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 18 号
现发布《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李长江 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保证出口煤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出口煤炭的检验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分工分别对出口煤炭实施产地监管和口岸检验监管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出口煤炭实行出口质量许可制度。未取得出口质量许可的煤炭不得出口。
第二章 产地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应当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出口煤炭质量。
第六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产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出口煤炭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和管理。
第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对出口新煤种、煤质发生变化或新获质量许可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煤质检查;
(二)对获得生产质量许可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年度审核;
(三)收集和掌握所辖地区当月出口煤炭质量状况和发运计划等,并及时通知煤炭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
(四)根据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反馈的情况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及时进行检查;
(五)对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反馈的出口煤炭质量事故及时调查处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可暂扣或吊销有关企业的出口煤炭质量许可证:
(一)发生严重质量事故,国外客户反映强烈,造成退货、索赔或降价的;
(二)生产企业年度审核不合格的;
(三)煤质检查不合格,经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
(四)涂改、冒用许可证发运出口煤炭的;
(五)拒不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第三章 口岸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口岸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第十条 出口煤炭经营部门应当对集港出口煤炭进行质量验收。
第十一条 进入口岸堆场的出口煤炭应按煤种分别堆放,并设置明显标记,不得混堆。第十二条 出口煤炭报检时,除提供外贸合同、信用证和发票等有关单证外,还应提供煤炭生产企业的出口质量许可证和经营部门出具的煤炭质量验收报告。出口混煤的,还应提供配煤方案、货物垛位和装载方式等资料。否则,检验检疫机构不予受理报检。
第十三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每月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反馈出口煤炭质量状况,对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以及国外反映强烈的煤炭质量问题,及时会同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共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出口煤炭质量分析,向国家检验检疫局报告,并抄送产地检验检疫机构,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考核办法按照原国家商检局和原煤炭工业部发布的《出口煤炭质量许可证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第十六条 原车过轨(过境)的出口煤炭,实行产地检验、口岸查验的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出口焦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按照出口矿产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煤(焦)炭检验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2000年2月22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2000]第20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工作,提高我国出口蜂蜜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口蜂蜜的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口蜂蜜检验检疫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口蜂蜜的检验检疫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未获得卫生注册的出口蜂蜜加工企业生产的蜂蜜不得出口。
第五条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内容包括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出口蜂蜜未经检验检疫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章 检验检疫
第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实行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的管理方式。
第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按规定的检验标准或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检疫。对于农、兽药残留等卫生项目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需进行委托检验检疫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将签封样品寄送至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疫。
第八条 经检验检疫发现蜂蜜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卫生指标以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不符合进口国规定或合同要求的,判为不合格,签发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不允许返工整理。必要时由检验检疫机构加施封识,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的包装进行卫生及安全性能鉴定。出口蜂蜜包装桶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包装桶的内涂料应符合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第十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按照出口批次进行检验检疫,出具的检验检疫证书上除列明检验项目和结果外还应注明生产批次及数量。第十一条 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相关证单进行查验,经查验合格的予以放行。未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出口蜂蜜,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得放行。
第十二条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结果的有效期为60天。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符合《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细则》等有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获得卫生注册的出口蜂蜜加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加工企业卫生注册代号实行专厂专号专用,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借用、冒用、盗用及转让卫生注册代号。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实施批次管理。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按照生产批次逐批检验,并按规定要求在包装桶或外包装箱印上该批蜂蜜的生产批次,厂检单应注明生产批次与数量。生产批次的编号方法见附件1。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包括查看生产现场,检查原料收购验收记录、检验原始记录等,发现问题应督促加工企业限期改正。
第十六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对原料蜜的收购加强把关,不得收购蜂群发生疫情或违反兽医部门用药规定的蜂蜜,不得收购掺杂掺假的、严重发酵或品质发生变化的蜂蜜。
第十七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根据进口国对蜂蜜的品质与卫生要求对原料蜜中农、兽药残留以及国家检验检疫局规定的其他特殊项目进行检测或委托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蜜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八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必须建立原料蜜收购记录及生产用原料蜜的投配料记录,详细记录每批成品蜜所用原料蜜的蜜种、批号、产地、数量及品质情况等。
第十九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对成品蜜包装桶进行严格的验收并进行清洗干燥;对原料蜜包装桶加强管理,确保包装桶对原料蜜与成品蜜不产生污染。
第二十条 出口蜂蜜加工企业应加强对原料蜜与成品蜜的储存管理,原料蜜与成品蜜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严防日晒雨淋,并做到标识明显,分批堆放。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及各的具体要求,按规定抽取蜂蜜的官方样品送监测实验室进行监控检测。蜂蜜残留物监测基准实验室应协助国家检验检疫局做好监控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出口蜂王浆及其他蜂产品的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关于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的有关文件(见附件2)同时废止。附件1 出口蜂蜜生产批次编号方法
