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

时间:2019-05-13 14: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

第一篇: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女性不能正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一些不良现象,失去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女性犯罪性别家庭暴力

一.女性犯罪的一般趋势和特点

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由女性实施的犯罪。

犯罪一向被认为是“男人的事情”,在任何年龄阶段,女性犯罪均明显少于男性犯罪。但是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女性犯罪的发案情况开始出现变化。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前,女性更多的是充当犯罪的受害者而不是犯罪实施者,女性的犯罪率相当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女性犯罪不仅发案率向男性犯罪趋近、增长速度超过男性犯罪,而且犯罪结构和犯罪方式还出现了男性化的趋势,即女性犯罪的结构和方式越来越趋近男性犯罪。

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女性犯罪具有下列一般特征:

(一)在犯罪类型上,除卖淫、杀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外,女性更多实施的是偷窃(尤其是商店扒窃)等财产犯罪和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以及伪证、重婚、虐待、遗弃等犯罪,而较少实施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犯罪。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女性犯罪男性化的趋势,但基本情形未变。

(二)在犯罪手法上,女性很少介入凭体力实施的犯罪行为,而更多的是凭借机遇实施阻力不打、风险较低的犯罪。

(三)女性虽然较少实施暴力犯罪,但一旦实施,便极可能演化为凶杀等恶性暴力犯罪。

(四)在年龄分布上,18~40岁是女性犯罪的多发年龄,其中25~40岁是女性杀人案件的高发年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少女犯罪有增多的倾向。

(五)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较少受到刑事追究,因而女性犯罪具有较多的“隐案”或者“黑数”。①王牧,《新犯罪学》,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41页。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

(一)自身原因

1、心理因素

由于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女性的生活、学习、工作、日常交往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因此女性容易形成狭隘、猜疑、嫉妒、偏执的性格特征,导致道德认知水平低下,贪慕虚荣、好逸恶劳。在自私自利的人生观及利欲心理的驱使下,追求物质享受,受社会上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的影响,滋生了一种盲目攀比的心理,图慕虚荣,为了获取财物,她们常常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或者直接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②范大裕,《关于女性犯罪的思考》,《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2005-6期。

2、生理因素

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与自身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的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比男性多。当女性处于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时,会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层控制失调等症状,导致心烦易怒,情绪失控,遇到不良刺激很容易冲动,因而可能发生犯罪。据有关机构调查,很多女性罪犯,她们实施犯罪行为时都是在非常时期。因此如何避免生理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是预防女性犯罪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③蔡美艳,《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广东法学》,第2006-1期。

(二)外界因素

1、社会因素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的转型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给贪污、挪用公款者以可乘之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女性不再像过去那样整天围

着锅台转,她们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对社会角色的参与越来越广。有些从事财务、证券和经济管理的女性,利用这一可乘之机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活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职工下岗,女职工是首当其冲。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女性,再就业非常困难,生活没有着落,女性与社会的矛盾,与人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一些女人就是为生活所迫在下岗后才走上诈骗、盗窃等犯罪道路的。

二是社会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物质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社会价值观也呈多元化趋势,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一些女性走出家庭踏足社会,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的社会领域。但由于她们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新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有的还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失去了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在没有得到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孤注一掷地选择极端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导致了犯罪的发生。

三是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包办买卖婚姻等不利于和有害于妇女的思想意识至今仍然在一部分人头脑中存在。重男轻女,使得现实生活中得一些女性在升学、就业、工作中遭到歧视或轻视,在她们的社会化过程中面临了更多的挫折、障碍,由此引起的冲突、矛盾相应增多;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结果常常直接导致溺杀女婴、残害妇女等犯罪行为的产生,一些生活在夫权思想严重家庭中的妇女,无任何地位可言,有的饱受欺凌、虐待,心理发生畸变。

2、家庭因素

(1)家庭暴力和婚姻。感情危机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女性故意杀人案件中,存在家庭暴力的占了30%。在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多为女性,女性在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时很多时候是自己默默容忍着,最多也是向娘家及亲朋好友哭诉,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的会向有关机构求助,但很多时候这些哭诉和求助往往起不到什么大作用,致使这种家庭暴力得不到有效的扼制,反而愈演愈烈,当这种侵害使得受侵害的女性忍无可忍时,便可能会采取伤害或杀人的等极端方式进行“反抗”,导致了犯罪行为的最终发生。

婚姻和感情危机也很容易使女性掉入犯罪的深渊。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女性往往会因难以改变自身被侵害的处境,而采取极端的报复手段。

(2)缺乏家庭关爱

目前,女性犯罪出现低龄化,少女犯罪呈上升趋势,一些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问及根源,缺乏家庭关爱是其主要原因。由于家庭对子女缺乏教育和亲情的关爱,使得这些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温情,这部分孩子往往过早涉足社会,极易受种种不良风气影响,难以明辨是非,常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了犯罪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为情所困,畸形婚恋

一些职业女性以贪污、挪用公款等来满足其情人、恋人的物质需求,从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三.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低学历女性和一些外来农村女性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其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女性的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对未成年女性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消除其自私、贪婪、压抑、迷信、空虚、虚荣等不良心理;四是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女性的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通过合法途径自食其力。

(二)社会媒体要树立更多更好的女性榜样

广播、电视、报刊等社会媒体,不仅反映社会意识观念,反映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而且对大众心理具有一定的暗示和引导作用。社会应大力宣传那些自立自强、奋发向上,依靠自身劳动创造社会价值和个人幸福生活的女性,多创作一些贴近生活、反映依靠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命运并最终获得社会认同和家庭幸福的女性形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激发广大妇女求知,奋进的同时,增加社会政治、科技等生活领域对女性的认同感,逐渐消除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④王海燕,《浅析女性犯罪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政法学刊》,第2001-6期。

(三)加强管理,抑制犯罪条件和机会的产生

有些单位对财务人员管理严重违反了我国会计法关于“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规定,致使为有的女性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应坚决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并完善其工作制度,堵塞漏洞,才能抑制犯罪动机,预防女性职务犯罪。

(四)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引导女性依法维权。

女性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也较低,因此有关部门应改变“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旧观念,积极介入调解,帮助受害女性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执法部门也应严格执法,对严重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五)健全监督机制,净化社会环境。

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消除滋生腐败和犯罪土壤。加强对宾馆、酒店、歌舞厅、发廊等场所的监控力度,对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从严处理。女性犯罪受社会客观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的方针,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以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

参考文献

皮艺军,马凯.我国当前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J].犯罪研究,2001,(6):47,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宋小明.犯罪心理学教程[Z],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刘建.上海女性犯罪逐年增多[R].法制参考,2002,(6).

刘帮惠.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8.

