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
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
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
时间有限,听说到十一点要结束,对不对?还有几分钟,我就讲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印证一下,这个各位回去做也能如此。
首先我讲的是我家里的孩子,因为这个大家比较亲切,因为刚刚看过电视了,而我不是来这里宣扬,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就是因为是亲身的体验,所以比较深刻。
我有四个孩子,在大陆是犯法的,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不聪明。
我大女儿比较聪明。我开始教这些功课的时候又太慢了,千万不要太慢,越早越好,所以五六年级才教她,她就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太聪明了,“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吗要读?”啊!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学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啊,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那么几句哦。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都可以表现,一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或老师以为他怎么样,反正到了六岁还不大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这种人,我第二个孩子。第二个是男孩子,我唯一的这个男孩啊,所望者终生呀!所仰望者终生,结果这个男孩是这样,但是我不紧张,因为我知道,我懂心理,所以我不紧张。到了他三年级的时候,他姐姐是五年级,差两岁。我教他姐姐的时候也教他,我怎么教他呢?我就拿一本书给他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了。”拿去给他翻,第一页读给我听。他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我翻第二页,第二页就读了:“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个几个字,总共一百十几个字,统统没有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而且是小子,一个小子就在读《老子》这本书,是小子读《老子》,而居然没有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他没有读错啦,所以太简单了嘛!
老师何必那么浪费精神呢?就像我一样就好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你要知道,等一下你就知道我是一个最负责任的父亲,我就这样教他。好了,说:“你会读了嘛!现在你去读,你们三年级小朋友下午没有上课,他整个下午都可以,功课也做完了,我说你去读,把它多读几遍读不完别来找我”。他读了一个小时才来找我,还是不会,还是结结巴巴的,我说:“不行”,待会晚上还来背。所以,晚上我就要给他读,给他问,而他就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背完了。
于是,我说了一句这辈子最重要的话,这句话你要知道,我说这句话,引为这辈子最重要的话,我说:“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四十天。刚才不是美国的学生在问我们留学生吗,你们的《老子》讲些什么吗?四十天就全部会背了。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四十天浪费掉了!四十天背完!我从来没有指导过一次,只有说了那一句话。
另外呢?背完了就算了吗?不是。
我知道人类会遗忘,咱们学教育的知道有遗忘率,越早复习越好,所以赶快复习,一天复习十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都会背,现在把十章连起来背,轻松自在,所以每天都背十章,八天复习一次,总共四十八天。还要再复习,复习第二次,二十章连起来背,大概一千个字连起来背。
你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在头脑里面存放一千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一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一千个字就好了。
现在我们教小朋友们背书,只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没了。我告诉你,浪费生命啊!一天到晚连起来背,四天背完总共五十二天。第三次复习,四十章连起来背两千五百字,连起来背,两天背完,五十四天。最后一天,从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老子》五千言一口气背完。
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着他一辈子(鼓掌)。
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
三年级读《老子》,然后四年级读《论语》,然后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叫作脱胎换骨。他的聪明是父母亲生给他的,他的天生的秉赋啊,但是他这种是秉赋很差的孩子啊,只是读了不过半年,他就整个变了,连气质都变,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
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变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级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我们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大,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大家都说:“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说:“最笨的。”大家问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你从哪里学到读书的方法?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下面的人说,我这个孩子将来成就比我高十倍,凭什么你知道吗?凭我那一句话:“孩子呀!从今以后你每天背两章”。他就可以高我十倍。
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啦,我有什么力量啊?没有,我又没有给他讲《老子》,我若讲一句《老子》给他听天打雷劈。但是他不了解《老子》吗?从初中开始,这个智慧渐渐产生。高中的时候能够引用,到大学的时候,他就能够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对世界上的哲学家。凭什么?三年级的时候,九岁的时候,五十五天的教育。有没有让他在家专门读《老子》?没有,课余时间,就这么简单。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这个没有是一辈子都没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痛心所在!
所以,我为什么要讲得口沫横飞,为什么要讲得这么激昂慷慨,我们要救你的孩子啊,我们要救我们的国家啊(鼓掌)。
我这个孩子是不是了不起呢?不是,我这个孩子都说:“现在读经的孩子啊,他比我强一百倍。”为什么?因为现在有人在推广读经嘛!
以前没有人推广的时候只有我家在教嘛,现在我这样推广了五六年,现在全台湾有一百万的孩子,一百万的孩子一万人如果有一个认真就好了嘛!
