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救互救知识
自救互救知识
1、每一年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世界急救日。
2、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3、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100次。
4、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早期心肺复苏。
5、现场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三个步骤。
6、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时间是4分钟。
7、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8、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9、鼻属于呼吸道。
10、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90度为宜。
11、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10-12次/分钟。
12、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13、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的部位是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14、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钟。
15、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的深度是4-5厘米。
16、现场救治成人气道异物梗塞,进行腹部冲击的部位是脐上二横指。
17、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头低脚高体位。
18、成人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左右。
19、成人失血量达到800-1000毫升即可出现休克表现。
20、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
21、用绷带包扎上下粗细不等的肢体时应当选用螺旋反折包扎方法比较合适。
22、钢筋、尖刀扎入肌体深部时现场处理原则是固定异物、简单包扎、速送医院。
23、现场处理腹部外伤、肠管溢出伤病员的原则是辅料覆盖伤口后做圈,用碗扣住伤口,再用三角巾包扎。
24、对于开放性气胸的伤病员的现场处理,最重要的措施是将开放性伤口尽快变为闭合性伤口。
25、遇肢体离断伤时,现场将伤员处理好后应将离断的肢体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入塑料袋后再放在门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中保存(摄氏2-3度的环境)。
26、对于头部外伤有脑积液,血液自鼻腔耳道流出时,现场处理原则是不堵塞,利于流出。
27、遇有触民用电的伤员现场救护应首先断电。
28、家中油锅起火的正确灭火方法是立即将油锅盖盖上,关闭燃气阀门。
29、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安全通道弯腰匍匐前进。30、对于汤烧伤的伤病员现场处理的方法是立即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
31、遇雷击后最严重的伤害是心跳呼吸停止。
32、突发地震时在楼房内应采取立即躲入室内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
33、对于意识清醒的食物中毒伤病员,现场救护原则是立即催吐排毒同时呼叫120.34、当发现室内有大量煤气泄漏时,救护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护应注意严禁点火和开启照明设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中毒。
35、遇有高压电线落地时,应看管好现场,10米内严禁人畜进入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36、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就近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就医。
37、肢体冻伤时应将受伤肢体放入摄氏38度-40度的温水中加温至患肢颜色转红。
38、遇有中暑的伤员,应迅速将公务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给轻者饮淡盐水或淡茶水,重者立即呼叫120.39、在拥挤的人群中,当你被推倒在地时应把身子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40、遇有酸碱烧伤时,现场的处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
41、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楼梯、影院等地方易发生拥挤踩踏。
42、在地铁里遭遇照明系统停电时应保持冷静,原地等候,不要随便走动,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处理和疏散。
43、在野外遇到下雨打雷时应及时披上雨衣,双脚并拢,蹲下并双手抱膝降低身体重心。
4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避开由高处滚落的山石,以立即向河谷两侧山坡或高地奔跑的方法逃生。
45、大量饮酒后,奔跑以促进毒素排出不是现场处理毒蛇咬伤的方法。
46、皮肤晒伤后现场处理的方法是:用冰敷或湿敷降低局部皮肤温度。
47、踝关节严重扭伤时,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进行冷敷.48、一氧化碳重度中毒时,伤病员的口唇颜色应为樱桃红色。
49、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50、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51、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
52、在行驶的公交车上遇到地震时,要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椅等。
53、如果废墟中烟尘弥漫,避免窒息的方法有:用毛巾或手帕等捂住口、鼻,如果可能,最好用湿毛巾。
54、在等待救援时,保存体力的方法有:没有听到救援的声音时,不要大声呼救。
55、当无力呼救或外面的人听不到呼救时,可以用石块或铁具敲击金属管道或墙壁。
56、在废墟中为了维持生命,等待救援,要想方设法找到水和食物,必要时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57、抢救幸存者时,要先使其头部暴露出来,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灰土,防止窒息。
58、对于埋压时间较长的幸存者,要先喂适量含盐饮料,不可马上给予大量食物。
59、幸存者若长时间被困在黑暗的废墟中,抢救出来时,应将幸存者的眼睛蒙住,避免强烈光线刺激。
60、对疑有骨折或脊柱受伤的人,抢救时不可强拉硬拖,要设法暴露全身,再整体搬运。61、对抢救出来的受伤者,应首先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再送医院。62、火灾时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被烟雾和毒气窒息,或逃生行为不当等。63、一旦发现火势不易控制,要立即撤离火场转移至安全地带,尽快拔打119报警。
64、遇到火灾拔打119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确切的失火地点和建筑物特点、火势大小、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等。
