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恐怖犯罪的研究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2(一)恐怖犯罪的界定…….…………………………………………………………..2(二)恐怖活动发展趋势………….….……………………………………………….2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面临的问题………………..………………….......2(一)我国现行反恐面临的形式……………………………………………..…...3(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缺陷…...………………………………....3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4
(一)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体系……………………...………...……….4(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5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5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6(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6(三)司法资源的不足……………………………………....………………..……….7(四)增设财产刑………………………...………………………………..….…………7
五、参考文献……………………………………………………....…........……………7
前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关于恐怖犯罪的立法研究
[论文摘要]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本文从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立法及法定刑角度论述如何完善我国恐怖犯罪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关键词]恐怖犯罪 反恐怖 立法完善
为打击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我国刑法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及相关反恐怖主义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原则。当前,修改和完善刑法、制定反恐怖主义专门法规、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是我国加强和完善反恐怖主义立法的基本形式。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科学地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以及明确恐怖主义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是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关键问题,是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而当前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也是日新月异的。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
尽管恐怖犯罪在人类社会已经肆虐了两千余年,有关恐怖主义的概念也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恐怖犯罪的定义。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是恐怖主义。①由3人以上组成的,以恐怖主义手段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暴力集团是恐怖组织。国际刑法上恐怖犯罪就是恐怖组 ①罗艺,马建刚.关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与完善的法理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3):102
织和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肆虐全球的恐怖犯罪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
(二)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
恐怖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可以说,它是始终在自身发展和抗“反恐”的复杂环境中不断新生和演进的。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冲突加剧,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反恐力度, 21世纪恐怖犯罪出现以下趋向:其一是高科技、高智能和网络恐怖犯罪将会成为恐怖犯罪的新趋势恐怖组织在拥有资产或资金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其目的,会不惜重金拥有高科技产品、网络高科技人才。从现实和发展来看,利用生物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从事恐怖活动的情势会日渐普遍和频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软件“炸弹”和高频率设备从事恐怖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可以预见,今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恐怖活动和以网络为袭击目标的情况会进一步增加。其二是恐怖活动与民族、宗教及其他社会问题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恐怖活动的几种类型和具体活动中,很多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东的巴以之争、南亚的“回教祈祷团”、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巴尔干地区等恐怖活动多发地区的恐怖史看,民族、宗教纠纷往往是产生恐怖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面临的问题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存在和蔓延,不仅造成广大无辜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因而,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反恐怖措施随之出台。目前,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国内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的影响,我国面临的反恐怖主义犯罪形势严峻,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函待完善,必须采取有效的法律对策,大力提高防范、控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能力。
(一)当前我国反恐面临的问题
首先,受境外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十分突出。2001年10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在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向世界提及了“东突”分子的恐怖活动的概念,并指出在南亚活动的“东突”恐怖组织不但得到了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是本·拉登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力量。②据此,“东突”己被我国政府正式定性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其次,**集团内部激进派势力逐渐得势,恐怖主义发展趋势明显。长期以来,**集团内部对实施“藏独”的方式、方法意见分歧很大,一些激进分子对**坚持“中间道路”心怀不满,坚决主张搞暴力恐怖主义活动。② 莫宏宪.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立法概说[J].刑事法学,2004(10):104-109.他们秘密发展分裂势力,隐匿枪支弹药,试图在减区策动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境外影响下,境内少数分裂骨干和分裂组织暗中加紧串联,图谋策应**集团制造大的“轰动”事件。
最后,近年来,“台独”分裂分子活动日益猖撅。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万一台海开战,不排除“台独”极端势力对大陆进行恐怖主义破坏,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缺陷
依据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的原则和精神,借鉴各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实践,结合我国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实际需要,可以看出。我国在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两方面的缺陷:
一是现行《刑法》及其修正案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规定不完备,缺乏配套的司法解释。《刑法》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组织作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过于原则,以至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犯罪的认定和处罚存在不同认识。如数罪并罚怎样执行,对不同的恐怖犯罪分子是否加重、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等问题,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看法,这不利于实际操作,给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造成了障碍。