其实一万人,哪有是一万个人才有一个呢?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很认真的。他们只要读二三年、四五年,就不得了。
会背诵《老子》《论语》的人是命好的人
许石林
扬叔子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他还是著名教育家——当今大学校长很多,堪称教育家的不多。成为教育家有很多条件,起码的一条: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可以说会教学生读书,快乐地读书。
十多年前,扬叔子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就要求他的研究生在答辩前会背诵《老子》和半部《论语》,这是他的“私人规矩”。当时这条新闻没有被炒作,但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扬教授应该是最早提出“读经”的,他认为:别争论读经的好处与坏处,我们现代人还没有本钱去辨析经的好与坏,读经就是读书,多读书总是没错的,读得多了自然会辨析。先生还说过:假使中国从少年儿童开始,读经三十年,并有意养成,则三十年后人心自然较前淳朴敦厚(大意)。
让博士生答辩前背诵《老子》和半部《论语》,扬先生做到了。后者,只是他的一种畅想,只有实践的人才知道其效果。日前扬教授在江苏省科学院演讲,又提出人文与机械的糅合,重申自己的主张,这回老院士加码了——把背诵半部《论语》增加到了全部。十年过去,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思想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扬教授每年招收和毕业多少博士生?经过了十多年的实验,倘若没有明显的效果,扬教授是不会在人前乐道其背诵理念并加码的。现在网上争论此事,其实只要媒体采访一下从扬教授手里毕业的博士们,不就一切都知道了吗?
面对媒体,扬教授对自己所立的“私人规矩”,化繁为简通俗地解释道:“因为我是中国人!基督教的世界,所有人都读一本书《圣经》;伊斯兰世界的人都读一本书《古兰经》,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就是两本,《论语》和《老子》。作为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了解以后,对你的人性、理想大有好处。”
扬院士说得很准确,他没有说让你背诵后死按照这两本书去与现实对接或改造现实。他说的是:了解,了解后有益人性和理想。的确,儒家、道家都不为现实提供政治思路和体制模式,它们针对的都是人,而被儒道思想浸润过的人,在任何体制下,都应该是高素质的人。——我在这儿肤浅地将扬院士的思想兑换成功利理解。
扬教授认为博士生身上应该有“文人气”,文人气帮助人的思维散发;而文科学生应该了解一些理科知识,防止只有散发,散发得不着边际。科学家同时具有很深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于科学和科学家本身来说大有帮助,这可以举出类似爱因斯坦等很多例子来证实。扬院士是机械专家,很多人都知道扬先生也是古典文学专家,尤其在古典诗词上有深厚造诣,亦是一例。日前拜访书画家、作家杨福音先生,杨先生说:艺术就是让你有富贵气的,什么是富贵气?无求于人。艺术培养人对幸福的敏感,让人能时刻捕捉并欣赏生活的趣味,让快乐来的容易一些。
现在还争论要不要背诵一些古文,实在是落后而尴尬的思维。其实依我看,博士生答辩前仅仅背诵《老子》和《论语》是不够的,起码还要搭上任何其他综合类经典,比如《古文观止》,最好是《文心雕龙》。其实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开始大量背诵古文,可以预测:再过十几年,扬叔子教授的这个规矩就自动失效了。这个规矩现在还在用、还被人争论,就说明中国人读书还没读好。因此,现在没有来得及背诵的,要赶紧背,争论会耽误时间。
我曾经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守常教授说:听您讲课,出口成章的功夫很让人羡慕啊!王守常先生说:我这不算什么。我先生张岱年,95岁了,讲课不拿任何东西,张口就是原文。先生一辈子不喝酒,他说小时候背书,背《尚书》,《尚书》多难背啊!而且还要从后往前背,就是倒背如流,像从前面背一样。背不出来就罚喝酒。我先生从来就没喝过酒。冯友兰先生更厉害,88岁的时候,眼睛看不见了,他要重写中国哲学史,我们就给他派了一个文笔好的助手,听他说,记录。冯先生就是坐在椅子上口述完成了整个中国哲学史。这功夫,现在谁能做到啊!
