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时间:2019-05-14 05: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第一篇: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海原县:

1.拟定题目:长中短结合 林草畜互促 2.内容提要:

一、为什么要走长中短结合,林草畜互促的道路?

结合县情讲认识,讲思路。

二、怎么实现结合、互促?

写做法。

三、成效。

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平均海拔1951.3米,地貌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各种灾害频繁,尤以旱灾为最,年平均降水量300mm左右,蒸发量高达2136mm,为降水量的7.3倍,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最干旱的县(区)。

全县辖18个乡镇16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099个自然村,总人口39.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7.6万人,占70%,农业人口36.1万人,占92%,总土地面积6899平方公里,耕地40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1.7亩。其中水浇地18.4万亩,占4.6%,人工种草留床面积100万亩,占24.8%,是一个以农牧林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以来,海原县抢抓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机遇,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发展林草间作,调整结构、增加收入,逐步走上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一是在中北部风沙干旱区,重点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树草种选择以柠条、沙棘、紫花苜蓿为主的生态经济型灌草树种方式造林。二是在中南部黄土丘陵干旱区,营造以山杏、落叶松、山桃、沙棘、紫花苜蓿为主的林草结合型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采用“88542”、“66431”等隔坡水平沟为主的整地方式进行乔灌混交,林草间作。

二、政策措施及成效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型林草业。以林促草、以草促畜,极大地推动了种草养畜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实施林草间作22万亩,达到了以草养畜、以畜养林的目的;通过嫁接改良山杏、山桃增加农民的收入,达到以林养林的目的;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沙棘、柠条资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了以林保林的目的。

一是开发柠条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柠条是海原优势抗旱树种。据测定,柠条开花至结实期,每公斤鲜枝嫩叶含粗蛋白22-48克,含粗脂肪4.98克,其营养价值高,牲畜适口性好,适合作为饲料加工原料。结合对柠条平茬更新复壮,开发柠条饲料加工业,可以有力地推动地方主导产业——种草养畜业的发展,增加林农的收入。二是挖掘杏(桃)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海原县山杏的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通过嫁接仁、肉用杏新品种,发展典型户,建立示范园区,达到规模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走“企业+基地+农户” 的经营模式,促进杏(桃)产品的保值增值,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贡献。支持和引导农民进行舍饲养殖,发展设施农业、园艺等多种增收渠道;鼓励农民进城发展二、三产业,达到以副保林的目的。

三是种植紫花苜蓿,大力发展林草业。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发展林下紫花苜蓿,可以促进发展畜牧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产业开发和调整大农业内部结构的客观要求,我县依据县情和资源优势,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在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上做文章,采取典型引路的有效方式,将种草养畜与退耕还林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造林工程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田就修到哪里、草就种到哪里、畜就养到哪里,即林、路、田、草、畜“五个到点”,逐步向山顶退耕、山坡修田、林草间作、养畜增效的综合开发目标迈进。山绿、人富、羊多既是种草养畜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

在加大退耕还林的同时,狠抓林下经济发展,选择适宜本地发展的林下经济,充分把生态、社会、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农民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退耕还林真正目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今后在坚持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县的自然条件和降水分布情况,坚持走“生态立县”的经济发展路子不动摇,通过狠抓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下种草,努力实现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四、林下经济典型事例 事例一:树台乡韩庄村

树台乡韩庄行政村位于南华山西部,海拔2060-2300米,年平均气温7.6℃,平均降雨量390mm。现有耕地面积为21875亩,人均耕地7.1亩,人口4327人劳动力1723人。完成林草兼做面积8981.6亩,是我县林草兼做面积较大的行政村,涉及6个自然村的472户2408人。按照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坡度在5-15度的364.2亩林地采用反坡带子田模式整地,选择以山杏、沙棘、苜蓿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造林方式;对坡度在15-25度的6635.8亩林地,采用“88542”模式整地,选择以山杏、落叶松、柠条、杞柳、紫花苜蓿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造林方式。

通过林草兼作该项目区草木茂盛,主栽树种山杏通过嫁接改良为仁用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林下紫花苜蓿年产干草70万公斤,现在人均收入从过去的784元上升到现在1253元,同时为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奠定了基础。

