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汇总介绍
翻译研究资料汇总
翻译期刊
国际翻译期刊(可在proquest、EBSCO等数据库检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IJT)
Language Interna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Meta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Journal
Translation Review
The Translator
国内翻译期刊(可在中国期刊网检索)
中国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上海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外语与翻译
外国传统翻译理论
Cicero: On the Best Style of Orators Horace: The Art of Poetry Quintilian: Insitutio Oratoria St Jerome: Letter to Pammachius St Augustine
Martin Luther: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John Dryden: Preface to Ovid's Epistles, Translated by Several Hands Perrot d'Ablancourt: Prefaces to Tacitus and Lucian Charles Batteux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Novalis: Blutenstaub M.V.Lomonosov A.Pushkin
V.A.Zhukovsky V.G.Belinsky Matthew Arnold Francis Newman
Schlegel: Homers Werke von J.H.Voss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chtung und Wahrheit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
Wilhelm von Humboldt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支谦:法句经序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鸠摩罗什:嚼饭与人
慧远:文不害意
彦琮:十条八备
玄奘:五種不翻
周敦义:翻译名义序
严复:译事之难
鲁迅:寧信而不順
傅雷
钱钟书
当代翻译理论
Benedetto Croce
Walter Benjami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J.P.Postgate K.I.Chukovsky
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I.A.Richards
Jonans Zdanys
Ezra Pound: Guido's Relations
Frederic Will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Noam Chomsky
J.C.Catford
Eugene A.Nida: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olfram Wilss
Albrecht Neubert
Kaharina Reiss: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
Hans J.Vermeer: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
Mary Snell-Hornby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Jiri Levy
Frantisek Miko
Anton Popovic
J.S.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ré Lefevere: Mother's Courage Cucumbers: Text, System and Refraction in a Theory of Literature
R.Van den Broeck
Susan Bassnett
Polysystem Theory
Turij Tynjanov
Itama Even-Zohar: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
Gideo Tour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Translation
Deconstruction
Michel Foucault
Martin Heidegger
Jacques Derrida: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
Gayatri Spivak: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Willard V.Quine: Word and Object
Jorge Luis Borges: The Translators of The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Vladimir Nabokov: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negin in English Jean-Paul Vinay and Jean Darbelnet: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60s-1970s Peter Newmark: Textbook of Translation;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George Steiner: The Hermeneutic Motion;After Babel;L.Barkhudarov V.Komissarov George Mounin Danica Seleskovitch
Philip E.Lewis: The Measut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
Antoine Berman: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Shoshana Blum-Kulka: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Lori Chamberlain: Genders and the Metaphorics of Translation 1990s and Beyond Annie Brisset: The Search for a Native Langauge: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Douglas Robins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我 国 翻 译 研 究 书 目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50页.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43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书编委会编.语言与翻译(论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蔡小红.口译评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页.蔡新乐.翻译的艺术哲学——文学翻译的含意本体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蔡新乐.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翻译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主体间性与人的元翻译构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
蔡新乐.翻译与汉语——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55页.蔡新乐.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相关的’翻译”思想及其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5页.蔡新乐,郁东占.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曹菡艾,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89页.曹汀.关于翻译标准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曹炜等.文言文今译方法和规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柴明颎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 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论文集,英文、中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柴秀娟.翻译描述中的语域: 英汉虚构类翻译平行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英文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000.521页/527页.陈菁.口译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80页.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34页.陈蒲清.文言今译学.长沙:岳麓书社,1999/2000.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目的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17页.陈伟.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427页.陈秀等编.浙江省译家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7页.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陈肇雄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英文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418页.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445页.程镇球.翻译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14页.褚东伟.商业翻译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68页.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54页.崔长青,张碧竹编.翻译的要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党金学.中外翻译理论选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董乐山.董乐山文集(第二卷).李辉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24页.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17页.杜承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杜建慧等.翻译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330页.杜瑞清,党金学主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术论丛(第六卷)——翻译的艺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段初发.文学与翻译论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57页.顿官刚.湖湘译林与外国翻译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范守义.翻译研究:另类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66页.范祥涛.科学翻译影响下的文化变迁——20世纪初科学翻译的描写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72页.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651页.方梦之编选.译论纵横.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334页.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50页.
冯建文.神似翻译学.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83页.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87页.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76页.冯文坤.翻译与翻译之存在——关于翻译的存在论思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41页.冯志伟,杨平.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佛雏.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2页.傅浩.说诗解译:中外诗歌与翻译论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傅勇林.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47页.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54页.高黎平.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高圣兵.Logic汉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格义”、视域融合与接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9页.耿龙明主编.翻译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龚光明.翻译思维学.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85页.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448页.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48页.辜正坤.译学津原.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64页.顾铁军.外国新影片翻译与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28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316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17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491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49页.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40页.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4页.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7页.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05.601页/477页.郭云生.古文翻译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页
岸选编.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08页.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0页.韩子满.英语方言汉译初探(英文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19页.韩子满.文学翻译杂合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0页.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8页.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1页.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翻译论丛.哈尔滨:黑龙江省译协,1988.
侯国金.语用标记理论与应用:翻译评估的新方法(英文本).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83页.胡翠娥.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74页.胡德香.翻译批评新思路: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胡庚申主编.翻译与跨文化交流:转向与拓展(2005年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50页.胡开宝.英汉词典历史文本与汉语现代化进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02页.胡明亮.语篇衔接与翻译.成都:巴蜀书社,2007.239页.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翻译论文集.武汉: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1987.湖北省译协,武汉市译协编,华先发主编.翻译与文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08页.黄杲炘.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第2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黄杲炘.英诗汉译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53页.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47页.黄河燕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82页.黄嘉德编.翻译论集.上海:西风出版社,1940.黄龙.翻译学(英文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黄龙.翻译艺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黄勤.英语新闻汉译的跨学科分析(英文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2页.黄少政.翻译还是演绎——功能主义翻译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457页.黄维木+梁,江弱水编选.余光中选集(第四卷:语文及翻译论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黄雨石.英汉文学翻译探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46页.黄中习.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272页.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黄忠廉.翻译本质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3页.黄忠廉.变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96页.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44页.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79页.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姜秋霞.审美过程: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英文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7页.姜治文,文军编.翻译批评论(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05页.姜治文,文军主编.翻译标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227页.蒋坚松,黄振定主编.语言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17页.蒋坚松,彭利元主编.刘重德翻译思想及其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蒋述卓.佛经翻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5页.蒋翼振编.翻译学通论.上海:上海美利印刷公司印刷,商务印书馆发行,1927.234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02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2页.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998.167页/235页.靳涵身.诗型广告翻译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402页.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孔慧怡编.中国翻译运动经纬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孔慧怡,杨承淑编.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7页.黎难秋.中国科学文献翻译史稿.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黎难秋.中国口译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66页.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650页.李宝初.日出山花红胜火:论叶君健的创作与翻译.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89页.李德凤等编.法律文本翻译(论文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487页.李德俊.平行语料库与积极型汉英词典的研编——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词典编纂系统CpsDict的研制与应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0页.李河.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6页.李寄.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26页.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李林波.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77页.李美.母语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68页.李明.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视角(英文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李明,卢红梅.商务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李爽学.得意忘言:翻译、文学与文化评论.北京:三联书店,2007.376页.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334页.李亚舒等编.科技翻译论著集萃.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李亚舒等主编.科技翻译论著新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李亚舒,黎难秋主编.中国科学翻译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744页.李延林等主编.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英文本).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3页.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396页.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24页.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6页.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李照国.译海心悟——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292页.李照国.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2页.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七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7页.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72页.
廖七一.胡适诗歌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4页.林本椿主编.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林本椿.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林相周.英汉翻译中的语法问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38页.刘华文.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6页.刘靖之,林戊荪,金圣华主编.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翻译学会,2000.569页.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301页.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14页.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59页.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71页.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007.317页/288页.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007.547页/536页.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2007.614页/586页.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34页.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46页.刘宓庆.刘宓庆翻译散论.王建国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57页.刘绍龙.翻译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87页.刘绍龙,何家宁,王柳琪.翻译实证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刘世聪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97页.刘涌泉等.机器翻译论文选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刘涌泉等.中国的机器翻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英文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刘重德.浑金璞玉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刘重德主编.三湘译论.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66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22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刘重德.翻译论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4页.刘宗和主编.论翻译教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60页.卢红梅.英汉语篇回指对比研究与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陆文慧主编.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71页.吕国军.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17页.吕俊,侯向群.翻译学—— 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82页.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50页.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罗选民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二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0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81页.
