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14:5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第一篇: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摘要】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形形色色的家庭里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故事。由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中不断涌现优秀典范,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犯罪分子。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暴力犯罪已不再单单是男人的代名词,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在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暴力犯罪的定义,由此研究了目前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就此对于预防女性犯罪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家庭暴力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目录】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

三、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原因

四、预防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建议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女性不再是单纯的家庭主妇的角色。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能撑起半边天,甚至是多半边天了。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女性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女性犯罪现象也随之增多,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向多元化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及特点,也就本文的研究提出几点预防女性暴力犯罪措施和建议。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

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幼女性实施的犯罪,是相对于男性而言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实施的殴打,捆绑,禁闭等暴力活动。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以各种手段进行身体、精神以及性等各方面进行的伤害。大部分学者认为,家庭女性犯罪即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笔者认为,女性家庭暴力犯罪是指家庭女性的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和精神权利。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暴力犯罪和冷暴力犯罪。

[1]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特征

在女性犯罪的原因中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感性、报复性的犯罪。女性大部分情感丰富、易冲动,对感情的依赖程度较高,固执,认死理。在感情出现问题时容易失去理智激发犯罪,很多女性冲动型的犯罪都是因为感情问题。而另一个多数女性犯罪的原因就是报复性犯罪。这些女性犯罪人的主要特征有:

1.性格特征。这些犯罪的女性性格大都偏执封闭,心胸狭隘,固执己见。对人生的挫折容易走极端,把挫折归咎于他人,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走上极端犯罪之路。激情犯罪较多。由于女性自身特点,女性大部分情感丰富,易冲动,受心情影响较大,大多数激情犯罪都是女性。

2.人知特征。这些女性犯罪人人知范围相对有限,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知识方面的要求往往低于男性。这使女性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相应的社会认知系统就薄弱,对法律无知,她们评价问题的标准不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而是自己的低级需要与经验。这容易导致她们违反社会规范,触犯法律,走上犯罪。

3.情绪特征。这些女性犯罪人主要表现情绪易变性和消极性。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容易使她们在压力与危机面前失去理智。在情感上,容易妒忌,仇恨,报复。这些校级的情感特征在社会压力和冲突下很容易引发暴力犯罪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4.意志特征。女性犯罪人的意志受情绪影响大,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的暗示。当环境恶劣,心情低落时,意志便缺乏坚定性,由于自己的犯罪意识,外部环境有利于自己时,犯罪意识便更加坚定。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

随着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的改变,在家庭生活中女性犯罪已不再是耸人听闻,有时男人也是受害者。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中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8%和3.1%。调查在监狱里许多重大杀人案件的女性犯罪中,有80%是以暴制暴,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身心长期受害的女性被害人,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受害后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逐步演变为犯罪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

需要有关部门对这些受害人进行保护。尤其是农村女性,增强她们自身的素质,强化她们的法律知识,使她们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原因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3]。因此,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复杂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家庭原因

1.残忍的家庭暴力,无止境的忍让

在许多家庭中,受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大男子主义往往占据整个家庭的主要地位。在家里,丈夫对妻子抬手即打,随口即骂。邻里之间认为这是别人的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袖手旁观,受害者申诉无门,得不到有效地帮助。“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中,女性多因为自身不堪忍受家庭暴力,选择爆发,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而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2.婚姻的不幸

在农村,有很多家庭,结婚还是传统的包办婚姻,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不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硬是用父母的命令要求子女按照父母的意愿办事。更有甚者,实施“买卖婚姻”,父母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迫子女奉命完婚。在这些没有感情的畸形婚姻中,由于女性自身对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在长期得不到感情的支持,一时冲动,害人害己。

3.情感危机

女性多是感性动物,在婚姻中女性更多的重视感情的需要,家庭的稳定。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夫妻间的不信任,彼此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相互猜忌,引发夫妻间的矛盾;由于社会的发展,另有一些家庭,丈夫在外包二奶,有婚外情,二不顾及妻子的感受,在劝说无果时,又不愿意以离婚来结束痛苦;义气用事,走上犯罪道路

(二)社会原因

1.人际关系不和

从近年来的案件来看,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多发生在夫妻关系不和;父母子女

之间矛盾;儿媳公婆之间的暴力事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由于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越积越深,内心无法平衡,又不懂用法律解决,采取暴力取向,受到法律制裁,悔恨终生

