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时间:2019-05-14 04: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第一篇: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西安古都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

品控部培训试题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车间: 部门: 姓名: 日期:

一、填空:

1、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和()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

2、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以及在试用期的工人)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每年至少一次),获得()证者方能上岗。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3、佩戴工作帽时应注意:()不得露于帽外,特别是包装、灌装和进行内包装的工人,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员工对头发及工作帽的整理应在工作()和洗手()。洗手()或在食品加工区内(无论是否加工食品),均不应再摸头发。上班时间内只要摸了头发都应立即()

..二、选择

1、面点产品的控制点主要有():

A、面粉质量及和面的软硬度;B、压面是否均匀;C、醒发温度及湿度;D、人员操作;E、蒸制的时间及成熟度、F、冷却温度。

2、包装车间关键点:()

A、数量及质量、B、产品温度、C、人员卫生、D、环境卫生、E、化学性危

3、豆浆车间关键点:()

A、数量及质量、B、产品温度、C、人员卫生、D、环境卫生、E、化学性危

4、细菌的危害有()

A、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发热等症状,重者脱水、休克。B、神经性中毒,呼吸急促,运动肌和呼吸肌乏力麻痹,甚至死亡。C、败血症、肺炎、脑炎或腹膜炎

D、造成割伤、流血,弄碎牙齿,甚至可能还需要手术处理等。

5、引起食品变质的因素()。A、温度 B、气体(O2、H2和CO2)C、湿度

6、食物中毒常见的发生的原因()

A、食品(原料)被污染或储存不当致食品变质;

B、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

C、食品加工不当(加热不充分或未煮熟烧透)或加工人员污染; D、生熟交叉污染,生食未洗净水产品或生拌菜

E、误用有毒(含毒)原料,误食混入有毒物质的食品和有毒动植物食品 F、食用容器不洁;

7、洗手频率包括()A、工作开始前; B、大小便后;

C、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D、接触了生食品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物品之后; E、检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F、洗手后经过2小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G、上班洗完手就可以 西安古都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

品控部培训试题

8、防止生产过程产生交叉污染是安全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的重要原则。防止交叉污染,除了进行日常的卫生管理以外,还需注意:()

A.划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生制品和熟制品严格分开,限制这些区域间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流动,工序间的半成品传递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不能相互交叉。

B.加工用工器具、与食品接触的容器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

C.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器具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以免混用。D.所有直接与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包装物料接触的人都应遵守卫生规范,进入车间、入厕后应严格按照洗手消毒程序进行洗手消毒,工作中应尽可能地避免食品污染。

E.内包装物需拆封后经过消毒才能进入内包装车间使用。

9、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包括:()A.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衣服、勤洗澡; B.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便后要洗手; C.进车间前穿统一工作服、帽、鞋(靴)。工作服要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洗净双手;

D.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染指甲、喷香水和化浓妆进入车间; E.不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F.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洗净双手才能继续工作; G.不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生产车间,工作时不吸烟、不吃零食及不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10、为保证食品质量状况良好,食品生产企业应保持厂房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

A.更衣室、洗手消毒设施、鞋靴消毒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 B.生产车间的地面和墙裙应每天进行清洁;

C.车间的门窗、通风排气(汽)孔道上的网罩等应定期进行清洁;

D.照明灯防护罩、纱门纱窗、防鼠网罩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判断题(判断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1)整理生的产品,然后整理熟制的产品;()(2)靠近或在地板上工作,然后整理产品;()(3)处理完垃圾桶,然后整理产品;()(4)从休息室返回,没有洗手;()

(5)用来处理地面废弃物的铲子,也用来整理产品;()(6)喝水后直接可以去整理产品;()

(7)内包装物需拆封后经过消毒才能进入内包装车间使用。()

五、问答题

1、食品生产车间可以带入或存放包括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个人生活用品吗?

西安古都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

品控部培训试题

2、洗手程序是怎样操作的?

3、回答我公司具体低洁净度车间和高洁净度车间是哪些?

第二篇: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目 录

第一章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际上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国内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政府对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一、食品安全危害的来源

二、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

三、食品安全危害的后果 第三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定义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三、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四、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五、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六、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第四节 食物中毒基本知识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

二、食物中毒的原因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五、食物中毒的防治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

第一节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二节 与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第三章 良好卫生规范

第一节 食品从业人员上岗要求

一、健康要求

二、技能要求

第二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一、工作服穿戴要求

二、个人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三、洗手要求

四、不得带伤操作

五、良好卫生习惯

第三节 生产场所卫生要求

一、保持工厂环境整洁

二、保持厂房设施的良好状态

三、确保机器设备、工器具的卫生状况良好

四、虫害防治

五、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第四节 原料管理要求

一、原辅料索证验收

二、原辅料贮存及管理 第五节 生产过程控制

一、投料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二、食品加工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三、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

四、废弃物处理

五、产品包装要求

第六节 成品出入库管理、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一、成品库管理及成品贮存

二、建立成品出入库管理台账

三、成品运输要求

第一章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它涵盖了所有的食品包括那些在大自然生长的、未经加工制作、可供人类食用的物品,如水果、蔬菜、谷物等天然食品。本读本所涉及的是狭义的食品——加工食品,顾名思义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也即指经过一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后生产出来的以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为目的制成品,如大米、小麦粉、果汁饮料等,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 质量安全却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成为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际上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对国际贸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列举部分重大国际安全事故及其影响。

疯牛病(BSE)事件:又称牛脑海绵状病,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毁30多万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受到感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恐慌。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人感染后患“雅克氏症”。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

二恶英事件: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它的致癌性极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等产业。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二恶英”为脂溶性,毒性较高,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毒的化学物质之一。易积累于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中,不易被降解和排出。

“李斯特菌”事件:1999年年底,美国发生了因食用带有李斯特菌的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了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此外,还有22个州共97人因此患病,6名妇女因此流产。2000年底至2001年初,法国也发生李斯特氏菌污染食品事件,6人因食用法国公司加工生产的肉酱和猪舌头,成为李氏杆菌的牺牲品。

