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一、判断题
1.《立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属于宪法范畴的基本法律。
答案:正确
2.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正确
3.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答案:正确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答案:正确
5.全国人大立法应当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地方法规制定可以从部门利益出发的部门。()
答案;错误
6.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立法法》。()
答案:正确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
答案:错误
8.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答案:正确
9.法规是指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二者具有同等效力。()
答案:错误
1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答案:错误
11.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 2
决才能通过。()
答案:错误
12.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
答案:正确
1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的权力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答案:正确
14.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是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授权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答案:正确
15.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案实行表决制。()
答案:错误
16.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统 3
一审议法律案。()
答案:正确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答案:正确
18.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答案:正确
19.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答案:正确
20.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当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一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在适用上 4
存在某些困难,并认为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
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
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
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答案:B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A.一个月
B.半个月 C.三个月
D.10个工作日 答案:A
3.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答案:C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通过什么方式予以公布。()
A.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
B.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C.全国人大公告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 答案:A
5.下列()不是国家立法的特点。A.最高权威性 B.国家主权性 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 D.党性 答案:D
6.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
答案:C
7.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答案:D
8.一个代表团或者()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提出法律案。
A.三十名以上 B.十名以上 C.二十名以上 D.五十名以上 答案:A
9.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下列哪一个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A.法制办 B.国务院 C.司法部门 D.内务司法委员会 答案:B
10.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须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 员的()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过半数 B.三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全体 答案:A
11.按照《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国务院部门(各部、委、央行、审计署),还包括下列哪一机关。()
A.国务院直属机构 B.司级以上单位 C.法制办公室 D.局级以上单位 答案:A
12.下列选项中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是()。
A.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B.刑事基本法律 C.民事基本法律
D.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 答案:A
13.下列哪一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 9
法律解释要求。
A.省级以上政府 B.司法部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14.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等效力
B.法律解释高于法律 C.法律解释低于法律 D.两者之间无可比性 答案:A
15.行政法规的签署及公布部门为()。A.国务院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法制办 答案:B 10
16.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B.地方政府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答案:C
1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由()机关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常务委员会 B.大会主席团 C.地方政府 D.司法部门 答案:B
1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下列哪一机关进行裁决。()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D
19.下列关于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国务院无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直接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答案:B
20.下列哪一部门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12
A.人民解放军各总部 B.各军兵种 C.各大军区 D.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D
21.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哪一事项作出规定。()A.所有地方性事务
B.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C.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事务 D.国务院规定的地方性事务 答案:B
22.下列选项中有关地方政府规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地方政府制定
B.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C.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由地方行政首长决定 D.地方政府规章应报全国人大批准 答案:B
23.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应由下列哪一级机关规定。()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
24.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立法法》规定?()
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答案:ABD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主体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 答案:ABC
3.《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 B.中央与地方
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 答案:AB
4.下列事项中()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A.刑事 B.民事 C.国家机构 C.经济管理
答案:ABC
5.下列事项中()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A.税收 B.诉讼
C.限制人身自由 D.罚款
答案:ABC
6.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范围内,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包括()。A.金融 B.犯罪和刑罚
C.剥夺政治权利 D.司法制度
答案:BCD
7.()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答案:ABCD
8.()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A.人大主席团 B.本级政府 C.常委会 D.专门委员会
答案:ABCD
9.法律创制程序包括()。A.提出法律案 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 D.公布
答案:ABCD
10.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
A.行政法规 B.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答案:CD
11.没有()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答案:ABC
四、简答题
1.根据立法法规定,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答: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2.哪些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答: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可以规定哪些事项?
答: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4.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权限范围是什么?
答: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备案程序是?