当今教育体制和读书习惯,培养不出张岱年和冯友兰。
梁思成在1948年就发现当时已经出现学校教育培养“半个人”的现象,即将文理分科并设壁垒阻碍学生全面学习。而扬叔子教授发现,当今这种情况更甚于前,已经是培养4分之1人和8分之1人了。
同样的问题在台湾也出现过,至今也没有解决。台湾已故文人张继高曾经写过:九种人不太读书。开篇就说一个留美的博士,语言乏味、粗鄙无文,知识的横向了无空间。他认为一个人的“才情”很重要,无论文理科,要提高“才情”,要提高,就要多读书。而不读人文类的书,充其量能“修业”,绝不能“进德”。张继高先生将这种高学历但无人文修养的人称为:“文化盲”。张继高的意思杨福音说的意思一沟通,就更容易理解了。
现在很多在本业上有成就,生活上却很失败,无趣味、无品味,家庭生活关系处理不好的,大有人在。大多原因就在张继高所说的“文化盲”身上。
扬叔子院士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以读书调理人心。按照张继高的说法:学校一般来说只是取得“知”和纪律习惯的地方。智慧、品操与德箴,要命好的学生碰上第一流的老师才能春风化雨一番,因为第一流的老师是教人的。
那些能给扬叔子教授当博士生的人,是命好的人。
老子留世五千言,俗称《老子》,在历史流传中衍生出众多通行版本,晦涩难懂,无法体解老子思想原貌。熊春锦先生以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为底本,参照众多版本和历史资料,进行严谨考证,校勘并校注出版帛书《老子》,恢复更符合老子创作本意的《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原貌,指明“以德进道”为研修老子的必经阶梯。并对帛书《德道经》,首次进行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的全面揭秘与破译,使得这部千古奇书走下历史神坛,重新回归百姓修身实践应用领域。2006年,被《道德经版本(文物)展图录》(宗教文化出版社)收录于首页,是当代修学老子、研究老子的经典善本。
当前,《德道经》的全球性普世价值日益显明,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更加不遗余力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西方人预言:《德道经》必将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
为正本清源,使大家能够读到最纯正,最朴素,最接近老子本意而又富含最丰沛的道德能量的老子经典,故免费赠送帛书《老子 德道经》简体大字拼音彩页诵读本,如有单位和个人对道德根文化的理念感兴趣,并愿意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的话,均可申请。本贴长期有效,没有数量限制。
第二篇:王财贵观后感
王财贵视频观后感
(2010级艺术设计职教师资专升本201013201763 陈 慧)
听了王财贵博士讲经的讲座后,感慨良多,收获颇丰。
我认认真真地看了这个讲座后,开始结合自己中小学所受的教育进行反思,发现很多时光真的是如他所说,被荒废了。我本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来多读多背一些非常值得反复涵泳咀嚼玩味的经典文章并渐渐消化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弟子规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之一。
王财贵博士提到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一定要让小朋友学好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尽管小孩子并不太喜欢背诵那些难记难懂的经典。他又说,问题就在于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小了,甚至表现出一种反感,他还道出自己具体的“对付”小朋友的方法:就一句“小朋友,跟我念”。这里,他并没有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深谙这些经典的内在含义,先是要求孩子们记住,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体会,最后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融会贯通。会背了,便成为小朋友一生的智慧财富,对小朋友的生命有潜移默化之效。
王财贵博士的良知、民族忧患意识以及他的责任感使我感动,只觉得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读中国书,秉承中国传统,宣扬中国文化。我还觉得在今天这么一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更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每一个知道王财贵博士的用心良苦的人也都应该出一分力来挽救我们的中华文化„„
观看完后老师让我们朗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感受颇深。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现代教育的体制,是应试的体制;虽然也在谈教改,也在推进教改,可是教改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尴尬和无奈:选拔考试的标竿不可能迅速放低,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的难度却大幅下调,结果弄得教出来的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考试惨不忍睹。
博士讲经的观点是好,但是我个人觉得有利有弊看我们怎样取决,要培养我们的性情,要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那些永恒的著作只是用来启发我们。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灵。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自己本身就希望这么做。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
第三篇:王财贵读经理念要点
题记:近日,集中看了不少王财贵老师和赖国全老师的演讲、文章。对他们提出的读经理念进行了一些初步总结。
罗列出来,一是让自己能时时回顾、方便学习;二是方便大家,节省搜集、浏览的时间。
我总结的王财贵读经理念要点:
*教育三要点:
1、教育的时机:13岁以下;
2、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精品;
3、教育的方法:诵读。
*儿童读经的内容:音乐读经、美术读经(看世界名画),更重要的是文字读经。
*读经的四要领:
1、及早读经,越早越好。从今天开始。开始得越晚越难读。有条件的建议最好去正规的读经班。
2、老实读经:读真正的经典,不要读次要的。
内容上按重要程度和优先顺序分四级:
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
第三级: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第四级: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老实读经指:只是读,不要游戏,不要解释;从一开始读就心灵静定,能动能静才是完整的人格。
3、大量读经:指字数读,遍数多,时间多。一天能达到8小时以上是最好。坚持2年,基本能读完四书五经。
4、快乐读经:把握前三点就快乐了。
*300读经法:掌握三个一原则:每天读100字,共读100遍,不管能背与否都给100分。
第四篇: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之一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1-A序卦
时间:西历2000年11月16日
地点:台中教育大学
记录:哲萱木木
这是几千年以前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单独的存在。它的性格或许跟你不一样,它的见解是跟你不一样,但是你认为它是有智慧的,是值得赞赏赞叹的,那你怎么把这些值得赞叹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营养呢?最终还是靠一个领悟,但是要领悟,熟能生巧,你熟悉的时候领悟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当然到最后并不是要吊书袋,把它一五一十都记得,最后不是这样。但是你不通过这样子的程序就比较难,因为你不能够自己认定你是那么样的聪明、伶俐——大概这样的人很少有。所以还是要熟,纵使是孔子读书也要熟,何况是我们呢?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生命就是这样成长,而对于这些有高度智慧的文化遗产,你能够用这一种心情来读,那么对自己的长进是最多的。
以前我在师大有一个老师叫鲁实先,他平生对于《说文解字》和《史记》是下了最大的功夫。读高中的时候,书发下来了,他一两天就把书全部都看完,然后就去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发书?
