度不大、频次少、不可持续。企业主动为员工加薪的意愿低,员工固定薪资水平越高,创造力就会降得越低。
二、特别加薪法
7、私发红包:企业主为保持公平或留住员工,私人为员工发一些收入。
利: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能吸引到一些对收入有特别需求的人才。
弊端:虽然隐秘但迟早会暴露,带来一系列的平衡性隐患。
8、增进补助:例如增设午餐补贴、交通补贴、加班补贴等提升员工收入。
利:丰富员工的收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福利、费用承担等问题。
弊端:福利毕竟是刚性的,员工未必认为补助是收入的一部分。
9、目标奖励:公司或部门达到某个业绩目标,给团队或个人发放奖金或福利。
利:建立共同目标感,鼓励团队达成目标,丰富价值型收入。
弊端:内部二次分配的公平衡量。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实际分配太少,反而会打击团队士气。
10、单项奖励:比如全勤奖、进步奖、节约奖、贡献奖、完成奖。
利: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奖励方式与正激励,引导员工的创造和付出。
弊端:做好筛选与规则,避免产生漏洞。
点评:丰富员工的收入是一件好事,但要分主次;奖励是奖励,福利是福利。将奖励与员工价值贡献相关联,才能让员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奖励与福利。
三、弹性加薪法
11、考核分类:通过评价,将员工分为ABCDE等级,依据不同的等级发放薪酬或奖金。
利:激励员工有更好的创造力与表现贡献。
弊端:由于评价机制与绩效文化不佳,常常会造成平均主义。
12、KPI考核:将员工工资的一部分挖出来作为弹性的绩效工资,或公司填一部分进去组成所谓的绩效工资。
利:衡量员工的表现。要求员工达到更高的标准,统一目标与标准的管控。
弊端:由于“奖少罚多、激励力度有限、目标订立过高、员工参与度越来越低”等原因,常常遭致员工反感、抵制。
点评:一切不以加工资为导向的绩效考核都是失败的。
四、大薪酬包法
13、年薪制:将员工的月薪与年薪进行分离,月薪基本固定,年薪则依据考核结果进行核算。
利:留人,让员工关注整体绩效,薪酬的结构性平衡。
弊端:只能留人一年,激励周期太长,激励性不强。
14、年终分红:给管理层订立利润目标,并依据该目标达成情况给予利润分享。
利:留人,让员工关注公司利润,节约经营与管理成本。
弊端:作为条件干股,刺激性不强。员工投入无损失,参与度低。
15、股权激励:通过实股、期权、虚拟股份等方式,让员工逐步成为企业所有者。
利:员工有归属感、凝聚力,能留住核心人才。
弊端:能留人但激励人的力度不够,容易引发股权风险、税务问题、诚信问题、坐享其成等系列状况。
点评:薪酬激励的两化趋势:一是短期化;二是中长期。年度薪酬不长不短,可以作为过渡性方式,但无法形成系统性模式。
五、增值加薪法
16、KSF:企业管理者通过增加产值、价值的方式,实现为自己加薪。由于加薪但不增加企业成本,倍受中小企业推崇。
利:极大挖掘员工的创造力、潜能,快速改善企业绩效,鼓励员工自愿创造价值。
弊端:属于短期激励。需要掌握相应的设计技巧,每年要进行指标调整。
17、PPV:操作层员工通过多劳多得、一专多能、复合定位等,以个人产值、价值提升自己,增加收入。
利:减少企业人力浪费,不增加企业成本,灵活设计员工的加薪,挖掘员工的多种能力。
弊端:属于短期激励,设计难度大,对整体平衡性要求高。
18、合伙人:让管理层投入合伙金,共享企业超值增重利益,实现先从打工者到经营者,再逐步成为企业所有者。
利:双向驱动、增量价值。克服股权激励的诸多缺陷与漏洞。更加简单易行。退出灵活,经营性价值高。
弊端:属于中长期激励。设计时需要以KSF作为增值贡献的衡量标准。
点评:让员工为自己干,这样的团队才有狼性。当员工收入不断提升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反而在促进企业利润增长,这样的模式才可持续,才能真正实现目标一致,利益趋同。
第二篇:员工工资加薪申请书怎么写
员工工资加薪申请书怎么写
员工工资加薪申请书怎么写1
敬的公司领导:
我是__年_月进入公司的,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重视,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使我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去,跟同事们打成一片。
我自入职以来,在公司良好发展氛围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感召下,由一名刚入行的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的处理到逐渐接手和适应复杂工作的应对,顺利为公司管理团队所接受并成为其中一员,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的过程中体现我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尽心尽职,协助处长做好分管工作,当好助手,协助处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年终收入预算调整和收入组织工作,圆满完成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
然而我们所处的城市是一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城市,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的工资水平显得有些单薄,已经成为限制我自身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能跟好的为公司效力,也为了使自身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特此向公司领导提出加薪申请。申请工资及福利向上提升__%。
当然加薪不是目的,只是希望让我们做得跟好!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员工工资加薪申请书怎么写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自20--年入职天津分公司,至今已8个年头。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个人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和进步。经慎重考虑,特提出调薪申请。
在这8年间,公司领导及同事给予我很关怀及帮助,我十分感激。我先后担任富力城5#地安全资料员,机电部安全员,富力桃园项目部安全员,20--年7月调公司质安部负责安全资料管理。
多年工作经历,使我对公司管理模式较为熟悉,每次工作岗位的变动,都是一种接受新考验与挑战,新的平台、新的岗位对自己的能力提高、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来讲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练。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一直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在领导的指导及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天津地区较为完善的安全资料体系及资料库,使安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编制了资料范本,大大减少了安全资料员的`工作量及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目前本人年薪为5.5万元,工作能力与工资待遇差距较大。近几年物价直线上涨,但工资基本上原地踏步,已成为限制我自身发展的因素之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本人认为不想拿高薪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及潜能才得到最好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幸能为公司添砖加瓦略尽绵力,为我之幸。我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请公司领导根据工作能力及工作表现调整工资。
如公司领导认为我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未达到调薪水平,恳请领导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今后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将工作做的更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员工工资加薪申请书怎么写3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我自进入公司以来,一直担任一职,本着以司为家的心情,一直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当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在薪资待遇方面能有提升的机会。在这里我不用说自己工作状况及工作态度如何,我想这些公司领导应该非常了解。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我个人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进步,在这段共同成长的.岁月里,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与帮助。本人目前每月的实际工资收入为3000元左右,扣除每月的购房贷款20__元,所剩无几,根本不能自给,心中不免哀伤。
