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论文1

时间:2019-05-14 05:4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划生育论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划生育论文1》。

第一篇:计划生育论文1

******大学

****专业毕业论文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作者: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和历史的创造者。人口问题不仅是家庭延续的个人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公共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文从影响人口发展的典型理论,论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执行计划生育的三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还适应国情,是否还需要继续执行?通过现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相关的改善对策,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的意义 继续执行 存在问题 调整政策

目录

一、计划生育政策概述

(一)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3、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4、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人口资源现状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性别比失衡

2、加速老龄化

三、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构想和配套政策措施

(一)调整政策的具体构思

(二)配套政策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计划生育政策概述

(一)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生产力与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结婚人数增加,在“多福多寿多男子”的传统思想下,又加上解放初期一时流行的“光荣妈妈”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势头。1953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之势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但这种正确主张在当时遭到严厉批判,大多数反对者认为节育是不人道的。此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从1952-1957年的高峰骤降。到了1960年,全国自然增长率竟成负值。但从1962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人口补偿性生育到来,人口出生率骤然上升。1964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人口出生处于无政府状态,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生育高峰。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人口已接近9亿,妇女平均生育水平还在5胎以上,人口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极大地减少了社会就业岗位需求,我国开始感受到了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发展的强大压力。为保持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政府终于下决心实行人口控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1、时代背景不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变化的、动态的,人口人户分离、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2、目标任务不同。过去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十五”期间,广安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已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加快实现人口现代化。

3、服务对象不同。过去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封建意识较浓,传宗接代的思想严重,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抵触情绪。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主动要求政府提供生育、节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优生优育。

4、标准要求不同。过去衡量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现在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实实在在享受计划生育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1992年,早于20周岁初婚妇女占初婚妇女总数的比例下降到12.9%。1970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0.2岁;1993年为22.67岁,提高了2.47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平均家庭规模为3.96人,比1971年的4.84人减少了0.88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子女数量的减少。1993年与1970年相比,在当年出生的孩子中,一孩率、二孩率分别由20.7%和17.1%上升为61.3%和27.5%,多孩率则由62.2%下降到11.2%。到1994年,全国累计有4676万对夫妇自愿终身生育一个孩子,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20.3%。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显然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3、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力图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逐渐提高人均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也得益于计划生育。1952年至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7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8倍。1978年至1994年,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倍。同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购买力的提高,中国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7.2%。199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053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与1978年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9倍,平均每年递增15.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8倍,平均每年递增14.8%。

4、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计划生育,始终包含着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高达20‰,70年代末下降到7‰以下。1949年到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到68.55岁,其中男性66.84岁,女性70.47岁,成为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卫生基础设施已得到较大改善,全国平均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从1970年的13.3张增加到1994年的23.6张,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0年的17.5人增长到1994年的35人。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的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妇幼保健事业不断发展,目前中国城乡已基本形成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1990年婴儿死亡率已从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5‰,孕产妇死亡率为94.7/10万,新生儿计划免疫率达到85%。人民在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大大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计划生育工作也促进了教育事业长足的发展。中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已达2.7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4%,青壮年的文盲率已降到7%,在占全国人口91%的地区中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级中等教育。幼儿教育和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功效,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四)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计划生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但要学会掌握现有的技术设备,而且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打好科学文化基础,而计划生育正是准备这种基础的最好条件。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极大地缓解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矛盾。如果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从政策体制上具有发展经济的可能,那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这种可能具备了良好的人口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都与此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观念。而观念的改变是我们这个有着深厚封建残余的国家向现代化迈进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也对世界人口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世界以及亚洲人口的影响极大。计划生育实施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整个社会具备了比较适宜的人口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带动了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计划生育国策对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首先,由于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是在一个特殊的政策环境中实现的,因此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实现的,属于自发性人口转变。而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属于政策诱导性人口转变,这就是其不稳定性的原因。

其次,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在城乡、地区之间差异很大。这种地区和城乡之间人口控制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表现出一种不彻底性,全面持续的低生育格局在我国并没有真正形成。

