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及“法治下乡”
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及“法治下乡”
行政法专业01级硕士
王旭坤
在查阅了各样的资料和论文后,我甚而不敢动笔写了,因为所有的观察都有一种局限,所有的结论都有一种片面。但是,我必须写,基于九天在迁西的观察和现有的学力。
需要明确的是论文的前提有(2):即,(1)现有的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是被认同的(2)国家法亦是被认同的规则之一。
一,制度设计
乡村自治是地方自治的重要一块,“地方自治的引入和整个实验过程,一直是在地方分
①权化乃至分立、分裂的政治环境是中完成的”(即在20世纪上半年十月中国政治动荡混乱)“如何找到中央和地方的平衡点,加强中央的控制力及对社会的渗透力、进而强化其资源提
②取能力和政治整合能力,是摆在最高领导人面前的首要任务。”而领导人最关心的首先是政局的稳定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问题。
可以说,在中国,地方自治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设计。而同时在中国,政治是不用法律语言说话的。(这被学法的人视为一种悲哀)撇开两者的关系论断及对国情的考察。在98年,九届人大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村民自治算是上升为一种为立法承认的制度。同时,中央也一再下达“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送法下乡”的政策指引。
村民自治同时具有了一种法律认可的制度性质。
这里,我试图在短短九天的实践考察中,结合法律与社会学知识,以选举,乡规民约,两委关系,及其它制度设计几方面看村民自治,并在假定“国家法亦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规则”之上,讨论法律如何与村民自治进步结合。
一、上营乡两村的“选举”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③
选举被视为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实现的第一步。从在上营乡大堡城村和董家口村收集到的信息看:(因为我们是年前去的,所以没机会见到选举现状)
(1)村民对选举的漠视与参与是并存的。一方面认为“选谁都一样”,一方面 也有较高的参与度,如选时“去的还比较齐”,而且存在“选前拉票”,“找同族的亲戚朋友,让他选××”。
张静老师在对吉林省梨树县(海选之乡)的调查中,曾有过一段精彩描述可作为注角:“相当部分村民也缺乏对选举的投入和兴趣,表现在:村民对竞争选演讲的参与率不高(但私下串联的不少),对竞选者的公开提问相当有限(但私下议论却非常多的),一些村的弃权票很高(达到200张以上,代家人投票的情况也相当普遍)”。
(2)选举与宗族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村民都反映了“村里 当选的都是大户”,“选谁都一样,还不如选自家亲戚,选了好说话”。而亲族本身与乡村即具有干丝万缕的联系,宗族规则,伦理与国家法的关系,是超出选举这一块的。关于宗族的问题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论述。
(3)选举程序的不规范及不被了解。在两个村,候选人的推出与当选是在同一次选举 ① 朱国斌《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厘述与检讨》第413页引自《宪政治丛》第2卷
第413页
张庆祷主编,法律出版社 ② 朱国斌《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厘述与检讨》第413页引自《宪政治丛》第2卷
张庆祷主编,法律出版社 ③引面《村委会组织法》第2条 中,一张票上3个人(保证一人为女性),先投票选出候选人,然后再次投票,以票数多少选出村长,会计及妇女主任共3人。如果第一轮过半数自动当选,如票数相同则再次投票,如果票数不够半数须再次投票。
比较《选举法》的规定来看,这种程序被一定程度的简化了。许多地方,如候选人的提出,选票有效的认定,代选等不甚规范。但就其遵循了“普遍选举”“秘密选举”的原则来看,选举程序的简化在农村是可行的。(在80年县级直选试点中,许多程序也是摸索出来的,如缩短选举时间,将县选与乡选时间靠近以不影响生产„„)而且,“村民选举”作为直选,重要的是村民直接选出“村委会”,“给不给他们权利是原则问题,用不用这些权利是他们的私人选择问题。”①所以,起码,实践中简化的“选举”起到了形式公正的作用。
难办的是(4),对选举权利的不重视。
在“选谁都一样”的思想支配下,不如把“当官”的权利先分给自家的亲戚朋友,这样反而卖了个人情。现实中,村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稳定和经济收入,而当政治与他们关系不大时,他们就成为“最少拥有政治权利的那批人。”同时,在上营乡,两个林村委会的村庄管理与资产经营的双重任务与村民联系不大。当田地与栗树分配完毕之后,各家基本上是种自家的地,摘自家的果,而地树分配是十年三十年才一次的,而且两年村都没有集体企业,于是,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便显得不是那么紧密且重要。
调查中,村民用朴素的话语说:村干部,你有事找时找不到,找着了也没用。一年他们找你只有一次,就是打分的时候,让你打满分。(村干部的工资来自三提六统,只有得满分才能领到工资)另外,两个村之间也有区别,大堡城村的村民对干部的抱怨非常直接,当面也讲。而董家口调查的4天半时间,村长几乎全程陪同,谈了许多工作计划,村民对干部抱怨少,而对具体问题如污染,地数微调等的抱怨多。
村民对选择权的不重视,导致选举时随意处置,或把选举权当作一种“人情”,而在实际需要村委会时,又觉得他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种矛盾没有得到认识和重视,只会在碰到具体纠纷时一顿牢骚和埋怨。
(5)选择后的监督流于虚无,其中一个典型的表现是:村民几乎都不知道罢免权一说。
