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教养学》
劳动教养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首次提出举办劳动教养的文件是(A)
Α,《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B,《惩治反革命条例》 C,《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D,《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备建立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 2,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是指适用劳动教养的(D)
Α,空间范围
B,效力范围
C,对象范围
D,地域范围 3,劳动教养人员被执行劳动教养期间其选举权(D)
Α,应当停止行使
B,可以停止行使 C,中止行使
D,允许行使 4,劳动教养人员与国内亲属的信件依法(D)
Α,可以检查
B,应当检查 C,必须检查
D,不应检查
5,对未成年教养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是(A)
Α,按性别和年龄分类
B,按违法行为性质分类 C,按教育程度分类
D,按改造表现分类 6,对解教人员社会帮教的方针是(B)
Α,“三个结合”
B,“三个延伸” C,“三个促进”
D,“三个面向” 7,“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提出于(D)Α,1957年 B,1961年
C,1979年
D,1982年
8,按期解除劳动教养的批准机关是(A)
Α,劳动教养管理所
B,劳动教养管理局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人民法院
9,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C)
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C,既可以行政复议,也可以行政诉讼
D,既不能行政复议,也不能行政诉讼 10,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入所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B)Α,20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1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劳动教养主体免责的是(C)
Α,精神病人
B,怀孕妇女 C,性病患者
D,丧失劳动能力者 1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效力等级是(B)
Α,专门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内部文件 13,正式提出创建劳动教养学校是在(D)
Α,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14,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A)Α,劳动教养人员班组
B,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C,中队
D,劳动教养管理所 15,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性质属于(B)
Α,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16,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累计不得超过(C)
A,3个月
B,6个月
C,一年
D,一年半
17,《关于禁毒的决定》中规定的收容劳动教养的条件是(D)
Α,吸食毒品的B,注射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且成瘾的D,经强制戒除后又复吸的 18,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模式是(D)
Α,民主管理
B,现场管理
C,处遇管理
D,分级、分类管理 19,劳动教养适用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B)
Α,审批环节
B,执行环节
C,复议环节
D,行政诉讼环节
20,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办案单位对被决定劳动教养人员所在单位或街道组织的意见(C)Α,可以征求
B,在必要时征求
C,必须征求
D,视情况征求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请将所有选项的号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劳动教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E)
Α,分析法 B,比较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科际整合的方法 E,系统科学的方法
2,劳动教养适用的工作原则包括(AE)
Α,法定化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社会性原则 E,司法化原则
3,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BCDE)
Α,组织职能 B,统筹职能 C,协调职能 D,保障职能 E,监督职能
4,劳动教养关注的是行为人的(ABC)
Α,主观恶性 B,不良人格 C,不良心理状态 D,行为 E,态度
5,劳动教养人员的民主管理是指让劳动教养人员进行(ACD)
Α,民主参与 B,统一领导 C,相互监督 D,自我约束 E,自我激励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教养行政法规
答:劳动教养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批准或转发的关于劳动教养或涉及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2,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答: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劳动教养人员直接参与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中队干警的具体指导下,征求和反映劳动教养人员对管理教育、生活卫生、生产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意见,实施事务性管理。
3,劳动教养行政复议
答: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是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由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4,社会帮教
答:社会帮教:是社会有关部门对解教人员继续进行教育与挽救,使社帮教与劳动教养场所的教育改造衔接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劳动教养成果,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5,所外执行
答:所外执行:是指本应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因符合规定的条件,经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公安机关等单位和近亲属在劳动教养管理所外就地负责管教的一种执行制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6分,共24分。答案要求简明、扼要)1,劳动教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1)与时俱进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3)因人施教原则;(4)以理服人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
2,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区别?
答: 1)法律地位的基础不同;(2)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依据不同;(3)法律地位的具体内容不同
3,女性教养人员教育矫治的原则 答:(1)感化教育原则;(2)感性教育的原则;(3)个别教育的原则;(4)激励教育的原则 4,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意义
答:140--141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16分)
1,试述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意义和计算标准。答题参考教材第129;132-133页。2,试述探索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的基本内容。答题参考教材第49---53页。
劳动教养学练习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建立的时间是(C)Α,1955年8月
B,1956年1月 C,1957年8月
D,1958年12月 2,劳动教养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A)Α,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司法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3,劳动教养法律规范属于(D)
Α,宪法体系
B,刑事法体系 C,民事法体系
D,行政法体系 4,收容劳动教养的法定责任年龄是(D)
Α,不满14周岁
B,14周岁以上 C,不满16周岁
D,16周岁以上 5,劳动教养决定的生效时间是(B)
Α,作出决定之日
B,宣读决定书之日 C,交付执行之日
D,法院核准之日
6,《劳动教养决定书》和《劳动教养通知书》作出后,应由(C)
Α,法院送达
B,审批机关送达
C,办案单位送达
D,公告送达
7,被劳动教养的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C)Α,7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30日内
8,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中发现劳动教养机关有严重违法行为,应当(C)Α,提出检察建议
B,提出口头纠正意见 C,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
D,报告上一级检察院
9,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主要方式是(C)
Α,返还财产
B,恢复原状 C,支付赔偿金
D,恢复名誉 10,《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中确定的劳动教养适用范围是(A)Α,大中城市
B,铁路沿线
C,大型厂矿
D,交通要道的城镇 11,不受体罚虐待权属于劳动教养人员的(A)
Α,人身权利
B,民事权利 C,经济权利
D,民主权利 12,劳动教养工作的核心是(D)
Α,教育
B,感化
C,惩罚
D,挽救 13,收容少年教养人员的执行场所是(C)
Α,工读学校
B,少年管教所 C,劳动教养场所
D,少年院 14,劳动教养场所主要组织劳动教养人员从事(A)
Α,生产性劳动
B,自助性劳动 C,公益性劳动
D,社会性劳动 15,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内容是(D)
Α,权利
B,义务 C,精神财富
D,权利和义务 16,生效的劳动教养决定的交付执行时间是(B)Α,半个月内
B,一个月内 C,两个月内
D,三个月内
17,年满18周岁的劳动教养人员(A)
Α,享有选举权
B,不享有选举权 C,可以享有选举权
D,终止行使选举权
18,劳动教养管理所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申诉、控告信件(D)Α,必须拆检
B,必要时拆检 C,可以拆检
D,不得拆检 19,劳动教养的主体要件是指行为人的(D)Α,行为条件
B,态度条件
C,情节条件
D,身份条件 20,将劳动教养纳入法制建设轨道是在(B)Α,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请将所有选项的号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5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教养法律渊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BCD)
Α,劳动教养法律 B,劳动教养行政法规
C,劳动教养地方性法规 D,劳动教养行政规章 E,劳动教养政策
2,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ABE)
Α,主体 B,客体
C,法律事件 D,法律行为 E,内容 3,《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中规定由劳动教养管理所代为保管的劳动教养人员物品包括(ABD)
Α,现金 B,票证 C,行李衣物 D,贵重物品 E,违禁物品
4、劳动教养专门性法律指(AB)
Α,《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B,《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C,《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D,《劳动教养教育工作规定》 E,《关于禁毒的决定》
5,劳动教养期限的规定包括(ABE)
Α,法定期限 B,决定期限 C,奖励期限 D,惩罚期限
E,调控期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教养学
答:教养学:是一门研究劳动教养现象及其本体存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知识体系,是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2,劳动教养法律关系 答:动教养法律关系:是由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劳动教养机关同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劳动教养行政复议 答:动教养行政复议: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由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4、所外就医
答:所外就医:是指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有严重损伤,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医疗单位不具备医疗条件或短期内无法治愈的,经批准可允许其在劳动教养管理所之外医治的一种执行制度。
5动教养机关
答:劳动教养机关:是指依法设立、履行国家赋予的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对应予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活动的行政执法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6分,共24分。答案要求简明、扼要)1,劳动教养历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主体要件有哪些规定? 3,组织劳动教养人员劳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4,劳动教养与工读学校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6分)
1,试述劳动教养制度工作的主要成就。答案见教材29--31页
2,试述劳动教养立法监督存在的为体及完善途径。答案见教材150页
劳动教养学(C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正式提出创办劳动教养工作特色是在(D)
Α,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2,劳动教养的客观要件是适用劳动教养时必须具备的(B)Α,主体资格
B,客观行为事实 C,犯罪危险性
D,主观恶性