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姚雪珍:《浅析涉毒女犯在监管改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载《监狱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

康树华等主编:《迈向21世纪的犯罪预防与控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莫洪宪、张鸿巍:《西方女性主义犯罪学的兴起和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12卷。

徐久生:《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篇:赌博犯罪研究

赌博犯罪取证研究

摘要

赌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赌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历朝历代都禁止赌博。虽然历朝历代都禁止赌博,但赌博现象却屡禁不止。发展到今天,赌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介绍了赌博犯罪的现状和社会为危害性,其次分析了赌博犯罪证据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赌博犯罪证据获取建议和策略。

关键字:赌博犯罪;诱发犯罪;社会危害性

Abstract Gambling as a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our country.Because the gambling has serious social harmfuln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consolidate the ruler's dominance, who lived in ages past gambling is prohibited.Though gambling is prohibited, who lived in ages past, the prohibition gambling phenomenon does.Development to today, presents the growing trend of gambl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gambling crime and society harmfulness, secondly analyses the gambling crime evidence for problems, and give the advice for gambling crime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and strategy.Keywords:Gambling crime;Induced crime;Harmful to the society

引言

1.赌博犯罪概念

赌博,就是用自己的财务作为赌注进行比输赢的活动。赌,就是以偶然事实来决定输赢;博,即指博取财物。换句话来说,就是行为实施的人相互争胜负来决定财物的输赢乃取决于偶然的事实。这种偶尔现实可所以由共赌者自身参加,比方参赌者以各种赌具,自个参加赌博,各施赌技,以决输赢,也可所以取决于别人或许他物的输赢或改变,如事先就竞技运动或跑马、赛狗、赛鸡等下注,输赢结果彻底决于该人、该物的输赢。还有一类抽奖活动,如彩票、奖券等,这种活动仍具有以钱为注争输赢的赌博的本质特征。在我国,彩票、奖券尽管与赌博存在共同的本质特征,但通常并不将这两种发行、代销的活动视为赌博活动。同时,我国刑法中也没有关于非法发行彩票、奖券犯罪的规定。即使此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也以其他相关罪进行定罪。故此我们在分析赌博罪的概念时,既应抓住其行为的本质特征,也应视具体情况把握住其概念的外延以明确揭示赌博罪的范围,以有利于对赌博犯罪行为的惩治。

2.赌博犯罪的现状及其社会危害性

2.1赌博犯罪现状

中国当时赌博局势可谓严峻,赌博风气从城市到村庄,从官员到大众,好赌之人遍及各个层面。一些当地甚至构成定期赌市,每到开赌之口农民有田不耕,工人有工不干,干部无心上班,老师无心教育,学生无心上课,⑤严峻损坏社会风气,损坏风序良俗。还不仅于此,境外势力也捉住国人好赌这一特色,纷繁看好国内无穷的赌博商场,国境周边的国家在边境纷繁开设赌场。据官方计算到2005年1月,在中国边境上规模的赌场己达160余家,仅中国与某国边境就有79家之多。中国每年因私出境到开有赌场国家的人员中,约有80%的人参与赌博。据《查看风云》报导,中国周边地区正在构成一个从口本、泰国、缅甸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并一直延伸至澳大利亚及欧美的庞大境外赌博网,每年吞噬着亚洲国家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估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30亿美元,而中国是这一赌博网的重要方针这些境外赌场中,参赌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一些国家(例如越南)更是明令禁止本国人入内。可见,各种形式的赌博在中国敏捷延伸,赌博表象的猖撅,己经抵达不得不由,刑法有必要严厉打击的程度。2.2赌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2.2.1消耗巨大的成本

赌博所耗费的巨大成本,包含自己成本与社会成本两方面。从耗费自己成本上看,赌博以输钱为常态,赌博行动常常给自己财产形成重大丢失。从新闻媒体的报导可知道到,警方所抄获的赌博案子,动辄上万、乃至上亿、十亿的案子不在少数,而这些资金大多来自赌徒,可想而知,每年有多少资金从赌徒手中流向庄家手里。从耗费社会成本上看。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为赌博而流到境外的资金额超越6000亿之多,是中国2009年发行体育彩票、福利彩票总额的5倍之多。资金的外流给中国的经济形成了丢失,耗费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

2.2.2败坏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赌博因贪婪而生,一起加重人的贪婪赋性。一些当地,每到开赌之口农人有田不耕,工人有工不干,干部无心上班,老师无心教育,学生无心上课。此说虽有夸大之嫌疑,但从旁边面可看出,赌博严峻的冲击了人们正常的日子次序,勤劳致富的美德被坐收渔利、一夜暴富的腐朽思想所冲击。

赌博还引发许多社会疑问,如影响家庭的和睦,由赌博导致家庭决裂的实例不胜枚举;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作业、日子,特别是近来几年席卷大江南北的六合彩,使许多工人、农人无心作业、务农,这不只是只对工人、农人自己造成了影响,更是影响了工农业经济的正常开展。赌博对自己的身心损伤疑问也不容忽视,赌博成瘾严峻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喜怒无常是赌徒的常态,由于在赌博过程中,赌博者的精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紧张、猜疑、估计,一起还得接受输赢的无穷压力,这些高压通常会使赌者堕入焦虑、惊惧、失眠、郁闷,严峻的乃至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一项美国的查询数据标明,疑问赌徒的自杀率比常人高出5倍。

赌博严峻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赌球便是最好的比如。开赌庄家通常打通裁判球员,裁判拿钱之后吹假哨、黑哨,球员拿钱之后踢假球,违反了体育运动的精力地点,球迷看到的也都是通过策划了的竞赛,这类赌球不只欺骗了球迷的情感,也阻止了体育事业的开展。

2.2.3滋生腐败、诱发犯罪

赌博是一项以金钱为参与筹码的活动,而赌徒往往陷入庄家设计好的圈套,输钱是赌博的常态。赌博之初,往往以赢钱为目的,而输钱之后,又以回本为目的,这是人的正常心理。但往往事与愿违,越陷越深,陷入赌博的漩涡不能自拔。当财源枯竭,无力还债之时,赌徒们便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手中享有权利的,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普通人则盗窃、诈骗、抢劫。赌徒之间也经常发生抢夺赌资的情形。一些庄家往往组织成立犯罪集团,在赌博王国内形成自己的“法则”。这些犯罪集团以发放高利贷为诱饵,使赌徒继续深陷赌博当中,当作为赌徒的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以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为暴力手段,迫使赌徒还钱。