当我们问及、对村委会不满意时怎么办,村民反应是:能怎么办、论理呗。或者,人家是官,我是老百姓,管不了。当我们提示的说,可以罢免呀。他们则一脸惊讶的说,我们这里没有罢免一说,只有换届再选。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村委会,怎么也会干满3年。
我不知道是上面的县乡,村委会在宣传选举时“无意”的遗漏了这么一点,还是村民觉得压根就用不上“罢免”这样极端的做法。
不过从法律上讲,我认为:(1)村民自治中的选举制度设计及宣传中太偏重于选出这一环,而对选出后的监督制度,尤其是罢免缺乏重视。实际上,村级民主选举只保证了一个月内的村民自治,长期的村民自治还必须确立民主监督机制。(2)法律对于“罢免”后的规定,是空白。在走完罢免程序后,由谁组建,如何组建及由谁认可新的村委会,这方面法律设有相应的规定。在援助中,我们就曾碰到江苏省乡村在选举被认定无效后不知所以的实际案例。这反映了法律的空白点。
“村民选举是一个试验,是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示范。在目前的政治结构下,以村为单位的孤岛式民主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研究者据此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认清哪些问题是民主自身产生的,哪些是由于外在的限制产生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②
对于选举之后途径见的分析,如选举的完质正义之无限趋近而难以企及、村委会与县乡之间政治关系与法律地位的界定等,我都没有涉及。所以,从调查的有限信息来分析村民自 ①② 姚评《村民民主与全球化》2002年4期《读书》 第75页
姚评《村民民主与全球化》2002年4期《读书》 第76页
治,是极为浅的,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法律下的技术性分析及简单的疑问及见意。
我现在无法思考一种村民自治中比“选举”更具民主,更好的制度设计,所以只能在原有的制度上修修补补。
二“村规民约”的制定
当我们进入“迁西”之前,除了宣传,讲授,个案咨询外,还有一个宏观目标便是:将调研结果上开为立法建议,参与到规则的制定。
而“村规民约”似乎隐隐约约的给我们提供民一次制度层面的操练机会。当我们满怀希望去做时,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将2002年1月29日号下午那场坑头上的“村规民约”讨论会再现。
参加人是村里的一些干部老党员(居多),还有现住的村长与党支书(会计与妇女主任也在,但他们基本上就没发言)。而村民代表几乎没有。村长是制定村规民约的“提议人”他似乎对此很有热情,动力来自于“现在许多事不好办不好做,而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拿来用以行为依据„„当初是共同制定的,是合法的,是谁都得遵守。”
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的成果是3条规定。分别是林木管理,果木纠纷与村街村道。第一条林木管理,主要是讨论对盗伐林木的处罚,最后的定为:盗伐林木的,树到一颗罚款10元,材料没收。并以根部直径计算,直径一公分再加罚款一元。已用上的,不能卸下的按市场价和罚款数额相加处罚。
第二款为:捡树的同上处理。(因为一段捡的人就是偷树的,捡了便宜还卖乖,所以不让捡,应一律报告村里)。
第三款为:砍树作柴用的不算盗伐。第四款为:罚款所得以罚没收支入帐。
第五款为:对举报者,查清属实的,给予10元奖励。罚没款超过30元的,按罚款额30%奖励。
第2条果树纠纷的规定是:牲畜(如牛)不准进入果园,树坑。发现的,按实际损失赔偿。在田地布药的,应事先警示,原则,药死牛羊等应赔偿。第二款:栗树以根为中心,半径20米以内不得栽种杨树,柳树等其它影响树木生长的林木。否则,任何人有权无条件拔除。第三款:对死之的果树必须经村委会验收,验收后树干归本人所有,不允许私自砍伐。
第3条是关于村街村道的问题,基本上是将99年的“上营乡董家口村民自治管理章程”重抄一遍。村党支书反映,99年的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基本上没有用过。在一个下午的烟雾缭绕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立法的艰难性及各方利益在其中的博弈。一个条文背后有那么多假设与事例的支持,一个字又有多少反复与斟酌。
抛开这些“难产”的条文本身,需要想的背景资料是:(1)关于乡村最重要且敏感的地树微调问题,村长说出不用规定了,先不讨论,等政策下来,(2)参与人缺乏村民代表,几乎是干部出席,而且多是前任干部。(3)村长意图定出一部“管理法”,让其对乡村事务的处理更具合法性,而这部管理法同时是布满“罚”字。而村委会到底有没有处罚权,其合法性依据及具体运作的深入研究仍是个空白。
此外,村规民约到底具不具可行性?
这是个沉重的问题?参与之初,就有同学反对,认为制定“村规民约”只是一种难的理想,也有同学指出,“是否可行与村委会干部的公正有极大关系”。但怀着将工作上开为“制度”的憧憬,我们还是上路了,决定边做边看。
二、两委的关系。
两委即村委会和党支部,两个都是农村的领导者。
在上营乡的两个村,我们看出了不同的情况“大堡城村,是党支部当村委会的家,村委 会不管事,”而这中间又是副职当正职的家,“支书只是个支嘴的”。原因是副支书有后出,县里有人。而在童家口,是村委会的事多,支部的事少,按村长的话是:“相互配合,共同治理”实际上是村长的权威要大于党支部的。
以小小的个案,可能不足以反映全貌,但似乎可以得出一点,全国90多万个村,村 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必然是形形色色的,依各村具体情况,也可能会因领导者个人而异。
“依照村级组织以党支部为核心这一原则,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第一把手,而依照,依法治国的原则,村委会主任是村的第一把手,于是造成两关个相后果:一是村民对村委会选举不热心,因为选出的村委会主任当不了家,二是民主选举的村委会主任可能会挑战支部书记的权威造成明争暗斗。”①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而应该如何界定两委的关系呢?
