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天门过年民俗
湖北天门春节习俗
——190班 李宇恒
宴请习俗
新中国建立前后,本地设宴请客的习俗变化不大,上午、下午两餐,以10碗为敬,也有12碗的,宴席菜食以鱼、肉(猪肉)、鸡、蛋为主要原料,牛肉、鳝鱼、甲鱼次之。正席必有蒸肉、碗子鱼、肉圆子、豆腐圆子等,还有藕蒸菜,叫“押桌”;榨菜炒肉,叫“下饭菜”。从70年代起,席上的羹汤多由咸汤改用甜汤。宴席多为10人一席,上、下方各为3人,左右各为2人,以上方中座为首席。首席,多请辈份高、年岁长的人就坐。贵客(如新女婿首次过门)也多安排在首席上。下方称下首,左、右两边称东角、西角。菜碗摆法、移动均有严格的规矩。过小年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南方人进入过年节期的标志日(北方人是二十三日),是过大年(除夕)序幕。
在天门集镇、乡村,这天除了家人热热闹闹吃年饭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礼俗就是祭灶神,俗称“送灶”。
清末、民国时期,“过小年”晚餐全家团聚。叫“团小年”。从此家内“封百口”,禁说不吉利的话。自即日起,各家开始打扬尘,房屋、家具洗刷一新,但二十八日不能打扫,有“扫七不扫八”之忌。清末、民国时期,春节礼仪隆重,阴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凌晨,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全家男女老少穿新衣,端祭品,每人手中拿一根香出门,燃放鞭炮,朝天叩拜,迎新祈福,谓“出行”(出天方),随喊:“开门大发财”、“出行大吉”、“财宝滚进来”。进屋后燃烛、焚香、化纸、击磬,先拜祖先“神位”再向家庭尊长拜年,然后坐吃年糕、糖食、饮茶欢叙。天亮后,同村、同族互相拜年,祝福恭贺,称“拜跑年”。随后,给新亡人“烧亲香”。到祖坟地烧纸、放鞭、叩拜。自初一起,不能扫地、挑水、泼水,以求吉利,集市商家停业三天。待到初三烧过“门神纸”方可动水、土和开门营业。
春节拜年流传着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岳父,初三拜姑爹舅爷,然后再拜其他亲友的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亲朋好友请客,叫做“请拜年客”(或叫“春客”),同村、同街的敲打锣鼓进行娱乐,谓之“打年鼓”,也有玩灯、演戏等娱乐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农历正月初一仍为春节,为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带有迷信色彩的礼俗逐渐破除。初一零时,街道、村庄鞭炮齐鸣,焰火冲天,迎接一元复始。天亮后,党政机关团体举行“团拜”,然后向烈军属、英雄模范家庭、五保户拜年。农村除按照传统习惯向亲友拜年外,还有不少村组织表演采莲船、狮子、龙灯等春节民间文艺活动,给群众拜年。春节期间,男女老幼皆可根据自己的情趣竞相娱乐。如青年男女溜冰、跳舞、赛球(羽毛球、桌球、乒乓球、蓝球等,老年人赛门球、赛棋、与孙子猜灯迷等活动。
第二篇:东莞过年民俗(推荐)
东莞过年民俗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龙门茶话之东莞王婆节目,我是主持人乐乐,两位嘉宾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十一老师和海容老师。我们知道,过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特别是以汉族为代表性的节日。如今新年将近,我们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龙马精神,幸福美满。这个农历新年的习俗,比方说除夕、放鞭炮烟花、吃饺子、给小孩贺岁钱,我们都耳熟能详了。比方说,除夕放鞭炮吧,传统上就是说,年是一个怪兽,专门在除夕晚上跑出来吃人。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拍”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燃爆竹以驱“年”。“年”果不再来。人们庆幸过了“年关”,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从此有了“过年”之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东莞这个地方过年的习俗,十一老师来讲,然后海容老师和我再拿咱们北方民俗比较比较,找点乐子。
郑:东莞人把 “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那好,先说点普通一点的吧。比如说,广东这地方从年二八就要搞卫生大扫除,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个称谓“年二八,洗邋遢”。
徐(乐):
郑:跟着就是贴春联贴年画门神,代表着主人家对新一年美好的祈望。挥春一般都用金粉字写在大红帖子上面。广东习惯用七字联,比如说“炮竹一声辞旧岁,锣鼓喧天报平安”; “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等,虽俗但喜庆;而横幅则是四字,点出家居的主题,比方说家门口一般贴上“五福临门”“出入平安”;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居上”“后面临福”等。
徐(乐):
郑:下面说说吃的。东莞这里有几个过年必备的食品,第一个就是炒米饼。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第二个是油角,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第三个是碌堆,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在平铺的芝麻堆里转上几下,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印证“煎堆碌碌,黄金满屋”。
徐(乐):
郑:跟着说到年夜饭。晚饭菜肴丰盛,俗称吃“团年饭”。凡外出者,甚至远在香港、南洋的亲 人有意回乡度节的,必历尽艰辛,在这一天赶回来吃团年饭。团