3,侵犯劳动教养健康权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标准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B)
Α,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4,首次提出确定劳动教养期限的时间是(B)
Α,1957年
B,1961年 C,1979年
D,1982年
5,计算劳动教养执行期限应当从(C)
Α,作出决定之日
B,劳动教养立案之日
C,交付执行之日
D,法院核准之日
6,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书》后,应当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定期限是自收到之日起(C)
Α,15日内
B,20日内 C,60日内
D,90日内
7,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期间,原劳动教养决定(D)Α,应当停止执行
B,可以停止执行
C,中止执行
D,当出现法定情形时停止执行 8,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劳动教养人员的(C)Α,选举权
B,人格权 C,人身权
D,财产权 9,请求人请求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时效为(D)
Α,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10,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B)Α,政治思想教育
B,科学文化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
11,《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劳动教养对象是(C)
Α,两种人
B,三种人 C,四种人
D,六种人
12,劳动教养人员劳动安全生产的核心是(C)
Α,安全生产管理
B,安全技术规范
C,劳动保护
D,劳动卫生
13,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担任教师的比例应占劳动教养人员在册人数的(B)
Α,3%
B,5% C,10%
D,15% 14,下列情况中不应记入劳动教养执行期限的是(C)
Α,所外执行期间
B,所外就医期间 C,逃跑在外期间
D,节假日期间 15,进行劳动教养人员个别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A)
Α,个别谈话法
B,个别疏导法
C,个别帮教法
D,个别激励法
16,劳动教养与保安处分在适用程序和法律后果上(A)Α,基本相同
B,有质的不同 C,相互补充
D,有明显差异
17,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的法定责任年龄是(B)
Α,不满14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16周岁以上 18,保证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生活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D)Α,大中队
B,班组
C,非正式组织
D,民主管理委员会 19,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盲区”是劳动教养的(B)Α,提请环节
B,审批环节
C,执行环节
D,复议环节 20,不是劳动教养工作具体政策的是(B)
Α,依靠社会力量,预防与治理犯罪 B,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D,给出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请将所有选项的号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有(ABCD)
Α,《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关于禁毒的决定》 D,《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E,《行政处罚法》
2,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D)
Α,行为 B,物
C,内容 D,精神财富 E,对象 3,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功能有(ABD)
Α,感化功能 B,矫正功能 C,惩罚功能 D,塑造功能 E,培训功能
4,《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中规定可以准假或放假的条件包括(BD)
Α,有立功表现的 B,已执行半年以上,表现好的 C,有特殊要求,经所领导同意的 D,有特殊情况,经劳教所批准的 E,担任劳教人员班组长的
5,劳动教养法定的惩罚形式主要包括(ABC)
Α,警告 B,延长劳动教养期限 C,记过 D,禁闭
E,禁止会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教养法
答:劳动教养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教养法是指全面调整劳动教养机关和被劳动教养人员之间各种关系及其活动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广义的劳动教养法是指凡是涉及劳动教养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劳动教养人员
答:劳动教养人员:是指因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而被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决定并收容劳动教养的人。3,劳动教养行政诉讼
答:劳动教养人员:是指因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而被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决定并收容劳动教养的人。4,保安处分
答: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是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劳动教养决定及复议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活动。5,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
答: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是通过建立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的劳动教养人员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以提高其应付生活事件和生活适应性的能力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6分,共24分。答案要求简明、扼要)1,简述劳动教养案件的来源。
答:(1)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的查处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2)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3)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而建议适用劳动教养的案件;(4)人民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分或宣告无罪而建议劳动教养的案件 2,未成年人教养的工作性原则是什么? 答:(1)矫正与保护相结合;(2)教育感化与强制管束相结合;(3)分类处遇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
3,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范围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对劳动教养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2)对劳动教养机关管理教育活动的监督;(3)依法处理劳动教养场所发生的刑事案件;(4)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检举和控告。
4,简答劳动教养制度与监狱制度的区别。答:(1)性质不同;(2)执行对象不同;(3)法律依据不同;(4)强制措施的内容和程度不同;(5)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法律地位不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16分)
1,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教养的工作方针?答题参考教材第61-62页。2,试述劳动教养人员工作的基本历史经验。答题参考教材第33--34页。
第二篇:劳动教养学
一、什么是劳动教养工作?
劳动教养工作是国家组织劳动教养的体制与机制的总称,也是劳动教养机关对被劳动教养者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具体形式。劳动教养机关是劳动教养工作任务的组织载体,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是劳动教养工作的直接承担者。
二、简述劳动教养工作的性质和管理体制。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教养工作的性质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手段。劳动教养管理体制包括劳动教养领导机关、管理机关和执行机关的设置,权利划分和管理机制等。
三、劳动教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在依法严格管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因人施教,帮助他们矫正恶习,养成遵纪守法、尊重公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表现好的,要表扬鼓励,有些可以提前解除劳动教养;表现不好的,要批评教育或者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实际上,这种组织劳动教养的具体模式是针对“刑法边缘人物”即所谓“大法不犯、小法常犯、屡教不改”的人,实行的一种行政性、强制性和教育性的模式,核心问题是在政策上挽救他们,在手段方法上更有效地教育他们。
四、学习劳动教养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1.有助于推动劳动教养法制建设。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指导其实践的理论研究中,能否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将决定劳动教养的理论水平和法制建设水平。
2.有助于指导劳动教养工作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法治建设的要求,构建新型教育矫治工作模式,根据劳动教养对象的类型特点和教育矫治的需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特征的新模式。
3.有助于促进劳动教养专业化发展。它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预防罪犯和教育、矫治各类违法者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劳动教养工作的历史经验,形成了具有若干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传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4.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矫治科学。对这一体现领域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价值的体系,运用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形成知识创新的新成果、新方法,能更好地服务于劳动教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五、论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劳动教养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我们进行劳动教养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为我们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指导实践和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在这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教育改造违法犯罪分子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可以改造的思想和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基本立场,坚持了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发展观和实践观,取得了这一领域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教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认识论与实践观,适应时代变革和劳动教养工作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形成和发展劳动教养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为促进劳动教养制度的创新、适应我国预防罪犯实践和司法改革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劳动教养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劳动教养制度创立以来,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创立、曲折发展、停顿徘徊、恢复发展和改革创新等五个阶段。
二、劳动教养工作的全面创新的举措与模式是什么?
全面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手段创新。这种矫治模式主要包括治疗康复和再社会化两种。
三、创建初期劳动教养工作有哪些特点?
1.收容对象单一;2.具有明显的安置就业性质;3.严格审批权限;4.强调在政策上与劳动改造严格区别;5.组织统一的管理机构;6.劳动教育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劳动教养工作在曲折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
1.将劳动教养工作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2.扩大了劳动教养的收容范围和收容对象;3.明确了劳动教养的性质和期限;4.制定了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5.重申了劳动教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人。
五、劳动教养工作在恢复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
1.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有了新发展;2.通过及时调整适用对象,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3.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明确了劳动教养工作改革方向;4.完善了劳动教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制;5.加强了劳动教养工作队伍建设。
六、创新教育矫治手段和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应当确立现代教育矫治观念;第二,革新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第三,要优 化个别教育辅导工作,强化心里矫治工作,增强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
七、如何理解劳动教育制度是社会作用?