在修订《村委会组织法》过程就有很多争议,最后出台的是第3条:中共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共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各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在草案中是没有的。也就意味着立法者要强调“党支部”的存在,但对于进一步的界定则没有了下文。
也许立法者的有意亦或出于无奈,让社会实践来做各样的回答法律规定出来后“立法者(作者)可以‘死’掉或虚位,他的功能却一刻也不会削减„„它指示的并非‘死’作者留下的空缺,而是某几类语语依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流遍和近作的方式。”②
实际上除了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界定不清的问题。党的问题与法律问题交织本身就是个普遍难解的课题。一个更多的考虑是政权的控制力,一个则更多的考虑法律制度设计的公正合理及权利的列位。
我们国家许多法律问题,开始就被它所困扰,辟如规章的效力界定等。法律建立之初,政治语言与法律语言交织,矛盾状态会在相当长时间存在。
4制度设计
在董家口村,我们看到一句粉刷在墙上的口号:一颗红心,两支手,三年改变董家口。这是村长的竞选口号。一笑之后,这句话很是频繁的出现在我脑海里。
村民自治和选举法规定,村委会的任期是3年。而3年的设计是如何出生的,由于资料所限,不其明了,它引发的是我对村民自治法中各个具体制度的兴趣。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不同角色的行为偏好是不同的。大多数选民„„考虑眼前利益,这好福利偏好是经济人理性使然„„竞选官员的行为偏好就是希望自己的住期中取得易于为公众感受到的福利,讨好选民的近期福利偏好,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契合,由于受选举周期或任期的影响,他们的时间贴现率要高于社会时间贴现率,其结果通常就是官员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产生明显的脱离。这种现象被费尔斯顿称为“政治过程中固有的近视„„而办法是在当选者和选民之间建起日常的,有效的沟通机制。”③
在董家口村,就碰到打水窖的长期利益与短期成本投入的矛盾,村民不愿打,而这又是上面指派的任务,村长是通过鼓动,奖励水泥,优先引水等措施超额完成了20个“水窖”的派指标。(注,水窖,即在山地上挖一个井,雨天存水备旱时浇灌之用。)
但是问题不仅这一例,吴村长还有建板栗深加工厂,柴鸡养殖厂等许多长期规划,上任之初还进行了土地果园荒山的拍卖承包(期限10年到30年不等)。而他的任期只有3年,如果下任与之政治规划不一致,则付出的一切成本就“抛荒”了。反面是,如果一届村委会充当了赢利型国家经纪人的角色,又如何以法治理!太多争议点。
我所提出的疑问,不是指“任期年限”的长短,而且村民自治中具体制度规划问题,如何在稳定性与灵活性中,在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在民主权利与集中决策中找到平衡,而这 ①② 李连江,熊景明《从政府主导的村民自治迈向民主选举》www.xiexiebang.com 下载。
冯象《相退正义一关于法律与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第22页。③ 唐娟《基层政府治理变迁的政度分析——以四川省遂宁市市区步云乡乡长直选为个案》China 028.com平衡关健是个度。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票否决制,“既县乡一级为了实现各种指标,对下级进行任务分配,一旦某项任务,一旦某项任务没达标,就视其全年工作成绩为零,不得给各种先进称号和奖励„„”这是一种典型的压力型体制。”①
董家口吴村长因为这一问题与我探讨了近2个小时,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村里今年因为一起集体上访事件而取消了他一切评奖,但关键是这次上访与村委会无关,不是因为村委会怎么怎么样,而且村委会也进行了处理,可是对方在唐山市公安局有后台,太横,没办法解决,语气中充满了不解与委屈。我说,这反映了一个制度的效率追求与个案不公正的矛盾等等。
而实质上“一票否决制”后还有很多问题:村是依法实行自治的,但它同时又接受着收缴提留,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综合治理等多项下派任务,而且实际上受着县乡一级的评价,村到底实行着什么样的自治,除了“村长是自己选出来的”,其它的是否与最“基”层的政权没什么本质区别吗?
而且,县乡的“指导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什么内容与什么作用的指导,各级人民代大会及其常委会“保证”村民自治的实施,又是一种什么性质与内容及效力的权力?这些必须体现在村民自治的定性及具体制度设计上。
否则,村民自治最多只是一个目的:“选举”自治,而只成为一种模糊的制度试验。
二、法治进乡村
“规则的统治是重要的,这几乎可以说是现代法治,成为一种核心。” 法治是一项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法律无疑是社会规制的重要资源,不过我们要克服将法律完全等同于制定法的思维定势,作为社会规则资源的法应当理解为广义的法,既包括国家正式的制定法,也应包括民间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乃至习惯,惯例等是法。
引用这些,我只想表明一点:法律或者国家法仅是规则的一种,规则是上位的范畴,法是下位的。
在法律没有进入时,乡村有着自己的秩序,按照它的自身的“规则”运行着。而且,在某些因法律不规范,未制定或者因相互冲突而无能为力时则“缺席”。在两种规则——国家与民间——之间产生冲突时,出于纠纷解决的实际,也会要求一种共存与调和。
“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权威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
这种观点可能被视为实用主义,但在“制度内看制度,从文本到文本”的研读法律后,法律必须降到人间,如果不解决问题,法律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高呼“法治中国”与“送法下乡”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冷静的看到,法仅是规则之一,法应有的解决纠纷的功能。如果,我们把法看成“万能的盒子”,仅仅做传介绍的工作,那只能在乡村中一败涂地。何况许多问题甚至是现行法无能为力的!
以调研中,我们发现,乡村除了不了解法律规范之外,一般也不倾向于选择国家法。表现在纠纷多通过调解解决。他们对法有一种模糊的信任,但很快被司法实践粉碎了。何况有着诉讼成本的考量。而在村民自治领域,对国家法的感知和引入则更少,可能也因为它更敏感吧!用村民的原话讲,咱只是个老百姓。
朱苏力教授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国家法律的现代化过份强调了与国际接触,而在运作中压制了民间法及其他传统规范(通德、习俗、宗教、和行业伦理等)的成长,忽略了这些非正式法律和规范长期有效地调整着那些社会关系。②这句话或许在特定的语境下成立,即政 ①②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中政大出版社。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政大出版社。府和知识分子在推行“法治”时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而在乡村司法实践中,调解员、基层法或其他人会制造出一种“模糊的法律产品”。①有法但又不完全是依法,可以说是杂揉了各方利益的产物。不用说乡村,即使我们在平常的援助中,也会偶尔制造出些“模糊的法产品”——为了缓释当事人脸上的焦躁,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课题调研中,我不主张我们以“法治的代言人”“纠纷的解决者”“诉讼的鼓吹者”的身份出现,我们首先是一个中立者,一个观察者,观察国家法律与民间规则的关系,观察“法治”应否,能否和如何进入乡村及它对乡村会起到什么作用,是大是小,是好是坏?