年饭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还有一些带有意义的菜,如芹菜代表勤奋好学,鱿鱼表示年年有余,牡蛎代表好事连连,肘子寓意就手发财。晚饭的主食是咸汤丸,取团圆之意。晚饭后时间是家里小孩的“卖懒”时间,一人分一个红鸡蛋,大人小孩都有,但小孩拿到那个不能自己吃完,要分给其他人一些,以示将身上懒的习气去掉。小孩子总是会提着红灯笼出街去卖懒。一边走,一边说: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小孩子卖懒是有个典故的。传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面,有一条大懒虫,它经常卷缩在蟠桃园里面,春天吸蟠桃蜜,秋天吃果实。有一个秋天,蟠桃大丰收,它又想去偷吃,王母娘娘知道以后,大发雷霆,把大懒虫打下了凡间。话说这条懒虫下到凡间,就钻进了小孩子的鼻子里面,变成鼻涕虫。在小孩子晚上睡着的时候,它就爬到被子上,变成一条大懒虫。所以小孩子早上经常赖床。所以在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卖懒,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不断进取。
过咗年就大个仔 唔好再学懒啰
静静话你知 努力读书掂会迟
发奋图强怀大志 八十都未迟
徐(乐):
郑:广东人过年一个很显著的传统就是爱逛花市,特别是在农历年整点到来之前,花市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迎春花市最早出现在广州,随后珠三角各个城镇也开始举办。春节前夕,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广东人过年喜欢在家摆上几种特别的花卉,比方说桃花、水仙、金桔等,都有各自的含义。桃花代表好运气,特别是桃花运;水仙代表富贵;而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徐(乐):
郑:除夕之夜,全家人需要用橘皮和柚子叶浸泡过的水洗澡,据说可以却邪、防病,舒筋活络。新年12点来到之际,也就是烟花爆竹燃放之时。燃放的爆竹烟花响彻新年的夜空,家家户户沉浸在喜气洋洋之中。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纸屑要保留到过完十五,一是让喜庆的气氛得以保留,二是这些东西象征着财富,扫掉了你的新一年就没有财运了。
徐(乐):
郑:新年第一天最忙的就是主妇了,这天她们要做很多供奉和祭祀工作,主要就是所谓的迎神。当然,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们了,可以得到贺岁钱,广东这边叫做“利是”,小孩子们向大人讨要贺岁钱称为“逗利是”。在珠三角一带,利是发放主要有两个原则:长辈给晚辈;同辈中结婚的给没结婚的。非常有趣的是,只要你没结婚,哪怕你六十岁了,都可以从同辈的人那里逗利是,而换句话说,只要你结过婚了,哪怕你再年轻,辈分再小,也失去了向别人逗利是的权利。徐(乐):
郑:年初二是开年,所谓开年,就是新的一年开始了,这天人们结束了在家中守年的做法,开始串门走亲戚了。回外家是年初二这天女儿女婿必须做的事情,抓上一只大扇鸡,揣上一大叠利是,带上儿女给外公外婆拜年去。有小孩的人家还需要在年初二这天到河里放生一条鲤鱼,鲤鱼还必须是奉过神的。这缘于佛教的放生积功德。这一天,醒狮队,麒麟队也开始走街串巷为人们卖艺,一般来说,在东莞这个地方,本土广府人多兴舞狮子,而客属地区多舞麒麟。狮舞、麒麟舞寄托着带来吉祥如意,驱除妖魔邪恶的愿望。在东坑镇,每逢农历年初二,徐(乐):
郑:年初三又称辞神,过去通常假期为三天,过完三天,一切工作又要转入正常。所以,又“有三朝香一过又做完年了”之说。初三的傍晚,主妇们会虔诚地烧香祈祷一番后,把供桌上的茶、酒濑完(称濑钱),再反过来盖在供桌上,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再用。所以,这三天概括为初一迎神、初二开年、初三辞神。
徐(乐):
郑:终于讲到年十五元宵节了,古代又称为上元节,花灯节。除了传统的吃元宵和赏灯活动之外,在新年前添了男丁的家庭要举行点灯仪式,又称为开灯,一般在宗祠举办。男丁家人在进行敬酒和敬茶的时候,祈求祖先庇护其子孙,族人丁财两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第三篇:湖北天门九真中学网站自查报告
湖北天门九真中学网站自查报告
湖北天门九真中学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于2005年6月开通使用,2006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的tcp/ip备案,备案号为 鄂ICP备06005982号。学校本着“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为本”的思想,本着学校网站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原则,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学校网站是我校对外宣传和信息公开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的平台。2010年5月学校网站全新改版,现网站集校园新闻发布、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教育教学资源等功能为一体,栏目丰富,信息量大,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教师教育交流的工具、学校教学管理的平台。根据天门市教育局、市电教馆要求,对照学校网站建设标准,我们对网站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排查。现将网站的自查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网络信息系统发布管理工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领导负责的、各行政人员办公室和网站管理员组成的学校网站信息发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结构: 组 长:董雄兵(分管教学副校长 负责:各栏目的监督、审核)成 员:彭先国(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任 教学方面栏目的监督审核)
邹 锋(学校信息中心主任 全面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
郭建波(学校网站管理员,主要负责网站运维)
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职能收集整理最新信息和相关内容及时提供给网站管理员。栏目设置: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公示公告 动态新闻 发展计划 政策法规 热点专题 网上办事
网上办事 网上查询 互动交流
校长信箱 民意调查
教育教学
共享资源 本地教育资源 师生空间 教学研究
