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条件条件下如何应对媒体
互联网条件下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叫朱学英,今天,我讲的专题是《互联网条件下,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点到第二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正成为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是,有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时,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说,仓猝接招,导致窘态百出。从近几年网上流行的雷人“官语”,可以看出,媒体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杀伤力,有多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到第三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一是充分认识媒体,二是正确面对媒体,三是提升应对能力。(点到下一页)
一、充分认识媒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媒体:媒体就是一切社会信息公开扩散的手段和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我们称之为传统媒体,因特网、手机由于产生的年代较晚,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点击到下一页)
下面,我们以网络媒体为例,来总结一下现代媒体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信息受众多。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5亿,互联网网站230万个,互联网普及率达38.3%。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96.1%。另据统计:我国有报纸有2000多种,期刊有9000多种,电视频道有2000多个,广播频率有2000多套。面对如此多的媒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受众。(点到下一页)
现代媒体的第二个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互联网是用光速在交换信息,其速度可想而知。(点一下)一个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形成舆论热点,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把一个信息甚至一万个信息发布到全世界只需要点一下鼠标,这在以往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传播速度方面,互联网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代媒体的第三个特点是,不可控性强。
在互联网上,每位网民的身份表现为一个IP地址,不知其真实身份,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源头、内容是无法控制的。正是因为网民身份的虚拟性,一个舆情主体可以反复不断地以不同网名发表相似看法,这就会导致网上关注的热点,看起来像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但实际上可能是个别人在操控,少数人的声音被误认为群众的声音,舆论放大也就难以控制。
二、正确面对媒体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都将新闻宣传视为我们党执政的命根子。从媒体和政府的关系看,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如果这座桥梁是优质工程,就能引导舆论,从而树立勤政、高效、亲民的政府形象;但是,如果这座桥梁是豆腐渣工程,就有可能断裂,将党和政府与人民隔离开来,就有可能使小危机演化为大灾难。
由此可见,媒体舆论是一种无形的、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可以说是政治上的“核武器”,因此,必须重视媒体,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在当今世界,谁能控制舆论,谁就能赢得民心,从政治角度上将,媒体舆论比核武器要重要的多,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废存亡的大事。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声称:“和平演变寄希望于
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代、第三代身上”。
60年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电台广播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
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9不战自胜》“只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接触西方文化,最后必转向西方”。
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要求“美国之音”要发挥“破城锤”的作用。90年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对外广播计划”,声称要向中国提供一个所谓“独立、不受控制的新闻来源。”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大肆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有办法了!”
媒体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法宝,面对这种看似温柔的进攻方式,我们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惕,要时刻充满忧患意识。
二是管理意识。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不是意识形态专制,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美国,禁止拥有两家以上的全国收视率超过35%的民间电视台;在日本,广播业外资股股份最多不超过20%;在德国,电视台所有节目必须经审查通过后才能播放。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西方所谓的媒体新闻自由是虚伪的,他们在骨子里是害怕失去媒体舆论操控权的。
三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当前,一些小报小刊和少数网站已经不再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这些媒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吸引人们的眼球作为开拓业务的唯一标准,在新闻报到时不负责任,将干部妖魔化,将改革成果虚无化。这种危险的信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免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
(二)是要善用媒体。
一是借助媒体之力做好正面宣传,让中心工作深入人心,让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让政府形象不断增值。
二是充分尊重媒体的监督权,善于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让媒体绕中心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推动权力阳光运行,防止政府权力的腐化。
三是借助媒体之力做好政府决策。利用媒体受众多的特点,广泛吸纳社情民意,可以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引导媒体。
政府必须主动引导媒体。要让媒体成为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要通过新闻发布,把信息主动“喂”给记者,表达政府的立场和主张;要通过新闻预案,把政策解释事前准备给记者,防止信息不对称引发炒作;要应对突发事件,把握事件的舆论导向。
(四)善待媒体。
政府必须学会善待媒体。政府既要应对媒体,更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政府要建立与媒体的沟通机制,经常保持与记者的联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谋求双赢。政府要学会宽容舆论,支持舆论监督,宽容媒体在监督政府时难免出现的失实。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媒体提供信息源、政策扶持等服务,为媒体发展创造条件。
三、提升应对能力(技巧)
(一)面对媒体记者要把握的原则
第一,要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更不能胡编乱造。
第二,要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个完整的了解,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是对所陈述事件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第三,要遵循主动的原则。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对于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第四、要把握分寸,遵循“度”的原则。