65、如果自己的衣服着火,又来不及脱衣时,要立即躺倒,让别人用毯子或水将火焖灭或浇灭。
66、如果火势不猛,有可能冲出火场的时候,可向头上或身上淋水,或用湿毛毯包裹身体,冲出险区。
67、如有浓烟,不能直立行走撤出火场时,可弯腰贴近墙壁前行,并用湿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穿过浓烟。
68、当门外已经被烈火封住时,保存生命的方法有:紧闭房门,如有可能向门上泼水,以延缓火势蔓延和争取救援时间。
69、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有效的方法有:在门槛外侧堆上沙袋,并将大门下面的空隙用旧毛毯等堵住。
70、如果洪水严重,可代替木筏自救逃生的用品有:门板、床板、木箱子、木柜子等。71、在街上遇到抢劫时,避险的措施有:寻找机会求救,看准时机向人多的地方奔跑,寻找机会拔打110报警。
72、在公交车上防止盗窃的方法有:把随身携带的包置于胸前,以防止小偷割包、掏包。73、遇到紧急情况拔打110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切地点、现在的情况、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74、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的禽流感类型为H7N9 7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的震级是8.0级
76、如果在公共场所被挤进人群,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将双手交叉在自己的胸部,尽量用肩背部承受挤压。
77、上下学时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应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提示,走人行横道,不要和机动车辆抢行。
78、当遇到歹徒入室抢劫、盗窃时,要冷静、不慌张,记下歹徒的体貌、口音等特征,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
79、当火势很小时,灭火的方法有:用水、灭火器、沙土等将火浇(压)灭,或用毯子将火焖灭。
80、遇到洪水来临,可迅速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待救援。
第二篇:自救互救知识竞赛试题
自救互救知识试题
1、世界急救日是每一年的(B)A、12月29日
B、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C、8月8日
2、我国将“120”定为医疗急救电话是(C)年 A、1972年 B、1966年 C、1986年
3、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B)次 A、1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4、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A)
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5、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A是(C)A、人工循环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6、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A)A、4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7、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C)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8、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下列(A)方法打开气道 A、仰头举颏法 B、托颌法
C、迅速将口腔打开
9、下列(A)器官属于呼吸道 A、鼻 B、口腔 C、肺
10、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C)为宜 A、60度 B、120度 C、90度
11、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A)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12、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A)A、30∶2 B、15∶2 C、20∶3
13、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的部位是(A)
A、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B、胸骨下1/3 C、胸骨上1/3
14、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B)A、60次/分钟 B、100次/分钟 C、80次/分钟
15、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A)A、4—5厘米 B、2—3厘米 C、7—8厘米
16、现场救治成人气道异物梗塞,进行腹部冲击的部位是(B)A、胸骨下部 B、脐上二横指 C、脐下二横指
17、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下列(A)体位 A、头低脚高位 B、头高脚低位 C、平卧位
18、成人血液约占自己体重的百分之(A)A、8 B、15 C、12
19、成人失血量达到(B)毫升时即可出现休克表现 A、200—400 B、800—1000 C、1600—2000 20、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是(C)A、止血带止血 B、填塞止血 C、加压包扎止血
21、用绷带包扎上下粗细不等的肢体时
应当选用(B)方法比较合适 A、环形包扎 B、螺旋反折包扎 C、螺旋包扎
22、钢筋、尖刀扎入机体深部时现场处理原则是(B)A、立即拔出异物
B、固定异物、简单包扎、速送医院 C、拔出异物后止血再送医院
23、现场处理腹部外伤,肠管溢出伤病员的原则是(C)
A、立即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 B、大块敷料覆盖伤口,加压包扎 C、敷料覆盖伤口后做圈,用碗扣住伤口,再用三角巾包扎
24、对于开放性气胸的伤病员的现场处理,最重要的措施是(A)
A、将开放性伤口尽快变为闭合性伤口 B、简单包扎速送医院
C、拨打120等待救护车到达进行治疗
25、遇肢体离断伤时,现场处理好伤员后应将离断的肢体(C)A、放入冰块中保险
B、用水冲洗干净后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医院
C、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入塑料袋后再放在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中保存(摄氏2—3度的环境)
26、对于头部外伤有脑脊液,血液自鼻腔耳道流出时,现场处理原则是(A)A、不堵塞,利于流出 B、用冷水冲洗干净后送医院
C、用冷水冲洗干净,用棉球塞住,再送医院
27、遇有触民用电的伤员现场救护时应首先(B)
A、将伤员搬出现场 B、断电 C、呼叫120
28、家中油锅起火的正确灭火方法是(A)A、立即将油锅盖盖上,关闭煤气阀门 B、尽快向油锅内泼水 C、用干毛巾覆盖油锅
29、发生火灾时的报警内容是(C)A、起火单位、地点、燃烧部位、燃烧物质
B、起火原因、火势大小、联系人姓名电话
C、以上两项均要报告清除
30、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A)A、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安全通道弯腰或匍匐前进 B、立即躲入电梯 C、赶快自窗户跳出
31、对于烧烫伤的伤病员现场处理方法(B)
A、立即脱掉衣服、包扎伤口
B、立即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 C、尽快送往医院