老师说:书不是发给你们了吗?
他说:我看完了,什么时候再发呢?
老师说:没有了,这个学期不发了。
他说:那我们看什么?
老师说:这个学期我们就是要上这些课。
他说:噢?这几本书要上一个学期呀!那我不上了。
从此他就不去学校读书了,所以他高中都没有毕业,这个人后来是名教授。他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杭州文渊阁,去读《四库全书》,有没有读完《四库全书》不知道,至少他去读《四库全书》。各位,你已经是高中毕业了对不对?我问你《四库全书》读了几本?所以这一个人是学问蛮大的,他平生最深入研究的就是这两本: 《说文解字》,而且是段(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还有《史记》。他教《说文解字》,这本书有一两千页,他几乎知道哪一个字在哪一页,《说文解字》上的文章,他大概都会背,因为他很熟。《史记》也差不多,他说每年最少要把《史记》看二十遍,因为他两三天就可以把《史记》看一遍,所以他《史记》是很熟的,一定要这样子才能够成为一个名教授。
他曾经跟我们讲过:最聪明的人是读历史,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至少是三千年呐,从孔子以来二千五百年嘛,孔子之前至少还有五百年可信的历史,所以从周朝初年到现在就是三千年了,那么如果周朝上推就三千多年。我们不要说五千,有历史记载可信的至少三千。他说,你对于三千年的历史只要花一两年就可以把它读完,以一两年的时间接受三千年人类奋斗的成绩,这些历史都是奋斗成绩的精华部份,你不必再自己去经过三千年,懂吗?所以以三年换得三千年,你的成长速度是一千倍!
不只读历史是如此,读有意义的重要的书都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你要真的有所体会,所谓体会就是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读书不要书是书你是你,你要想办法把书读到自己身上
来。如果读理论,你要把这个理论了解于心,学到它的争论的方式,然后也能够有这样的知识,也能够有这样子的争论的能力;如果你所读的是智慧之书,那么你要对人生宇宙也要有这样子的感慨,这样子的向往;如果你是读文学之书,也要有这样子的感动,这样子的优雅,这样子表达的意愿和能力。这样才是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喔。要能够达到这个地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熟,现在有一个蛮有名的文学评论家、诗词评论家叫叶嘉莹,她从小就把她现在常常拿来做例子的这些文章、诗词背完了,她小时候不知道背过几百首诗词——小时候当然都不懂,但是越长大她越能够融会贯通。
她小时候下过这种功夫,是因为有贤父兄,所以“人乐有贤父兄”,这是孟子说的。一个人生下来有贤明的父亲跟兄长是可喜可乐的,为什么呢?因为古时候大概都是父兄在教,尤其像孔子孟子那时候。那现在呢,应该是“人乐有贤师长”,因为现在是以师长来教导。所以“人乐有贤父兄”换另外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最幸运幸福的是,从小有人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教导,从而提早地奠定一生才华、性情、品德、涵养的基础,所以人乐有贤父兄。那叶嘉莹他有贤父兄,他的父亲教他背诗词,她背那么多,奠定了功夫。如果你没有贤父兄,也没有贤师长,现在你自己就要当做你自己的贤助理啊——自己帮助自己,要下一段功夫。
朱熹常常对他的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人——他说“现在的人”就是当时的宋朝人了——“我们现在的人”失去了一种小学的功夫,就是从小没有下功夫,所以现在长大以后还要补这一段功夫:其中有一些是讲洒扫应对进退这样子的周旋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另外一种意思是讲一种学问,基础的学问——应该读的书读了没有?而且读熟了没有?像这样子的功夫,朱子把它看做是小学的功夫。这个“小学”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学问的基础;一个是按照年龄来说的,就是小时候就要学的。你们现在其实是欠缺小学一段功夫啊,这个小学不只是文字声韵训诂啊,包括应该背、应该记、应该读、放在肚子里面的这些重要的著作,这也是小学功夫。欠缺一段小学功夫的人,到了长大,想要求学,他必须再下这一番功夫,如果这一番功夫没有下,这一辈子就甭想成就了,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你就不是这一条路上的人,不是学问中人。各位呀,你来大学不是要成为学问中人吗?好了好了好了,你们没有什么精神听,我就没什么兴趣讲了,那就一直读了,读熟了,读熟的方法用抄也可以了。
