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樟树市林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樟树市林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宜春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抽调人员对樟树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经济概念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和森林景观利用为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林业经营模式,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林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林下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在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节约土地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实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不仅可以使林地增值、解决林业效益周期过长的问题,而且还能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
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增收
经济,提高复种指数,可有效缓解林农矛盾,节约土地资源。
2、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地肥力。通过林下经济,可以有效
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地肥力,改变土壤成分,增强肥效,促进林木
生长,树木根系发达,吸收肥水的能力强,如单纯发展林业,其生产
周期长,面临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林下养殖畜禽粪便与其吃剩的草
渣、树叶混合,促使两者快速分解,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宜于树木吸收,促进林木生长。
3、改变生产环境,提高畜禽免疫力。在林下发展养殖,树林、竹林能给畜禽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小环境,尤其是在炎热盛夏,能减
少阳光直射,降低内外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肌体免疫
力,减少药物使用量,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的畜禽产品。此
外,畜禽生长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木生长的光合作用则吸收
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可以减少畜禽粪便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提高畜禽免疫力,达到“双收益”的目的。
4、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农增收的重
要途径。发展林下种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林下产品具
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充分利用林下独
特的生态环境条件,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
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实
现林农增收和企业增效,使农民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
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樟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480.8公
顷,占全市林地面积9.1%,年收入5294.1万元。主要以观
光旅游、林药、林粮、林油、林禽、林畜、林苗为主(具体
见附表),并形成了河西以林下套种为主,河东以观光旅游
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简单,樟树林下经济发展主
要是农户利用自有的林地资源,结合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
条件,小规模的在林下发展种养殖,很难发挥规模效益。二是管理粗
放。现在农村很多的青壮年均外出务工,在家务农大多数为留守妇女
和老人,发展林下经济严重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出率低下。三是品种单一。樟树河西主是在林木成林前套种以花生
为主油料作物,河东主要以阁皂山为主观光旅游。四是未形成品牌效
益。樟树森林旅游主要是以阁皂山的道教为主,旅游资源还不够丰富,宣传力度还待提高,在全国、世界的知名度较小。
四、樟树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樟树市森林资源状况。樟树市属于平原县市,森林
资源虽然较为缺乏,但为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樟树林农历来有在林下套种花生、油料、粮食、经济作物的良好传统习惯和丰富的林下套种经验。
2、樟树市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基础、潜力。樟树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作物生长期长,土壤主要有红壤、红黄壤、山地黄壤、潮土和潮沙河土,土壤肥沃,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通过林改,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单位产值和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五、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创新机制,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1.搞好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在发展林下经济,要突出一个主导产业,搞好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经济,快速提高林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做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从基础抓起,进一步完善加工、流通、市场等产业链条,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主意识,提高生产效益。
2.林下经济要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标准化。发展林下经济要
注重发展规模,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当大力扶持林下种养殖专业村,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强化科技,搞好产业服务新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疫病预防和控制,保证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林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地搞好服务,手把手地指导生产、传授技术。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等形式,进一步减少经济损失,以带动农民靠林下经济发家致富。
4、突出典型示范,强化龙头带动。在重点林区抓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大户,并给予重点扶持。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效益,宣传林下经济大户、公司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鼓励实力雄厚的经营主体,在优势区域率先发展一批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内部服务、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大政府引导,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把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林业建设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林下经济作为新亮点、大产业努力推进。
第二篇: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生态保护型林业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本文着重研究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66-01
1.前言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扩大资源培育,增加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渐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逐步形成以短养长、循环、绿色的生态林业经济。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林菌模式是在地上栽植乔木,树下种植菌菇的双层立体栽培模式。
2.2林禽模式
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如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
2.3林草模式
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
2.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也可在林间试养梅花鹿等特种动物。林畜模式是林草模式的延伸,即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其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
2.5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荫的中草药,如当归、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甘草、防风等。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还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6林粮模式
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套种豆类、胡麻、洋芋、疏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7林蔬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杂草,使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
2.8林果模式
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苹果、梨、山杏、花椒、大果沙棘、文冠果等树种。
2.9林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间民宿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我省生态环境优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必须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生产、林农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在全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3.2合理统筹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全省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有森林植被丰富的山区,有丘陵岗地,也有平原地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专家开展林地调查,结合林改,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旅游开发等模式。要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广股份制以及“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3.3建立部门协作
林下经济涉及范围较广,有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等,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特别是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市场范围广,需要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和实用技术指导,仅靠林业部门一家很难推动。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把鼓励、引导现有农林技术人员培训和再提高工作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带薪学习培训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在编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农林新领域、新产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制定扶持政策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策扶持,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各级政府要制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并使各项优惠政策向林下经济倾斜。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做强龙头,壮大龙身,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制定促进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1-152.[2]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2):39-40.