事例二:九彩乡马圈村

九彩乡马圈行地处我县南部,属半干旱土石山区,年降雨量较少,植被稀疏,中静公路横穿于其中,辖4个自然村组,全村总土地面积10.2km2,现有耕地0.7万亩,人均耕地7.1亩,人口3214人,劳动力987人。完成林草兼作7078.8亩,涉及退耕户186户,受益940多人,采取“88542”整地模式,设计树种为山杏、沙棘、柠条、紫花苜蓿为主的林草间作经济型配臵模式。

林草兼作取得的成效:山杏通过嫁接改良为仁用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林下紫花苜蓿年产干草34万公斤,现在人均收入从过去的690元上升到现在1178元,同时为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山、水、田、林、草、畜综合治理的原则,山顶造林,山坡修田,平地调整产业结构种草,发展舍饲养殖,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事例三:曹洼乡脱烈村

曹洼乡脱烈村地处我县南部,南华山周边,属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山区,与九彩乡马圈相接,中静公路横穿于其中。该村土地总面积19.7km2,耕地2.5万亩,人均耕地6.5亩,辖4个自然村,314户,1780人。整地模式为“88542”水平沟,选择以山杏、沙棘、柠条、紫花苜蓿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走恢复生态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的目的,目前已完成林草兼作2523万亩。

林草兼作取得的成效:山杏通过嫁接改良为仁用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林下紫花苜蓿年产干草34万公斤,现在人均收入从过去的783元上升到现在1192元,为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山、水、田、林、草、畜综合治理的原则,山顶造林,山坡修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遏制,风少了,平地调整产业结构种草,发展舍饲养殖,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事例四:曹洼乡曹洼村

曹洼乡曹洼村位于我县南部,座落于南华山脚下,属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山区,年均降雨300mm左右。该村土地总面积15.7km2,耕地2.5万亩,人均耕地4.5亩,辖5个自然村,314户,1780人,该村有林草兼作6801.4亩,涉及3个自然村受益农户300户,1600人。整地模式为“88542”水平沟、反坡带子田模式,营造以山杏、山桃、杞柳、柠条、紫花苜蓿为主的林草间作型模式,达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路子。

林草兼作取得的成效:山杏通过嫁接改良为仁用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年产紫花苜蓿干草50万公斤,现在人均收入从过去的697元上升到现在1184元,为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山、水、田、林、草、畜综合治理的原则,山顶造林,山坡修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遏制,风少了,平地调整产业结构种草,发展舍饲养殖,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事例五:贾塘乡贺川村

贺川村地处我县中北部,属风沙干旱区,年降雨量260mm,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由于滥开山荒,耕地面积虽多,但基本都是广种薄收。该村土地总面积21.9km2,耕地3.5万亩,人均耕地7.8亩,辖11个自然村,321户,1650人,该村目前有林草兼做4387.5亩,涉及4个自然村受益农户300户,1600人。整地模式为“88542”水平沟、反坡带子田模式,营造以山杏、山桃、杞柳、柠条、紫花苜蓿为主的林草间作经济型模式,达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路子。林草兼作取得的成效:山杏通过嫁接改良为仁用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年产紫花苜蓿干草58万公斤,现在人均收入从过去的542元上升到现在1292元,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本着减少风沙,遏制水土流失按照草、田、水、路、山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山顶造林,村庄四周坡脚机修农田,平地调整产业结构种草发展舍饲养殖。工程实施中,严格技术标准,狠抓工程质量,为工程建设和成果巩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第二篇: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生态保护型林业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本文着重研究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66-01

1.前言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扩大资源培育,增加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渐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逐步形成以短养长、循环、绿色的生态林业经济。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林菌模式是在地上栽植乔木,树下种植菌菇的双层立体栽培模式。

2.2林禽模式

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如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

2.3林草模式

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

2.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也可在林间试养梅花鹿等特种动物。林畜模式是林草模式的延伸,即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其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

2.5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荫的中草药,如当归、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甘草、防风等。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还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6林粮模式

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套种豆类、胡麻、洋芋、疏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7林蔬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杂草,使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

