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系统内研究课题结项目录
一等奖(4项)
1、课题编号:JRS-2016-111 课题名称:城轨信号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负责人:周珊
课题组成员:贾毓杰、党鸿雷
2、课题编号:JRS-2016-302 课题名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才共享路径研究(廊坊市与武清区人才资源合作实例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廊坊市人社局 课题负责人:郝丹
课题组成员:张众、刘莹、贾昌、司晓坤、姜佳君、樊雪、王君丽
3、课题编号:JRS-2016-306 课题名称:高职学校教师激励因素实证及对策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负责人:戴冰
课题组成员:林娜、李慧、蒋颖
4、课题编号:JRS-2016-404
课题组成员:方禹潼、康显、郝雅辉
4、课题编号:JRS-2016-305 课题名称: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平山县畜牧水产局 课题负责人:曾德军
课题组成员:张美荣、李文争、毛丽丽、周新、王跃利
5、课题编号:JRS-2016-401 课题名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沧州市人社局 课题负责人:刘勇
课题组成员:位瑞涛、付凯
6、课题编号:JRS-2016-709 课题名称: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负责人:刘洋 课题组成员:马光、许洁 三等奖(9项)
1、课题编号:JRS-2016-102 课题名称: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曲海柱
课题组成员:孟晓敏、林子再、张家铭、高继原、贾鸿君、李书先
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负责人:芦南美 课题组成员:贾毓杰、施炜
7、课题编号:JRS-2016-402 课题名称: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陈斌
课题组成员:王丽莎、王缘缘、孟琳
8、课题编号:JRS-2016-601 课题名称: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方式探究——以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例
课题管理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张勇 课题组成员:韩春江
9、课题编号:JRS-2016-701 课题名称:秦皇岛市人才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王剑
课题组成员:张帆、张宇清、王丽卓、何巍、许红军、高晶
正常结项(18项)
1、课题编号:JRS-2016-112
课题管理单位:保定市人社局
课题负责人:赵兴权
课题组成员:宋玉忠、侯宏伟、孙涛
6、课题编号:JRS-2016-108 课题名称: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问题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邢台市宁晋县人社局
课题负责人:江建军
课题组成员:樊永斌、吴丽英、曹慧聪、刘建玲、范娇、梁保琪
7、课题编号:JRS-2016-203 课题名称: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魏玮
课题组成员:施雪东、常雪娇、高越、王爱新、贾文豪
8、课题编号:JRS-2016-207 课题名称:唐山市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孙宝晖
课题组成员:李春辉、卢明、李姗姗、赵博锋
9、课题编号:JRS-2016-210 课题名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改革制度整合与创新 课题管理单位: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组成员:王丽莎、王缘缘、孟琳
14、课题编号:JRS-2016-501 课题名称:电子信息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中的作用 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李刚
课题组成员:杜伟、闫海洋、冯章龙、刘婷
15、课题编号:JRS-2016-703 课题名称:秦皇岛市推进“互联网+人才服务”和实践与探索
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翟英俊
课题组成员:王剑、王莎莎、刘萍
16、课题编号:JRS-2016-704 课题名称:衡水市人社系统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周宇
课题组成员:薛魁中、李红光、李莉
17、课题编号:JRS-2016-705 课题名称:衡水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就业训练中心 课题负责人:姚保华 课题组成员:何超
第二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1-10月工作总结
2011年1月-10月,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的新要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素质,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台阶,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1-10月特色和亮点工作
(一)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新农保覆盖人数达44.97万人,其中待遇领取人数为13.86万人,争取到中、省、市财政补贴资金4550.20万元。二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70738人,企业工伤保险参保12395人,生育保险参保6491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38365.53万元(历年累计结存 7.99 亿元),发放31833万元。三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7%,征收医疗保险费4031万元,支付住院医疗费、特殊门诊医疗费3439万元,统筹基金累计结余5970万元 ;四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49人,6428人离退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围绕大局抓重点,城乡就业取得新进展 一是找到着力点,就业政策得到落实。二是抓住关键点,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三是瞄准增长点,扎实推进创
-1-业带就业。四是破解症结点,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4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47人,完成目标任务2300人的128.13%(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94人,完成目标任务1000人的129.40%),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实现控制目标4%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完成81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3.5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466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76%;企业在岗培训482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5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118人,完成目标任务12118人的100%;失业保险新增扩面1919人, 完成目标任务1600人的119.94%;失业保险基金征缴3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490万元的61.22%,审核发放失业保险8370人次,发放失业保险3154万元,保证了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创业培训549人,完成目标任务460人的119.30%;牵头做好富士康招募工作,1-10月累计输出2786人,超额完成任务。
(三)和谐劳动关系有效构建
一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力。1-10月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67件,结案256件,结案率95.9%;为1368名追回工资共计970余万元。二是劳动争议仲裁受理仲裁案件91件,全部结案。三是“大调解”促和谐运转有序。1-10月共调解案件191件,其中重大调解案件7件。
(四)人事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一是公务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区级机关公务员、-2-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事业)人员共计50个单位724名同志的考核;向上申报198名考录计划,全区新补充了83名新鲜血液;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及职称管理有序。完成370个事业单位10547名事业人员竞聘上岗确认工作;任免了16个事业单位的21名中层干部。对15名事业人员解除人事关系进行了批复。完成全区296个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除外)的3887人的考核确认工作。完成332人初级职称颁证及103人高级职称颁证工作;完成128人次初中高级职称确认或补证工作;完成759名事业人员竞聘上岗,岗位等级晋升职务聘任等审核工作。三是人才服务工作及时有效跟进。已牵头完成了2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建立了1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实现9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已完成招聘198名事业单位人员充实到区级部门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组织考聘考调323名教师充实到各学校工作。收集、整理、入卷历年各类人事档案资料20000余份,接待档案查阅700余人次,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1-10月共接转高效毕业生档案700个,签署人事代理协议130份,为存档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核定工资80人,出具未就业证明等人事代理850人次,收集整理入档材料2300余份。四是工资福利退休审批按规实施。按照工资福利及退休审批相关政策办理了14460人次的工资调整,其中按考核正常晋升薪级工资11000人,按考核晋升级别150人次,晋升工资档次30人,因职务或岗位变动调整工资2990人,转正定级、重新核定工资、工龄更正调整工资、重新确定工资等290人次。办理了260名机关事业单位职