再次,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相对而言,数量仍然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二)目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例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1983年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07.4、107.89,基本正常;1985、1989年分别上升为111.42、110.9;1995、2000、2005年分别高达115.6、116.9、118.58,严重偏离正常值域。“五普”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地区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重度偏高(超过117)的省份增加到14个,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而且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尤为严重。如果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居高不下已有二十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出生性别比平衡是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前提条件,也是人口再生产与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出生性别比例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已经并将继续给人口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危害1:对婚姻性别造成挤压,配对困难。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在我国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了。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万人,我国目前每年多增计划外生育男性人口60多万,“积累效应”已相当可观。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别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会越来越严重。

危害2: 对家庭和社会形成冲击,性犯罪增多。

男女比例失衡,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如果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持续不下,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形成一定冲击,引发社会的震荡。若干年后,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急躁、失控行为,必然会出现性犯罪率进一步升高、同性恋进一步增多、性行为严重错乱等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会重新抬头。

危害3: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萎缩。

人口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母亲来实现的。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萎缩,必然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

危害4:男性劳动力过剩,女性就业压力加大。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带动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某些影响。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未来一二十年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比较严重。一些女子占据生产绝对优势的行业,比如纺织、服务等,不得以只能由男子来承担,女性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规划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就被划定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港、澳、台人口),而65岁以上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至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快速增加表明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问题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然而,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的下降,产生劳动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虽然我国目前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是以前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但如今,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低增长时期,而人口老龄化增长过快,这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造成劳动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另外,老龄人口的再就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适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由此,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下降。

问题2.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这些问题体现在养老问题上。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年医疗保障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抚养问题。中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状况极为恶劣,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医疗保障。从消费结构上讲,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消费上,从而减少了用于再生产的投入,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3.老龄化问题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

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多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如果根据中死亡率方案推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比2000年增长54.5%,大约6个人供养1个老年人;若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比2000年增长72.7%,差不多5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37与0.45,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将是2000年的3.4倍与4.1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未来劳动人口比下降很快,解放后人口生育高峰带来的“人口红利”很快消失,中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人口不足的现象。届时,老龄化将成为经济发展严重问题,威胁着整个社会。

三、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构想和配套政策措施

(一)调整政策的具体构思

1、依据中国的国情,很难想象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农民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现象的大面积出现,只有当政策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时,才有保证实际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的可能。而保持一个更替水平以下的生育率对于尽早结束中国人口的惯性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中国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推行适度从紧的生育政策是必要的。

2、要深刻认识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缓调性的重要性。在作出生育政策的调整决策时,应十分注意前后政策的衔接,差异不能一下子拉得过大。尤其是生育数量上要采取渐变的方式。至于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根据目前情况,现行生育政策只能在某些局部进行微调,较大规模地调整现行生育政策的时机尚未成熟。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已取得的低生育率成果,继续稳定并推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3、我国生育政策应尽快从城乡分体制走向一体化。我们正在实行的生育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城乡分体的二元化生育政策,这是以过去城乡差别较大、各自相对封闭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制定的。主要是想通过在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城市人口带个好头,以此来推动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社会在事实上形成了人口控制管理上的两种口径,形成了城乡之间两种生育格局、生育心态和生育数量。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人口生育率上的巨大差异。这虽然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如果从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去考察,则显然是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的。农村照顾生育二孩的生育政策,当初是基于城乡差别较大的社会经济格局之上的,有人认为,它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形成的封闭型农村人口生育需求的一种妥协,这在界限分明、城乡差别较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具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一定时期内也切实可行;然而,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实行,城乡分体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单方面倾向农村照顾生育二孩反而形成生育政策上双轨制的漏洞,增加生育管理上的难度。因此,无论从控制人口数量、还是从提高人口素质角度考虑,都必须迅速改变这种城乡分体的生育格局,在生育政策上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4、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生育政策上的差异不宜拉得过大。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并在生育问题上对少数民族进行适当的照预,无疑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如果对少数民族在生育问题上的照顾超过了一定的度,那就不合适了。当前,在按政策规定有相当大一部分汉族妇女一生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却有部分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很大的“特权”,可以生育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这种在生育政策问题上人为形成的过大差异,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实行平等”等政策的贯彻执行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又增加了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的难度,因为确有部分想再生育的汉族人口有意篡改自己的民族身份,以达到再生育的目的,从而对中国的人口控制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认为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数量在政策上应定位在一对夫妇最多可生育两个孩子上比较合适。