劳动教养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劳动教养是我国对那些犯有一定罪行但可以不逮捕判刑的人施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这一措施体现了国家用适当方法改造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政策。进入80年代后,劳动教养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我国维护社会治安、治理违法犯罪的一道防线,正是这道防线,减弱或化解了各种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冲击。同时,收容教养使那些家庭、单位、学校管不了、处于犯罪边缘的人避免继续违法和陷入犯罪的泥潭,而教育、挽救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人,起到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经过劳动教养,绝大多数人弃旧图新,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这一制度的实际社会效果看,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矫治违法者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八、试述劳动教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制度。
我国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法制形式有自己的特点,即对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这种规制适合我国国情。在对违法犯罪的惩戒机制呈梯次递进的基础杀上,我们还创造了对违法者的干预、教育、矫治的机制,这就是劳动教养制度。
从调整对象看,劳动教养主要针对两种社会现象所引发的法律冲突:一是行为人严重违法,危害社会治安,屡教不改又尚未构成犯罪的。第二类主要针对设计社会公德领域的违法现象,或称之为社会“丑恶现象”,如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行为,这些行为也往往被犯罪学家成为犯罪的上游行为。上述现象很大一部分并为被纳入刑事处罚的范围,而是由劳动教养机关将其行为人依法收容并进行教育矫治。
从调整方式看,建立劳动教养制度,将积极预防犯罪的对策和教育矫治违法者的处遇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一大创新,这种劳动教养模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机制。
九、试述劳动教养工作的基本历史经验。
1.坚持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这是劳动教养工作中始终不渝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劳动教养工作的根本经验。2.坚持劳动教养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体现行政性、强制性和教育矫治性的工作特色,这是劳动教养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关键;3.坚持不断加强劳动教养法制建设,完善劳动教养立法、强化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依法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体现劳动教养制度的文明与公正;4.坚持把教育挽救劳动教养人员作为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矫治活动的特殊规律,把劳动教养场所办成特殊学校,不断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5.坚持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不断改革劳动教养管理体制与机制,提高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的水平;6.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一、劳动教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地位的不对等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往往由行政主体单方面决定,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当事人同意;第二,劳动教养机关有权依法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劳动教养人员履行法定义务,即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当其不履行义务时,有权实施规定的惩戒措施;第三,在确保劳动教养决定权合法性的前提下,劳动教养机关有权对劳动教养决定的内容优先执行。
二、谈劳动教养制度与监狱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事司法措施。2.执行对象不同。严重违反治安管理、违禁且然后恶习,经决定被收容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因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3.法律依据不同。《关羽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1979)、《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属于行政法体系;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监狱法,属于刑事法体系。4.强制措施的内容和程度不同。5.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劳动教养与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强制与行政管理措施。2.依据和适用对象不同。主观恶性与客观违法。3.执行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处罚与教育,强制性教育改造。4.预防犯罪的功能与作用不同。殊
四、劳动教养与工读教育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2.教育指导思想与任务不同。3.收容对象条件不同。4.执行方式不同。
五、劳动教养的执行形式为何必体现强制性?
1.劳动教养人员多次以身试法,公然对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进行挑衅,必须通过强制手段进行威慑。2.劳动教养人员恶习较深,对劳动教养场所秩序、他人、社会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加以约束和规范。3.劳动教养人员的消极思想与行为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形成团伙,并通过相互间影响而强化个体违法犯罪意识,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加以限制和矫正。4.其经历说明屡教不改的内因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自动消除,而解决改造与被改造这对矛盾的一个首要前提,就需要有强制的力量,通过这种外部条件和压力,促使被迫转为积极自觉转变。
六、如何理解劳动教养工作内容的教育矫治性?
教育矫治是劳动教养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核心内容,既是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价值与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教育、感化、挽救,教育矫治是劳动教养的基本工作内容与核心价值。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并运用多种教育形式与手段,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转化思想、矫正恶习、重塑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教育,绝大多数劳动教养人员弃旧图新,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正因为如此,这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手段使那些家庭、单位、学校管不了、处于犯罪缘边的人,避免继续违法和陷入犯罪的泥潭,并进而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人。
七、探索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管理上突出以人为本,实现管理模式的多样化;2.教育上紧紧围绕教育人、挽救人这一中心,逐步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化。3.生产劳动突出矫治和习艺两大特征,增强功能化;4.严格执法程序和标准,实现执法活动规范化;5.加强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的分工与培训。
八、探索劳动教养工作特色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1.依法办特色的原则。2.坚持劳教工作方针,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的原则。3.确保安全稳定的原则。4.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6.大胆试点,分布实施的原则。
一、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概念是什么?
是指党和国家为指导劳动教养事业的前进方向,实现劳动教养工作总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党和国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养工作的任务和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为实现劳动教养的总目标而制定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工作方针。
二、劳动教养适用工作的法定化原则是什么?
是指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及相应的劳动教养的处罚种类、期限等内容必须予以法律规定。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化,是人道原则的要求与体现。国际人权两公约。
三、指定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包括哲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1.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指定的。2.是系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知识制定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发展传播重要作用。
四、如何贯彻劳动教养工作中的社会主义人道原则?
是指在劳动教养的适用中应与人的本性相符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劳动教养人员当人看待,尊重与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1.依法管理,尊重劳动教养人员的人格,保障劳动教养人员法定权利不受侵犯。2.搞好生活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关心劳动教养人员的身心健康。3.合理组织和安排生产劳动。4.搞好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为劳动教养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升学、就业创造条件。
五、如何理解现行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基本内涵?
1.教育。劳动教养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教育是劳动教养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贯穿于劳动教养工作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的主导手段。教育在劳动教养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劳动教养工作的始终。2.感化。劳动教养工作中的感化原则就是用党的政策感召,用无产阶级情怀关怀,用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陶冶,用模范作用影响劳动教养人员,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帮助下看到前途和希望,在情感交融的气氛中得到感化,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矫正自己的违法行为从而转变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3.挽救。挽救是指从危险的境地或状态中把人解救出来,转危为安。劳动教养工作中的挽救,是把劳动教养人员从违法犯罪的危险境地中解救出来,使之成为守法公民。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重点是“着眼于挽救”。教育、感化、挽救既有不同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又是紧密联系和密不可分的,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劳动教养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我国劳动教养工作有哪些基本原则,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劳动教养机关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在劳动教养的执行过程中,劳动教养机关必须贯彻执行依法行政的原则。2.以教育为主原则。以教育为主,是由劳动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决定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改造措施,因此,劳动教养工作必须以教育为主。3.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原则。就是根据劳动教养人员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实行不同的政策策略,采取不同的管理处遇模式和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个别化的矫正目标。4.社会主义人道原则。是指在劳动教养的适用中应与人的本性相符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劳动教养人员当人看待,尊重与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含义是什么?
1.劳动教养法律关系是由劳动教养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劳动教养法律关系是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劳动教养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特定的。
二、劳动教养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1.主体的法律规定性和不可变更性。前者是基于劳动教养制度的特殊性及法律规范的确定性,又决定了主体的不可变更性,一旦成为主体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也就是不可变更。
2.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劳动教养法律关系运行中,劳动教养机关是国家授权的专门的劳动教养权利行使机构,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劳动教养机关依法进行管理,一方面是它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它的责任,这种权力是劳动教养法律、法规赋予的。
三、劳动教养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取决于劳动教养机关单方面的表示,不需要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2.劳动教养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参与劳动教养法律关系,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职权的行使。当劳动教养人员不履行义务时,劳动教养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四、简述劳动教养机关的权力与义务。
1.执行权。2.所政管理权。3.教育改造权。4.获得国家必要的物质保障权。
1.正确执行劳动教养决定。2.依法、严格、文明、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改造劳动教养人员。3.保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4.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五、现有的劳动教养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现行劳动教养法立法规格低,立法状况混乱,形式不够统一。2.法律规范的内容自相冲突,缺乏科学性。3.与国际公约的协调性不够。
六、劳动教养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2.是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在处理劳动教养案件中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机制的需要。3.是系统总结劳动教养工作经验,将党和国家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上升为法律的需要。4.是适应劳动教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5.是改革劳动教养制度的需要。6.是展示我国劳动教养工作文明与人道,适应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人权公约要求的需要。
七、劳动教养立法完善涉及的主要问题。
1.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问题。主要指这一制度针对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科学合理地规定这一制度的调整对象是实现法律实体正当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其二,行为人具有可教性。体现保护、教育,重在预防的制度。
2.劳动教养的程序问题。在制度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司法化是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劳动教养制度的程序从性质上看,并不归属于三大诉讼程序,应是一种特殊的司法程序。审批环节应以司法权为主导,有效制约行政机关和行政权,以体现程序正义的要求。而且劳动教养制度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和价值要在过程中实现,其公正性价值也应在过程中体现,程序设计应以执行和处遇程序的正当性为核心。
3.劳动教养的执行问题。由于劳动教养制度的设置主要针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人的主观恶习和不良习性,从执行角度看,在执行中如何充分体现教育性是核心所在。通过道德、法律教育,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心里治疗和矫治等多种方式对教养人员自身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进行重大调整,消除其反社会性,重塑健全人格,使其在思想、心里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并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的价值标准,以利于重新回归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审批机关如何决定应适用的劳动期限?