我们把序卦念一遍,我稍微讲一下就好了,因为要讲就讲太多了,时间会花很多,所以我们念一遍,我稍微讲几段就可以。来跟我念:“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这个叫作一开口就气势不凡,当然他是在讲乾坤,因为乾坤是大学问,所以一开口就是大口气。文章一开头很重要啊,苏东坡非常敬仰韩愈,当韩文公庙——就是韩愈的庙——建成以后,这是苏东坡指导建立的,他当然要写一篇文章,韩文公庙碑,他说这个我所敬重的人,这么伟大的人物,我怎么样替他的庙来写碑文呢,来写碑记呢?就是像苏东坡这样才情洋溢的人,他都为这篇文章搜索枯肠,一直不能下笔。后来在他的心灵里面产生了两句话: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两句话一生出来以后,以下的文章就势如破竹,下笔千言,一下就完成了,所以开头很重要,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好了,我们现在做文章没有那么样讲究了,无所谓了,随便开个头。
辽宁省有一个教育家叫做魏书生,大家要知道这个人呐,因为你们也是学教育的。他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他的办法并不是他很会捉弄人,而是他很热诚,所以想出来很多教育的办法。他有一个很好玩的特色就是——他认为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这个老师也不是要一天忙到晚。他一个人大概做二三十种事情,而且都做领导,还当班主任,带两个
班,他这两个班一个是普通的班,一个是差班。他说,你们一年级每个班都有两三个成绩最差的、规矩最差的,把全校这些最差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班,他来教,教一年后再放回去,成为他们班的佼佼者。这些学生呢,有些最初是连他(她)父母亲的名字都不会写,他就教教教,教了一段时间,他说:各位同学,我们要作文了,出个题目,就是“开学的日子”,学生就说:老师,我们不会作文,我们从来没有作过文。老师说:你一定会作文,他们说:我们不会作文。老师说:不会作文的人写一句就好,写哪一句随便你,你若不会写,我告诉你写:今天开学了。这样,这篇文章就完了,这是好文章。
你看,开学的日子嘛,那你写这个作文就是:今天开学了,句号,完了。这是好文章,哈,给你80分,好吗?明天再出一个题目,再写作文,学生说,老师我们不会写,今天写两句就好,这样子,那(学生)说:有些字我们不会写,老师说:不会写写注音,学生说:我们连注音都不会写,老师说:不会写,你画圈圈(○○),“今天开“○”了,(教授笑),这样也可以,这样写也给你及格……
结果呢,以后这些学生都会作文,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当然不会像古人一样——有学问的人一出口就不一样。我们呢,没有关系,先试着写,你们要勇于作文。写诗的人要常常写诗,要常常写,虽然诗写不好,没有关系。这是教一个不会写作的人,鼓励他“诗从放屁起,文自胡扯来”,你要把诗文写得好,请你要多写的意思,不要怕。要多写,我叫你们写文章,叫你们写两篇啊,交的人很少,有一篇只有一个人交,有另外一篇只有三个人交,你们都不交。我第一天就问说:什么叫做大学生,让你们写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人交,我后来说你们轮流看读经的那些书以后,写心得,结果只有三个人交,你们就不写,是你们没有看呢?还是认为文章不好写?如果不好写,就像这样子写,你们也可以写,写一句就好……
好,我们再来念——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毕(bì)者比(bǐ)也,这样念比较好一点,“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这两句话应该送给我们的陈水扁先生,“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guàn)”,这样子念比较好,“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这是上篇,序卦传分上下,我们看下篇。这个序卦传是讲六十四卦卦序,上经是讲到离卦,剥复无妄大畜頣,大过坎离三十备,到这里,然后我们看下篇。上经守乾坤,下经守咸恒,要记得。就好像《诗经》有“四始”一样,《诗经》分成“国风”“小雅”“大雅”“颂”,司马迁就认为每一部分(也可以说每一卷)的第一首是非常重要的,这叫做“始”——开始。风、雅、颂总共有四大部份:国风、小雅、大雅、颂,每一部份的开头第一首诗,叫做“四始”——四首开始的诗。“国风”开始第一篇是“关雎”,所以关雎为“风始”,为“国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这叫“四始”。
