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

时间:2019-05-14 04: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

第一篇: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

王昌东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历史剧的创作目的主要在于传播历史知识,使广大观众在思想或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或启迪。文学创作可以合理虚构,尤其是历史剧的诸多情节更需要虚构。但是,在欣赏、肯定、赞扬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史实严重不符,存在历史错误,极容易误导广大观众,尤其是分集剧情介绍,不但与剧情内容明显不相吻合,而且错误百出。虽为瑜中之瑕,但我们认为还是避免为是。本文对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以及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剧情介绍中存在的诸多错误提出指正意见,供该剧编导及广大电视观众参考。

关键词:历史剧;《赵氏孤儿案》;文学创作;虚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69-02 由陈文贵先生编剧、阎建刚先生导演的41集历史剧《赵氏孤儿案》,正在全国热播,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剧无论在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演员演技等诸多方面,都堪称历史剧中的佼佼者。正如影评人阿木所说:“历史因为尘封上千年而多了几许的空白,当代人的解读又能丰富历史的细节,而阎建刚的重构历史,再加上演员们吴秀波、孙淳、练束梅等的精湛演技,则带来了这一出可以说是2013年以来的最好国产剧。(”来源于网络评论)

众所周知,历史剧的创作目的主要在于传播历史知识,使广大观众在思想或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或启迪。文学创作可以合理虚构,尤其是历史剧的诸多情节更需要虚构。但是,在欣赏、肯定、赞扬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史实严重不符,存在历史错误,极容易误导广大观众;尤其是分集剧情介绍,不但与剧情内容明显不相吻合,而且错误百出。虽为瑜中之瑕,但我们认为还是避免为是。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以及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内容介绍中存在的主要错误是:

一、当朝君主是晋景公还是晋灵公?

在《赵氏孤儿案》的各集中,都没有提到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晋国的哪个君主的执政时期,但在第一集的片头字幕中却明确标明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元年。这说明该连续剧中的晋国当朝君主即为景公。而在网络电视对该剧的分集内容介绍中,却多次提到晋灵公,如第5集、6集、9集、10集中提到的晋国当朝君主都是灵公。晋灵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20年~前607年,继位者为晋成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06年~前600年,此后才是晋景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99年~前581年。究竟谁是谁非?

历史事实是:赵氏孤儿案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景公三年。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史记·晋世家》:“(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另外《史记·韩世家》也有相关记载:“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十九年,也就是晋景公在位的最后一年,晋景公得了大病,请巫师作法除祟。赵朔的好朋友晋六卿之一韩厥因知赵氏孤儿尚在,于是趁机向景公颂扬赵氏对晋国立下的功劳,并如实说出赵朔的儿子尚在。“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由此可见,赵氏孤儿案的整个过程都发生在晋景公时期,与晋灵公毫无关系。而《赵氏孤儿案》分集剧情介绍却把此案错置于晋灵公时期,既有违于历史事实,又会给广大电视观众造成误解。不仅如此,该剧分集剧情介绍,无论是情节结构、人物关系、人物姓名,还是分集数量(剧情介绍分45集,而连续剧为41集)等都与连续剧大不相同,试问这样的分集剧情介绍还有什么意义?

二、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姑姑还是姐姐?

在历史剧《赵氏孤儿案》中,多次提到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姐姐,赵朔是晋景公的姐夫,赵朔的遗孤赵武是晋景公的外甥。如:在第5集中,程婴与庄姬公主一同去给景公医病,景公两次称庄姬公主为“皇姐”。在第7集中,程婴和公孙杵臼在分析韩厥被囚禁可能会牵连赵朔时,公孙杵臼说:“赵大人是国君的姐夫,国君怎么不信任赵大人呢?”在第11集中,司宫冉白奉旨去请赵朔入宫,程婴提醒赵朔遇事三思,庄姬公主对程婴说:“大人是君主的亲姐夫。”在第13集中,司宫冉白奉旨请庄姬公主入宫,程婴对冉白说:“国君与公主姐弟情深。”又说,“公主怀的是国君的外甥。”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灵公立十四年,„„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史记·晋世家》:“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七年,„„成公卒,子景公据立。”