32、遇雷击后最严重的伤害是(A)A、心跳呼吸停止 B、失去记忆 C、全身抽搐
33、突发地震时在楼房内应采取(C)避震
A、立即逃出楼房
B、立即跑到阳台上高声呼救
C、立即躲入室内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34、在室外遇到突发地震时的避震方法是(A)
A、避开高大建筑物,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到制高点
B、立即跑到胡同内躲避 C、抱住电线杆仅防摔倒
35、对于意识清醒的食物中毒的伤病员,现场救护原则是(B)A、速送医院
B、立即催吐排毒同时呼叫120 C、观察2—3小时后再决定是否送医院
36、当发现室内有大量煤气泄漏时,救护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护应注意(C)A、严禁点火和开启照明设备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中毒 C、以上两项均应做好
37、遇有高压电线落地时,应(B)处理 A、立即进入现场,救护被电击的伤病员 B、看管好现场,10米内严禁人畜进入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C、立即拉闸断电
38、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应(B)A、不用处理
B、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就近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就医
C、在伤口上涂抹酒精即可
39、肢体冻伤时应(C)A、立即用雪搓
B、用高温烘烤以尽快复温
C、将伤肢放入摄氏38度—40度的温水中加温至患肢颜色转红
40、遇有中暑的伤员应迅速(C)A、将伤员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B、给轻者饮淡盐水或淡茶水,重者立即呼叫120 C、上述两项均是处理中暑伤员的方法
41、在拥挤的人群中,当你被推倒地时应(C)
A、大声呼叫,求助他人将你扶起 B、平躺等人群过后再爬起来
C、把身子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42、遇有酸碱烧伤时,现场处理的方法是(A)
A、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 B、不用冲洗直接送医院 C、寻找中和液体进行冲洗
43、下列(B)地方易发生拥挤踩踏 A、高速路
B、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楼梯、影院等
C、宽敞的公园
44、在地铁里遭遇照明系统停电时应(B)A、尽快扒开车门逃生
B、保持冷静,原地等候,不要随便走动,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处理和疏散 C、迅速挤入其它车厢去找电源
45、在野外遇到下雨打雷时应(B)A、赶快拨打手机求救
B、及时披上雨衣,双脚并拢,蹲下并双手抱膝降低身体重心 C、躲入大树下以防被雨淋湿
46、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A)逃生 A、避开由高出滚落的山石立即向河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B、立即停留在低洼处或向河沟下游走 C、立即攀爬到树上躲避
47、遇有脊柱骨折的伤病员现场搬运时的错误方法是(A)A、一人抱胸,一人抬腿 B、用硬板担架搬运 C、四位救护员平抬
48、以下(A)不是现场处理毒蛇咬伤的方法
A、大量饮酒后,奔跑以促进毒素排出 B、减少活动
C、用布带在伤口近心端15公分左右,结扎紧,并使伤肢低于心脏
49、皮肤晒伤后现场处理的方法是(A)A、冰敷或湿敷降低局部皮肤温度 B、晒出水泡后,立即挑破涂药 C、局部做热敷
50、踝关节严重扭伤时,应(B)A、尽快按摩局部以减少肿胀 B、立即用冷水或冰块进行冷敷 C、立即在局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
51、一氧化碳重度中毒时,伤病员的口唇应为(A)A、樱桃红色 B、苍白色 C、青紫色
第三篇: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为配合“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编写本增刊。本书介绍了煤矿、危化品、烟花爆竹、冶金、非煤矿山、机械制造、建筑、交通等领域发生事故后的急救常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急自救知识。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本次竞赛参考书外,还可以作为企业车间、班组日常学习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培训教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现行的安全生产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以及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案例,以供管理者参考。
第一节应急管理概述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和应急保障等方面。
(一)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1)领导机构。国家层面上,国务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地方层面上,各级政府是所在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一般都设立应急委员会。
(2)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各级政府也设立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能相对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3)工作机构。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应急管理工作。
(4)专家组。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管理的预案体系
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组成。
(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实施。
(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3)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国务院备案。
(4)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并实施。
(5)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街道、乡镇村屯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
(三)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律,为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应急运行机制有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管理、公众动员四个基本原则。
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
1.预测与预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及部门。