答: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 20
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6.改变或者撤销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是什么? 答: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二)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政府规章。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五)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第二篇: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一、判断题
1.《立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属于宪法范畴的基本法律。
答案:正确
2.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正确
3.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答案:正确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答案:正确
5.全国人大立法应当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地方法规制定可以从部门利益出发的部门。()
答案;错误
6.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立法法》。()
答案:正确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
答案:错误
8.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答案:正确
9.法规是指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二者具有同等效力。()
答案:错误
1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答案:错误
11.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 2
决才能通过。()应该是半数,宪法是三分之二
答案:错误
12.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
答案:正确
1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的权力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答案:正确
14.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是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授权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答案:正确
15.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案实行表决制。国务院法制办报国务院审查()
答案:错误
16.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统一审议法律案。()
答案:正确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答案:正确
18.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答案:正确
19.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答案:正确
20.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当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一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在适用上存在某些困难,并认为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
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
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
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答案:B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A.一个月
B.半个月 C.三个月
D.10个工作日 答案:A
3.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答案:C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通过什么方式予以公布。()
A.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
B.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C.全国人大公告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 答案:A
5.下列()不是国家立法的特点。A.最高权威性 B.国家主权性 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 D.党性 答案:D
6.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 6 的?()
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
答案:C
7.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法律)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就是)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答案:D 7
8.一个代表团或者()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A.三十名以上 B.十名以上 C.二十名以上 D.五十名以上 答案:A
9.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下列哪一个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A.法制办 B.国务院 C.司法部门 D.内务司法委员会 答案:B
10.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须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 员的()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过半数
B.三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全体 答案:A
11.按照《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国务院部门(各部、委、央行、审计署),还包括下列哪一机关。()
A.国务院直属机构 B.司级以上单位 C.法制办公室 D.局级以上单位 答案:A
12.下列选项中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是()。
A.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B.刑事基本法律 C.民事基本法律
D.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 答案:A 9
13.下列哪一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A.省级以上政府 B.司法部
C.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答案:C
14.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等效力 B.法律解释高于法律 C.法律解释低于法律 D.两者之间无可比性 答案:A
15.行政法规的签署及公布部门为()。A.国务院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法制办 答案:B
16.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B.地方政府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答案:C
1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由()机关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常务委员会 B.大会主席团 C.地方政府 D.司法部门
答案:B
1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下列哪一机关进行裁决。()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D
19.下列关于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国务院无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直接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答案:B 12
20.下列哪一部门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A.人民解放军各总部 B.各军兵种 C.各大军区 D.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D
21.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哪一事项作出规定。()A.所有地方性事务
B.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C.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事务 D.国务院规定的地方性事务 答案:B
22.下列选项中有关地方政府规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地方政府制定
B.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C.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由地方行政首长决定 D.地方政府规章应报全国人大批准
答案:B
23.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应由下列哪一级机关规定。()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
24.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立法法》规定?()
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答案:ABD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主体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 答案:ABC
3.《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
B.中央与地方 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 答案:AB
4.下列事项中()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A.刑事 B.民事 C.国家机构 D.经济管理
答案:ABC
5.下列事项中()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
A.税收 B.诉讼
C.限制人身自由 D.罚款
答案:ABC
6.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范围内,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包括()。
A.金融 B.犯罪和刑罚 C.剥夺政治权利 D.司法制度
答案:BCD
7.()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答案:ABCD
8.()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A.人大主席团 B.本级政府 C.常委会 D.专门委员会
答案:ABCD
9.法律创制程序包括()。
A.提出法律案 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 D.公布
答案:ABCD
10.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
A.行政法规 B.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答案:CD
11.没有()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答案:ABC
四、简答题
1.根据立法法规定,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答: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2.哪些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答: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可以规定哪些事项?
答: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4.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权限范围是什么?
答: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备案程序是?