一开头,所谓开门见山,我们刚才说,一开口就有大气魄。所以《易经》分上下,一开头这两个卦都非常重要,有引导的作用。上经守乾坤,乾坤代表道,也代表阴阳,代表存在的原理,所以上经从天地乾坤开始。下经守咸恒,咸者感也,恒者久也,既要有感应变通,而又要能够恒常持久,这就是人间最重要的两种德性。而在人生的成长当中,要先有感应,而后可以长久。用哪一个观点来看呢?用少男少女之感应,来作象征。少男少女最有感应,这是咸,少男少女不只是感应而已,最后要能够有所成就,要成就夫妇,夫妇就要有恒,所以下经第二卦就是恒。因此下经是用人间世重要的两种表现,或者说两种德来做引导。上经以乾坤天地作引导,下经以人伦作引导。这都是一开口就有非常大的眼光,把握住重点。所以下经守咸恒,我们现在看下经,咸恒在哪里。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啊,从头再讲起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个“错”通于提手旁的“措”,“处置”的意思,不是说“礼仪”就“错”了,不要这样想,“不知措手足”,没有礼仪就不知措手足,有礼仪然后有所措,可见,这一句话是来自于《论语》,来自于孔门的教导,孔门的义理,好了,再来……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从恒出现,咸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是最大的出现,什么意思?就是从一开始“有天地...”这里开始讲,一直到“故受之以恒”之前,全部都是咸的范围——因为天地有感通才能生万物,男女有感通才能成夫妇,夫妇有感通才能有父子、家庭,父子的感通扩散出去到社会,就是君臣,普遍化就是上下,乃至于各种的规矩、节奏,通通在感通之内,没有感通世界是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感通,上课就没有意义了,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感通,就代表没有诚信,所以“老者安之,朋友要信之,少者怀之”,老者怎么能安呢?因为有人奉养,少者怎么能怀呢?因为有人提拔有人教导、教养,都有感通,任何一种关系感通的情况不一样,但其感通则一
也,所以感通这个“感”是易经最重要的观念,摆在下经的第一卦,你要知道感通这个道理喔。我们卜卦也是与鬼神相感通,你才能够卜卦对不对?所以“咸”不讲,但是它就融通在所有文章里面,不讲的讲才是大讲,你要这样看喔,如果讲出来,它的意义就被限制了,所以没有讲,你看不到咸卦。好,接下来——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xiè);解者缓也”,其实在这里也可以讲“解(xiè)者解(jiě)也,解(xiè)字就是那个卦,解(jiě)就是意义,现在不用缓用解,其实缓就是解。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最后一句话很重要,“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以易经的卦序似有意似无意,这个序卦,他所讲的道理,似有道理,似没有道理,但是有很多关键的地方是真有道理,有许多好像硬抬,抬不进去硬抬,但是他总是要交待一个道理。所以这个交待并不是非常地科学、逻辑,不过人间并不只是科学逻辑,学问不只是科学逻辑,因此我们读这种书,你心怀要放宽松一点,用智慧去体会。你能体会的地方,它讲得很清楚的地方,你就好好地受它启发,已经就值回票价了。至于你认为讲得好像没什么道理的地方,就先摆在那里,不要先排斥。一个会读书的人,先把应该吸收的吸收了,至于不能吸收的,你有意见的,先放着它,不要看到一些小毛病,就全盘否定。有许多人读序卦这种文章,当然有很多地方好像不大合理,好像硬讲过去,但是呢,你看到这里不要先生气,因为有一些地方是真有智慧。像最后一句,“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以前我曾经问过你们,喜欢“既济”还是“未济”?大部分人都说“既济”比较好,跟我们序卦的作者比一比,就知道我们智慧还差一截,这就是智慧。
所以到了重要的地方,就是比那个智慧,比那个眼光。项羽跟刘邦都是天才,但是到最后,就比那一点智慧。那一点智慧,说输就是输,而且必定输——当然历史不能讲必定。不过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确实可以看出,这两个聪明人,这两个天才,他的天才还是有层次的,你若要了解项羽跟刘邦的天才不同,请你去看牟宗三先生的《历史哲学》,他有精彩的分析。
天才时代的来临,牟先生称秦汉之际叫做天才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特别为了这段天下很昏乱的时代,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表格,叫作“月表”。月表就是每一个月的变化,不是一年的年表
哦,是月表,也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变化,列成表格,叫做秦楚之际月表。这段时间里面有多少天才人物在历史上活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秦楚之际,楚就楚霸王啊,就是项羽。其实项羽很快就转到汉高祖刘邦,像这样一个月一个月都看到大势的发展,司马迁也很有趣味,历史眼光非常锐利、准确,他注意的地方,希望我们也能注意,你才能具备那种所谓历史的胸怀。你要你的历史胸怀更精妙细微,请你看牟宗三的《历史哲学》。精微,非常地精到微妙,你们要看看好书喔,其它的下三流的书可以不看,浪费你的眼睛,好书不能不看,看一本好书,就开拓你一分智慧,到最后是比智慧,你要记住这句话。OK,早上就先讲到这里,没来的人下午请他来,下午要讲重要的课,其实每一节课都很重要,呵呵呵…….OK,下课,谢谢各位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孔子世家》)客观的写就是孔子的成长的历程,他经历的事件,这都是客观地写。