2.影视作品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交往越来越少,比起出门聚会聊天,人们更愿意自己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聊天。由于生活的空虚寂寞,人们更倾向生活在虚拟的网络里,更愿意与陌生人诉说心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觉得影视作品里的暴力能解决问题,进而模仿他们,却不知自己已走上了犯罪。

(三)自身原因

1.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

女性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情感丰富,心软,易动感情,容易冲动,因而形容女性心情“小孩脸,六月天,说变就变”。另外,女性的情绪往往受心情影响,有了好心情则意志坚定,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学习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2.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女孩长大都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因此,不重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有的就连小学都不让读完,更不用说九年义务,高中和大学了。由于这些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只是一味的受害,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只知道靠暴力解决,由受害人变成了犯罪人。

四、预防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建议

家庭暴力的普遍发生,与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司法机关在控制家庭暴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仅靠司法机关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家庭犯罪环境上进行控制家庭暴力犯罪,笔者就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重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水平,遇事要会动脑分析,不再是靠蛮力解决问题。遇事首

先从自身找问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无故猜测别人。不把自己的火气乱发,自己受到伤害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遭遇家庭暴力时,头脑要清醒,要保存好证据。

(二)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普法力度,提高法制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鉴于农村是犯罪的高发区,许多人不了解婚姻法有关反家庭暴力的条款,认为是家务事,司法机关不会受理。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女性能够懂法,守法,正确的运用法律。在遇到暴力时,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不能以暴制暴,这样不但不能就自己,反而触犯了刑法。

(三)严惩婚外恋现象,保护家庭的完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稳定首先需要家庭的稳定。而亲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一些家庭中应有相互的尊重,相互关爱。在这个婚外情普遍存在的今天,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但对于婚外情的惩罚,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婚外情的处罚并不严厉,致使婚外情现象泛滥。在婚外情中,女性大多是受害者,由于求助无门才走上犯罪道路。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婚外情的案件,要严厉的惩罚。

(四)加大法律救助力度

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建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的部门。关心这些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女性,通过司法实践使法律实现其威力,发挥其效果。通过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使这些部门法,发挥其作用。对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街道办事处要善于做家庭矛盾的调解,破除“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告不理”的旧观念。对待家庭矛盾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控制诱发犯罪的因素。同时,教育受害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害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矛盾升级,引发悲剧。

[4]

综上所述,我国女性权利地位不可忽视,近几年研究表明,很多女性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人,以暴制暴走向犯罪道路。这不仅仅是女性群体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今女性犯罪数量之多,只是女性自身的力量保护自己是不能够的,更需要法律对女性

权利的保护。笔者相信,通过完善法律对女性的保护,女性的权利会的到更充分保障,进而缓解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人演变为犯罪人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秀娟:《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对策》,载于《华人时刊:中下旬》,2011年第20

期,网址:。

[2]张中梅:《如何破解家暴案举证难》,载于《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1日,第2版,网址:www.xiexiebang.com。

[3]孔霞:《家庭暴力导致的女性犯罪问题研究》,载于找法网,2010年6月13日 [4]焦自杨:《论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及对策》,载于110网,2010年10月14日

第二篇: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屡屡进入公众视线,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及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了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以更好的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暴力犯罪 犯罪低龄化 危害性 犯罪原因 预防

一. 暴力犯罪的概念

要研究暴力犯罪低龄化,首先要对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理解。我国刑法的许多条款中都涉及到了使用暴力手段进行犯罪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但对于“暴力犯罪”的概念的界定尚有不同的阐述,大致有两种,即狭义与广义的暴力犯罪。

(一)狭义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了暴力侵害行为,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和抢劫罪等通常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典型形态,一般是借体力实施的。此外,爆炸、枪杀、武装劫持、武装贩毒、武装走私、聚众械斗、组织**、纵火等则是使用更凶恶的暴力手段,造成更严重后果的暴力犯罪行为。

(二)广义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手段上包含有暴力因素的一切犯罪行为。不仅指已经实施了暴力的犯罪,并且包括以暴力相威胁而达到目的的犯罪。尽管后者并未现实的使用暴力,但暴力的“待发状态”所产生的慑服效果是犯罪的要件之一。未使用暴力,是因为被害人无力反抗或者不敢反抗,被害人的懦弱使犯罪人感到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在有些抢劫、绑票等犯罪过程中,虽没有具体施暴的情节,但以强暴相威胁还是存在的,否则,犯罪则不可能得逞。

