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

时间:2019-05-14 06: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

第一篇: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

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

李杰军1,罗惠文2

(1.新疆兵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乌鲁木齐市 830011 2.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西安市 710048;)

摘 要 根据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通过对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将第十四师发展林下经济与贯彻落实兵团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重点和要求,促进团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工多元增收。

关键词

林下经济;总体思路;发展对策;第十四师

林下经济是以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为基础,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借助林地特有的生态环境,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兴产物,林下经济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是区域林业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更是林农增收的新支点。目前第十四师林下经济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林下经济对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团场增赢、职工增收的贡献还没有得以有效发挥,笔者结合第十四师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加快区域林下经济发展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第十四师林业资源概况

第十四师地处和田地区,土地总面积14.9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39 %。森林1.33万hm2,森林覆盖率8.9 %。果园总面积1.49万hm2(含未成林地),包括红枣1.29万hm2、核桃0.19万hm2、其它0.01万hm2。已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工程7066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2733 hm2、宜林荒地造林4334 hm2),“三北”防护林工程7267 hm2,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偿2033 hm2。

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四十七团和皮山农场的职工主要以承包经营果园为主业,形成了以特色林果业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目前出产的“和田玉枣”已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兵团名副其实的“林业师”,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发展现状 2.1.1 发展阶段

维吾尔族职工是十四师职工构成的主体,受其民族“庄园文化”的影响,有着“先栽树,再盖房,后安家”的优良传统,而由于经济、科技发展相对滞后,林中饲牧、林下养禽、林间种粮等林下经济活动长期处于较为粗放的生产水平。近几年来,虽然引种并产出了管花肉苁蓉(大芸)和雪菊等效益较高的林下产品,但是由于协调与组织较为松散,并且缺少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仍以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林下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原始数量型和粗放经营型阶段。2.1.2 发展模式

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可概况为林粮、林药、林畜、林蜂和林禽五类。各团场因资源禀赋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二二四团、四十七团和皮山农场三个团场北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嵌,分别为二二四团以林粮、林药和林蜂模式为主,四十七团以林禽为主,皮山农场以林粮为主;一牧场地处昆仑山北麓高海拔山区,是十四师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以林药和林畜模式为主。2.1.3 规模效益

十四师目前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为3 660 hm2,占森林面积的27.5 %,年总产值1 616万元,每公顷增收产值为4 415元,带动职工数2 150人,职工年人均增收7 516元。各模式中单位产值由高至低依次为林药、林禽、林粮、林畜、林蜂。2.1.3.1 林药模式

发展规模 313.4 hm2,包括二二四团人工柽柳接种大芸基地266.7 hm2,年产管花肉苁蓉干切片16 t,年产值160万元,每公顷增收6 000元;一牧场在核桃林下建成昆仑山高寒雪菊生产基地46.7 hm2,年产雪菊28 t,年产值700万元,每公顷增收15万元。2.1.3.2 林禽模式

主要为四十七团红枣标准园林下养鸡饲鹅,发展规模 13.3 hm2,年养殖鸡、鹅5 500羽,年产值21万元,每公顷增收1.57万元。2.1.3.3 林粮模式

发展规模 533.3 hm2,包括二二四团红枣标准园内间种花生200 hm2,年产花生300 t,年产值150万元,每公顷增收7 500元;皮山农场核桃标准园内间种小麦333.3 hm2,年产小麦1500 t,年产值375万元,每公顷增收1.13万元。2.1.3.4 林畜模式

主要为一牧场核桃林下间种苜蓿舍饲养羊,发展规模 133.3 hm2,年产苜蓿干草800 t,年产值 120万元,每公顷增收9 000元。2.1.3.5 林蜂模式

主要为二二四团红枣标准园内林间放蜂,年均放蜂 3 500箱,可辐射实现授粉面积 666.7 hm2,年产蜂蜜60 t,年产值90万元,每公顷增收337元。2.2 存在的问题

2.2.1 总量规模较小,尚存较大挖潜空间

目前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分别占林业用地的18.3 %、森林的27.5 %,占主要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面积的22.4 %,利用林地资源并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的比率较低,现有各模式也仅限于林下和林上产业范畴,属于林中产业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尚未得到发展,仍存有较大挖潜空间。2.2.2 思想认识不足,职工参与热情不高