凡事都要讲究“度”。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把握“度”十分重要。一要掌握说话的“度”,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二是把握职责的“度”,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仔细把捏。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二)提高应对正式采访的能力
正式的采访一般要按程序经被采访单位同意方可实施,事前要做详细的策划和沟通。这种形式是我们常见的。
1.面对记者要有信心。例如,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记者和公众,一些政府官员一般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肯说,怕影响形象;二是不快说,要求媒体待原因查明或处置妥当后再报道;三是不真说,怕公布事件真相;四是不先说,待媒体炒作之后才出来辟谣和解释。如此种种,都是没有信心和底气的表现。我们要知道,不接受采访的直接后果是记者听不到官方声音,必然使记者选择随机性的群众采访,他们将听到更多的杂音,舆论引导将可能失控,因此,我们一定要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从容面对记者,善待善用媒体。
2.积极宣传。积极宣传就是正面宣传,即实事求是地介绍工作职能、工作情况,宣传我们的精神风貌、好人好事,客观反映事实的真相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用平实、朴素的词语,不要夸夸其谈,不要言之无物。
3.拒绝透露。对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对认定不能透露的信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拒绝打听;应对采访应根据个人的身份说话。一般工作人员可以说:“这件事我无权回答,请你和发言人或者上级领导联系”。或者说:“对不起,您的提问已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这类回答比较委婉。比较直接的拒绝应当属于法律、政策原则问题,例如,记者问:“据说该起案件是由举报人举报的,您能介绍一下举报人的情况吗?”我们可以明确告知:“对不起,我们有责任为举报人保密。”
4.澄清谣传和误解。首先,更正由于误传或谣言而引起的错误表述。其次,视情况表明态度。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事实真相,无论是否公开这些事实,都可以对误传和谣言说:“这不是事实”、“这与我们掌握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保证现在流传的信息是假的”等一些简短辞令。如果不掌握事件真相,只能声明“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我们不要轻信来自其它方面的说明”,等等。
5.谈论可能性。在无确实消息的情况下,无论是我们还是记者都会涉及可能性的问题,但所涉及的可能性会与记者掌握的具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们是发现者,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所有可能性,而不能像记者那样对某种假设加以想像或发挥。一般而言,我们应当表态:“我们的任务是发现事实,如果大家想得到证实,还是等调查清楚,用事实说话吧。”
(三)提高应对非正式采访的能力
非正式的采访随机性强、偶然性大,甚至是带隐蔽的录音和摄像。非正式采访所曝光的问题影响巨大。如遇到非正式采访时,1.坦率直言法。接受记者投诉或采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或是塑造良好形象,或是澄清是非,故此,对一般善意的提问应毫不含糊、采取直言相告的方法。直言是指说话直截了当、坦率而明确地以事实相告。如记者问:“你对食品安全有信心吗?”应该毫不迟疑地回答:“我们一定会努力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正面说明法。回答记者提问要求有理有节、温文大度,即使记者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偏见或者较强的火药味,也不能激动发怒。但对方提出的错误论点或论据也决不能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应当以平静的态度、确凿的事理,直截了当地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即可以维护本单位的良好形象,又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良好风度修养。如记者问:“某某工商所上班时间人员不到位,你们会怎样处理?这是否是工商部门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应该马上纠正说:“某某工商所上班时间人员不到位,这是个别现象,我们会据实处理。”
3.巧妙闪避法。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会涉及到国家或企业秘密,或者因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坦率相告,也不能给予驳斥,断然拒绝显失风度,而套用外交辞令“无可奉告”也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不快。如何巧对这类困难,采用巧妙闪避法比较妥当。巧妙闪避,是指避开正面作答,但又不给对方留下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四)回答“刁钻”问题的技巧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刁钻”、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刁钻”提问,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只谈原则,不答细节。记者往往会从细节问题入手,例如求证某个具体事件的真假,某些数字的原因。如没有足够证据的话,回答时不要纠缠于细节问题,而要表明处理此类问题的原则。
第二,巧妙辩证,避开不利。尽管记者的问题可能很尖锐,但是采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可以抓住有利,避开不利。
第三,你问你的,我答我的。这并不是说要答非所问,而是不要被记者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发言人并没有义务详细回答每个具体问题,而是要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第四,反其道而行,向记者反问。对于有些难以回答的或者直接回答效果并不佳的问题,可以采用反其道而行,直接反问记者,将回答问题的压力反推给记者。
(五)应对媒体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1)不接受电话采访。一是因为在电话中无法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二是若接受电话采访,某些人可以对电话录音进行技术处理、断章取义。
(2)接受记者采访必须得到批准、授权。
(3)回答记者提问不能超范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要过度“兴奋”,不清楚的信息就说不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一定要待调查核实后再回复,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编造来糊弄记者。面对记者,作为政府官员只有“是”、“不是”、“不清楚”的回答,切忌“可能是”、“大概是”、“也许是吧”等等模凌两可的表态。
(4)慎重提供信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双方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接受采访时提供的信息要权衡利弊,不能顾此失彼。
(5)应对记者要谨慎而风趣。由于学识、经历、环境、修养、习惯、思想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回答问题要慎重、态度可以风趣、幽默,但不能有失大雅。
第二篇:塑件化工厂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适应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塑件化工厂改革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主动应对媒体对事件的关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化企业危机为转机。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企事业单位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国资党发[2006]17号
文件、《市化轻公司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及塑件化工厂党政主要领导指示精神。
1.3分类分级
1.3.1分类
(1)工业生产事件
工业生产事件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和油气管线泄露、放射性事件等。
(2)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发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急性职业中毒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3)自然灾害事件。
自然灾害事件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洪汛灾害和气象灾害等。
(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油气供应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境外事件等。