综上,我认为所谓的“暴力犯罪”或“暴力性犯罪”本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因为在各国刑法中,尚无哪一个国家在刑法典中系统集中规定暴力犯罪这一类犯罪,而是泛指以暴力作为犯罪手段,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不管是广义的暴力犯罪还是狭义的暴力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达到抑制被害人反抗、不能反抗、失去反抗能力的程度,其行为都可以认为是暴力行为。

二. 暴力犯罪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以某市某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为例,1999年-2002年9月份,该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53件1115人。1999年232件251人,2000年249件274人,同比增长7.3%和9.2%;2001年298件360人,同比增长19.7%和31.4%;2002年1月-9月174件230人,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8.2%和14.8%。

从三年多的未成年犯罪数据来看,男性1020人,占91.5%;女性95人,占8.5%;本市人口有601人,外地打工和上学人员514人。大专6人,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和技校)266人,初中704人,小学124人,文盲15人。在校生348人,打工、农民及其他无业人员790人。在犯罪类型上,抢劫392人,盗窃289人,寻衅滋事166人,故意伤害107人,性犯罪63人,抢夺13人,敲诈勒索11人,贩卖毒品7人,绑架5人,贩卖淫秽物品4人,故意杀人3人,其他犯罪55人。从统计数据来看,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

据社会学者和未成年人问题专家研究,14-17岁是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18-25岁成为违法犯罪的主力军,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却愈加明显。三年多以来,该区14-15岁的犯罪人数分别为39、61和87人,2002年1月-9月2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4%、6.9%、9.8%和9.6%。他们参与的主要犯罪类型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一些刚满15岁的少年甚至已经参与过多次作案。在一个5人抢劫团伙中,煮饭郭某被抓获时的实际年龄只有14岁7个月,而他竟“领导”着4个16、17岁的团伙其他成员在半年内作案20余起,还赢得了其他人的“佩服”。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时间比50年代提早了2-3年,但他们的心理发育却明显滞后于生理发育,而现实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又使这种矛盾越发突出,加速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

从2009年到2010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组织人员到18个省的未成年犯罪管教所、女子监狱,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他们的抽样调查显示:1793名未成年犯中,未成年人犯罪暴力性日趋明显,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明显上升。近年来,犯抢劫、强奸、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五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罪犯约占全部罪犯的50%左右,未成年人实施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省份都出现了未成年人残酷杀害祖父母、父母及其他亲属的案例,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比如,河北省唐山市年仅15岁的莫某因父亲长期虐待母亲和自己,为了让柔弱无助的母亲和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莫某伙同两名男性未成年伙伴,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依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近年来,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

2004年4月20日,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小学六年级女学生冯某在某游戏厅因拒绝给另一名女同学游戏币,被其猛踢腹部造成脾脏切除。

2004年11月某日,上海市陕西中学初一学生刘某,在多次对周老师公然谩骂之后,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师从学校办公室里拖出来,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对周老师进行长达5分钟的殴打,造成老师“腹部软组织伤,肩胛骨有裂痕”。2004年11月3日,内蒙古商都县第一中学三女生郭某、王某、李某先后持刀抢劫学生49名,共劫得现金688元,手表2块。

2005年3月18日,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学生公寓楼发生一起凶案。该校一名高二学生遭到6名学生的殴打后又被捅了两刀,造成重伤。

三. 暴力犯罪低龄化的危害性

(一)让孩子受伤

多少孩子为此葬送前途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受伤害最深往往是是孩子本身。

实施或参与犯罪的未成年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在校好学生。2.在校差等生。3.辍学生。但不论是哪个类型的未成年人,一旦实施或参与犯罪,被关进看守所,可以说对他的前途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就拿在校好学生来说,一旦受到坏学社的拉拢而参与犯罪,如果判了刑,他们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即使不判刑,他们也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就很难在安心学习,无论是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中十有八九会从以前的好学生办成“问题孩子”。有时候,小时候的这一次犯罪经历会影响甚至葬送他们的一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年犯的家长发来短信说,她的孩子5年前因为“哥们义气”帮一个同学打架,结果犯了伤害罪。孩子在看守所关了半年出来后,再也不愿意上学。孩子以前学习还不错,性格也比较开朗,现在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啥也不想干,好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让家庭受伤 多少父母为此流干眼泪