答: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0
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6.改变或者撤销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是什么? 答: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二)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政府规章。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五)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第三篇:7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一、判断题
1.《立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属于宪法范畴的基本法律。答案:正确
2.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正确
3.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答案:正确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答案:正确
5.全国人大立法应当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地方法规制定可以从部门利益出发的部门。()
答案;错误
6.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立法法》。()
答案:正确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
答案:错误
8.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答案:正确
9.法规是指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二者具有同等效力。()
答案:错误
10.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答案:错误
11.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决才能通过。()答案:错误
12.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
答案:正确
1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的权力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答案:正确
14.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是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授权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答案:正确
15.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案实行表决制。()答案:错误
16.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统一审议法律案。()答案:正确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立法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答案:正确
18.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答案:正确
19.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答案:正确
20.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当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一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在适用上存在某些困难,并认为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
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
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
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答案:B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A.一个月
B.半个月 C.三个月
D.10个工作日 答案:A 3.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答案:C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通过什么方式予以公布。()
A.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
B.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C.全国人大公告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 答案:A 5.下列()不是国家立法的特点。A.最高权威性 B.国家主权性
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
D.党性 答案:D
6.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
答案:C
7.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答案:D
8.一个代表团或者()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A.三十名以上 B.十名以上 C.二十名以上 D.五十名以上 答案:A
9.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下列哪一个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A.法制办 B.国务院 C.司法部门
D.内务司法委员会 答案:B
10.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须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 员的()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过半数 B.三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全体 答案:A
11.按照《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国务院部门(各部、委、央行、审计署),还包括下列哪一机关。()
A.国务院直属机构 B.司级以上单位 C.法制办公室 D.局级以上单位 答案:A
12.下列选项中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是()。
A.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B.刑事基本法律 C.民事基本法律
D.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 答案:A
13.下列哪一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A.省级以上政府 B.司法部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14.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等效力
B.法律解释高于法律 C.法律解释低于法律 D.两者之间无可比性 答案:A
15.行政法规的签署及公布部门为()。A.国务院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法制办 答案:B
16.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B.地方政府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答案:C
1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由()机关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A.常务委员会 B.大会主席团 C.地方政府 D.司法部门 答案:B
1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下列哪一机关进行裁决。()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D
19.下列关于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国务院无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直接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答案:B
20.下列哪一部门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A.人民解放军各总部
B.各军兵种 C.各大军区
D.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D
21.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哪一事项作出规定。()A.所有地方性事务 B.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C.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事务 D.国务院规定的地方性事务 答案:B
22.下列选项中有关地方政府规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地方政府制定
B.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C.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由地方行政首长决定 D.地方政府规章应报全国人大批准 答案:B
23.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应由下列哪一级机关规定。()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
24.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立法法》规定?()
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 6
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答案:ABD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主体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 答案:ABC
3.《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 B.中央与地方
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 答案:AB
4.下列事项中()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A.刑事 B.民事
C.国家机构 C.经济管理
答案:ABC
5.下列事项中()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A.税收 B.诉讼
C.限制人身自由 D.罚款
答案:ABC
6.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范围内,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包括()。A.金融
B.犯罪和刑罚 C.剥夺政治权利 D.司法制度
答案:BCD
7.()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答案:ABCD 8.()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A.人大主席团 B.本级政府 C.常委会 D.专门委员会
答案:ABCD 9.法律创制程序包括()。A.提出法律案 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 D.公布
答案:ABCD 10.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
A.行政法规 B.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答案:CD 11.没有()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答案:ABC
四、简答题
1.根据立法法规定,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答: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2.哪些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答: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可以规定哪些事项?
答: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4.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权限范围是什么? 答: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备案程序是?
答: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6.改变或者撤销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是什么?