-3-工到龄退休审批手续,办理了62名同志死亡后其遗属享受一次性抚恤金等待遇的审批工作。
(五)信访维稳常抓不懈
1-10月共接收来信83件,其中初信49件,重复信件34件,回复47件。接待来访257人次,其中初访160人次,重复访97人次,全部按政策解答。参加市区两级重大活动(会议)维稳工作5次共41天。按规定发放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和节日慰问金、个案救助等共计132.52万元。有效保持了企业军转干部“零进京”、“零赴省”信访目标。区人社系统无非访、集访等事件发生。
(六)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顺利实施办公地点搬迁,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及考核制度,系统办公及管理有效快速融合;二是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切实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了实处,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进一步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二、11月-12月工作打算
一是全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稳步推进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三是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
四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考试和技师考核工作;2011中级职称申报初级职称评审和初聘工作;2011事-4-业单位年报工作;2011事业人员考核准备工作。
五是做好各单位公务员统计年报和工资年报汇总工作。六是做好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七是开展工程款农民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文件
新人社函〔2012〕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开展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工作的通知 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公司(集团)、各大中专院校、中央驻疆单位、外省驻疆单位、地州驻乌单位,新疆军区联勤部,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为继续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第十四条的规定,决定对2011各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施劳动用工情况进行集中书面材料审查及备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单位范围
1.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公司(集团)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下属独立法人单位)、各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
2.中央驻疆单位、外省驻疆单位、地州驻乌单位及新疆军区联勤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
3.在自治区工商局注册登记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港澳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及在自治区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4.自治区水利、水电、电力、交通系统(含公路、铁路、民航)各施工企业。
二、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的内容
1.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情况;
3.用人单位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情况;
4.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费情况;
5.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加班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
6.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情况;
7.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
8.用人单位参加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情况;
9.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的情况;
10.劳务派遣机构遵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的情况;
11.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审查内容。
三、各用人单位自2012年1月24日至4月30日,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平南路办公区四楼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平南路137号,七中斜对面)进行劳动用工书面审查。年审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的营业执照、法人组织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2.单位内部制定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A4纸打印);
3.2011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自查报告(A4纸打印);
4.全员劳动合同文本、花名册、工资表、考勤表(全年原始凭证,抽查3个月的);
5.2011缴纳社会保险情况清单原件;
6.2011《劳动用工书面审查表》、《劳动用工备案登记表》、《劳动用工备案登记花名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台帐)》打印件各一份,并报送电子版(电子版式样同去年);
7.职业技能资格证持证情况;
8.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手册;
9.2011单位执行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情况的说明,以及相关考勤表、请休假报批手续、登记表等资料;
10.使用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人员花名册、工资表、缴纳社保凭证;
11.上年审审查表。
四、各用人单位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尤其是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含分支机构、独立法人单位)的组织管理工作,认真做好2011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及备案工作。
五、对2012年4月30日前不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及备案的单位,责令10天内限期补办审查手续,对拒不参加审查或审查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将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通报。
联 系 人:卜译宣、刘娜
联系电话:0991—8875759、2616221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冀人社字〔2012〕5号
2012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原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与管理办法》、人社部《关于2012年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工作的通知》(人社专技司函[2011]159号)、原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冀人发〔2006〕20号)精神,今年继续开展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申报类别分为重点、优秀、启动三类。其中,重点类主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从事国家重点攻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优秀类主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主持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或技术改造项目;启动项目主要资助新近回国或即将回国的留学人员从事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
二、申报条件
申报科技活动项目资助的留学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在海外留学一年以上,学有所成,新近回国工作;
2、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有培养发展前途;
4、申报项目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申报材料及程序
(一)申报材料
1、经审核盖章的《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表》(从http://www.xiexiebang.com。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关闭窗口】