罗选民主编.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1年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30页.罗选民编.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罗选民编.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2—2003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48页.罗选民编.文化批评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罗选民,佘协斌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一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罗选民,屠国元主编.阐释与解构:翻译研究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29页.马爱英.中英文化翻译——当代中国文本译释个案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0页.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4页.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27页.马乐梅.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98.331页/458页.马祖毅等编.汉籍外译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717页.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卷,周代——清代).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96页.马祖毅等.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全一卷;现当代部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精装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古代部分全一卷538页;现当代部分第一卷729页、第二卷857页、第三卷474页、第四卷411页。
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35页.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84页.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学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法学翻译与中国法的现代化:“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学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纪实.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62页.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3页.密立根.新约圣经流传史(附《汉文圣经译本小史》).上海:广学会,1934.苗菊.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莫爱屏.话语分析与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穆雷.通天塔的建设者——中国当代中青年翻译家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9页.穆雷.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穆诗雄.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潘炳信,李正栓主编.翻译研究(论文集).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潘文国主编.翻译与对比研究——2002年汉英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26页.彭萍.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行为模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05页.平保兴.五四翻译理论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224页.钱钟书等.林纾的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3页.钱钟书.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94.乔曾锐.译论——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397页.
秦建华.高健翻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秦文华.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7页.仇蓓玲.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51页.任东升.圣经汉译文化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450页.任虹.翻译引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56页.单德兴.翻译与脉络(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9页.单继刚.翻译的哲学方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8页.商瑞芹.诗魂的再生——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66页.申丹.文学文体学和小说翻译(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68页.申迎丽.理解与接受中意义的构建——文学翻译中“误读”现象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30页.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90页.司显柱.翻译研究:理论•方法•评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28页.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46页.宋德文编.国际贸易英文合同文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0页.宋广礼,赵忠颖主编“翻译”.科学的艺术:科普广播研究文萃.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424页.宋学智.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97页.孙会军.普遍与差异——后殖民批评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71页.孙慧双.歌剧翻译与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34页.孙艺风.理论 经验 实践——再论翻译理论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1页.孙迎春主编.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词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527页.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26页.孙迎春编.2004翻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孙迎春主编.翻译学词典博士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孙迎春主编.汉英对照翻译学论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孙迎春.第二次大水——归、异翻译策略辩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孙迎春.科学词典译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252页.孙致礼.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239页.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06页.谭载喜编译.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谭载喜编译.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004.324页/333页.谭载喜.翻译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53页.屠国元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三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屠国元主编.三湘译论(第四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屠国元主编.三湘译论(第五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屠国元.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屠国元,廖晶.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255页.
万江波.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6页.汪榕培,李正栓主编.典籍英译研究(第一辑).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259页.王宾.翻译与诠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58页.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英文本).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46页.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19页.王东风主编.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401页.王恩冕主编.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汉、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08页.王宏主编.翻译研究新论:2006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王宏印.《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95页.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91页.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36页.王宏志.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4页.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4页.王洪涛.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理论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07页.王建开.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41页.王金铃.文学翻译新论.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王军.翻译中语篇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模式(英文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60页.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70页.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343页.王平.文学翻译批评学.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40页.王汝丰.论严复与严译名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王铁钧.中国佛典翻译史稿.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93页.王文华.翻译的概念.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300页.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44页.王向远.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概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48页.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3页.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446页.王向远,陈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264页.王颖,吕和发主编.公示语汉英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394页.王友贵.翻译西方与东方:中国六位翻译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13页.王佐良.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王佐良.论诗的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王佐良.王佐良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823页.魏立智.翻译转换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魏向清.双语词典译义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1页.温秀颖.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41页.
文军等主编.当代翻译理论著作评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文军.翻译: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58页.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文军.科学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350页.翁显良.意态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吴南松.“第三类语言”面面观——文学翻译中的译作语言探索.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73页.吴青.文本显征及其在翻译中的差移:从文本看翻译效果的认知基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吴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404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一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53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二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60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三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14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四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93页.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五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六辑,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19页.奚永吉.翻译美学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107页.奚永吉.莎士比亚翻译比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93页.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91页.萧立明.新译学论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81页.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91页.谢思田.“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谢天振主编.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50页.谢天振主编.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258页.谢天振.译介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2页.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66页.辛红娟.《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11页.徐来.英译《庄子》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24页.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许国璋.论语言和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9页.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87页.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223页.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增订本).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325页.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许渊冲.唐诗翻译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许渊冲.翻译与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84页.许渊冲.译笔生花.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42页.薛范.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0页.严辰松主编.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44页.严晓江.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20页.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9页.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94页.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杨立武,罗波编.龙文鞭影译评.成都:巴蜀书社,1993.376页.杨柳.林语堂翻译研究——审美现代性透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杨沐昀等.机器翻译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76页.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杨宪泽.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杨晓荣.小说翻译中的异域文化特色问题.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18页.杨晓荣,边彦耀编.中译外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杨自俭主编.译学新探.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31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81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38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50页.杨自俭主编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53页.杨自俭,刘学云编选.翻译新论(1983-1992).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849页.叶笃庄,马珂等主编.全国第八次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集.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余光中.余光中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03页.俞佳乐.翻译的社会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85页.俞政.严复译著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袁锦翔.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370页.岳峰.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曾东京.英汉/汉英语文辞书研究.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曾东京.翻译学词典编纂之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239页.曾剑平,况新华主编.翻译技巧与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221页.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48页.查明建,谢天振.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下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713页.张保红.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293页.张柏然,许钧主编.译学论集.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张柏然,许钧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75页.张彩霞.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张光明.英汉互译思维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01页.
张今.文学翻译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张今,张宁.文学翻译原理.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3页.张经浩.译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45页.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 : 形合与意合的“字本位 ”视角.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张克亮.面向机器翻译的汉英句类及句式转换.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265页.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5页.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33页.张梦井主编.比较翻译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411页.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9页.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修订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18页.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21页.张岂之,周祖达主编.译名论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14页.张文,韩常慧.口译理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3页.张旭.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39页.张燕清,席东编.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理论篇).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张振玉.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9页.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568页.章鸿猷.英文计算机术语译名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翻译研究(英文本).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02页.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赵光育.中国翻译小说史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赵洪定主编.巴蜀译论(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赵化勇主编.译制片探讨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636页.赵铁军等.机器翻译原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419页.赵文静.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英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98页.赵稀方.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4页.赵雪琴.英汉双语词典中搭配信息认知模型的构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76页.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24页.赵彦春.翻译诗学散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248页.郑吉雄,张宝三编.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郑诗鼎.语境与文学翻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4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277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130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联合国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164页.《中国翻译》编辑部编.诗词翻译的艺术(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503页.
《中国翻译》编辑部主编.文化丝路织思——献给许渊冲学术思想与成就研讨会(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489页.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010页.中国翻译协会编.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光盘版论文集.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机器翻译论文选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191页.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编,孙光成,赵芝编.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学术研讨会文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57页.仲伟合主编.翻译研究:理论▪技巧▪教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仲伟合.口译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周方珠编.英汉翻译原理(英文本).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200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12页.周国伟.鲁迅著译版本研究编目.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周煦良.翻译三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周兆祥.汉译《哈姆雷特》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449页.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最新修订版.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朱健平.翻译:跨文化解释----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朱庆编.科技英语翻译思维探索.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82页.朱志瑜,朱晓农.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8页.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理论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20页.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3页.卓振英.汉诗英译论要.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27页.邹振环.江苏翻译出版史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邹振环.二十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485页.曹仕邦.中国佛教译经史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86.参话等.佛典翻译史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396 页。陈大安编.译评.台北:书评书目出版社,1976.206页.陈鹏翔主编.翻译史•翻译论.台北:弘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75.466页.陈祖文.译诗的理论与实践.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230页.董佩兰.翻译批评《红楼梦》德译本的删译现象.台北:著者,1995.87页.杜东璊主编.翻译学研究:西语翻译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辅仁大学西班牙语文学系,2005.231页.范文美编.翻译再思——可译与不可译之间(论文集).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271页.辅仁大学外语学院编.第十届台湾国际口笔译教学研讨会.台北:辅仁大学外语学院,2006.422页.何伟杰.译学新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89.490页.胡功泽.翻译理论之演变与发展:建立沟通的翻译观.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187页.黄朝茂.日中翻译研究论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3.445页.黄宣范.翻译与语意之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304 页.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269页.金莉华.翻译学.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334页.