答: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二)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政府规章。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五)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第四篇:宪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宪法》基本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我国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大部分内容。
答案:正确
2、我国宪法把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答案:错误
3、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和)常委会。答案:错误
4、宪法的修改应由到会(全体)人大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答案:错误
5、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半数(2/3)以上通过。
答案: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错误
7、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答案:正确
8、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产生。
答案:错误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
答案:错误
10、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直接罢免他们。
答案:错误
11、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答案:正确
12、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及其区域划分。
答案:错误
13、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正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
答案:正确
15、根据宪法规定,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出的部分调整方案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职权之一。
答案:正确
16、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
答案:错误
1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人民政府和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答案:错误
18、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答案:错误
19、村民委员会是乡政府的派出机构。答案:错误
20、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正确
21、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集体所有)。答案: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答案:D
2、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和相互监督的关系
答案:D
3、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丧失劳动能力)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
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
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
答案:B 5
4、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D
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职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务院总理
B.国家副主席
C.军委副主席
D.国务院副总理
答案:B
6、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 6
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答案:C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决定特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特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赦
D.决定特赦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专有职权
答案:B
8、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大常委 7
会行使?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答案:B
9、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市拟将所管辖的一个县变为市辖区。根据宪法规定,上述改变应由下列哪一机关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所在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C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答案:D
1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担任下列哪一职务的人员,应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予以任免?
A.国家副主席
B.国家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国务院副总理
答案:D
1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有关审计机关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B.国务院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国务院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 9
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答案:D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答案:A
1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10
15、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章?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答案:A
16、根据我国宪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答案:C
1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答案:D
1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答案:ABC
2、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权是基本权利的来源,基本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具体表现
B.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我国法人也可以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C.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益
D.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
答案:ACD
3、根据《宪法》规定,关于国务院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 13
正确的?()
A.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B.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国务院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BCD
4、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监督权?()
A.罢免权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C.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答案:CD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动员和紧急状态的决定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国务院有权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D.国务院有权决定局部动员
答案:AB
6、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人员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A.外交部副部长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C.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D.审计署审计长