综合分析以上史实,不难看出,晋文公的继位者是晋襄公,晋襄公的继位者是晋灵公,晋灵公的继位者是晋成公,晋成公的继位者是晋景公。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晋襄公是晋文公的儿子,晋灵公是晋襄公的儿子,晋成公是晋文公的少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父亲晋成公的姐姐,那么就应该是晋景公的姑姑了。而历史剧《赵氏孤儿案》却每每提到赵朔妻子庄姬公主是晋景公的姐姐,尤其是在第24集中,晋景公到庄姬公主的住所指责她“因为私仇出卖晋国”时,竟连续13次称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为姐姐,实乃大错特错。

三、战国时期商鞅的《商君书》怎么能出现在春秋时期?

在历史剧《赵氏孤儿案》的第11集中,晋景公为了收回赵朔将军的兵权,在司寇屠岸贾的唆使下,假称自己“近日得阅秦国商鞅所署商君书,备受启示。”遂决定废除晋国实行多年的“三军”制。

而事实是,晋景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商鞅则生活在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二者相距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前的晋景公怎么能看到二百多年后商鞅的《商君书》呢?《赵氏孤儿案》是一部历史剧,不是相声小品,相声小品可以“关公战秦琼”,但历史剧却不能过于“穿越”历史,不能随意虚构。

四、余论

如果说历史剧《赵氏孤儿案》出现的是历史知识错误,那么120集历史剧《隋唐英雄》出现的则是语言知识错误。因为《隋唐英雄》也是2013年电视荧屏上热播的连续剧之一,与《赵氏孤儿案》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也放在这里一并进行指正。

在历史剧《隋唐英雄》中,封建皇帝的昏庸残暴,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势,起义将士的行侠仗义,阶级斗争的波澜壮阔,众多演员的高超演技,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该剧的人物对白中,却出现了许多语言知识错误,如:

在第49集中,麻叔谋担任修建大运河的总督。越王杨素等大臣上奏杨广,揭发麻叔谋贪污受贿等罪行。于是杨广指责麻叔谋“贪污公帑”,电视字幕上出现的是“贪污公孥”,演员也把“孥”读为“nú”。但根据剧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杨广指责麻叔谋的贪污罪行,“孥”应为“帑”之误,读“tǎng”,意思是国库里的钱财。而“孥”是指儿女或妻子儿女,二者字形虽相近,但读音和意思却大相径庭。该字在本集中连续出现四次,均为错误,实属不该。

在第54集中,幽州总管罗艺说:东岭关元帅“杨义臣不愧为我大隋名将,瓦岗反贼被殄灭”。“殄”读为“tiǎn”,意思是“灭绝”,但演员却把“殄”误读为“zhèn”。电视剧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其中有编剧、导演、监制、责任编辑以及众多演员,从理论上讲,如果一方面出现错误,可以由另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修正。但在以上这两部电视剧中,却出现了如此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错误虽属瑕不掩瑜,但我们还是真心希望白璧无瑕。

第二篇:赵氏孤儿案

《赵氏孤儿案》将播 吴秀波应采儿混搭一新

2013年03月08日 20:51 来源:北青网

0人参与0 0条评论0分享到:更 多

导演@阎建钢执导,台湾金牌编剧@陈文贵执笔,@吴秀波、@应采儿、@孙淳、@王雨等主演的45集大型历史传奇剧《赵氏孤儿案》将于3月17日起在CCTV-1黄金档首播。该剧独家新媒体版权方盛世骄阳公司授权播出的“爱奇艺网、搜狐视频、优酷网、土豆网等新媒体平台也将与央视同步播出。名导阎建钢圆多年“赵孤情节”

《赵氏孤儿案》之所以能够汇聚众多明星大腕,阎建钢导演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可谓功不可没。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阎导在业界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他以往作品的高规格品质更是吸引了众多明星倾情加盟。