2.8林果模式

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苹果、梨、山杏、花椒、大果沙棘、文冠果等树种。

2.9林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间民宿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我省生态环境优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必须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生产、林农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在全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3.2合理统筹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全省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有森林植被丰富的山区,有丘陵岗地,也有平原地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专家开展林地调查,结合林改,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旅游开发等模式。要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广股份制以及“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3.3建立部门协作

林下经济涉及范围较广,有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等,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特别是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市场范围广,需要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和实用技术指导,仅靠林业部门一家很难推动。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把鼓励、引导现有农林技术人员培训和再提高工作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带薪学习培训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在编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农林新领域、新产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制定扶持政策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策扶持,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各级政府要制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并使各项优惠政策向林下经济倾斜。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做强龙头,壮大龙身,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制定促进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1-152.[2]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2):39-40.

第三篇: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定稿)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林下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其次对林下经济中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各个分析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本身具备的优势,最后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对未来林下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 模式 对策

【前言】: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可循环的林业发展模式,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的为农民创造丰富的财富。在上个世纪,我国为实现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就已经提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林下资源可以在兼顾森林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林下的经济利益,这一发展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完全符合,为保证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就是将林下资源和森林资源作为基础,以此为基础促进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所需时间短,所需资金又非常少,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为农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在生态文明分明的建设。

2、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使农业和林业相互利用,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的模式也在日益完善,以下是我国最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是在林间种植菌类,充分的利用了林间资源,但是林菌模式对林下的环境也是有所要求的,比如说,菌类的生长需要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偏弱等条件,林木则要选择满足潮湿环境、不需要过多光照的条件。

同时林菌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发挥林间资源的作用,还有很多优势,例如,菌类的生长周期短,农民得到回报的周期短。菌类的生长周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生长周期只有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短,农民所投入的资金可以在很短的事件内得到回报,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再者,菌类的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而且菌类的生长可以有效的拖延水分的扩散,从而更好的保证树木成长的水分,促进树木的成长。

2.2林畜模式

林畜模式就是在林间养殖牛、猪、鸡等家畜家禽。林畜模式有很多优势,例如,树木之间的空隙为家畜提供了生存和活动的区域,树木上可能会有的虫子也能给鸡鸭等禽类,提供纯天然的饲料,家禽、家畜的粪便,则成了树木的天然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但是林畜模式的要求也是很多的,首先,林地的?淠拘枰?在树龄四年或以上,否则很容易被家禽或家畜压倒或踩坏。其次,林地的树木之间的间距也要得到,便于为家禽、家畜的活动提供场所。最后,如果在林地圈养或放养家禽,需要将林地外围用铁丝或其他物品围起来,防止家畜或家禽走失。

2.3林草模式

在树木之间和林下种植牧草,就是林草模式。林草模式需要在郁闭度0.7及以下的林地进行,同时在种植牧草之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养殖家畜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牧草进行种植。林草模式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可以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第一,草本植物单株所需的种植面积小且间距也小,同时草本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有效的抑制林下的水土流失。第二,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林下的地表温度,减少树木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几率。第三,种植牧草可以为家中饲养的家畜、家禽提供饲料,为农民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2.4林药模式

在开放且不郁闭的树木下,尤其是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适宜在林间种植的药用植物。在林间种植一些生产周期短、市场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林下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云南省是我国的“药材之乡”,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出产的药材种类大约有1000余种,最主要的药用植物有三

七、天麻、龙胆草等。云南省也是实行林药模式的主要省份之一,依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林下种植的珍贵稀有、生产周期短的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为农名制造了高价值的收入。

2.5林农模式

林农模式也可以称为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林蔬间作等模式,农民可以根据林下所能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种蔬菜对光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蔬菜和粮食种类进行种植。在树木成长的前期,由于树木还不是很高,树木质感也尚未展开,郁闭度也比较小,适合农作物和粮食的生长,通过种植蔬菜和粮食时对土地所进行的开垦,为树木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减少杂草抢夺肥料,促进树木的成长。

3、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在进行科学规划时,农民和政府有关部门可应发挥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将其与农业相结合,充分的发挥林下经济的作用。

3.2实施林下优惠政策,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林下经济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根本上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并加以宣传和有效实施,引导农民利用林下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

3.3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将培养龙头企业作为一个突破口,培养当地林下经济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鼓励当地经营户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更多农民群众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