(5)环境事件。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1.3.2分级: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安全评价结果,塑件化工厂将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故(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在《市化轻公司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和《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框架内实行,适用于涉及塑件化工厂发生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有效的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在第一时间引导舆论,即抢占制高点,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不求全,但求快,且要准。突发事件的突发性要求突发事件处理必须迅速有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伴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企业必须快速反应,各单位必须立即向媒体应对办公室报告情况,以便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地避免各种谣言的出现,防止突发事件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
(2)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在应对媒体对事件关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好国家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维护企业形象和降低企业损失为目标。
(3)口径一致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企业只能以一个声音对外,以确保宣传口径一致,不出现矛盾或存在差异。
(4)满足基本需要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六个基本要素,即“五个W一个H”(who—何人,when—何时, 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这些都是记者和公众最关心的,由于时效等原因,不可能一次披露所有的信息,但要最简明扼要地把几个基本情况讲清楚。
(5)滚动发布原则
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不一定是全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信息,滚动发布,不断发布最新情况,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的信息要立即纠正,保持企业是信息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
(6)以我为主原则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过分炒作往往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第一时间只介绍事情的基本情况,企业认为应该对公众的提醒,而不一定要披露具体细节。在告诉公众基本事实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安定人心,体现负责任企业的形象。
1.6应对体系
1.6.1公司级应对体系
(1)媒体的日常公关: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社会主流媒体进行日常公关,加强日常联系,及时沟通新闻线索,报告新闻事件,增进媒体感情,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媒体应对前期准备。
(2)媒体的采访接待:由宣传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主要负责向媒体提供由公司审议通过的新闻稿,有必要时通过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单位说明发稿要求,掌握报道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3)事后统计评估:包括各类媒体的性质,覆盖面,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各类媒体对事件的发稿量,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评价和反应。
(4)设立基础资料库:资料库包括塑件化工厂的介绍,各生产装置的规模、产品、装置的挥发物、装置有毒有害物体明细等。各单位根据《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所列的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明细向厂党委宣传部提供以上基础数据。
1.6.2各单位应对体系
各单位应根据厂应对预案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主要包
括报告程序,确定事件报告人和报告人具体职责,并报厂宣传部备案。
1.6.3各车间(队)应对体系
确保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信息快速上报到指定部门。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根据塑件化工厂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实际,成立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
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领导小组由厂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宣传的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
2.2办事机构:由厂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安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保卫武装部、行政管理部、塑件化工厂电视台、厂报编辑部、事件责任部门和事发单位等成立媒体应对办公室,办公室常设机构设在厂党委宣传部。
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厂办公室:统一协调内部各部门,传递领导指示;沟通上级有关部门,落实接待媒体记者的场所等。
党委办公室:与厂办公室一道协调各方,传递领导指示。
党委宣传部:沟通上级新闻管理部门寻求支持,收集分析新闻信息,商定新闻发布口径,接待媒体记者采访,协调内部报道事宜,进行与新闻事务有关的善后处理工作,必要时进行新闻发布。
安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沟通上级安全环保监督部门,及时传递事件信息,商定新闻发布口径。
保卫武装部:沟通公安部门,做好现场的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在事故状态下,派员在警戒区内巡逻,劝阻擅自入内的记者离开警戒区,以保证记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行政管理部:和医疗卫生部门沟通,统一对外问询口径,报厂媒体应对办公室统一发布。
厂电视台、厂报编辑部:组成应急资料拍摄小组,做好事件资料的现场采制及事后整理、保存工作,适时对事件进行报道。
事件责任部门和事发单位:及时并动态传递事件信息,商定新闻发布口径,了解职工心态,加强内部控制,在厂保卫武装部的指导下,做好现场的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做好现场记者接待等相关工作。
2.3工作机构:塑件化工厂媒体应对办公室根据事件性质分设各专业机构,由各部门根据分管工作围绕媒体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权威咨询,以方便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信息。
2.4专家组
根据事件的性质在厂范围内就媒体关注的话题,提供技术咨询。厂建立各专业人才库,名单由各专业处室提供。
3、运行机制
3.1事前公关:建立主流媒体定期走访机制,在厂预算考虑公关费用。建立定期电话交流公关机制,适时向主流媒体通报新闻线索,不定期组织和策划新闻事件,吸引媒体报道,并以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2信息发布:根据事件等级,由塑件化工厂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领导小组商定的对外发布口径后,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如需要由市化轻公司或**市政府发布的信息由塑件化工厂突发事件(故)指挥中心上报市化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国资委宣传处,由市化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或**市政府统一对外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发布信息。
3.3应急处理
3.3.1信息报告
当发生特大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厂媒体应对办公室,塑件化工厂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向市化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国资委宣传处报告。
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机关各职能部门、相关机构及各单位应按照《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在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向媒体应对办公室提供相关情况,以便及时掌握事件发生的动态,应对媒体可能想了解的情况。