(1)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Ⅱ级(严重,用橙色表示),Ⅲ级(较重,用黄色表示),Ⅳ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过程中所发布的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和可能影响范围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是应急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应急处置需要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如果是国际行动,还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
(1)信息报告。按照国家总体预案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国务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h,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目前,较大或一般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及部门要求市、县政府及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h向上级机关报告。敏感事件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2)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及部门报告。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应急响应。对于事发地政府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上级政府、部门直至需国务院协调处置的,根据有关领导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或事发地政府的请求以及上级
主管部门的建议,经上级批准后,启动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4)紧急状态。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职权决定;需要宣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或者由国务院依职权决定。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应当依法立即通过新闻媒体公布。
(5)应急结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紧急状态终止的决定以及决定的宣布、公布由有关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办理。
3.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要做好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2)调查与评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上级政府作出报告。
(3)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上一级政府援助的,事发地政府要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
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牵头处置的国务院主管部门负责;由国务院部门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有关信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事发地政府组织发布。具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四)应急管理的应急保障机制
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在我国,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抗洪抢险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骨干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是社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击力量。
(2)财力保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应急资金和工作经费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按规定程序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3)物资保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基本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电力供应等部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完整内容请访问 易安网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专题:)
第四篇:自救互救复习题
自救互救复习题
1、如果只注意预防事故而忽视了、就不是一名合格矿工。
⑴安全第一⑵综合治理⑶自救互救
2、抢救伤员现场急救操作技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包扎和现场搬运。⑴仰卧压胸⑵俯卧压背⑶骨折固定
3、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⑴积极抢救;⑵及时报告灾情;⑶安全撤离 ; ⑷安全防护。
A、对B、不对
4、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⑴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 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⑶加强安全防护; ⑷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 ⑸妥善避灾; ⑹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A、对B、不对
5、《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中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
⑴矿灯⑵安全帽⑶自救器
6、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A、对B不对
7、常见的止血方法有几种。
A、二种B、三种C、四种
8、当发生火灾时,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A、对B、不对
9、自救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自救和互救方法的正确性。
A、对B、不对
10、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平均操作18次为宜。
A、对B、不对
11、当井下发生任何灾害事故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然后撤离现场。
A、对B、不对
12、过滤式自救器,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中毒。
A、对B、不对
13、过滤式自救器适用于灾内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
A、17%B、18%C、19%
14、过滤式自救器适用于灾区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的环境。
A、1%B、1.5%C、2%
15、佩用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快速行走。