XXXX/06XXX
XX.XXXX
在外包装桶上喷涂白色字体高4.5cm,宽2.5cm。
第一行表示出口企业卫生注册编号
附件2 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的有关文件清单
1.检土便(1991)001号《关于下发出口蜂蜜标准的通知》
2.国检检(1992)74号《关于对日出口蜂蜜检验抗生素项目的通知》
3.国检检(1992)315号《关于加强对美出口蜂蜜农药残留检测的通知》
4.检卫便(1993)012号《关于加强出口蜂产品检验工作的通知》
5.检检一函(1995)078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检验把关的通知》
6.检检一函(1996)38号 《关于下发出口洋槐蜜检验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7.国检监(1996)88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质量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8.国检检函(1997)180号《关于加强出口蜂蜜检验管理的通知》
第三篇:进出口煤炭检验管理
进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进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进出口煤炭检验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进出口煤炭质量和促进煤炭贸易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煤炭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煤炭的检验监管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能分工对进出口煤炭实施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煤炭实施口岸检验监管的方式,对出口煤炭实施产地监督管理和口岸检验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
进口煤炭检验
第五条 进口煤炭由卸货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
第六条 进口煤炭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进口煤炭卸货之前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向卸货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进口煤炭应当在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在具备检验条件的场所卸货。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项目及相关品质、数量、重量实施检验,并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检验结果出具证书。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进口煤炭不准销售、使用。
第八条 对进口煤炭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成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监管下进行有效处理;发现安全、卫生、环保项目不合格的,按照商检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并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三章
出口煤炭检验
第九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产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出口煤炭生产企业的分类管理和日常监管。出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口岸出口煤炭的检验。
第十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制度。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接受出口煤炭生产企业自愿申请,对其质量诚信度、生产加工工艺、生产技术条件、质量保证能力等按照标准进行考核,将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分为A、B、C、D 4种类别,实施不同条件要求的监管方式。
第十一条
根据自愿原则,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分类管理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分类管理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质量管理体系证明文件;
(五)企业矿(站)区平面图;
(六)生产工艺说明;
(七)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审查合格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考核,并在现场考核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确定申请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的类别。
第十三条 A类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应当是精煤生产企业;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
(三)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者具备相应的质量保证能力;
(四)配备有足够的运行有效的雷管和铁器清除装置;
(五)选煤工艺能够保证出口煤炭品质稳定;
(六)出口煤炭2年内未发生过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重大质量事故;
(七)出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符合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
第十四条 B类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应当是精煤生产企业、加工自产原煤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部分洗选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
(三)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配备有足够的雷管和铁器清除装置,且运行有效;
(五)出口煤炭1年内未发生过重大涉及安全、卫生、环保质量事故;
(六)出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符合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
第十五条 C类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应当是收购原煤加工出口煤炭的煤炭集运站,以及未被评定为A、B类的精煤生产企业、加工自产原煤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部分洗选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
(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
(三)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配备有足够的雷管和铁器清除装置,且运行有效;
(四)为其提供原煤的矿点必须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普查核准,普查核准的重点是雷管等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质量指标;
(五)出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符合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
第十六条
未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分类管理申请的,或者提出申请,但不符合A、B、C 3种生产企业分类类别的,自动列入D类企业。
第十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专项抽查检测,并通报抽查检测结果。对A类企业的抽查比例应当控制在其所申报批次的5% 至15%;对B类企业的抽查比例应当控制在其所申报批次的16%至45%;对C类企业的抽查比例应当控制在其所申报批次的46%至100%;对D类企业的抽查比例为100%。
专项抽查检测内容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在每批出口煤炭装车发货前,凭出口合同或者其主管部门下达的出口计划,以及企业自检合格单,向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日常监管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签发《出境货物换证凭单》。
《出境货物换证凭单》的有效期为6个月,超过有效期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或者经营企业可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延期。检验检疫机构经核查确认准确无误后,可将相应批次《出境货物换证凭单》的有效期续延3个月。
第十九条
出口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在出口煤炭到达口岸卸货前,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当提供《出境货物换证凭单》。不能提供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予受理报检。
出口煤炭经营企业出口配煤报检时,应当提供配煤方案、货物垛位和装载方式等资料。
第二十条
出口煤炭由产地运抵口岸后,应当在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在具备检验条件的场所卸货。
出口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对进入口岸堆场的出口煤炭按煤种分别堆放,设置明显标记,不得混堆。
第二十一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货物换证凭单》的数量进行核销。
第二十二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项目及相关品质、数量、重量实施检验,并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检验结果出具证书。
第二十三条
对出口煤炭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成出口煤炭经营企业在监管下进行有效处理;发现涉及安全、卫生、环保严重质量问题,不能进行有效处理的,不准出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口岸进出口煤炭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的情况;
(二)企业质量诚信情况;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四)雷管和铁器清除装置配置情况及运行状况;