二是恐怖主义犯罪类型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对于在实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中,大规模买卖有害物质及其废料、微生物或生物基因或废料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以制造恐怖主义效果为目的,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政府网站、发布恐怖信息以及传播传染性疾病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责任也缺乏规范。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看,有的犯罪分子准备利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实施恐怖活动,其危害性极大,应严密防范、有效打击。而我国《刑法》对此均没有规定,只能按普通刑事犯罪处罚。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
目前 ,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 ,加强国际间司法协助 ,以对付国际恐怖分子。这类公约和条约大多针对特定恐怖行为制定 ,将某些性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非政治化以便作为普通罪行惩罚 ,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同时对恐怖分子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目前在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 ,我国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在1997年刑法中体现了有关国际公约精神 ,不仅国内立法方面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内容 ,还与一些国家签订具有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和加入了含有刑事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公约。
(—)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法律体系
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采用何种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制定专门的反恐怖法,主张建立包括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原则、反恐工作机构、职责和运行机制、恐怖犯罪的罪与罚,以及反恐措施在内的统一的、完整的反恐怖法。另一种意见是采用刑法修正模式,对涉及恐怖犯罪的刑法规定进行修改、补充,以完善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
我认为,前一种立法模式,可以把某些刑法不便规定的内容纳入立法,为统一、集中打击各种恐怖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政治、经济、社会、立法、行政、司法各个层面,对恐怖活动犯罪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惩治但是,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考虑,这种立法模式较之刑法修正模式还有较多的缺陷与不足的模式,不太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实践证明,刑法修正模式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反恐怖斗争相协调,较好地适应了反恐斗争形势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相继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恐怖活动威胁:新疆“东突”恐怖势力的恐怖犯罪活动;藏族独立派中的激进团体采取的恐怖手段;邪教法轮功中实极端化、暴力化的恐怖活动;境外恐怖组织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渗透。
(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
1、及时对反恐怖主义犯罪相关规定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我国除了通过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进行补充外,还通常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不具体的地方,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惩治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问题,要努力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适应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实际需要。如不论恐怖活动犯罪表现为杀人、爆炸、绑架、毁损重大公私财产等传统的暴力犯罪,还是表现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非传统的暴力方式;也不论恐怖活动犯罪是以真正的实施暴力相威胁,还是以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才构成犯罪,如果没有传播的故意,仅仅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如一个人在日记、甚至文学作品里编造恐怖信息)不应该作为犯罪处理。所以,我建议用刑法修正案对关于“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规定修改,修改为:“故意传播编造的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因此,我国有关部门要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尽快予以明确,使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2、尽快完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完善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对恐怖主义犯罪要进行合并侦查和全案审理,避免因属地管辖而影响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当执法中涉及不同司法管辖权的执法机关时,要注意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确保处置高效。同时,要注意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或区际条约中管辖犯罪相关规定的衔接。
其二是扩大侦查部门的侦查权限。由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的错综复杂性,侦查人员必须随机应变对付各种情况,侦查机关必须使用大量的特殊手段和技术手段,因此应当赋予侦查机关进行秘密侦查等技术手段。如秘密拍摄、安装窃听器、截取无线电讯息等特殊技术手段和特情、卧底等秘密侦查手段。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此类犯罪嫌疑分子可以规定较之普通刑事犯罪更长的拘留期限。要谨慎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制度,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分子适用时应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制度。注意依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结合。③在实践中,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又要注意遵守联合国和国内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充分保障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人权。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
然而,根据当代恐怖犯罪的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在反恐怖犯罪方面的立法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
网络犯罪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以袭击网络为目标的新的恐怖犯罪罪名,并配置适当的法定刑。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但是,网络安全作为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多,无论采用何种加密技术或其他方面的预防措施,都只能给实施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增加一些困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网络安全。因此,从根本上对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进行防范与干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威严。网络的法制化要以加强立法,尽快填补法律上的漏洞、空白点为基点。因此,我国在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立法方面亟须加强。