“丙烯酰胺”事件: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份报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酰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条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饼干中的含量则为280微克。丙烯酰胺这种物质人们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和染料等许多材料中都有使用。动物试验证明它有致癌危险,而2002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又陆续证实,在对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丙烯酰胺。

综观这些事件,有的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克-雅氏病;也有的化学污染物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健康危害,如二恶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结果非常严重。除了对人类带来疾病危害外,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给当事国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如英国自1986 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 亿美元。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 亿美元。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 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

二、国内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假酒致命:1996年,云南曲靖地区发生食用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 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1998年,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

瘦肉精中毒:1997年在香港、2001年在浙江、广东,2006年在上海相继发生消费者食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福寿螺致病:2006年6月,北京 “蜀国演义”酒楼出名,因为大多数患者都是食用了该酒楼的福寿螺(含寄生虫)后发病。

“苏丹红”鸭蛋:2005年继英国爆出“苏丹红”事件后,我国在调味品中也检出苏丹红,2006年11月,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11月14日,北京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其初级代谢产物邻氨基偶氮甲苯和邻甲基苯胺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

纵观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性事件,主要以化学性安全问题为主。这与我国食品企业的特点(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企业自律性较弱等)不无关系。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困惑,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也给相关食品的国内、进出口销售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政府对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1.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要求,明确了“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一致。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在监管体制上作了创新,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本市食品安全有关监管部门职能的决定》(沪府发„2004‟51号)以及沪府办„2004‟6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食品安全有关监管部门职能调整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实施安全监管,确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以及保健食品的生产监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除保健食品以外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市农委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市工商局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无证照经营活动的查处、取缔,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2.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自2001年成立以后,高度重视食品监管工作,采取各种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严格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2002年,质检系统从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到2006年年底,已有28类525种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国颁发证书近9万张。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启动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3.进行食品质量监督抽查

质监系统按计划对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曝光,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提出整改要求。

4.组织食品专项整治和打假行动

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工作。在整治和打假过程中严厉打击并关闭了一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企业。在食品执法打假工作中,近4年来,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6万人次,立案查处案件是20万余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20亿元。

5.不断提升政府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面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专家评估、应急检验、专项抽查、专项整治等等措施,遏制和平息食品安全的敏感问题;

6.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近年来共发布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一批重要标准,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00多项。各行业和地方也发布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下达了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食品等300多项国家食品标准修订计划。

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食品安全是指在根据预期用途制作或食用时,食品不会引起消费者伤害的保证。

国际法典(CAC1997)将“危害”定义为:会对食品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状态。

安全食品是指不含有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因素的,人们食用后不会引起疾病、伤害或危险等不良健康影响的食品。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是指食品中含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疾病或损伤等不良健康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

一、食品安全危害的来源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成千上万,食品在从原料的种植、养殖、生长、收获、捕捞、屠宰、采购、加工、运输、贮存、销售到食用前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引入或产生某些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使食品的营养或质量安全性降低,进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中的危害从来源上大致可分为自源性和外源性:

1.自源性危害:是指原料本身所固有的危害,如原料自身的腐败、天然毒素及其生长环境中受到污染等等。

2.外源性危害: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引入食品中的危害,包括从原料采购、运输、加工直至贮存、销售过程中引入食品中的危害。

二、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

食品安全危害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的危害等三类:

1.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主要是指有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危害。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既可能源于原料,也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

(1)细菌的危害

细菌是很小的微生物,通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到的。它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尘埃、水、物品的内外部,动植物体内及其表皮中,人体的皮肤、头发、肠道和上呼吸道等各种内外环境之中。

细菌的危害是指某些有害细菌在食品中存活时,可以通过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前者称为食品感染,后者称为食品中毒。

(2)病毒的危害

病毒是比细菌更小的致病因子,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病毒虽然不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但食品上的病毒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感染人体细胞而引起疾病。很少量的病毒就可致人生病。病毒在食品中不生长,不繁殖,不会对食品产生腐败作用。但病毒能在人体肠道内、被污染的水中和冷冻食品中存在达数月以上。

与食品相关的病毒主要为肝炎A病毒、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疯牛病(BSE)病毒和口蹄疫(FMD)病毒等。

(3)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是需要宿主才能存活的生物,通常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寄生虫可导致人体疾病,它可以通过寄主排泄的粪便所污染的水或食品传播。对大多数食品寄生虫而言,食品是它们自然生命循环的一个环节(如鱼和肉中的线虫)。当人们连同食品一起吃掉它们时,它们就有了感染人类的机会。寄生虫存活的最重要两个因素是合适的寄主(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被寄生虫感染)和合适的环境(温度、水、盐度等)。

(4)危害的控制措施主要有:①食品加工人员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②正确处理人类粪便;③严禁用未处理过的污水为作物施肥;④正确处理污水;⑤改变生吃习惯、将食品煮熟后再食用。

2.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指食用后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累积性伤害的化学性物质。化学性物质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影响身体发育、影响生育、致癌(如黄曲霉毒素)、致畸、致死等。化学性危害可以通过原料监控、控制使用量和标签来预防控制。

化学性物质一般可分为天然的化学物质、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和无意或偶然进入食品的化学物质等三类。(1)天然的化学物质

这类化学物质常存在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其危害一般来自于食品原料和辅料。例如:有毒菇类中含有的有毒甚至是剧毒的物质,生长在谷物上的某些霉菌可以生成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天然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鲭鱼毒素(组胺),鱼肉毒素,蘑菇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生物碱,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虽然在起源上是生物的,但传统上被分类为化学危害)等。

(2)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

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通常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加入的化学物质。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使用这类物质时是安全的,但如果超出安全水平使用就会产生危害。这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辅助剂等。

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在用于食品之前必须得到许可,并应遵照有关规定使用。

(3)无意或偶然加入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在无意中加入时可能会成为食品的一部分。如某种海产品可以含有少量的法律允许的抗生素残留,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是偶然化学物质的一种来源。偶然的化学物质也包括被禁止加入的意外的添加物,如毒素或杀虫剂等。