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忽视林下经济的整体效能,对身边借助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多元增收的事例也未通过总结形成典型案例,多数职工缺乏仿效对象,各团场间职工发展林业经济的主动性也不尽相同。近三年来,二二四团、四十七团和皮山农场的职工种植红枣每公顷年产值高达12万元以上,多数职工抱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一牧场核桃种植效益较低,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较高。近两年来,一些职工依靠种植雪菊大幅增加了收入,但仍有多数职工宁愿在核桃林下间作低成本低产出的苜蓿,也不愿种植高成本、高产出的雪菊,客观上制约了高效益型林下经济模式的推广。2.2.3 缺乏系统支持,难以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职工发展林下经济普遍存在政策支持欠缺、产业引导不足、筹资渠道不畅、资金技术短缺、科技支撑薄弱、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效低下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支持。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关于国有林地林权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如何在国有林地中有效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从而自上而下给予发展应有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职工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纵深发展的后劲不足。

2.2.4 组织程度较低,服务体系功能缺位

在林下产品产值良莠不齐的格局下,绝大多数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尚处于自主经营管理状态,没有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缺少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的有效平台。目前各团场农业科和林业工作站承担着林业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多项职能,受技术人力薄弱条件的制约,缺乏专职服务人员,难以切实发挥在服务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和服务职能。受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程度较低和服务体系功能缺位的制约,职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2.2.5 产业模式简单,规模效益未能凸显

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职工”的产业经营模式与“产加销一体化”的销售网络还没有形成,林下经济模式简单、品种单

一、管理粗放,林下产品多数为原始初级产品或仅进行粗加工,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规模和竞争优势,以较高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保障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譬如一牧场职工在核桃林间种植的雪菊,在高海拔的生长环境下具备优良的品质和保健成份,但在松散式的组织经营下,不走产业化的道路,近两年饱受市场风险的冲击,发展规模裹足不前。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职工增收为目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资金扶持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策扶持、强化监督,企业带动、典型示范,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为实现十四师“两个同步、两个力争”的目标做贡献。3.2 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以林为主,保护第一,在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团场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分类指导,多元发展。

3)政策优惠,加强扶持。充分发挥师、团的行政引导和推动作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实行“放水养鱼”,鼓励和支持职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确保职工得到实惠。

4)龙头带动,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实施集约化经营,促进生产、加工、销售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体系。

5)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科技含量,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3.3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末,全师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6 666.7 hm2,实现产值3500万元;到2020

年,全师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1.33万hm2,实现产值7000万元。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林下种植、养殖示范连、示范户,形成产品竞争能力;积极扶持和引进现有龙头企业,加快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建步伐,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构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职工”的林下经济产业经营格局;发挥各团场区域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建立不同团场的主导产业,形成“一团一业,一连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职工综合收入稳定增长,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4 总体布局

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特色林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分团场确定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通过大幅提升林下产品收益,在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同时积极发挥其改良土壤、增进土地肥力、促进有机农产品产出和增加就业等多种效能。

二二四团扩大红枣林下间种花生的规模,发挥花生作为豆科作物以固氮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二二四团、四十七团大力发展林下养禽,为生产绿色、有机红枣产品提供优质肥源;皮山农场继续扩大林下间种小麦,并大力发展林下间种苜蓿,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草料;一牧场积极增加林下间种雪菊面积,发挥林药模式的产业效益。同时积极引进林菌生产模式;二二四团、四十七团和皮山农场均大力扩大林蜂模式规模,持续减少生物调节激素的使用;二二四团结合兵团级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建设工作,四十七团结合军垦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工森林景观发展现代农业悠闲观光旅游,兴办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发展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服务业。

至2020年,全师培育种植、养殖示范连10个,建立示范基地10处,每处种植基地面积不少于13.3 hm2,养殖基地面积不少于6.7 hm2;建立示范点20处,每处种植示范点面积不少于6.7 hm2,养殖示范点面积不少于3.3 hm2。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与要求