第五篇:德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
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德州具有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加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面不够宽、职能不够完善、服务场所面积偏小、设施设备配备滞后、保障措施不够强、经费不足、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越发成为制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现就加快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
(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鲁人社发〔2011〕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德州、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人本服务为核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在原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础上,统一机构名称、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和经费来源,科学确定平台服务功能,合理制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建设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办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坚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坚持属地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建设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容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等服务项目于一体,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场所设施设备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同时,以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标志,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城乡居民和用人单位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按照基层平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软件、网络“八到位”的总体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建设:第一阶段,到2011年9月前,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适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要求的市、县、乡、村四级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体系;第二阶段,到2013年6月底,完成全市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第三阶段,到2014年6月底,完成全市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第四阶段,到2015年6月底,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
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
(一)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来源。
1、加快县(市、区)服务平台整合。按照“整合资源,置换资产,集中服务,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尽快建设完成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等服务于一体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2、街道、乡镇在现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属公共服务性质,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也可根据区域分布和服务人数等实际情况,建立邻近的行政村共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由所在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管理和监督,居委会、村委会给予积极支持。
3、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原则上每6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每个街道、乡镇不能少于5人。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人口数在1000人以上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8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人口
数在1000人以下的,工作人员一般配备1人。
4、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作为基本民生性服务机构,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实际情况,正常经费纳入县(市、区)、街道(乡镇)财政预算。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其正常经费由县(市、区)、街道(乡镇)两级财政共同解决。
(二)基层平台职能。
1、街道、乡镇平台职能:
就业服务: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流动和开发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组织推荐农村领导人才和实用人才参加培训;协助组织完成人才智力引进和留学回国专家服务工作,以项目开发的形式短期聘用部分农业高科技人才下乡服务。
社会保障:协助开展各项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开展城乡参保人员参保资料初审、登记及证卡发放等参保服务工作;负责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险信息录入、查询和情况公示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退休人员档案、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接收和管理,建立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开展社区文体、居家养老等社区服务;协助办理城乡参保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帮助遗属申领丧葬补助和津贴,协助追缴各项冒领的社会保险金。
劳动关系: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等制度;开展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争议排查、预防工作;开展劳动
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创建工作。
调解仲裁:指导辖区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协助仲裁巡回庭在本辖区开展仲裁审理工作;设立仲裁派出庭的,开展辖区内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及时报告辖区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
劳动监察:配合上级劳动监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审查和信息采集等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般劳资纠纷进行初步调查、妥善处置;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其他: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和行政村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基础台帐;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和咨询服务;完成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2、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平台职能:
就业服务:受理就业、失业登记的申请和初审,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核对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调查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流动和开发服务工作,组织推荐农村各类人才参加培训活动;协助开展人才智力下乡服务。
社会保障:采集上报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对老年、残疾等特殊人员开展上门登记参保服务;协助收缴社会保险费、认证领取人员资格等;协助办理城乡参保人员相关情况公示。
劳动关系协调: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
合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企业落实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协助开展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及争议调解;督促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履行;协助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调查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配合专职监察员受理人民群众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及时上报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其他: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基础台帐;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完成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3、有条件的基层平台,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允许范围内,可承担其他公共服务职能。