一群孩子一天作案两起、打死两人,其中参与犯罪的10人中,有9人是未成年人。被打致死的也是未成年人。一名受害者的家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几天不吃不喝,精神恍惚,几名亲友守着他,害怕他想不开。未成年人犯罪对受害人家庭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也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庭造成了伤害。就拿这起案件来说,参与犯罪的9名未成年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杀了人,可能要被关进看守所,寝食难安,有的感到很绝望。

(三)让社会受伤

未成年人往往对犯罪的后果,危害性估计不足甚至毫无认知,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不顾一切,尤其是财产性犯罪中,经常使用非常低劣、破坏性极强的手段,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危机公共安全。一位孩子的家长说:“现在,晚上让孩子一个人回家,我真是放心不下。这常听说,这个孩子被打了,那个孩子被敲诈了。而且,现在有不少案件就是未成年人所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让人更加觉得没有安全感。我宁可辛苦些,也要每晚来接孩子。”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危害愈来愈大,而且,这种危害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四.暴力犯罪低龄化的原因

(一)未成年人心理因素的剖析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行为也由幼年的依赖心理变得相对独立、成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会经验,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熏染,加上教育失当,很有可能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在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

初中阶段以后的未成年人认识能力提高很快,能分辨一定是非,判断一些事物,但由于心理的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经常表现为认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且固执己见。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只相信自己、信任伙伴,而听不进家长和老师的话,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诱的越来越远,愈来愈深,不能自拔。

2.盲目模仿强、行为传导快 社会把未成年人当“孩子”,而未成年人把自己看成大人,向往独立的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他们急迫地渴求了解社会、广泛地接触社会,而向大人学习和模仿是他们让自己长大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反复性大,缺乏独立思考、动力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模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依赖性。而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模仿又具有很大的传导性,如很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启蒙”老师都是自己的小伙伴。这种传导性在团伙犯罪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团伙中未成年人犯常以老带新,多面手带单面手,把自己违法犯罪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新伙伴。这种快速的传导导致犯罪团伙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社会危害性也愈发严重。

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未成年人的情感比儿童成熟多了,但他们的情感世界强烈而脆弱,极易受外界刺激而迅速变化,容易冲动、感情用事。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容易产生偶发性犯罪。4.好奇心理强、逆反心理重

未成年人随着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好问、好动、好猎奇,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家长、学校越禁止什么,他们就非要做什么,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叛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位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从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此时,他们的知识不多,社会经验也很少,但他们已经逐渐树立了“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是“大人”了,想脱离监护人独立行事。不过,他们又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指点。他们在心理上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境遇不好时更是如此,这种痛苦在同年龄段或者比自己稍大的人那里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沟通。一些未成年人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找伙伴“排忧解难”,进而结伙犯罪。5.道德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

未成年人的文化知识处于积累储备阶段,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生活规则的了解还很肤浅,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正在形成初期。一些自身素质较差、家庭教育较差的未成年人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体系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有人在失恋后,竟向女朋友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即使有一些人建立了初步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这些理念只限制在理念层面上,并没有成为他们个人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因此,这些初步的理念在理智与感情、控制与放纵的考验面前就显得非常脆弱。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剖析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因子,家庭历来承载着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的职责,家庭的和美稳定除了血缘和亲情的纽带作用之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家教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1.家庭的破裂或者解体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或者因为离婚、死亡、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一方面,残缺的家庭会给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无论离异的父母是否抚养孩子,未成年人都会感到缺乏必要的关爱;另一方面,残缺的家庭会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严重的缺陷,离异的父母经常将教育不当的责任互相推诿、埋怨,有的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就拳脚相加,甚至撵出家门,结果造成家庭关系不和。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很容易误入歧途。2.父母的不良恶习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位导师,母亲的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父爱是一种权威性的爱,能给家庭带来一种安全感,可以帮助子女形成对守法与违法的敏感性。但是,如果父母有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灯不良恶习或者犯罪史,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3.盲目溺爱或者疏于管教

父母对子女管教的方式不得当,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父母过分溺爱,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满足。以致孩子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专横霸道、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等坏毛病。一旦孩子认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地干坏事,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使自己的孩子衣锦食美,却忽视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食粮,没有履行法定的监护管教子女的义务,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