5、全国各地区在生育政策上有的差异应逐步缩小。在人口流动性不大的80年代初“开小口子”时将各地区不同的人口压力与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在政策上有所体现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但与80年代初相比,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实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加剧,已暴露出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一套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所存在的许多缺陷与漏洞。在生育问题上确有一部分人钻政策的空子,利用我国地区间生育政策上的差异而达到再生一个孩子的目的。此外,地区间生育政策上的差异,给我们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群众也不太容易接受,特别是各省交界地区更是如此。为与目前推行的户籍制度与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我们的生育政策在地区间的差异应逐步缩小。

6、政策规定应尽可能简单,便于基层操作。中国某些地区现行生育政策中关于照顾再生一个孩子的部分条款过于复杂,使得不是群众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就是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与其它政策或法律相比,生育政策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它几乎牵涉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出于对目前群众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理解能力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应尽可能向简单与便于基层操作方向发展。考虑到中国的人口现状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要求,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实行分两步走可能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第一步,从现在起到人口增长极限到来之前,生育政策不宜作大的调整,而必须进行微调。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可生育两个孩子;二是生育权是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凡已婚未育者,无论配偶的情况如何,均有权利至少生育一个孩子;三是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数量定位应是一对夫妇最多可生育两个孩子。第二步,人口增长极限到来以后,推行“晚、稀”与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使中国人口逐步向稳定人口、并进一步向现代静止人口方向转变。

(二)配套政策措施

1、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从老年保障的方式上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与此同时,要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家庭始终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根据城乡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而农村重点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

2、加强老年产业化建设。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敬老院数量有限,且功能、设施水准较低,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一方面可以化解老龄化压力;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

结束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计划生育法已经执行了三十年,这一政策很好的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总量的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是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等问题影响我国的人口安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使得那些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独生子女家庭,至少能够做到“老有所养”,不要让这些人在做出贡献以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另外要加强法制建设及管理,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鉴定,使得现在婴儿性别比失衡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这一问题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隐患。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应转移到提高到人口素质上来,使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安全的影响,会在很长时间里不断显现出来,并伴随着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证明影响而来的必定有许多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都是人们必须接受的。我们目前的工作是令计划生育政策充分发挥正面效用,减少其负面效用,将现在发现的问题最小化,使其不影响到我国整体的人口安全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应抓紧时间研究考察更有利于人口安全,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占有的材料、参考文献:

[1]刘玲琪,田遇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2).[2]陈志国,肖彩波.中国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现状评价与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05,(5).注:

[3]穆光宗教授提到的五大风险是“成长风险”、“成才风险”、“家庭养老风险”、“社会发展风险”和“国防风险”。见《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7期。

[4]《南方周末》2009年4月8日:“'放开二胎刻不容缓'--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注意纪宝成采用的生育率数字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的“1.6”。

[5]由于新生婴儿是男多女少(正常的新生婴儿性别比是男:女=102:100到107:100),并且并非全部女婴都能存活到接替母亲一代的生育功能,因此,“更替生育水平的生育率”要高于2.0(即平均每名妇女生育两个孩子)。

王金营、翟振武、杨江澜、陈卫等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妇女实际生育水平与更替生育水平的评估”(《人口研究》2007年第4期)提到,中国的更替水平生育率是2.26。注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属于为计生委现行生育政策辩护的人士。

[6]《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6月30日“郭志刚:中国人口形势已进入低生育率新时代”。其研究论文见《人口研究》2004年“中国1990 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关于中国1990 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2008年第4期“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7]这个数字来自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马瀛通研究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从严控制人口中的误导与失误”,《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2期。

[8]窦玉沛:未富先老 30年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中国网2007-10-17。

[9]新华网2007年5月18日:“上海老年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12]《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5月6日:“上海先老了”。

[10]比如,《新华网》2006年4月13日报道,“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至2005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共有84例超生被认为是富人超生,占超生总数的7.17%。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大连市共发生12例富人、名人违法生育案例”。上海常住人口每年出生数万人,所以这几十例对平均数实在没什么影响。

第二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论文

树立“四个理念”切实搞好 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中共祁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环玉

宣传教育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起着打头阵、破关口、决胜败的作用。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确立四个方面的理念,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发展,宣传教育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核心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去,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向群众一味地灌输思想,“以我为主,我要宣传教育”,无论群众是否需要,将宣传教育的一些内容硬塞给群众。这种脱离群众实际的宣传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群众无法接受,达不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切合群众的实际、满足群众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除了需要获取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以外,还想获得致富信息、技术等。因此,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创新,必须更加