1.查清违法犯罪事实。2.确定违法犯罪的性质。3.全面分析违法犯罪的情节。4.掌握违法
犯罪的动机。综合判断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二、劳动教养案件的来源。
1.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的查处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2.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察预审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3.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而建议适用劳动教养的案件;4.人民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分或宣告无罪而建议劳动教养的案件。
三、可以批准所外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1.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没有生活来源,确需本人照顾或抚养的; 2.有特殊业务专长,确为本单位生科研所必需,本人悔罪认错态度较好,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的;3.确有必要劳动教养的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年满六十周岁又有疾病等丧失劳动能力者。
四、所外执行的法定程序是:1.提出申请;2.呈报审批;3.办理手续。
五、所外就医的条件包括什么?
1.所外就医只适用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是劳动教养人员在执行期间发生严重疾病或损伤而采取的一种执行方法。
2.劳动教养人员患有严重疾病,因工或其他原因造成严重损伤,自残、自杀造成身体损伤不得批准所外就医。
3.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医疗单位不具备医疗条件或短期内无法治愈。
六、劳动教养管理不予收容的对象有哪些?
1.不满十六周岁的少年;2.精神病人,呆傻人,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3.怀孕或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4.丧失劳动能力者;5.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港澳台人。
七、试分析劳动教养适用程序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
现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原则上确立了公安机关办案、呈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司法行政机关的劳动教养场所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活动实行监督的劳动教养适用程序基本模式。但是在长期的劳动教养实践中,却形成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司法行政机关的劳动教养场所执行、人民检察院只监督执行、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等不正常现象。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实践来讲,现行劳动教养适用程序都存在许多弊端,已经明显不适应新时期准确及时适用劳动教养,发展劳动教养事业,保障公民权利。在近年来的劳动教养立法讨论中,劳动教养适用程序问题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焦点。围绕在立法中如何完善适用程序,尤其是审批决定权由谁来行使,争论较大,也形成了不同观点。我们认为,以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决定为主的劳动教养适用程序模式,难以解决和克服审批决定权行使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不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问题。这样就必须大胆创新,寻求一种既符合法理和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有利于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和解决劳动教养适用中存在的”公正”与”功力”、”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又符合世界多数国家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和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的现代法治理念的新的适用程序模式。基本构想是:公安机关办案、指控,人民法院审理,司法行政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监督,四机关在办理劳动教养案件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一、如何认识在劳动教养行政赔偿主体行为?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主体行为是劳动教养审批、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劳动教养的审批(决定)、执行等行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违法行为,以下几点标准:1.执行职务的时间和地点。2实施行为时的名义。3.与行使职权有内在的联系。
二、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主体是劳动教养审批、执行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主体的行为是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3.损害结果实际发生。
三、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机关对案件的处理方式。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劳动教养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级复议或以复查代替复议。2.变相剥夺被决定劳动教养人员的复议申请权。3.行政复议在延长劳动教养期限案件中遭遇尴尬。4.不遵守复议期限。
五、简述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1.劳动教养决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的,判决维持。2劳动教养判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全部、部分撤销或者责令被告重新裁决:(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3.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职责。4.劳动教养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六、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程序。
1.提出赔偿请求。2.行政机关处理赔偿的程序。(1)赔偿义务机关收到请求人的赔偿申请书后的两个月内,按规定的方式、标准履行赔偿义务;(2)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书后的处理程序;(3)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赔偿决定不服,可在法定时间(三个月内)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的程序。单独或附带提起行政赔偿的审理。
一、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3.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制约原则。
二、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特征是主体具有专属性、对象具有多样性、内容具有广泛性。
三、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准确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2.有利于正确贯彻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政策。3.有利于实现劳动教养工作法制化,进一步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4.有利于及时打击劳动教养场所内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改造秩序,保障教育、感化、挽救任务的完成。5.有利于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促进人权事业。6.有利于促进劳动教养机关依法行政和科学、文明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
四、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职权是什么?
1.对于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2.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在劳动教养场所内发生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3.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劳动教养人员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4.对于劳动教养监察管辖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任务是什么?
1.检察劳动教养机关执行有关法律和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的情况,保障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2.检察劳动教养人员接受改造的情况,打击劳动教养人员的犯罪活动;3.正确处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控告,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4.通过检察活动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认罪和遵纪守法的教育,以促进文明管理,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六、劳动教养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1.劳动教养立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首先,劳动教养立法监督缺乏具体操作依据、程序。其次,劳动教养立法监督缺乏操作的专门部门。再次,劳动教养立法监督缺乏有效的申诉或提案审查的机制与途径。2.劳动教养司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司法监督当前主要是对劳动教养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以劳动教养人员提起行政诉讼为前提。
它存在着一些程序施行上的问题,这些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立法、严格司法执法等来解决。3.劳动教养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具体缺陷表现在:(1)法律实体上的欠缺。(2)法律程序上的非正当性。针对不足,我们应该在劳动教养的行政监督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出台以权控权的良法,健全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实现监督的专门化和有效化等。4.劳动教养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缺陷:(1)劳动教养社会监督的法律依据相对比较概括和笼统。(2)劳动教养社会监督的或然性和选择性过于突出。(3)劳动教养社会监督是自下而上的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方式,未被赋予国家权力,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权能,监督的法律后果也不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加强社会大众的法律观念,使每一个公民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公民的诉讼观念,用法律的武器同违法的立法、司法、行政行为作斗争。通过公民、社会、国家的共同的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才有真正的实践意义。
一、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有违法犯罪行为。2.符合法定的收容条件。3.经过法定程序作出决定。4.被劳动教养执行机关收容劳动教养。
二、简述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区别。
1.法律地位的基础不同。2.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依据不同。3.法律地位的具体内容不同。
三、试论研究劳动教养人员构成与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实体性立法,丰富劳动教养基础。2。有助于劳动教养执行模式的创新,形成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文明与人道的特色。3.有助于实现矫正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提高劳动教养工作实践水平。
四、现阶段劳动教养人员的构成特点有哪些?
1.收容数量持续增长,违法犯罪行为类型相对集中,财产型劳动教养人员所占比例仍居首位,吸毒型劳动教养人员和女性劳动教养人员的比例呈迅速增长的趋势。2.收容成分变化明显,农村人口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仍占绝大多数。3.收容对象情况复杂,流窜作案和二次以上劳动教养人员比例上升,场所不安定因素增多,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加大。4.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结构趋于稳固,改造意识淡薄,道德人格低下,反社会心理和投机冒险的行为倾向较严重。
五、简述劳动教养人员法律地位。
1.劳动教养人员是公民。2.劳动教养人员是违法犯罪的公民。3.劳动教养人员是依法被劳动教养的违法犯罪的公民。
六、试论劳动教养人员的权益保障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劳动教养立法。2.有助于调动劳动教养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矫治质量。3.有助于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确立人权保护的价值理念。
七、劳动教养人员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建立社会化的开放式帮教处遇机制。2.建立和完善劳动教养救济制度和体系。3.建立劳动教养人员实现合法权益的监督检查制度。4.提高劳教机关及劳教人民警察人权意识和执法水平。5.增强劳动教养人员自我保护权益的能力。
一、如何理解劳动教养机关宗旨?
1.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宗旨是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劳动教养机关通过对违法和轻微犯罪的行为人适用劳动教养,将其收容于劳动教养场所,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2.劳动教养机关作为履行劳动教养法定职能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其权利是国家赋予的,劳动教养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其履行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宗旨。
二、劳动教养机关的任务有哪些?
1.依法准确、及时地适用劳动教养和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维护社会治安,治理违法犯罪。2.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宗旨。3.对劳
动教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挽救他们成为新人。4.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帮教,并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从根本上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三、劳动教养场所的职能主要包括哪些?
1.严格执法的职能。2.规范管理的职能。3.教育挽救的职能。4.组织劳动生产的职能。5.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职能。
四、请简答劳动教养机关的职权及其内容。
1.执行权。2.所政管理权。3.教育挽救权。4.行政受益权。
五、劳动教养执行机关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1.严格执行劳动教养的决定,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这是劳动教养执行机关的首要任务。2.对劳动教养人员依法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地实行分类分级处遇,合理安排劳动教养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他们的各项合法权益。3.认真做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思想政治、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挽救质量。4.组织劳动生产,在通过劳动习艺手段改造人、培养人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5.维护劳动教养场所的正常秩序,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身心健康。
六、劳动教养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开展?