第三篇: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定稿)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林下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其次对林下经济中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各个分析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本身具备的优势,最后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对未来林下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 模式 对策
【前言】: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可循环的林业发展模式,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的为农民创造丰富的财富。在上个世纪,我国为实现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就已经提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林下资源可以在兼顾森林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林下的经济利益,这一发展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完全符合,为保证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就是将林下资源和森林资源作为基础,以此为基础促进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所需时间短,所需资金又非常少,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为农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在生态文明分明的建设。
2、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使农业和林业相互利用,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的模式也在日益完善,以下是我国最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是在林间种植菌类,充分的利用了林间资源,但是林菌模式对林下的环境也是有所要求的,比如说,菌类的生长需要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偏弱等条件,林木则要选择满足潮湿环境、不需要过多光照的条件。
同时林菌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发挥林间资源的作用,还有很多优势,例如,菌类的生长周期短,农民得到回报的周期短。菌类的生长周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生长周期只有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短,农民所投入的资金可以在很短的事件内得到回报,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再者,菌类的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而且菌类的生长可以有效的拖延水分的扩散,从而更好的保证树木成长的水分,促进树木的成长。
2.2林畜模式
林畜模式就是在林间养殖牛、猪、鸡等家畜家禽。林畜模式有很多优势,例如,树木之间的空隙为家畜提供了生存和活动的区域,树木上可能会有的虫子也能给鸡鸭等禽类,提供纯天然的饲料,家禽、家畜的粪便,则成了树木的天然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但是林畜模式的要求也是很多的,首先,林地的?淠拘枰?在树龄四年或以上,否则很容易被家禽或家畜压倒或踩坏。其次,林地的树木之间的间距也要得到,便于为家禽、家畜的活动提供场所。最后,如果在林地圈养或放养家禽,需要将林地外围用铁丝或其他物品围起来,防止家畜或家禽走失。
2.3林草模式
在树木之间和林下种植牧草,就是林草模式。林草模式需要在郁闭度0.7及以下的林地进行,同时在种植牧草之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养殖家畜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牧草进行种植。林草模式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可以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第一,草本植物单株所需的种植面积小且间距也小,同时草本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有效的抑制林下的水土流失。第二,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林下的地表温度,减少树木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几率。第三,种植牧草可以为家中饲养的家畜、家禽提供饲料,为农民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2.4林药模式
在开放且不郁闭的树木下,尤其是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适宜在林间种植的药用植物。在林间种植一些生产周期短、市场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林下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云南省是我国的“药材之乡”,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出产的药材种类大约有1000余种,最主要的药用植物有三
七、天麻、龙胆草等。云南省也是实行林药模式的主要省份之一,依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林下种植的珍贵稀有、生产周期短的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为农名制造了高价值的收入。
2.5林农模式
林农模式也可以称为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林蔬间作等模式,农民可以根据林下所能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种蔬菜对光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蔬菜和粮食种类进行种植。在树木成长的前期,由于树木还不是很高,树木质感也尚未展开,郁闭度也比较小,适合农作物和粮食的生长,通过种植蔬菜和粮食时对土地所进行的开垦,为树木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减少杂草抢夺肥料,促进树木的成长。
3、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在进行科学规划时,农民和政府有关部门可应发挥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将其与农业相结合,充分的发挥林下经济的作用。
3.2实施林下优惠政策,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林下经济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根本上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并加以宣传和有效实施,引导农民利用林下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
3.3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将培养龙头企业作为一个突破口,培养当地林下经济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鼓励当地经营户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更多农民群众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
结语: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林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下经济模式已经暴露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怎么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才能使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范伙才.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林业产业.2016
【2】.林涛.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园艺.2013
【3】.王宏印.新形势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探究.江西农业.2016