基于对公司的热爱和对领导的信任,以及我现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强度,所以我正式提出申请,希望能将我的工资上调4000元左右。值此公司深情厚意,不敢厚藏,将尽表现于工作之中。
当然,如果公司领导认为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质量还未能达到加薪的要求,我诚恳的希望公司领导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让我今后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将工作做的更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本人会一如既往、用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不会因此怠慢工作。
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才能发展的越快,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对员工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标准,员工的素质高低、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概而论、一视同仁,那对他们来说,为工作付出的满腔热情、牺牲的休息时间和身体健康来说是不公平和不值得的。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加薪管理申请书
加薪管理申请书
尊敬的经理:
时间过得很快,来到飞鸿工作,转眼已一年有余。亲眼看着我们公司这一年一步步走过的脚印,看到这一年的变化和发展,真的非常高兴。
作为个人,自入职公司以来,这一年多一直负责报纸排版、平面广告、画册、标志等一系列设计工作。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能熟悉使用设计的各种软件,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
目前企业处在极需快速发展阶段,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实最重要是大家的思想观念中应该抛弃那种落后的观念和工作方法,以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并运用,这样企业才能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而这正是一年中我经常为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公司做出最大的努力。
薪酬是衡量工作价值的最佳标准,我们员工也非常理解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公司会需要降低各种成本。不过企业经营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营利益,工资福利的目的则是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企业外部而言,薪情的好坏影响到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如知名度、美誉度、优秀员工等),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内部而言,薪情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员工工作的绩效、心情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好薪情给员工带来强大的激励,带动工作积极性;反之增加怠工情绪,最终影响企业潜能的开发。我相信对于有一定能力和执行力的员工,老板是不会吝啬的,使之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安心为企业服务。
就目前市场行情和所知道的情况、朋友同行,根据设计类的行业、岗位和工作内容、工作年限的不同,一般薪酬在1800左右。因为我们企业在目前各方面体系正处于完善阶段,客观说,薪酬福利体系有所欠缺暂时没有定期加薪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特提出加薪申请,以期得到领导对本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未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如果本员工工作中尚有有待改进的部分,也敬请领导批评指正,我一定谨记于心、乐于修正进步。望领导给予批准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薪酬管理
1.可变薪酬(课本第1章)
答:可变薪酬是指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也称为浮动薪金或奖金。2.战略性薪酬管理(课本第2章)
答:所谓战略性薪酬管理就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根据企业某一阶段的内部、外部总体情况,正确选择薪酬策略、系统设计薪酬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使之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活动。
3.全面薪酬战略(课本第2章)答:全面薪酬战略是指公司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奖励作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的系统。它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帮助组织目标的行动、态度和成就,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薪酬项目,也包括对员工激励作用的能力培养方案、非物质的奖方案等。4.薪酬调查(课本第3章)
答:所谓薪酬调醒,就是通过各种正常手段,获取相关企业各职务薪酬水平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本企业的薪酬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使其成为企业薪酬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
5.养老保险(课本第6章)
答:法律规定的养老保险又称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针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6.员工福利(课本第6章)
答:广义的员工福利:作为企业的成员,可以享受由企业兴办的各种集体福利。还可以享受到工资以外的收入,企业为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实物和服务等福利。
狭义的员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劳动福利,它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的货币、实物及一些服务形式。7.薪酬预算(课本第8章)
答:薪酬预算是指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成本开支方面的计划、权衡、取舍的控制行为,薪酬预算规定了预算期内可以用于支付薪酬费用的资金。薪酬预算的对象为人工成本,因此,薪酬预算包括了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功能。8.最低工资标准(课本第10章)答: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用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
9.有效薪酬管理的特点是什么?(课本第1章)答:1.合理且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2.绩效为引导的工资;
3.合理的薪酬数量等级结构; 4.有效的薪酬沟通; 5.同岗位不同酬;
6.薪酬——多方矛盾的解决。
10.企业应如何实现战略性薪酬管理?(课本第2章)答:
一、通过战略性薪酬管理增强执行力:
1.要明确思路2.要理顺二者关系3.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薪酬制度,以增强执行力
二、通过战略性薪酬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1.要明确工作重点2.要理顺二者关系3.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薪酬制度,促进提升竞争力。11.薪酬体系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课本第4章)
答:薪酬体系的类型分别有:职位薪酬体系、绩效薪酬体系、能力薪酬体系、宽带薪酬体系。
各自的含义如下: 职位薪酬体系:这种薪酬模式是对每个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以及职责等因素的价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所有职位归入不同的薪酬等级,每个薪酬等级包含若干综合价值相近的一组织职位。