1.强化劳动教养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2.改革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机构设置,强化其职能。3.科学调整劳动教养场所的布局与规划,全面促进其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一、政治素质要求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坚定的政治立场;2.有正确的思想观念。3.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二、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以优化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为重点,实现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岗位培训为主的转变,由应急性、临时性培训向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的转变,建立科学、完备、有效的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为劳动教养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高素质的人才力量。
三、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培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强化基础。2.务实创新,注重实效。3.统一规划,分类分级实施。4.突出重点,常抓不懈。
四、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文明执法意识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1.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2.提高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3.培养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五、联系实际,分析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意义。
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担负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强制性教育挽救工作,教育挽救劳动教养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加强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所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育挽救工作质量、推动劳动教养工作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劳动教养人员非正式组织的形式有哪些?
1.满足归属需要的缘分型;2.满足交往需要的情趣型;3.满足观念认同和自尊需要的意向型;4.满足利益需要的互惠型;5.满足安全需要的需求保护型。
二、劳动教养人员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1.较强的内生凝聚力;2.信息沟通顺畅;3.自然形成”领军”人物;4.有较强的排外自卫性。
三、劳动教养人员在大(中)队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收容执行劳动教育;实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改造;依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办理相应的法律事务。2.强化管理基础,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维护教育矫治工作 的正常秩序,确保场所的安全与稳定。3.实施以共同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公民思想道德、法律常识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工作。4.组织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手段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学习生产技术。5.做好劳动教养人员的生活卫生管理工作。安排好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6.定期组织对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情况和效果的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四、联系实际,说明劳动教养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体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实施三种管理模式,是提高劳动教养工作教育挽救质量的重大改革,有利于更加科学地矫治劳动教养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加有效地把劳动教养人员矫治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有利于实现劳动教养执行手段和教育挽救目的的统一。三种管理模式是对劳动教养人员推行封闭、半开放、开放三种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劳动教养行政性、强制性、教育矫治性三大属性协调统一,从而实现了执行手段和教育挽救目的的统一。3.有利于树立劳动教养机关公正执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执法形象。实施三种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党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体现了人本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劳动教养人员尽快适应、回归社会。
五、联系实际,分析劳动教养人员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和管理。
特点:1.较强的内生凝聚力;2.信息沟通顺畅;3.自然形成”领军”人物;4.有较强的排外性和自卫性。
管理:1.要加强劳动教养人员正式组织建设,增强其凝聚力。2.丰富劳动教养人员正式组织的活动内容,增强其吸引力。3.充分利用劳动教养人员正式组织的民主管理形式,增强其感召力。4.严格控制和预防反改造团伙的形成,消除其离心力。
一、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主要是转化率、文化教育达标率、技术教育获证率等,在劳动教养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回归社会后的教育质量检验标准主要是三至五年内的重新违法犯罪率。
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法制教育。2.公民道德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4.入所和出所教育。
三、如何理解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特点?
1.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具有多功能性。教育根据实施场所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劳动教养人员兼具这三种教育的某些功能。2.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劳动教养对象的教育必须注重转化他们不良的思想意识,矫正他们的行为恶习,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3.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影响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劳动教养教育的外在形式具有强制性规范要求,实现劳动教养人员思想转化也需要有一个由强制到自觉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说明劳动教养教育基本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与时俱进原则。要根据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努力研究劳动教养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总结新方法,不断实现劳动教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提高教育矫治工作水平。2.以人为本原则。要从劳动教养人员的自身情况和特点出发,针对他们回归社会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形式与方法。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使人文关怀得到充分体现,调动劳动教养人员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3.因人施教原则。因人施教是教育科学中的一条普遍原则,是指在劳动教养人员教育活动中,必须根据其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4.以理服人原则。是指在对劳动教养人员教育过程中,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的方法。这是劳动教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符合劳动教养人员思想转化的规律,因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5.循序渐进原则。劳动教养人员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
是不情愿的、是被迫的,有时个别劳动教养人员不仅会消除抵触,还可能公开对抗。因此,应遵循由强制到自觉的特殊教育规律,低起点、多开端,采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等各种疏通引导的方式和策略,促使劳动教养人员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上进的内在动力。
一、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的教育改造作用有哪些?
1.促使劳动教养人员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矫正劳动教养人员的恶习;3.培养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技能;4.增强劳动教养人员的体质。
二、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从劳动教养人员改造和解教就业需要出发的原则;2.组织劳动与转化思想相结合的原则;3.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保障人权的原则。4.与劳动教养人员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原则;5.科学管理,不断强化物质基础的原则;6.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
三、联系实际,说明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
劳动现场管理,是指劳动教养人民警察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保证劳动现场安全、有序、高效、低耗的运行状态。它具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既包括劳动现场的组织管理,又包括各项专业管理和管理的基础。
一、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治疗的特点是什么?
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劳动教养人民警察运用专门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劳动教养人员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矫治,以消除或缓解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二、如何理解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意义?
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从理论上看,开展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劳动教养理论研究。从实践上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促进现代化文明劳动教养所的建设;2.有利于提高劳动教养教育矫治工作质量;3.有利于提高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素质。
三、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主要有: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激发他们正当的兴趣和爱好;3.教育他们学会排解不良的情绪;4.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念;5.培养劳动教养人员健全的性格。
方法包括:1.利用传播媒介开展传播活动;2.培训劳动教养人员骨干;3.开展专题讲座;4.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教育。
四、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工作原则有哪些?
主要包括科学指导原则、启发教育原则、平等交流原则、全面系统原则和安全保密原则。
五、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的基本操作规程是什么? 1.步骤:(1)信息收集阶段。(2)心理诊断阶段。(3)信息反馈阶段。(4)咨询目标的确立阶段。(5)帮助和改变阶段,(6)心理咨询结束阶段。2.技术有:(1)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技术;(2)倾听的技术;(3)影响的技术;(4)观察的技术;(5)消除阻抗的技术。
六、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治疗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的;而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劳动教养人员。2.心理治疗适应范围主要是有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疾病、某些神经症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的。3.心理治疗用时较长,而心理咨询用时较短。4.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的,重点在于重建人格;而心理咨询主要是在意识层次上进行,重点找出劳动教养人员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5.心理治疗是为了使劳动教养人员产生改变和进步,目标较模糊;而心理咨询是针对某些有限具体的目标而进行。
七、女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女劳动教养人员的认知特征:(1)认知范围窄,认知系统薄弱;(2)认知方式具有直观
性;(3)认知过程的独立性差。2.女劳动教养人员的情绪情感特征:(1)感情丰富细腻,情绪波动大;(2)情感脆弱,虚荣心强;(3)情感依附性强。3.女劳动教养人员的意志特征:(1)缺乏意志的自制性和自觉性;(2)缺乏意志的果断性和坚定性。4.消极的个性倾向:(1)好逸恶劳,虚伪狡诈;(2)价值取向背离社会标准;(3)道德观和荣辱观扭曲。
八、分类矫治的作用是什么?
有助于提高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劳动教养教育矫治的方法体系。
九、分类矫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课堂式教育。2.集会式教育。3.列队式教育。4.现场式教育。5.分组式教育。
十、财产型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的内容是什么?
1.加强文化和法制教育,使其认罪服法。2.加强人生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4.改变其需要结构,消除违法犯罪动机。5.强化劳动锻炼,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十一、论述吸毒型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矫治方法。
1.强化法制教育,促使其认罪认错。2.加强毒品危害性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人生观。3.注重生理卫生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4.运用心理矫治技术,重塑其健康的人格。5.生活上关心体贴,使之树立生活信念。6.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实行综合矫治。
一、如何理解未成年教养人员的保护准则?
1.未成年人的国家、社会保护。2.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与犯罪预防。3.未成年教养人员的保护。
二、未成年教养人员在接受矫治期间的特点有哪些?
1.思想意志不稳定,反复性大。2.好逸恶劳,精神空虚。3.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4.生活能力差,不易适应矫治环境。
三、简述未成年教养人员感化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正规化课堂教育为主的措施。2.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措施。3.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措施。
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2.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未成年教养人员教育矫治的工作原则有哪些?
1.矫治与保护相结合原则。2.教育感化与强制管束相结合原则。分类处遇和个别化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简述未成年教养人员的管理方法。
1.科学化管理。2.规范化管理。3.目标化管理。
一、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1.维护解教人员的公民基本权利。2.实现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3.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4.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原则有哪些?
1.区别对待的原则。2.协调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4.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原则有哪些?