(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对恐怖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制裁当然是必需的,这方面我国刑法已有具体规定。但为了分化、瓦解恐怖犯罪组织和鼓励恐怖分子悔过自新,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反恐立法的经验意大利刑法则对恐怖犯罪规定了“悔过”情节。悔过者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奖赏。这样既可以分化瓦解恐怖组织,又很好地贯彻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三)进一步完善反恐程序上的配套刑事诉讼制度
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经刑法修正后,为协同国际反恐合作,严厉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对比国际反恐规约的要求,面对长期、艰巨、复杂的反恐形势的需求如特殊技侦手段的应用,普遍管辖原则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以及引渡制度等方面,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公约来具体确定和执行,以加强国内反恐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③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98
(四)增设财产刑
金钱是恐怖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是犯罪滋生、延续的物质基础。“恐怖活动需要雄厚的资金来源,比如研制购买武器、训练恐怖分子。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恐怖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不仅要遏制和消除恐怖融资行为,而且要强化对恐怖犯罪财产刑的处罚,从根上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因此,对于各种恐怖犯罪在规定主刑的同时,都必须明确规定附加财产刑,不只是罚金刑,严重犯罪还应当并处没收财产。
结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恐怖主义犯罪在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恐怖主义犯罪和跨国有组织犯罪以及腐败是对人类21世纪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受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矛盾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得以孽生、扩散的土壤和“温床”在短时期内将难以得到根除。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莫宏宪.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立法概说[J].刑事法学,2004(10):104-109.[2]莫洪宪.论中国的金融反恐[A].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论文集:北京会区分册(一)[C].299 [3]王秀梅.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A].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第二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89.[4]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5]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2-23.
第二篇:民航恐怖犯罪概述
民航恐怖犯罪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讲发生在民航领域的恐怖犯罪,是恐怖犯罪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9.11”事件无论从犯罪的策划、实施手段和过程以及犯罪结果上都是现实民航恐怖犯罪的最高水平。“民航领域”是特指恐怖犯罪发生的区域,是恐怖犯罪的下位概念和表现形式。伴随世界航空业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该类犯罪将长期困扰民航业的健康发展,民航领域恐怖犯罪对民航业的安全保卫能力(侦查能力和防范能力)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对民航业安全构成长期的现实威胁。本文即从民航领域恐怖犯罪的犯罪界定和现实情况等基础问题出发,对该犯罪的特征、手法和发展等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侦查对策和防范对策,以期达到有效侦查现实犯罪和有效防范未来犯罪的目的,实现为确保全球民用航空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类的根本法益产生些许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目标。阐明民航领域恐怖犯罪是恐怖犯罪的下位概念,通过对恐怖犯罪概念介绍、类型分析、犯罪特点分析对民航领域恐怖犯罪作整体性的介绍。
关键字:
民航恐怖犯罪的形式;民航恐怖犯罪主要类型;;犯罪劫机特点;恐怖犯罪活动斗争的基本对策
1民航恐怖犯罪主要的形式 1.1 劫持飞机
根据海牙公约之规定,劫持飞机是指以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恐吓方式,非法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的行为。所谓“飞行中”,根据东
京公约第1条第3项之规定,是指“从航空器为起飞而启动时起,到着陆滑跑完毕时止”的任何期间。后来为了扩大保护范围,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都对“飞行中”的涵义作了扩张的解释。海牙公约第3条第1款规定:“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均应被认为是在飞行中。航空器强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责任前,应被认为仍在飞行中”。在这期间实施劫机行为,均构成犯罪。这种扩张解释实乃同劫机犯罪作斗争所必需。另外,四个公约对“航空器”也作了限制性的规定,即只是指民用航空器,而不包括供军事、海关或警察使用的航空器。这一限定,适用于危害国际航空犯罪中所有侵害航空器的场所。1.2 侵害航空器内人员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实施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的暴力行为,亦构成本罪。1.3 危害使用中的航空器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这是指毁坏、损坏或在航空器内放置毁坏性物质,而致使该航空器无法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的所有行为。所谓“使用中”,是对航空器保护范围的界定。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2条第2项的规定:“航空器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人员为某一次飞行而进行航空器飞行前准备时起,到任何降落后24小时止,均被认为在使用中,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的期间应包括本条甲款所规定的航空器在飞机中的整个期间。”即“使用中”的范围大大广于“飞行中”的外延。
1.4 破坏航行设备、扰乱航行秩序
航行设备是指直接服务于航空器飞行的设施。在国际航空法中,航行设备均是指包括机场、无线电服务、气象服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地面服务设施。扰乱航行秩序,原来仅指扰乱通讯工作而言,从目前的形势看,也不排除扰乱航空港管理工作的行为。1.5 危害国际机场
这是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新确立的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只要在国际机场上实施了足以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暴力行为,即可构成本罪。它主要是针对使用暴力袭击机场的恐怖活动。传递虚假情报
1.6 虚假情报,有可能直接导致飞行危险,或者改变原定航线,或者迫降于非预定地点,对航行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澳大利亚航空公司都曾遇到过用电话欺诈,谎称在机场或飞机上放置有炸弹而勒索钱财,迫使飞机紧急降落的事件。2民航恐怖犯罪的类型
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的两大类型纵观国内外发生的一千多起劫机事件 , 目各式各样 , 有反政府的、追求物质利益的 , 反社 会人格的报复行为以及失意者的过激行为等等。综合来看 , 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逃亡型 , 二是政治斗争手段型。2.1 逃亡型的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
逃亡就是劫机者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逃往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 , 其中
