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城镇化会议解读
中央城镇化会议解读: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尽快把每个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拔苗助长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 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三大城市群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彩语言辑录
——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格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布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新闻背景 数据见证我国城镇化
据新华社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记者梳理了权威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见证了我国城镇化推进步伐。
199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8.9%。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2%。
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两年分别提高了1.32和1.3个百分点。
——据测算,2001年到2011年10年期间,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解读
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三大关切
据新华社电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 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了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 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
第二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一、时事热点
2009年12月5号至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图为城乡逐渐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昆山新城一角(2008年10月10日摄)。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城镇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它所蕴涵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辉煌历程。
二、时事透析
(一)城镇化解读
1.城市化又称城镇化。城镇化的提法比城市化的提法更有意蕴,无论从城市良性化发展的需要、战争防范的需要、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超大型城市并不是最好的城市化之路,也不符合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以中小城镇吸纳消化该城镇辐射的农村从而形成以中小城镇为主体的蛛网型城市化格局,才是中国城市化的的最优选择。
2.城镇化的提法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
(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2)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3)积极建设新型乡镇。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时因地而异,辨证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准确把握城市化的含义。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化之路。
(二)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1.有数据显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的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超过4亿,并且还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阶段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80%以上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2.在我国,城乡二元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己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随着城市发展,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差距越来越大。统筹城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而这仅依靠大城市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也面临一些发展的问题。源源不断走进城市的农村人口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而中小城市将是这些农村人口转移人口的主要落脚点。从中国的国情和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成本低、效益也较好。
教材回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亦有区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现处在中期加速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防止畸形发展,又要避免滞后城市化,以保持合理和良性的发展。
(三)中央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1.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2.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动力。扩大内需才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镇化的最大作用是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带动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公用事业等行业面临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渐渐趋同,缩小了城乡差别。
三、高考预演: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答案:1.D2.C
解析:第1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由试题所给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在图
示期间的变化趋势及城市人口比重数值可知,甲、乙两条曲线在年2004的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应属于发达国家。曲线丙在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己达40﹪以上,而在2004年还未达到50﹪,说明在图示期间城市发展缓慢,不符合我国在这一期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点,200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41.76﹪,故只有丁曲线符合。
第2题,图示期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较快时期,美国己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进程很慢。因此,我国与美国城市化相比,具有城市化速度快的特点,表现为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又具有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多的特点。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4.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5.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答案:3.A4.D5.D
解析: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化水平相适应;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
6.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7.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
(3)我国城市化在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1850—1890年,日本:1950—1970年。(2)慢,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或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或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或城市化进程趋缓甚至停滞)。(3)1950年前,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篇: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城镇化”
“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透出重要信号: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潜力:将起长期带动经济增长作用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后,又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下一步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约10%提高到大约45%,但与发达国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厉以宁算了一笔账: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以后,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5%。要知道,城镇化率每年
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将是多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此外,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还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来消费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专家认为,这一规划符合中国国情,有利长远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从中国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从长远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说。
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近20年来,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亮点: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此次会议上的亮点之一。
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社会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然而,原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让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望而却步,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中央提出的重大举措,将使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能进城,稳得住,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新消息,这项措施即将付诸实施。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推进城镇化”时,除冠以“积极”一词外,同时还强调了“稳妥”。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要坚决防止缺乏规划,一哄而上,造成经济波动、社会动荡;要坚决防止城市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外来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就业、住房等压力过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谈到城镇化进程时建议,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应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在城乡统筹、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型方面进行更多试验,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篇: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六大任务
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六大任务