3.3.2应急响应
在接到厂应急指挥中心或各单位信息员报告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后,厂媒体应对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对预案,并报厂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3.4媒体统计
媒体统计应包括事件发生时和事件发生后,参与采访报道的新闻单位的数量、各媒体的发稿数量及体裁、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人数、媒体的性质、有无境外媒体。
3.5调查与评估
采取各种方式调查媒体和公众对此次事件的反映和评价,总结应对方案的成败,评估事件的影响,策划另外的新闻事件弥补因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公众和媒体对事件发生后对厂形成的看法,重新塑造或扭转厂的外部形象。
4、监督管理
4.1预案演练:本预案演练应纳入到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中,可在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中同步进行,媒体应对办公室不单独组织预案演练。
4.2宣传和培训:
厂媒体应对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塑件化工厂媒体应对预案进行广泛宣传,要做到人人皆知。要根据本预案及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和培训,培训和演练方式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宣传部要做好事前计划。
4.3责任和奖惩
4.3.1塑件化工厂媒体应对工作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4.3.2塑件化工厂媒体应对领导小组对在媒体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3.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特大事件重要情况或应对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要按照塑件化工厂管理制度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附则
5.1本预案由塑件化工厂媒体应对领导小组制定,厂媒体应对办公室负责解释。
5.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二00六年把八月六日
第三篇:有关高温中暑件应对方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证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 中国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省卫生厅 省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贮藏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1.3.2部门联动。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和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1.3.3加强管理。根据外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1.3.4依靠科技。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1.4适用范围 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平安的公共卫生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处置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定高温中暑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外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2.2高温中暑事件处置技术指导小组及职责 以及有关医疗机构专家组成的高温中暑事件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病例诊断专家小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市卫生局成立由市职业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为处置高温中暑事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2.2.1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主要由急诊科、内科、ICU污染(感染)科、儿科等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诊疗方案;组织、协调开展病人的救治工作。2.2.2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由流行病学、健康教育、法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高温中暑预防健康教育、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进行指导。2.2.3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由卫生检验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样品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2.2.4病例诊断专家小组:由医疗救护、流行病学、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高温中暑病例的诊断。2.3卫生部门职责 2.3.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统一调配全市卫生资源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应急控制;对各区高温中暑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高温中暑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拟定应急防控物资贮藏规范,1市卫生局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高温中暑知识培训;负责对高温中暑事件做出评估。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联络和协作制度,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与气象、安监、劳动保证、民政、农业、工业、商务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2.3.2医疗卫生单位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职业病防治院负责制订全市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评估和预测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高温中暑事件处置。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做好高温中暑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健康教育宣传等相关工作。③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外地区高温中暑预防控制、监测和上报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发展、控制过程进行首次演讲、进程演讲和结案报告;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2医疗机构职责 ①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级别。抽调一定专业人员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床位,以便有效应对高温中暑事件发生。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各类医疗机构负责高温中暑病例诊断、治疗、转运和演讲等工作。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和村卫生室以及其它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演讲发现的高温中暑病人。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依法开展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演讲、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3.高温中暑事件分级与预警分级 3.1高温中暑事件分级 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3.1.1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24小时内。无中暑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20人至49人。3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3.1.2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124小时内。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50人至99人。