4.过于严厉的家教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个性,家长除了在原则性问题上加以把握之外,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但是,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拷打,甚至赶出家门,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他们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变得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自卑自私甚至演化为暴力和攻击,很容易流落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5.教育内容单一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儿女的学习成绩、品性好坏,还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性知识的教育。但我国的大部分父母自己还对此问题羞涩的回避,更没有意识到这项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导致教育空白。这与未成年人生理早熟的趋势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非常不适应,外界的不良因素极易影响和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和思想。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因素剖析

学校是未成年人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未成年人在学校度过的时间甚至比家里还要多,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学校教育的成败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1.重智轻德导致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薄弱。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成年人。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始终没有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家长、学校和社会成员仍然把学生文化成绩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水平的硬指标甚至唯一标准。因此很多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即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学校,也有不少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呆板单调,未成年人难以接受。其结果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缺乏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和自我抵御能力,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加之他们的认识、辨别和控制能力本来就不强,因此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影响和腐蚀,不知不觉走上犯罪的道路。2.缺乏适当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引导。

未成年人被社会学者称为人生的危险期,其行为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既容易学好也容易学坏。如果善于引导,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就可以转化为智慧和才能;如果疏于教育引导,他们的盲目、模仿和冲动就会发展为对社会不利的消极因素。

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一律简单地要求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极少关注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动向,学生即使发生了如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大把花钱、谈情说爱,或看淫秽录相、接触毒品等违禁物品等不良行为的倾向,老师和学校也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错过了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期。此外,很少有学校关注学生的生理卫生教育,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故意把讲解性知识、性行为及性心理的部分删除,未成年人并不了解真正的性科学,对性的神秘感越加强烈,不会用科学的性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3.学校对后进生的鄙视和疏于教育加速了他们走向犯罪的步伐。

目前在校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和厌学情绪加剧的情况,学习缺乏趣味性、学校活动单调,不少学生从讨厌学习到拒学逃学,成绩较差,成为后进生或者单差生,他们因为在学校是“失败者”就脱离正常的未成年人群体,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引诱,对这些学生,学校和老师不是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而是嫌弃、歧视,以粗暴简单的办法对待,动辄训斥、辱骂、体罚、轰出教室,甚至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将学生推向社会。其结果必然造成后进生的自卑和逆反,激起他们对学校权威的挑战,将学生推向犯罪的泥潭。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给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良好的“空子”。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解脱了,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反而去指责老师和学校“失职”。而部分教师和学校也认为,他们只负责知识教育,孩子的思想、品行应该有父母负责。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稳固的联系渠道、缺乏经常的信息沟通、缺乏必要的信任和配合,当未成年人出现问题时,家长和学校互相指责和推诿,使未成年人学生对双方都产生了怨恨,认为自己是学校和家长的负担,被抛弃的对象,因此他们对学校的抵触情绪和对家长的逆反心

理日益加重,其结果是谁的话都不听,流向社会,加入违法犯罪的行列。

五.如何防治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一)构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预防体系,严把法治关。一是完善青少年刑事法律制度,构建统一的、自成体系的青少年犯罪法典。二是成立专门青少年犯罪侦查、审查、审判机构,由专人负责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三是对青少年犯罪要贯彻特殊的刑事政策,即对青少年扩大缓刑适用范围、放宽减刑和假释条件,对服刑的青少年实行与成年人分开关押、改造,避免“交叉感染”。四是对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处罚、关押或服刑的,做好帮教工作,减少重新犯罪率。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观念。要根据当代青少年学习各种知识的现代化途径不断增多、社会知识传播手段呈现扩散性的特点,积极利用各种合法有效的传媒工具,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培养其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控能力。公安、司法机关可以在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由公安、司法机关选派人员协助学校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纳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教育计划中,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学习,把有关青少年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公安机关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净化社会环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供适合其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诱导其违法犯罪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环境。一是在加强日常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公安机关必须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公安机关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打黄扫非”工作力度,坚决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毒害青少年;要大力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网吧”及其他相关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三是公安机关要深入查禁“黄、赌、毒、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切断青少年与一切不良诱因的联系,净化育人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四)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要强调社会效益。对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既要发挥公安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侦破查处力度,又要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其生理、心理的特点,分析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并及时与学校、家庭取得联系,及时开展拦头帮教,消除其违法犯罪苗头。