结语: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林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下经济模式已经暴露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怎么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才能使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范伙才.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林业产业.2016

【2】.林涛.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园艺.2013

【3】.王宏印.新形势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探究.江西农业.2016

第四篇: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舞阳县林业园艺局

舞阳县位于豫中平原,隶属于漯河市,全县辖14个乡镇,395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人,国土总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有了快速发展。目前,林地面积达12.99万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6.3万亩,从业人数达到7.6万人,年林下经济收入达到2.5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原国家军委主席曹刚川和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我县林下经济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我县是全国平原林业的榜样。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 舞阳作为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南岗北洼,中部多河叉,旱涝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在全面分析发展形势、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舞阳实际,创造性的把林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连续多年开展造林绿化“决战年”和“攻坚年”活动,实行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工程,突出农田林网、生态廊道、村镇绿化、林业产业四项重点,全面开发荒地、荒滩及沟、河、路、渠,有效地增加了林业资源。十年来,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林网逐步建成,经济林

规模稳步提升,全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平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6.2%,林网控制率达96.1%,粮食亩产由原来的300公斤猛增到750公斤,林果业年产值3000万元,农民纯收入由1999年的500元提高到2700多元。“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人在林中走,车在画中行”已成为舞阳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粮价升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气候变暖、林木病虫害逐年加重,林业比较效益下降,林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县委、县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舞阳林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放松,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关键要找准政府要生态、林农要效益的结合点,让林农得到实惠。

二、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注重规划引导

林改主体改革刚刚结束,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清醒的认识到:“分林到户、还林于民,只是林改的第一步,以林增收、以林致富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外出参观学习,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要想植好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林下经济,保护好农民营林的积极性,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彰显林改成效的根本立足点,依托林改主体改革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三大重点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三个关键,全面提升林业产

业的整体素质,推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林业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建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

(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巩固传统产业

一是立足套种,改善种植结构。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 大力推行宽窄行耕种技术,以短养长,大力发展林粮结合、林药结合、林菜结合、林草结合、林果结合等模式,实现多个产业相互促进,最大限度提高林地整体收益。二是因地制宜,推广特色种植。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在文峰、吴城、章化等乡镇多20个村,培育中草药、地参、魔芋、花卉等基地十多个,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发展蔬菜生产基地三个,面积达四万亩。三是立足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将相关扶持政策集中向种植大户倾斜,不断提升种植大户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仅香菇种植来说,全县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36个,亩均收入万元以上的就有330户,4万元以上收入的就有13户,初步解决了种植布局分散、生产管理不到位、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等问题。四是立足本职,发挥部门优势。坚持高标准建设中试基地、精选良种育苗、严把育苗质量。在良种育苗和造林环节上勇于创新,培育出了一批批良种壮苗,现已为社会共提供近150万株良种造林苗木。

(二)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

一是以双汇产业化工程为依托,引入工业化理念发展林下养殖,重点推行林间养殖,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辛安绿源公司等为龙头的一批林下养殖基地。在稳定发展生猪、家禽两大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肉牛和肉羊养殖,进一步优化畜牧养殖结构。目前,全县共发展林间养殖大户60多户,年饲养禽类达300万只,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二是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发展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形式,实行统一区划、统一供应、统一标准、统一目技术、统一验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七统一,实行标准化质量过程控制措施,使养殖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农户大幅增收的目的。三是坚持走订单农业之路,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的盲目性,化解生产风险,最终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通过大力扶持企业建基地、拓市场,坚持走培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县不同养殖品种的大户如马山才养鸡场的麻鸡,绿源公司的波尔山羊,金凤养殖场的鸡鸭鹅等龙头企业共20多家。

(三)通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升森林生态文化底蕴。

一是发展观光园林。通过对荒沟、荒滩进行综合治理,实行美化绿化,兴办“农家乐”、“森林人家”。我县保和乡冯河村张振乾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治理荒滩、荒坡1500

多亩,开挖坑塘200亩,整修道路25公里,植树32万株,建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林,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园区。二是建设河南沙河湿地公园,保护生态多样性。充分发挥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通过森林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餐饮、零售等)的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经编委批准,专门林业产业办公室,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相应组织,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将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粮食增产和林业生态建设等涉林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摆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资金保障。其中,对重点项目区实施通路、通水、通电;对每个食用菌大棚财政扶持2000元,对新栽植的经济树木,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乡镇和典型大户予以奖励。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与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把任务分解到每个乡镇和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督导。