据了解,作为中戏毕业,学戏剧出身的学生,导演阎建钢早在学生时期就对《赵氏孤儿案》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但却迟迟未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而在经历了《秦始皇》、《尘埃落定》、《中国地》等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之后,阎导终于决定开启《赵氏孤儿案》,这将是他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阎建钢导演多年“赵孤情结”将圆。

金牌编剧执笔 奥运造型师加盟

除导演阎建钢外,《赵氏孤儿案》主创阵容也非常强大。台湾金牌编剧陈文贵编写的《赵氏孤儿案》剧本,是全剧最坚实的根基。

该剧早在宣传前期就对外曝光了程婴、屠岸贾、庄姬等一批主要角色的手绘人物造型图。据悉,这些华美大气的人物造型图出自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造型师陈敏正笔下,主打古代神秘、传奇元素。为更好地诠释出“赵氏孤儿”的核心精神,剧组主创在细节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据了解,该剧人物造型设计以大气、庄重为整体基调,主要角色程婴、屠岸贾的服装均多大数十套。从造型图中可看出,程婴的服装凸显平实、稳重的风格,而屠岸贾的服装则色彩对比强烈,且多用黑白二色,显出其叵测难辨的性格。而柔美的女性角色如庄姬等,则以飘逸、华美的裙装为主。

吴秀波、孙淳、应采儿全情投入 网友潸然泪下

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案》由吴秀波出演程婴。剧中程婴亲手摔孤时的悲痛欲绝、与屠岸贾之间的恩义情仇、与妻子宋香的深刻爱恋,以及对赵孤的复杂情感无疑是剧中的最大看点。一向对角色把握通透的吴秀波在戏中可谓全情投入,其中“亲手摔孤”、“怒问苍天”等经典戏码被指频频戳中泪点。有网友称,“看了片花后,为程婴潸然泪下。”

孙淳在剧中饰演屠岸贾,阎建钢三顾茅庐邀请到他出演,这也是孙淳第一次没有看完剧本就接拍的作品。谈及为何对此角色如此青睐,孙淳认为该剧虽然被定义为商业戏,但对人文精神的解读有独到的地方,在价值观上也有传承,而他这次的角色要往“黑色”上靠靠。电影版中,王学圻饰演的屠岸贾让人印象深刻,孙淳看完电影版也觉得十分精彩两者没有可比性“电影和电视剧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对比的,电视剧有他的优势,因为有更长的篇幅用来讲故事,只是电影中王学圻一直穿着铠甲,后来我跟编剧咨询过,这人应该是一个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所以我们造型上会和电影很不一样。”

应采儿在剧中饰演庄姬,一直天性乐天的她表示压力很大,已经紧张到胃疼。在曝光的剧照中,应采儿的造型充满华丽的特色。

古往今来,根据《赵氏孤儿》创作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不在少数,而此次阎建钢将选用以电视剧的形式,重新梳理和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相信《赵氏孤儿案》——这部汇集了强大主创主演阵容,且对阎建钢导演本人也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将拥有超乎寻常的好品质。

第三篇:赵氏孤儿的历史谜团

赵氏孤儿的历史谜团

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都非常期待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开始之前,我还要先说一段废话。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赵氏孤儿》。这是陈凯歌导演的新作。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我一直很喜欢,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一直到《无极》。我说,我看《无极》看哭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确实觉得那个电影是很有诚意的,只不过特技做得太差了。导演在这方面有点失控,再加上那个馒头事件,我们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还是说说《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最初是一段历史,后来被改编成戏剧,之后又被改编成话剧,现在,又被拍成电影。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历程?这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我今天想给大家重点说的。

赵氏孤儿故事真相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被记录在《左传》上。

晋景公三年,晋国大将赵朔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在河上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公元前587年,赵朔死了,晋成公的姐姐就和另外一个男人勾搭上了,这个人叫赵婴齐。赵婴齐是谁呢?按辈分,应该是赵朔的叔叔,是赵朔父亲的同父异母兄弟。