但是跋语呀,赞词呀,就是要主观的写,就是要表达他内在的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但是怎么去评价孔子呢?这就很难写了。因此,司马迁不愧为司马迁,他写的这篇赞辞,真是恰到好处,他怎么写的呢?你们的《古文观止》不是有一篇叫做“孔子世家赞”,有没有?记得吗?怎么开头的?我不是说过吗,开头很重要。他的开头就是,“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就引《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自己对于这首诗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正好放在他对孔子的赞叹上,就是“高山仰止”。那么他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诗呢?其实是来自于司马迁读《论语》,读到颜渊赞叹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就好象“高山仰止”,《诗经》刚好有这句话,司马迁就拿来用,后来的文评家,就是评论文章的人,你们有一本书叫《古文析义》,林西仲《古文析义》,你去看看林西仲怎么评这篇文章,怎么评司马迁这篇文章。他就说,司马迁在这里的手法,叫做避重就轻。避重就轻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正面描写对于孔子道贯古今德牟天地的这样子的生命内涵,是很难表达的,所以实写写不好,写不出来,就用虚笔来写,所以避实就虚,就是避重就轻。所以以后你们要看看这些文评,这样子可以点醒你,让你了解到这篇文章有特色,这样写有必然的理由,一定要这样写,你非这样写不可,不这样写就表达不出你真正的意思。所以有些时候要实写,有些时候要虚写,文章的奥妙就在虚实之间。
这是讲这个文章开头,那讲到韩愈的文章,大家都认为韩愈的文章有气势,这气势在什么地方呢?必须要用体贴的方式,这讲不出来的,字里行间,弦外之音,你要体帖,所以欧阳修也非常地欣赏韩愈的文章。他想要学韩愈,欧阳修怎样学韩愈的呢?他就抄韩愈的文章,抄在纸上面,当然以前用毛笔,用宣纸,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欧阳修读它的时候很用心:眼到、口到、手到,一面嘴上朗诵,一面用手指头指着字,这样念一遍再念一遍,有空的时候就拿这块板出来念,以此为乐。像欧阳修这种人,大概都是过目不忘,大概念一两遍就记得了,就会背了,但欧阳修还一直念、一直念,不知道念到多久,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到他的手指头已经把那些字迹都磨掉了,字都看不见了。宣纸是会透过去的,字看不见就等于把纸都磨掉了,你回去试看看拿一张宣纸,像这样在上面划一划划两划,看划几划把纸都磨掉了,这就是他读的遍数,大概最少五百到一千遍,这样来学文气。现在让你们把易经的文章背起来,你们就叫苦连天,要是叫你们抄起来划,还得了吗?(笑)这样才能学到自己身上来。刚才念得很好,念得非常地顺,就这样念,越熟越顺,越顺越喜欢念,偶然之间就会有一些心得,跃然而出,好像从里面跳出来一样,到那时候你就会读书了,如果你这辈子没有这个经验,你是个可怜的人,枉费了你这辈子来读书。
第五篇:王财贵教授谈文言文学习法
王财贵教授谈文言文学习法.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王财贵教授谈文言文学习法
文言文学习让不少学生感到头痛。那么学文言文有什么快捷方式吗?来自台湾 的王财贵教授肯定地告诉记者,有!多读经典,而且要不求甚解地反复
诵读。
王财贵是台湾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研究青少年读诵文化经典教育多年。
昨日应邀来汉举办讲座的王教授在其下榻的武大外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经典入手,回归自然学习
王教授说,文化学习要遵循3个基本点,即不应该将传统与现代对立,文言文不能与白话文对立,东西文化汇通。现在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文经典的重要性,比如《论语》、《老子》等,而是按现在的教学模式去学低端语文。这实在是浪费时间。
孩子从3岁开始诵读古文经典,到13岁以前就可打下良好的古文基础,可以让孩子在「起跑」时领先。这期间,只诵读,不求理解,无所谓兴趣培养,这也是回归自然的语言学习。读多了,就会有古文语感。实践证明,孩子对经典古文的节奏的认同,有时甚至超过古诗词。
解决中学古文,《论语》通读百遍
目前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去打基础,可如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水平?王教授说,将《论语》通读百遍足矣。
他评价说,《论语》是几千年中国文化中智慧的源头和文学的标杆。学习古文,到初、高中已很晚了。将1.2万余字的《论语》从头到尾,不管懂不懂去通读百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应中学学习紧张,将工夫用在刀口上的好方法。