无意或偶然加入的化学物质多属于外来污染性化学物质,其来源和污染途径主要有:农用化学物质、兽用药品、工业污染化学物质如铅、镉、砷、汞、氰化物等,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燃料、油漆、杀虫剂、灭鼠药、化验室用的药品等以及偶然污染的化学药品,如原料、成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造成的污染。

3.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通常是指在食品中混入了物理性有害外来物,食用后有可能导致伤害或不利于健康的情形。如食品中含有玻璃或金属碎片被消费者食用后可造成割伤、流血,弄碎牙齿,甚至可能还需要手术处理等。

常见物理性危害的材料及来源有:

⑴玻璃(瓶子、罐、灯罩、温度计、仪表表盘等)。

⑵金属(机器、大号铅弹、鸟枪子弹、电线、订书钉等),食品与金属的接触,特别是机器的切割和搅拌操作,以及使用中部件可能破裂或脱落的设备,如金属网眼皮带,都可使金属碎片进入产品。

三、食品安全危害的后果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可对人体健康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后果。由于食品安全的危害因子种类繁多、引起的危害复杂多样,这里仅举例简要介绍其对健康的影响:

1.生物性危害对健康的影响(1)细菌的危害

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发热等症状,重者脱水、休克。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杆菌、耶尔森氏肠球菌等引起。

②神经性中毒,呼吸急促,运动肌和呼吸肌乏力麻痹,甚至死亡。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引起。③败血症、肺炎、脑炎或腹膜炎

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属等引起。(2)霉菌及其毒素的危害

①食物中毒、肝脏病变;②诱发癌变。

如部分青霉、曲霉、毛霉、酵母、镰刀霉等引起。(3)病毒的危害 ①甲型肝炎

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其症状包括:虚脱、发烧、腹疼、病情可继发为病人出现黄疸。1988年上海流行的A型肝炎,约有29万人感染,其原因是人们食用了被污染而又未被彻底加热的毛蚶。

②非细菌性肠道疾病(胃肠炎)

由诺沃克病毒引起,其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痉挛和偶尔发烧。该病毒引起的疾病与食用蛤(生的和蒸的)、牡蛎有关。

(4)寄生虫的危害

①线虫、绦虫、吸虫等分别引起线虫病、绦虫病、吸虫病等; ②阿米巴原虫引起阿米巴痢疾等。2.化学性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化学性物质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影响身体发育、影响生育、致癌(如黄曲霉毒素)、致畸、致死等。化学性危害可以通过原料监控、控制使用量和标签来预防控制。

⑴天然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贝类毒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短期记忆丢失,神经性中毒,运动肌和呼吸肌乏力、麻痹,甚至死亡。

鱼肉毒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肌肉肌乏力等

鲭鱼毒素——组胺中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面部红肿、寻麻疹、吞咽困难。

河豚毒素——口腔麻木、刺痛,呼吸肌麻痹,血压降低,甚至死亡。

⑵亚硝酸盐(工业防冻剂,象食用盐或白糖,但不能食用)急性中毒——食用后数分钟或半小时内发病,口唇、指甲、皮肤呈明显青紫、抽搐、休克、肺水肿等。

慢性长期——可致癌。

⑶甲醛(非法用于水产保鲜)

急性中毒——嗅觉异常,过敏,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 慢性长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⑷硼砂(非法用于面条增韧性)

——对内分泌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及肾脏产生毒性影响。⑸动物兽药

①慢性毒理作用:磺胺和氯霉素——造血机能障碍

②激素样作用:生长激素与性激素导致性早熟,男女性征异常化。③三致作用:雌激素、苯丙咪唑类药具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④过敏反应:青霉素、磺胺类药可致过敏反应。3.物理性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性危害通常是在食用后有可能导致伤害。如食品中含有玻璃或金属碎片被消费者食用后可造成割伤、流血,弄碎牙齿,甚至可能还需要手术处理等。

第三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定义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的过程。如鱼肉腐臭、油脂酸败、水果蔬菜腐烂和粮食霉变等。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三、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食品加工前的原料,总是带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后的成品,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环境中的微生物,因而食品中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然而微生物污染食品后,能否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和性质如何,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的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它们三者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1.食品的基质特性

食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因而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很容易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变质。但由于不同的食品中,上述各种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而各种微生物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这就导致了引起不同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类群也不同: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食品中水分含量、食品的渗透压等都与食品的腐败变质有着一定的联系。2.微生物

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微生物起重要作用。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贮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若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该食品腐败变质。故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根源。

能引起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酵母和霉菌。3.食品的环境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讲,引起食品变质,环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食品中污染的微生物能否生长,还要看环境条件,例如,天热饭菜容易变坏,潮湿粮食容易发霉。影响食品变质的环境因素和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一样,也是多方面的。例如温度、湿度和气体等。

⑴温度: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微生物分为三个生理类群,即嗜冷、嗜温、嗜热三大类微生物。每一类群微生物都有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但这三群微生物又都可以在20℃~30℃之间生长繁殖,当食品处于这种温度的环境中,各种微生物都可生长繁殖而引起食品的变质。

①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低温对微生物生长极为不利,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5℃左右或更低的温度(甚至-20℃以下)下仍有少数微生物能生长繁殖,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我们称这类微生物为低温微生物。低温微生物是引起冷藏、冷冻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虽然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但其新陈代谢活动极为缓慢,生长繁殖的速度也非常迟缓,因而它们引起冷藏食品变质的速度也较慢。

②高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高温,特别在45℃以上,对微生物生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在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脂质体很容易发生变性失活,细胞膜也易受到破坏,这样会加速细胞的死亡。温度愈高,死亡率也愈高。

然而,在高温条件下,仍然有少数微生物能够生长。通常把凡能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称为高温微生物或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之所以能在高温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们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所不同的特性,如它们的酶和蛋白质对热稳定性比中温菌强得多。

在高温条件下,嗜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加快,所产生的酶对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的分解速度也比其它微生物快,因而使食品发生变质的时间缩短。高温微生物造成的食品变质主要是酸败,分解糖类产酸而引起。