1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以人为本。近年来,我县计生部门每年都下发宣传教育专题调查表,组织有关人员下基层调查研究,就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征求群众和计生干部的意见,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宣传教育的重点,使宣传教育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另外,我们在全县100个行政村开展了群众监测评议计划生育工作活动,共设臵了100个意见箱。通过意见箱,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意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依法宣教的理念

依法宣传教育是依法行政的内容之一。过去,在计划生育系统,一提到依法行政,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政策法规部门,认为只有政策法规部门才涉及依法行政的问题,而宣传教育部门似乎与依法行政关系不大。事实上,这正是宣传教育工作理念需要创新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技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法的形式将宣传教育确定下来,使之有了法定的重要地位,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宣传教育不再是停留在计划生育工作经验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是依法必须进行的。正是基于这一新的理念,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对计生宣传教育的投入,每年用于宣传教育的经费都占到当年整个事业经费的15%以上,从而使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依法宣传教育,除了以上所说的宣传教育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具有法定地位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宣传教育必须依法进行,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此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同时,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而营造舆论氛围。这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理念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通过建设人口计生宣传栏、宣传墙、婚育新风长廓和国策墙,运用农村党员教育平台,开展人口与计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年举办一期计生干部培训班,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第九号部长令》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强化计生干部的法治思想和依法宣教的自觉性。

三、服务的理念

在计划生育系统,人们往往将服务等同于技术服务。提及服务,就将技术服务放在首位,甚至视之为服务的唯一内容。因此,在技术服务方面舍得投入。比如,加大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建设,建立健全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与生殖保健档案,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应该说,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方面的优质服务是完全必要的,但认为服务等同于技术服务,而将宣传教育等排斥在服务之外,则是一种需要更新的理念。我们必须确立宣传教育也是服务的理念。

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计划生育

管理又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服务原则。宣传教育作为一种管理,必须充分体现行政管理的服务性本质。育龄群众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服务。这就需要宣传教育工作者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宣传教育工作者只有确立了宣传教育也是服务的理念,才能自觉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宣传教育的优质服务,宣传教育工作也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近年来,我县计生部门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向广大育龄群众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婚育新观念,充分利用农村人口学校、计生协会之家、固定宣传标语、电视专栏、计生服务车等向广大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服务。

四、软实力的理念

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确立虚实结合的理念。宣传教育必须既务虚又务实,要求虚事实办、虚功实做,做到虚实结合。宣传教育工作要上台阶、创一流、树形象,就必须改变泛泛而谈提要求、大而化之抓工作的做法,做到以活动为载体,把笼统的工作具体化、抽象的要求形象化、把软性的任务硬性化;避免落实工作“空”对“空”。去年9月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关爱女孩”行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利益导向机制出发,将宣传新的生育观念融入为群众办实事之中,便是宣传教育虚实结合的典范。

宣传教育也有硬指标。过去,人们总是将宣传教育视为“软任务”,认为宣传教育就是“摇摇笔杆子,耍耍嘴皮子”,没有硬指标,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而,经常给所谓的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如年终考核等让路。宣传教育,虽说不能立竿见影,但其长远效益是毋庸臵疑的。这种长远效益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上。况且,新的时期、新的形势,给宣传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要求,宣传教育已不全是“软任务”,而有了“硬指标”。如党政领导,计生干部、育龄群众的知识普及率、接受率便是宣传教育的硬指标。据2005年调查统计:我县育龄群众的知识普及率达96%,接受率达85%。2006年,我县计生部门与县新闻媒体联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专栏专题节目在祁阳电视台定期播出。此外,还在322国道和三南公路旁制作标语宣传墙50余处,大型瓷板政策法规画10套,彩喷制式宣传画20幅。这些都是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务实的做法。正因为这样,近年来,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计划生育调研论文

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调查报告

岳阳电大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袁正清

一、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岳阳楼区人口计生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温馨关怀,帮助育龄群众树立正确生育观,开创出人口计生工作和谐新局面。2001年至今,岳阳楼区连续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10年底,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体计生线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上下一心,最终在全市年底计生工作排名中排在第四位。截止2010年底,楼区总人口数550271、总育龄妇女数122689、流入人口数11499、流出人口数3545、出生性别比106.58%。