第四篇: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我场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农场历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按照总局提出的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农场在开展全面造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开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生长点。为此,农场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承包农场林地和沟塘的经营管护形式,支持鼓励农场职工和个人在林地和沟塘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此期间,农场职工和个人先后在林下试验发展了多个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其中在林下发展种植的项目有平贝、五味子、山杏、葡萄、人参等,在林下和沟塘内发展养殖的项目有鸡、鹅、牛、羊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初期发展的经营效果还算比较明显,承包农户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到了发展后期,由于管理水平低、缺乏生产资金、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导致发展规模较小,品种单一,难以形成竟争优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最终造成止步不前,未发展起来。
二、我场林业资源状况分析
我场林业现经营总面积为2816.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315.3公顷,疏林地4.8公顷,灌木林地10公顷,未成林地334.9公顷,无林地(沟塘)108.6公顷。按森林起源分:其中人工林1119.2公顷,蓄积63247立方米;天然林1205.2公顷,蓄积557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从林业资源二调数据显示,我场天然林和人工林分组成结构简单,且林木生长缓慢,林种单一,天然林大部分为柞、桦树,人工林主要为落叶松和杨树。从林地现地实际调查来看,我场林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内郁闭度总体偏低,平均不到50%,林内林下空间较大,且林间沟塘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而这正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它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场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空间,强化管护经营,形成以林下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养结合,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要想从林业经济做文章,增加农场职工经济收入,首先要先了解农场现有林业资源现状,知道我场现有的林业资源究竟有多少,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适合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和产业,如何去发展,这个很重要。我们认为现在林业经济发展最为关健的就是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国家和地方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搞天保工程建设,这样木材生产和加工产业将在最近五年内落入低谷,去年年底,国家又下发通知,为了防止有人借助开发中草药项目出现毁林现象的发生,严禁在林下进行林粮兼种和种植中草药等,这样,我们林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那如何在这些制度和禁令中发展林业经济呢,现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林下种植业,在林下开发种植林果、林菜、林菌、林药等种植项目;二是发展发展林下养殖业,利用林下及林间草塘内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项目等;三是发展林副产品深加工,进行收购、加工、包装、打品牌(北大荒)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发展中,尤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发展,要科学选择。初期发展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发展,采用留优去劣的方式最终确定适合我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发展项目,即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熟后再达到规模化推广。
四、根据农场情况适合发展项目及市场分析
1.发展林下食用菌养殖:我场目前发展的食用菌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地摆黑木耳为主。今后要增加平菇、香菇、猴头蘑等品种,以及杏鲍菇、姬松茸等珍稀菇类,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而且菇类产品的菌种材料主要以稻草、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为主,而这些材料在农场十分丰富,能够降低菇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又能实现较好的效益,便于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链条、加强监管以及集群发展等过程,有效带动农场职工增效、增收。食用菌菌种生产实行“农提菌技,众生产”的形式,农提菌技是指由农场林业牵头培育菌种或寻找食用菌菌种生产专业公司生产菌种,向职工群众种植户提供菌种,以解决职工群众想发展食用菌又不会做菌的问题,自负盈亏,能形成规模。现可利用农场党员“一帮一”政策,开展“一帮一”绿色帮扶工程,由党员带动贫困群众,每年帮助联系菌种菌袋,以此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发展林下蛙类养殖:应充分利用农场林缘,两山夹一沟的次生林间内水域养殖蛙类养殖业,在林区边缘、小流域等区域建立蛙类养殖中心。蛙类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蛙类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倍受客商青睐。养殖中心选址极为重要, 蛙类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蛙类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据实地考察,林区有这一优势,适宜养殖蛙类。据最新数据统计人工繁殖投放蛙苗,回捕率仅为5-10%,效益很差。而利用林下生态环境,人工圈养蛙类人工繁殖孵化成活率达到93%,饲养成活率达80%以上,回捕率达到了60%。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所以投资回收期限为2年。
3、发展林下禽类养殖:由于放养禽类肉鲜、蛋黄,属于绿色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且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饲养禽类市场前景广阔。林地为禽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禽类的抗病力与成活率, 禽类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树木生长, 禽类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并且林地的草、虫为禽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以草养禽、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林下种植刺老芽:刺嫩芽喜生长在沟谷、阳坡、土壤肥沃、潮湿或半阴的杂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长在林缘、沟边等地。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荒山坡地的植树造林,而且品种单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积也在逐年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饮食上,原来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已受到冷落,而无污染、低脂、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并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的山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刺嫩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利用种子繁殖,倍率高,生长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没有任何风险,操作过程易掌握。农场可小规模试验发展,有产值和经济效益并且技术成熟后,可试行推广大面积种植。
5、发展林下野生山榛种植:榛子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养颜健脑、抗癌的功效。林区生长着大量的榛子,分布很广,基本成片,是很好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受分布零散、榛子树老化、病虫害、提前采摘等影响,榛子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很难保证。要通过对野生榛子林的改培技术,把它变成园系的榛子林,通过平茬、施肥、通风、透光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整理,得到有效保护和更新,从而增加和提高野生榛子的产量和品质。在成片的榛子林周边的林间空地补植榛子林苗木,使榛子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面积小不易管理的小型地块进行分散承包式经营,面积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块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经咨询查阅资料改培前平均亩产5公斤左右,改培后亩产50-100公斤左右,产量增长10-20倍,而且品质、口感较好,虫眼较少,效益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发展野生榛子林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成本低,且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五、措施