财新网 [微博] 2013-12-16 08:03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条评论
[导读]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主要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以及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城镇化工作的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五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六大任务解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六大任务解读:人到哪去·钱从
哪来·地怎么管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12-15 10:37 来源: 南方都市报新快报
核心提示: 调研看,这部分人口大多已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尤其对于80后、90后农民工而言,已经很难回到家乡了。因此这部分农民需要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李强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户籍改革,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比如广东试行的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等。
据新华社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拔苗助长
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点评】与此前中国传统的规划方式有所不同,力推简政放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城镇化发展思路上也有转变,即弱化行政命令,注重市场规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认为,强调城镇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就是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研究员易鹏则认为,此举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的考核将不会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城镇化首要任务:常住人口市民化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点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指出,一些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已经逐步在城市稳定下来,有稳定的收入和住房,成为常住人口。从调研看,这部分人口大多已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尤其对于80后、90后农民工而言,已经很难回到家乡了。因此这部分农民需要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李强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户籍改革,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比如广东试行的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等。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改变了我国以往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以往,特大城市、大城市受惠于政策优势,占据了更多公共资源,吸引大规模人口迁入,中小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则日趋边缘化。力推城市群发展的国务院参事施祖麟分析,城市集群发展,可以进行产业、资源平衡分布,从而减轻大城市压力。“城市群有利于破解中小城市发展的问题”,易鹏认为,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能够破解小城镇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不公的问题。
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特大城市严控人口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
【点评】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通过放开中小规模城市的落户限制,既能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又能保证自由迁徙。
易鹏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意味着将来落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难度将加大,但通过其他城市的发展,使得北上广的优势不那么明显,让民众愿意到其他城市就业。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指出,放开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利于鼓励农民实现“就近城镇化”。根据相关调研,农民工的流向主要有两种,一是长途迁徙,比如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另一种是选择在家乡的县城城市,这一类如果能就近定居落户,在风俗、文化、饮食等方面容易融入,而县城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条件等方面的条件也较好。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对于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已经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甚至不堪重负,因此通过政策制定进行调整、引导、分流,鼓励就近城镇化。
确定央地分工:将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点评】据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由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等多部门联合负责。6月26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家城镇化规划已起草形成规划文稿。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此次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为规划出台带来希望。一系列迹象表明,规划出台已为时不远。一权威人士透露,规划最晚将于明年两会后出台。
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点评】目前中国的土地城镇化率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城市面积快速扩张。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城市规划了大规模的工业园区,用地价格很低,这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工业占地太多导致生活用地尤其是居住用地减少,带来住宅用地价格高涨。国土部的一份统计显示,2013年二季度全国105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4799元和684元/平方米,工业用地地价明显较低。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研究员易鹏表示,这次中央提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用地,预计今后将出台更严厉的土地管制,以促进更集约用地。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减少工业用地、提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意味着扩张型的、以建筑群为主的城市规划已经结束了。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很多城市工业用地闲置,下一步可能会收回这些闲置的土地,转为其他用地。
地方债券将放开 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点评】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专家表示,房产税将成为地方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市政债也将放行,将目前各种融资平台债务规范化。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央行原行长戴相龙昨日表示,城镇化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而城市财政的来源,一是税收,包括房产税、资源税等都可以作为地方财政来源,二是举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允许发行城市建设债,当然要设定严格的条件。戴相龙还建议建立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设立住宅储蓄信贷银行,实行低税率等优惠政策,在公积金和商业贷款之外,为市民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优惠的金融支持。
中西部和东北将发展若干城市群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点评】“两横三纵”这一格局源于“十二五规划”。其中,“两横”指的是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则为三条纵轴。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规划几乎囊括了中国内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对于此前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每个城市都将划定开发边界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点评】中山大学教授孙原表示,这里所说的边界不应是城市行政区划意义上的边界,而应该是指城市核心区与生态区之间的边界。孙原认为,城镇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平衡。城市核心区追求的是效率,而城市的生态区强调生态环境,如何限制城市规模,就应该在核心区与生态区之间明确开发边界。他介绍,广州提出的“山田城海”规划就是这种边界的体现。即在都市的核心区和卫星城之间保留一些森林、农田、村庄和湖泊河流的生态区。但在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陈秋霖看来,这种边界的意义并不只是城市规划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治理的问题。
发展美丽城镇 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点评】近年来在城镇化大潮中,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据最近的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6722处,其中,17.77%保存状况较差,8.43%保存状况差,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余年被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评价为“中国对文物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中央对此作出纠正,谢辰生认为,这正是符合了我国坚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行“专家治市”不能政府换届规划也换
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点评】在近年各地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盲目跟风,热衷建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等恶果也逐渐显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李丹阳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一些政府官员不懂合理规划,项目不经过科学论证就上马。中央提出了“专家治市”理念,在李丹阳看来,此举非常有针对性,“这说明知识和先进理念在城镇化推行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传统的长官意志”。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彩语言辑录
——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格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布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新华社电)
■新闻背景
数据见证我国城镇化
据新华社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记者梳理了权威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见证了我国城镇化推进步伐。
199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8.9%。
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2%。
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两年分别提高了1.32和1.3个百分点。
——据测算,2001年到2011年10年期间,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解读
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三大关切
据新华社电 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了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