1.区别对待的原则。2.协调发展的原则。3.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4.帮教关系相互平等、信任的原则。5.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四、简述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内容。
1.对解教人员合法权利的保护。(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社会经济
权利(5)合法婚姻家庭权利。2.对解教人员的物质帮助与救济。(1)提供住所(2)衣食馈赠与资金借贷(3)医疗与生活救济。3.对解教人员的指导和监督。(1)对解教人员的指导。(2)对解教人员的监督。
五、简述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方法。
1.进行生活安置。(1)帮助办理落户手续。(2)就业安置。2.组织社会帮教。3.指导解教人员自我保护。4.回访考察。
六、如何强化政府保护机构的职能?
1.建立健全社会保护的体制和机制。2.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3.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七、如何构建社区保护工作体系?
1.加强社会舆论的教育影响。2.建立群众性的保护协会。3.创办安置帮教基地。
第三篇:劳动教养学试题
劳动教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劳动教养的文件是(A)
A、《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
B、《惩治反革命条例》
C、《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D、《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
备建立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
2、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是指适用劳动教养的(D)
A、空间范围
B、效力范围
C、对象范围
D、地域范围
3、劳动教养人员被执行劳动教养期间,其选举权(D)
A、应当停止行使
B、可以停止行使
C、中止行使
D、允许行使
4、劳动教养人员与国内亲属的信件依法(D)
A、可以检查
B、应当检查
C、必须检查
D、不应检查
5、对未成年教养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是(A)
A、按性别和年龄分类
B、按违法行为性质分类
C、按教育程度分类
D、按改造表现分类
6、对解教人员社会帮教的方针是(B)
A、三个结合B、三个延伸
C、三个促进
D、三个变向
7、“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提出于(D)
A、1957年
B、1961年
C、1979年
D、1982年
8、按期解除劳动教养的批准机关是(A)
A、劳动教养管理所
B、劳动教养管理局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人民法院
9、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C)
A、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C、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既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10、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入所教育的时间不能少于(B)
A、20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1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劳动教养主体免责的是(C)
A、精神病人
B、怀孕妇女
C、性病患者
D、丧失劳动能力者
1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效力等级是(B)
A、专门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内部文件
13、正式提出创建劳动教养学校的是(D)
A、创建阶段
B、曲折发展阶段
C、重新恢复阶段
D、改革创新阶段
14、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A)
A、劳动教养人员班组
B、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
C、中队
D、劳动教养管理所
15、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性质属于(B)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16、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累计不得超过(C)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1年半
17、《关于禁毒的决定》中规定的收容劳动教养的条件是(D)
A、吸食毒品的B、注射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且成瘾的D、经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18、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模式(D)
A、民主管理
B、现场管理
C、处遇管理
D、分级分类管理
19、劳动教养适用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B)
A、审批环节
B、执行环节
C、复议环节
D、行政诉讼环节
20、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办案单位对被决定劳动教养人员所在单位或接到组织意见(C)
A、可以征求
B、在必要时征求
C、必须征求
D、视情况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教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E)
A、分析法
B、比较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科技整合的方法
E、系统科学的方法
2、劳动教养适用的工作原则包括(AE)
A、法定化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社会性原则
E、司法化原则
3、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BCDE)
A、组织职能
B、统筹职能
C、协调职能
D、保障职能
E、监督职能
4、劳动教养关注的是行为人的(ABC)
A、主观恶性
B、不良人格
C、不良的心理状态
D、行为
E、态度
5、劳动教养人员的民主管理是指让劳动教养人员进行(ACD)
A、民主参与
B、统一领导
C、相互监督
D、自我约束
E、自我激励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教养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批准或转发的关于劳动教养或涉及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劳动教养人员直接参与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中队干警的具体指导下,征求和反映劳动教养人员对管理、教育、生活卫生、生产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意义实施事务性管理。
3、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由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社会帮教:社会有关部门对解教人员继续进行教育和挽救,使社会帮教与劳动教养场所的教育改造衔接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劳动教养成果,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5、所外执行:指本应该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因符合规定条件,经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公安机关等单位和近亲属在劳动教养管理所外就地负责管教的一种执行制度。
四、简答题
1、劳动教养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1)与时俱进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因人施教原则
(4)以理服人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2、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区别
答:(1)法律地位基础不同
(2)权利义务的设定依据不同
(3)法律地位的具体内容不同
3、女性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原则
答:(1)感化教育原则
(2)感性教育原则
(3)个别教育原则
(4)激励教育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意义和计算标准
P129;P132——P133
答: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和《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的规定,以及劳动教养实际,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范围是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劳动教养的审批(决定)、执行等行政职权时侵犯劳动教养人员人身权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违法决定劳动教养,造成实际损害的②违法决定延长劳动教养期限,造成实际损害的③刑讯逼供或体罚、虐待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④殴打或唆使纵容他人殴打劳动教养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⑤侮辱劳动教养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⑥对劳动教养期满的劳动教养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解除劳动教养的⑦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界具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死亡的⑧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意义:劳动教养行政赔偿制度是继劳动教养行政诉讼制度之后,建立的又一个重要的劳动教养制度,它对于切实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其损害能得到及时补救,促进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劳动教养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由于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劳动教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了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权,而人身权又包括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等,因此,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精神,劳动教养行政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分为两种:⑴侵犯劳动教养人员人身自由权的,包括违法决定劳动教养、违法决定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和对劳动教养期满的劳动教养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解除劳动教养的,这三种情形,应当在实际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内按日赔偿,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职工日品均工资计算⑵今番劳动教养人员生命健康权的,包括劳动教养工作人员在管理中刑讯逼供或体罚、虐待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殴打或唆使纵容他人殴打劳动教养人员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界具造成劳动教养人员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在这些情形下赔偿金应按如下基本方法计算:①造成身体伤害的,应支付医疗费②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支付医疗费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无能力劳动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③造成死亡的,应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能力劳动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2、试述探索劳动教养特色的基本内容
P49——P53
答:(1)坚持劳动教养的性质和特色,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教养、的工作方针政策。明确劳动教养制度的特性“强制性”、“教育改造性”和“行政性”,具有以下意义:①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政策②有利于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管理教育③有助于劳动教养工作与监狱工作严格区别开来(2)加强劳动教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实现劳动教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3)坚持把教育改造作为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任务,全面做好管理、教育、劳动生产等各项业务工作(4)加强劳动教养机构、场所建设和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劳动教养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劳动教养工作,落实好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第四篇:劳动教养学简答题
1.劳动教养工作呈现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的科学化
3. 生产劳动突出矫治和习艺两大特征,实现习艺劳动功能化 4. 严格执法程序和标准,实现执法活动规范化
5. 加强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分工与培训工作,实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10.不同时期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 1.劳动生产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2.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 3.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11.社会主义人道原则体现:
1.依法管理,尊重劳动教养人员的人格,保障劳动教养人员法定权利的行使不得侵犯,严禁侮辱、打骂、体罚、虐待等行为 2.搞好生活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关心劳动教养人员的身心健康
是否属于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基本违法犯罪事实是否清楚、基本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有无法定的从轻、从重情节;案件性质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办案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20.劳动教养执行内容: 1.劳动教养的交付执行 2.依法办理收容手续(1)审查法律文书
(2)对交付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检查(3)进行入所安全检查(4)进行入所登记
3.依法处理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21.劳动教养管理所对下列人员不予收容: 1.不满16周岁的少年
2.劳动教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经验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3.劳动教养的主要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1955年8月~1957年8月)
(一)1.2.3.4.5.6.收容对象单一
具有明显的安置就业性质 严格审批的权限
强调在政策上与劳动改造严格区别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劳动教养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