3.赌博犯罪证据查证存在的问题

3.1赌博犯罪调查取证难,证据难以固定

赌博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而很难调查取证。以开设赌场为例,许多赌场都设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并在赌博周围遍及眼线,一有风吹草动,立刻通风报信,致使大规模查办通常难以凑效,有时即便在现场捕获多人,但违法嫌疑人互相互不指认,对其也无法以赌博罪论处。就“六合彩”赌博而言,根据广东省公、检、法三家联合拟定的《关于处置“六合彩”赌博案子的若干意见》的规则,对以盈利为目的,安排、招引别人进行“六合彩”赌博活动的“庄家”、“赌头”,承受3人以上投注,且收受投注额累计在2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303条之规则,以赌博罪追查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庄家”对使用六合彩赌博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且其收受投注额累计在2万元以上,可是,因为在“六合彩”赌博中上下线庄家之间通常采取单线联络,使用手机进行落单,活动隐秘,即便其时留有记载,但过后即被毁掉,难以取证。因为无投注人的证言,每次承受投注的记载也被毁掉,无法证明是不是承受了3人以上的投注,致使这类案子无法进入诉讼环节,只能作不捕处置。就跨境赌博而言,因为境外赌场内保安重重阻遏,我方很难通过录像、摄影等方法查实有无中方参赌人员,一起因为存在统辖冲突,引渡、交际等各种疑问,查封和冲击跨境赌博的安排者、中介人、赌资十分艰难,即便被查到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致使侦办时刻过长、本钱过大、依据收集艰难等,终究超越追诉期限而不了了之。至于网络赌博违法,因其与网络特性休戚相关,使得这类案子具有比如依据难以保留、违法现场难以确定等疑问。因为网络赌博违法行动发生在电脑操作系统或软件材料上,因而,行动的依据只能存在于软件的材料库或输出的数据中。关于一个熟悉核算机,能操作核算机进行赌博的行动人来说,要想改变软件材料、消除依据,十分简洁和简单,行动人能够在几秒内将依据彻底消灭。退一步讲,即便这些数据没有被消灭,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怎么将操作这些数据的工D与现实中的人联络起来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如今随着网吧的日益增多,违法嫌疑人上彀赌博的网吧和核算机通常不是固定的,也即意味着工P地址具有不确定性。即便能在其上彀的一起当即确定其上彀的位置,抵达现场捕获嫌疑人,但因网吧的开放性,在其操作的核算机上截取的数据与嫌疑人的关联性将大大削弱。即便这些数据与嫌疑人具有关联性,但能否作为依据仍是一个疑问。现行刑诉法罗列的七种依据品种中没有电子依据一项。因为网络违法的依据只存在于数字空间中,不能为大家所直接感知,怎么将其转化为能表现依据价值的合法依据方式又是一个困惑实习的难题。因为调查取证难或依据难以转化,致使许多赌博违法案子不得不以治安案子进行处置。

3.2对于赌资和累计数额在实践中难以查证

《解说》第八条规则,赌资包含三种方式的款物,即赌博违法中用作赌注的款物、交换筹码的款物和经过赌博赢取的款物。但在详细认守时终究应以台面的钱为准,仍是随身携带的没有用作赌注或许交换筹码的现金、资产、信用卡内的其他资金为根据,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有时行动人身上带有数万元资金,也有人指证其每次下注,但其拒不承认参赌,对其难以进行处分。其次,《解说》对“聚众赌博”清晰规则了追诉规范,对累计安排参赌人数、累计抽头谋利数额及累计数额等均做出了清晰的规则,规范了对聚众赌博行动的定罪规范,但在实际法律中详细断定累计数额对比艰难,通常只能断定捕获当次收缴的赌资、参赌人员,而对累计数额通常只能依靠违法嫌疑人口供等来断定,但由于口供重复较大,又无法其他依据印证,其累计数额通常无法断定,从而对违法嫌疑人难以追诉。

4.赌博证据获取的建议及措施

赌博证据对于案件的侦破和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侦破案件的过程,除某些程序性的强制措施、侦查方法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证据的过程。”因而,赌博犯罪侦查的研究离不开对证据问题的探讨。

4.1获取证据工作的特点和难点

(1)取证难。赌博案件证据的来源相对来说比较的狭隘。在通常状况下,侦查人员一般很难在赌博犯罪活动进行的时候进入现场,这就必然导致了警方很难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赌博案件的后续调查中法律有明文规定对于安排赌博和参加赌博的人员都要予以处罚,并且这类案件中没有通常的受害人,有缺少参赌人员的相互指认,多以很难有充足的证据认定该犯罪行为。

(2)此类案件中,参赌人员的反侦察意识比较强,侥幸心理、抗拒心理不断的加强。

(3)现场抓获难。对于一般聚众赌博犯罪,通常组织严密,反侦查能力强,还配备有专门的放风人员,装备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同时在赌场位置、进出口都有特殊的选择,因而客观上给查处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六合彩赌博和网络赌博等已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犯罪现场了,自然现场取证难度大。

(4)赌博案件处理中,可利用的证据较为单一,获取证据的路径也很狭窄。关于这种状况,翻门应该在拓宽证据路径上多做文章。可以考虑:物建专案特情,从外围获取证据。由于当前涉赌人员有明显的地域性,我们可以有关于性地物建涉赌人员会合地域原籍的特情,通过特情贴靠,力求获取涉赌中心人员尤其是赌头活动的有关信息,为公安机关搜集各类证据提供条件。加强对赌博现场证据的搜集和固定。便衣民警或特情设法进入赌博现场,进行隐秘录像或录音,获取视听类证据。

4.2侦查取证的措施

赌博犯罪案子既有一般违法犯罪案子的普遍特征,又有其本身的规则和特色,简略来说,此类案子的侦办方法是首先是充分使用公安根本作业,联系日常的治安管理和群众作业,充分发挥阵地操控和治安耳目及刑事特情的作用,广辟信息和情报,全部及时的把握赌博犯罪头绪。其次要有用使用隐秘侦办办法和技术手段,精确把握赌博犯罪活动的事实,然后果断采纳相应的查缉和强制办法,及时有用操控涉案人员和赌资,全部搜集和固定证据。具体侦办取证办法主要有:

(1)内线秘密调查和外线侦查手段并用。特情活动的荫蔽胜使得特情能够深化到刑事违法活动的阵地„„有用的获取侦办头绪和违法依据”刑事特情和治安耳目等隐秘力气一方面要尽力发现赌博违法活动头绪,另一方面临反映出来的案子头绪要力求供给更为精准的状况,尽可能多的把握赌博违法的深层次信息,包含违法嫌疑人及违法活动状况,为有用打击违法供给指引。在此基础上,侦办人员为把握嫌疑人外部活动状况和获取违法依据,可归纳案子的具体条件,选用侦办化装、跟踪、跟踪、守侯监督、隐秘摄影和录像等办法,必要时还可隐秘抓捕。经过内、外两种手法的合作作业,能够对比全面的把握赌博违法活动的实际状况。

(2)突击检查,配合搜寻、现场勘查和扣押手法。在外围作业取的实效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掌握战机,组织缜密的查控作业。侦办人员能够扮装后或许借治安查看等名义奇妙进入赌博违法活动现场突击查看,也能够在对赌博违法现场实施有用包围操控后,强行搜寻,操控现场人员,并及时打开现场勘查,在搜寻和现场勘查过程中决断扣押一切涉案物品和依据,制作相关文书,必要时因及时做判定。例如,对于网络赌博违法要特别注意扣押计算机等违法东西,同时更要注意技能勘查效果的发扬,避免嫌疑人毁损依据或依据灭失。及时是刑事侦办的一个重要准则,侦办及时“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操控违法的机能;有利于发现案子本相;有利于实玫刚罚的震慑功用。”