二、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基本经验

2010年10月份以来,楼区计生局开始着手规划今后三年的人口计生工作。2011年将按照“重点工作争先,特色工作创优,整体工作提质”的总体思路,立足人性化、温馨化、规范化、亲情化,着力打造和谐计生,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办成群众的满意工程,为人口计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为争创“国优”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总结,楼区计生工作的主要经验有:

1.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放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坚决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岳阳楼区人口自然增长较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岳阳楼区总人口550271人,其中2010年出生3742人,出生率6.92‰,无论是出生率,还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

2.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利益导向。

2010年,楼区计生局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各项基层计生工作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使各项基础工作指标保持先进水平;深化阳光计生,开展“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活动,宣传人口计生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计生宣传;同时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能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感受到政治上的光荣和经济上的实惠。同时,计生局还在认真兑现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和特别扶助对象以及切实做好免费出生缺陷干预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工作,让每一个符合政策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都享受到政府的关怀。

3.积极开拓思维提升服务水平。

楼区通过总结经验,体会到要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必须念好优质服务的“三字经”:即念好“站”经。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突出其“出生缺陷干预中心”的重要作用,为优生优育“保驾护航”;念好“所”经。依托乡所和计生办,了解育龄群众的生育情况和健康水平,落实“三查”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把计生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念好“家”经。发动基层计生专干深入群众,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帮助计生户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性化服务成为计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11年,计生局已经正式启动“出生缺陷干预中心”项目建设,把岳阳楼区计划生育服

务站打造成岳阳市计生技术干部培训基地和名副其实的出生缺陷干预基地。该基地将突出抓好优生优育知识培训,为育龄群众提供及时的优生指导,并进一步加强孕前染色体检查、遗传病咨询和新生儿筛查,实行政府主导、宣传引导、专家指导的“三导”服务,着力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为开创和谐计生奠定扎实基础。

4.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整体提质。

经过实践,楼区探索出来一套综合治理的有效运作机制,协同卫生、公安、工商、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参与,标本兼治。一方面针对中心城区市场多、出租房屋多、改制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的现状,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为抓手,在机制上创新,探索“多位一体、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方保障”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和“社区管理、物业配合、业主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物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改进和强化社区老龄人口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并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加强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从源头上防止“两非”案件发生。

三、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划生育管理对象日益复杂化、游离化给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隐患。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合理流动和人才的优化组合,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给人才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维持多年的户籍地管理方式难以为继,而当前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实行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还不完善,不完全适应形势需要,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户分离状态加剧,对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由于经济发展、引进外资、出租土地、兴办企业、旧城改造、新建住宅等,在城市造成大量的动迁户、暂寄户、半边户,甚至“天吊户”。加上有的为子女择校及占地变户口为空挂户口,婚嫁后不变更户口,造成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人户分离人口逐年增加。这些人户分离者脱离户籍所在地就脱离了原来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的视线,访视难见面,孕情难检查,管理难到位。

二是城市下岗待业人员不断增多,对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新增劳动力的压力,下岗待业人员规模还将增大,对这些人的计划生育管理,过去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逐步失效,条条管理渐渐失灵,造成计划生育管理“企业见不到人,街道找不到人”的“断层”和“空档”。

三是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和改制单位的增多,造成无主管单位的增多,对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许多单位因自身职能由行政管理逐步改为资产管理,许多企业由于主管部门的变更,新的主管部门没有将所接受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管起来,而新改制的单位又不主动联系,这种体制改革与计划生育工作不同步的现象,也造成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度“空白”和“断档”。

四是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城市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

2.现行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计划生育管理任务。

当前,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主要包括市、区、街道、居委会、企业5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居委会和企业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队伍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首先,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队伍不适应要求。在改革的大潮中,由于政企分开,“条条”控制能力削弱,部分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放松和削弱了计划生育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把原来独立的计生办关、停、并、转,过去那种专人负责、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网络系统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其次,城市居委会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不适应要求。城市居委会计划生育机构和干部,原来就是为纯居民设臵的,由于对象单一,工作量不大,当时只安排了一名计划生育专干。这支队伍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目前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发展的需要。