既有从一个政治阵营控制的区域逃到另外一个对立的阵营控制的区域 , 也有从贫困地区逃往富裕地区的。同时 , 逃亡者的动机可能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 但是最终目的还是希望生活在自己认为更好的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和政治氛围)中。逃亡型的劫机就是逃亡者劫持民用航空器作为快捷、便利和远距离交通工具。20世纪 40年代后期至 20世界 50年代后期 ,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分为了两大阵营 , 即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包括东欧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和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了资本主义阵营。这是由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 双方都鼓励叛逃。因此 , 双方不仅发生过驾驶战斗机叛逃的事件, 也促使了大量劫持民用航空器行为的发生 , 其间包括了出于政治目的的逃亡行为以及对物质条件追求的逃亡行为。这种劫机现象发生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古巴等国。政治逃亡中最显著的就是古巴劫机潮 ,1958年开始的劫机事件 , 很多是劫往古巴的。当 时 , 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后 , 使在国外的古巴人产生了返回祖国的强烈愿望 , 而且还吸引了南美的左派人士前往哈瓦那。从 1968年到 1970年期间 , 劫机到古巴的事件高达 200多起。然而 , 在逃亡型的劫机犯罪中 , 属于个人追求物质条件类型的 , 所占比例更大。此外 , 受到战乱困扰的一些非洲国家 , 例如埃塞俄比亚 ,其发生的多起劫机事件 , 均为不堪忍受战乱和贫困之苦的平民为了逃离灾难 , 追求良好生活环境而实施的。正是由于上述劫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逃亡 ,具有明确的目的地 , 所以暴力程度不是很高 , 一般都是以暴力相威胁而不真正的实施。如前苏联的劫机者很多都是持不同政见的、向往西
方生活方式的知识分子 , 而非职业的罪犯或者恐怖分子。因此 “1980年之前 , 劫机犯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在实施劫机时 , 并不想牺牲自己 ”。
2.2政治斗争手段型的劫持民用航空器犯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 , 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突现出另一显著的特点 , 即被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由于航空的特殊性 , 劫机行为处理不当随时都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灾难性可怕后果, 所以一些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瞄准了航空器的脆弱性和严重的后果 , 通过劫机行为要挟政府实现政治目的或者直接杀害乘客、炸毁飞机引起世界的恐慌。此类劫机事件始于 20世纪 60年代的中东地区 ,1967年的阿以战争使中东成为世界新的热点 , 也使得航空器成了被攻击的对象。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劫机犯罪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反社会为目的 , 劫持航空器 , 撞击重要目标 , 制造重大事件 , 造成机毁人亡的自杀性恐怖活动。美国 “9111事件 ”便是这类劫机事件的典型代表 , 其危害巨大 , 被列为首位。著名的法航 8969劫机案也具有这样的性质 , 劫机者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 , 前后杀害了三名乘客 , 目的地直奔巴黎。然而 , 它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以劫机为条件 , 提出政治或经济要求或者宣示信仰。法国政府调查获知劫机者想在马赛加油之后, 令机长驶往巴黎在空中引爆。由此可见 , 尽管这种类型的劫机事件发生很少 , 危害却是最大的 , 因此也是预防和处置之首。以政治要求为目的 , 劫持航空器 , 要挟政府的恐怖活动。这种类型的劫机事件同样比较常见的 , 上世纪 60年代末兴起的作
为政治斗争手段的劫机浪潮 , 就属于这一类。例如著名的 1999年印度飞机被劫持事件。1999年 12月 24日 , 印度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 A-300型飞机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国际机场起飞 , 被五名蒙面男子武装劫持。最终 , 印度政府做出妥协 , 释放了三名关押的极端分子交给劫机分子 , 劫机分子和被迫释放的在押人犯逃之夭夭 , 被劫人质直到 31日晚上才回到新德里。这起劫机事件 , 最终以印度政
府的失败告终。此外 , 劫持民用航空器的犯罪还包括 , 以破坏国家安全为目的 , 劫持载有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人员的航空器的恐怖活动。实施犯罪的手段涉及到爆炸、燃烧和其他传统或非传统方式攻击航空器的活动。此类劫机行为的犯罪人往往不计后果 , 造成的伤亡最为惨重。因此 , 各国将其视为防范的重要目标 ,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毕竟 ,类似 “9·11事件 ”的劫机行为是典型的政治性恐怖主义活动 , 已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犯罪 ,与个体的劫持、攻击航空器的普通犯罪相提并论 ,它是一种战争行为 , 一种政治行为。因此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保卫民航安全也是就在保卫 “国家安全 ”。3国际劫机的特点劫机在所有的航空犯罪中是最常用, 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用高科技装备的现代化航空运输工具为人类提供了最迅捷的交通工具, 随着大型宽体客机向高速度发展, 其属性中的天然弱点暴露出来, 劫机者只要以暴力或暴力威胁挟持飞机中的工作人员, 便很容易控制飞行中的客机。加之, 航空活动的国际性, 承载旅客的国际性, 载客量越来越多, 也容易为恐怖分子所利用。劫持民航客机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对中外劫机案例的大量分析, 国际上劫持飞机在不同的历史阶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每个历史阶段的劫持飞机都与这个阶段的国际关系、民航安全防 范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3.1, 劫机的目的多样。
40—50年代劫机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一些东欧国家的年轻人因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 把劫持飞机这一快捷交通工具作为外逃的一种途径。1947 年至1953 年间发生22 起劫机事件, 其中就有20起是由东欧国家被劫往西欧国家的, 占同期劫机数的87%。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以后, 劫机事件的政治性越来越强, 劫机成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从而使劫机的数量猛增, 劫机的政治色彩浓厚, 对劫机事件的处置难度也就越来越大。70年代以后, 以经济目的而劫机的事件不断发生。这类劫机事件多发生在西方国家, 尤以美国为甚。70年代后期开始, 以制造恐怖活动为目的的劫机事件不断发生。这类事件有的是由民族宗教主义组织策划, 以报复某个国家或政党,有些是由恐怖主义组织集团策划, 以制造影响,要挟政府, 报复社会。
3.2, 劫机的方式多样化
劫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呈现由个人向团伙集团化发展的趋势。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的劫机不但比个人劫机危害要大得多, 而且给反劫机方面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而劫机犯罪的得逞率较高。已经明确劫机方式的836起劫机事件中, 个人作案的有465起, 占5516% , 得逞19
1起, 占41% ,团伙作案的有371起, 占总数的4414% , 得逞283起占76% , 可见团伙作案比例虽少但得逞率却高出将近一倍, 从近二三十年的劫机发展趋势来看,团伙劫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3.3,从劫机所使用的犯罪工具来看, 由传统的使用武器刀具向易燃易爆和讹诈劫机方向发展。以70年为转折点, 此前, 劫机者多是使用武器、刀具等作为劫机工具。此后, 由于先进的安全检查设备在全世界各机场的广泛投入使用, 加之各国对乘机旅客和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的加强, 迫使劫机者改变手段, 有的使用隐蔽性较强, 不易被检查出来的非金属易燃易爆和危险性溶液劫机;有的甚至没有带任何武器, 谎称携带炸药, 使用假武器讹诈, 进行劫机。这类劫机案例数量增加较快, 70年代占同期的31%, 80年代增加到了38%。3.4 地面劫机呈上升趋势。
从劫机总数来看, 地面劫机所占比重不足10%, 但从1985年以来逐渐上升, 以1986年和1987年两年间发生的17起劫机事件来看, 地面劫机占6起, 占这一时期的3513%,从总的情况看, 地面劫机是一个新方向, 给机场的全封闭管理和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3.5 劫机的手段智能化隐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先进的多功能的安全检查设备在世界各地机场的广泛使用, 使用金属武器刀具, 采用一般手段劫机越来越困难, 因而劫机者也就随之改变了携带违禁物品的方法和劫机的手段, 劫机者藏匿携带违禁物品的方法手段变化多端, 智能化成分在增加。4同劫机恐怖犯罪活动斗争的基本对策