(3)访问调查和言辞证据的获取。在赌博犯罪查证过程中,拜访查询既是获取案件线索、为侦查作业指明方向和供给思路的有用手法,更是获取犯罪证据的有用途径。而对参赌、设赌、司赌人员进行讯问,制造讯问记载或许对知情人进行问询,制造问询记载都是获耳叼巳罪证据的重要手法。在某些赌博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因为涉案人员多,犯罪现场证据获取艰难,能否有用打破要害嫌疑人的口供和获取充足知情人的言辞证据变成案件成功侦破的决定因素。

4.3侦查取证注意事项

(1)应当全部搜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缉获的赌资财物、赌具等证据。关于现场抄获的,要制作现场查赌记录,获取有关物、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及其载体等,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各类详细赌博犯罪案件都有其共同和要害的证据,在要害证据缺省的条件下,更要特别注意搜集其他证据,以使所掌握的证据可以相关、闭合,补偿要害证据的缺省。(3)隐秘获取的证据应当转化为有效地揭露证据方可运用。尽管学界对隐秘侦办行动的正当性尚存争议,但隐秘侦办具有较高的功率却是咱们公认的,格外是在“无被害人犯罪”案子侦办过程中,隐秘侦办被广泛运用。在中国虽无严厉的不合法证据排除规矩,但隐秘获取的证据公信仍是有必定欠缺,故原则上只运用揭露证据。

(4)要格外注重现场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在对现场物品进行查点时,不妨持“怀疑论”观念:任何物品都能够是重要证据,都能够在破案中发扬重要作用,而不要凭主观臆断马虎从事,力求找出案发现场中能够变成证据的一切物品。赌场作为发案榜首现场,必定会留下赌博犯罪行动的痕迹,因而咱们对钱币、字条、帐单、赌具等等物品都要全部收集,细心鉴别,力求不遗失任何具有证据价值的东西。即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全部、细致和客观。

(5)对现场收集的重要证据程度区别对待,必要时予以固定,对现场证物要做好先行挂号保管,避免被毁损,必要时要在当事人的笔录中对证物的外形、用处予以进一步供认,以增强证据的可信度。

(6)现场抄获的赌博案子,有现场查赌记载、二人以上证人证言并有有关书证、证据证明其参加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或许非现场抄获,有二人以上证人证言并有有关书证、证据证明其参加赌博违法犯罪活动,而犯罪嫌疑人不供认可依法予以确定。

5.总结

虽然说禁赌工作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的工程,但勿庸置疑,司法工作将必然在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目前关于赌博犯罪的立法和案件侦查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司法实务中很多暴露出由于赌博立法滞后和赌博违法侦办理论的缺少,给具体作业带来的无穷艰难。特别是其间构成违法的案子侦办作业还存在很多值得改善和进步的地方。这篇文章企图通过对赌博违法的现状和特色的分析把握,进而对赌博违法证据获取的办法和建议做比较广泛和深化的研讨。

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依稀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情景,追忆往昔心中感慨万千。而现在伴随着这篇论文的结稿,毕业的日子就要到了。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教授。从文章的选题、构思、框架确定,再到资料选取、书写格式等都得到她的悉心指导。X老师治学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是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我认为她四年中的教诲,不仅是现在,还将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父母。我会继续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另外,感谢本次从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论文评审的各位专家学者!最后,还要感谢辛勤教育过我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眼界更加开阔,阅历更加丰富。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他们的陪伴让我在求学的路上收获了很多快乐!

参考文献

[1] 井厚亮.对“赌球”的法律规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6):548-552.[2] 徐莉,黄晓亮.中美竞技体育中赌博犯罪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11,26(3):89-94.[3] 吕伟.体育贿赂犯罪刑事立法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58-62.[4] 张银宇.我国刑法中赌博犯罪化正当性的反思[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6):26-27.[5] 胡启忠,秦正发.民间高利贷入罪的合理性论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3):83-88.[6] 韩佳福,许学仕.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赌博罪还是诈骗罪[J].商,2013,(7):170.[7] 王广峰.赌博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 ,2013,(12):310-311.[8] 张金明.赌博违法犯罪行为辨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21-23.[9] 田晓康.赌博犯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25):141-142.

第三篇: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论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女性犯罪也随之呈现出不断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女性犯罪问题是当代社会学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当代社会女性犯罪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因以及预防与救助措施。客观系统地分析当代社会女性犯罪问题的特点、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对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性犯罪;特征;原因;对策

自从有犯罪现象以来,男性一直都是犯罪成员的主体,女性只占相对较低的比率。但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率都在以不可忽视的速度逐年递增。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日本犯罪学家斋滕近子在1981年指出:日本这个犯罪率低、结构严密的社会制度是基于一种强有力的母子关系。日本的女性视丈夫为她们自己的“大孩子”,而且非常巧妙地让丈夫自己感到这是他所心甘情愿的。事实上,日本之所以能使犯罪率保持很低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妇女间接地发挥了她们对犯罪的监督作用。[1]当前我国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发展之态势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由此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冲击社会链条的各个环节。因此,研究探讨女性犯罪问题及其预防对策,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女性犯罪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50至60年代我国女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比例为1%-3%,70年代约占7%,80年代初为9%-10%,80年代中期达到12%,90年代以后上升到20%左右,有个别地区甚至增长到了30%左右。可见,近年女性犯罪同五、六十年代初期比较,已增加了近10倍。而且,女性犯罪的增长率明显超过了男性。资料显示,从1997年底至2002年底的5年时间,全国在押女犯人数净增2.9万名,平均每年增加13%,大大超过了在押犯的平均增长数。从总体上说,女性犯罪无论在相对数量还是在绝对数量上都呈上升趋势。据犯罪学专家康树华教授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女性犯罪还会继续上升,可能维持在20%以上。

(二)我国女性犯罪的特点

1、被动性

封建意识、男权主义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家庭暴力还很多,不少妇女不堪忍受虐待,但不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铤而走险,走上犯罪之路。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据调查显示,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女性贪污犯罪的案件中,90%的女性都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会计或出纳,出于对领导的盲从,或者是来自于领导的压力,而被动的成为领导实施不法行为的工具。

2、依赖性

女性因其生理特点因素,体力不如男性,加之女性固有的依附心理,使得她们实施犯罪行为时经常依附男性或犯罪团伙,而女性团伙犯罪也多与男性纠结,且大多处于胁从或配角地位。如在一些贩卖假币团伙中,女性往往充当配角。

3、欺骗性

德国犯罪学家阿沙芬堡认为,“一般而言,女性犯罪具有不诚实性,而男性犯罪具有暴力

性。”[2]女性天生柔弱,是受保护的对象。因此人们一般对女性的戒备心理低于男性,犯罪女性常借助生理条件和人们对女性普遍的宽容心理来实施犯罪行为。这就使得女性犯罪具有欺骗性、伪装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比如,在诈骗案中女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常用姿色、花言巧语和自身的“弱者”身分来麻痹对象。