A、对B、不对
16、隔离式自救器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有害气体的条件下。
A、对B、不对
17、被水堵在上山时,要时刻跑出向下探望,观察情况。
A、对B、不对
18、透水后,应撤到透水地点以上水平,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独头巷道。
A、对B、不对
19、过滤式自救器不受使用条件限制。
A、对B、不对
20、避难硐室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3米。
A、对B、不对
21、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必须采用过滤式自救器。
A、对B、不对
2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A、0.24%B、0.024%C、0.0024%
23、瓦斯爆炸的浓度范围是:。
A、6%—15%B、5%—16%C、5%—18%
24、瓦斯是指井下以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 C、甲烷。
25、当氧气浓度小于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A、19%B、17%C、15%
26、矿工自救应遵守四原则。
A、灭护退躲B、灭护撤躲C、灭撤藏躲
27、在心脏停博后秒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扣击心前区往往可以使心脏复跳。
A、60秒B、70秒C、90秒
28、瓦斯比空气轻,相对空气的比重为。
A、0.55B、0.54C、0.55429、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每分种次为宜。
A、50—60B、60—80C、70—8030、瓦斯比空气轻,常常聚集在巷道的。
A、上部B、中部C、下部
31、上臂骨折临时固定时,先将肘关节曲成度。
A、70B、80C、9032、矿井火灾对人员的伤害主要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B、甲烷C、二氧化碳
33、井下搬运伤员要点:轻、慢、快。
A、对B、不对
34、搬运伤员时,要求头在前、脚在后。
A、对B、不对
35、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压住的血管。
A、远心端B、近心端C、伤口
36、井下空气中的瓦斯浓度达到时,人会立即窒息或死亡。
A、40%B、50%C、60%
37、包扎的目的:止血、止痛、防止感染。
A、对B、不对
38、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位于事故地点上风侧人员,应逆风流撤退。
A、对B、不对
39、发生透水事故时,若出路被阻断,撤退有困难可以找独头巷道,上山躲避待救。
A、对B、不对
40、动脉出血的特点是。
A、暗红、徐徐外流B、鲜红、创面渗出C、鲜红、喷射状
41、正常人呼吸次数每分钟16次至18次。
A、对B、不对
42、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方法:心前区扣击和俯卧压背法。
A、对B、不对
43、创伤一次失血量达到就有生命危险。
A、500—800毫升B、800—1000毫升C、1000—2000毫升
44、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小时,就要放松一次止血带。
A、0.5小时B、1小时C、2小时
45、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厘米。
A、2—5B、5—10C、10—1546、对烧伤人员的急救要点:灭、护、防、包、送、五个字。
A、对B、不对
47、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一般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大类。
A、对B、不对
48、井下引爆引燃火源主要有:⑴电火花;⑵放炮火花;⑶撞击摩擦火花;⑷明火。
A、对B、不对
49、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地点,不得超过
A、100mB、300mC、500m50、对于受伤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风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远。
A、20—30mB、30—50mC、50—100m
第五篇:大学生自救互救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摘录网络数据,以及分析某部属高校的情况,得出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不足的结论,并且呼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现象,提升大学生安全状况。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XX多师生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而从XX年起,校长叶志平每学期都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最快的一次,1000名学生全部撤离只用了46秒。
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类似的自救互救教育,又有多少呢,大学生安全到底有多少保障?
一、大学生自救互救的内容
大学生遭遇伤害之后,及时的自救与互救显得非常重要,而无能力自救互救,或者不及时,甚至会给伤者带来生命危险。
在受伤之后如何自救互救,包括触电、煤气中毒、中暑、灼烫伤、创伤止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方面。
应对危机时如何逃亡,包括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等情况。
二、论文数据库上下载的数据
吕旺盛等在杭州市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839名大学生发放了匿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写成《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发表在XX年年8月第15期《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
以下是调查结果统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救与互救技能普遍欠缺,在受到伤害时不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
三、某部属高校的情况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无法发放大量问卷,也不能从学校相关部门获得关于自救互救教育的资料,只能从该校同学的感受方面做一些探讨。
该校自救互救教育普遍欠缺。对与触电,煤气中毒等方面的急救知识,大多数同学没有看见过这些方面的宣传手册,也没有听说过这些方面的讲座,仅仅在全校选修课中有一门课讲授这些方面的知识,但该选修班级招收人数不足50人。
为了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该校硬件设施准备充足。每一幢楼都配备了灭火器,部分楼在醒目位置悬挂疏散路线图。但校方没有进行过疏散演习,曾今有过消防演习,但有学生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采用志愿形式,同学参与热情不高。
学生自救互救技能的锻炼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该校同学普遍反映,在家庭中,因为父母本身就不了解等原因,自己所学的急救技能非常有限。
可见,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尚需锻炼,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