(三)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综合考虑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方财政收入、地理交通、服务半径及服务内容等因素,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将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划分为三级六类,并从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建设标准:
1、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常住人口在20万(含)以下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50万(含)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50万以上的,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2、街道、乡镇服务平台:对人口数在6万以上的街道、乡镇,应有不少于200㎡的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30㎡档案室。配备4㎡信息发布屏幕,1台触摸屏,5台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必要的传真机、打印机、指纹识别设备、档案柜、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等;对人口数在6万以下的街道、乡镇,应有不少于120㎡的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20㎡档案室。配备2㎡信息发布屏幕,3台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必要的传真机、打印机、指纹识别设备、档案柜、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等。
3、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服务平台:有不少于50㎡的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配备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打印机、档案柜、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等。
4、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服务场所主要包括服务大
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和必要的辅助用房等,其中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服务场所总面积的60%。
5、各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服务窗口。
(四)信息网络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市“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和实施要向基层平台倾斜,保证基层平台开展业务必需的设备、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投入等。
1、要将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的要求,以“数据集中、职能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为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程信息化。
2、确保实现全市基层平台与市、县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业务实时联网,业务协同处理。市、县两级通过专线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和行政村通过专线与县网络中心联接后接入市数据中心,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借助互联网通过VPN方式与市数据中心联接,为确保数据安全,市数据中
心安装VPN网络加密设备。
3、统一安装由省人社厅组织开发的全省基层公共服务管理工作软件,保证信息系统基本思路、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和指标体系全省统一。要积极采用系统参数配置的方式实现对本地政策和经办模式的支撑,对于确需本地化的,要按照“最少、必须”的原则,以市为单位开展,保证全省应用软件的统一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市局负责统一为基层平台安装劳动力市场系统(劳动“99”三版)和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社保核心平台二版)、劳动保障监察系统、城镇居民参保登记系统、新农保参保登记系统等应用软件,并负责系统维护和升级以及人员培训等。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设备购置和网络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使用劳动“99”三版、社保核心平台二版和劳动保障监察等系统开展各项业务。
4、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遵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业务指标体系要求,并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现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信息与其他信息间的互联互通,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联、数据共享。
5、在市数据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库,统一管理各类劳动者和
用人单位的公共服务信息,实现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各业务间信息共享,确保“一点登陆,全市查询”。
6、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借助有关政府网站和市、县人社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服务系统,提供网上办事、网上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五)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队伍。
1、选聘高素质人员优化服务队伍结构。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指导街道、乡镇做好基层平台人员招聘工作,街道、乡镇要严把工作人员选聘关,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新聘用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一方面由街道、乡镇、社区从现有或者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富余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调剂使用。也可采取公开招聘形式,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街道、乡镇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面向社会聘用,重点选拔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到基层平
台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原从事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工作人员,经考评合格者,优先聘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见习大学生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公共服务工作。
2、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普遍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制订全市平台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市、县(市、区)人社部门积极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原则上,对新上岗的人员要集中开展培训,对现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要注重培训质量,依据省人社厅制定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力争“十二五”期末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全部具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资质。
3、注重绩效考核。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等活动,切实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突出、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手段的优秀
人员,适当给予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应予辞退。
(六)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健全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在建设过程中整体设计、统一推进、一步到位,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规范化,不断提升基层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1、健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岗位职责、基础台帐、服务项目公示、工作“AB角”、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监督等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平台服务制度建设水平。