村民本身也是一个理性人,他会运用他既有的知识去选择权衡。一天,当我告诉大爷,因为时效问题这个案子告不了时,大爷似乎对“时效”“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什么毫无兴趣。他只关心案子“告”不了,忍了,算了„„而我还滔滔不绝的从法律的规定上解释着„„也许在他们眼中,诉讼可以,但调解也行,只要能解决问题。他们会考虑路途,车费、住宿费,送礼的成本及所得的“权利”收益,会考虑到以后乡里乡亲的交往„„毕竟,“生活是第一位”的,如果他们愿意选择调解或忍了,为什么“法治”非要鼓动他们“诉讼”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法治建设属于比较典型的政府推进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强调运用国家权力资源对社会秩序进行规则,强调全民普法式的集体规训,注重以制度法为表征的国家法对以习惯法为标识的民间法的自上而上的征服和改造,在所谓“将一切社会关系统统纳入法治轨道”的强大舆论支持下,试图将一切社会问题都以“依法治×”为模式格式地予以解决。这种“变法”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定法中心主义及城市中心主义色彩,也就是说,往往忽视了处于农村这个边缘地带的民间习惯法资源的价值和它对人们思想的根深蒂固的控制作用。②”
回到“村民自治”的研究上,如何将法治与乡规民约融合?
张静教授在99年“中国乡村会的法律学术研讨会”中提出的论文《乡规民约体现的村法治权》有涉及这一问题。文章在结尾处指出:虽然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家(或中央政府)不断发现这种现象对其权力基础的危害,亦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干预,但是很明显,它面临着重重困难。这种困境的主要之点,在我看起来,或许并不在于国家法律更为“现代”乡规民约更为“本土”的特性区分上,而且在于形式法和自然法习惯的区分上,而且在于两个性质上非常相似的管辖规范,竞争其各自的管辖地位和范围,力图强或扩张自己治权的行动,一直没有寻得制度化的解决方法。③”
虽然这篇论文在研讨会时争议很多,但我觉得张静提出的“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的制度化解决”及“乡规民约作为基层权威性建构的问题”是有意义的。
在我国90万个村,95年时约有5万个村制定了自治章程等规章,而很大一部分还是未被使用的“死法”如董家口村99年的章程,而且,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当然的排斥“村规民约”的适用。在讨论董家口村新村规民约中除了它的可行性问题,还有其合法,权威性来源问题以及它的性质,且对国家法的抄袭亦或时对国家权力的“瓜分”都没有定论。同时,民间很大一部分调解工作是建立在“村规民约”,习惯法等一系列民间规则之上的,但“其层之中这种自发产生的新型民间调解组织至今尚未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支持和规范。④“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翻译成大众语言即是“调解不算数”„„动摇当事人对调解组织的信住,即使纠纷久拖不决。有鉴于此,对民间调解的困境来说,制定专业性的《人民调解法》确实迫在眉睫。⑤
① 杨柳《论模糊的法律产品》一文,刊于《北大法律评论》第2期第1卷。
②③ 刘武俊《法律该如何下乡》www.xiexiebang.com天府评论。
张静《乡规民约体现的乡村自治》摘自《北大法律评论》第2期第1卷 北大出版社。④ 分别摘自《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 何兵 《中外法学》 2002年21期
第17,28页。⑤ 分别摘自《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 何兵 《中外法学》 2002年21期。所以,法律进入“乡村自治”中“选举”与“乡规民约”的两部分时,我们现在或许要做的更多是论证,或者说等待国家有权机关的解释——或者“政治指引”或看“法律规定”——可是他们一直都吝于具体的解释,除了响亮的号召“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和“送法下乡”。
因而,我们现在进入迁西“村民自治”所能做的是:
(1)宣传选举法与自治法,介绍一些程序性的规定,让选举的过程更须畅,效力更完备。
(2)宣传法律的理念,观察村民对此的反映与接受程度,寻求一种“规则之治”。(3)将“村规民约”先行制定出来,在以后的运行中进一步观察、研究其性质、效力及运作。
在北大,当然还要做更多的阅读,论证与思考。
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把基层政府和民众的寻利欲望大大的调动起来,所以乡村民主化运动的深入也提高了村民自主治理的欲望(不管现有多少问题),而且现行的政治环境也提供了可能。
作为一个经济人,村委会在“村规民约”中会考虑“罚款”对管理的有效作用,村民则考虑与我相不相关,有没有利益(包括权利与福利)。产生纠纷时,村民会考虑诉讼成本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村干部会想:别给我找乱子就行,也干万别集体上访。在“村民自治”这一领域,村委会自然希望我们能帮助治理,而村民则期望,法不仅要管老百姓,也要管干部。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也是处于矛盾的中心。不过还好,作为“外来者”,我们不会太大的影响其利益格局。
此外,就是农村中“宗族势力”与村民自治的纠结。在农村,“亲戚亲三代,宗族亲世代”,碰到经营或其它事项,首先想到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族,这是也构成农村“熟人社会”的一个支柱。
现代,宗族势力起或落都有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一种其于经济联系的“新宗族势”正在出现。我所要分析的是:宗族存在的合理性,及宗族对法律和纠纷的解决的影响,及宗族对村民自治影响。
“人类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具有恒存的联系性,特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天然的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是很难完全剥夺甚至消灭其生存依据的”①
而且实践中,中国社会的“国家法”与“民间法”作为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互相补充,起着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仅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手段,除此之外,诉诸亲戚家族也许不失为另一种更佳选择,因为对权利的追求不仅是孤立的,更具整体性,不仅是暂时的,而且是长久的。硬生生的剥夺其他途径,将人一味推向“法治”,也许会害了他。卢梭说过“除了一切人的共同的准则而外,每个民族的自身都包含有某些原因,使它必须以特殊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秩序”。文明应该给人选择的自由。
同时,在分析查阅中,我强烈的感到:中国的“礼”未尝不好,西方如美国缺少历史缺少人情,一出生,即仅有“法”作为规则调整,他们认同法,视之为当然,无可厚非,但在中国社会“礼”的融入,可能使生活更和谐使纠纷解决更顺畅。如同,公司法各种形式,为何要单单剥夺“家族公司”的合法地位?