金圣华编.傅雷与他的世界.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李奭学.经史子集:翻译、文学与文化札记.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430页.李永安.三民主义重要名词英文翻译之商榷.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282页.林以亮.林以亮论翻译.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林以亮.《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128页.林以亮编.翻译丛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158页.林语堂等.翻译论集.台北:龙田书局,1981.298页.刘靖之主编.翻译新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刘靖之.神似与形似——刘靖之论翻译.何伟杰主编.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405页.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466页.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581页.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579页.刘庆刚主编.翻译在英文写作认知过程中之定位及其影响.台北:国科会微缩小组,1997.刘人鹏.近代中国女权论述:国族、翻译与性别政治.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309页.吕理正主编.翻译的研究.第3版。台北:万人出版社,1990年.342页.吕正惠.大陆的外国文学翻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印行,1996.106页.裴源.佛经翻译史实研究:中国翻译史纲(上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3.120页.裴源.明末淸初东来耶稣会士翻译著述之研究:中国翻译史纲(中编).台北:建一书局,1984.107页.彭镜禧.摸象——文学翻译评论集.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227页.普润编.翻译名义集新编.台中:佛教莲花社,1989.220页.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263页.释道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庐山出版社,1978.430页.释道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78.430页.释法云撰.翻译名义集(七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宋淇编.翻译论丛.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王文颜.佛典汉译之研究.台北:天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415页.王文颜.佛典重译经研究与考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吴锡德主编.翻译文学&文学翻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380页.萧立明.翻译新探.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152 页.萧雄淋,许智诚.翻译权强制授权之研究.台北:内政部,1991.198页.谢天振.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276页.行政院新聞局.台灣翻譯產業現況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4.许渊冲.文学翻译谈.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457页.严复,鲁迅等.翻译论集.修订版.刘靖之主编.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387页.杨承淑.口译的原理与方法——兼论中日文口译问题.台北:大新书局,1988.126页.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殷张兰熙等口述.翻译艺术.胡子丹编.台北:翻译天地杂志社发行,1979.172页.印顺述义,昭慧整理.《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第2版(增订本).台北:东宗出版社,1993.125页.曾虚白等.翻译论粹(论文集).台北:第一文化社,1957.189页.张家焌撰.海德格形上学研究与翻译.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印行,1976.124页.张振玉.译学概论.第6版.台北:华南图书出版公司,1973.452页.张振玉.翻译散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223页.张中良.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台北:秀威信息科技,2005.369页.周广荣,葛维钧,张美兰.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从《正法华经》看竺法护
的翻译特点、《五灯会元》动量词研究.台湾: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3.445页.朱纯深.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336页.卓志诚编著.翻译科学论文选集.台中县乌日乡:小豆芽文化,2002.蔡小红主编.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论文、译文集).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陈惠荣编.中文圣经翻译小史.香港:中文圣经新译会,1986.陈善伟主编.Translation in Hong Ko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300页.韩迪厚.近代翻译史话.香港:辰冲图书公司,1969.151页.贾保罗编.圣经汉译论文集.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65.金隄.Shamrock & Chopsticks(《三叶草与筷子》).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金圣华编.傅雷与他的世界.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325页.金圣华主编.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550页.孔慧怡编.译学英华:宋淇翻译研究论文奖1999—2004文集•第1卷(中文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2005.213页.孔慧怡编.译学英华:宋淇翻译研究论文奖1999-2004文集•第2卷(英文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2005.22 3页.孔慧怡.重写翻译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187页.孔慧怡,朱国藩编.各师各法谈翻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151页.赖恬昌.翻译艺术与翻译专业(The Art and Profession of Translation).香港:香港翻译学会,1976.林草原.忠信与操纵——当代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研究.香港:岭南大学,2003.林以亮编.翻译丛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158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一).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3.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6).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6.180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7).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7.163页.刘靖之编.翻译丛论》(1988).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刘靖之主编.翻译新论集——香港翻译学会二十周年纪念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504页.刘靖之.翻译与生活.香港:The Dharmasthitii Buddhist Institute(法住学院),1994.226页.刘靖之编.翻译新焦点(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310页.刘靖之,林戊荪,金圣华主编.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翻译学会,2000.569页.刘翼凌主编.译经论丛.巴贝里:福音文宣社,1979.卢纪新.翻译的诗歌与诗歌的翻译.香港:中国世界语,2002.陆文慧主编.法律翻译论集:从实践出发.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397页.吕理正主编.翻译的研究.第3版.香港: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342页.普润编.翻译名义集易检(影印本).香港:正因精舍,1980.300页.钱歌川编.翻译的技巧.香港:开明书店,1981.567页.宋淇主编.翻译丛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158页.天主教香港圣经协会编.天主教中文圣经翻译简史.香港:编者印行,1991.31页.王金玲等.现代翻译论文集.香港:信风出版社,1992.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翻译教学研究论文集199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997.168页.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翻译在香港:回顾、现况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999.72页.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编.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Horizons in Theori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2006.201页.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2001.349页/397页.严复,鲁迅等.翻译论集.刘靖之主编.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1.387页.殷德厚,张必锟.文言语译概说 香港:香港宏业书局,1983.275页.张曼仪.卞之琳著译研究.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9.赵维本.译经溯源: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3.204页.郑雅丽.Translating Literary Texts: Theory and Practice.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2000.周寿昌.译刊科学书籍考略.香港:孟氏图书公司,1972.62页.周兆祥.汉译《哈姆雷特》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435页.庄柔玉.中文圣经译本权威现象研究.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0.澳门理由工学院翻译暨跨文化研究中心编.英语教学,翻译与 21 世纪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3.李长森,崔维考主编.新千禧翻译工作坊论文集.澳门: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2.145页.我国翻译、引进出版国外翻译研究书目
阿尔瓦雷斯,R.;比达尔,M.C-A.编.翻译,权力,颠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1996)].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7页.埃利斯,R.;奥克利—布朗,L.编.翻译与民族:英格兰的文化政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ation: Towards a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ness(2001)].陈德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5页.安德曼,G.;罗杰斯,M.编.今日翻译:趋向与视角(英文本)[Translation Toda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2003)].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2页.奥洛汉,M.编.超越文化断裂——翻译学研究模式(I):文本与认知的译学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 Faultline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 Textual andCognitive Aspects(2000)].吕俊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9页.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15页.巴斯内特,S.翻译研究(英文本,第3版)[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巴斯内特,S.;勒菲弗尔A.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英文本)(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43页.鲍克,L.等编.多元下的统一?当代翻译研究潮流(英文本,论文集)[Unity in 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1998)].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6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98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秦洪武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95页.贝尔托内,L.E.巴别塔揭秘: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英文本)[Entorno de Babel—Estrategis de la interpretacion simultanea.Buenos Aires: Hachette.1989][英译本:The Hidden Side of Babel: Unveiling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Sense throug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trans by Enrique Robert from Spanish.Argentina: Buenos Aires:2006].仲伟合,王斌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35页.
贝克,M.换言之:翻译教程(英文本)(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04页.陈德鸿,张南峰主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汉译本).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287页.陈永国主编.翻译与后代性(翻译学译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1页.戴维斯,K.解构主义与翻译(英文本)(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5页.道勒拉普,C.翻译研究基础(英文本)(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6页.德利尔,让.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孙慧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02页.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李流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55.159页.费拉德,L.v.翻译与性别——女权主义时代的翻译(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4页.福柯,斯皮瓦克,刘禾等.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等编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2页.福西特,P.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1997)].陈国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0页.冈萨雷兹等.律海同传.罡文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478页.格朗热,S.等编.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英文本,论文集)[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2003)].秦洪武,柯飞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格特,E-A.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根茨勒,E.当代翻译理论(英文本,(第二版修订本)[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revised 2n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2页.辜正坤,史忠义主编.国际翻译学新探(翻译学译文、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03页.哈蒂姆,B.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英文本)(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35页.哈蒂姆,B.翻译教学与研究(英文本)(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200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54页.哈蒂姆,B.;梅森,I.语篇与译者(英文本)(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58页.哈蒂姆,B.;梅森,I.话语与译者.王文斌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10页.哈庆(Hutching, W.J.).机器翻译:过去、现在、未来.致远科技公司编译.台北:致文,1993.487页.海恩波.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2000.285页.赫曼斯,T.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英文本)(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5页.赫曼斯,T.编.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II):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英文本,论文集)[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2002)].廖七一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7页.