2、规范服务流程。根据部发有关规程,本着“便民、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基层平台开展的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要逐一制定并实施全市统一的服务流程,规范各项工作开展。
3、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柜台服务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用语、服务行为、业务受理、办结时限、操作规程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
三、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一)编制实施方案(2011年5月—8月)
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针对我市前期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经验和编制思路,开展综合调研,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准备工作。(2011年5月-7月)
2、市人社、发改、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分别报省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备案。市人社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2011年8月15日前)
3、根据市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各县(市、区)人社、发改和财政部门要联合制定当地具体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县(市、区)政府同意后,分别上报市人社局、发改委和财政局。县(市、区)人社部门牵头负责,抓好落实。(2011年8月底前)
(二)项目实施和评估验收(2011年8月—2015年6月)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优先发展,加快建
设进度;其他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按期实现建设目标。1、2011年9月前,建立适应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需要的市、县、乡、村四级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体系,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2、平台建设示范县评估验收工作。临邑县、乐陵市要按照省验收标准,加快基层平台规范化建设;2011年8月底前完成对示范县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轮训工作;2011年9月,迎接省项目建设验收小组对示范县基础平台建设的评估验收。3、2011年省级扶持县评估推荐工作。2011年9月底,完成2011省级扶持备选县评估推荐工作。督促扶持县加快平台规范化建设,确保2012年6月底通过省评估验收。
在2012年到2015年分批进行省级扶持县评估推荐及验收工作。要认真做好平台建设的评估验收工作,对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完成基层平台建设任务的县,经县、市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合格的,由市做为扶持备选单位上报省人社厅。省里于每年6月统一对各地上报的扶持备选单位平台建设成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
验收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等扶持。4、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对未列入省级扶持的县(市、区),分两批完成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5、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对未列入省级扶持的县(市、区),分三批完成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6、2015年6月前,省项目建设验收小组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和网络建设情况进行验收。
四、平台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平台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列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在规划编制、机构人员、基础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基层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其中市级政府重点负责牵头制定本市基层平台总体建设规划,并指导各地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验收和考核等工作;县级政府重点负责具体制定当地基层平台建设规划,并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验收和考核等工作。县(市、区)政府是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人社、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保证“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基层平台建设任务。市里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改委、财政局有关领导和相关科室、单位参加的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整个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整个平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指导工作,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督查评估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政策扶持。建立工作绩效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平台提供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人数、服务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以购买服务成果方式给予相应的补助或者奖励。基层平台面向社会招聘的专职工作人
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资标准不低于街道、乡镇、社区其他聘用工作人员水平,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基层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对基层平台以公益性岗位形式招用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基层平台按照基层就业和服务计划项目有关规定招募的大学生,其人事档案纳入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在基层平台服务3年期满后,3年内报考我省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享受“三支一扶”等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行政村平台聘用的兼职工作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给予一定劳动报酬。
(三)资金投入。基层平台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建设资金主要由市、县政府负责投入,也可采取社会融资、资产置换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省里对基层平台中就业服务相关设施设备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补助。国家发改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一定数量的县(市、区)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并加快基层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
(四)整合资源。整合全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资源,建立以基层平台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层平台要将城镇失业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各类人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所有求职者纳入服务范围,为全社会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统筹规划,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强化服务监督,公开服务程序、服务项目和标准、举报电话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五)检查考核。各级各地基层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基层平台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为促进基层平台建设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每年表彰一批基层平台建设工作和基层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主题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基层平台 实施方案 通知 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1年8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