为了规范网站的管理,保证网页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加大学校网站的建设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服务,同时为顺利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紧急情况,保障网站安全,学校制定了并修改了《学校网站维护更新管理制度》、《学校网站安全与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学校网站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上传发布网站的信息由后台服务商定期维护,每月备份数据一次。
我校网站设计美观大方,色彩鲜明,首页学校名称醒目,显示栏目有网站首页,学校概况,机构设置,招生简章,动态新闻,发展计划,热点专题,网上办事,网上查询,学籍查询,校长信箱,民意调查,学校资源,师生空间,课件下载,中考查询,常用软件,网友互动,同学录,穿插办学理念和专业教室图片,很具有我校特色。上传发布信息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文章正文带标题,文章开头空两格。上传图片大小由文章长短而定,图文信息采用环绕型排版,图片大小一般为宽度600像素左右岸比列缩放。学校严格要求凡上传信息必须经过处理预防出现错位、文字变形等现象的发生。如有错别字多、称谓错误、排版和照片不符要求等信息一律不予审核发表。
学校网站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方面的内容,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负责管理的栏目内容进行定期更新,每周至少发布3篇信息。我校师生无论在学校、在家里都能够浏览到学校网站,覆盖率100%。网站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给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带来便捷。
学校网站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校将继续实践不断的研究、开发、探索和创新,带领广大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开设学科主页或班级主页、教师博客等,建好、管好、用好学校网站,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湖北天门九真中学
2010.12.31
第四篇:中国过年民俗手抄报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过年民俗手抄报,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过年民俗的民谣
北京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东北人
“姑娘要花、男孩要炮、老头要个新烟袋、老太婆要副裹脚套。
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山西太原
“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
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
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
二十七,全家老小都洗脚;
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
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
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
太原还有一首《避债谣》也很有意思:
“二十三,保证还;
二十四,我发誓;
二十五,找老姑;
二十六,找老舅;
二十七,不要急;
二十八,再想法;
二十九,明天有;
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河南
“二十三,祭灶关;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打酒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杀只鸭;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贴门旗儿(春联);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豫东
“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洗一洗;
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
年三十,吃饺子”。
“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煊(xuan)棉袄,老头要个新毡帽。”
广东
“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歧,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
“初一就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讲穷鬼日,初四就话*一日,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结团圆,七不去,八不归。
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出,索性半月正来归。”
“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
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
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
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
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
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耕个耕,读个读。”
中国过年民俗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
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习俗大全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春节食俗
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放爆竹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第五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