4、冲动性

女性犯罪大部分属于激情犯罪。社会普遍认为女性都是富于感性的,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女性由于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在女性故意伤害案件中,100%是属于此类犯罪。特别是在女性涉及婚外情或家庭暴力的故意伤害犯罪中,大部分女性首先是受害者,然后是不堪忍受长期的虐待和伤害,对施暴者进行报复才导致犯罪的。

二、我国女性犯罪的原因探析

(一)个体原因

女性暴力犯罪大多心理存在障碍,性格上有自私、偏激和狭隘的缺陷。因而在遇到冲突时,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特别是在女性两个特殊的生理期——青春期和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罪犯中有40%-60%诊断为有人格障碍,说明人格在犯罪行为中起着重大作用。在一次山东省女子监狱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监女犯有较多的心理偏离,研究组的10个临床量表,按高分例数多少的排列顺序,提示总体表现为神经质、偏执及人格偏离者较多。

贪图安逸享受,好逸恶劳。这类女性一般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而是利用性和非法的手段去换取物质利益。现在在女性犯罪类型中,介绍、容留卖淫犯罪居各罪之首,案件数量占女性犯罪案件总数的31%。其次是盗窃罪,案件数量占总数的11%。在所有容留、介绍卖淫犯罪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达95%以上,几乎是垄断了这类犯罪。20-30岁的女性在性犯罪中占有相当大比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虚荣心在女性犯罪过程中起了较大的作用。

犯罪女性普遍文化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超过50%,农民和无业人员占88%。她们由于缺乏教育,知识水平低下,视野狭窄,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不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往往被束缚在家庭的角落,情感经历的挫折和长期封闭的生活状况很容易使他们形成自闭性格,导致人格扭曲,继而产生犯罪冲动。

(二)家庭原因

1、家庭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虑、更脆弱,依赖心理强,容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家庭环境紧张、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是许多女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1966年心理学家吉泽拉·科诺普卡首次证实,在极不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女青少年,她们内心情感特别敏感。在一个家族成员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父母不可能成为女儿心目中良好的榜样,也不可能拥有力量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睦及彼此互相关心。因此,犯罪的女青少年往往在心里上感到孤独,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与成年人疏远,产生感情上的隔阂。犯罪的女性多半享受不到她们母亲的爱抚与照管,她们的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她们放任不管,要不就是娇纵、溺爱。1934年,研究员格吕克夫妇经过对500名犯罪妇女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犯罪妇女中间,家庭气氛紧张、缺少父母的照料、离家出走、过早辍学、闲荡流浪、工作单位不固定、孤独离群、经常更换异性朋友等情况较为普遍。[3]

2、家庭暴力

据调查,女性暴力犯罪与遭受丈夫、公婆的暴力侵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家庭暴力已成为促发女性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据江苏省妇联权益部近期对南通监狱女子分监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收的513份有效问卷中,有237个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有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有62人因家庭暴力问题犯故意杀人罪,制造了伤害[4]。

匈牙利犯罪学家加布里拉·拉斯科女士经过对由女性作案的凶杀案深入的研究之后,于198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长年累月,妇女以巨大的毅力,容忍着各种排斥、失望、冷待以及日常的种种折磨和虐待。她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表示出她们的反抗,只有到了极度失望或者绝望、在家庭和爱情的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她们才会突然发作。由此可见,被害人之所以被害,正是由于他本人对作案人长年以来的欺凌、作践而造成。在实施凶杀时,妇女并不是躲在幕后,而往往是一种直接的、突发性的激情反应。譬如,她会突然出手向被害人头部猛击10到15下。而事实上,她毋需如此猛烈,也许一两下就已经把对方击毙了。

3、婚恋问题

婚姻和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铤而走险,或者是产生消极思想。婚外情、包二奶等现象的日益蔓延,使无数家庭陷入危机,女性深受其害。在婚恋的震荡中受到最大冲击和伤害的大多是女性,因为女性与男性不同,她们的情感依附较强,女性感情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一旦遇到“负心汉”或者是感情骗子,就很有可能把心中的愤懑和仇恨转化为暴力进行报复。值得强调的是,当前网婚、网恋日渐盛行,这种新型的婚恋行为引发的女性暴力犯罪越来越多,网婚网恋正发展成为女性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原因

1、学校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急功近利思想广泛渗透,社会心态普遍浮躁,各个学校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对教师奖惩的硬性指标,使得教师把心力集中在智育上,忽略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其次,青春期教育被忽视。青春期是女性成长的必经时期,也是困惑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但是学校并没有负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的责任,对性教育敷衍了事,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许多女青少年因好奇和无知而失足,甚至形成畸形的性观念。再次,女学生失学现象严重。导致女学生失学的原因主要是性别歧视和家庭贫困两方面。据2007年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有1.8亿文盲,其中女性占70%,全国5.8亿女性中,文盲、半文盲近1.3亿,约占女性人口的1/4,从这些数字明显看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足。

[5]

2、生活所迫

人的需要首先是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的本能。调查表明,贫困是云南边境女性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女性生活在边远农村,家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作为女性本来就难以承受重体力的劳作,超生更使她们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她们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及自身独特生理条件进行一本万利的贩卖毒品活动。

3、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加大,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劳动人事政策放宽带来的劳动力合理流动,使得我国流动人口急剧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为流窜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提供了较多的掩护和隐匿机会。一些流窜犯罪分子混杂在庞大的流动大军之中,既可以到处流窜,又可以以各种身份和理由掩盖其犯罪活动。女性犯罪中诈骗盗窃类犯罪即说明了这点。

4、活动范围

对于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持妇女解放理论观点的社会学家塞威斯特在《性犯罪研究》中指出:“随着妇女进入劳动者行列人数的增长,她们参与某种犯罪活动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也就是说如果妇女的角色行为与男子的角色行为十分接近,那么女性犯罪的比例就有可能接近男子犯罪的比例。女性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越广,她们罪犯的可能性就越大[6]。比如女性参与的经济犯罪、高科技犯罪,源于就业增加了女性进行犯罪的机会。

5、社会角色

现代社会,女性由于角色冲突而带来的压力增强了。传统女性的角色特征一一柔弱、依赖、顺从等已不适合于参与社会竞争,因此,女性如果想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似乎就必须与传统的女性角色告别。但事实上,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却希望她们保持传统女性的特质,以满足男性私欲为标准的儒家道德规范依然在制约着女性的发展。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女性不同程度的歧视。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一个女性进行贪污、受贿往往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享受,而是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以示补偿,因为许多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仍具有为夫为子为家的“牺牲精神”。这类女性犯罪人在法律心理学领域被称为“冲突型女性犯罪人”。