霍姆斯,J.S.译稿杀青!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文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ed!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1994)].孟凡君,辜正坤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7页.基特尔,H.;富兰克,A.P.编.跨文化性与文学翻译的历史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ity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1990).申丹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1页.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122页.酒井直树,花轮由纪子主编.印迹:多语种文化与翻译理论论集1:西方的幽灵与翻译的政治.钱竞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69页.卡坦,D.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英文本)(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穆雷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165页.科米萨诺夫.当代翻译学.汪嘉斐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6页.赖斯,K.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英文本)(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罗得斯,E.F.译(英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7页.勒代雷,M.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勒菲弗尔,A.编.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英文本)(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82页.勒菲弗尔,A.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英文本)(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勒弗维尔,A.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1992)].孙致礼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65页.李养龙.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英文本).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7.270页.鲁宾逊,D.编.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英文本)[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1997)].谭载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37页.鲁宾逊,D.译者登场(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Turn(1991)].谢天振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8页.鲁宾逊,D.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Empire: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1997)].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31页.鲁宾逊,D.什么是翻译?离心式理论,批判性介入(英文本)[What is Translation? Centrifugal Theories, Critical Interventions,1997].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罗斯,M.G.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1997)].王宏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01页.罗选民主编.2004年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芒笛,杰里米•芒笛(Jeremy Munda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编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320页.茫迪,杰里米.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0页.米兰,G.翻译算法.李锡胤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9页.米乐(J.Hillis Miller).跨越边界:翻译・文学・批评.单德兴编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198页.
莫洛佐夫.文学翻译问题.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译教研室组译.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材出版科,1959.69页.奈达.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奈达,E.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英文本)(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89页.奈达,E.A.翻译科学探索(英文本)(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1页.奈达,E.A.;泰伯,C.R.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20页.奈达,尤金·A·语言、文化与翻译(英汉对照).严久生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401页.奈达,尤金·A·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陈健康校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纽马克,彼得.翻译敎程: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赖慈芸编译.台北:台湾培生敎育发行出版,2005.321页.纽马克,P.翻译问题探讨(英文本)(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0页.纽马克,P.翻译教程(英文本)(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纽马克,P.论翻译(英文本)[About Translation(1991)].郭建中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4页.诺德,C.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英文本)(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54页.诺德,C.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19页.诺德,C.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英文本)[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Second Edition,2005)].第二版.张美芳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4页.皮姆,A.翻译史研究方法(英文本)[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1998)].李德超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20页.切斯特曼,A.;瓦格纳,E.理论对译者有用吗 ?象牙塔与语言工作面之间的对话(英文本)[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2002)].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48页.塞莱斯科维奇,达尼卡;勒代雷,玛丽亚娜.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赛莱斯科维奇,达妮卡;勒德雷尔,玛丽亚娜.口笔译概论.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申雨平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34页.榊亮三郎编.(梵藏•汉和四译对校)翻译名义大集(2册).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升曙梦.翻译与研究五十年.文之译.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斯内尔—霍恩比,M.翻译研究:综合法(英文本)(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0页.斯内尔—霍恩比,M.翻译研究:综合法.李德超,朱志瑜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0页.
斯塔纳,G.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英文本)(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38页.斯坦纳,乔治.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庄绎传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泰特勒,A.F.论翻译的原则(英文本)[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39页.提莫志克,M.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英文本)(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6页.提莫志克,M.;根茨勒,E.编.翻译与权力(论文集)(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Power(2002)].王东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44页.图里,G.描写翻译学及其他(英文本)(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11页.托贝尔等.文艺翻译问题.李石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69页.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祝珏,周智谟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40页.威尔斯,W.翻译学——问题与方法(英文本)(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威廉姆斯,J.;切斯特曼,A.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英文本)(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9页.韦努蒂,L.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53页.西蒙,S.;圣皮埃尔,P.编.变换术语:后殖民时代的翻译(论文集)(英文本)[Changing the Terms: Transla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ra(2006)].邵璐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05页.西蒙,谢莉.翻译理论中的性别(1996).吴晓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希基,L.编.语用学与翻译(英文本)(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42页.谢芙娜,C.编.翻译与规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orms(1999)].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40页.谢天振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论文选译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01页.亚里斯多德,罗曼・罗兰等.名家论翻译与写作.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198页.尤思德(0.Z.Jost)..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协会,2002.512页.扎内廷,F.等编.语料库与译者培养(英文本)[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2003)](论文集).穆雷,刘康龙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3页.仲伟合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英文本).广州: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1.Alcaraz,Enrique& Hughes,Brian.法律翻译解析(英文本)(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Asensio,Roberto Mayoral.公文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陶友兰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Cao,Deborah.法律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Law).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一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页.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二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3页.
Dollerup ,C.;罗选民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三卷).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2页.Jin Di,&Nida,Eugene A.(eds.)On Translation(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8页.Jones,Roderick.会议口译解析(英文本)(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Liao Qiyi.Modern Theories on Transl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5.Landers,Clifford E..文学翻译实用指南(英文本)(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朱振武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Mikkelson,Holly法庭口译导论(英文本)(Introduction to Court Interpreting).杜金榜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08页.Nolan,James.口译:技巧与操练(英文本)(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Phelan,Mary.译员的资源(英文本)(The Interpreter’s Resource).王晓元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Quah,C.K.翻译与技术(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李正栓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Zatlin,Phyllis.戏剧翻译及剧本改编:一位实际工作者的观点(英文本)(Theatrical Translation and Film Adaptation: A Practitioner’s View).程朝翔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我国翻译研究工具书书目
奥斯特米勒,F.译者的电子工具(英文本)[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2001)].冯志伟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92页.贝克,M.编.翻译研究百科全书(英文本)(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54页.本辞典编写组编,林辉主编.中国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780页.陈善伟主编.英汉•汉英翻译学词汇(A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Terms).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226页.迪里索,J.;利加恩克,H.;科米尔,M.C.编.翻译研究关键词(汉英对照).孙艺风,仲伟合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00页.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02页.胡子丹编译.国际翻译手册.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1984/1988.619页/683页/769页.黄河清主编.中华百科要览·中国译学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康格拉特-巴特勒,斯蒂芬.国外翻译界.赵辛而,李森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203页.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327页.林煌天,贺崇寅主编.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402页.刘靖之编.翻译工作者手册.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440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780
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85页.路式成,魏杰,孙志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75页.撒缪尔松—布朗,G.译者实用指南(英文本)[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2004)].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7页.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中国当代翻译工作者大辞典.西安: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1.陕西译协本辞典编写组.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孙迎春主编.译学大词典.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167页.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A C-E E-C Verbal Forest of Translatology).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450页.孙迎春,刘新芳主编.语言类核心期刊翻译学论文索引(1991—2005).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孙志,周俊等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0—200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339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批评百年回眸:1900—2004中国翻译批评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6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教学五十年回眸:1951—2005年中国翻译教学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4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史研究百年回眸:1880—2005中国翻译史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52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1894—2005中国翻译理论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51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技巧研究百年回眸:1914—2005中国翻译技巧研究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574页.文军,穆雷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著作概要(英文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940页.夏特尔沃斯,M.;考伊,M.编.翻译研究词典.谭载喜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54页.颜婉云,江伟萍.英汉汉英翻译参考书书目汇编.香港: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2000.415页.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010页.Chan,Sinwai(ed.)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4.Chan,Sinwai and E.Pollard,David(eds.)An Encyclopedia of Chinese/English,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5.pp.1150.Shuttleworth ,Mark & Cowie ,Moira.翻译学词典(英文本)(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3页.
第二篇:清明节介绍翻译
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通常是在四月四号到四月六号之间。第一句,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重点在清明节和节气的翻译上!
清明节有两种翻译,tomb-sweeping Day和pure brightness festival.两者的侧重点不同。tomb-sweeping Day侧重于扫墓这一活动,老外一听就能大概明白背后的意义。pure brightness festival强调的气候特点,就像24节气的其它节气一样。比如说,立夏我们翻译成summer begins;小寒 slight cold: 大寒great cold 清明就是pure brightness。Pure指very clear, perfect清晰地,纯正的 Brightness指full of light, shining strongly.光线充足的,明亮的。
大家都知道下雨后的天气特别清新,伴随着气温的上升,阳光也变得充足明亮起来。所以,清明节除了可以译成tomb-sweeping Day之外,还可以译成pure brightness festival.节气的英文释义是point/day marking one of the 24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calendar.中国传统日历里的一天,而这一天是根据太阳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24个点中的其中一个点,通常在阳历年的4月4号到4月6号之间。
所以24节气就翻译成了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Division 指the process or result of dividing into separate points, 分开,(分出来的)部分。前面的seasonal是限定,这些分点是跟随季节变化的,跟气候有关的。
所以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通常是在四月四号到四月六号之间。这整句话的翻译就是
The tomb sweeping Day is one of the 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 in china.注意了,这里的day 在做节日讲时指a day on which a particular event or celebration take place.强调有特殊的活动和庆祝发生,通常纪念或者表达感情色彩比较重,比如说母情节,mother’ Day.再比如说清明节,我们只能说tomb sweeping day 而不说成tomb sweeping festival.而festival是指a special occasion when people celebrate something such as a religious event, and there is often a public holiday,指人们庆祝的特殊时刻,感情色彩较淡。比如说清明节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我们不能说成pure brightness day 第二句,通常是在四月四号到四月六号之间。这句话的重点在固定搭配的积累。我们表达发生在哪一天,通常都会用到一个词组,fall on ,表示to happen or take place.发生 比如说,今年我的生日适逢星期一 My birthday falls on a Monday this year!所以,通常是在四月四号到四月六号之间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falling on April 4-6 each year.两句话连起来就是
The tomb sweeping Day is one of the 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 in china falling on April 4-6 each year.如果您还有不懂得地方的话,请直接在公众号里发信息给我!