绩效薪酬体系: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
能力薪酬体系也称胜任力薪酬体系,它是根据员工具备的与实现高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个性、动机等素质或能力的高低来决定工资水平的薪酬方案。
宽带薪酬体系是指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当少数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12.请简述员工福利的作用(课本第6章)
答:
一、对企业的作用:1.能吸引和留住人才2.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忠诚感3.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提高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性。
二、对员工的作用:1.对员工而言,要以使员工家庭生活及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获得保障,无后顾之忧2.集体购买的优惠或规模经济效应3.员工偏好福利的稳定性3.平等或归属的需要。13.薪酬沟通的含义及常见的误区有哪些?(课本第8章)答:薪酬沟通主要指企业在薪酬战略体系的设计、决策中就各种薪酬信息,跟员工全面沟通,让员工充分参与,并对薪酬体系执行情况予以反馈,再进一步完善体系。同时,员工的情感、思想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形成交流互动,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误区:1.口头解释足矣,缺乏薪酬目标2.不谈员工的职业发展3.谈话走过场4.员工只当听众。14.对于知识型人员,你认为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课本第7章)
答:1.在确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水平的时候,通过市场薪酬调查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数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2.同时由于知识型员工薪酬的市场敏感性比较高,因此为了挽留和有效激励组织中的这些核心力量,有实力的企业一般会选择成为特定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领导者,至少也会支付与竞争对手持平的薪酬。
3.薪酬由以下三部分来组成:
(1)基本薪酬与加薪(2)奖金(3)福利与服务。在这方面,知识型员工对于一些常规性的福利往往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却非常看重继续受教育和受培训的机会。
15.请结合自己或他人工作单位的实际,讨论该单位社会保障方面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课本第6章)答: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和灾难之时,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获得基本的物质保证。它的运作方式是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的消费基金,在劳动者遇到风险和灾难之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一、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员工参保比例较低:企业员工参保比例较低,参保险种不齐,“五险”当中参保一两个险种的居多。
2、各种类型企业参加保险种类针对工种性强。
3、重视养老保险,参保险种不全
从分险种看,养老保险覆盖面高于其他险种,其次是医疗保险。
二、成因
原因之一,认识不到位。据调查了解,在一些中小企业雇主与雇员中存在着模糊认识,多数被调查企业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会增加企业负担;有的认为 “老板为员工付工资天经地
义,再为员工缴社保费没道理”;有的企业只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关键人员、老板本人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有的年轻员工只顾多挣钱,对养老保险缺乏切身体会,认为“退休早着呢,参加养老保险不必着急”,再加上本身工资就不高,情愿自己开销,也不愿自己缴费参保。
原因之二,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参保。中小企业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它们从产生之日起,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单位。利润最大化是雇主们的根本追求,而保障职工权益、稳定社会则不在其经营目的之内。利润最大化决定了他们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参加社会保险意味着让雇主们拿自己的钱为别人办好事,无疑会增加其人工成本,降低其当前收益。以非公有制、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利润意味着私有财产。因此,企业主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认识不到为员工参保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增加企业效益。
原因之三,中小企业的有限财力使得其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力不从心。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其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来解决的,外部融资渠道不畅,原始资本投入不够充足。而在随后的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总体上的资金利润率水平低于大企业,资本增值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受到限制。加上中小企业业主偏重于企业的控制权,往往实行集中式治理,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成本、治理成本,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小企业在吸收投资方面缺乏活力。因此,有限的财力致使许多企业在承担职工社会保障支出时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原因之四,从业人员队伍的特点及用工不规范。小企业往往人员构成复杂,分布面广,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加大了企业的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多数中小企业也反映去劳动局办理社保手续烦琐。同时,约束雇主的劳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如调查的企业中,有的企业雇用下岗职工,职工自己本身就有下岗优惠证,自已在劳动局交纳社保比企业帮他们交纳还要优惠,再者企业反聘已退休职工,也不用为其交纳社会保险。特别是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缺乏劳动风险意识和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相当多农民工往往不签订合同或只签短期合同,且条件苛刻。这些身份为临时工,一遇经济波动,首先被解雇,企业福利待遇也无权享受,更不能参加社会保险。
原因之五,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从求职到就业一直处于弱者地位。他们以推销自己的劳动力,找个受雇的地方,获得劳动报酬为主要目标,而对劳保福利等则不敢奢望。在调查了解过程中,有的企业员工说:“每月能按时拿到工资已经心满意足了,不敢奢求其他待遇”。特别是下岗再就业者,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老板不给办理社会保险,也不敢做声,担心被炒鱿鱼”。
三、改善小企业员工社会保障的对策
1、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使经营者清楚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同时,让广大职工都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使大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商业保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这一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目前中小企业社会保险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相对滞后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宣传动员的作法,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另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的改革。