答案:BD
7、根据《宪法》的规定,无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即可行使下列哪些职权?
A.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B.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C.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D.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答案:AB
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1993年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权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答案:AC
9、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准备在一次会议中审议以下事项,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符合该委员会的权限范围?
A.撤销本市人民政府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B.撤销本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C.责成本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
D.罢免犯受贿罪的陈某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答案:ABD
10、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答案:ABD
11、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各种活动都不受法律追究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未经选举单位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批准,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
C.全国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D.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有权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答案:AB
12、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何种选项属于需要作出改变或者撤销决定的情形?
A.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B.国务院对市、县、乡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D.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答案:ABCD
四、简答题
1、现行宪法是在哪年通过的?目前共做过几次修正?请答出其中2次。
答: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目前共进行了4次修正。分别是: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18
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是什么?请答出其中5条。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1)公布法律;(2)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4)发布特赦令;(5)宣布进入紧急状态;(6)宣布战争状态;(7)发布动员令;(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9)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3、我国宪法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域的? 答:我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19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哪些人员?请答出其中4条。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2)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审计长、秘书长;(3)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4)最高人民法院院长;(5)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有哪些? 答:(1)公民对于任何国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我国对选民资格如何规定的?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请答出其中6条。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有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5)人格尊严不受侵犯。(6)住宅不受侵犯。(7)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8)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9)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10)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11)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12)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3)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宪法规定我国公民要履行哪些义务?请答出其中5条。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3)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5)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21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6)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7)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9、宪法是如何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义务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五篇:立法法评析
Script>袁明圣
[摘 要] 立法法作为一部完善和规范立法活动的国家基本法律,其起草与制定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立法法既未能解决现行立法体制及立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其规定本身也不尽合理,甚至有违宪之嫌,其预期效益也难以实现,从而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立法法的制定本身也反映出近年来立法过程中所存在的设租与寻租,以及立法的随意性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 立法法 评析 合宪性 立法效益
一、引言:众多的期待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为改变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中无法可依的局面,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内的有关国家机关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法制建设已初步由“无法无天”走向法制的基本完备。但由于主客观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立法体制、程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检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引出一个共同的期待:尽快制定立法法。立法法的制定一时似乎成了解决立法活动中所存在的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立法法的制定,成为理顺立法体制、解决立法冲突(包括立法权限冲突和立法文件冲突)、完善立法程序以保证立法质量和提高立法速度、避免立法无序的主要措施,[1]在行政法学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立法法的制定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政立法中存在的“诸如行政立法的权限、程序、解释和冲突”等问题,以及完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和监督的重要制度设计。[2]因此,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立法法列入立法规划时,有的学者禁不住欢呼这是“中国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