为加快十四师林下经济由原始数量型和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推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出以下五点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在上下联动中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师、团、连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责任、推进措施、任务落实“五到位”,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要借助新闻媒体、生产大检查、农业现场会、“科技之冬”和“帮扶结对”等多种形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技

术模式和典型经验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充分调动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多元增收的主观能动性;三是由师林业局牵头编制全师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各团场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规划要根据各团场的资源禀赋,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紧密结合,并争取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4.2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系统支持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以兵团深化农牧团场改革工作为契机,结合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国有林地经营权属的流转。通过打破职工身份地长期固定的发展局面,科学合理地调整职工定额身份地的承包规模和年限,同时鼓励职工将身份地承包权属实行合理流转,将林地从不擅长生产管理的职工手中流转出去,向林下经济发展能手集聚,为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将团场林下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干部考核机制,给予项目政策,建立师、团引导和支持,职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无偿提供技术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积极搭建职工、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实施林下经济科技攻关,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和科技成果推广。建立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4.3 加强合作,强化服务,在形成合力中有效规御风险

在充分尊重职工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和扶持职工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和协会促进职工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和形成组织合力的作用,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销售网络,让职工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鼓励各团场生产科和林业工作站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入股专业合作社或参加协会,借助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平台作用发挥其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的服务职能,促进职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4.4 龙头带动,典型示范,在提质增效中推进产业升级

引入十四师所属的昆仑山枣业公司的龙头引擎功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职工”的产业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雪菊、管花肉苁蓉等优质林下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进行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挖潜增效,实施产业化经营,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培育林下经济示范户,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形成强有力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在实现林下产品提质增效中推进产业升级。4.5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在和谐发展中确保兴林富民

发展林业经济要自始至终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确保实现绿色增长。在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要时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乱砍乱伐、毁坏林木。只有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由原始数量型和粗放经营型向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成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新支点。结语

2012年国办发[2012]42号文件对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做出了部署,2013年新兵发[2013]56号文件也提出了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指导性意见。如何紧扣国家、兵团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实现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和提高收入水平的目标,具有着时代紧迫性。探索十四师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建设重点,旨在为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方面效能,为切实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赖庆奎.社区林业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2] 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3):148-150 [3] 张林科.陇县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7-148

第二篇: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生态保护型林业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本文着重研究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66-01

1.前言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扩大资源培育,增加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渐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逐步形成以短养长、循环、绿色的生态林业经济。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林菌模式是在地上栽植乔木,树下种植菌菇的双层立体栽培模式。

2.2林禽模式

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如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

2.3林草模式

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

2.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也可在林间试养梅花鹿等特种动物。林畜模式是林草模式的延伸,即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其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

2.5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荫的中草药,如当归、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甘草、防风等。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还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6林粮模式

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套种豆类、胡麻、洋芋、疏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7林蔬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杂草,使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

2.8林果模式

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苹果、梨、山杏、花椒、大果沙棘、文冠果等树种。

2.9林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间民宿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我省生态环境优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必须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生产、林农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在全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3.2合理统筹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全省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有森林植被丰富的山区,有丘陵岗地,也有平原地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专家开展林地调查,结合林改,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旅游开发等模式。要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广股份制以及“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3.3建立部门协作

林下经济涉及范围较广,有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等,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特别是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市场范围广,需要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和实用技术指导,仅靠林业部门一家很难推动。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把鼓励、引导现有农林技术人员培训和再提高工作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带薪学习培训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在编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农林新领域、新产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制定扶持政策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策扶持,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各级政府要制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并使各项优惠政策向林下经济倾斜。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做强龙头,壮大龙身,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制定促进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1-152.[2]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2):39-40.