3、规范中小企业用工制度。这是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前提。一些企业由于不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造成社会保险的法规难以落实,使职工权益受到损害。应该进一步规范用工制度,尤其要对中小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让社会保险成为每一个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安全网”。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第五篇: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制度
第一节 薪酬制度的设计
0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报酬:薪资、福利、保险等各种直接、间接的报酬。薪酬表现形式:精神的、物质的,有形与无形的,货币与非货币的,内在与外在的。广义来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1)外部回报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俗称外部薪酬,包括直接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是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如年薪)、激励薪酬(如红利、绩效工资等);间接薪酬即福利: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津贴、免费工作餐等。2)内部回报是指员工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包括参与决策、获得更大工作空间和权限、更大责任、个人成长机会等。3)员工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换或交易,须服从市场交换交易规律。
02.薪资即薪金、工资的简称。薪金通常以较长时间为单位计算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年薪。工资通常以工时或完成产品的件数计算员工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如计时工作、计件工作。
03.报酬:员工完成任务后,获得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待遇。收入:员工所获得的全部报酬。薪给:分为工资和薪金两种形式。奖励: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如红利、佣金、利润分享。福利: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如带薪年假、各种保险。分配: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04.影响员工薪酬的主要因素(xx年5月):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绩效;岗位职务;综合素质和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或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情况;产品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05.薪酬管理:是指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求,通过设计完善管理制度及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薪酬形式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06.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并留住人才;
2)对员工各类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收到相应回报;
3)合理配置企业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4)通过绩效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长期、中短期利益有机结合,促进双方结成利益关系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
07.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
08.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包括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及工资总额调整的计划与控制。工资总额组成: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的管理办法:首先考虑确定合理的工资总额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支付能力、员工生活费用、市场薪酬水平,员工现有薪酬状况等;然后计算合理的工资总额,可采用工资综合与销售额的方法推算、或盈亏平衡点方法推算、及工资总额占附加值比例的方法。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劳动力与企业间公平的价值交换,即多贡献者多回报。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社会消费状况,及时调整薪酬水平,调动员工。
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包括工资结构的设计完善。不同薪酬制度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关键要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及实际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a、开展薪酬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并写出报告。
b、制定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执行情况统计进行分析。
c、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薪酬状况,合理安排员工满意度调查。
d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e根据公司薪酬制度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合理调整员工薪酬。
09.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整三大功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如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技能开发系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10.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
1)员工的认同度。体现多数原则。
2)员工的感知度。明确简化的原则。
3)员工的满足度。等价交换的原则,及时兑现员工报酬。
12.在薪酬方面,国家主要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两方面。在福利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最长工作时间、超时的工资支付、企业代缴的各类保险等。
1)最低工资。确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下列因素: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d、劳动就业实际状况。
e、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最长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若超过最长工作时间,则:a、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报酬。b、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报酬。c、法定节假日安排的,不低于300%。
13.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手段。)1)准确标明制度名称。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
14.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制定的基本程序:
1)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工资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