⑵气体(O2、H2和CO2):微生物与O2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在有氧环境中,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生长、代谢速度快,食品变质速度也快;缺乏氧条件下,由厌氧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速度较慢。

另外,H2和CO2等气体的存在,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中可通过控制它们的浓度来防止食品变质。

⑶湿度:空气中的湿度对于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来讲,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未经包装的食品。例如把含水量少的脱水食品放在湿度大的地方,食品则易吸潮,表面水分迅速增加。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粮食、物品容易发霉,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太大(相对湿度70%以上)的缘故。

四、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或自身组织酶进行的某些生化过程。

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肉、鱼、禽蛋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主要是以蛋白质分解为其腐败变质特征。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常称为腐败。

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胺类是碱性含氮化合物质,如胺、伯胺、仲胺及叔胺等具有挥发性和特异的臭味,故蛋白质腐败常产生难闻的臭味。

2.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虽然脂肪发生变质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所引起,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它与微生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脂肪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的“哈喇”气味。人们一般把脂肪发生的变质称为酸败。

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化学反应,主要是油脂自身氧化过程,其次是加水水解。油脂的自身氧化是一种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而水解则是在微生物或动物组织中的解脂酶作用下,使食物中的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食品中脂肪及食用油脂的酸败程度,受脂肪的饱和度、紫外线、氧、水分、天然抗氧化剂以及铜、铁、镍离子等触媒的影响。

3.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元以及双糖和单糖等。含这些成份较多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及其制品。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中的各种酶及其它因素作用下,这些食品组成成分被分解成单糖、醇、醛、酮、羧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低级产物。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发生的变质,习惯上称为发酵或酵解。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变质的主要特征为酸度升高、产气和稍带有甜味、醇类气味等。

五、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后,容易发生变质。那么如何鉴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来进行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是以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初期腐败变质的一种简单而灵敏的方法。食品初期腐败时会产生腐败臭味,发生颜色的变化(褪色、变色、着色、失去光泽等),出现组织变软、变粘等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感官分辨出来,一般还是很灵敏的。

⑴色泽:食品无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现一定的色泽,如有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变质时,色泽就会发生改变。如食品腐败变质时常出现黄色、紫色、褐色、橙色、红色和黑色的片状斑点或全部变色。如肉及肉制品的色变就是由于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氢血红蛋白所引起的。

⑵气味:食品本身有一定的气味,动、植物原料及其制品因微生物的繁殖而产生极轻微的变质时,人们的嗅觉就能敏感地觉查到有不正常的气味产生。如油脂酸败的感官指标为哈喇味;蛋白质腐败为腐臭味;碳水化合物腐败带有乙醇的味道;水果变坏产生的芳香味。评定食品质量不是以香、臭味来划分,而是应该按照正常气味与异常气味来评定。

⑶口味:微生物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时也常引起食品口味的变化。而口味改变中比较容易分辨的是酸味和苦味。一般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低酸食品,变质初期产生酸是其主要的特征。但对于原来酸味就高的食品,如蕃茄制品来讲,微生物造成酸败时,酸味稍有增高,辨别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另外,某些假单孢菌污染消毒乳后可产生苦味;蛋白质被大肠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作用也会产生苦味。⑷组织状态:固体食品变质时,动、植物性组织因微生物酶的作用,可使组织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内容物外溢,这样食品的性状即出现变形、软化;鱼肉类食品则呈现肌肉松弛、弹性差,有时组织体表出现发粘等现象;微生物引起粉碎后加工制成的食品,如糕鱼、乳粉、果酱等变质后常引起粘稠、结块等表面变形、湿润或发粘现象。

液态食品变质后会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变稠等现象,鲜乳变质可出现凝块、乳清析出、变稠等现象,有时还会产气。2.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因此,直接测定这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食品质量的依据。

一般氨基酸、蛋白质类等含氮高的食品,如鱼、虾、贝类及肉类,在需氧性败坏时,常以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多少作为评定的化学指标,例如一般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基氮的量达到30mg/100g时,即认为是变质的标志。

对于含氮量少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在缺氧条件下腐败则经常测定有机酸的含量或pH值的变化作为指标。一般腐败开始时食品的pH略微降低,随后上升,因此多呈现V字形变动。但由于食品的种类、加工法不同以及污染的微生物种类不同,pH的变动有很大差别,所以一般不用pH作为初期腐败的指标。

3.物理指标

食品的物理指标,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分解时低分子物质增多这一现象,来先后研究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粘度上升等指标。

4.微生物检验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可以反映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是否发生变质,同时也是判定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以及食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

六、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可供食用的期限,主要是从减弱或消除引起食品腐败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角度来考虑各种控制处理措施,如减少微生物污染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采取抑菌或灭菌措施,抑制酶活力,防止各种环境因素对食品的不利作用,以达到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的目的。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方法有:

1.低温贮藏: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酶的活力。

2.高温灭菌:食品经高温处理后,可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酶类。但是对微生物发生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加热时间的长短。3.脱水保藏:食品中的水分降低至一定限度以下,微生物不能繁殖,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4.盐腌保藏和糖渍保藏:微生物处于高渗状态的介质中,菌体原生质脱水收缩,与细胞膜脱离,原生质凝固,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5.提高酸度:针对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在PH值4.5以下很好发育的作用原理,可利用提高氢离子浓度来防腐。常用的方法有酸渍法、酸发酵,如泡菜和渍酸菜。

6.使用化学添加剂:常用的食品防腐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用于抑制或杀灭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微生物,抗氧化剂可用于防止油脂酸败。

此外,还有真空保藏、电离辐射、微波等方法进行食品防腐。

第四节 食物中毒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常年可见,夏秋季更多。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因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个别人吃了某些食品(如鱼、虾或牛奶等)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等)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等),则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

二、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物产生毒性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一般食物不具有毒性。食物产生毒性并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有下列因素:

(1)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物并大量繁殖,以致食物中有大量活菌(例如沙门氏菌),或有大量毒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2)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

(3)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鱼、木薯(例如河豚鱼含河豚毒素);

(4)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但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被误食(例如毒蕈中毒等)。