第三篇:中外翻译书籍介绍
外国文学最佳中译本推荐(来自豆瓣,略加整理,之前分享那篇略显混乱)来源: 夏敏的日志
1强烈推荐草婴译得托尔斯泰。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的感觉就像是在读原著。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2汝龙的契诃夫 3戴骢的布宁和巴别尔 4蓝英年的《日瓦格医生》 5金人的《静静的顿河》
6金溟若的三岛的《爱的饥渴》。此为作家出版社早年内部发行版,强于现今的大陆译本。真的很好
7李健吾先生的《包法利夫人》。真的是非常好的译本。完全是李先生的一种创作。8曹庸的《白鲸》
9叶渭渠的《雪国》《伊豆的舞女》 10傅惟慈的《月亮和六便士》
11周作人先生译的古希腊、日本的作品。知堂的全部译文都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佳作12丰子恺的《源氏物语》。钱稻孙先生也译过部分。
13林克的里尔克。黄灿然从英译本转译过里尔克,臃肿不可读。14董乐山的《1984》
15王道乾先生的杜拉斯。不用说了。还有图尼埃的《礼拜五》和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 16朱维之的《失乐园》
17田德望先生的《神曲》。多年的苦心。另钱稻孙先生的《神曲一脔》文言。王维克先生的《神曲》是最早的中译本。但田先生的译本是完全根据意大利文翻译的。18主万的《洛丽塔》其外祖父是郑孝胥
19季羡林先生的《罗摩衍那》。黄宝生、金克木几位先生接力译的《摩诃婆罗多》也出了。但太贵了。
20杨宪益,罗念生和王焕生,陈中梅,傅东华几位先生的荷马 各有千秋 21杨周翰先生的《埃涅阿斯纪》《变形记》 22钱春绮、郭沫若的《浮士德》 23韩少功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4董燕生的《堂吉诃德》。杨绛先生的不是从西班牙文译的。当然也很不错了。25王永年的博尔赫斯 26杨绛先生的《吉尔布拉斯》
27荣如德先生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徐振亚先生等还译过一个版本,浙江文艺出的,也非常好。《罪与罚》岳麟的不错 28成钰亭的《巨人传》 29张谷若的哈代。30方平的《呼啸山庄》
31项星耀先生的《往事与随想》.巴金先生只译出了第一部分。32穆旦先生的雪莱
33金堤和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还是读原著吧,哪种译文也不适合乔伊斯的东西。34屠孟超、朱景冬、陈众议是拉美文学方面翻译不错的。35石枕川的俄文学翻译也不错
36石琴娥的北欧文学。《萨迦》真不错。语言简练,有韵致。
37罗新璋的《红与黑》。罗玉君先生有老版本,不好找了。郝运的译本也不错。38李文俊先生的福克纳
39蒲隆先生的《项狄传》,很难译的书。40余泽民,冒寿福的伊穆雷。匈牙利文。41星灿的帅克。萧乾先生有节译本。
42柳鸣九先生译杜拉斯《悠悠此情》《长别离》《广岛之恋》漓江小开本。43吕同六先生的意大利作品。卡尔维诺、莫拉维亚 44叶廷芳的卡夫卡。
45魏育青的德文。杨武能先生的德文。46屠友祥用文言译罗兰巴特。
47徐梵澄先生译尼采《苏鲁支语录》文言。徐先生的《薄伽梵歌》太棒了。48冯象译《贝奥武甫》、摩西五经。此人了不得。
49绿原先生译的里尔克。我是后来才购得绿原先生的选本。很好。50戴望舒的洛尔伽 51张枣的德文功底极深。其人闲散,只散译了特拉克尔几位诗人的作品。先刚译过特拉克尔的诗,也很好。德文东西翻译过来要有力度。北岛谈过,其实中文用来翻译相当有优势。52赵罗蕤先生的《荒原》 53朱雯的《西线无战事》
54潘岳;雷格的莫里森的《宠儿》。题目翻译的很巧。《圣经》原文并没有“宠儿”这个词。55北岛《时间的玫瑰》里翻译了不少人的诗歌。北岛只通英文。但是他中文语感好,能把别人翻译不好的改好了。
56马振骋的高更的《诺阿 诺阿》、纪德 57许庆道 满涛的果戈理
58傅雷先生译文集。不用说了。卞之琳、梁宗岱先生译文集59吴劳先生的海明威、《马丁 伊登》
60徐迟的《瓦尔登湖》
61方重或黄杲炘先生的坎特伯雷故事 62冯至先生的海涅 63叶君健的安徒生 64戈宝权俄文的译诗
65余中先等人的贝克特。王东亮的《劳儿之劫》。袁筱一。桂裕芳。都是法语翻译界的。66周克希、徐和瑾、译林组织的一批人,三译《追忆失去的时间》。前两人用的版本更好。徐和瑾在他翻译的莫洛亚的《普鲁斯特传?译后序》中有介绍。续
67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译莎士比亚。朱得美、梁得义、孙得声(孙以诗体译,因莎士比亚本用无韵诗写作,而非纯粹散文体,故孙求音律,妙不可言,但也有斧凿痕迹。李尔王译作黎峫王,乃求声。)。方平先生也重译了莎士比亚,恢复了很多朱译中没有的猥亵语言。四人共得骨。髓要靠自己领会了。田汉似乎也译过,未经眼。
68楚图南译惠特曼。楚先生译希腊神话自然好了。(答复楼上)赵罗蕤先生也译过惠特曼。——————————————————————————27楼豌豆兄说到点子上了。搭桥本是两边的事情。晚清翻译家国学功底高那是自然的了,林纾外语几乎不通,但是仍能译出优美文笔。严复也是如此。五四以后,搞翻译的外语水平开始高起来,大都是学者、作家、诗人之类。而且很多国学功底相当高。朱生豪、穆旦先生皆通古诗词。钱稻孙先生意大利文从小谙熟,父亲为清政府驻意大利公使,和父母从小在意大利长起。按理当是一个中文结结巴巴的“海龟”,但是他却用骚体译《神曲》,真是韵味无穷。昔只译数章,名为“一脔”。下为当时出版的《神曲一脔》译者序:“四年前,予随侍父母游意大利,每出必猎其故事神话,纵谈承欢。其时即读《神曲》原文,归国后,尝为试译其起首三曲。初译但欲达意,不顾辞藻韵调;惟于神话传说,则任意诠注,曼衍孳乳,不自范围,仍纵谈娱亲之志。近年屑屑于米盐,久置不续矣,今年适遇檀德六百周年,而予亦方人生半路。偶理旧稿,又改其第一三两曲为韵译,并原译第二曲而为此篇。一九二一年,译者识。”(钱稻孙先生精通日、意、法、德等国文字,除了中国古典文学还精通音乐、戏剧、美术、医学。他在大学时代专攻医学,民国初年任教育部视学,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日籍教授做课堂翻译,日籍教授回国后,即在医学院教人体解剖学。晚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一脔》开头是:“方吾生之半路,恍余处乎幽林,失正轨而迷误。
道其况兮不可禁,林荒蛮以惨烈,言念及之复怖心!”又如徐梵澄先生译尼采和薄伽梵歌、《奥义书》。这样搭起的桥才最结实。而现在,小弟再提黄灿然,其为诗人,译里尔克尚如此无味臃肿,何况其他“专业翻译家”呢。那些专业的翻译“机器”翻译文学作品,只有产量倒是惊人!倒是屠友祥先生译罗兰巴特用半文言试译,简练有节奏,符合法语的音阶跳跃。不但意义毫不晦涩,而且能得文气。屠先生国学功底也很高。当然并非译作全都要用文言。关键是年轻的文学翻译家还要提高学养。————————————————————————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漓江出版社简称漓江 《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草婴 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译本 也很好《安娜 卡列尼娜》上海译文草婴 或 三联书店罗稷南 《复活》人文汝龙 或 上海译文草婴 《简爱》上海译文(以下简称译文)祝庆英 短期无法超越 人文的《呼啸山庄》译林杨以 短期无法超越 上海译文方平译的也很好《尤利西斯》人文金是 译林肖乾的也较好《傲慢与偏见》译文王科一 《堂吉诃德》人文杨绛 短期无法超越《苔丝》人文 张谷若 译文郑大民的也不错《悲惨世界》人文李丹 短期无法超越 译文郑克鲁的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译文管震湖 人文陈敬容的也很好《海上劳工》 四川人民罗玉君(可惜以不出),译文陈乐译本也很好《红与黑》译文先后出的罗玉君、郝运译本都是相当好的 《莫泊桑小说》花城王振孙 人文郝运的也较好《契诃夫小说》译文的全集和人文的选集《一生 漂亮朋友》王振孙译 人文和译文均出《安徒生童话》当然是人文或译林的叶君健译本,短期无法超越《包法利夫人》当然是人文李建吾的 短期无法超越 不过译文周克西的也很好《约翰 克利斯朵夫》《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 幻灭 等》当然是人文或安徽文艺傅雷的。短期无法超越《基督山伯爵》人文蒋学模 虽是转译本,但由于译者和编辑的高水平,使它成为名译。译文社韩沪麟周克西译本和译林社郑克鲁译也不错。《三个火枪手》译文社郝运王振孙 人文社周克西《三剑客》也不错《前夜 父与子》人文社或译文社丽尼 巴金译本《罗亭 贵族之家》人文社 磊然《猎人笔记》当然是人文社丰子恺 译文社冯春的《十字军骑士》译文社陈冠商,花山文艺或译林易丽君的也相当不错。《飘》当然是浙江文艺社傅东华的,傅先生的归化类译法为绝大多数专家所反对,但他的译本却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所钟爱,令人深思。译文社《乱世佳人》本、人文社《飘》也不错,前者更是出版了百万多套。