(五)生产加工工艺情况;
(六)专项抽查检测;
(七)质量问题调查;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建立煤炭生产企业监管档案。
第二十六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对实施分类管理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每进行一次考核。
第二十七条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根据考核结果、监管档案信息及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反馈对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升级或者降级。
第二十八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向该企业签发《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一)发现有不诚信行为的;
(二)拒不接受或者故意逃避监管的;
(三)发现雷管和铁器清除装置配置不齐全或者运行不正常的;
(四)发生涉及安全、卫生、环保质量问题,情节严重的;
(五)专项抽查检测不合格批次超过其所申报批次5%的。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经审查,对整改后符合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的企业恢复签发《出境货物换证凭单》。
第二十九条
出口煤炭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应当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诚信意识,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出口煤炭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环保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
第三十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相关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本口岸进出口煤炭的除杂、质量验收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便利对外贸易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简化程序,方便进出口。
办理进出口煤炭报检和检验监管等手续,符合条件的,可以采用电子数据文件的形式。
第三十二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与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实施信息电子化传递方式。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与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每3个月就出口煤炭检验监管互相通报情况,并就检验监管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及时沟通。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通报辖区内出口煤炭生产企业的分类评定情况。
第三十三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进出口煤炭质量分析,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出口煤炭质量分析应当抄送相关产地检验检疫机构。
第三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将收集到的国内外反映强烈的进出口煤炭安全、卫生、环保质量问题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煤炭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问题严重的情况发布预警通报。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伪造、涂改、冒用《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及其他违反商检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照商检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应当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严格执法,接受监督。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执行职务。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文明服务,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三十七条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违反商检法规定,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的,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或者玩忽职守,延误检验出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由产地装运、未更换运输工具,原运输工具直接运输出口的煤炭,按照商检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实施产地检验、口岸查验检验监管。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由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分类管理的出口煤炭生产企业,检验检疫机构仍按照原分类管理监管类别对该企业实施监管。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8号令)同时废止。
第四篇:关关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确保出口食用动物的卫生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出口食用动物是指出口(含供台港澳,下同)的供人类食用的活动物,如屠宰用家畜、家禽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本办法所称饲料是指用于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各类饲料药物、矿物质添加剂和饵料等。
本办法所称饲料生产企业是指生产的饲料用于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生产企业。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各自辖区内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生产企业的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受理申请、审核、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等。
第四条 出口食用动物在饲养场及从饲养场至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港、澳)的运输途中所用的饲料,不得含有危害动物健康及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及各种有害物质(如农药、兽药、激素及其他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并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或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
出口水生动物所用鲜活饵料须来自非疫区,并须用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有效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 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
第五条 本着自愿原则,出口食用动物饲料的生产企业可以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登记备案。
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具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具备与饲料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和仓储设施; 具有基本的质量、卫生检验设备和相应技术人员;
具备科学的质量管理或质量保证手册,或具有健全的质量和卫生管理体系及完善的出入厂(库)、生产、检验等管理制度;
严格仓储管理。原料库与成品库严格分离;原料库和成品库中不同种类、不同品名、不同批次的原料和饲料分开堆放,码放整齐,标识明确;
在全企业范围内不储存、在生产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中不添加我国及食用动物进口国家或地区规定的禁用或未允许添加的药品(含激素)等,并自愿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和自愿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规定;
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和《饲料标签》国家标准(GB10648-93)的规定;
符合相应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不使用国家淘汰、禁止使用的药物(如:在活猪的饲料中不得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等乙类促效剂等);不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公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品种以外的药物,允许添加的药物,必须制成饲料药物添加剂后方可添加;不添加激素类药品(如荷尔蒙);严格按规定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药物;不使用进口国家或地区有特殊禁止使用要求的药物; 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具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
使用的进口鱼粉、豆粕等所有动植物性饲料原料及饲料药物添加剂或矿物质添加剂等均应符合国家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和要求,具有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八条 申请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申请手续,填写《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申请表》(一式3份,式样见附件1),并提交如下材料(各一式2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提供);