四是严格责任,兑现奖惩。对经检查验收的乡镇和相关单位

进行1-2万不等的奖励;对领导不重视、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追究领导责任。

四、扎实推进,严格落实,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解决了林改后林下闲置土地盒林农增收难道问题,起到了近期得力、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长补短、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极大的拓宽了林业产业好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综合体现,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通过大面积推广林粮、林菜、林菌、林牧、林草等多种种养模式,实现了立体生产,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产生农田生态效能。突出地表现为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粮田,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作用。据对刘庄等地的林粮间作地观测:干热风经过林网后,风速降低28.2-38.3%,空气相对湿度提高6-8.2%,空气温度降低0.1-0.5°C,土壤水分蒸发减少19-28%,大大减少了干热风的危害。

(二)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典型带动、科技引路,把一家一户的林地充分的利用起来,有利于规模化和产业化,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也有效缩短了林业经济周期,增加了林业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了县域经济。尤

其是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三)社会效益巨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转变了广大干群的思想观念。随着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化经营也应运而生,带动了加工、包装、装璜、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兴起,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涉林经营企业552家,年提高就业岗位2万多个。

(四)专业合作社组织迅猛发展。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并培育了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县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林业技术人员强化技术服务,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集中授课,大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水平。

第五篇: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我场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农场历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按照总局提出的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农场在开展全面造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开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生长点。为此,农场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承包农场林地和沟塘的经营管护形式,支持鼓励农场职工和个人在林地和沟塘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此期间,农场职工和个人先后在林下试验发展了多个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其中在林下发展种植的项目有平贝、五味子、山杏、葡萄、人参等,在林下和沟塘内发展养殖的项目有鸡、鹅、牛、羊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初期发展的经营效果还算比较明显,承包农户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到了发展后期,由于管理水平低、缺乏生产资金、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导致发展规模较小,品种单一,难以形成竟争优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最终造成止步不前,未发展起来。

二、我场林业资源状况分析

我场林业现经营总面积为2816.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315.3公顷,疏林地4.8公顷,灌木林地10公顷,未成林地334.9公顷,无林地(沟塘)108.6公顷。按森林起源分:其中人工林1119.2公顷,蓄积63247立方米;天然林1205.2公顷,蓄积557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从林业资源二调数据显示,我场天然林和人工林分组成结构简单,且林木生长缓慢,林种单一,天然林大部分为柞、桦树,人工林主要为落叶松和杨树。从林地现地实际调查来看,我场林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内郁闭度总体偏低,平均不到50%,林内林下空间较大,且林间沟塘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而这正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它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场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空间,强化管护经营,形成以林下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养结合,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要想从林业经济做文章,增加农场职工经济收入,首先要先了解农场现有林业资源现状,知道我场现有的林业资源究竟有多少,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适合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和产业,如何去发展,这个很重要。我们认为现在林业经济发展最为关健的就是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国家和地方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搞天保工程建设,这样木材生产和加工产业将在最近五年内落入低谷,去年年底,国家又下发通知,为了防止有人借助开发中草药项目出现毁林现象的发生,严禁在林下进行林粮兼种和种植中草药等,这样,我们林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那如何在这些制度和禁令中发展林业经济呢,现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林下种植业,在林下开发种植林果、林菜、林菌、林药等种植项目;二是发展发展林下养殖业,利用林下及林间草塘内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项目等;三是发展林副产品深加工,进行收购、加工、包装、打品牌(北大荒)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发展中,尤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发展,要科学选择。初期发展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发展,采用留优去劣的方式最终确定适合我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发展项目,即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熟后再达到规模化推广。