6、暴力文化

各类媒体所谓“暴力美学”等不良文化的影响。目前,社会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很多都带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情节的所谓“暴力美学”等不良文化色彩。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好奇心强,尤其是青少年女性,更容易去模仿。著名的“法官妈妈”尚秀云认为,目前影视剧中一些威风凛凛的“大姐大”形象成了某些不良少女竞相模仿的对象,受这些人物的影响,女孩也把使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此外,她们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这使得某些少女在使用暴力的强度上丝毫不逊于男孩子。[7]最终在危害社会的同时自食苦果。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女性犯罪的原因问题,1982年北美犯罪学家玛格丽特·韦伦认为:在所有关于犯罪的论述中,监督理论最确切地解释了妇女犯罪的原因。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学校里成绩低劣,婚姻、家庭、职业都不受社会团体和单位的监督,这些都是造成妇女犯罪的因素。[8]

三、我国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德国犯罪学家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说:“在当代,人们也谨慎地将外国犯罪学研究成果适用于本国,这既节省成本,且获得经验旷日持久。”[9]因此,笔者拟通过借鉴国外女性犯罪预防措施的成功经验,结合以上对我国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我国女性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女性学教育,重塑女性社会形象

要在全社会推行现代女性文化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增设女性学的课程,不断提高女性正确的社会角色观念,重塑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逐渐消除依附心理,增强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从1969年开始,全美大部分高校就开设了女性学课程,90年代以后,全美已有600多所高校设立女性学中心,每年开设30000多门女性学课程,旨在从观念上矫正歧视妇女的思想,也使得妇女对自身社会角色认识有了重大变化。[10]

(二)完善女性权益的立法保障

美国早在七、八十年代就通过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妇女利益的相关法案,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妇女的种种利益,如堕胎、家庭暴力和育儿义务等。[11]这些法案不同程度上为妇女保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应地得到了提高。我国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法》,强化相应的法律责任,以遏制家庭暴力现象的发展蔓延。另外,婚外恋、包二奶等不良社会现象也需要法律加以规制,修订《婚姻法》时应更多地参照道德观念。

(三)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通过干预社会分配过程以实现社会公平,它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保护,可以减少以至消除那些因为生活需要而发生的犯罪行为。建立有关女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要扩大覆盖率,特别是对下岗女性要进行充分保障,制定向女性倾斜的就业政策,扩大女性就业门路,帮助女性争得经济独立,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四)设立女性被害人援助机构

我国女性被害人人数众多,其中为数不少的受害人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同情、理解、支持、帮助和服务,进而转化为犯罪人,即所谓的“恶逆变”。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女性被害人援助机构。这些机构直接向遭受强奸和重大暴力犯罪的女性受害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危机辅导和精神治疗,安抚女性受害人受伤的心灵。同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协助受害人行使其法律权利。

(五)社区帮助

社区是社会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动用了很大力量来组织女性居民开展各种活动。组成专门的妇女委员会,政府拨出巨资作为委员会的活动经费。委员会最大量的活动就是文娱体育活动,目的就是使女性与周围居民互相认识,从而成为朋友,以消除冷漠的邻里关系为她们犯罪埋下的隐患。所以应该重视社区的监控作用,营造良好的社区关系和氛围。现在我国广泛开展的社区矫正也是希望能借助社会上大多数积极的力量来监督、控制、影响、矫治那些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人。

(六)文化、法制、道德教育

重视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我国应当大力加强农村教育,保障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增强法制教育,提高女性法制观念。加强对女性法律常识的教育,特别是要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使她们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和性爱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七)家庭预防

家长应该积极改进教育方式,要了解自己子女真正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要掌握表扬和批评的场所和分寸,对子女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夫妻之间加强情感交流是婚姻生活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夫妻之间要以平等、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挤压婚外恋和家庭暴力的存在空间。

(八)学校预防

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又是塑造人格的地方,万万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升学率。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学校要做好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工作,逐渐形成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教育、青春期心理矫治、青春期道德教育和青春期理想教育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要做好性卫生知识、性道德观念的教育以及正确的婚恋观教育,使未成年少女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人生的重要阶段。

(九)加强女性流动人口的管理和保护

针对女性人口流动引发的各种消极现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治理。建立和健全职业介绍机构,畅通就业需求信息渠道,宏观调控和督促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和健康发展。建立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机构,促使流动妇女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就业,以消除劳动领域性别不平等的基础。

(十)净化文化市场

新加坡是一个在女性犯罪的治理上卓有成效的国家,其对不健康的传媒进行严格管理,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对电影、电视节目进行严格审查。我国有关部门在工作中也要严厉打击和彻底清除文化市场中对女性影响尤甚的“黄色污染”、以暴力为主要内容的“黑色污染”、以毒品为主的“白色污染”以及以腐败为主要表现的“灰色污染”。[12]同时,应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多建设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引导女性把注意力投放到有丰富科技知识或健康内容的娱乐活动上来。

参考文献:

[1](德)汉斯·约阿西姆·施耐德.犯罪学[M].吴鑫涛,马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619-620.[2]转引自邱国梁主编.女性违法犯罪[M].群众出版社,1992:9.[3](德)汉斯·约阿西姆·施耐德.犯罪学[M].吴鑫涛,马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621-622.[4]宋光茂,贾富彬.女性犯罪调查:女性暴力何以上升[EB/OL].http://,2003-01-25.[5]毛新娟.对当前女性犯罪的思考[J].人民公安.2000(3):46-47.[6]安妮·坎贝尔.少女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59.[7]邱国梁.女性违法犯罪[M].群众出版社,1992:9.[8](德)汉斯·约阿西姆·施耐德.犯罪学[M].吴鑫涛,马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622.[9](德)汉斯·约阿西姆·施耐德.犯罪学[M].吴鑫涛,马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26-27.[10]闵东潮.妇女研究在美国、西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174.[11]张晓玲.妇女与人权[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10-111.[12]孙振荣,房桂枝.转型期女性犯罪原因探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3):44-45.

第四篇:刑法前沿犯罪研究

刑法前沿犯罪研究

——不良传媒对犯罪的影响——经济法1001班安燕龙3102102015 摘要:不良传媒对犯罪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人受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的影响,按照里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行凶杀人,处理尸体消灭证据,等等,给社会安全和犯罪防治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关键词不良传媒社会安全犯罪防治净化环境

我们重点说以下不良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特点

我们学马克思学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顺乎历史潮流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不良传媒,对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作用。有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则会诱发犯罪。

不良传媒会改变青少年长期受社会化教育、培养而初步形成的良好社会化倾向,而认同反社会行为,以致走上犯罪。有一学者把社会变化比作青少年的一所特殊学校,认为吸收社会文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良传媒以反社会规范为主要内容,与正面的社会教育背道而驰,而且以大肆鼓吹和美化反社会行为而取悦青少年,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不良传媒的刺激和感染,不仅会淡化青少年受社会化教育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会使他们已初步形成的原有良好品德、兴趣与需求结构发生变异,认同不良传媒所渲染的内容,价值取向出现错位,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社会主导文化与不良传媒的不同影响主要有:在人生观上,主导文化提倡先进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生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和对社会有益的人,不良传媒则是大肆宣传无政府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主张“人生在世,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在集体观上,社会主导文化倡导以社会群体为中心,宣传守纪律、爱集体、讲文明和遵守社会分工,按社会需要自我设计社会角色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不良传媒则渲染以个人为中心,宣扬无政府主义自由观和我行我素的绝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消费观上,社会主导文化鼓励正常的生活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良传媒则炫耀尽情挥霍,尽情享受,主张“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和“超前