⑸食品贮存条件不当而产生毒素(例如发芽马铃薯产生龙葵素)等。2.食物中毒常见的发生原因

(1)食品(原料)被污染或储存不当致食品变质;(2)食品加工不当(加热不充分或未煮熟烧透)或加工人员污染;(3)生熟交叉污染;(4)生食未洗净水产品或生拌菜;⑸误用有毒(含毒)原料;⑹误食混入有毒物质的食品和有毒动植物食品;⑺食用方法不当;⑻食用容器不洁;⑼其他原因。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突然性:潜伏期短,来势急,短时间内可有多数人同时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2.症状相似性: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多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中;一旦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病原物质可常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等四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如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食物中毒及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指误食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品种如有河豚鱼中毒、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毒蕈中毒、含氰甙植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豆角中毒、生豆浆中毒等。3.化学性食物中毒:指误食“有毒化学性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性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有机磷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砷化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常见的如麦角中毒、赤霉病麦和霉玉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五、食物中毒的防治

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食入不洁或有毒食物严重危害性及可能性的认识。

2. 食品加工要注意个人卫生。

3.对有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感染者等疾病者,不准从事食品行业。

4.生食食品(蔬菜、瓜果)彻底洗净,洗蔬菜水果最好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

5.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餐具需保持清洁卫生和经常消毒;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分开,生熟食分开。

6.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如果超过3个月最好不要食用。7.选购包装好的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有效日期、生产日期及要求保存环境。

8.不使用腐败、变质、发霉的原料;不使用病死的禽畜肉。

9.不使用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防止误食误用。

10.不要采集、食用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不吃河豚鱼、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

第一节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与百姓的日常起居息息相关,更已成为百姓衡量自身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党和政府历年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作为维护人民切身利益、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为百姓提供加工食品的重要源头,是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应以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为己任,对所生产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负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意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对自身所生产加工的产品来说是生产者,但这部分生产者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消费大量的食品,因此也是消费者。为维护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每一位食品生产者应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在日常工作之余,应学习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对于他人违背食品安全的行为,应勇于制止。

第二节 与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一、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生产企业从事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活动,危害到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检总局79号令)等,另外,《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了我国食品企业在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也应严格遵守。

《食品卫生法》第九条对12类不允许生产经营的食品作出具体规定: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五条规定: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一下简称“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食品生产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

二、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一旦食品生产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相关处罚,各企业都会根据企业内部的责任追溯体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应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尽管这些处罚有时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而不是直接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一线从业人员。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1.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内容简介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它包括3项具体制度:

(1)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2)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3)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

2.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范围

按照食品对人身安全健康可能构成的危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度、生产企业的数量,以及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区分轻重缓急,实行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由国家质检总局分期分批公布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目录。

目前已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目录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

第三章 良好卫生规范

第一节 食品从业人员上岗要求

一、健康要求 《食品卫生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以及在试用期的工人)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每年至少一次),获得健康证者方能上岗。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因为食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体污染,成为食源性疾患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如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体内携带这类病原体或处于患病期间,极可能通过污染食品进一步传播给消费者,造成食源性疾病流行,甚至酿成食物中毒暴发。

二、技能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应具备与所在岗位相适应的相关技能。采购人员应熟悉与所采购物品相关的产品标准、法律法规,了解定型包装食品标签的正确标注方法,掌握与所采购物品相关的必要感官检查方法,掌握原辅材料索证注意事项;

仓库管理人员应懂得仓库清洁卫生的日常维护,懂得如何建立原辅材料进货及使用台账、成品生产及销售的数量管理台账,懂得食品仓库内食品的堆放要求,明白所有食品及相关的原辅材料必须先进先出原则;

生产人员应能够读懂与所生产食品相关的技术文件,如作业指导书等,并能够熟练操作生产设备;

食品检验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食品检验技术培训,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掌握食品检验分析技术,能够读懂与所检验食品相关的产品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标准。

第二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应注意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衣服、勤洗澡,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便后要洗手。具体要求如下:

一、工作服穿戴要求

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卫生,每位员工每一季节应备有两套以上的工作服。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和消毒,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分别清洗、消毒,清洁区和非清洁区的工作服应分别放臵。一般而言,存放工作服的房间设有臭氧、紫外线等杀菌设备,并要求干净、干燥和清洁。

员工进入车间要更换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鞋等。不能穿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如穿工作服进食堂就餐或将工作服穿进职工宿舍)。在粗加工间等微生物污染较重场所使用的鞋及橡皮围裙等,也不能穿戴进入包装间等清洁程度较高的区域。

食品生产企业员工穿戴工作服要盖住外衣,平常应经常对工作服上松动的扣子和标志进行检查,以防其落入食品生产线。佩戴工作帽时应注意:头发不得露于帽外,特别是包装、灌装和进行内包装的工人,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这是因为人体的头发常带有较多的微生物,其中有些还是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头发是绝对不应在食品中出现的,而预防食品被头发污染的唯一办法是正确佩戴工作帽。

员工对头发及工作帽的整理应在工作前和洗手前。洗手后或在食品加工区内(无论是否加工食品),均不应再摸头发。上班时间内,只要摸了头发都应立即洗手。

二、个人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食品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个人物品包括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三、洗手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员工的手常常与食品直接接触,因此手部清洁对于食品的安全控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好员工的手部清洁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洗手程序和洗手频率进行洗手。

1.洗手程序

(1)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双手交叉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

(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重要岗位人员还应在消毒液中浸泡,或用75%酒精消毒。

(3)最后用一次性餐巾或用经消毒的毛巾擦干,或用干手机吹干。2.洗手频率

(1)工作开始前;(2)大小便后;

(3)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4)接触了生食品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物品之后;(5)检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6)洗手后经过2小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四、不得带伤操作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五、良好卫生习惯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包括: 1.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衣服、勤洗澡; 2.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便后要洗手; 3.进车间前穿统一工作服、帽、鞋(靴)。工作服要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洗净双手;

4.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染指甲、喷香水和化浓妆进入车间;

5.不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6.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洗净双手才能继续工作; 7.不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生产车间,工作时不吸烟、不吃零食及不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第三节 生产场所卫生要求