质量管理(保证)手册或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出入厂(库)、生产、检验管理制度等材料;
申请登记备案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品种清单及其原料的描述材料;
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核发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或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批准文件复印件)及产品说明书;
饲料中使用的药物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动植物性饲料原料为进口产品的,应提交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九条 接受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核受理申请的,对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考核,并按申请的饲料及添加剂品种抽取样品并封样。
第十条 申请单位将封存的样品送检验检疫机构或其指定的检测部门按规定的方法和项目进行检测。检测部门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如实出具检测报告。第十一条 受理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经实地考核和饲料样品检验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给予登记备案,并颁发《出口食用动物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证》(以下简称《登记备案证》(一正本、一副本,式样见附件2和附件3)。
《登记备案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拟继续生产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依据本办法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已取得《登记备案证》的饲料生产企业变更登记备案内容时,应提前向发证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章 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出口食用动物注册饲养场从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直接购买的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料,检验检疫机构不再进行检验;从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购买的前述饲料,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逐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注册饲养场自配饲料的,必须使用前款规定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或浓缩料,并不得擅自在饲料配制和饲喂过程中添加任何药物(包括激素)。
第十四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每一新品种的第一批出口食用动物饲料或更改饲料添加剂种类后生产的第一批出口食用动物饲料均应由检验检疫机构抽样检验或由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测部门进行规定项目的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售。
第十五条 根据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自配饲料的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的信誉程度、对检验检疫法规的遵守情况、自身管理水平和检验条件等,检验检疫机构对其生产或自配的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实行逐批检验、不定期抽检和免检的分类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及出口动物饲养场的原料采购、检验、入出库、饲料生产与检验、饲料成品的入出库、出厂等均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记录;每批产品均应留样并至少保存60天;
登记备案或未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销往出口动物饲养场的每批饲料均须附具有由生产企业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实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年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监督管理。登记备案的企业应按规定每年向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年审,年审期限为每年的12月1日至翌年的1月30日。
第十八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将饲料销往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辖区外的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时,应持《登记备案证(副本)》到该动物饲养场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异地备案手续。
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异地备案手续时,审验《登记备案证》,并在《登记备案证(副本)》上签章。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与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应建立直接的(包括通过其授权的销售代理直销的)购销关系。
第十九条 严禁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存放、使用下列物品:
(一)国家淘汰、禁止使用的药物,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公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品种以外的药物;
(二)激素类药物;
(三)进口国家或地区(包括港、澳、台)禁止使用的药物;
(四)未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和/或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进口动植物性饲料原料。
严禁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机构登记备案的饲料和未经检验及检验不合格的饲料;
严禁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饲料,及在配制饲料和饲喂动物过程中擅自添加任何药品及添加剂。
第二十条 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外包装上应附具标签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原料组成、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检验检疫机构的登记备案编号、产品标准代号、适用动物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加入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还应当标明“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饲料添加剂的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一条 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注销其《登记备案证》:
(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
(二)日常监督检查不合格、不按规定参加年审或年审不合格且限期内又未改正的;
(三)伪造、变造《登记备案证》或检验检疫机构及其指定检测部门的检验合格证的;或将非本企业生产的饲料以本企业的名义销售给出口食用动物饲养企业的 ;
(四)私自改变登记备案的饲料种类及药物或矿物质添加剂成分的;
(五)不接受或不配合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管理的。
第二十二条 出口食用动物注册饲养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注销其《注册登记证》,并禁止其饲养的动物用于出口:
(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
(二)、以冒充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饲喂出口食用动物的。第二十三条 登记备案或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中含有违禁药品的,检验检疫机构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出口动物饲养场使用其生产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登记备案、非登记备案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食用动物饲养场使用违禁药品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书面通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饲料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将登记备案、办理变更手续的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备案的饲料名称、代号和组成成份及适用动物种类等内容及时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备案,并应将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登记备案与非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和出口动物饲养场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违规情节及处罚决定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备案。
国家检验检疫局将对前款所述企业、饲养场及时予以公布。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检验检疫机构将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甘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甘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1-04-16来源: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核心提示: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的若干措施》,鼓励甘肃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提高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发布单位】 甘肃检验检疫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的若干措施》,鼓励甘肃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提高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口食品登记生产企业可参照执行)的分类管理。