消费”的生活观。1

上述所及不良传媒的侵蚀和毒化势必会影响世界观尚未定型、思想单纯、识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使他们原有的社会价值取向与良好社会化趋势发生变化。有效的文化隔离带,净化青少年文化市场和环境,让不良传媒远离青少年,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遏制青少年犯罪上升趋势,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首先,在心理上进行矫正。有的青少年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或暴力电影而离家出走,这表明,青少年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不卫生的问题。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其成才具有很大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行为总是受主观意识支配的,把那些与犯罪行为有联系的社会心理和不良传媒等因素消弱或排除掉,就可以减少或控制犯罪行为。同时,要积极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奠定增强和适应新形势的信心,产生和增加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起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认识正确、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爽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有用人才。

其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一是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校园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青少年,提高和增强法制观念,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工作。二是着力提高青少年素质。要高举伟大旗帜、唱想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就是赋予青少年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净化社会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步发展。发挥经济基础的作用,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适应新社会的思想意识作为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内驱动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四是确实地把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改进教育学方法,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重点内容不同的法制课,把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列入学校考评内容。2

第三、净化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消除各种不健康的“污染源”。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多是在游戏机房、舞厅网吧里结交的朋友,而被害人也常常是到这些场所娱乐的青少年。高消费和“身边就能作案”等原因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向未成年出售、出租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实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及利用通讯设施、计算机网络等向未成年人提供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违者要处以罚款,1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4版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并没收非法所得。中小学附近禁止开办营业性歌舞厅、网吧以及电子游戏场所等。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特别刊业管理和控制,彻底清除对青少年的污染源。

第四,少管所要以“转化思想,矫正恶习,增加知识,培养技能”为目的,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重犯率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教育改造工作的新路子、新方向。努力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矫治,全面提高少管人员的履行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对一时失足的青少年要及时挽救,拉回到人生的正道上来。

下面我们简单地说下网络色情传播对犯罪的影响。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但网络犯罪与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在网络上传播淫秽物品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毒瘤之一。

有人认为“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上载淫秽物品、下载淫秽物品和建立展示淫秽物品的超链接点” 我认为这种提法欠妥。上载淫秽物品应当区分情况,如果是上载到自己的个人网页或博客,而并不向他人传播,仅供自己“欣赏”,这种情况不应当认定为触犯本罪。1同样道理,如果下载淫秽物品也是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单纯的浏览,并不刻录成光盘向其他人传播的,也不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而且下载后制作成其他淫秽物品传播,也不应当属于网络传播。我认为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向互联网上传淫秽物品、在线发送淫秽物品和建立淫秽物品的超链接

传统的传播淫秽物品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由行为人在管理疏松的公共场所买卖、展示和放映。而且仅仅局限于一定人群、地域,传播范围狭小,效率较低。而国际互联网连接世界各地,用户数以亿计。在计算机上传播淫秽物品,其恶劣影响的范围已经不限于某个国家或某个阶层,传播者只需要建立一个网站或发送淫秽信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淫秽物品传播至世界每一个角落,并且可以综合图、文、音、像等所有传媒形式,最大程度地对受害者进行腐蚀,其恶劣影响的力度远远大于传统方式,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2

防治以网络为主体的不良信息传播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就是最大的不良媒体聚集地,他们无节操不底线的践踏着法律与道德。唐旭:《当前刑法问题研究》,载《西南法学》, 2011年第1期余军生:《我国的刑事犯罪现状》,载《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第2期

第五篇:恐怖犯罪的研究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2(一)恐怖犯罪的界定…….…………………………………………………………..2(二)恐怖活动发展趋势………….….……………………………………………….2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面临的问题………………..………………….......2(一)我国现行反恐面临的形式……………………………………………..…...3(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缺陷…...………………………………....3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4

(一)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体系……………………...………...……….4(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5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5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6(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6(三)司法资源的不足……………………………………....………………..……….7(四)增设财产刑………………………...………………………………..….…………7

五、参考文献……………………………………………………....…........……………7

前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关于恐怖犯罪的立法研究

[论文摘要]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本文从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立法及法定刑角度论述如何完善我国恐怖犯罪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关键词]恐怖犯罪 反恐怖 立法完善

为打击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我国刑法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及相关反恐怖主义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原则。当前,修改和完善刑法、制定反恐怖主义专门法规、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是我国加强和完善反恐怖主义立法的基本形式。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科学地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以及明确恐怖主义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是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关键问题,是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而当前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也是日新月异的。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

尽管恐怖犯罪在人类社会已经肆虐了两千余年,有关恐怖主义的概念也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恐怖犯罪的定义。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是恐怖主义。①由3人以上组成的,以恐怖主义手段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暴力集团是恐怖组织。国际刑法上恐怖犯罪就是恐怖组 ①罗艺,马建刚.关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与完善的法理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3):102

织和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肆虐全球的恐怖犯罪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

(二)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

恐怖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可以说,它是始终在自身发展和抗“反恐”的复杂环境中不断新生和演进的。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冲突加剧,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反恐力度, 21世纪恐怖犯罪出现以下趋向:其一是高科技、高智能和网络恐怖犯罪将会成为恐怖犯罪的新趋势恐怖组织在拥有资产或资金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其目的,会不惜重金拥有高科技产品、网络高科技人才。从现实和发展来看,利用生物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从事恐怖活动的情势会日渐普遍和频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软件“炸弹”和高频率设备从事恐怖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可以预见,今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恐怖活动和以网络为袭击目标的情况会进一步增加。其二是恐怖活动与民族、宗教及其他社会问题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恐怖活动的几种类型和具体活动中,很多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东的巴以之争、南亚的“回教祈祷团”、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巴尔干地区等恐怖活动多发地区的恐怖史看,民族、宗教纠纷往往是产生恐怖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面临的问题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存在和蔓延,不仅造成广大无辜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因而,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反恐怖措施随之出台。目前,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国内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的影响,我国面临的反恐怖主义犯罪形势严峻,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函待完善,必须采取有效的法律对策,大力提高防范、控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能力。

(一)当前我国反恐面临的问题

首先,受境外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十分突出。2001年10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在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向世界提及了“东突”分子的恐怖活动的概念,并指出在南亚活动的“东突”恐怖组织不但得到了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是本·拉登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力量。②据此,“东突”己被我国政府正式定性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其次,**集团内部激进派势力逐渐得势,恐怖主义发展趋势明显。长期以来,**集团内部对实施“藏独”的方式、方法意见分歧很大,一些激进分子对**坚持“中间道路”心怀不满,坚决主张搞暴力恐怖主义活动。② 莫宏宪.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立法概说[J].刑事法学,2004(10):104-109.他们秘密发展分裂势力,隐匿枪支弹药,试图在减区策动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境外影响下,境内少数分裂骨干和分裂组织暗中加紧串联,图谋策应**集团制造大的“轰动”事件。