一、保持工厂环境整洁

食品生产企业应地势干燥、交通方便,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工厂道路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和粉尘可以携带和传播大量的致病菌,因此,它们是厂区环境中威胁食品安全卫生的主要危害因素,需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这些危害因素对产品卫生质量的威胁。

二、保持厂房设施的良好状态

为保证食品质量状况良好,食品生产企业应保持厂房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更衣室、洗手消毒设施、鞋靴消毒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生产车间的地面和墙裙应每天进行清洁;车间的门窗、通风排气(汽)孔道上的网罩等应定期进行清洁;照明灯防护罩、纱门纱窗、防鼠网罩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生产环境的空气应经常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紫外线照射法:每10m2~15m2安装一支30W紫外灯,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适用于更衣室、厕所等。车间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消毒时间。

2.消毒法:一般消毒1h。适用于加工车间。

3.药物熏蒸法:过氧乙酸,每平方米10ml。适用于冷库,保温车等。注意:无论是进行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或药物熏蒸,都应在车间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以防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三、确保机器设备、工器具的卫生状况良好 1.食品用设备、工器具材质基本要求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等工具、设备,对食品来说可能造成潜在的污染,因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选择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时,必须无毒、无味、无害,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除满足工艺需要外,还必须确保这些材质在接触酸、碱、油类食品时,有毒有害成分不向食品转移或转移极少,不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这些材质必须不吸水、不变形。

2.食品用设备维护保养

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并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3.食品用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食品原辅材料以及残留在工具、设备上的残渣,对微生物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培养基,工厂车间内的温度、湿度给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残留的微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再次剧烈增殖。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加工设备、工器具应每天清洗、消毒,与食品的接触面细菌总数应低于100个/cm2,致病菌不得检出,加工易腐易变质食品的设备和工器具还应该在加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清洗、消毒。

(1)食品加工设备、工器具的清洗 食品加工设备、工器具通常以水、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进行浸泡或喷射洗涤。由于水不能充分洗涤污垢和油污,故一般的清洗方法有:

①在只有水洗时,最好加上一定的压力喷射,以便于在某种程度上能清除油污及其他污垢。

②使用50℃的热水洗涤,不仅能提高洗涤效果,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③水洗的基础上,再用60℃~80℃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或碱水进一步洗涤油污和其他污垢,并用净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在工具、设备上的洗涤剂,同时,可再一次去除污垢及微生物。

(2)洗涤剂使用注意事项

洗涤剂种类较多,如酸、碱、合成洗涤剂等。无论使用哪种洗涤剂都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具备安全无毒、不腐蚀设备、不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和易清洗、低残留的特点。

另外,普通洗涤剂中亦能生长细菌,故应经常更换,防止细菌繁殖,工具、容器、设备洗涤完后,要用水冲洗干净。生产间歇期清洗设备,应避免洗涤液回溅,防止洗涤液污染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清洗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食品加工设备、工器具的消毒

在有些情况下,通过洗涤仍不可能完全去除加工设备、工器具上的微生物,还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加热和化学消毒。物理加热法,即根据设备、工具材料的性质,可选用沸水、蒸气等进行消毒,由于没有化学残留的影响,因此是最好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法,即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谨慎选择,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使用时由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进行配臵,以确保洗涤、消毒效果及食品的安全卫生,并做好使用记录。食品行业用消毒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在规定使用条件下是有效的;消毒后的残留物易清洗;对生产出的食品是安全的,不影响其营养成分及含量,不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便于使用和操作以及对消毒的操作者是安全的。

(4)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与氯制剂、碘类、季铵化物、65%-78%的酒精液、过氧乙酸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何种消毒剂,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并做好相应记录,使用方法和具体的作用时间也应严格按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

四、虫害防治

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及成品贮存的特点,设臵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产品受其危害和污染。

食品生产企业应切实做好灭鼠捕虫工作,制定工作程序和计划,落实相应措施并做好记录。厂区设足够的捕虫器、捕鼠器,车间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设挡鼠板和防蝇设施,下水道口设臵防鼠网罩。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企业不宜采用药物灭鼠的方法来进行灭鼠,最好采用捕鼠器、粘胶板等方法。

对已经发生虫害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切忌污染食品。

五、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1、有毒有害物质的范围

食品生产企业内可能涉及的有毒有害物品包括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等。

2、有毒有害物质贮存、使用的基本要求 贮存和使用有毒有害物品,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具备以下证明及记录: ⑴具备相关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证明;⑵贮存保管登记;⑶领用记录;⑷配制使用记录;⑸监控及纠正记录。

第四节 原料管理要求

一、原辅料索证验收 1.原辅材料进货索证

(1)原辅材料采购应向供货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首次进货时索要后,稳定供应商还应每年索要一次)。若从中间供货商采购原辅材料,则应索要中间供货商及原辅材料生产商的相关证照。

(2)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原辅材料应索要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若证书带附页,也应将其同时索取。

(3)首次进货时应向供货商索要一年内由检验部门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稳定供应商需每年向其索要一次型式检验报告。

(4)每批进货应有进货票据、发货单,单据上应注明发货企业和原辅材料名称。

(5)每批原辅材料随货应有出厂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禽、畜肉类原材料每次进货时都需索要该批原材料的检疫合格证、非疫区证明等,其产品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应与所购原料相一致。

(6)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索要食品级证明,如检验报告、卫生许可证明或相关的批件等,现阶段已开始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行生产许可管理,还需要求生产商能提供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明。

2.索证注意事项

(1)看出证单位出具的证件原件和影印件是否一致,有无伪造、涂改等破绽。

(2)看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与产品的名称、商标、批号或生产日期是否一致。

(3)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不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应拒绝采购或者向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3.验证注意事项(1)原辅材料验证应检查原辅材料包装是否完整,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标识是否与供货商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相一致。

(2)查验供货商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是否在有效期内。特别注意核对所购原辅材料是否在供货商所提供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证照的许可范围内。

(3)验证应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在保质期以内,并初步计算该批原辅料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厂能否将其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