3.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忽视了对人口结构的调整。

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对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影响。当前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性别比失调。目前的计划生育没有研究和实践如何通过“削峰填谷”等措施,来缓改和消除人口老龄化,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平稳过渡;也没有拿出有效办法,就如何通过加强B超管理,对计划生育人流手术实行计生部门独家垄断等措施,来减少非医学原因的性别选择性引产。

4.现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不能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育龄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渴望获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而目

前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已不适应,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等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才能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新的需要。

5.现行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的需要,也是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计划生育保障事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相关政策及法规保障,计生部门不能对不同地区、行业、单位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工作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有的地区,特别是边远农村,甚至是空白;第二,财政投入不足,保障资金紧张,致使社会保障不能落实,奖励优待不能兑现;第三,部分奖励优待政策,很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有的条款已无法实施,或落实起来十分困难。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岳阳楼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对策建议

1.改进工作体制,修复工作网络;

2.充实专干队伍,提升整体素质;

3.加大财政投入,经费落实到位;

4.探索新的思路。改变服务方式;

5.完善政策法规,减少管理漏洞。

2011年8月26日

第四篇:人口计划生育论文04

对民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曾 宪 章

(中共保靖县委党校 湖南保靖 416500)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方面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空间,有效增加了实际收入,但另一方面,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的难度,主要是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认真地剖析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方面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空间,有效增加了实际收入,但另一方面,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的难度,主要是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认真地剖析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婚育信息难掌握。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从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占流动人口总数的90%左右,育龄妇女占流出人口总数的51%左右。而流出人口中,有30%左右的人群多年不回家,也不和家人联系,一旦回家,拖家带口的都回来了。而全国流动人口一盘棋规划还在不断完善,尽管有PADIS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但信息更新的速度远赶不上人口移动的速度,导致了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很难统计。

(二)两地共管机制难形成。一是各地生育政策不一样。各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规定生育以女方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与现行的生育管理存有冲突。二是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一样。现居住地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或不想管到位的情况。由于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一样、考核手段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对外来人员生育、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更不和户籍地取得联系,致使户籍地无法跟踪相关信息。三是有效联系率难掌握。流出人口本地办理《婚育证明》时申报的务工地,与实际务工地有很大差异,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行程,且随时更换着新的联系方式,如果现居住地不能及时向户籍地提交相关信息或当事人不主动向户籍地返回相关信息,共同负责协助管理的职责就难以共同完成。而流出地只知原来在家的情况,在外情况一无所知,想管也管不了。

(三)综合治理机制待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仅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管理服务到位。随着企业改制、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新形式的出现,各部门的工作要求也不相同,综合治理的力度在形式上是加强了,但有些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很多应该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成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盲点,户籍地管,人不在,不知情;居住地管,婚育情况不清;有些房屋自由买卖和出租,单位无法及时掌握信息,管理手段也相对弱化,都认为该管,实际上却成了“几不管”,“管不了”。

(四)流动人口计生企业法人责任制较难落实。由于部分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对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认识不够,部分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不规范、职责不落实,招工时不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用人后对流动人口出现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情况不积极处理,有的发现后采取解除劳动关系办法推卸责任。

二、对策与建议

要加快破解流动人口难题的进程,人口计生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顺势应时,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属地化管理、居民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依法维权、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体系。

1、全面落实属地管理体制,依法明确社会各方职责,实现无缝隙覆盖、无漏洞服务。按照“城镇流人抓社区、市场流人抓雇主、单位流人抓法人、房屋租赁抓房东”的原则,突出四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区,夯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根基。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重心下移到社区(村)。整合社区资源,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暂住人口登记、警务责任制、出租房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用工管理等项工作相结合,构建流动人口合署办公平台,共同搞好服务与管理。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社区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社区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接受社区的指导检查、监督考核。三是依托房主,加强出租房管理。对工作单位不固定、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全貌划片、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的做法,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四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市场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大力推行居民化服务,依法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一是要修订区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为居民化待遇的落实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流动人口依法生育,依法享有免费技术服务和奖励政策兑现,依法获得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三是在政策导向上求突破。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营造关心、关注、关爱流动人口的社会氛围。