1、成立注册林业公司,确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和产品内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林业产业,以公司为平台,负责农场范围内所有开发林业产业项目的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合同协议文本起草制定、承租包林地等各项费用的收缴等业务。
2加工包装促营销建设林副产业加工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加工行业。加工包装拓营销,农场要把加工包装摆上重要日程,要打响北大荒松花江农场品牌,包装产品做到系列化、精美化,要尽快拓宽销售渠道,与相关企业和大超市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做到以质量赢得信誉,以包装打响品牌,以销售增加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来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发展林下畜牧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要健全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到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臵等关键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化科技支撑。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科技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学习先进的林下经济发展信息和技术,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农场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良产品。
5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在全面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建立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和约束机制。发展林下经济,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改革和发展之名,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对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和破坏的;对假借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森林资源毁坏的都要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实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6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促发展。农场可通过利用农场现有资源优势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后期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最终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第五篇: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之间,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实行农、林、牧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立体式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缩短林业经营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生态发展的目标。近期,桐城市林业局组织专班对林改后的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进,明晰的产权给更多的企业和林农有了经营林业的空间,社会参与和广大农民经营山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营销带来了活力,更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种重要途径。截止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有5979户,500亩以上的大户有22户,企业经营的有14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据调查统计,桐城林下种植、养殖的产品已在周边城市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全市2011年林下经济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占林业产值的12.5%。
1.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林果、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鼓励林禽、林畜、林渔、林蜂等模式。并依托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品类达16种之多,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农家乐达10家。
2.企业参与,品牌带动。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效益和生命力,我市大力倡导并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品。如安徽乐健公司,是一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利用林下开展杨树与瓜蒌复合种植,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份,满足了杨树生长条件,又为瓜蒌提供必要的生产环境,取得培养大径材和瓜蒌种植双赢。桐城文都生态农业公司、银美生态养殖公司,开展林下散养土鸡和生猪,土鸡和生猪品质得到了提升,林木生长的土壤肥力也得到了增强,养殖与育林一举两得,投资回报率达38.6%。同时,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仅为自己的餐饮行业提供了大量生态食品,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品牌的带动效应。
3.政策扶持,成效明显。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各镇(街道)也立足实际,对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权流转、行政办证、科技信息和动植物检疫上提供优质服务,有的镇(街道)还从镇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补贴和奖励,对资金周转较困难农户,给予资金投入或帮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近年来,我市的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牵动,林下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小而散,缺乏规模效应,而且产品的品牌不多,数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即使是一些销路较好的产品,也因规模小,只能满足自产自销或定单销售,难以满足市场的批量需求。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在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多为手工操作,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的成本相对较大,很多林下产品在种植、养殖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靠自然生长,生产周期长,靠手工操作完成产品的初加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营成本。
三是资金制约因素大。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在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我市林下经济发展,下一步建议重点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政策扶持。主要是在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为我市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和模式。
三是典型示范,打造品牌。拟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区,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强化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产研协作,形成产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林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带动全市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