赵家发生了这样的事,当然非常难堪。赵婴齐的两个亲兄弟看不下去了,他们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

这事可把一个人气坏了,这个人就是赵庄姬。赵庄姬联合赵家的仇家,栽赃赵家,向晋景公告状,说他们要谋反。晋景公就把赵家这俩兄弟杀了。

后来,晋景公想把赵家的土地分给别人的时候,晋国执政大夫出来说话:“赵氏家族当年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谁还愿意为国尽忠?”正是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后来,才有了三家分晋,有了战国七雄的赵国。

这是赵氏孤儿最早的一个记载,这个记载是非常可信的。但是跟后来的戏剧戏曲的差别非常大。

后来的戏曲,大部分都是根据《史记》上的记述改编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精彩。

《史记》中的故事是这样的,简单地说,晋国有一个坏人,叫屠岸贾,官职为大司寇,这个人和赵家有世仇。他带人杀了赵朔全家,赵家被灭族,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这三个人一个是赵朔的夫人,就是《左传》中的赵庄姬。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公孙杵臼,一个叫程婴。公孙杵臼是赵家的门客,程婴是赵朔的好朋友。

两个人一见面,公孙杵臼问程婴:“你为什么没死?”程婴告诉公孙杵臼一个秘密:“赵朔的老婆怀孕了,如果是男孩,我当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不迟。”

过去的观念,男孩才算是有后人。搁到现在,程婴可以直接拉着赵庄姬做个B超,不用等了。

几个月后,赵庄姬生了一个男孩。但是,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赵庄姬要这个孩子。

但是,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地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庄姬,却没有搜到婴儿。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了,便向城外搜去,赵氏母子暂时得以幸免。

程婴知道后,就找公孙杵臼商量,这老是藏猫猫,不是办法啊?经过一番商议,二人首先找了一个婴儿,然后向赵朔妻索要了赵氏孤儿的衣服,穿在了那个小婴儿身上。

一切妥当后,程婴前去告密。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人到了公孙杵臼家门前。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你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

这出双簧演到这个程度怕是没人会相信此中有诈了,而公孙杵臼最后的那次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

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被杀后,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

后来的故事,就是赵氏孤儿复仇,杀了屠岸贾。之后,程婴自杀,自杀前,程婴说:“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这个故事和《左传》几乎完全不一样,那么到底哪个在历史上更可信?我认为是《左传》。虽然那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属于最原始的资料。

不过,流传至今的,却是《史记》这个故事。

因为到了元代,纪君祥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做了一些改动,比方说将原来的买婴儿改为程婴献出自己的儿子,又增加了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赵武投奔屠岸贾门下、让赵武认屠岸贾为干爹等情节。这些情节都是为了让矛盾更突出,冲突更剧烈。

对今人有何启示

我们再往外多说一点。相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戏曲往往更被老百姓喜闻乐见。同样是一件事,戏曲会演绎得非常生动。

比如说三国时,关羽离开曹营去投奔刘备的那段,在《三国志》上,只有寥寥几笔,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并且“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这几句话言简意赅,足以说明,曹操对关羽是很好的。但是,究竟有多好呢?大家不理解,赏赐了什么呢?大家很关心。戏曲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演绎了。

京剧里,这段叫《关公辞曹》,直接让曹操对着关羽唱: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这就突出了赏赐的内容:金银财宝,美女红袍。

相对来说,京剧还是阳春白雪,同样是这个情节,蒋星煜先生的《以戏代药》上记录了一段河南曲子,民间小调风格就完全不一样。同样是曹操向关羽表示自己够意思,曹操是这样唱的: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这个表现力实在超强。对于老百姓来说,寿亭侯和赏赐都是虚的,不吸引人,但是,曹大嫂亲自下厨,这么多好吃的伺候着,那曹操对关羽多讲究,多仗义啊,关羽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那关二爷是何等忠贞不渝的英雄!《赵氏孤儿》也是这样,需要戏剧中的延伸。那么为什么这个很可能是虚构的故事,却能够流传到今天?