3、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共享与反馈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形成稳定可靠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整合规范区域际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工作制度、区域内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区域内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信函联系制度,提高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二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换和交流的监控督查。实行一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制度,促进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系统内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四是以区域内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推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4、加大齐抓共管力度,抓好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各方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成立由政府牵头,综治委、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联席会议、综合执法、信息通报、督查督办制度,及时解决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大边界地区综合治理力度。通过与相邻地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签订双向协作意向书,明确各方责任。建立边界地区清理清查联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联动、行政执法联合、信息交流联通、优质服务共赢的“四联共赢”机制。三是完善现居住地与户籍地共同管理的协调机制,做到互联、互通,在时间、空间和信息掌握上不留漏洞。

5、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上水平。一是制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对现居住地重点考核计划生育率、综合治理、免费服务、信息联系制度、居民化服务和经费投入等内容,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考核权重;对户籍地重点考核婚育证明办理和及时回函率,依法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和流出前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等内容。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积极探索将流动人口管理考核办法、考核重点逐步过渡到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上。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人口目标考核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促进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努力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五篇:计划生育药具论文(最终版)

育龄妇女避孕药具发放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秦金环

乔友兰 成红宇 马国花 211.博爱县金城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博爱县计划生育药具站

河南 焦作 博爱 454450

摘要 目的 掌握我县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免费发放、随访情况,充分发挥避孕药具的作用,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方法 采用咨询、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随机对使用避孕药具的已婚育龄妇女22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6人中口服短效避孕药16人占7%;使用避孕套157人占69%;放置宫内节育器加避孕套53人占24%。结论 药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发放网络健全,发放到位,安全有效。村级药具管理力量需要加强。

关键词 育龄妇女 避孕药具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随着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全面开展,我县育龄群众使用避孕药具的人数逐年增多。为掌握我县各乡镇、村国家计划生育避孕药具(以下简称药具)管理、免费发放、随访情况,充分发挥避孕药具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满足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博爱县计划生育药具站按照省市药具管理要求对全县2013长期使用药具人员中的5%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博爱县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南麓,属焦作市管辖,北部山区占1/3,南部平原占2/3,全县人口382,537人,其中农业人口316,176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80,168人。应采取综合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75,161人,其中长期使用药具避孕人数于2013年3月份达4380人,占综合避孕节育措施的5.82%,其中使用避孕套 4128人,口服短效避孕药169人,外用避孕药83人。同期全县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人数为31,813人,输卵管结扎术38,884人,皮下埋植避孕药114人,无措施4,977人(包括持生育证、离婚人员等)。

1.2 相关概念 育龄妇女:指可以生小孩的年龄段的妇女的统称。即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理论上一般指截止统计点处于15-49周岁(不管未婚、已婚和丧偶)的妇女。长期使用药具人员:指除放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外,超过半年以上采取使用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外用避孕药等方法避孕的人员。1.3调查时间 2013年3月-7月。

1.5 调查方法 结合3月、7月计划生育健康检查,采用咨询、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随机对226名使用药具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 1.4 调查对象 博爱县2013年7月31日前长期使用药具的已婚育龄妇女。

情况、生育史、药具取得途径和使用情况、掌握药具知识情况、对药具管理人员满意度等42项。2 结果及分析

共调查了8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实际调查使用药具的已婚育龄妇女226 人(其中219人是农民,7人是在职职工)。其中:口服避孕药的 16人占问卷人数的7%,其中服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7人,复方左炔诺孕酮片7人,复方左炔诺孕酮片(21+7规格)1人,复方炔诺酮片1人;使用避孕套的 157人,占69%,放置宫内节育器同时使用避孕套的53人占24%。

调查结果显示:

1、年龄:20至29岁169 人,占用调查人数的75%,30至39岁45人,占用调查人数的20%,40至49岁12人,占用调查人数的5%。以上数据表明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群众使用药具占比例较高。所以今后工作中更应针对性的加强育龄人群的药具发放工作,确保发放到位,安全有效。

2、职业:226人使用药具人员中,219人是农民,7人是在职人员,农民占96.9%,在职人员占3.1%。表明我县常住地农业人口用药具比例高,企、事业、机关单位、经商人员、流动人口用药人员比例很小。现有调查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贫乏,避孕意识淡薄,对避孕药具不了解[1],使用的避孕方法多为短效、安全性较差的方法,很难有效地预防意外妊娠[2,3]。所以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药具知识宣教工作,特别要加强流动人口药具知识的宣传和药具发放、随访工作。要采取送药具上门与群众领取相结合,拓宽药具发放渠道;与孕检、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及时发放药具;与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相结合,让育龄群众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避孕药具;与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相结合,按照“村街管理、市场配合、业主参与、优质服务”的综合管理机制对流动人口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构建流动人口药具管理服务模式。确保人口流动到哪里,药具管理与服务就拓展和延伸到哪里。