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4)根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及划分等级。
5)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
6)了解企业支付能力。
7)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工资等级的等中点。
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
9)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二)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xx年11月)
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15.工资奖金调整的几种方式:
1)奖励性调整。主要方式是依功行赏。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
2)生活指数调整。当生活指数提高时,为避免员工因通货膨胀而导致实际收入无形减少,企业将不得已增加员工工资,当然,若状况持续,最终会导致裁员政策。3)工龄工资调整。4)特殊调整。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或属于市场稀缺人才,企业应采取特殊工资奖金政策。
16.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
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定级。
2)根据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奖金。3)如果出现某员工工资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有关规定,一般应维持工资不下降的原则,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方案确定。4)如果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5)整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第二节 工作岗位评价
01.工作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的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及劳动环境等方面所进行的测量、评定。
02.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
1)岗位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而不是现有的人员。
2)岗位评价是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3)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
03.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
2)让员工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以便其认同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应该公布。
04.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3)由于对性质相同相近的岗位制定了统一的测评标准,从而使各单位各岗位之间,能够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在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4)系统全面的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05.工作岗位评价信息的重要来源:
1)直接的信息来源,即通过组织现场岗位调查,采集有关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详细全面,但耗人力物力。
2)间接的信息来源,即通过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文件,如工作说明书、规章制度等,对岗位进行评价。虽节省时间和费用,但所获信息笼统简单,有可能影响岗位评价质量。
06.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大类。类别多少应根据单位的生产规模或工作规范、产品或服务的繁杂程度等具体情况来定。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过去的、现今的各种相关数据,既应当有文字性资料,也应当有音像等。
3)建立由岗位分析评价专家组成的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使其掌握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各个层级的岗位综合评价。
4)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并对有关指标做出说明。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定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包括:岗位测量评定,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存储,信息集成分析等具体工作的开展。
9)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全面总结,以便汲取岗位评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工作奠定基础。
07.工作岗位评价要素是指构成并影响岗位工作任务的最主要的因素。
08.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就相关度来分):一般,次要和无相关因素不应当列在评价要素所属的指标体系中。
1)主要因素,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8以上)或显著相关(相关度在0.5到0.8)的要素。
2)一般因素,即中度相关(0.4到0.5)的要素。
3)次要因素,即低度相关(0.3到0.4)的要素。
4)极次要因素,即相关程度极低或无相关(相关系数在0.3以下)的因素。
09.工作岗位评价指标是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的统一。一般,影响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环境及社会心理等几个主要的要素。
一)劳动责任要素有:(劳动责任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大小,反映劳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
1)质量责任。
2)产量责任。
3)看管责任。
4)安全责任。
5)消耗责任。
6)管理责任。
二)劳动技能要素有:(劳动技能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反映岗位对劳动者智能要求的程度。)
1)技术知识要求。
2)操作复杂程度。
3)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4)品质质量难易程度。
5)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三)劳动强度要素有:(劳动强度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身体的影响,反映岗位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生理、心理紧张程度。)
1)体力劳动强度。评价岗位劳动者体力消耗程度。
2)工时利益率=净劳动时间÷工作日总时间。评价岗位净劳动时间的长短。
3)劳动姿势。评价劳动姿势对身体疲劳的影响程度。
4)劳动紧张程度。评价劳动者生理器官的紧张程度。
5)工作班制。评价岗位劳动组织安排对劳动者身体的影响。
四)劳动环境要素:(劳动环境是指岗位的劳动卫生状况,反映岗位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1)粉尘危害程度。
2)高温危害程度。
3)辐射热危害程度。
4)噪声危害程度。
5)其它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化学物理因素)。
五)社会心理因素。是指社会对某类岗位的各种舆论,对该类岗位人员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采用人员流向指标。人员流向属于心理因素,是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对员工在社会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而形成人员流动的趋势。在上述岗位评价指标中,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评定指标。另一类是测评指标。
10.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界定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11.权重亦即权数,或称权值、权重值。在统计学中,从两方面来理解:
1)在加权算数平均数中,由于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多少,对其平均数有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通常将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称为权数。权数可用绝对数或比重来表示。
2)权数也是同量度因素,即将不能相加的总体过渡到能够相加总体的因素。
12.权重系数的类型:
1)从权数一般形态来看,有自重权数(绝对权数)与加重权数(相对权数)。
2)从权数的数字特点上看,可采用采用小数(可大于1可小于1)、百分数(是小数变形,总和为100%)和整数(整数是加倍数,虽便于计算,但无法细致反映岗位差别)。
3)从权数适用的范围来看,可将权数分为三大类:①总体加权。②局部加权。③要素指标加权。
13.权重系数的作用:
1)反映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突出不同类别岗位的主要特征。
2)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
3)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4)使不同类岗位的同一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5)使不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14.测评误差的分类:
一)登记误差。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误差。
二)代表行误差。
1)随机性误差。
2)系统性误差。亦称偏差。
15.工作岗位评价标准是根据岗位调查、分析与设计及初步试点的结果,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专家组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各类指标的衡量尺度及岗位测量、评比的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15.岗位评价标准包括: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量化标准、方法标准等具体标准。
一)分级标准。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界定是制作岗位评价分级标准的前提。
1)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有:质量责任、产量责任、看管责任、消耗责任及管理责任指标的分级标准、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产品质量难易程度及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的分级标准。
2)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有: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紧张程度、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辐射热危害程度、其它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社会心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即量化标准。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单一计分和多种综合计分两类标准。
1)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自然数法和系数法。系数法可分为函数法和常数法两种。
系数法和自然数法根本区别: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绝对值,而系数法获得的只是相对值,还需要与指派给该要素指标的分值相乘,才能得到绝对数值,故亦称相乘法。
2)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方法是其测评尺度建立等距水平或假设具有等距水平基础之上。具体方法有: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和百分比系数法等。
三)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
四)工作岗位的误差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五)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
1)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赖程度的大小。
2)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即测评结果反映被测评对象的真实程度。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a、内容效度。
b、统计效度。
16.工作岗位评价主要方法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前两种为“非解析法”,后两种为“解析法”,两者主要区别是:前两种不把岗位划分成要素来分析,而后两种则是岗位内各要素之间的比较。具体岗位评价方法详细比较表见书242页。
一)排列法。
1)简单排列法。亦称序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岗位评定方法,是由评定人凭着工作经验主观进行判断,根据岗位相对价值按高低进行排列。具体步骤:a、由有关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并做好准备工作。b、了解情况,收集有关岗位方面的资料、数据。c、评定人事先确定评定标准,对单位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一做出评判。d、将经过所有评定人员评定的每个岗位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
2)选择排列法。亦称交替排列法,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有三个步骤。
3)成对比较法。亦称配对比较法、对子比较法、平行比较法、两两比较法。较以上方法更准确有效,步骤是:首先将每个岗位按照所有评价要素与其它所有岗位一一进行对比;然后,再将各个要素的考评结果整理汇总,求得最后的综合考评。该法缺点是:一旦岗位增多,则工作量很大。
二)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进,主要特点是:各种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列之前就建立起来。工作步骤是:a、由单位内专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有关资料。b、按照生产经营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单位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再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c、再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7档,最多可分为11-17档。d、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e、明确各系统、各档次岗位的资格要求。f、评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
三)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是按照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和评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重不是事先确定的。其具体步骤是:a、先从全部岗位中选出 15-20个主要岗位,其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应是公平合理的(须是大多数人公认的)。b、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岗位评价的基础。一般有以下五项:智力条件;技能;责任;身体条件;劳动环境条件。c、将每一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与“排列法”完全一致。d、岗位评定小组应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经过认真协调,按上述五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相对应的工资份额。e、找出单位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它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要素相近的,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四)评分法。亦称点数法。该法首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价、评估,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