《日瓦戈医生》漓江社 蓝英年的《亚马街》新疆人民社 蓝英年的《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人文社 刘辽逸等,译文社新译的版本封面设计相当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文梅益译本、漓江黄树南译本相当好,尤其是梅益的。译文、译林、浙江文艺的也很不错。中青社也出过梅译本。《静静的顿河》人文金人译本,由于没有看到力冈的译本,所以无法比较,不过,金先生的译本已历经了60多年的考验,应是过硬的。《一个人的遭遇》人文社草婴的《大卫 考坡菲》译文张谷若的 人文新出的庄绎传译本也很不错《双城记》译文张玲张扬的 人文石永礼的也不错。《西线无战事》译林社的 八十年代译文也出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社施咸荣 漓江也出过《斯巴达克思》译文李良民的《白鲸》译文 曹庸 人文成时的也不错《你往何处去》译文侍桁的 人文张振辉的也不错《雾都孤儿》译文荣如德 人文黄雨石 译林何文安的也不错《农民》译文吴岩的 可惜还没有从波兰文的直译本]《火与剑》花山文艺易丽君等 湖南人民社梅汝恺的也不错《彭斯诗选》译文袁可嘉 或人文王佐良的《罪与罚》人文、译文、译林的都不错《浮士德》译文钱春绮 人文绿原《少年维特的烦恼》人文杨武能 译文侯俊吉 译林的也不错 《泰戈尔诗选》冰心 郑振铎黄雨时等人译 人文、湖南文艺均出 译文吴岩的也很好,译林出过冰心译本《雪国 古都》 叶渭渠 唐月梅等译 国内许多出版社都出过 以人文(挂外国文学出版社副牌)、译林较好 古绪满的《牛虻》,————————————————————————
转: 金子做的桥
冯骥才
艺术家们所弹奏的旋律,画的画儿,无须经过翻译,不胫而走,就飞到另一个国家去。但文学却不能。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的围墙。作家们大多在墙里边走来走去,要想翻越这面墙,必需通过一道道桥。造桥者就是翻译家。
然而,由一种文字变为另一种文字谈何容易,此中是优是劣,就全凭翻译的本领了。碰上好的翻译,原作的形神俱在,不会受到损失;碰上差的翻译,便驴唇不对马嘴,一切全毁。一次我去某一德语国家,拿着我的一种德文版的小说送人。我的翻译翻了翻便对我说:“这本书你千万别送人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译得太差了。人家看了会说,冯骥才的小说怎么这样糟!”气得我把带去的书都扔在旅店里。
但是,俄罗斯作家是幸运的。当他们的作品进入中国,正赶上那一代的俄文翻译人人笔精墨妙,那真是千载难逢!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
汝龙几乎译了契诃夫的全部作品。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诃夫作品选集。契诃夫那种感觉——那种悲悯的、轻灵的、忧伤的、精微的感觉只存在于汝龙的字里行间。还有一种俏皮、聪明、绝妙的短句子,也非汝龙不可。感觉的事物只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契诃夫这种凭感觉写作的作家,只有能够神会到作家特有的感觉的译者,才能去译,否则一伸手就全乱套。汝龙还译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库普林的《石榴石手镯》,也都译得十分出色,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他还是契诃夫的专家。
中国的翻译界很有意思,针对俄罗斯每一位大师,都有一两位“专职”的译者。比如普希金的诗译者是查良镛和戈宝权,果戈理的译者是满涛,列夫·托尔斯泰的译者是草婴,肖洛霍夫的译者是金人等等。他们的译本所达的高席就是原作的高度,很难逾越。莱蒙托夫的诗译者是余振;莱蒙托夫只写了一本小说《当代英雄》,译者是翟松年。我看有了翟松年这个译本,就永远不需要别人再译了。
据说,近年国内有一家出版社邀集一批人重译世界名著。一人一本,分工合作,速度惊人,结果很快就生产出一大套三流的“世界文学名著”。看来他们不懂得翻译是不折不扣的再创作,而决不是一种技术性的文字转换。翻译是要有个性的,而且要求译者的个性符合原作者的个性;还要求译者对原作及其作者先要做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决不能拿起来就干。更不能像当今写电视连续剧那样,找一批写手(俗称枪手),分集包干。市场只能制造畅销书,却产生不了纯文学。
俄罗斯文学中有两位作家的长句子很难把握。一是果戈理那种定语成串的缤纷而流畅的长句子,一是列夫·托尔斯泰那种结构复杂、因果来回转换的长句子。但各有一位译者对此得心应手。前者是满涛,后者是草婴。能够对这种高难度的长句子驾轻就熟,能是一日之功吗?所以这一代翻译家都是把一个或几个俄罗斯作家作为自己终生工作对象的!
当然,也有某一位俄罗斯作家同时有几个译者的,比如屠洛涅夫。可能屠格涅夫进入中国较早,早在1933年屠格涅夫逝世50周年时,上海出版的《文学》期刊就出过“屠格涅夫纪念”专号。他的研究者肯定很多,译者自然也多。尤其是他那种抒情的句子太富于诱惑力了,所以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不同的译者所“瓜分”。丽尼译了他的《贵族之家》和《前夜》,陆蠡译了他的《罗亭》与《烟》,马宗融译了他的《春潮》,巴金译了他的《父与子》,巴金还与妻子肖珊合译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这些译本至今仍是质量极高的精品。再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周扬、高植和草婴三位都译过,这三种译本各有所长,而且都抓住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精魂。
当然,有的译者还会从他专攻的作家那里走出去,去寻找另外一些他喜欢的、气质相近的作家,做些研究,并把他们的作品译出来。比如巴金翻译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李林翻译库普林的《阿列霞》,草婴翻译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等。这些并不是偶然为之,相反正是这些作家最好的译本。
应该说不少译本都是翻译史上的经典——
除上述的译作之外还很多。比如肖珊的《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蒋路的《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荃麟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李林的《悬崖》(冈察洛夫),丰子恺的《猎人笔记》(屠洛涅夫),刘辽逸的《啥吉穆拉特》(列夫·托尔斯泰)等等,都是文字精湛,神采飞扬的上佳译品。对此任何重译都将劳而无功。打开这些译本时,我们坚信原作的气质和气息就是这样的,换了译本就成了假冒伪劣。中国这样的高水准的俄文翻译一直延续到廿世纪80年代。直到我们阅读帕斯捷尔纳克、艾伊特马托夫、巴乌斯托夫斯基、瓦西里耶夫、舒佳耶夫、拉克莎等廿世纪中后半期作家的中文本,仍然能够享受到这些译作高贵与精美的文学性。
我想,俄罗斯的作家应该感谢中国的翻译家。他们既是作品的高水准的译者,也是研究这些作家的专家。他们个个都倾尽了心中的金银绯紫,打造出一座座真金的桥,从而把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引入中国,使他们赢得广泛的钦慕与景仰。
五四时期以来,西洋文**水般进入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介绍这些作品并非出于纯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将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注入我们在上千年封建时代里变得僵化的民族肌体。而那一代知识分子,学养很好,学贯中西。他们在私塾中磨炼出炉火纯青的国学功力,又留洋海外,西文的能力也一样是一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这些国外的文学经典十分严肃。这就造就出一批翻译大家。
然而初期,中国正经历着白话文运动,翻译语言不免有些生涩之感。比如鲁迅先生翻译的果戈理的《死魂灵》,就算是一个不成功的译本。但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西文化渐渐融通,欧化的翻译语言独立出来,我国的文学翻译便进入历史性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介绍苏俄文学方面,由于政治杠杆的倾斜而一直得到很大的优惠。俄文翻译自然就居于领先的地位。一时我国的俄文翻译家俊杰并起,状似群星灿烂。
依我看,翻译不从属于原作,相反倒是原作生命的再创者。所以,优秀的译本应该与杰出原作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我们应当给这些优秀的翻译很高的文学地位,还要重视与研究这个廿世纪外国文学翻译的黄金时代。
可惜至今还没有一部《中国翻译史》,这倒是翻译界该做的事了。我说的决不仅仅是俄文翻译。别忘了,还有为法、德、美、英等国文学进入中国而“造桥”的一批翻译大家呢!