多读经典,有利学生健康发展
对学校和家庭教育而言,王教授对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智所开出「药方」,还是多读经典古文。
家长和教师鼓励学生多读这方面的文章,学生从小实际上就掌握了古文和白话两种语言。这对启发学生心智,触类旁通其它学习领域大有裨益。此外,经典文章本身蕴涵的哲理,也会让孩子的心胸变开阔。
以下摘自王财贵教授北师大讲座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我们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凭知识分子的诚意,我们凭知识分子的良知来说这一件事情,所以今天所讲的话超出任何的宗教,超出任何的民族意识,超出任何的政治立场,所以我们今天大家都是学这一行的,我们好好来检讨一下,我们一辈子费了这么多心血,我们家长是这么样的期待孩子,我们老师是这么样的热心用心来教孩子,尤其各位能够到这来参加这个研习会,都是一时之选,我们付出这么大,难道孩子是这么难教吗?难道人才是这么难培养吗?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想一想?
我们科学教育最主要目的,是让一般的国民都能够思考,能够面对问题,其次才培养一些科技工作者,最高一层才培养科学家。
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民众,都是学这个数学不是要做科学工作,但是我们的数学教育让我们的国民不会思想,不敢思考,面对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就害怕思考,因为他认为思考是那么困难。
所以四五六年级数学不好,你就应该安慰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骂孩子笨哪,因为他不是故意笨的,那是他的父母亲生给他那么笨,所以骂孩子笨的等于骂到了人家父母亲。
以下摘自王财贵教授深圳报告会
各位,教育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天爷只给你一次机会,错过时机永不再来。这就是教育的秘密,所以不是埋头苦干就好啊!你在干什么事,你什么时候干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讲出今天要讲的第五句耸人听闻的话,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谁教白话文谁笨,而且把孩子教笨。这句话你可能听来非常的不高兴,但是我要解释,有了高度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流行歌他自然听得懂,而且能分辩流行歌的好坏,但是只会听流行歌的人,就不一定听古典乐。现在,有了文言文修养的人,他自然能够读白话文,自然能写白能话文,但是只读白话文,只会写白话文的人,他可能不能读文言文,不能写文言文。不能读文言文的人,三千年的智慧就给关在门外,这个人白白丧失了他成为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权力,他是自讨苦吃,拿砖头砸自己的脚跟。现在,我们的教师跟家长专门教导我们的孩子,一辈子不会读文言文,一辈子对中国祖先的文章一概不能读,而自以为了不起,这就是家长跟教师一直在残害我们的下一代。告诉各位,我们就是这样被教长大的,我们已经被牺牲了。你现在觉得你一无语文能力,请你自我反省,而且你要可怜下一代,我们不要再牺牲下一代了,你一定要在教育上彻底地反省并改变。
现在,我还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因为,那时候我很聪明,我也很用功,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但是,老师教我学什么呢?我背一课给大家听:“呯呯呯,请开门,你是谁?李小梅,你家姐姐回来了。怎么回来的?坐船回来的。坐的是什么船?坐的是汽船。为什么不坐帆船?帆船慢,汽船快。”各位,我们现在还是用这种方式教我们的孩子。刚才我把这篇课文背出来以后,大家哈哈大笑,认为是笑话,我就要告诉你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就是一场大笑话。从来没有一个成熟以后的人面对人生问题而想到他的小华、小明、小英的。我们老师白白浪费了人才。只要是经典之作,一辈子用不完的书,你就可以当作经典来教,这是教材。
所以我们教读经,其实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六个字,会讲这六个字就会当老师,你用这六个字教学就成功,不用这六个字教学就失败,要不然我们等着瞧。我们已经有太多经验了,在台湾已经有一百多万个学生、小孩子接受读经教育;在华侨广大的世界,不管是美洲、东南亚、欧洲,各个地方,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教读经,都用同一个办法,不是我很厉害,不是的,乃是人类共同的天性。好,请记住这六个字,你就可以当老师,将来等一下就可以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