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3.1.3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124小时内。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3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3.1.4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0人以上,124小时内。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第四篇:说课稿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一)章节地位本章节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和学习爱国主义的定义、特征,教会学生理性爱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他们不断学习中国精神、时代精神和地区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章节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内容方面来看,它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会理智爱国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可以教会学生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时刻牢记用道德和法律等各种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扬科学精神,做德才兼备的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章节课程定位分析,我们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情感目标四个部分。1)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使学生懂得和了解爱国的基本要求,做到真正的爱国和理智爱国,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中国精神的内涵,学习和掌握爱国主义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相关的政治和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
通过该章节的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各种执政问题、地区发展和社会问题,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3)素质目标
本章节主要学会关爱包容、博爱报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道德观,学会关爱社会、报效祖国。在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所一致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民族品格和优良传统,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中。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与其它章节相比,本章节更注重融合思想、政治、知识和实践性于一体,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因此,对老师来讲,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认真解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学生来说,则要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4)情感目标
通过美丽的山河景色、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了解和学习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等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学习中国精神、了解中国梦的含义,充分学习时代精神以及地区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正能量。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按照培养目标,采取“重点讲授,自学相辅,实践强化”的教学原则,将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及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增强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模块的分配
根据课程任务,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模块教学体系。具体分为理论教学模块、自学模块和课外实践模块。
1、理论教学模块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案例式、启发式和课堂讨论式为主,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主学习。
2、自学模块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充分学习中国精神和地区精神。自学模块把课堂教学 2 和课下自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3、课外实践模块
本课程的实践模块为“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结合理论教学模块,设计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实施课程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以爱国、立志、树德、做人为教育主线,引导和教育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探讨人生意义,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学习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个人爱国情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五)解决办法
除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同时进行课外延伸,占领学生管理阵地,用“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爱国宣传活动、展板、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专题和针对性教育;发挥学生活动“成长成才”的作用,把教育内容引伸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理论教育:课堂教学,着重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思想道德修养,目的是帮助学生认知理论,净化学生思想,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
学习阵地的延伸:课外教育,着重于将课堂所教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每学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主题,结合日常学习管理,帮助学生消除困扰,释疑解惑。
成长成才:自我教育,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着重于让学生感悟人生,强化实践,强化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实施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合理利用多 3 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和视频进行教学。以实践教学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余时间的讨论时资料收集,加强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资源
1.可供利用的教材和数字化教辅资源
教材:教材选用的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写(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的,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此外,校内的图书馆以及网络化课程的课件和知识分享等平台都可以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音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2.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实现知行合一。本章节的实践教学计划为2个课时的“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第五篇:呈阅件
呈阅件
为“海西”建设搭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09年以来,平潭县质监局注重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自觉站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紧紧抓住服务平潭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抓好源头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为主线,全面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在服务平潭经济建设中凸显实效。