(五)构建家庭与学校教育、预防体系,把好育苗关。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家庭成员责任重大。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同时,加大力度惩处行使未成年人监护权不力的父母,增设对父母或监护人处罚的法律规范,以督促父母(监护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的培养,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对各种不良风气诱惑的抵抗力。

(六)要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要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不能出现空白点,要争取将有偷窃、打架斗殴、淫乱、吸毒等不良行为和经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未成年人全部纳入帮教范围。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派出所”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和拓展工读学校、少管所和劳教所的职能作用。对已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挽救和感化,要依靠多方力量,把打击犯罪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将失足未成年人从泥坑中挽救起来,使他们重新做人,有效遏止他们向惯犯、累犯和重刑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成:《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二期.[2]操学诚: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动向数据报告》.2010年9月.[3]张文潮,张文雄: 《青少年暴力犯罪低龄化令人深思》.福建科技报,2001年10月.[4]俞丽娜: 《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法制与社会报,2009年1月.[5]林维: 《青少年法律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10年第3期.

第三篇:视察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海湾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我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有关人员,对海湾区公安分局所辖派出所开展“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到上海街派出所和中山街派出所进行实地查看,查阅有关资料,听取派出所负责人对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家庭暴力预警系统”运行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最后,胜利街派出所为了使“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进入社区,深入家庭,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社区民警将“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作为社区民警的基础工作台账,并相应制定了工作笔记本,将“家庭暴力”投诉电话印制在社区民警的警民联系卡上发放给社区居民。

(三)“家庭暴力预警系统”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胜利街派出所于2003年5月12日收到一封由红盾小区居民王杰及其家人写来的表扬社区民警刘强的感谢信。感谢刘强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避免了一场纠纷,换来了王杰一家人的安全。

另外“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有了诉苦的地方。上海街派出所曾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老人反映其丈夫经常殴打她,并且长期在外面找女人,致使其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为了处理好此事,胜利街派出所所长亲自对这位老人进行有关问题的解答,最终这位老人满意的走了。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派出所由于工作量大,警力不足,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有些群众对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楚。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家庭暴力”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使得很多家庭暴力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二)有关家庭暴力的案件只是由妇联和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而未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的产生。

(三)对一些恶性的,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一)要结合海湾区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在社区进行有关“家庭暴力”法律法规及有关内容的宣传工作。

第四篇:涉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

涉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

一、许红涛故意伤害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许红涛平时经常打骂父母,其母被打得不敢回家。2012年5月28日,许红涛又因琐事在家中殴打因患脑血栓行动不便的父亲许二(被害人,殁年63岁)。同月30日中午,许红涛再次拳打脚踢许二的头面部及胸部等处,造成许二双侧胸部皮下及肌间广泛出血,双侧肋骨多根多段骨折,左肺广泛挫伤,致创伤性、疼痛性休克并发呼吸困难死亡。

(二)裁判结果

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许红涛因琐事殴打患脑血栓行动不便的父亲许二致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惩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许红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许红涛提出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依法复核,核准许红涛死刑。罪犯许红涛已被执行死刑。

(三)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殴打病重父亲致死的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被告人许红涛平时好吃懒做,还经常打骂父母,在案发前和案发当日先后两次对患脑血栓行动不便的父亲施暴,且是殴打其父头面部及胸部等要害部位,从许二双侧肋骨多根多段骨折的情况看,暴力程度很强,说明许红涛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案发后,许红涛的近亲属及村民代表均要求严惩不务正业、打死生父、违背人伦道德的“逆子”。因此,对许红涛以故意伤害罪核准死刑,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充分体现了对严重侵犯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暴力犯罪予以严惩的政策,即便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也不例外。

二、沐正盈故意杀人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沐正盈经常酗酒后殴打父母、妻儿,因不堪忍受其暴行,父母搬离,妻子亦离家,留下其与女儿沐某某(被害人,殁年5岁)共同生活。2014年2月2日晚,沐正盈认为沐某某常在外面玩耍、难以管教,遂用绳子将沐某某捆绑在家里的柱子上,并对沐某某扇耳光、用绳子抽打。后沐正盈将沐某某松绑,见沐某某又往外跑,遂用力拉扯沐某某的衣袖,将沐某某拽倒在地,随后又用木棒殴打,致沐某某因钝性外力致颅脑损伤死亡。后沐正盈将沐某某的尸体用编织袋包裹并移至树林里掩埋。同月11日,沐正盈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二)裁判结果