最后,近年来,“台独”分裂分子活动日益猖撅。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万一台海开战,不排除“台独”极端势力对大陆进行恐怖主义破坏,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缺陷

依据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的原则和精神,借鉴各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实践,结合我国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实际需要,可以看出。我国在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两方面的缺陷:

一是现行《刑法》及其修正案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规定不完备,缺乏配套的司法解释。《刑法》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组织作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过于原则,以至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犯罪的认定和处罚存在不同认识。如数罪并罚怎样执行,对不同的恐怖犯罪分子是否加重、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等问题,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看法,这不利于实际操作,给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造成了障碍。

二是恐怖主义犯罪类型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对于在实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中,大规模买卖有害物质及其废料、微生物或生物基因或废料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以制造恐怖主义效果为目的,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政府网站、发布恐怖信息以及传播传染性疾病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责任也缺乏规范。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看,有的犯罪分子准备利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实施恐怖活动,其危害性极大,应严密防范、有效打击。而我国《刑法》对此均没有规定,只能按普通刑事犯罪处罚。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

目前 ,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 ,加强国际间司法协助 ,以对付国际恐怖分子。这类公约和条约大多针对特定恐怖行为制定 ,将某些性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非政治化以便作为普通罪行惩罚 ,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同时对恐怖分子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目前在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 ,我国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在1997年刑法中体现了有关国际公约精神 ,不仅国内立法方面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内容 ,还与一些国家签订具有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和加入了含有刑事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公约。

(—)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法律体系

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采用何种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制定专门的反恐怖法,主张建立包括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原则、反恐工作机构、职责和运行机制、恐怖犯罪的罪与罚,以及反恐措施在内的统一的、完整的反恐怖法。另一种意见是采用刑法修正模式,对涉及恐怖犯罪的刑法规定进行修改、补充,以完善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

我认为,前一种立法模式,可以把某些刑法不便规定的内容纳入立法,为统一、集中打击各种恐怖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政治、经济、社会、立法、行政、司法各个层面,对恐怖活动犯罪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惩治但是,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考虑,这种立法模式较之刑法修正模式还有较多的缺陷与不足的模式,不太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实践证明,刑法修正模式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反恐怖斗争相协调,较好地适应了反恐斗争形势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相继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恐怖活动威胁:新疆“东突”恐怖势力的恐怖犯罪活动;藏族独立派中的激进团体采取的恐怖手段;邪教法轮功中实极端化、暴力化的恐怖活动;境外恐怖组织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渗透。

(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

1、及时对反恐怖主义犯罪相关规定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我国除了通过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进行补充外,还通常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不具体的地方,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惩治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问题,要努力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适应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实际需要。如不论恐怖活动犯罪表现为杀人、爆炸、绑架、毁损重大公私财产等传统的暴力犯罪,还是表现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非传统的暴力方式;也不论恐怖活动犯罪是以真正的实施暴力相威胁,还是以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才构成犯罪,如果没有传播的故意,仅仅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如一个人在日记、甚至文学作品里编造恐怖信息)不应该作为犯罪处理。所以,我建议用刑法修正案对关于“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规定修改,修改为:“故意传播编造的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因此,我国有关部门要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尽快予以明确,使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2、尽快完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完善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对恐怖主义犯罪要进行合并侦查和全案审理,避免因属地管辖而影响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当执法中涉及不同司法管辖权的执法机关时,要注意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确保处置高效。同时,要注意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或区际条约中管辖犯罪相关规定的衔接。

其二是扩大侦查部门的侦查权限。由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的错综复杂性,侦查人员必须随机应变对付各种情况,侦查机关必须使用大量的特殊手段和技术手段,因此应当赋予侦查机关进行秘密侦查等技术手段。如秘密拍摄、安装窃听器、截取无线电讯息等特殊技术手段和特情、卧底等秘密侦查手段。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此类犯罪嫌疑分子可以规定较之普通刑事犯罪更长的拘留期限。要谨慎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制度,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分子适用时应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制度。注意依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结合。③在实践中,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又要注意遵守联合国和国内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充分保障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人权。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

然而,根据当代恐怖犯罪的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在反恐怖犯罪方面的立法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

网络犯罪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以袭击网络为目标的新的恐怖犯罪罪名,并配置适当的法定刑。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但是,网络安全作为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多,无论采用何种加密技术或其他方面的预防措施,都只能给实施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增加一些困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网络安全。因此,从根本上对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进行防范与干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威严。网络的法制化要以加强立法,尽快填补法律上的漏洞、空白点为基点。因此,我国在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立法方面亟须加强。

(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对恐怖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制裁当然是必需的,这方面我国刑法已有具体规定。但为了分化、瓦解恐怖犯罪组织和鼓励恐怖分子悔过自新,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反恐立法的经验意大利刑法则对恐怖犯罪规定了“悔过”情节。悔过者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奖赏。这样既可以分化瓦解恐怖组织,又很好地贯彻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三)进一步完善反恐程序上的配套刑事诉讼制度

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经刑法修正后,为协同国际反恐合作,严厉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对比国际反恐规约的要求,面对长期、艰巨、复杂的反恐形势的需求如特殊技侦手段的应用,普遍管辖原则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以及引渡制度等方面,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公约来具体确定和执行,以加强国内反恐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③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98

(四)增设财产刑

金钱是恐怖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是犯罪滋生、延续的物质基础。“恐怖活动需要雄厚的资金来源,比如研制购买武器、训练恐怖分子。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恐怖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不仅要遏制和消除恐怖融资行为,而且要强化对恐怖犯罪财产刑的处罚,从根上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因此,对于各种恐怖犯罪在规定主刑的同时,都必须明确规定附加财产刑,不只是罚金刑,严重犯罪还应当并处没收财产。

结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恐怖主义犯罪在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恐怖主义犯罪和跨国有组织犯罪以及腐败是对人类21世纪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受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矛盾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得以孽生、扩散的土壤和“温床”在短时期内将难以得到根除。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莫宏宪.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立法概说[J].刑事法学,2004(10):104-109.[2]莫洪宪.论中国的金融反恐[A].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论文集:北京会区分册(一)[C].299 [3]王秀梅.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A].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第二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89.[4]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5]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2-23.

下载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大全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 作者: 学校: 专业:法学 年级:2014秋法本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 录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有多少青春年少可以重来 ——由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的思考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曾几何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期......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合集5篇)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哪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流传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

    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摘要]:2004年以来,福建省大田县检察院共审查批准逮捕女性犯罪案件27件30人,分别占批准逮捕总数的9.4%和8.9%。与男性犯罪相比,她的案件虽然不多,......

    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5篇)

    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2003 年起 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作家笔下一直是以被侮辱被贬斥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但生活在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却以饱蘸真情的笔触抒写了一......

    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摘要】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形形色色的家庭里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故事。由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中不断涌现优秀典范,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犯罪......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张莉萍/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摘 要】 当前我国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初探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进行正确的市场细分, 确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