二、原辅料贮存及管理 1.库房条件

食品生产企业库房的条件应当与食品的贮存要求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主要包括:

(1)食品贮存库的设计和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门窗及四壁完整,能防风防雨。地面用水泥或不渗水的无毒材料铺砌。库内应设有货架或垫仓板。库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门窗上要安装纱门、纱窗,门的下部要设有挡鼠板,以防止昆虫及老鼠等进入食品贮存库。

(2)要根据贮存食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贮存仓库,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与贮存中造成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例如,怕潮食品应有排水条件好、通风干燥的贮存仓库。

(3)严格控制仓库内温度及湿度。贮存期间仓库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是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温度、湿度互相影响,且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关;另外,某些食品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会对温度、湿度有影响;因此,控制和调节库房内的温度,及时通风、降温、散潮是食品贮存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必要时,库房内应设臵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如冷藏库要设有温度控制装臵,并配有精确的温度计,以便于经常检查贮存温度。

2.食品贮存库的管理

食品贮藏库要设专人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各类食品要分开存放 贮存库内种类不同的食品、正常食品与卫生质量有缺陷的食品、短期存放与较长期存放的食品、具有异味的食品(如海产品)和易于吸收气味的食品(如面粉、茶叶、饼干等),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存放的食品应与地面、墙面和顶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食品存放的一般要求是离地距离应不少于10cm,离墙面、顶面不少于30cm,以利于通风换气;货架之间应有一定的间距,中间留有运输货物的通道。冷藏食品进库后应按品种类别、进库日期分类整齐堆放在垫仓板或货架上。

(3)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验制度

对库存食品,随时掌握所贮存食品的保质期,防止发生霉烂、软化、发臭、虫蛀、鼠咬。

(4)仓库要定期打扫 仓库要定期打扫,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以达到减少外界因素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品的储存期。冷库要经常查看温度的稳定情况,并定期清扫和除霜。食品贮存库内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

(5)冷库内不可存放腐败变质食品和有异味的食品。

(6)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建立原辅材料的采购、保存和使用应管理台帐。

食品原辅材料入库时,要作好验收记录,建立管理台帐,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供货商名称、生产商名称、产品规格、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验收各项目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以免贮存时间过长而生虫、发霉。

原辅料保存和使用台帐应包括原辅料的进货日期、进货数量、用途、用量以及库存量等。

第五节 生产过程控制

一、投料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配料投料是食品生产的重要环节,配料应严格按产品配方规定的原料种类及原料用量进行,配方中涉及食品添加剂的,应按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使用规定进行使用。以下对食品添加剂及使用原则作简要介绍: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色素,如胭脂红、柠檬黄等。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如复合甜味剂、泡大粉等。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如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等。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根据食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由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根据相关的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编制)的规定认真计算、准确称取,并做好相关记录,不允许以“估计用量”、“随便舀一勺”等方式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加工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以及原料与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并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根据所确定的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严格操作规程,切实实施质量控制,并有相应的记录。

防止生产过程产生交叉污染是安全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的重要原则。防止交叉污染,除了进行日常的卫生管理以外,还需注意:

1.划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生制品和熟制品严格分开,限制这些区域间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流动,工序间的半成品传递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不能相互交叉。

2.加工用工器具、与食品接触的容器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

3.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器具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以免混用。

4.所有直接与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包装物料接触的人都应遵守卫生规范,进入车间、入厕后应严格按照洗手消毒程序进行洗手消毒,工作中应尽可能地避免食品污染。

以下是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常见的不良操作范例,应加以克服:(1)整理生的产品,然后整理熟制的产品;(2)靠近或在地板上工作,然后整理产品;(3)处理完垃圾桶,然后整理产品;(4)从休息室返回,没有洗手;

(5)用来处理地面废弃物的铲子,也用来整理产品;(6)擦完脸,然后去整理产品;(7)接触不清洁的冷库门,然后整理产品。

三、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范围包括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企业应当按照不合格物品的性质,规定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标记隔离的方法、报告的程序,确认和提出处理方案的部门以及谁批准、谁实施等。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废弃物处理

食品生产企业废弃物包括加工废弃物、生产用污水等。食品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污水需经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

2.加工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并按照卫生要求,收集于污物设施内; 3.厂区设臵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动物集聚孳生;

4.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向; 5.处理废弃物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五、产品包装要求 1.包装材料的存放

包装物料要专库存放,并保持包装物料存放库干燥清洁、通风、防霉,内外包装材料应分开,上有盖布下游垫板,并设有防虫鼠设施。

2.产品包装操作卫生要求

食品包装过程应在专用的包装车间内进行,包装车间须保持情洁、卫生,并定时对空气、操作台面进行消毒。从业人员进入包装车间必须经过二次更衣、按规定程序进行洗手消毒、并更换工作鞋或对鞋靴进行消毒。长时间连续进行食品包装的工人,应在包装过程中定时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整个包装过程应保持手部清洁。

3.食品标签正确标注

食品标签应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包装时,应如实打印生产日期,提前或滞后打印生产日期都是不允许的。应将生产日期打印在包装的适当位臵,若包装上印有“生产日期:”字样,则应将生产日期打印在该处,若包装上印有“生产日期:见封口/(见瓶底)”等字样,则应将生产日期打印在相对应的位臵。需在包装上加贴QS标志的,应按要求加贴。

第六节 成品出入库管理、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一、成品库管理及成品贮存

食品生产结束,应根据该食品所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分类存放于专门的成品仓库,成品贮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检验合格与尚未通过检验的食品,应分别贮存并有明显标志,不同类别、不同批次的食品分别堆放,防止相互混杂;

2.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以便于通风,同时还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切不可将成品直接靠墙、触顶码放;

3.定期检查成品仓库内的温、湿度监测装臵,并做好记录; 4.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成品仓库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并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二、建立成品出入库管理台账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销售记录台账,对成品库内食品的进库与储库做详细记录,具体的记录内容应包括:成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数量、生产日期;对外销售时,应记录销售数量及对应的购货单位,销售日期及所销售货物的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以建立产品的销售追溯体系。