“社会转型时期,法律和宗族处于双重的矛盾运动中。”②平衡矛盾,革故鼎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和农民,而农村和农民又取决于 ①② 田成有《农村宗族问题与中国法的现代化》www.xiexiebang.com 田成有《农村宗族问题与中国法的现代化》www.xiexiebang.com 它们对法律和宗族的态度。”①
“在这一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应担当什么角色在村民自治中?”
加强其层政权建设,修复基层与社会联系,结合国家法与民间法,形成乡村合理的规范秩序。现有的《组织法》与相关法律,会起到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规则正在被相关法律也在被呼唤。
在原来的乡绅,族长,社会精英缺位的时候,宗族会起来一定代替作用。但这种替代只是暂时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允许他上开为主流力量。所以其存在合理,也要有有限的范围,并处于渐进的过渡。(可能你会存在疑问,为什么我问“能否进入”,却同时又说前提是认同国家法,并且要上升为主流力量。对后者的趋势论证当然是庞大的工程,而我在前一句中提到“能否进入”的疑问则只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带着谨慎的怀疑去而已)。
举个例子,宗族会对选举产生影响,自己选自的亲戚,大户当选,影响到结果的实质正义。但我们只能告知其权利的重要性及如何行使,而不能夺过他的选票代其填上,告诉他:“这是个能人,选他有助于自治。”
在“村民自治”以及其他研究中,应把人视为“理性人”,我们不是带法下乡的救世主。乡村有乡村的秩序,我们需要做的是观察、研究、分析、或许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制度设计,或弥补某些法律上的漏洞,空白及矛盾,让不公平的公平,无效率的有效率,无秩序的成秩序。
可能,我们的能力还弱,声音还小,但关健是我们在做,而且在工作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成长。
注,本文其它参考资料来源有《北大法律援助一迁西特刊》及在迁西的调查笔录。)①田成有《农村宗族问题与中国法的现代化》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村民自治制度
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
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村民会议制度
第一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四至第七条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
第三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第四条
村民会议的职权:
1.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2.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
3.制订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向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事项;
4.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5、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小组和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召开的村民会议议题作出决定;
6.纠正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错误决定。
第五条
村民会议每年一般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当自提议之日起15日内召集村民会议。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受场地限制时可分片或分批召开。所作的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的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所有村民组织和村民都应当服从村民会议的决定,支持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会议决定。
第六条
村民会议的议程:
1.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听取和审议村财务收支报告;
4.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提请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事项,并充分做好召集村民会议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应当在召开村民会议的五天以前,向村民公告召开村民会议的事项。
第八条
凡参加会议的村民须到各自的联组长处签到。
第二章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第九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七条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重要补充,两者同为村民发扬民主的组织制度和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经村民会议授权对重要村务进行民主决策,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和村里的各级人大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组长等组成,后者为当然代表。必要时可邀请驻地部队代表和驻本村的公安等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的产生由各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民主推选产生,名额一般按15户左右产生一名,根据本村现状,大约在50名左右。民主推选村民代表的办法,应当经小组村民会议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妇女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十四条
村民代表任期三年,与村民委员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章守法,作风正派;
3.关心集体、办事公道;
4.关心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要求,有群众基础和威信;
5.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
6.依法具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如下:
1.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目标、任务;
2.讨论、决定完成国家任务的各项措施;
3.讨论、决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村经济合同的签订;
4.讨论、决定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公益事业;
5.讨论、决定村1万元以上的财务开支;
6.听取并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人员;
7.制定和修改除章程以外的村民自治制度(规定、办法、守则);
8.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故出缺,其成员满三人的是否要补选;
9、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10、纠正村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作出的不当决定。
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含当然代表)提议时,应该召开。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五天前书面通知代表,并告知会议议题,便于代表征求村民意见。
第十八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方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必须由参加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
村民代表的权利:
1.对村民委员会的批评、监督的权利;
2.对村民委员会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3.在村民代表会上表决的权利。
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的义务:
1.听取和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2.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3.宣传和贯彻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
4.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5.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的罢免、补选:
1.村民代表因违法等原因丧失资格,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罢免;
2.村民代表因故缺额5人以上时由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补选。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
根据《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二节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参加人员,由本届当选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共同参加。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可有一名文秘人员参加会议,负责会议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该参加村党总支邀请的总支委员会会议,简称“二委会”。
第二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研究、讨论日常工作中的一般事项,决定本村章程、制度、规定权限内的有关事项,如调解民间纠纷、扶贫帮困。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等;
3.研究、讨论、提出村重要事项的草案、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决定;
4.任免由村民委员会权限内决定的村干部、办事人员、企业经营者。
5.研究和决定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具体时间和会议内容并按时告知村民和代表;
6.研究和决定上级政府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7.研究和决定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会议主持人,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如主任因事不能参加会议时由副主任主持。
第二十七条
会议召开的原则:
1.有事即开的原则,即需要有村委作出决定的事项时,要立即召开;
2.“三三”、“五四”、“七五”的原则,即村民委员有三个组成人员必须三人参加,五个组成人员必须四人参加,七个组成人员必须五人参加,会议才能召开。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第四章 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八条
根据《 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三节的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九条
村民小组会议一般以各村民小组联组为单位召开,必要时可分小组召开。
第三十条
村民小组会议参加对象:
1.年满18周岁的本联组村民或每户1个代表;
2.特殊情况下可邀请居住本小组的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第三十一条
村民小组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学习、实施本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自治制度;
3.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中涉及村民应履行的义务或要做的有关事项;
4.组织动员村民参加有关的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
5.推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
6.本小组村民认为要解决的事项。
第三十二条
村民小组会议召开的原则:
1.必须有应到会人数的过半数参加;
2.决定的事项必须有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三条
会议主持由村民小组联组长主持。联组长还要做好会议的签到和记录,会后交村委会归档。
第三篇:村民自治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
一、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
二、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后由村民委员会确定,村计生协组织实施。
三、村务公开分固定公开栏和长期公开栏。定期的村务公开栏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调整公开的重点内容。
四、固定的村务公开内容: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以及照顾再生育申办程序、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奖励扶助金申请程序、《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证明的申办程序等。