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8月~1966年5月)、(二)1.将劳动教养工作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 2.扩大了劳动教养的收容范围和收容对象 3.明确了劳动教养的性质和期限 4.制定了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5.坚持了劳动教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人
(三)停顿徘徊阶段(1966年5月~1978年12月)
(四)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2月~1983年7月)
1.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有了新发展
2.通过及时调整使用对象,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3.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明确了劳动教养工作改革方向
4.完善了劳动教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5.加强了劳动教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4.劳动教养工作的主要成就
1. 劳动教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2. 教育矫治劳动教养人员的工作成就 3. 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成就
4. 劳动教养场所建设和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成就
5. 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六大目标:革命化建设有新的进步;专业化建设有新的提高;正规化建设有新的突破;领导班子建设有新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新的进展;保障体制建设有新的举措 6. 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行政性 1. 行政权利主体的多元性 2. 主体法律地位的不对等性 3. 司法制约性 4. 管理体制的行政性
7. 劳动教养和监狱制度的区别 1. 性质不同 2. 执行对象不同 3. 法律依据不同
4. 强制措施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5. 劳动教养人员于罪犯的法律地位不同 8. 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的原则 1. 依法办事的原则
2. 坚持劳教工作方针,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的原则 3. 确保安全稳定的原则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5. 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 大胆试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9.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的基本内容
1. 管理上突出以人为本,实现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2. 教育上紧紧围绕教育人、挽救人这一中心,实现教育工作
3.合理组织和安排生产劳动
4.搞好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为劳动教养人员回归社会后升学、就业创造条件
12.劳动教养执行工作的原则 1.严格管理与教育挽救相结合的原则 2.生产劳动与教育感化相结合的原则 3.个别化原则4.社会化原则 5.科学化原则
13.劳动教养机关的权力与义务
权力:执行权,所政管理权,教育改造权,获得国家必要的物质保障权
义务:正确执行劳动教养决定;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改造劳动教养人员;保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等 14.劳动教养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通信权和会见权,一定的民主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民事权利等
特定义务:接受劳动教养处罚,遵纪守法,服从管教,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技术,积极参加劳动等 15.劳动教养适用的一般条件
(一)主体要件
1.达到法定的劳动教养责任年龄 2.具有法定的劳动教养责任能力 3.劳动教养主体免责的例外情况
(二)主观要件: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三)客观要件:使用劳动教养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行为事实 16.劳动教养期限的确定 1.查清违法犯罪事实 2.确定违法犯罪的性质 3.全面分析违法犯罪的情节 4.掌握违法犯罪的动机
5.综合判断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17.劳动教养期限的执行变更:减少劳动教养期限,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和提前解教
18.劳动教养案件办理情况:
1.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的查处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 2.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中认为需要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
3.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而建议适用劳动教养的案件 4.人民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分或宣告无罪而建议劳动教养的案件
19.劳动教养的审查内容:
2.精神病人、呆傻人、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 3.怀孕或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4.丧失劳动能力者
5.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人 22.劳动教养人员批准所外执行:
1.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没有生活来源,确需本人照顾或抚养的2.有特殊业务专长,确为本单位生产、科研所必需,本人悔罪认错较好,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的3.确有必要劳动教养的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年满60周岁又有疾病等丧失劳动能力者
23.不得批准所外执行的1.因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性为被决定劳动教养的2.属于多次作案、流窜作案或者其违法犯罪行为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3.曾被劳动教养或者受过刑事处罚的 4.染有毒瘾未戒除的5.为逃避劳动教养或者决定劳动教养后自伤、自残、逃跑的 6.不投送劳动教养场所执行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7.被决定劳动教养人员的家庭、监护人和单位均没有实际帮教能力的24.劳动教养行政复议的特征
1.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特征的行政行为 2.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内部监督性的行政行为 3.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补救性的措施 25.劳动教养行政复议的范围
1.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不服的 2.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或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授权作出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的决定不服的3.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劳动教养行政赔偿的决定不服的26.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间,劳动教养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停止执行: 1.原审批劳动教养的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27.提起劳动教养行政诉讼的条件:
1.原告是认为劳动教养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8.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特征 1.监督主体的专属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3.监督内容的综合性 4.监督依据的合法性
29.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和检举、控告 1.对申诉、控告、检举受理的范围
(1)不服劳动教养决定向原审机关申诉被驳回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认为有错误可能的(2)对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的控告(3)上级检察院和本院检察长交办的 2.对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申诉的处理 3.对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检举和控告的处理
30.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工作制度、方法和有关问题的处理程2.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宗旨
3.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挽救他们成为新人
4.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帮教,并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从根本上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38.劳动教养机关的法制化建设 1.依法规范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权限 2.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和编制 3.控制规模、健全工作机制 4.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 39.劳动教养执行机关的职能 1.严格执法的职能 2.规范管理的职能 教养人员
3.真实身份未确认的劳动教养人员 4.被列为“难改”人员的劳动教养人员 5.邪教类人员未转化的劳动教养人员
6.从半开放式管理降级和从开放式管理直接降入封闭式管理的劳动教养人员
7.解除禁闭的劳动教养人员 8.受到延期处理的劳动教养人员
9.其他需要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劳动教养人员 46.劳动教养人员不予准假、放假的条件 1.因流窜作案被劳动教养的 2.假期在外作案的 3.患性病尚未治愈的4.因吸毒被劳动教养尚未戒除毒瘾的 序
(一)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工作制度和方法
要始终把执法检察作为法律监督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人员、任务、时间三落实,使劳动教养检察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劳动教养检察监督主要采取经常检察与重点检察相结
合,重大问题及时检察的方法
(二)劳动教养检察监督中有关问题的处理程序 1.纠正劳动教养机关违法的程序 2.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 3.重大恶性事故的处理程序 31.劳动教养行政监督的特征 1.自查性和强制性 2.专业性和特殊性 3.灵活性和效率性
32.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特征 1.有违法犯罪行为 2.符合法定的收容条件 3.经过法定程序作出决定
4.被劳动教养执行机关收容劳动教养 33.劳动教养人员与罪犯的区别 1.法律地位的基础不同 2.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依据不同 3.法律地位的具体内容不同
34.劳动教养人员分类的标准(横向分类方法)1.根据劳动教养人员自然生理特征分类 2.根据劳动教养人员违法行为性质分类 3.根据劳动教养人员的恶习和危险倾向分类 35.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定义务 1.接受劳动教养处罚的义务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3.严格遵守所规所纪的义务 4.服从管教的义务 5.参加劳动的义务
36.劳动教养人员权益保障的措施 1.建立社会化的开放式帮教处遇机制 2.建立和完善劳教救济制度和体系
3.建立劳动教养人员实现合法权益的监督检查制度 4.提高劳教机关及劳教人民警察人权意识和执法水平5.增强劳动教养人员自我保护权益的能力 37.劳动教养机关的任务
1.依法准确、及时的适用劳动教养和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维护社会治安,治理违法犯罪
3.教育挽救的职能 4.组织劳动生产的职能
5.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职能 40.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 3.职业道德素质
(1)忠于职守,敬业爱岗(2)公正执法,不徇私情(3)为警清廉,防腐拒贿(4)文明管教,“三像”育人(5)业精技强,一专多能(6)临危不惧,勇于牺牲 4.身心素质
41.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执法行为规范的特点 1.权力的专属性 2.内容的综合性 3.行为的法定性 4.执法的强制性 42.“十个严禁”
1.严禁直接参与或指示、默许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劳动教养人员
2.严禁利用劳动教养人员减期、所外就医、所外执行或其他职务接受贿赂、馈赠,谋取利益
3.严禁使用劳动教养人员管理劳动教养人员,代行警察职权 4.严禁使用劳动教养人员干私活,私自接待劳动教养人员亲属和关系人
5.严禁扣押、拖延劳动教养人员申诉、控告信件 6.严禁克扣、挪用、侵占劳动教养人员伙食费和其他财务 7.严禁与劳动教养人员攀亲结友、发生经济往来,私放劳动教养人员
8.严禁擅离职守,失职、渎职
9.严禁违反规定对劳动教养人员使用禁闭和警戒具 10.严禁违反规定持有、使用弹药
43.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纪律规范的主要内容 1.政治纪律 2.组织纪律 3.工作纪律 4.廉政纪律
5.保密纪律 6.警容风纪管理规定 44.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做好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工作
2.有利于稳定所内教育矫治秩序,防止“交叉感染” 3.有利于准确执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从而使劳动教养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45.封闭式管理制度的使用标准 1.新入所劳动教养人员
2.入所满3个月,近3个月累计考核总分在900分以下的劳动
47.劳动教养教育工作的任务目标 1.遵纪守法 2.遵守公民道德 3.心理健康 4.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5.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48.劳动教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1.法制教育 2.公民道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入所和出所教育 49.组织课堂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问答法3.讨论法4.演示法 5.练习法 50.个别谈话教育的方法 1.感化法 2.疏导法 3.激励法 4.帮教法
51.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 2.生理学依据 3.教育心理学依据
52.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的教育矫治作用 1.促使劳动教养人员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矫正劳动教养人员的恶习3.培养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技能 4.增强劳动教养人员体质 53.劳动教养人员劳动安全管理 1.劳动安全教育 2.安全作业规程管理 3.劳动保护工作
54.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目标 1.劳动教养人员认知的改变 2.劳动教养人员情绪的调控 3.劳动教养人员行为的矫正 4.劳动教养人员人格的完善 55.劳动教养人员认知障碍 1.认识品质不良 2.反社会意识 3.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 4.不良的认知结构