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应由仓库管理员建立并填写货物数量清点卡,对每一批次/(每一堆垛)成品进库时的数量及每次出货的数量进行记录,做到货、卡一致。

三、成品运输要求

运输成品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卫生的运输工具、正确的运输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环节、最短的时间把食品保质保量地运往预定地点。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输用的车辆、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无漏隙、便于清洗和消毒;

2.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3.食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时不得将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陈旧食品与新鲜食品同车混合运输,以减少污染机会;

4.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的食品,企业必须具备冷藏(冻)运输的车辆和工具。

第三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 单位

一、是非题(对的打“√”“×”)

1餐饮业可以先营业,经试营业生意好的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应向所在地县级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临管部门报告。()

3、餐饮服务单位未按时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可责令其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4、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储藏时,应做到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严格分开。()

5、餐饮业的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

属格珊或网罩,以防饭类侵入。()

6、需要热制国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60度。()

7食品外理区的六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与可开启的窗应设有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所幕。()

8、张某体格强壮,所以张某身体肯定是健康的,不必做健康检查。()

9、餐饮业中用于原料加工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可以不用区分开()

10、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微量元素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二、选择题(每一个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A戴戒指 B戴口罩 C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 D抽烟 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方可上岗

A健康证 B驾驶证 C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D厨师证 3食品从业人员上岗时应遵循哪能些个人卫生要求?()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有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不得上岗 C不涂指甲油和佩戴戒指 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4餐饮业原料采购的安全要求包括:()A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B采购时应索取购物凭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并做好采购登记。C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应登记 D采购的原料应抽样送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餐饮业烹饪安全要求()A发现有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饪加工 B回收的食品或辅料不得经烹饪加工后再次供应

C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度 D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6、餐用具的食品安全要求()A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B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 C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

D消毒后的餐用具贮存在装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7、食品贮存的安全要求包括()

A食品贮存场所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B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

C要定期检查食品质量,不得使用过期和变质食品 D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8餐饮业食品处理区中,属于清洁操作区的有()

A食品库房 B凉菜间 C备餐间 D餐具保洁场所

9被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这些疾病包括()A痢疾、伤寒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 D高血压 10《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A使用三聚氰胺加工的纯牛奶 B示经动物检疫的猪肉 C没有标签的袋装蛋糕 D未标明生产日期的瓶装酱油 11餐饮经营者应亮证和上墙的为()

A 餐饮服务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各种卫生管理制度 D财务情况 12下列哪能种厨师的操作做法可能引起细菌交叉感染()

A生熟食品混放 B鱼肉蔬菜同一个砧板切配 C消毒好的餐具摆放在保洁柜 13消毒过的餐具,其感官卫生要求应达到:()

A光洁 B无水迹和油腻 C只要没有食物残渣,可以有水迹和油腻 14根据相关卫生规范要求,餐饮店应配备那些卫生设施()

A餐具消毒、保洁设施 B食口冷藏设施 C封闭不漏水的垃圾收集 D防蝇防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起施行。

A.2015年5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16.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A.每月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17.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药品

B.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C.食用农产品

D.食品添加剂

18.《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出的要求是()。

A.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C.加强食品检验工作 D.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D.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四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车间: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2、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的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或者开除

3、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

A、对婴幼儿无害 B、对成人无害C、对人体安全、无害 D、对环境无害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统一公布。

A、国务院办公厅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6、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前,必须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D、食品卫生许可

7、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A、药品 B、中药材C、化合剂 D、增白剂

9、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10、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1、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

A、举报权B、知情权C、名誉权D、建议权

12、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

A、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C、培训证明 D、法人授权委托书

13、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后方可出厂销售。

A、监督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C、出厂检验合格 D、强制检验合格

1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

A、抽检 B、检查 C、免检 D、监督

15、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

A、免费抽检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二、判断题: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3、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4、只要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无需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标签。()

5、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7、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所规定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10、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1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答案:

选择题:BDCCB/ABADB/CACCB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五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职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有:()

A、腐败变质食品B、含有毒、有害物质

C、超过保质期食品D、以上都是

2、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_________。()

A、促进企业自律B、便于消费者知情消

C、便于确定卫生监督重点D、以上都是

3、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级别代表的是餐饮企业的________水平?()

A、供餐服务B、食品卫生信誉度C、食品风味

4、超过保质期的食品_________。()

A、可继续销售B、可降价销售C、不能销售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健康体检一次。

A、半年B、一年C、两年D、四年

6、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必须先办_________方可开业。()

A、从业人员健康证明B、餐饮服务许可证

C、工商营业执照D、以上都是

7、餐(饮)具清洗消毒采用化学方法正确的顺序是哪项?()

A、刮、洗、消毒、过清、保洁B、除渣、洗涤、消毒、清洗、保洁

C、过清、洗、刮、消毒、保洁D、刮、洗、过清、消毒、保洁

二、判断对错,对的大“√”错的打“×”。

1、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可以没有中文标识。()

3、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前,应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4、生、熟食品一起存放可以造成细菌交叉污染,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5、食品生产经营者可超出许可项目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6、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7、《食品安全法》规定临时参加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可试用三天合格后再进行体检。()

8、食品加工场所应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

下载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管理员考试内容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北京考试用 1、熟悉食品中的危害分类。 (1)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2)化学危害:食品中天然存在和外来添......

    2017保密基本知识试题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 题)281( 题)41一、填空题(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 和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 1.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只限的方针。 、 、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 2. 、 、......

    院感染基本知识试题

    院感染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 已开始或 已存在的感染。医院......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

    保密基本知识试题 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

    食品安全标准部分培训试题

    题库(食品安全标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发布之日起 B 个工作日内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A、10 B、20 C、30 D、45 2、食品中农药残留、......

    质量与食品安全培训试题2015

    食品安全培训试题 部门: 岗位: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 、《食品安全法》自( )开始实施,其突出特点(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新标准于( )起正......

    2017儿童食品安全培训知识试题

    2017儿童食品安全知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仅是满足于如何吃饱,而是追求如何吃的好、吃的安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成绩:单位: 姓名: 年龄: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 1.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A.一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