定期的村务公开内容:再生育情况、流动人口办证情况、奖励扶助制度落实情况等,根据情况每月公开。
五、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协会理事等成员组成。
民主议事制度
一、为使本村计划生育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二、建立村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视情可邀请村民代表参加。
三、每季一次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公布本村村民的生育情 况、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必要时可通过召开计划生育民主听证会,听取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人实行严格保密,对举报内容及时调查核实,并将核实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实行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汇报村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传达贯彻上级业务部门的精神、指导意见以及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各种决议,决定的执行、办理、落实情况。
二、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主要汇报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半年工作情况,接受审议。提出下半年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作工作总结和下工作规划的报告,主要报告本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重大村务活动、上级下达的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接受审议。
四、工作报告会由村民代表大会负责主持召开,由村委会主任报告工作。
育龄群众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依法生育的权利;
(2)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
(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
(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
(5)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
(6)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求助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7)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8)公民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义务:
(1)公民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公民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义务;
(4)公民有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义务;
(5)公民有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
(6)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
(7)法律、法规规定的保险期其他义务。
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
签订计生协议的对象:
1、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的夫妇;
2、审请领取二胎生育指标的服务;
3、要求离开本区出外打工,经商的育龄人员。
计生协议由村委会与应签对象,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时签订。
村委会负责履行好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和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已签订协议的人员,认真履行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
村委会负责对违反计生协议的人员进行处理。
已签订的计生协议到期后,村委会计生专干应在协议上注销。
计划生育村民代表大会制度
1、村民代表的产生,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期满后重新举。
2、村民代表的名额,每10-15户推荐产生一名代表,并报村委会备案。
3、代表的基本条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正义感、责任心,在村民小组和群众中及家庭家庭中有一定威信。
4、代表的作用:上传下达,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渗透到群众中去,把思想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人,促进地方建设和农村稳定,有效地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参政议政,参与村重大决策,村务公开,参与村财务、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6、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1)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
(2)遇到重大事情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3)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评议两委计划生育工作,对两委成员进行综合评比,对村务公开提出批评建议。
第四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四项民主“制度
民主参与
一、有关计划生育的重大事项应当由村计生委及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二、通过村民”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的形式,全面参与的计划生育事务;
三、要积极引导村民发表意见,阐明理由,分析利弊,表明观点。
民主决策
一、年初对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重大事项,如制定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措施,确定村预算用于计划生育的经费和兑现、自主、优惠政策等,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
二、年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有村计生委向大家通报本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包括目标任务的完成,奖励优惠政策的兑现,村民计划生育合同的履行,有关人员工作职责的执行等。
民主管理
一、村计生委组织和村计生协会组织要广泛吸收各方面人员参与。
二、村讨论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消极地对待决议的落实,议事要有专人记录,以便存档备查。
民主监督一、一孩、二孩生育政策、计划外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标准,长期上墙公布。
二、一孩、二孩实际出生名单,二孩审批结果,计划外生育征收社会抚养对象及兑现情况每季度上墙公布一次。
三、年终由村计生委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计划生育工作执行情况,接受代表评议、群众监督。
四、鼓励和支持村民对违反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的行为进行举报,并及时查处。
技术服务制度
孕环情检测制度
一、坚持每月走访已婚育龄妇女,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二、对全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年二次B超检查,查孕查环查病。
三、对当年放环对象进行一年四次透环,提高放环有效率。
四、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管理,做好一年四次上门技术服务。
五、帮助外出人员办理好婚育证明,并登记造册,要求外出已婚育龄妇女每6个月反馈一次孕情。
六、做好外来人员婚育证明的查验并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念次孕情检测。
避孕措施落实制度
一、对新婚夫妇登门贺喜,送新婚优生知识。
二、对怀孕妇女登门祝贺,送孕期保健服务。
三、对产后妇女登门探望,送产后保健、婴儿优育服务。
四、对术后夫妇登门慰问,进行术后随访,并送术后注意事项及相关节育知识。
五、对退出生育期的妇女登门指导,传授有关知识。
避孕药具管理制度
一、组织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药具知识的宣传培训,使育龄群众掌握药具性能、使用方法,以提高药具的使用率和有效率。
二、避孕药具实行专人管理,保证供应,按月发放,方便群众。
三、即使掌握育龄夫妇避孕药具更换时间、适应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四、对过期药具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知情选择服务制度
一、对育龄群众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培训,内容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避孕节育知识,使其掌握或基本掌握三种以上避孕方法,并发放合格证。
二、对当年生育对象进行产后上门访视,对一孩对象开展咨询服务,签订知情选择协议书,知道其选择并落实适合的避孕节育措施;对二孩对象根据其选择避孕措施的情况指导其落实选择的避孕节育措施。
三、对按照选择及时落实结扎术、皮下埋植术、放取环术的已婚育龄妇女,做好术后随访工作。对上环一年内的对象开展四次透环服务。对避孕药具避孕的对象,使用前开展血压、体重检查;满5年开展一次血脂检查。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检查,扣清底子,建立档案。
二、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和有关政策法规的教育。
三、本村育龄人员外出前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必须达到90%以上。
四、外来育龄人员必须在到达本村10日内,到镇计生办办理婚育证明查验手续,验证率必须达到90%以上。
五、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及时参加镇组织的一年2次的孕检,发现计划外怀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杜绝计划外生育。
六、坚持计生与治安工作的经常性合作,实行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七、加强对用工单位(雇主、房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并与他们签订好用工(租房)计划生育合同,经常指导、督促他们对外来人员的计生管理工作。
日常活动制度
一、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季度一次听取村计生委有关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出计划,研究问题,总结表彰。
二、村民代表大会每年二次听取村计生委有关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检查评议村民自治工作情况。
三、村计生委每月召开组级联络员会议,学习文件、资料,交流、布臵工作。
四、村计生协会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协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五、年终召开组级计生联络员会议,进行全年工作的总结评比。
扶贫帮困制度
一、努力为计生贫困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
二、对确定的重点计生帮扶对象建立档案,并通过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帮扶,力争实现脱贫致富。
三、经上级计生部门鉴定,确因计划生育造成的后遗症,年终给予适当补助。
四、大力鼓励和提倡党员干部和私营企业主与计生帮扶对象结对子,有效帮助计生帮扶对象早日脱贫致富。
人口学校教育制度
一、人口学校必须以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为指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人口总体素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二、建立人口学校校务委员会,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师资、场地、设备、经费“四落实”,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三、人口学校应围绕为广大育龄群众生产、生育、生活服务,着重进行人口国情、市情、镇情、村情教育和计生政策法规教育,传授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以及实用技术和家政知识。
四、人口学校以面授办班为主,面授教育重点对象是上午10月1日至当年9月底生育妇女、村二委委员、妇代会委员、计生协会理事、党员及男女组长和“三生”服务主要对象,并进行必要的试卷测验,同时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五、人口学校与村民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人口学校教员职责人口学校学员守则