3、文化程度:226用药具人员中,初中以下136人,占用药具人数的60%,高中或中专68人,占用药具人数30%,大中以上22人,占用药具人数10%。文化程度较低的用药具妇女占比例较大。因此,宣传工作要加强,药具使用方法也要认真告知使用对象,不能希望使用药具人员互相交流从而掌握使用方法。

4、生育史:一胎用药具189人,占调查人数的83.6%,二胎37人,占调查人数的16.7%。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单独家庭生育二胎放开,生育二胎后使用药具的人数将会明显上升。

5、调查显示98%的使用药具妇女知晓药具发放政策和避孕药具获取途径,药管员发放、随访时间,对药管员日常服务情况满意。95%的人员能掌握5种以上避孕及紧急避孕方法,清楚自己使用的避孕药具相关知识。53名放置宫内节育器同时使用避孕套的人员,知道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和有效期。他们使用避孕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生殖道感染即所谓“双保险”。以上情况说明

我县多种形式的药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不同人群均能及时获得有关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知识。

6、近年来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更加重视,采取中长效节育措施人数比例逐年下降,采用药具避孕,尤其是采用避孕套避孕人数日渐增加。有关文献也报道[4],避孕套是目前流动人口使用最普遍的避孕方式。这是由于避孕套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能预防生殖道感染、阻断艾滋病性病传播。口服避孕药品使用相对较少,自愿选择各种口服避孕药的人数仅占7%。原因:(1)口服避孕药需要按天服药,不容易坚持,有时漏服后比较麻烦;(2)很多育龄妇女误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会出现发胖、长色斑,对身体有产生副反应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口服避孕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7、避孕药具工作网络健全,各乡镇计生办都配备了专职药具管理人员;村组都配备了药具发放随访员,明确了药具管理员、随访员的职责。村级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203个,村计生服务室设置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专柜和领取避孕药具随访结果记录,方便了群众领取,发放随访到位。

8、药具使用效果佳。在调查的226位使用药具避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无一例引流产和意外妊娠,药具使用有效率达100%。

9、有2%的被调查人员在问卷中建议今后加强村级药具知识宣传培训活动,说明村级药具发放还存在一些问题。原因为村街药具随访员工资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稳定药具管理服务队伍至关重要,要提高村组药具随访员工资报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稳定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队伍,真正建立起网络健全、待遇落实、队伍稳定的保障机制。

避孕药具供应发放工作既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物质保障,又关系到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深入开展,使用药具避孕的育龄群众将会越来越多,药具管理服务工作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各级药管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能力,提高婚后产后等重点对象服务质量,畅通药具发放渠道,不断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药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育龄群众对药具需求的满意度,为计划生育基本的国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坚强的保障。

参考资料

[1] 肖燕军,张友方.北京市人工流产妇女婚育及避孕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6):252—256.[2] 黄江涛,余森泉,俞小英.流动人口年轻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6):735—736.[3] 刘越,林朝镇等.江苏省流动妇女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与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10):601—606.[4] 李春平,刘越.江苏省流动人口药具知识掌握及使用代际差异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12):825—827.作者简介:秦金环,本科,医师,主要从事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通讯作者:成红宇

通讯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海华路52号。博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邮编:454450 E-mail:chyus2008@163.com.电话:***。

下载计划生育论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划生育论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论文

    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与探索 四十九团曾庆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坚力量,其内部计划......

    计划生育、生育相关论文发表指南

    计划生育、生育相关论文发表指南 推荐期刊《改革与开放》 期刊征稿: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改革与开放杂志社 出......

    计划生育政策演变论文(精选合集)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

    计划生育

    3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 王玉庆透......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1、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为了下代优 告别烟和酒 3、少生优生 幸福一生 4、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花不在多在于香,子不在多在于......

    计划生育

    喀什市第十九中学 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11年,我校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履行......

    计划生育

    村委会计划生育 工作思想动态近年来,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观念、政策口径、地区差别的不同,导致低生......

    计划生育

    流动人口相关知识宣传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的主要内容: 1、“一盘棋”总体目标:到2011年末,全国基本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