因为这里面有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人为之敬仰却已经缺失的精神---士。什么叫做士?什么是士的精神?像程婴和公孙杵臼这样,为了一个孤儿牺牲自己的人可称为士。像关羽这样,为结拜大哥千里走单骑的人,也可称为士。田横墓前自刎的五百条好汉,是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是士。

我理解的士,就是可以为一个诺言而付出一生的人。可是现在,士可能比大熊猫还稀少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现在已经被改成了“士为知己者装死,女为悦己者整容”。我们这个年代,不是恨铁不成钢的年代,而是恨爹不成“刚”的年代。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孤儿,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

像《赵氏孤儿》这样的电影,也许可以告诉我们,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应该丢失,或者说,我们虽然丢了,但还是要想办法找回来。

因为,那是我们灵魂的根。

魏新,青年作家、诗人、学者,1978年出生于山东曹县,出版有长篇小说《动物学》、《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命运教我变魔术》,历史随笔《水浒十一年》、《东汉那些事儿》。近年来,魏新倾心研究光武帝刘秀,在东汉史学方面颇有建树。

2009年10月,魏新接受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历时一年录制完成以光武帝刘秀为主题的历史讲座《东汉开国》,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后出版了同名书籍。出生于1978年的他,打破了《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年龄纪录,被称为该栏目“最年轻坛主”。

陈凯歌改编有何新意

陈凯歌对故事的最大改编在于程婴的身份和他抚养赵孤的动机:从原先的家臣变成了接生大夫,从原先的报效家主变成了被迫牺牲自己的妻儿,之后替自己的妻儿报仇。在赢得屠岸贾的信任后,他有很多机会毒死对方,但是他没有。他所有的卧薪尝胆,孜孜以求,都是要“让赵氏孤儿和屠岸贾相亲相爱”,然后在最后一刻来临时,带着赵孤站到屠岸贾面前,“告诉他(屠岸贾),他(赵氏孤儿)是谁,我是谁”---若非如此,“我的儿子就白死了”。

第四篇:看《赵氏孤儿案》有感

上周看完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颇有一些想法,本拟写下来,刚简单地列了个提纲,便因各种他事耽搁了,直到今天方有心思闲坐下来。世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而我以为,我们不妨从书本和电视里看别人吃一堑,让自己长一智,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多长几智。

君子与小人

在这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诉了赵朔与屠岸贾之间的政治斗争,其中赵朔似乎成为了君子的代表,做人行事处处为他人着想,而我看来,却是不然,赵朔所为,实为自己,剧中屠岸贾说赵朔死于君子之名,十分精准,可以说最了解一个人的人便是他的敌人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而如果你丝毫不了解你的敌人的话,那就只有被他打败了。

赵朔成功地为自己在众人心中塑造了光明磊落的君子形象,大获民心,但是就在被所有人敬为君子的同时,他已成骑虎之势,便只能一直做君子了,即使心中不情愿。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作茧自缚吧。所以我认为赵朔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应该为人刚正,有担当,知大义,懂取舍,赵朔只做到了第一点的一部分。而屠岸贾是真小人,他的阴谋一直在光明正大地进行,甚至他的敌人都可以很轻易地看穿他的手段和目的,却依然要随着他的意愿行事,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善读人心,看透了所有人的性格,除了程婴,程婴则是个真正的君子。此外,剧中还有一个思想,就是你只要知道了一个人读过哪些书,他便不是你的对手了。