一、加强行风效能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查找不足,着力整改,进一步推动了质监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紧抓业务工作突破百万大关的同时,我局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以“日常管理、平时积累、共建共享”为宗旨,引导和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业务工作整体推进,机关内部更加和谐,质监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县文明办现场考评、公示等程序,我局获得“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2006-2008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创新法律法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队伍素质。我们在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形式,由执法骨干人员学法、讲法,业务骨干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熟读、精读和实际工作的理解,在每周一的学习例会上,为干部职工讲解与质监执法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联系实际,简洁易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促进了执法人员熟练掌握、运用法律,又提高了其他人员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水平。积极派员参加省市局举办的有关业务培训;组织人员收看“金质大讲坛”讲座;派员到市局稽查大队实习等,通过多种学习教育形式,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市县执法联动,拓宽执法覆盖面。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执法也有行政成本,如何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在关键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罚没 的罚成比。一是开展专项执法。通过专项带动,一个专项一个覆盖面一串案件,今年来,我们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三次产业分布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要开展了建材、化妆品、网吧在用电脑主机、电动助力车等等专项。二是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区域联合执法是切实增强执法力度的一项利器。今年来,我们与福清局执法稽查人员开展了联合执法3次,开展了水泥专项、建材专项、工许专项和网吧专项等,查办案件11起,罚没收入6.3万元,成效明显。与市局稽查大队开展联合执法2次,其中:查办了一起无证加工塑钢窗案件,罚没3.3万元。通过联合执法,稽
查大队和兄弟县局执法稽查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对我们进一步开展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借鉴,这种“请进来”的做法即开展了联合执法,又能够学习观摩,同时还增强了办案力度。
四、以项目带动发展,增强食品监管实力。
项目是真抓手,抓项目是真功夫。在平潭岛这种无工无农,低水平、小规模的工业现状下,找新的增长点不容易。在对食品企业的巡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食品企业实验室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开展应有的出厂检验。在对一家桶装水生产企业的巡查中,企业负责人也反映出一些实际情况,仪器设备检定费、运费、检验员工资等等也是企业的一项不小的支出。我们执法人员从实际出发,提出学习兄弟县局的经验,建立联合实验室。即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够有效地把好企业的出厂检验关。我们一方面立即着手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市局,这一想法得到市局党组的支持,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意我们建立联合实验室。一方面组织开展了一次食品企业出厂检验专项检查,活动由分管副县长亲自带队,经贸局、卫生防疫、广电等相关单位协助参加,营造了声势,为联合实验室的上马作好了铺垫。目前,该项目在省、市局和兄弟单位的帮扶下,食品质量综合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实验室场所面积约80㎡,为我县12家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出厂检验。
五、加强特安监管力量,特安监管工作取得突破。
今年我们充分发挥特安监察员和乡镇安全协管员的力量,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在市局特安处的指导帮助下,重点查处特种设备开工未监督检验、无证使用、超期未检、未登记注册等违法行为,共立案5起,罚没款6万多元。其中在液化气专项整治中,立案2起,没收超期未检钢瓶406粒,罚没款2万多元。大力开展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对码头、船厂、学校、酒店、液化气充装企业等单位使用特种设备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发出整改指令书36份,并督促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六、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与县政府领导的多次沟通,促成县政府转发《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努力推动我县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协助县政府农业、水产相关部门上报我县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共6项,有2项获得批准立项,分别是平潭水仙花标准化示范区和白萝卜标准化示范栽培。继续开展平潭水仙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平潭水仙花知名度。其中,平潭县水仙花开发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被列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后,为保证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进展,公司不仅扩大了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
平潭水仙花规范化和产业化生产打好基础。
七、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促进质监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在扎实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拓展检定项目和范围。与县自来水公司协作,完成了水表检定项目的筹建工作;积极筹建接地电阻检定项目;扩展了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检验长度项目,提高检验能力并与企业签订商品定量包装跟踪服务协议,携手加强商品计量管理工作,确保生产、销售的商品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09年共进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抽检126批次,合格率达95.3%。在技术机构协检工作中,我们除了与省计量所协检外,还加强与福清市所的协作,共收入检定费11万多元。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平潭县质监局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机遇,趁势而上;紧盯高标准,加快发展。平潭县局六项措施助推平潭开放开发,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争创、打响具有当地特色的海产优势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二是深化质量振兴活动。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和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三是力推标准战略实施。大力组织创建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四是推进计量惠民节能。
强化民生计量,提高医疗服务和公平交易的计量保障能力;五是严格质量安全监管。突出加工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加强巡查和防范监控,及时消除隐患,特别是平潭海峡大桥建设工地的特种设备安全;六是加强行风效能建设。强化争先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为加快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优质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