其具体步骤是:
1)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所选是与岗位任务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有四方面:a、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b、岗位的责任。c、劳动强度与环境条件。d、岗位作业紧张、困难程度。
2)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工作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
3)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点数,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在确定各项目总点数以后,可采用等级差数规定出本项目各级别的评分标准。(见书250页。)
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成一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
5)为了将单位相同性质的岗位归入一定等级,可将工作岗位评价的总点数分为若干级别。
评分法的优点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而大大提高评定的准确性。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在选定评价项目及给定权数有一定主观性。因此评分法适于生产过程复杂,岗位类别、数目多的大中型单位的采用。
第三节 人工成本核算
01.企业人工成本,亦称人工费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人员从业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教育、劳动费用、住房费用及其它人工成本等。人工成本不仅是企业成本中用于人工的部分,也包括企业税后利润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主要如下:
a、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b、社会保险费用。
c、住房费用。
d、福利费用。
e、教育经费。
f、劳动保护费。
g、其它人工成本。
03.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薪酬水平是由各种生产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则:生产率增长先于薪资增长。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有:
1)实物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支付力的一般尺度。
2)销货劳动生产率。是一般尺度。
3)人工成本比率。是衡量支付力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分析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4)劳动分配率。是重要尺度之一。
5)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亦称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是一般尺度。
6)单位制品费用。是一般尺度。
7)损益分歧点,是企业盈亏的分解点。
二)员工的生计费用。是企业“非支付不可的薪资”。生计费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两个因素变化而变化。
三)工资的市场行情。亦称市场工资率。确定薪酬要考虑市场行情,也称为同工同酬原则。
04.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包括:
1)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
2)年人均工作时数。
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4)企业增长值(纯收入)。5)企业利润总额。6)企业成本总额。7)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它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的比率。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员工总数)=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
2)劳动分配率。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05.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是以劳动分配率为基准,根据一定的目标人工成本,推算出所必须达到的目标销售额;或根据一定目标销售额,推算出可能支出的人工成本及人工成本总额增长幅度。
合理的人工费率=人工费用÷销货额=(净产值÷销货额)×(人工费用÷净产值)=目标附加价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的步骤:(具体计算方法见书259页。)
2)销售净额基准法。(该部分计算较多,详见书259-260页)。
3)损益分歧点基准法。(该部分计算较多,详见书260-261页)。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
01.福利,本质上是一种补充性报酬,往往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而是以服务或实物形式支付。有多种形式: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02.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确定福利总额,明确福利实施的目标,确定福利支付形式和对象,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03.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1)合理性原则。
2)必要性原则。
3)计划性原则。
4)协调行原则。
04.各种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和内容:
1)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2)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的效果及评价。
3)该项福利的受益者、覆盖面、上总支出和本预算。
4)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受益者、覆盖面、本预算、效果预测、效果评价标准。
5)根据薪酬总额计划和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划的成本是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05.社会保障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具有经济福利性。
2)属于社会化行为。
3)是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同时,从国家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来看,社会保障应覆盖社会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二是服务保障;三是精神保障,属于文化、论理、心理方面的保障,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06.社会保障的构成: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救助(针对贫困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及社会优抚(针对军人及其家属)等其它各种符合以上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
07.有关住房公积金的计算详见书265-266页。
① 附加价值=销售(生产)净额-外购部门=销售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② 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式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合理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售额=(净产值÷销货额)×(人工费用÷净产值)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人工费用率=目标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数×上年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推销人工费用÷推销员工费用率
推销人员人工费用率=推销人员人工费用总额÷毛利率
目标销售毛利=某推销员工资÷推销员人工费用率
销售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