劫持飞机的犯罪行为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也非常复杂, 劫机犯罪往往都呈现高智商、高科技化的特点, 使打击劫机犯罪活动的任务日益复杂化, 打击劫机犯罪活动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因此,在反劫机过程中, 就必须根据国内外劫持飞机的基本特点,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和方法, 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开展工作, 只有多种举措并行,才能达成实际的效果,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劫机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减少到最低。因此, 我们认为反劫机工作大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4.1建立健全反劫机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劫持飞机是严重的威胁国际民航运输的安全和正常经营的犯罪行为。针对劫持飞机事件的不断增加,国际民航组织先后在1963年9月、1970年11月和1971年9月制定了东京、海牙、蒙特利尔三个防止劫持飞机的国际公约。国际民航组织一方面敦促没有加入三个公约的国家尽早加入, 另一方面还专门制定了安全保卫的规定建议和手册, 并要求缔约国采取防止劫机的有效措施。针对爆炸飞机的事件的不断发生和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后果,1989年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民航组织相继通过决议, 呼吁各国加强合作, 保证国际民航的安全,特别要防范使用塑性炸药和薄片炸药爆炸飞机的恐怖活动。1991年2月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会议, 通过了《在可塑性爆炸物中添加识别标志以便探测的公约》。除了国际上有关航空安全的公约外, 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在1996年3月、7月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此外, 我国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反劫机保障航空
安全的法律法规。各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相关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反劫机的具体规章制度。从03年以来又根据形势的变化对以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4.2、劫持飞机往往都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因此,打击劫机犯罪活动是国际化的课题, 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劫机犯罪活动是一种跨国的有组织罪, 往往一起劫机事件危及几个国家的安全, 可能针对世界任何地方的目标。根据国际社会实践, 从几个方面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一是法律合作。
1990 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重申了《米兰行动》的有效性, 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有组织犯罪准则》。2001 年11 月,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为了惩治包括劫机在内的恐怖犯罪活动, 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秩序, 2001 年12月29 日我国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增加了同恐怖犯罪作斗争的条款和内容, 结合我国实际,从立法上体现了国际法和公约的基本精神, 它将有力地预防和遏制劫持飞机等恐怖主义的犯罪活动。二是司法合作。由于劫机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 劫机犯罪的国际性决定了在反劫机的法律实践中离开了有关当事国的合作, 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系统都很难顺利地进行追诉。有关反劫机反恐怖国际公约的签定, 是各国进行司法合作的法律依据。三是警务合作。要充分发挥国际区域合作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的作用, 加强情报信息交流, 把劫机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阶段。
4.3建立健全高效的反劫机斗争机制。随着我国参与反恐怖合作任务的日益增多, 不排除国际恐怖主义对我们进行直接攻击的可能性。同劫机犯罪活动作斗争, 关系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大事, 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 克服轻敌麻痹思想, 从战略战术上认真研究, 采取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 通盘考虑, 标本兼治, 做到有备无患。坚持正确执行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努力消除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思想和活动赖以滋生和传播的社会基础。建立健全各级反劫机的安全保卫机构, 健全反劫机工作机制, 加强基础工作, 提高反劫机斗争整体水平。为了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 民航系统都设立了专门航空安全管理部门, 在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处置劫机事件办公室, 办公室领导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 统一协调指挥全国的反劫机工作, 各省市还设有反劫机领导小组, 在民航系统内还设有航空安全办公室。完善民航机场航空公司的安全保障设施, 加强民航的安全管理。我国机场对管辖的区域都划分了管理的区域, 对机场实行不间断的监控。加强了信息和情报工作, 与相关部门一道严密掌握敌情动态, 了解社会治安状况, 密切注视国际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动向。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反劫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4.4加强民航的相关防范技术装备的投入, 在候机楼内安装报警和监视装置, 配备防爆罐, 有的机场还安装有轻便式电感应装置和小型地面雷达, 用来监视停放的飞机, 如有人接近飞机, 即自动报警。在全国所有的机场都配置了安全检查的X光机, 很多机场在安全检查现场还有炸药探测的仪器, 交运行李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 行李分层管
理系统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近年来, 有很多机场还在安检现场装备了民航安检信息系统,对于队伍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保证空防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5建立严密的情报网络, 力争先期发现、掌握劫机恐怖活动动向并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劫机分子往往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预谋阶段, 其活动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相结合的方针, 千方百计加强情报工作, 获取可靠的深层次的情报信息。二是加强同国际刑警组织、各国警方的沟通合作, 掌握国际上的劫机预谋情报, 了解已经破获的一些劫机案件的情报资料,掌握劫机犯罪的新特点及打击劫机犯罪的新措施。研究是否具备串并案侦查的可能或其他方面的情况。因此, 我国警方要对国内外劫机情报加强综合分析, 调查核实, 将可疑分子监控, 跟踪缉拿潜伏的劫机分子, 将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阶段。
4.6加强民航空防安全工作的系统化建设。加强机场安检和重要部位的保卫工作。严密对乘客的安全检查, 杜绝劫机分子混入机舱, 提高民航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科技水平。如指纹识别、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加强民航工作人员的背景调查, 加强对重要城市、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对通用航空飞机的
安全防范工作, 以防劫机恐怖分子劫持利用来播洒生化毒剂和细菌病毒, 进行生化武器战。在加强地面相关的预防措施的同时, 加强空中防卫和处置力量的建设, 美国911事件后,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飞机
上配备了空中警察, 在飞机上采取了一些反劫机的措施, 比如加固机舱舱门,配备防化包等。一些国家还为民航客机安装了飞机防撞系统和防导弹的电子干扰系统。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地面处置劫机的应急救援的装备和人员以及相关规划措施的调整与训练。使民航的反劫机工作形成从地面到空中, 再从空中到地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4.7、在处置劫机事件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处置力量的建设。组建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特警部队。同时, 对所有机组成员实施定期复训, 使其熟练地掌握正确处理空中复杂情况的程序和险情排除的方法, 制定反劫机突袭预案并且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演练和完善调整。在处置劫机事件中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谈判专家的作用。用最小的代价求得劫机事件尽可能的和平解决。劫持飞机与反劫持历来是民航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劫持飞机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行为, 危害性极大, 美国911事件后, 世界各国都把民航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世界各国已经把保证民航安全看成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 维护民航安全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防止各类劫持飞机事件的发生, 随着恐怖主义对民航安全构成威胁的程度的加深, 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反劫机工作作为民航反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击民航领域的恐怖主义,维护民航安全。但是, 国际恐怖主义和民航领域的各类犯罪行为对民航安全构成的威胁仍然会长期存在, 因此, 民航领域的劫机与反劫机工作仍将是保障民航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任慧华【论民航恐怖犯罪的侦防对策】