第三篇: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定稿)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林下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其次对林下经济中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各个分析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本身具备的优势,最后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对未来林下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 模式 对策

【前言】: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可循环的林业发展模式,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的为农民创造丰富的财富。在上个世纪,我国为实现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就已经提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林下资源可以在兼顾森林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林下的经济利益,这一发展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完全符合,为保证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就是将林下资源和森林资源作为基础,以此为基础促进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所需时间短,所需资金又非常少,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为农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在生态文明分明的建设。

2、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使农业和林业相互利用,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的模式也在日益完善,以下是我国最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是在林间种植菌类,充分的利用了林间资源,但是林菌模式对林下的环境也是有所要求的,比如说,菌类的生长需要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偏弱等条件,林木则要选择满足潮湿环境、不需要过多光照的条件。

同时林菌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发挥林间资源的作用,还有很多优势,例如,菌类的生长周期短,农民得到回报的周期短。菌类的生长周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生长周期只有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短,农民所投入的资金可以在很短的事件内得到回报,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再者,菌类的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而且菌类的生长可以有效的拖延水分的扩散,从而更好的保证树木成长的水分,促进树木的成长。

2.2林畜模式

林畜模式就是在林间养殖牛、猪、鸡等家畜家禽。林畜模式有很多优势,例如,树木之间的空隙为家畜提供了生存和活动的区域,树木上可能会有的虫子也能给鸡鸭等禽类,提供纯天然的饲料,家禽、家畜的粪便,则成了树木的天然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但是林畜模式的要求也是很多的,首先,林地的?淠拘枰?在树龄四年或以上,否则很容易被家禽或家畜压倒或踩坏。其次,林地的树木之间的间距也要得到,便于为家禽、家畜的活动提供场所。最后,如果在林地圈养或放养家禽,需要将林地外围用铁丝或其他物品围起来,防止家畜或家禽走失。

2.3林草模式

在树木之间和林下种植牧草,就是林草模式。林草模式需要在郁闭度0.7及以下的林地进行,同时在种植牧草之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养殖家畜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牧草进行种植。林草模式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可以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第一,草本植物单株所需的种植面积小且间距也小,同时草本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有效的抑制林下的水土流失。第二,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林下的地表温度,减少树木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几率。第三,种植牧草可以为家中饲养的家畜、家禽提供饲料,为农民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2.4林药模式

在开放且不郁闭的树木下,尤其是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适宜在林间种植的药用植物。在林间种植一些生产周期短、市场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林下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云南省是我国的“药材之乡”,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出产的药材种类大约有1000余种,最主要的药用植物有三

七、天麻、龙胆草等。云南省也是实行林药模式的主要省份之一,依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林下种植的珍贵稀有、生产周期短的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为农名制造了高价值的收入。

2.5林农模式

林农模式也可以称为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林蔬间作等模式,农民可以根据林下所能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种蔬菜对光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蔬菜和粮食种类进行种植。在树木成长的前期,由于树木还不是很高,树木质感也尚未展开,郁闭度也比较小,适合农作物和粮食的生长,通过种植蔬菜和粮食时对土地所进行的开垦,为树木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减少杂草抢夺肥料,促进树木的成长。

3、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在进行科学规划时,农民和政府有关部门可应发挥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将其与农业相结合,充分的发挥林下经济的作用。

3.2实施林下优惠政策,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林下经济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根本上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并加以宣传和有效实施,引导农民利用林下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

3.3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将培养龙头企业作为一个突破口,培养当地林下经济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鼓励当地经营户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更多农民群众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

结语: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林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下经济模式已经暴露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怎么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才能使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范伙才.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林业产业.2016

【2】.林涛.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园艺.2013

【3】.王宏印.新形势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探究.江西农业.2016

第四篇: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我场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农场历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按照总局提出的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农场在开展全面造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开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生长点。为此,农场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承包农场林地和沟塘的经营管护形式,支持鼓励农场职工和个人在林地和沟塘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此期间,农场职工和个人先后在林下试验发展了多个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其中在林下发展种植的项目有平贝、五味子、山杏、葡萄、人参等,在林下和沟塘内发展养殖的项目有鸡、鹅、牛、羊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初期发展的经营效果还算比较明显,承包农户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到了发展后期,由于管理水平低、缺乏生产资金、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导致发展规模较小,品种单一,难以形成竟争优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最终造成止步不前,未发展起来。