忠贤奸佞

平日里,在个人,人们喜欢论君子小人,在朝堂,人们喜欢辨忠贤奸佞,因此在这部电视剧中也少不了所谓忠臣与奸臣的斗争。对此我却在暗暗思考,一个“忠”字,到底该如何判别呢?是一个唯君命是从的人是忠臣,还是一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为民请命的人是忠臣呢?一个人是应该忠于君还是应该忠于民呢?在今天,大家当然都会毫不犹豫说是后者,那么请你再细细回味一番,历史中我们所称赞的忠义之辈中,有谁做是这样的?恐怕一个都没有。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人们所宣扬的并不一定是符合情理的,所以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既是如此,忠贤奸佞自然也不能简单地根据上面的条件来判别了。赵朔忠吗,那他为何会因存己名而罔顾天下苍生?屠岸贾奸吗,那谁又能确定其为国君会比那个昏庸的晋王要差?你要能够沉下心来,重新思索这些剧情,掠过君子小人,跨过忠贤奸佞,深些,再深些,你会猛然发现,这竟然只是一场政治游戏,参与者仅仅是方式不同而目的一样,成王败寇罢了。

信任问题

回想剧情,赵朔之输是因为国君的不信任,赵朔之死是因为庄姬公主对程婴的不信任和对国君的太过信任,韩厥之惨败于秦军也是因为其对程婴和石言的不信任,所以对他人的态度很重要,是完全信任,是持怀疑态度,还是丝毫不信?这都需要仔细斟酌。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到自己的答案,觉得凡是我的朋友必然不需怀疑,至于家人那是更加不用多想了,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人都不相信,那他注定是要孤独一辈子的。如果非要分辨出身边的人,也不需要超常的智商,不需要过人的智慧,不需要敏锐的眼光,你只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个人,就会将那些不能信任的人尽可能地减少,这是我所想到的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至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问题,同样需要慎重。神不救不信之人,这个理论不分中外东西和宗教派别,人也应该学会这样对待,不相信自己的人,就不要去帮他了,免得你帮了他最后还落了埋怨,导致两人都不痛快,甚至不欢而散。

舍熊掌而取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电视剧里记录了好几个舍生取义的事例,双槐达成赵朔之命,救出程婴之妻,选择了死亡;轩奇不忍杀赵朔,又不愿违抗君命,选择了死亡;且锥为报赵朔放粮之恩,又为尽对屠岸贾之忠,选择了死亡;公孙杵臼为救赵氏孤儿,以全大义,同样选择了死亡,这些人确实令人佩服。在苟活与取义之间,对于无义之人,生易死难;对于有义之人,则是生难死易,然而程婴一个素讲仁义之人,却选择了苟活于世,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

仁义之人往往并不看重个人的生死,最怕别人质疑他的品格。程婴没有选择死去,必然夙夜都在煎熬之中,这种痛苦是没有极限的,你的仁义之心越强,它便痛得越深,而且不能喊出声来,只有就着泪水咽于腹中,就算硌破了心,梗坏了肝,也不能让血沫从口中流出。在剧中我最敬佩的就是程婴了。

关于爱情

谈过了生死,自然也就少不了爱情。生死与爱情,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艺作品中两大永恒的主题,在这部电视剧之中主要讲述了三对夫妻之间的爱情,程婴与宋香,屠岸贾与孟姜,赵朔与庄姬,其一死了孩子,又一妻子早逝,剩下一个则失去了丈夫,三个悲惨的家庭,三段令人叹惋的爱情。不论其他,但讲爱情方面,那是三个至情至性的男人,和三个忠贞不二的女人,他们的爱情虽不是鲁迅诗中所写:“要么没命的去爱,要么没命的死去。”也不如徐志摩诗里的风那样让人温存与迷醉,只是平淡于生活之中,却也是爱到骨子里去了,正是任他生死轮回,依然化不开我欲陪你万世的那颗心。在宋香死去的那一刻,雪花飘然而落,程婴将其拥入怀中,轻轻地喝下了那壶要了他命却给了他永久爱情的毒药,或者说是解药,这药唤作雪片。

其它还有公孙杵臼与双槐,无姜与草儿,大业与湘灵的爱情,虽无特色,却也是真心实意的真正爱情。公孙杵臼选择毅然赴死,我想其中一定有双槐已死的原因在里面吧,爱情便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可爱的年青人