胸有国策,心系群众。按时到校,不拖儿带女。传授知识,通俗易懂。专心听讲,不交头接耳。学员疑难,耐心解答。场地整洁,不抽烟吃食。严格管理,严于律己。做好答卷,不敷衍了事。
村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一、宣传计划剩余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做好育龄群众思想工作。
二、扣清育龄人员底子,准确掌握育龄人员的婚、孕、育等情况,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三、抓好一孩放环、二孩月内结扎为主的综合性避孕节育措施,发放和管理好避孕药具,并抓好一月一次随访工作,即使填写好随访卡。
四、开展技术服务,做好一般对象一年二次的B超透环和重点对象一年四次的孕环情检测,发现孕情,及时做好不久措施。
五、认真搞好统计工作,例行月会制度,建立好计划生育台帐,孕环情检测花名册,及时收集计划生育信息,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六、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档案,做到变更及时,上报准确。
村计生委主任工作职责
一、受村两委会指派,根据村计生工作安排,负责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向育龄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发放各种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做好育龄群众的思想工作,组织群众参加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及时更换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按季公布内容;及时帮助和知道育龄夫妇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和补救措施。
三、完成计划生育帐卡册填报任务。每月走访育龄夫妇1次至2次,准确掌握婴儿出生、性别、存亡和已婚育龄夫妇怀孕及节育情况。按照镇计生办要求,管理和填写计划生育帐卡册,即使准确填报村计生统计月报告单;向村委会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认真搞好避孕药具管理和发放工作。核实本村药具使用人数和需求数量,按月领取并定时发放到人,经常了解服用效果,填写随访卡。
五、组织、参加各种计划生育宣传、学习、教育活动。联络、协同村计生协组织开展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加镇组织的各种计划生育培训班和会议;组织召开村计划生育联络员例会,定期检查、总结工作并向村委会做好汇报。
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和服务,避免计划外怀孕,杜绝计划外生育。
七、认真完成村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组计生联络员工作职责
一、带头学习和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做好育龄妇女思想工作。
二、协助村计生联系员做好二月一次孕环情检测工作,掌握本组育龄妇女月经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村计生联系员汇报,并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动员工作。
三、做好避孕药具发放工作,每月一次送避孕药具上门,每月多使用药具人员进行随访,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四、抓好四项手术完成工作,动员本组育龄妇女在一孩出生后进行期内防环,二孩出生后月内做好结扎手术。
五、协助村联系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行管理和服务。
六、按时参加村召开计划生育月会,不无故缺席,不迟到,如实汇报本组计划剩余情况。
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职责
负责村计划生育协会的全面工作,其职责是:
一、抓好协会组织网络建设、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组织建设。
二、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咨询、交流、监督工作,为计划生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善于总结推广经验、发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新家艇计划活动,积极为计生户拓展致富门路,工作思路清晰,有创新意识。
四、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增强协会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村计生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职责
一、负责召集协会理事会、会员小组章、会员大会,传达贯彻上级的指导精神和工作要求,建立和完善活动制度。
二、组织协会理事、会员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配合搞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三、组织协会理事、会员小组长、会员开展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参与新家庭计划活动和优质服务,搞好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四、经常对协会工作进行检查、对会员小组长进行知道、对会员进行培训、监督各项任务落实。
五、开展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建立监督联系网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
六、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搞好交流协作,开展评优争先活动。
七、做好日常具体工作,编制工作计划,搞好信息报道,起草年终总结,按上级计生协要求做好会议和活动记录,做好台帐、报表、档案工作。
协会会员在计生民主管理中的职责
一、遵守协会章程,带头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宣传协会的宗旨、目标和任务,宣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好处和意义。
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负责联系育龄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服务活动。做到每月上门联系1-2次,了解思想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三、带头勤劳致富,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所联系的对象,制订生产计划,提供经营信息,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共同致富。
四、积极开展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作风、干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奖励、处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建议,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小组长职责
一、带头学习、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避孕节育知识,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勤劳致富,积极参加镇、村协会召开的会议(培训班)和各种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二、把计生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优教科学知识,致富信息等宣传品送到每个会员及联系户手里。
三、通过会员联系户,开展“五个一”(学习一次计生政策,送一次宣传资料,做一回思想工作,搞一次服务,做一件好事)活动。协助做好育龄妇女的查孕、查环、查病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四、了解和负责本小组各会员和联系户的生产、生活和计划生育情况,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做好信息传递和反馈工作。
五、带领会员开展评游争先活动,积极参与“五无一好”(无计划外生育、无非法领养、无人工流产、无家庭纠纷、无贫困家庭。会员联系户活动好)小组竞赛活动,努力成为村示范小组。
村计生协会工作职责
一、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富有群众特色的各项服务活动,协助村“两委”组织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把协会建设成为村“两委”的好帮手,育龄群众的贴心人的群众组织。
二、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建立以群众会员为主,富有代表性、权威性的理事会。积极发展生产恩能够手、技术能人、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分子等各方面代表为会员,会员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上。建立健全会员小组、会员联系户活动网络。
三、履行带头职能。组织发动会员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中的带头作用。
四、履行宣传职能。通过发放宣传品、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人口科学理论,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播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等科学技术知识。
五、履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力量,开展项目工作,积极参与新家庭计划活动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搞好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六、履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职能。在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参与本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本村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监督村班子、村干部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和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履行交流职能。建好“会员之家”,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定期召开会员小组长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搞好学习培训、交流合作等工作。
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一、抓好组织建设,配好配强村计生委主任和村计生委全体成员;
二、确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三、定期对村计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落实。
四、与村民签定遵守《计划生育自治章程》的合同,保证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五、年初落实计划生育经费,在开展工作中及时协调各方关系,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某村村民自治制度
文章标题:某村村民自治制度
XX村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编制并实施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管理本村财务,教育村民爱护公共财物和设施,珍惜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巩固和壮大
村集体经济,管理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的各类经济组织;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者的合法的财产权及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三)编制并实施本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修建村道,指导村民建设民房,整顿村容,发展公益事业,搞好公共卫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四)促进村民团结和家庭和睦,照顾五保户、特困户和军烈属,依法调解民间纠纷;教育村民加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代表本村处理与邻村的纠纷,维护村与村之间的团结;协调处理村民小组之间的关系;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和生产生活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对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和劳教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和生产生活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对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和劳教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活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六)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自觉履行纳税、服兵役、计划生育等依法应尽的义务,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七)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八)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工作;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