第三条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水平、检测能力、产品质量、诚信信誉以及产品的风险程度等,对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按照一类、二类、三类企业进行分类并按分类类别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第四条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法制与综合业务处负责分类管理工作的监督。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分支局负责所辖地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的申请受理、考核以及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或分支局对所辖地区出口食品实施风险分析和评估,拟定相关出口食品分类管理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
第六条 列入分类管理的一类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严格遵守《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与出口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二)具备健全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并有效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评审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未提出严重不符合项;
(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卫生注册证书在三年以上;
(四)具有一定的生产和出口规模,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养殖基地应当实施备案登记,或已建立对原料基地的监控体系,并能较好地按备案管理和监控体系要求进行有效实
施;
(五)实验室按ISO/IEC17025有效运行和管理,具备对其产品进行安全、卫生、品质等常规项目检测的设备和能力,具有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验人员。
(六)产品质量良好,企业诚信度高,近3年检验检疫机构对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品质项目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企业诚信度高,3年内未发生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责任引起的退货、索赔或者其他事故;
第七条 列入分类管理的二类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严格遵守《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与出口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二)具备健全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并有效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卫生注册证书在二年以上;
(四)具有一定的生产和出口规模,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养殖基地应当实施备案登记管理,或已建立对原料基地的监控体系,并能较好地按备案管理和监控体系要求进行有效实施;
(五)实验室按ISO/IEC17025有效运行和管理,具备对其产品进行常规项目检测的设备和能力,具有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验人员。
(六)产品质量良好,企业诚信度高,连续3年检验检疫机构对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品质项目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企业诚信度高,2年内未发生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责任引起的退货、索赔或者其他事故。
第八条 未列入一、二类分类管理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归为三类企业。
第三章分类申请与审核
第九条 申请一、二类企业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本办法分类条件进行对照检查,自愿向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分支局提出分类申请。
向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一、二类管理的,由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进行材料审核和企业现场考核。
向分支局申请一类管理的,分支局初审合格后报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复审,复审合格,由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组织对企业进行现场考核,企业所在地分支局配合。
向分支局申请二类管理的,由分支局自行完成材料审核和企业现场考核。
第十条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监督处或分支局收到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材料后,组织评审小组,按本办法的分类条件及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对企业进行审查、评定,评审中提出的不符合项须在 1个月内完成整改,并经评审组验证确认后,提出分类类别的建议。符合一类管理企业条件的,提交法制与综合业务处审核后报主管局领导批准;符合二类管理企业条件的,由主管业务处或分支局自行确定,报法制与综合业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 分类企业经审查、评定、批准后,企业须向甘肃检验检疫局提交关于安全、卫生质量保证和诚实守信的自我声明,甘肃检验检疫局颁发《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评定证书》,并将批准的企业名单对外公布。企业分类的有效期为三年,一、二类企业应在有效期满前60日,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一)申请企业分类管理类别升级的;
(二)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或者生产基地变更的;
(三)生产、加工出口的食品种类变更或增加的;
(四)生产加工工艺、场所发生重大改变的;
(五)分类管理有效期到期的。
第四章 分类企业检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甘肃检验检疫局对实施分类管理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凡涉及安全、卫生等有关非常规项目实施抽批或批批检验。其他常规项目按照不同类别要求实施检验检疫。
(一)一类企业:检验检疫机构按报检批次5%-30%进行抽批检验;其余批次由监管人员实施驻厂检验和过程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凭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企业检验员手签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审核换证,实施电子监管的企业按电子监管有关要求审核换证。
(二)二类企业:检验检疫机构按报检批次30%-60%进行抽批检验,其余批次由监管人员实施驻厂检验和过程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凭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企业检验员手签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审核换证,实施电子监管的企业按电子监管有关要求审核换证。
(三)三类企业: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批批检验。
第五章后续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甘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监督处及分支局,应对其所辖一、二类管理企业建立质量档案,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确定对企业安全、卫生、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日常监管频次,每年不少于两次,并做出监管记录,作为类别是否达标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 甘肃检验检疫局对分类管理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监管部门应及时要求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采取扩大抽检比例等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检验检疫机构抽查检验发现不合格的;
(二)日常监管中发现有严重不符合项的;
(三)其他应当扩大抽检比例的情形。
第十六条 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作降类处理:
(一)出现第十五条所列情况之一,经整改未达到要求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造成国外索赔的;
(三)检验检疫机构抽查检验连续出现2批不合格的;
(四)企业检验员在检验中弄虚作假的;
(五)生产工艺、卫生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具备一类或二类条件的;
(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
第十七条 降类的企业须在降类满6个月后方可提出恢复原管理类别的申请,且必须重新经过考核、审批的程序。
第十八条 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每年12月15日前向甘肃检验检疫局或分支局提交分类管理产品的质量分析报告。
第十九条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分类管理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一类企业可优先享受各项检验检疫便利措施,包括实施出口免验、过程监管、绿色通道、快速核放、直通放行等便捷的检验监管模式和通关方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