林泉【对中外劫机犯罪的分析与认识】
110141502
陈德松
***
第三篇:赌博犯罪研究
赌博犯罪取证研究
摘要
赌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赌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历朝历代都禁止赌博。虽然历朝历代都禁止赌博,但赌博现象却屡禁不止。发展到今天,赌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介绍了赌博犯罪的现状和社会为危害性,其次分析了赌博犯罪证据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赌博犯罪证据获取建议和策略。
关键字:赌博犯罪;诱发犯罪;社会危害性
Abstract Gambling as a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our country.Because the gambling has serious social harmfuln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consolidate the ruler's dominance, who lived in ages past gambling is prohibited.Though gambling is prohibited, who lived in ages past, the prohibition gambling phenomenon does.Development to today, presents the growing trend of gambl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gambling crime and society harmfulness, secondly analyses the gambling crime evidence for problems, and give the advice for gambling crime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and strategy.Keywords:Gambling crime;Induced crime;Harmful to the society
引言
1.赌博犯罪概念
赌博,就是用自己的财务作为赌注进行比输赢的活动。赌,就是以偶然事实来决定输赢;博,即指博取财物。换句话来说,就是行为实施的人相互争胜负来决定财物的输赢乃取决于偶然的事实。这种偶尔现实可所以由共赌者自身参加,比方参赌者以各种赌具,自个参加赌博,各施赌技,以决输赢,也可所以取决于别人或许他物的输赢或改变,如事先就竞技运动或跑马、赛狗、赛鸡等下注,输赢结果彻底决于该人、该物的输赢。还有一类抽奖活动,如彩票、奖券等,这种活动仍具有以钱为注争输赢的赌博的本质特征。在我国,彩票、奖券尽管与赌博存在共同的本质特征,但通常并不将这两种发行、代销的活动视为赌博活动。同时,我国刑法中也没有关于非法发行彩票、奖券犯罪的规定。即使此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也以其他相关罪进行定罪。故此我们在分析赌博罪的概念时,既应抓住其行为的本质特征,也应视具体情况把握住其概念的外延以明确揭示赌博罪的范围,以有利于对赌博犯罪行为的惩治。
2.赌博犯罪的现状及其社会危害性
2.1赌博犯罪现状
中国当时赌博局势可谓严峻,赌博风气从城市到村庄,从官员到大众,好赌之人遍及各个层面。一些当地甚至构成定期赌市,每到开赌之口农民有田不耕,工人有工不干,干部无心上班,老师无心教育,学生无心上课,⑤严峻损坏社会风气,损坏风序良俗。还不仅于此,境外势力也捉住国人好赌这一特色,纷繁看好国内无穷的赌博商场,国境周边的国家在边境纷繁开设赌场。据官方计算到2005年1月,在中国边境上规模的赌场己达160余家,仅中国与某国边境就有79家之多。中国每年因私出境到开有赌场国家的人员中,约有80%的人参与赌博。据《查看风云》报导,中国周边地区正在构成一个从口本、泰国、缅甸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并一直延伸至澳大利亚及欧美的庞大境外赌博网,每年吞噬着亚洲国家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估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30亿美元,而中国是这一赌博网的重要方针这些境外赌场中,参赌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一些国家(例如越南)更是明令禁止本国人入内。可见,各种形式的赌博在中国敏捷延伸,赌博表象的猖撅,己经抵达不得不由,刑法有必要严厉打击的程度。2.2赌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2.2.1消耗巨大的成本
赌博所耗费的巨大成本,包含自己成本与社会成本两方面。从耗费自己成本上看,赌博以输钱为常态,赌博行动常常给自己财产形成重大丢失。从新闻媒体的报导可知道到,警方所抄获的赌博案子,动辄上万、乃至上亿、十亿的案子不在少数,而这些资金大多来自赌徒,可想而知,每年有多少资金从赌徒手中流向庄家手里。从耗费社会成本上看。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为赌博而流到境外的资金额超越6000亿之多,是中国2009年发行体育彩票、福利彩票总额的5倍之多。资金的外流给中国的经济形成了丢失,耗费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
2.2.2败坏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赌博因贪婪而生,一起加重人的贪婪赋性。一些当地,每到开赌之口农人有田不耕,工人有工不干,干部无心上班,老师无心教育,学生无心上课。此说虽有夸大之嫌疑,但从旁边面可看出,赌博严峻的冲击了人们正常的日子次序,勤劳致富的美德被坐收渔利、一夜暴富的腐朽思想所冲击。
赌博还引发许多社会疑问,如影响家庭的和睦,由赌博导致家庭决裂的实例不胜枚举;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作业、日子,特别是近来几年席卷大江南北的六合彩,使许多工人、农人无心作业、务农,这不只是只对工人、农人自己造成了影响,更是影响了工农业经济的正常开展。赌博对自己的身心损伤疑问也不容忽视,赌博成瘾严峻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喜怒无常是赌徒的常态,由于在赌博过程中,赌博者的精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紧张、猜疑、估计,一起还得接受输赢的无穷压力,这些高压通常会使赌者堕入焦虑、惊惧、失眠、郁闷,严峻的乃至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一项美国的查询数据标明,疑问赌徒的自杀率比常人高出5倍。
赌博严峻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赌球便是最好的比如。开赌庄家通常打通裁判球员,裁判拿钱之后吹假哨、黑哨,球员拿钱之后踢假球,违反了体育运动的精力地点,球迷看到的也都是通过策划了的竞赛,这类赌球不只欺骗了球迷的情感,也阻止了体育事业的开展。
2.2.3滋生腐败、诱发犯罪
赌博是一项以金钱为参与筹码的活动,而赌徒往往陷入庄家设计好的圈套,输钱是赌博的常态。赌博之初,往往以赢钱为目的,而输钱之后,又以回本为目的,这是人的正常心理。但往往事与愿违,越陷越深,陷入赌博的漩涡不能自拔。当财源枯竭,无力还债之时,赌徒们便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手中享有权利的,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普通人则盗窃、诈骗、抢劫。赌徒之间也经常发生抢夺赌资的情形。一些庄家往往组织成立犯罪集团,在赌博王国内形成自己的“法则”。这些犯罪集团以发放高利贷为诱饵,使赌徒继续深陷赌博当中,当作为赌徒的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以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为暴力手段,迫使赌徒还钱。
3.赌博犯罪证据查证存在的问题
3.1赌博犯罪调查取证难,证据难以固定
赌博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而很难调查取证。以开设赌场为例,许多赌场都设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并在赌博周围遍及眼线,一有风吹草动,立刻通风报信,致使大规模查办通常难以凑效,有时即便在现场捕获多人,但违法嫌疑人互相互不指认,对其也无法以赌博罪论处。就“六合彩”赌博而言,根据广东省公、检、法三家联合拟定的《关于处置“六合彩”赌博案子的若干意见》的规则,对以盈利为目的,安排、招引别人进行“六合彩”赌博活动的“庄家”、“赌头”,承受3人以上投注,且收受投注额累计在2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303条之规则,以赌博罪追查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庄家”对使用六合彩赌博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且其收受投注额累计在2万元以上,可是,因为在“六合彩”赌博中上下线庄家之间通常采取单线联络,使用手机进行落单,活动隐秘,即便其时留有记载,但过后即被毁掉,难以取证。因为无投注人的证言,每次承受投注的记载也被毁掉,无法证明是不是承受了3人以上的投注,致使这类案子无法进入诉讼环节,只能作不捕处置。就跨境赌博而言,因为境外赌场内保安重重阻遏,我方很难通过录像、摄影等方法查实有无中方参赌人员,一起因为存在统辖冲突,引渡、交际等各种疑问,查封和冲击跨境赌博的安排者、中介人、赌资十分艰难,即便被查到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致使侦办时刻过长、本钱过大、依据收集艰难等,终究超越追诉期限而不了了之。至于网络赌博违法,因其与网络特性休戚相关,使得这类案子具有比如依据难以保留、违法现场难以确定等疑问。因为网络赌博违法行动发生在电脑操作系统或软件材料上,因而,行动的依据只能存在于软件的材料库或输出的数据中。关于一个熟悉核算机,能操作核算机进行赌博的行动人来说,要想改变软件材料、消除依据,十分简洁和简单,行动人能够在几秒内将依据彻底消灭。退一步讲,即便这些数据没有被消灭,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怎么将操作这些数据的工D与现实中的人联络起来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如今随着网吧的日益增多,违法嫌疑人上彀赌博的网吧和核算机通常不是固定的,也即意味着工P地址具有不确定性。即便能在其上彀的一起当即确定其上彀的位置,抵达现场捕获嫌疑人,但因网吧的开放性,在其操作的核算机上截取的数据与嫌疑人的关联性将大大削弱。即便这些数据与嫌疑人具有关联性,但能否作为依据仍是一个疑问。现行刑诉法罗列的七种依据品种中没有电子依据一项。因为网络违法的依据只存在于数字空间中,不能为大家所直接感知,怎么将其转化为能表现依据价值的合法依据方式又是一个困惑实习的难题。因为调查取证难或依据难以转化,致使许多赌博违法案子不得不以治安案子进行处置。