二、我场林业资源状况分析

我场林业现经营总面积为2816.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315.3公顷,疏林地4.8公顷,灌木林地10公顷,未成林地334.9公顷,无林地(沟塘)108.6公顷。按森林起源分:其中人工林1119.2公顷,蓄积63247立方米;天然林1205.2公顷,蓄积557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从林业资源二调数据显示,我场天然林和人工林分组成结构简单,且林木生长缓慢,林种单一,天然林大部分为柞、桦树,人工林主要为落叶松和杨树。从林地现地实际调查来看,我场林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内郁闭度总体偏低,平均不到50%,林内林下空间较大,且林间沟塘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而这正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它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场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空间,强化管护经营,形成以林下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养结合,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要想从林业经济做文章,增加农场职工经济收入,首先要先了解农场现有林业资源现状,知道我场现有的林业资源究竟有多少,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适合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和产业,如何去发展,这个很重要。我们认为现在林业经济发展最为关健的就是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国家和地方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搞天保工程建设,这样木材生产和加工产业将在最近五年内落入低谷,去年年底,国家又下发通知,为了防止有人借助开发中草药项目出现毁林现象的发生,严禁在林下进行林粮兼种和种植中草药等,这样,我们林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那如何在这些制度和禁令中发展林业经济呢,现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林下种植业,在林下开发种植林果、林菜、林菌、林药等种植项目;二是发展发展林下养殖业,利用林下及林间草塘内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项目等;三是发展林副产品深加工,进行收购、加工、包装、打品牌(北大荒)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发展中,尤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发展,要科学选择。初期发展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发展,采用留优去劣的方式最终确定适合我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发展项目,即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熟后再达到规模化推广。

四、根据农场情况适合发展项目及市场分析

1.发展林下食用菌养殖:我场目前发展的食用菌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地摆黑木耳为主。今后要增加平菇、香菇、猴头蘑等品种,以及杏鲍菇、姬松茸等珍稀菇类,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而且菇类产品的菌种材料主要以稻草、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为主,而这些材料在农场十分丰富,能够降低菇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又能实现较好的效益,便于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链条、加强监管以及集群发展等过程,有效带动农场职工增效、增收。食用菌菌种生产实行“农提菌技,众生产”的形式,农提菌技是指由农场林业牵头培育菌种或寻找食用菌菌种生产专业公司生产菌种,向职工群众种植户提供菌种,以解决职工群众想发展食用菌又不会做菌的问题,自负盈亏,能形成规模。现可利用农场党员“一帮一”政策,开展“一帮一”绿色帮扶工程,由党员带动贫困群众,每年帮助联系菌种菌袋,以此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发展林下蛙类养殖:应充分利用农场林缘,两山夹一沟的次生林间内水域养殖蛙类养殖业,在林区边缘、小流域等区域建立蛙类养殖中心。蛙类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蛙类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倍受客商青睐。养殖中心选址极为重要, 蛙类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蛙类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据实地考察,林区有这一优势,适宜养殖蛙类。据最新数据统计人工繁殖投放蛙苗,回捕率仅为5-10%,效益很差。而利用林下生态环境,人工圈养蛙类人工繁殖孵化成活率达到93%,饲养成活率达80%以上,回捕率达到了60%。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所以投资回收期限为2年。

3、发展林下禽类养殖:由于放养禽类肉鲜、蛋黄,属于绿色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且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饲养禽类市场前景广阔。林地为禽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禽类的抗病力与成活率, 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树木生长, 禽类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并且林地的草、虫为禽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以草养禽、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林下种植刺老芽:刺嫩芽喜生长在沟谷、阳坡、土壤肥沃、潮湿或半阴的杂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长在林缘、沟边等地。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荒山坡地的植树造林,而且品种单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积也在逐年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饮食上,原来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已受到冷落,而无污染、低脂、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的山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刺嫩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利用种子繁殖,倍率高,生长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没有任何风险,操作过程易掌握。农场可小规模试验发展,有产值和经济效益并且技术成熟后,可试行推广大面积种植。