————————————————————————关于名著的译本——整理参考
网上有很多整理贴,大多内容重复,我做一个详细的整理,供大家参考。对于我没阅读过的版本,以网上公认为准,对于我阅读过的版本,包括我个人的意见。
欢迎朋友们提供补充信息,提出自己的意见。
------------------
·俄国·
《战争与和平》--草婴,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高植,也很好。(上海译文八十年代)
《战争与和平》--刘辽逸,人民文学版。
《安娜卡列尼娜》--草婴
《安娜卡列尼娜》--罗稷南(三联)
《复活》--汝龙 《复活》--草婴,这两个译本都是经典。
《前夜》--丽尼
《贵族之家》--丽尼
《父与子》--巴金
《卡拉玛左夫兄弟》--耿济之
《罪与罚》--朱海观 王汶
《白痴》--南江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南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刘辽逸 楼适夷 陆风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瞿秋白 巴金 耿济之 伊信
《猎人笔记》--丰子恺
《猎人笔记》--冯春,未知如何。
契诃夫作品--汝龙
《当代英雄》--翟松年
《静静的顿河》--金人
《普希金诗选》--查良铮
《家庭的戏剧》--巴金
《死魂灵》--满涛
《一个人的遭遇》--草婴
《阿列霞》--蓝英年
《日瓦戈医生》--蓝英年 张秉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
《谁之罪》--楼适夷
《苦难的历程》--王士燮
《往事与随想》--巴金,上海译文79年版。
·法国·
《悲惨世界》--李丹 方于,短期无法超越。
《悲惨世界》--郑克鲁,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陈敬容
《海上劳工》--陈筱卿
《笑面人》--郑永慧
《笑面人》--鲁膺,上海译文,也相当不错。
《九三年》--郑永慧
《冰岛的凶汉》--陈筱卿
《雨果诗选》--程曾厚
雨果戏剧--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李建吾,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周克西(译文),也很好。
《约翰 克利斯朵夫》--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傅雷
《高老头》--傅雷
《幻灭》--傅雷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郑永慧
《恶之花》--钱春绮
《茶花女》--王振孙
《红与黑》--郝运
《巴马修道院》--郝运
《都德小说选》--郝运
《一生 漂亮朋友》--王振孙
《吉尔·布拉斯》--杨绛
《莫里哀喜剧六种》--李建吾
《娜娜》--焦菊隐
《吉尔布拉斯》--杨绛
《基督山伯爵》--蒋学模
·德国·
《浮士德》--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学版。
《浮士德》--董问樵,1983年复旦大学版。
《浮士德》--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版。
《浮士德》--绿原,人民文学版。
《少年维特之烦恼》--郭沫若
《席勒戏剧诗歌选》--钱春绮等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冯至 姚万昆
·英国·
《唐璜》--查良铮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
《傲慢与偏见》--王科一
《孤星血泪》--王科一
《牛虻》--李俍民
《卡斯特桥市长》--侍桁
《性心理学》--潘光旦
《雪莱抒情诗选》--查良铮
《一九八四》--董乐山
《鲁滨逊漂流记》--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张谷若
《还乡》--张谷若
《大卫?考坡菲》--张谷若
《呼啸山庄》--张玲 张扬
《名利场》--杨必
《傲慢与偏见》--张玲 张扬
《失乐园》--朱维之
《福尔赛世家》--周煦良
《董贝父子》--祝庆英
·美国· 《瓦尔登湖》--徐迟 戴欢
《傻瓜威尔逊》--张友松
《永别了,武器》--汤永宽
《飘》--傅东华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
《红字》--侍桁
·西班牙·
《堂吉诃德》--杨绛,短期无法超越。
·丹麦·
《安徒生童话》--叶君健,短期无法超越。
·挪威·
《易卜生戏剧选》--萧乾
·奥地利·
《城堡》--汤永宽
《城堡》--高年生
《里尔克诗选》--绿原
·波兰·
《你往何处去》--侍桁
《你往何处去》--张振辉,据说也不错。
·意大利·
《神曲》--王维克
《神曲》--田德望
《爱的教育》--夏丏尊
《斯巴达克斯》--李俍民
《十日谈》--王永年
《十日谈》--方平王科一
《约婚夫妇》--王永年
《约婚夫妇》--吕同六
·捷克斯洛伐克·
《好兵帅克》--萧乾
·保加利亚·
《轭下》--施蛰存
·希腊·
《古希腊戏剧选》--罗念生 杨宪益 王焕生
《伊利亚特》--罗念生 王焕生
《奥德赛》--王焕生
《悲剧二种》--罗念生
《伊索寓言》--罗念生
·印度·
《罗摩衍那》--季羡林
《五卷书》--季羡林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金克木 赵国华 席必庄 郭良均
《泰戈尔诗选》--谢冰心 石真 郑振铎 黄雨石
·日本·
《源氏物语》--丰子恺
《枕草子》--周作人 林文月
第四篇:公司简介,产品介绍,翻译
公司介绍:
“让天下宠物得到人间关爱”是诺瑞始终不变的企业愿景。对生命的关爱,带来对宠物需求的全新发现和产品开发的独特视角,也是诺瑞追求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动力之源。诺瑞吸收全球业界的先进经验,不断强化自身的研发实力,以多名动物营养硕士和兽医为核心,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宠物食品研发中心,制定了适口性、营养全面提升的每年计划。诺瑞宠物将带着对生命的关爱许诺,秉承既有的做事原则和标准,赢得更优越的发展空间!