3.2对于赌资和累计数额在实践中难以查证
《解说》第八条规则,赌资包含三种方式的款物,即赌博违法中用作赌注的款物、交换筹码的款物和经过赌博赢取的款物。但在详细认守时终究应以台面的钱为准,仍是随身携带的没有用作赌注或许交换筹码的现金、资产、信用卡内的其他资金为根据,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有时行动人身上带有数万元资金,也有人指证其每次下注,但其拒不承认参赌,对其难以进行处分。其次,《解说》对“聚众赌博”清晰规则了追诉规范,对累计安排参赌人数、累计抽头谋利数额及累计数额等均做出了清晰的规则,规范了对聚众赌博行动的定罪规范,但在实际法律中详细断定累计数额对比艰难,通常只能断定捕获当次收缴的赌资、参赌人员,而对累计数额通常只能依靠违法嫌疑人口供等来断定,但由于口供重复较大,又无法其他依据印证,其累计数额通常无法断定,从而对违法嫌疑人难以追诉。
4.赌博证据获取的建议及措施
赌博证据对于案件的侦破和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侦破案件的过程,除某些程序性的强制措施、侦查方法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证据的过程。”因而,赌博犯罪侦查的研究离不开对证据问题的探讨。
4.1获取证据工作的特点和难点
(1)取证难。赌博案件证据的来源相对来说比较的狭隘。在通常状况下,侦查人员一般很难在赌博犯罪活动进行的时候进入现场,这就必然导致了警方很难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赌博案件的后续调查中法律有明文规定对于安排赌博和参加赌博的人员都要予以处罚,并且这类案件中没有通常的受害人,有缺少参赌人员的相互指认,多以很难有充足的证据认定该犯罪行为。
(2)此类案件中,参赌人员的反侦察意识比较强,侥幸心理、抗拒心理不断的加强。
(3)现场抓获难。对于一般聚众赌博犯罪,通常组织严密,反侦查能力强,还配备有专门的放风人员,装备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同时在赌场位置、进出口都有特殊的选择,因而客观上给查处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六合彩赌博和网络赌博等已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犯罪现场了,自然现场取证难度大。
(4)赌博案件处理中,可利用的证据较为单一,获取证据的路径也很狭窄。关于这种状况,翻门应该在拓宽证据路径上多做文章。可以考虑:物建专案特情,从外围获取证据。由于当前涉赌人员有明显的地域性,我们可以有关于性地物建涉赌人员会合地域原籍的特情,通过特情贴靠,力求获取涉赌中心人员尤其是赌头活动的有关信息,为公安机关搜集各类证据提供条件。加强对赌博现场证据的搜集和固定。便衣民警或特情设法进入赌博现场,进行隐秘录像或录音,获取视听类证据。
4.2侦查取证的措施
赌博犯罪案子既有一般违法犯罪案子的普遍特征,又有其本身的规则和特色,简略来说,此类案子的侦办方法是首先是充分使用公安根本作业,联系日常的治安管理和群众作业,充分发挥阵地操控和治安耳目及刑事特情的作用,广辟信息和情报,全部及时的把握赌博犯罪头绪。其次要有用使用隐秘侦办办法和技术手段,精确把握赌博犯罪活动的事实,然后果断采纳相应的查缉和强制办法,及时有用操控涉案人员和赌资,全部搜集和固定证据。具体侦办取证办法主要有:
(1)内线秘密调查和外线侦查手段并用。特情活动的荫蔽胜使得特情能够深化到刑事违法活动的阵地„„有用的获取侦办头绪和违法依据”刑事特情和治安耳目等隐秘力气一方面要尽力发现赌博违法活动头绪,另一方面临反映出来的案子头绪要力求供给更为精准的状况,尽可能多的把握赌博违法的深层次信息,包含违法嫌疑人及违法活动状况,为有用打击违法供给指引。在此基础上,侦办人员为把握嫌疑人外部活动状况和获取违法依据,可归纳案子的具体条件,选用侦办化装、跟踪、跟踪、守侯监督、隐秘摄影和录像等办法,必要时还可隐秘抓捕。经过内、外两种手法的合作作业,能够对比全面的把握赌博违法活动的实际状况。
(2)突击检查,配合搜寻、现场勘查和扣押手法。在外围作业取的实效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掌握战机,组织缜密的查控作业。侦办人员能够扮装后或许借治安查看等名义奇妙进入赌博违法活动现场突击查看,也能够在对赌博违法现场实施有用包围操控后,强行搜寻,操控现场人员,并及时打开现场勘查,在搜寻和现场勘查过程中决断扣押一切涉案物品和依据,制作相关文书,必要时因及时做判定。例如,对于网络赌博违法要特别注意扣押计算机等违法东西,同时更要注意技能勘查效果的发扬,避免嫌疑人毁损依据或依据灭失。及时是刑事侦办的一个重要准则,侦办及时“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操控违法的机能;有利于发现案子本相;有利于实玫刚罚的震慑功用。”
(3)访问调查和言辞证据的获取。在赌博犯罪查证过程中,拜访查询既是获取案件线索、为侦查作业指明方向和供给思路的有用手法,更是获取犯罪证据的有用途径。而对参赌、设赌、司赌人员进行讯问,制造讯问记载或许对知情人进行问询,制造问询记载都是获耳叼巳罪证据的重要手法。在某些赌博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因为涉案人员多,犯罪现场证据获取艰难,能否有用打破要害嫌疑人的口供和获取充足知情人的言辞证据变成案件成功侦破的决定因素。
4.3侦查取证注意事项
(1)应当全部搜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缉获的赌资财物、赌具等证据。关于现场抄获的,要制作现场查赌记录,获取有关物、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及其载体等,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各类详细赌博犯罪案件都有其共同和要害的证据,在要害证据缺省的条件下,更要特别注意搜集其他证据,以使所掌握的证据可以相关、闭合,补偿要害证据的缺省。(3)隐秘获取的证据应当转化为有效地揭露证据方可运用。尽管学界对隐秘侦办行动的正当性尚存争议,但隐秘侦办具有较高的功率却是咱们公认的,格外是在“无被害人犯罪”案子侦办过程中,隐秘侦办被广泛运用。在中国虽无严厉的不合法证据排除规矩,但隐秘获取的证据公信仍是有必定欠缺,故原则上只运用揭露证据。
(4)要格外注重现场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在对现场物品进行查点时,不妨持“怀疑论”观念:任何物品都能够是重要证据,都能够在破案中发扬重要作用,而不要凭主观臆断马虎从事,力求找出案发现场中能够变成证据的一切物品。赌场作为发案榜首现场,必定会留下赌博犯罪行动的痕迹,因而咱们对钱币、字条、帐单、赌具等等物品都要全部收集,细心鉴别,力求不遗失任何具有证据价值的东西。即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全部、细致和客观。
(5)对现场收集的重要证据程度区别对待,必要时予以固定,对现场证物要做好先行挂号保管,避免被毁损,必要时要在当事人的笔录中对证物的外形、用处予以进一步供认,以增强证据的可信度。
(6)现场抄获的赌博案子,有现场查赌记载、二人以上证人证言并有有关书证、证据证明其参加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或许非现场抄获,有二人以上证人证言并有有关书证、证据证明其参加赌博违法犯罪活动,而犯罪嫌疑人不供认可依法予以确定。
5.总结
虽然说禁赌工作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的工程,但勿庸置疑,司法工作将必然在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目前关于赌博犯罪的立法和案件侦查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司法实务中很多暴露出由于赌博立法滞后和赌博违法侦办理论的缺少,给具体作业带来的无穷艰难。特别是其间构成违法的案子侦办作业还存在很多值得改善和进步的地方。这篇文章企图通过对赌博违法的现状和特色的分析把握,进而对赌博违法证据获取的办法和建议做比较广泛和深化的研讨。
致
谢
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依稀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情景,追忆往昔心中感慨万千。而现在伴随着这篇论文的结稿,毕业的日子就要到了。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教授。从文章的选题、构思、框架确定,再到资料选取、书写格式等都得到她的悉心指导。X老师治学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是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我认为她四年中的教诲,不仅是现在,还将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父母。我会继续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另外,感谢本次从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论文评审的各位专家学者!最后,还要感谢辛勤教育过我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眼界更加开阔,阅历更加丰富。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他们的陪伴让我在求学的路上收获了很多快乐!