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沐正盈作为被害人的监护人,长期以来经常殴打被害人,案发当日多次对被害人进行殴打,致被害人死亡,后为掩盖罪行掩埋尸体,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沐正盈针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儿童实施加害行为,情节恶劣,应依法严惩。鉴于沐正盈有自首情节,可依法对其从轻处罚。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沐正盈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义

本案虽发生在家庭内部,但被告人常年对至亲之人实施家庭暴力,案发时又对年仅5岁的女儿施暴,且不加节制,案发后也不积极救助,终致被害人死亡,犯罪情节恶劣,后果极其严重,应从严惩处,但因其具备自首情节,故从轻判处无期徒刑,量刑适当。

本案系父亲殴打亲生女儿致死的恶性案件。年仅5岁的女童,本该生活于童话一般的世界,却一直在暴力的阴影中成长,直至最后殒命于自己父亲手中。这给我们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我们在此提醒家长,千万不要殴打孩子,以免酿成悲剧而后悔莫及。

三、常磊故意伤害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常磊与其父常新春(被害人,殁年56岁)、母郑玲共同居住,常新春饮酒后脾气暴躁,经常辱骂、殴打家人。2012年8月29日18时许,常新春酒后又因琐事辱骂郑玲,郑玲躲至常磊卧室。当日20时许,常新春到常磊卧室继续辱骂郑玲,后又殴打郑玲和常磊,扬言要杀死全家并到厨房取来菜刀。常磊见状夺下菜刀,常新春按住郑玲头部继续殴打。常磊义愤之下,持菜刀砍伤常新春头、颈、肩部等处,后将常新春送往医院救治。次日,常磊到公安机关投案。当晚,常新春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二)裁判结果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常磊持刀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其行为属防卫过当,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案发后,常磊投案自首,其母表示谅解,同时考虑被害人常新春平时饮酒后常常对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故对常磊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常磊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义

本案被告人常磊已经将被害人常新春手中的菜刀夺下,但常新春对郑玲的不法侵害仍在继续,虽然殴打的不是常磊,但其扬言要杀死全家,结合常新春平时酒后常有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不能排除其暴力行为造成更严重后果的可能。因此,常磊针对常新春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有权进行防卫。但从常磊持菜刀砍击常新春造成多处损伤并致其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分析,确实与常新春徒手家暴行为的手段和严重程度不对等,因此可以认定常磊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同时考虑到常磊将常新春砍伤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案发后投案自首,得到其母亲的谅解。常新春具有家庭暴力既往史,常新春的其他亲属和邻居也要求对常磊从轻处罚等情节,对常磊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是完全适当的。

四、朱朝春虐待案

(一)基本案情

1998年9月,被告人朱朝春与被害人刘祎(女,殁年31岁)结婚。2007年11月,二人协议离婚,但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2006年至案发前,朱朝春经常因感情问题及家庭琐事殴打刘祎,致刘祎多次受伤。2011年7月11日,朱朝春又因女儿的教育问题及怀疑女儿非自己亲生等与刘祎发生争执。朱朝春持皮带抽打刘祎,致使刘祎持刀自杀。朱朝春随即将刘祎送医院抢救。经鉴定,刘祎体表多处挫伤,因被锐器刺中左胸部致心脏破裂大失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日,朱朝春投案自首。

(二)裁判结果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朱朝春经常性、持续性地采用殴打等手段损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致使被害人刘祎不堪忍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而自杀身亡,其行为已构成虐待罪。朱朝春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可以从轻处罚。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虐待罪判处被告人朱朝春有期徒刑五年。宣判后,朱朝春提出上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依法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虐待共同生活的前配偶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典型案例。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犯罪不仅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在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人员之间也经常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将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人员界定为家庭暴力犯罪的主体范围。本案被告人朱朝春虽与被害人刘祎离婚,二人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朱朝春经常性、持续性地实施虐待行为,致使刘祎不堪忍受而自杀身亡,属于虐待“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应依法予以重判。

五、邓某故意杀人案

(一)基本案情

2012年7、8月间,被告人邓某未婚先孕后,便离家到亲戚朋友处借住。同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邓某在网吧上网时,突然感到腹痛,遂至网吧卫生间产下一名女婴。因担心被人发现,邓某将一团纸巾塞入女婴口中,将女婴弃于垃圾桶内,而后将垃圾桶移至难以被人发现的卫生间窗外的窗台上,致该女婴因机械性窒息死亡。