5、发展林下野生山榛种植:榛子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养颜健脑、抗癌的功效。林区生长着大量的榛子,分布很广,基本成片,是很好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受分布零散、榛子树老化、病虫害、提前采摘等影响,榛子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很难保证。要通过对野生榛子林的改培技术,把它变成园系的榛子林,通过平茬、施肥、通风、透光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整理,得到有效保护和更新,从而增加和提高野生榛子的产量和品质。在成片的榛子林周边的林间空地补植榛子林苗木,使榛子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面积小不易管理的小型地块进行分散承包式经营,面积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块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经咨询查阅资料改培前平均亩产5公斤左右,改培后亩产50-100公斤左右,产量增长10-20倍,而且品质、口感较好,虫眼较少,效益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发展野生榛子林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成本低,且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五、措施

1、成立注册林业公司,确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和产品内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林业产业,以公司为平台,负责农场范围内所有开发林业产业项目的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合同协议文本起草制定、承租包林地等各项费用的收缴等业务。

2加工包装促营销建设林副产业加工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加工行业。加工包装拓营销,农场要把加工包装摆上重要日程,要打响北大荒松花江农场品牌,包装产品做到系列化、精美化,要尽快拓宽销售渠道,与相关企业和大超市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做到以质量赢得信誉,以包装打响品牌,以销售增加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来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发展林下畜牧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要健全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到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臵等关键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化科技支撑。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科技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学习先进的林下经济发展信息和技术,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农场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良产品。

5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在全面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建立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和约束机制。发展林下经济,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改革和发展之名,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对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和破坏的;对假借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森林资源毁坏的都要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实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6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促发展。农场可通过利用农场现有资源优势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后期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最终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第五篇: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之间,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实行农、林、牧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立体式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缩短林业经营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生态发展的目标。近期,桐城市林业局组织专班对林改后的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进,明晰的产权给更多的企业和林农有了经营林业的空间,社会参与和广大农民经营山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营销带来了活力,更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种重要途径。截止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有5979户,500亩以上的大户有22户,企业经营的有14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据调查统计,桐城林下种植、养殖的产品已在周边城市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全市2011年林下经济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占林业产值的12.5%。

1.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林果、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鼓励林禽、林畜、林渔、林蜂等模式。并依托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品类达16种之多,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农家乐达10家。

2.企业参与,品牌带动。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效益和生命力,我市大力倡导并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品。如安徽乐健公司,是一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利用林下开展杨树与瓜蒌复合种植,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份,满足了杨树生长条件,又为瓜蒌提供必要的生产环境,取得培养大径材和瓜蒌种植双赢。桐城文都生态农业公司、银美生态养殖公司,开展林下散养土鸡和生猪,土鸡和生猪品质得到了提升,林木生长的土壤肥力也得到了增强,养殖与育林一举两得,投资回报率达38.6%。同时,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仅为自己的餐饮行业提供了大量生态食品,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品牌的带动效应。

3.政策扶持,成效明显。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各镇(街道)也立足实际,对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权流转、行政办证、科技信息和动植物检疫上提供优质服务,有的镇(街道)还从镇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补贴和奖励,对资金周转较困难农户,给予资金投入或帮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近年来,我市的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牵动,林下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小而散,缺乏规模效应,而且产品的品牌不多,数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即使是一些销路较好的产品,也因规模小,只能满足自产自销或定单销售,难以满足市场的批量需求。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在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多为手工操作,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的成本相对较大,很多林下产品在种植、养殖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靠自然生长,生产周期长,靠手工操作完成产品的初加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营成本。

三是资金制约因素大。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在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我市林下经济发展,下一步建议重点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政策扶持。主要是在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为我市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和模式。

三是典型示范,打造品牌。拟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区,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强化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产研协作,形成产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林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带动全市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下载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下经济发展 林禽[精选]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厦门市遵循“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建设理念,以构建“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美丽宜居厦门”......

    海原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海原县: 1. 拟定题目:长中短结合 林草畜互促 2. 内容提要: 一、为什么要走长中短结合,林草畜互促的道路? 结合县情讲认识,讲思路。 二、怎么实现结合、互促? 写做法。 三、成效。......

    林下经济发展汇报材料5篇

    oo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oo乡委员会oo乡人民政府 (2013年8月) 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oo、生态的oo! 根据安排,我将oo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做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

    关于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坚持立体开发,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以林菌、林禽、林畜、林药等林业特......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我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11月上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