立法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其论证和起草工作的,历经数年的不懈努力,立法法带着理论界与实践部门人士的众多期待,终于于2000年3月15日正式出台。由于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肩负着太多的重托,所以它的出台理应引起学界热烈的评论与赞语,但与以往国家一些重要立法的出台所引起的热烈反响相较,立法法出台后,学界的反映未免有些冷清。毫无疑问,立法法的出台,使立法体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在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当理智地对立法法的内容乃至立法法的制定过程件本身作些反思?笔者认为,这种反思并非是毫无意义的。
二、先天不足:合宪性问题的困扰
古有瑕不掩瑜之说,笔者却欲反其意而用之,用瑜不掩瑕来评价立法法,可能是再恰当不过了。立法法的出台虽使如立法权限的分工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立法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却是无法回避的。
立法法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其整体上与某些具体规定的合宪性问题。在立法法出台之前对草案的讨论中,学界对此即有不同的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立法法草案不存在合宪性问题,[4]但也有学者认为,全国人大通过立法法自行进行立法权限的划分本身就违背了基本的宪政原则,而且,全国人大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立法监督权”实质上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剥夺,同样是违宪的。[5]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并非是毫无道理的。立法法对有关国家机关“立法”权限的划分,因涉及各国家机关的关系而从根本上说属于“宪法”问题,应当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加以处理,全国人大虽然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也只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全国人大以日常立法,即通过制定立法法来对它自身与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划分这一问题作出规定,其宪法依据是不充分的。
而且,就现代分权理论而言,立法权的执掌者为国家立法机关,这在我国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确认,根据宪法及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特定的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但是,这些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及规章的权力并非立法权,而属于行政权的范畴,[6]立法法将行政法规也作为其调整对象混淆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宪法授予这些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为了使之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因此这种权力实质上属于执行权的范畴。立法法在未能正确把握特定的行政机关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权性质的情况下,将之纳入到立法法的调整范围之内,这无异于承认这些行为属于立法行为,无异于承认行政机关、地方机关可以与国家立法机关分享立法权,这显然是与国家立法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宪法规定相悖离的。
就立法法的具体内容而言,其合宪性问题集中体现在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和创设军事立法权的问题上。根据宪法的规定,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和发布部委规章,[7]二是特定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和发布地方规章。[8]在这里,所谓的“部委”指的是由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任免其首长的职能部门,具体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以及审计署。除此以外的其他部门不属于部委的范畴。按照一般的理解,宪法的这一规定实质上排除了其他部门制定行政规章的可能性,因为宪法在作出这一规定时并不是规定国务院的某一类性质的机构享有行政规章的制定权,而是明确列举的方式;而且,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与其他直属机构,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职能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是不可能把它们归为一类的,直属机构不属于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9]这一精神在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里得到了体现。该法第7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包括“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在内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时,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对该规定的复议申请,同时在该
求”外,[19]别无其他规定。一方面,既然立法法将“行政立法”、“地方立法”乃至“军事立法”都在立法法中加以规定,那也就没有任何理由仅对“法律”的解释问题作出规定,而回避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乃至军事机关对法律、法规的解释问题;另一方面,既存的“行政解释”、“地方解释”、“检察解释”、“审判解释”乃至所谓的“军事解释”等是否仍然合法存在?如果说这些解释存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因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而得到承认的话,[20]那这种授权决定本身是否合法、正当?退而言之,即使承认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各种所谓“解释”的效力及冲突如何解决?而且,既然它们拥有对法律的解释权,规定它们可以“法律解释要求”又有何意义?反之亦然。对此,立法法没有为我们提供答案。
此外,立法法的某些规定还可能会造成适用上的困难。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立法法第3条关于立法指导思想的规定。立法法第3条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毫无疑问,这些原则都是要的,是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立法时所必须遵循和贯彻的,但是否要在立法法中加以正式规定呢?综观现行宪法颁布以来的立法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律的正式条文中确认这一原则还是第一次。笔者愚见,立法法的这一规定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立法法作为我国享有立法权或“准立法权”[21]的国家机关在进行“立法”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律依据,所有有关机关,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立法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律创制活动中切实地一体遵行,而不得有任何违反。如此一来,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或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时,是否应当遵行?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其现有的政治、法律、经济及社会制度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维系,在这一基础上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否存在违反该条规定的问题?据笔者愚见,这一问题的答案绝非那么简单。应当说,宪法以“序言”而非正式条文的方式确认这些原则绝非是随意的,而是在充分考虑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殊性而慎重权衡的结晶。
四、拔出萝卜带出泥:权力割据及其他
立法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就暂论至此。从立法法的出台,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问题呢?我想是有的。综观20年来的立法经验,除了理论界与实际部门的同志所指出的问题以外,笔者认为,立法法的制定过程本身还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权力割据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我们常常表示出对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理论不屑一顾的神情,却几乎全盘接受了三权分立理论的概念范畴、理论假设、分析工具和思维方法而鲜有批判和创新,因而只能无时无刻不处在三权分立理论的强大影响与支配之下。”[22]应当说,这一评价基本上是中肯的,理论界在阐释我国的宪政体制,论及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时,都是基于三权分立的理论前提进行的。[23]笔者想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际立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权力的割据而不是权力的分立。[24]
