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

时间:2019-05-14 04: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

第一篇: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

胃脘痛(慢性胃炎)

胃脘痛指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的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本诊疗规范相对应西医学中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肋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节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便黑,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淤点、瘀斑,脉弦涩。【鉴别诊断】

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主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胃病相混。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为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伴气短、汗出等,病情急。

3、胁痛:以两胁疼痛为主要表现,常伴见发热、黄疸等症状,病情急。【治疗】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寇仁。

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

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元胡、川芎、当归等。

(二)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三)其他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穴位注射、背俞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艾灸、中药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

(四)护理

1、观察病情,了解患者有无上腹部饱胀不适,特别是在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泛酸、呕吐等。

2、急性发作或病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指导病人避免精神紧张,如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以利于疼痛的缓解。也可用针灸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缓解疼痛,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胃部,以解除痉挛,减轻腹痛。

3、加强饮食管理,鼓励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充分咀嚼,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丰富而易消化的营养食物,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过咸、过甜、粗糙和刺激性食物,给予适当的矿物质及维生素。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如噪音、不良气味等。观察并记录病人每日进餐次数、量、品种,以了解其摄入营养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4、指导病人抗HP治疗,做好服药的护理。

5、慢性胃炎病程长,病人易产生焦虑、失望情绪。所以要做好精神护理,在心理上安慰病人,加强沟通,态度热情、真诚,取得病人信任,使病人树立信心。

6、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疗效评价】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进步: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恶化: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3.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进步: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难点分析】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但临床使用中医药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患者的依从性差。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中药饮片的煎煮比较麻烦,不能随时随地服用,患者难以坚持服用。再者,患者自行煎煮的中药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现代人对于中药的煎煮普遍存在不精通的情况,随便煎煮,不能达到药物的最好疗效。

2、部分患者疗效差。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腹部饱胀痞满症状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复发率高。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其中与生活、饮食习惯及情志有较大的关系,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往往恢复原有的生活习惯,导致病情的复发,所以本病长期疗效差,复发率高。

【对策与思路】

1、针对患者依从性差,我们把中药饮片改为使用中药颗粒中药颗粒剂,方便患者随时随地服用。或由中药煎煮房帮助患者煎煮中药。对于协定处方,可以预先煎煮好中药,包装好,患者交费后直接领走,方便患者。

2、针对部分患者疗效差,拟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结合中医外治疗,如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隔物灸等,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可以提高疗效。拟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3、针对长期疗效差,我们拟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一方面采用宣教的办法让患者清楚地认识本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改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调节情志,减少本病的复发率。另一方面探讨运用食疗及养生方法减少本病的复发。

第二篇: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和胃散(本科协定方)柴胡6g、香附10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佛手10g、百合10g、甘草3g。

中成药:胃苏颗粒。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降胃散(本科协定方):黄连3g、吴茱萸6g、白芍10g、青皮10g、乌贼骨先煎30g、瓦楞子先煎30g、浙贝母10g、丹皮10g、栀子10g。中成药:加味左金丸。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大腹皮10g、白蔻仁

10、生薏苡仁30g。

中成药:藿香正气散。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木香6g、法半夏10g、升麻6g、黄芪30g。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干姜6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5g。

中成药:胃苏颗粒。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百合10g、枸杞子10g、浙贝母10g、佛手10g、白芍10g、甘草5g、川楝子10g。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0g、砂仁后下3g、生蒲黄10g、莪术10g、五灵脂10g、三七粉(冲服)3g、元胡10g、川芎10g、当归10g。

(二)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2、综合治疗:耳穴埋籽、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医调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

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五、难点分析

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

非典型增生。

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作,不少患者认为本病不能根治,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确实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破坏胃黏膜屏障,这些因素致胃黏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临床上有的病人症状的严重与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无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惟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不应以活检病理中的炎症程度轻重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和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整,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这称为胃黏膜的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系指胃黏膜及腺管出现肠腺上皮,根据肠化生上皮分泌黏液所含酶的不同.采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可将其分成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的上皮分化好.而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差,因此大肠型化生上皮与癌的关系更密切,可视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系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腺管结构偏离了正常状态,其增生的细胞向不成熟的方向发展,介于癌前状态,尤其是重度非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已近胃癌,宣手术治疗。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能明确阻断其进展的西药,即使找到导致个体慢性胃炎的原因.如针对幽门螺杆菌行杀菌治疗,或针对胆汁反流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降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因此,开展中医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女贞子等: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解毒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论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上述中药,胃癌前病变是可以预防、阻断和逆转的。

第三篇:2014年脾胃病科工作计划

脾胃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

保持和发扬脾胃病专科专病中医特色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形成一批优势病种的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和标志性的技术项目,籍以打造科室精品。