四、根据农场情况适合发展项目及市场分析

1.发展林下食用菌养殖:我场目前发展的食用菌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地摆黑木耳为主。今后要增加平菇、香菇、猴头蘑等品种,以及杏鲍菇、姬松茸等珍稀菇类,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而且菇类产品的菌种材料主要以稻草、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为主,而这些材料在农场十分丰富,能够降低菇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又能实现较好的效益,便于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链条、加强监管以及集群发展等过程,有效带动农场职工增效、增收。食用菌菌种生产实行“农提菌技,众生产”的形式,农提菌技是指由农场林业牵头培育菌种或寻找食用菌菌种生产专业公司生产菌种,向职工群众种植户提供菌种,以解决职工群众想发展食用菌又不会做菌的问题,自负盈亏,能形成规模。现可利用农场党员“一帮一”政策,开展“一帮一”绿色帮扶工程,由党员带动贫困群众,每年帮助联系菌种菌袋,以此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发展林下蛙类养殖:应充分利用农场林缘,两山夹一沟的次生林间内水域养殖蛙类养殖业,在林区边缘、小流域等区域建立蛙类养殖中心。蛙类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蛙类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倍受客商青睐。养殖中心选址极为重要, 蛙类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蛙类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据实地考察,林区有这一优势,适宜养殖蛙类。据最新数据统计人工繁殖投放蛙苗,回捕率仅为5-10%,效益很差。而利用林下生态环境,人工圈养蛙类人工繁殖孵化成活率达到93%,饲养成活率达80%以上,回捕率达到了60%。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所以投资回收期限为2年。

3、发展林下禽类养殖:由于放养禽类肉鲜、蛋黄,属于绿色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且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饲养禽类市场前景广阔。林地为禽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禽类的抗病力与成活率, 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树木生长, 禽类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并且林地的草、虫为禽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以草养禽、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林下种植刺老芽:刺嫩芽喜生长在沟谷、阳坡、土壤肥沃、潮湿或半阴的杂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长在林缘、沟边等地。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荒山坡地的植树造林,而且品种单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积也在逐年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饮食上,原来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已受到冷落,而无污染、低脂、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的山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刺嫩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利用种子繁殖,倍率高,生长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没有任何风险,操作过程易掌握。农场可小规模试验发展,有产值和经济效益并且技术成熟后,可试行推广大面积种植。

5、发展林下野生山榛种植:榛子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养颜健脑、抗癌的功效。林区生长着大量的榛子,分布很广,基本成片,是很好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受分布零散、榛子树老化、病虫害、提前采摘等影响,榛子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很难保证。要通过对野生榛子林的改培技术,把它变成园系的榛子林,通过平茬、施肥、通风、透光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整理,得到有效保护和更新,从而增加和提高野生榛子的产量和品质。在成片的榛子林周边的林间空地补植榛子林苗木,使榛子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面积小不易管理的小型地块进行分散承包式经营,面积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块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经咨询查阅资料改培前平均亩产5公斤左右,改培后亩产50-100公斤左右,产量增长10-20倍,而且品质、口感较好,虫眼较少,效益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发展野生榛子林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成本低,且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五、措施

1、成立注册林业公司,确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和产品内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林业产业,以公司为平台,负责农场范围内所有开发林业产业项目的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合同协议文本起草制定、承租包林地等各项费用的收缴等业务。

2加工包装促营销建设林副产业加工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加工行业。加工包装拓营销,农场要把加工包装摆上重要日程,要打响北大荒松花江农场品牌,包装产品做到系列化、精美化,要尽快拓宽销售渠道,与相关企业和大超市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做到以质量赢得信誉,以包装打响品牌,以销售增加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来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发展林下畜牧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要健全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到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臵等关键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化科技支撑。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科技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学习先进的林下经济发展信息和技术,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农场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良产品。

5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在全面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建立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和约束机制。发展林下经济,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改革和发展之名,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对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和破坏的;对假借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森林资源毁坏的都要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实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6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促发展。农场可通过利用农场现有资源优势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后期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最终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下载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之间,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实行农、林、牧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立体式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缩短林业经营周期,增加林业附加......

    林下经济发展 林禽[精选]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厦门市遵循“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建设理念,以构建“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美丽宜居厦门”......

    林下经济发展汇报材料5篇

    oo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oo乡委员会oo乡人民政府 (2013年8月) 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oo、生态的oo! 根据安排,我将oo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做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三篇)

    西峰乡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记官北沟村师建军近年来,我乡“林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我乡官北沟村师建军结合自家现有林地资源,依托近来林业方......

    关于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坚持立体开发,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以林菌、林禽、林畜、林药等林业特......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