在任何年代,年青人的状态都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也不例外。年青人永远都是那么的可爱,他们充满了活力,热爱生活,有理想,喜欢为他人着想,他们胆大随意,不拘于陈旧,敢于创新,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是这么的丰富多彩。年青人最让人羡慕的一点便是他们觉得他们可以改变世界,屠岸无姜和程大业(或赵武)就都是这样的年青人,而事实是他们真的做到了。三个同日而生的婴儿,命运各不相同,一个为另一个死去,剩下的两个肩负起了不同的家族使命,相同的是在最后他们都拒绝了上辈人对他们的安排,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人生信念,哪怕失去所有,也要尊重自己的本心。我喜欢这样的年轻人,别人可以不理解自己,但是自己一定要支持自己。

剧中还有一些鲜活的令人难忘的配角,先轼、石言、到满、国君、冉白等,甚至那些没有姓名的甲乙丙丁,同样有着独特的性格,而那些更多的话题,不再多言了,想要表达的只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就算自己的观点并不全面,也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连我也时常会生出自己的想法有强词夺理之嫌的感觉,但我还是会写下来,读书养性,写作练脑,做任何事都一样,看电视也应该必有其益。

农历五月初二

癸巳水年戊午月丙午日

第五篇:赵氏孤儿案观后感

赵氏孤儿案有感一

一、对组织要有忠 对人要有义

二、书中有智慧 莽夫之勇易被利用

三、绝对耿直不如内方外圆

四、对付小人只有比小人还小人

五、沾沾自喜的时候就是失败来临的时候

六、人最怕的弱点就是目中无人,常思己过才能成长

下载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剧要尊重历史 ——浅析《赵氏孤儿案》的历史错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赵氏孤儿案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案观后感《赵氏孤儿》源自元代纪君祥创作的元曲《赵氏孤儿大报仇》。是欧洲人最早看到的中国剧。18世纪,曾被法国的伏尔泰和德国的歌德等人改编过。2010年,人艺编......

    《赵氏孤儿案》影评(写写帮整理)

    国粹精品——《赵氏孤儿案》影评吴秀波、孙淳携手的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在央视一套首播,虽然只有一集露出真容,但网上对于这部历史正剧的讨论旋即掀起高潮,而网友的评论呈现两......

    赵氏孤儿案经典台词(优秀范文五篇)

    赵氏孤儿案经典台词 电影《赵氏孤儿》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国安、张丰毅、赵文卓、王瀚、赵文浩等人主演电影。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

    赵氏孤儿:一段传唱千年却被质疑的历史

    赵氏孤儿:一段传唱千年却被质疑的历史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第23期影视与历史82 赵氏孤儿:一段传唱千年却被质疑的历史/ 佳音“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南宋民族英......

    与历史原貌偏离甚远的《赵氏孤儿(五篇模版)

    与历史原貌偏离甚远的《赵氏孤儿》(2010-12-09 16:00:50)拗不过朋友所托,昨晚熬夜,认真看完了陈凯歌的新片《赵氏孤儿》的碟片,片子的艺术成就如何,不是圈内人暂且不敢多嘴,我只......

    赵氏孤儿故事真相:赵国为先祖历史“美容”

    赵氏孤儿故事真相:赵国为先祖历史“美容” 作者:郭灿金 核心提示:建立了国家的赵氏,对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美容,因此,我们在他们自己所记录的历史中,看到的满是冤枉和委屈,看到的是他......

    无限忠诚-《赵氏孤儿案》观后感(共五则)

    无 限 忠 诚——《赵氏孤儿案》观后感忠诚是人格中最臻美的一种境界,诚实、守信作为我们这个民族信仰图腾中最显著的一个符号千年不朽传承不息。近期,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

    《赵氏孤儿案》:一次不雷人的名著改编

    前有四大名著的改编,后有历史故事的解构,为了制造话题与收视率,近两年名著改编的古装历史剧越发向野史与传说靠拢,说好听点是“重新解读”,其实就是胡编瞎改,夸张到不着边际,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