56.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任务 1.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健康教育 2.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测验 3.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 4.劳动教养人员危机干预 5.心理矫治档案管理
57.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工作原则 1.科学指导原则 2.启发教育原则
3.平等交流原则 4.全面系统原则 5.安全保密原则
58.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健康标准 1.能面对现实,适应劳动教养环境 2.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3.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4.心理和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 5.客观正确的自我意识 6.人格完整和谐
59.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激发他们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3.教育他们学会排解不良的情绪 4.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念 1.科学化管理 2.规范化管理 3.目标化管理
71.未成年教养人员感化教育的措施 1.正规化课堂教育为主的措施
2.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措施 3.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措施 72.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特点 1.自主性 2。广泛性 3.适应性 4。复杂性 73.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原则 1.区别对待的原则 2.协调发展的原则
3.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4.帮教关系相互平等、信任的原则 5.培养劳动教养人员健全的性格 60.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开展传播活动 2.培训劳动教养人员骨干 3.开展专题讲座
4.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教育 61.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的技术 1.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技术 2.倾听的技术 3.影响的技术 4.观察的技术 5.消除阻抗的技术 62.分类矫治的特点
1.形式的规范性 2.内容的针对性 3.群体效应性
63.财产型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的内容 1.加强文化和法制教育,使其认罪服法 2.加强人生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4.改变其需要结构,消除违法犯罪动机 5.强化劳动锻炼,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64.滋扰型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 1.认识上片面偏激 2.情感上粗野冷酷 3.意志上两极分化 4.行为上野蛮冒险 65.吸毒型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 1.认知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 2.依赖心理顽固,消极情绪强烈 3.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 4.人格扭曲,心理问题严重 66.女劳动教养人员的认知特征 1.认知范围窄,认知系统薄弱 2.认知方式具有直观性 3.认知过程的独立性差
67.女性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矫治的原则 1.感化教育的原则 2.感性教育的原则 3.个别教育的原则 4.激励教育的原则 68.未成年教养人员心理发展的矛盾: 1.身心年龄与社会年龄之间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 3.活动能量和自制力之间的矛盾 4.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
69.未成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特点 1.盲动性 2。模仿性 3.偶发性 4。纠合性
70.未成年教养人员的管理方法
5.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向结合的原则 74.对解教人员的物质帮助与救济 1.提供住所 2.衣食馈赠与资金借贷 3.医疗与生活救济
75.解教人员社会保护的方法 1.进行生活安置 2.组织社会帮教 3.指导解教人员自我保护 4.回访考察
第五篇:劳动教养学名词解释
1. 劳动教养:在我国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特指我国于20世管理所外就地负责管教的一种执行制度
21. 所外就医:指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有严重损伤,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医疗单位不具备医疗条件或短期内无法治愈的,经批准可允许其在劳动教养管理所之外医治的一种执行方法
22. 解除劳动教养:指劳动教养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劳动教养人员,结束对其的教育改造,发给《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让其回归社会的一种执法活动
23. 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指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劳动教养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申请,由复议机关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24. 劳动教养行政诉讼:指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批的活动
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帮助劳动教养人员调节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
41.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
42.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在良好的职业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劳动教养人员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以提高其应付生活事件和生活适应性的能力的过程
43. 系统脱敏法:是利用交互抑制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矫正劳动教养人员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惧状态
44. 分类矫治:是劳动教养管理所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劳动教养人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矫治内容和方法,从而转变其犯罪心理和恶习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方法 纪50年代中期创设的一种预防犯罪、教育矫治违法者的制度 2.
劳动教养法:是国家创设劳动教养制度、调整劳动教养
法律关系的规范体系 3.
劳动教养学:是一门研究劳动教养现象及其本体存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知识体系,是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4.
劳动教养工作的性质: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
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手段 5.
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指党和国家为指导劳动教养失业的前进方向,实现劳动教养工作总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 6.
劳动教养法:广义:是泛指涉及劳动教养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涉及劳动教养机关与被劳动教养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狭义:指全面调整劳动教养机关和被劳动教养人员之间各种关系及其活动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 7.
劳动教养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制定或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或涉及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8.
劳动教养法规:也称劳动教养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
制定、发布、批准或转发的关于劳动教养或涉及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劳动教养法律关系:指由劳动教养法律规范所确定和调
整的劳动教养机关同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适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0. 劳动教养的适用条件:是指对某人适用劳动教养所必须具备的要件和标准
11. 劳动教养的适用期限:指劳动教养机关依据法定的标准和幅度,确定对劳动教养收容对象适用劳动教养的时间长度 12. 劳动教养的适用程序:指有关机关依法对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适用劳动教养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次序、方式和手续 13. 劳动教养的提请程序:指劳动教养的办案单位、呈报单位经过调查取证,认为需要适用劳动教养时依法提请审批机关审查批准活动的规则和步骤
14. 劳动教养机关:指国家为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收容、管理和教育挽救劳动教养人员,完成劳动教养工作任务而依法设置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15. 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侵权赔偿责任:是指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16. 国家追偿:指赔偿义务机关向受害者赔偿其损失后,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权利
17. 民主管理:指劳动教养管理场所依据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在劳动教养人民警察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劳动教养人员民主参与、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过程
18. 劳动教养的审批程序:是指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依法对呈请审批的劳动教养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劳动教养与否的决定等活动的规则、步骤和手续
19. 劳动教养的执行:指劳动教养的呈报、执行等机关或单位将已生效的劳动教养决定付诸实施,并解决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活动
20. 所外执行:指对本应在劳动教养管理所执行的劳动教养人员,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由公案机关和近亲属劳动教养
25. 劳动教养行政赔偿:指劳动教养审批、执行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利益并造成损害时,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26. 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指作为国家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劳动教养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的监督 27. 劳动教养检察监督:即狭义的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是指作为国家法律监督专门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劳动教养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的监督
28. 劳动教养立法监督:指在劳动教养立法过程中对劳动教养立法过程中对劳动教养的立法活动的监督,其目的在于评价劳动教养立法的合法性,纠正劳动教养立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29. 劳动教养人员:指因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而被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决定收容劳动教养的人
30. 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地位:指劳动教养人员作为劳动教养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劳动教养期间,依照法律应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资格
31. 劳动教养人员教育:指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的,以转化思想、矫正恶习、培养守法公民和合格劳动者为宗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活动
32. 个别教育:指对劳动教养人员个体施加教育影响,以转化其不良思想、心理及行为的教育活动
33. 社会帮教:指劳动教养场所为了促进对劳动教养人员的转变,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帮助教育劳动教养人员的活动
34. 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大中队:指依法设置的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强制执行、教育改造和组织劳动生产等各项任务,有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层组织 35. 劳动教养人员班组:指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大中队设置的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管理、开展教育改造工作和组织生产劳动的最基层组织形式
36. 感化法:是指劳动教养人民警察从解决劳动教养人员个体的生活困难与压力入手,以人格尊重和人道主义感化为动力,对劳动教养人员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方法
37. 疏导法:是指劳动教养人民警察针对劳动教养人员个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进行疏导的教育方法
38. 激励法:是指劳动教养人民警察运用目标期待、表扬奖励等激励形式,不断强化劳动教养人员良好思想与行为的教育方法
39.习艺性劳动:劳动教养场所针对劳动教养人员回归社会谋生就业的需要而组织的,以培养和提高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劳动形式,是劳动教养人员劳动的发展方向 40.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指劳动教养场所系统的运用心
45. 解教人员社会保护:指国家和社会对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生活的关心、就业的安置、思想的帮教、行为的管理等,以使解教人员平等地享受公民权利,承担公民义务,并不再危害社会的活动
46. 劳动教养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劳动教养人员直接参与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中队干警的具体指导下,征求和反映劳动教养人员对管理教育、生活卫生、生产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意见,实施事务性管理
47. 保安处分:是指为了保卫社会安全,防止那些对社会秩序具有危险性的个人进一步危害社会,采用非刑罚的强制手段,进行矫正、治疗和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