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做好村委会各方面工作。自觉接受上级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工作的监督指导,搞好农村各项工作。
(二)村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办事要廉洁公正、作风民主,积极主动为村民服务。
(三)村委会要结合村的实际,制定村经济、文化教育、农业科学、公益事业等整体发展规划,村干部要落实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制,组织村民逐项实施,依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促进本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四)积极带领村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宣传教育活动,搞好三个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
(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村民对发展经济、村务公开和各项工作的意见,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六)坚持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方便村民办事。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一)村民会议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的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开村民会议。
(二)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本村的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所作的决定应当经村民代表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与村民会议的决定、决议相抵触,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特殊情况或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会议成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三)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
民主选举制度
(一)民主选举的原则:实行直接、差额和无记名投票。
(二)村委会成员的设置:村委会成员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3—7人组成,成员中应当有妇女干部。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及时举行换届选举,可连选连任。村委会成员不脱离生产,可享受适当补贴。
(三)选民资格:
1、年满18周岁;
2、户口在本村;
3、有政治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选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20日前登记公布。
日的20日前登记公布。
(四)投票选举的形式:提前五日公布投票选举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召开选举大会,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主持;设立中心投票会场和秘密写票间,每个投票站和流动投票箱(须经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审批)必须有三名以上监票人员
负责监督。
(五)选举结果的确认:有选举权的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赞成选票,始得当选。
民主决策制度
下列事项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一)依法选举、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审议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辞职请求。
(二)决定聘用本村财会人员和其他村务管理人员;决定本村享受补贴人员及补贴标准。
(三)听取、审查和批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审议决定本村建设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以及有关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审议决定本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决定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
(五)审议决定镇统筹款的收缴办法、村提留款的收缴和兴办公益事业的经费的筹集办法。
(六)审议决定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的使用和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安排的方案。
(七)决定对村级财务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八)制定和修改本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并报镇人民政府备案。
(九)撤销或者改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十)审议决定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经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可以讨论决定本制度第二项至第七项涉及的事项。
民主管理制度
(一)必须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村贯彻执行,保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对本村重大事务要及时研究讨论,与村民委员会共同形成意见并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组织党员和群众监督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实施情况。
(二)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给予村民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重大事务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民主决策;日常村务管理要让村民参与,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三)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时,不能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一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成员说了算,而应按多数成员的意见办理;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当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意见与大多数村民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理。
(四)必须坚持村民代表会议服从村民会议。
(五)必须坚持依法办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所作的每一项决定、决议,都不得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村务管理人员(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村聘用的管理人员)要带头执行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制度;村民既要享有民主权利,也要履行应尽义务。
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村务管理人员(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村聘用的管理人员)要带头执行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制度;村民既要享有民主权利,也要履行应尽义务。
民主监督制度
(一)依法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村委会设立由5至7人组成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其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委员会成员(村党支部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
(二)按时公开村务情况。
下列村务至少每半年公开一次,涉及财务的事项每月公开一次,应当及时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开。
1、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民委员会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2、财务计划及各项收入、支出和债权债务情况;
3、集体资产及其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土地、物业等生产资料的经营情况和集体企业承包经营方案、投标结果、承包费收缴、合同履行情况;
4、村集体经济收益及其使用情况;
5、兴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以及招标投标、建设承包方案及实施情况;
6、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的收入和使用情况;
7、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社会捐赠等项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
8、上级政府下拨的补助经费、专项经费的收支情况;
9、农民负担各种费用情况;
10、村合作医疗费的收缴和开支情况;
11、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福利,公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情况;
12、当年宅基地的申报、批准和使用情况;
13、安排计划生育指标、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14、协助上级政府开展工作情况;
15、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三)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
1、每年年终请镇党委派人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对村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2、评议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并将评议结果向村民公布。
3、评议前先由村委会成员按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作全年工作总结报告。
财务管理制度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配备财会人员。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财会人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账、钱、物分管制度,严禁公款私存,会计管账,出纳管钱,非出纳人员一律不得管理现金。财务保管员负责财物的登记管理,严格执行入库、领用手续。财会人员要依法履行审核村里的一切资金收付,坚决抵制违法违规行为。资金开支必须具备合法的原始凭证,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名,手续不完备的,出纳员不得付款。
村日常的小额开支,实行“两笔会签”制度,其中村民委员会主任一支笔,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组长一支笔,缺少任何一支笔均不得入账报销。村委会主任经手的开支,由村党支部书记审批;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经手的开支,由村委会副主任审批。意见不统一、无法“两笔会签”的,提交村党支部讨论决定。
日常的大额开支在“两笔会签”后须经村党支部同意,由支部书记签名。大额和小额的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提出意见,经村党支部同意,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村财务收支情况应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并签字后,每月公布一次,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收集群众意见并向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报告。
《某村村民自治制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某村村民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