1、功能性胃肠病:先进行胃肠镜检查。再中药干预突出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治未病”从调理脾胃入手,通过辨识体质给患者提供适合的调理方法。加上特色疗法:1.理气健运散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的患者,2.中药封包治疗胃脘部痞满疼痛的患者,3.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弱、失眠的患者,4.中药溻渍治疗脾胃虚寒的患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功能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西医没有特效疗法,人们逐渐求助于中医,我们更应该把中医做好、做强。

2、溃疡性结肠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西化,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提高,每10万个人中就有12人发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与生活方式、免疫调节有关,一旦过度疲劳又会引起疾病复发,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其实在我们科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确实疗效显著,在别的医院宣布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的患者,在我们的序贯治疗下都能痊愈。下一步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把我们的优势整理总结: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邹辉主任拜师北京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田德禄教授,通过与田教授的合作,请他来坐诊为契机,把溃疡性结肠炎和功能性胃肠病完全开展起来,并积极开展院内制剂,发表论文,完善科研。

3、开展十二指肠镜。临床上胆结石及胰胆管病变的病人很多,我们科室目前已有4名胃肠镜娴熟的操作大夫,已有开展十二指肠镜的基础,下一部准备与毓璜顶医院联合开展内镜下胆管取石术。

第四篇:心得调和寒热脾胃病

调和寒热法

脾胃病的病机特点之一为寒热夹杂。林老常言当今社会,人们过食辛辣煎炸甘肥之物,盲进强身健体之保健品,致素体阳热内盛,积滞湿阻;复又感受寒邪,或恣食生冷寒凉之品,寒积内生,呈现寒热错杂之势。当今脾胃病的发病呈现新的特点,湿热蕴结者居多。亦有素体阳虚中寒,复感暑热之邪;或中阳日衰,阴寒内生,寒凝气滞,气郁日久而化热。由于寒热错杂,互相博结,影响胃肠气血的正常运行,常可发生脘腹疼痛、胀满、嘈杂、暖气、反酸、烧心、口苦、舌苔黄腻等症。从临床见证分析,热症多于寒症,单纯虚证、寒证减少,寒、热互见之证增多。因此,治疗多采取寒热并调法,寒温并用,既不过温亦不过凉,以平为期,使寒热平衡调和。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类方化裁。《伤寒论》五泻心汤最适宜治疗寒热互见之证,临证灵活变通,每获良效。常选用黄芩、黄连配半夏、干姜,吴茱萸配黄连等。临证习用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连翘等;并郁热内生者,多选用胡黄连、仙鹤草等苦味清解厚肠胃诸品;清血分郁热用丹皮、赤芍等药物。认为不可拘泥于脾胃病以久病正虚为主,而畏用各种清热药物。对寒热互见之证,用一寒一热如:炮姜与黄连,桂枝配蒲公英,吴茱萸与黄连等,及一凉一温如:葛根与甘松,连翘与白芷等既不过温也不过凉,以平为期。

但平时门诊时,老师却常慎用寒药,此时需注意注意:热兼湿宜用苦寒药,既清热又燥湿;热兼燥则用甘寒药,清热而兼生津;养阴勿过于滋腻,化湿勿过于温燥,以免滋阴助湿,燥湿伤阴。临证之时当辨清寒热之多寡、阴阳之盛衰,调整方中寒温药之剂量。

评语:

第五篇:2011年中医脾胃病科工作计划

2011年脾胃病科工作计划

本科作为医院重点专科,为促使脾胃科的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出2011年工作计划:

1.门诊就诊人次比上年增加5%,住院收治人数比上年增加10%。

2.完善常见病诊疗常规,并对已制定的诊疗常规进行优化,并在临床工作中实施,今年新增1~2个常见的诊疗常规。

3.科内选派人员外出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4.对在研课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准备按期结题。

5.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4篇。

6.开展新技术1~2项。

7.进一步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工作。

8.对现在电子胃肠镜检查系统进行定期维修,并提高请医院引进新的胃肠镜检查系统。

9.进一步开展专病门诊。在专科门诊中开展中医诊断为主,并按中医临床路径为主的治疗方法,辨证理论结合协定处方或优势病种处方治疗,解决长期使用西医疗效不佳的问题。

下载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 【概述】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

    乳腺癌诊疗规范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

    乳腺癌诊疗规范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

    放射科诊疗规范

    放射科诊疗规范 一、工作总则: 1、 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

    中医研究院肝胆脾胃病科实习护士带教工作总结5篇

    今年,我们不但迎来了更多的实习生,还迎来了好些新毕业上岗的护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的实习护士带教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医院实习出来的护士来到岗位上,适应能力还......

    浙江省动物诊疗规范

    浙江省动物诊疗规范 ICS 11.220 B41 DB33 浙江 省地方 标 准 DB 33/T 824—2011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veterinary clinic 201125发布 2011......

    心电图室诊疗规范

    心电图室诊疗指南 常规心电图的适应范围 1. 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 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 3. 黑曚、晕厥、......

    医院员工诊疗规范

    医院员工诊疗规范 1.工作人员实行挂牌服务,接受群众监督;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实行“首诊、首检、首问负责制”; 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体现中医药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