(二)裁判结果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邓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邓某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归案后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可依法从轻处罚。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邓某有期徒刑三年。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少女因未婚先孕,遗弃自己刚出生的婴儿并致婴儿死亡的案例。被告人邓某因不敢让家人知道未婚先孕的情况,在隆冬之际生下女婴后,为达到不履行扶养义务的目的,将一团纸巾塞进新生儿口中,并将新生儿置于户外难以被人发现之处。从其主观上看,并不希望婴儿被他人发现后捡走或得到救治,而是积极追求新生儿死亡,最终造成婴儿被遗弃后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严重后果,故邓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邓某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系新生儿的亲生母亲,且是在无助并不敢让家人知道的情况下选择的错误之举,故对其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第五篇:视察"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视察海湾区公安分局所辖派出所开展

“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海湾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我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有关人员,对海湾区公安分局所辖派出所开展“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到上海街派出所和中山街派出所进行实地查

看,查阅有关资料,听取派出所负责人对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家庭暴力预警系统”运行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海湾区人民府为了有效遏制和消除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海湾区的文明进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于2003年4月在海湾区各派出所相继启动预警系统。并在各派出所成立领导小组,由派出所负责人担任组长,具体工作组成员由各社区民警承担,并且明确分工,“谁主管,谁负责”。

(二)工作措施得力,使“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初见成效。首先,胜利街派出所将此项工作作为长效工作,狠抓落实。在值班室内设立“家庭暴力”接待登记本,对每一起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详细登记。其次,为了使民警准确地认识“家庭暴力”的有关知识,胜利街派出所组织民警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民警真正认识到“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胜利街派出所为了使“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进入社区,深入家庭,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社区民警将“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作为社区民警的基础工作台账,并相应制定了工作笔记本,将“家庭暴力”投诉电话印制在社区民警的警民联系卡上发放给社区居民。

(三)“家庭暴力预警系统”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胜利街派出所于2003年5月12日收到一封由红盾小区居民王杰及其家人写来的表扬社区民警刘强的感谢信。感谢刘强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避免了一场纠纷,换来了王杰一家人的安全。

另外“家庭暴力预警系统”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有了诉苦的地方。上海街派出所曾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老人反映其丈夫经常殴打她,并且长期在外面找女人,致使其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为了处理好此事,胜利街派出所所长亲自对这位老人进行有关问题的解答,最终这位老人满意的走了。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派出所由于工作量大,警力不足,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有些群众对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楚。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家庭暴力”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使得很多家庭暴力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二)有关家庭暴力的案件只是由妇联和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而未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的产生。

(三)对一些恶性的,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一)要结合海湾区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在社区进行有关“家庭暴力”法律法规及有关内容的宣传工作。使群众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应建立一个“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工作网,及时掌握一些深受“家庭暴力”其害的家庭及人员的情况。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探索解决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应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经常与有家庭暴力现象发生过的家庭进行思想沟通,使“家庭暴力”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有关部门应对一些恶性的,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家庭暴力”案件加大打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建立起“家庭暴力预警系统”在社会上的威望。

下载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视察家庭暴力犯罪预警系统”工作情况的报告(5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海湾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 ,经主任会议研究,我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及有关人员,对海湾区公安分局所辖派出所开展“家庭暴力犯......

    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少......

    现代女性应以家庭为重

    从个人层面来说,首先,女性的人生价值更适合在家庭中实现。女性的心理特点普遍表现为在创造力,积极情绪和理性分析等方面略为逊色却具有较好的耐性直觉与记忆,富有感情且思维细腻......

    浅析家庭女性暴力犯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暴力犯罪已不是男人的代名词,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这种犯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暴力犯罪和家庭冷暴力犯罪。家庭女性犯罪多因自身不堪忍受......

    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事业关系

    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事业关系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赋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工作权力,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为了实现自身的需求,就要通过工作来创......

    智慧女性.书香家庭征文

    “智慧女性.书香家庭”征文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使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和习惯,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是我们家长应尽的责任。 我......

    智慧女性,和谐家庭(精选五篇)

    智慧女性,和谐家庭 智慧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必备品,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是幸福快乐生活的良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所应有的智慧,就无法在纷乱芜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试论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

    试论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 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破坏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家庭暴力犯罪有家庭性、隐蔽性、模糊性、持续性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