参考文献
[1] 井厚亮.对“赌球”的法律规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6):548-552.[2] 徐莉,黄晓亮.中美竞技体育中赌博犯罪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11,26(3):89-94.[3] 吕伟.体育贿赂犯罪刑事立法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58-62.[4] 张银宇.我国刑法中赌博犯罪化正当性的反思[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6):26-27.[5] 胡启忠,秦正发.民间高利贷入罪的合理性论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3):83-88.[6] 韩佳福,许学仕.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赌博罪还是诈骗罪[J].商,2013,(7):170.[7] 王广峰.赌博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 ,2013,(12):310-311.[8] 张金明.赌博违法犯罪行为辨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21-23.[9] 田晓康.赌博犯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25):141-142.
第四篇:坚决打击恐怖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决打击恐怖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热点点击
2013年6月26日5时50分许,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21名受伤、24人死亡。警方当场击毙暴徒11人,击伤并抓获4人。6月30日,盖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告破。
2013年6月28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城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族人民利益的工作。
2014年3月1日晚九点,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恐怖暴力事件,多名统一着装暴徒蒙面持刀疯狂砍杀无辜群众,到二号早晨,已造成29人死亡,130多人受伤。
与考点知识的结合1、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这是恐怖分子有预谋、有组织策划制造的、公然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破坏民族团结与稳定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它既非民族问题,也非宗教问题。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
2、参与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政府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说明了什么?
生命健康权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不可违。不法分子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挑衅法律、必受严惩。
3、坚决打击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具有怎样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维护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3)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增强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3)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决反对人和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五篇:刑法前沿犯罪研究
刑法前沿犯罪研究
——不良传媒对犯罪的影响——经济法1001班安燕龙3102102015 摘要:不良传媒对犯罪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人受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的影响,按照里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行凶杀人,处理尸体消灭证据,等等,给社会安全和犯罪防治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关键词不良传媒社会安全犯罪防治净化环境
我们重点说以下不良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特点
我们学马克思学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顺乎历史潮流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不良传媒,对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作用。有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则会诱发犯罪。
不良传媒会改变青少年长期受社会化教育、培养而初步形成的良好社会化倾向,而认同反社会行为,以致走上犯罪。有一学者把社会变化比作青少年的一所特殊学校,认为吸收社会文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良传媒以反社会规范为主要内容,与正面的社会教育背道而驰,而且以大肆鼓吹和美化反社会行为而取悦青少年,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不良传媒的刺激和感染,不仅会淡化青少年受社会化教育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会使他们已初步形成的原有良好品德、兴趣与需求结构发生变异,认同不良传媒所渲染的内容,价值取向出现错位,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社会主导文化与不良传媒的不同影响主要有:在人生观上,主导文化提倡先进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生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和对社会有益的人,不良传媒则是大肆宣传无政府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主张“人生在世,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在集体观上,社会主导文化倡导以社会群体为中心,宣传守纪律、爱集体、讲文明和遵守社会分工,按社会需要自我设计社会角色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不良传媒则渲染以个人为中心,宣扬无政府主义自由观和我行我素的绝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消费观上,社会主导文化鼓励正常的生活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良传媒则炫耀尽情挥霍,尽情享受,主张“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和“超前
消费”的生活观。1
上述所及不良传媒的侵蚀和毒化势必会影响世界观尚未定型、思想单纯、识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使他们原有的社会价值取向与良好社会化趋势发生变化。有效的文化隔离带,净化青少年文化市场和环境,让不良传媒远离青少年,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遏制青少年犯罪上升趋势,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首先,在心理上进行矫正。有的青少年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或暴力电影而离家出走,这表明,青少年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不卫生的问题。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其成才具有很大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行为总是受主观意识支配的,把那些与犯罪行为有联系的社会心理和不良传媒等因素消弱或排除掉,就可以减少或控制犯罪行为。同时,要积极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奠定增强和适应新形势的信心,产生和增加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起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认识正确、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爽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有用人才。
其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一是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校园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青少年,提高和增强法制观念,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工作。二是着力提高青少年素质。要高举伟大旗帜、唱想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就是赋予青少年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净化社会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步发展。发挥经济基础的作用,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适应新社会的思想意识作为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内驱动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四是确实地把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改进教育学方法,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重点内容不同的法制课,把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列入学校考评内容。2
第三、净化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消除各种不健康的“污染源”。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多是在游戏机房、舞厅网吧里结交的朋友,而被害人也常常是到这些场所娱乐的青少年。高消费和“身边就能作案”等原因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向未成年出售、出租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实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及利用通讯设施、计算机网络等向未成年人提供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违者要处以罚款,1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4版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并没收非法所得。中小学附近禁止开办营业性歌舞厅、网吧以及电子游戏场所等。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特别刊业管理和控制,彻底清除对青少年的污染源。
第四,少管所要以“转化思想,矫正恶习,增加知识,培养技能”为目的,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重犯率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教育改造工作的新路子、新方向。努力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矫治,全面提高少管人员的履行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对一时失足的青少年要及时挽救,拉回到人生的正道上来。
下面我们简单地说下网络色情传播对犯罪的影响。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但网络犯罪与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在网络上传播淫秽物品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毒瘤之一。
有人认为“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上载淫秽物品、下载淫秽物品和建立展示淫秽物品的超链接点” 我认为这种提法欠妥。上载淫秽物品应当区分情况,如果是上载到自己的个人网页或博客,而并不向他人传播,仅供自己“欣赏”,这种情况不应当认定为触犯本罪。1同样道理,如果下载淫秽物品也是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单纯的浏览,并不刻录成光盘向其他人传播的,也不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而且下载后制作成其他淫秽物品传播,也不应当属于网络传播。我认为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向互联网上传淫秽物品、在线发送淫秽物品和建立淫秽物品的超链接
传统的传播淫秽物品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由行为人在管理疏松的公共场所买卖、展示和放映。而且仅仅局限于一定人群、地域,传播范围狭小,效率较低。而国际互联网连接世界各地,用户数以亿计。在计算机上传播淫秽物品,其恶劣影响的范围已经不限于某个国家或某个阶层,传播者只需要建立一个网站或发送淫秽信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淫秽物品传播至世界每一个角落,并且可以综合图、文、音、像等所有传媒形式,最大程度地对受害者进行腐蚀,其恶劣影响的力度远远大于传统方式,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2
防治以网络为主体的不良信息传播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就是最大的不良媒体聚集地,他们无节操不底线的践踏着法律与道德。唐旭:《当前刑法问题研究》,载《西南法学》, 2011年第1期余军生:《我国的刑事犯罪现状》,载《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