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只有权力的分配,而没有权力的制约,对当前所存在的权力割据现象非但没有加以适当的控制,反而进一步使权力的割据法律化。立法法关于军事立法权等的确认都不过是事实上所存在的权力割据的法律确认而已。由于权力本身的诱惑力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巨大利益,立法权力割据现象的存在及法律化必然进一步刺激有关机关试图加入权力分配与再分配的行列,以便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也是不少地方不遗余力地争取“计划单列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等并非虚名的“名号”的内在驱动力。
2、立法活动与立法过程中的利益驱动现象。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存在,尤其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在立法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介入时机的折衷规定所体现出的公安部门的强大势力,到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问题的规定,[25]都可以说是这种利益的体现。由于每一件立法的出现,都必然意味着某种国家权力的授予或分配,而权力则意味着某种潜在的利益,因是之故,各种五花八门的立法也就有可能出台。与此相对照,事关绝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也可以说是现代市民社会中最重要的法律――民法典却迟迟不能出台。当然,民法典所以迟迟不能制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仔细分析起来,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外,是不是也印证了立法过程中对自身利益、部门利益追求现象存在的事实?也许尽管民法典事关每一个公民,但却与任何集团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也不会产生权力的赋予与分配或再分配,因而其迫切性似乎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的分配问题,也因涉及相关机关的权力及权力背后的利益而使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进一步言之,某些所谓“立法”,如部委规章等,实质上就是利益分配的产物,借用经济学的术语,是“设租”与“寻租”的产物。通过这些立法,某些行业、某些集团的利益(甚至是巨额利润)虽然得到了维护,但却以牺牲社会公正与大众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为代价。这种情况在某些社会性立法及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性立法中也极为常见,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立法不过是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或者说是管制捕获的产物。[26]国家立法尚且如此,因其部门利益倾向或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而受到普遍责难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地方性法规自不待言。
3、立法资源的浪费问题。立法资源的浪费,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立法活动违背立法目的,使立法无从取得其预期效果,甚或造成更为严重的混乱局面。立法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都必须考虑到一个立法成本问题,如果一种立法不能产生其预期效果,或者立法仅仅是对已有法律的一种重新表述,那么,从经济的角
度看,无疑就是对有效立法资源的浪费。由于现行宪法体制所限,立法资源呈现出某种稀缺的状况。[27]除立法法外,刑法、合同法的制定都体现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两大法典尽管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但从其具体内容看,可以说,这些法典却实质上价值不大,尤其是刑法典。所以这样说,起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从总体上看,刑法典只是对已有刑事规范的简单堆积;其二,刑法典的制定也没有起到稳定刑事法规范的作用,以至无法实现立法的预期效益。刑法典的颁行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却已多次对它进行修改就是例证。一些本应在刑法典中加以解决的问题如罪名、各种犯罪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而为了能够使之得到顺利实施,又不得不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加以界定,从而加大了司法成本,使立法成本转化为司法成本。[28]各种“行政立法”、“地方立法”等的情况也大抵类似,并已引起一些学者及实践部门的同志的忧虑和重视。[29]
更令人忧虑也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顽症主要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在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相当数量――如果不是说绝大多数,宪法也不例外――未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被执行,这是一种对立法资源完完全全的、彻底的浪费。也许有人会说,有法总比没有好,它总有被遵循、执行的时候。笔者却不以为然,有法不行不如无法,无法可依尚可带给人们一丝希冀,而有法不依则连留给人们的这一丝希冀也被击得粉碎。如果说这些法律还曾偶尔被遵行、被执行的话,那这种“偶尔”也只不过是对法律权威、对公正的亵渎罢了。因为“偶尔”就意味着差别,意味着前后不
一、反复无常。对于执法机关来说,“偶尔执行”法律实质上是对其执法权力的滥用。[30]
4、立法的随意性问题。立法的随意性不仅体现在普通法的制定上,甚至连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修改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现行宪法颁行以来的近20年中,我们已先后对它进行过3次修改,共有17条修正案。而这些修改基本上是在没有修宪的强烈社会诉求与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论证下进行的。[31]从宪法的修改情况看,对现行宪法进行的3次修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修宪的建议为起点的,从修宪建议的提出,到修正案的通过,其速度之快,真可谓是匪夷所思。与修宪前理论上的沉寂极不对应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修宪后的溢美之词却不绝于耳。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此表示过怀疑与忧虑,但这种怀疑与忧虑终因曲高和寡而显得异常的寂寥。
就立法法而言,尽管在起草过程中即有学者对其必要性提出过质疑,但却未能引起重视。与其说它是理论界经过深思熟虑论证的结果,不如说更多地是对实际部门权力划分要求的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在方方面面的实际部门的要求下开始着手起草这部法律的,实际部门的要求是出于感觉,他们感到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立法权限划分不清,因而强烈呼吁要制定一部立法法来解决这一问题。”[32]这种状况除反映出立法的随意性以外,同时也印证了前面提及的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追求倾向。
五、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看,立法法都不是一次成功的立法。在极为有限地解决了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矛盾与法律冲突。人们对它的期望值很高,但它带给人们的却只有失望――学者的失望、对法治的失望。但是,立法法本身及某些规定所存在的诸如合宪性等问题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是立法法的制定过程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提高立法活动的科学性与法治化水平,避免立法行为的随意性;提高社会民众对立法活动的参与程度,实现立法的民主化;克服立法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对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集团利益无尽的追求,尽可能防止由于立法行为而加剧现实政治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权力割据现象,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立法的效能,避免宝贵而有限的立法资源的无谓浪费。当立法行为不再为梦醒时分的一时感觉所困扰时,那也就是立法乃至整个社会真正民主化、法治化实现之日,也只有在法律得到有效的、全社会的一体遵行时,法律的权威才能得以维系,法治才能成为现实。
(本文原刊于《东吴法学》2001年专号,发表时有删节)
注释
民政府则因全国人大分别通过的特别授权决定而获得地方规章的制定权。
[9] 章剑生:《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法典及合同法典为最。
[32] 王磊:《多重矛盾之下的<立法法>(草案)》,载《北大法律周刊》2000年第2卷第2期专题版,网址:http://。
立法法评析(第6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