Company introduction:
The constant vision of Norypet is “Let world’s pets get human love”.Because of the love of life, we find the pet’s new demand and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product development, which is also the power source of our pursuit, make the consumers value maximization.Norypet absorbe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we establish the Asia’s biggest pet food R&D center, with the core is several animal nutrition master and veterinary, to formulate the plan of each year enhance the palatability and nutrition.Norypet will abide the promise of love life, adhere to the work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in order to get more superior development space.产品介绍:
NATURE BRIDGE天然比瑞吉,采用北欧配方和实验标准,甄选天然新鲜食材,参考中国环境下爱犬所需的营养和口味调配而成,为爱宠提供更健康、安心的每日营养。产品经肉品新鲜度等原料品质检测, 采用高温瞬时杀菌保鲜,不含防腐成分。不添加工业诱导剂、人工合成色素、抗生素、激素等。由动物营养专家、兽医根据不同宠物的生理需求科学配比,符合AAFCO(美国饲料管理协会)的配方和实施标准,符合人类可食用标准。精准营养,消化吸收,适口性强,给爱宠更健康安全的营养保障。
Product presentation:
NATUER BRIDGE, adopts Nordic formula and experimental standards, carefully selects fresh quality ingredients.It meets nutrition and taste needs for your pet dogs in China’s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the healthy daily nutrition for pets.The meat that has passed a variety of freshness tests, instant sterilization is mad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o keep freshness, and no preservatives are added.Produced by natural ingredients, no artificial color, antiseptic, antibiotic, and hormone added.It is developed by animal nutrition experts and veterinarians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of different pets.It is complied with AAFCO(Association of American Feed Control Officials)formula and experiment standards, and it conforms to human food grade.NATURE BRIDGE has accurate nutrition guarantee, high palatability, its nutrition is easy to be absorbed by the pet, and give pets healthier and safer nutrition guarantee.天然比瑞吉
NATUER BRIDGE, adopts Nordic formula and experimental standards, carefully selects fresh quality ingredients.It meets nutrition and taste needs for your pet dogs in China’s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the healthy daily nutrition for pets.The meat that has passed a variety of freshness
tests, instant sterilization is mad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o keep freshness, and no preservatives are added.Produced by natural ingredients, no artificial color, antiseptic, antibiotic, and hormone added.It is developed by animal nutrition experts and veterinarians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of different pets.It is complied with AAFCO(Association of American Feed Control Officials)formula and experiment standards, and it conforms to human food grade.NATURE BRIDGE has accurate nutrition guarantee, high palatability, its nutrition is easy to be absorbed by the pet, and give pets healthier and safer nutrition guarantee.开饭乐
以“美味”为特色的宠物食品,添加真肉等美味食材,独有肉汁香烤技术,适口性佳,每一粒都浇上香浓肉汁、鲜鱼汁、蔬菜汁,再撒上醇香可口的肉粉,让猫狗爱不释口。
Take the delicacy as the feature of pet food, add real meat and other delicious ingredients, has the unique technology of gravy and high palatability.Each one is sprinkled with fragrant gravy, fish juices, vegetable juices and meat meal, let pets fondle admiringly.优本
世界首创内在调理中药成分,在反复性发作、需长期调理的疾病上更具优势,由中农大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兽医所专家主持研发。经全国50家具影响力的宠物医院验证,功效显著。独有小包装,更新鲜香脆。
The world innovative prescription pet food, helps pet recover recuperation.Formulated by leading experts from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hines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Veterinary Research Center.Tested and approved by 50 pet hospitals nationwide, with obvious effect and no negative effect.And the unique small package make it more fresh and crispy.诺瑞
让宠物通过日常膳食的营养提升抗病力。“免疫加护配方”,内在通过优质蛋白及其它营养素的协同作用,调理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犬只的主动抗病能力;外在通过补充免疫强化的营养,加强免疫防线。内外结合的双向保护力,让爱犬得到更周到的保护,远离疾病困扰。
Nory lets pets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disease through daily meals.The strength immune
formula, on the one hand, Nory improve the pet’s immun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their resistance to disease through the synergy of quality protein and other nutrients in the internal.On the other hand, Nory enhance the pet’s immune defense through strengthen nutrition in the external.The double protec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let pets get more thoughtful protection and stay away from the diseases.
第五篇:自动化英文介绍翻译
自动化
自动化概述了机器或设备在缺少干预程序或要求自动操作和过程控制指示的情况下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平稳、准确、快速。”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研,运输,商业,卫生,服务,和家庭。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中的人从精神和窘迫危险的境地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器官机能,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因此,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自动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自动化是在1946年发展起来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副局长哈德森福特首次提出了“自动”一词,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和自动传输及处理过程。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到达了单变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局部自动化阶段。60年代,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广泛应用的出现,确保进入了最优控制和综合自动化的管理生产过程的阶段。70年代,自动化成为大型,复杂项目和非工程体系,现代控制理论的对象涉及许多困难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为了促进自动化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这就是一个大型而复杂的系统,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系统,这是已出现了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级的成果自动化系统的综合利用,如柔性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采用自动设备和应用则出现在18世纪以前。古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用这种有效的设备取代了家畜,自动设备来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繁难的欲望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他们无关探索造出了原始的一些自动装置。中国古代指南车,再遥看17世纪在欧洲的风力发电控制装置的发明,虽然发明与自动化无关,但对其技术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自动化技术在18世纪形成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1788年j.瓦特的英国工程师发明的离心调速器(也称为飞球调速器),并把其与蒸汽机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蒸汽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阀门。瓦特发明迎来了自动调节装置应用现代时代,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控制论的后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开始使用自动调整装置,处理工业生产的控制问题。这些监管机构的一些设备,跟踪给定值,使一些物理量,在给定值附近依然存在。在自动化技术自动调节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进入20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业生产调整的分析和研究合成系统。虽然这在自动调节器反馈控制时期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但在理论上的反馈控制原理是从20世纪初的20年代。1833年,在机械设计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三首先提出了过程控制的原理。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939系统和控制世界的第一家专业研究机构让经典控制理论形成,并促使了当地自动化和组织准备的理论发展。部分自动化形成于19世纪40至5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在战后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复杂自动调节装置的设计,创造一个系统和控制这种新的科学领域。这门新学科被称为美国伺服理论,苏联称其为自动调节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控制问题。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字是在1960年联合全国第一次会议的提出的。由于在1945年解除禁令发布后的战争,其被系统地阐述为经典控制理论。1945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被推广。50年后,经典控制理论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基本上能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工业发展的需要,军事技术的需求。但50年代的后期人们发现经典控制理论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经典控制理论到达了他所能应用的极限。
在20世纪40年发明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创造一个数字程控新时代,而它仅限于自动计算,但ENIAC的制造和EDVAC的成功,开创了电子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60至70年代发明的,逻辑控制系统中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过程控制和其他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和直接控制生产基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后期,因为50年代是一个综合自动化时期,所以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迫切需要解决多变量最优控制问题。于是诞生了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和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在微电子技术有了新的突破。1958年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在1965年和1971年的单芯片微处理器。对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控制工程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复杂的微处理器来实现控制把综合自动化变为现实。
“自动化(自动化)”是在1936年美国的DSHarder,他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机器零件之间的转移没有人去执行操作的是“自动化”。自动化的概念是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过去,人们对自动化或自动化的机械作用功能目标的理解是,以取代人工操作,自动完成特定工作。这实质上是自动代替人的意见。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自动化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包括电脑),不仅取代了人的身体,而且心理也被取代去协助自动完成特定的工作。今天,这个自动化的概念似乎是不完美的。作为机器的自动化功能相对狭义的理解是目标代替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例如,有些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人口,自动化没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今天,自动化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观念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广义内容自动化包括以下内容:在制造自动化的形式有三种含义: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以取代或协助人的精神,人机制造系统和全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功能,以自动化来代替人的体力和脑力工作仅是自动化的一部分。自动化的特点是一些目标,已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制造自动化的范围不仅涉及到具体的生产过程,还有在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所有过程。自动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制造自动化技术目前非常活跃。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被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70年后,开始复杂系统自动化控制和先进的智能控制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国防,科学和经济领域,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家经济管理体制。自动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延伸到非工程领域,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和自动化。自动化将在更大的模仿人的智能,工业中的机器人,海洋开发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的科技革命和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通过一个开关的设计触及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大空间飞行器有阴影研究。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从事系统操作,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检测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工作中的应用式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和技术人员。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大的领域。据估计,国外大公司在这专业领域的项目和很可能发生在人员的短缺问题将会有很大的隔阂。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是信息电子领域的新课题,是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非常快速的发展,目前相对成熟。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工程及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其主要技术手段,而且还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管理和决策的研究。一些特点是力量强,弱,电力和电子技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性结合,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因此使毕业生有很强的能力的去适应“宽口径”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是热门专业,高考往往比其他专业方向的吸引度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容易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收入高;②名字听起来不错,专业的内容吸引学生,在对它有利的社会宣传和舆论。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结
果非常良好的前景更容易转化为现实产品,而且也有经济效益。他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了众多候选人,实在是个好地方,以展示他们的才华。然而,鉴于国内目前的形式,考生在报考专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考虑对他们的兴趣。也许这个方向发展不是他的天然兴趣,但许多人说好,然后自己,“感兴趣”的。这对以后的兴趣发展十分不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来衡量他们的整体素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需要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能力为将来做准备,掌握专业知识和灵活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虽大,但也有很多可选择的人,如果不是非常强的整体素质,很难在人群中站出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也许这对许多怀着崇高志向的学生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里所提及的两点,也是个别学生的追求的其他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只寻求一个更好的工作,在行业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你想在技术的创新中做出贡献从而巩固自己的能力和艰苦工作就如同天上掉馅饼。作为专业研究应用的前景良好,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广泛的质量比较高,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是从一个小型家庭到大到整个社会都非常需要这样专业人才的国家。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质量技术监督,也有一些外商投资,私营部门,疗程相当可观。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大,他们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更好的研究,可以自己经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国专业人员的研究在我们面前,所以如果你想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自身能力,出国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把工程,整合文本,金融工程,艺术和电脑设计纳入了新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科学。主要学科包括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在70年代,首先是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直接电流控制模式,而驱动电压的执行元件是一个直流控制电压,专业生产直流,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粗糙精度低。但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直流控制模式已众所周知,人们自然就想到与直流控制执行器的联系。随着晶体管,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及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当前以完善的控制理论,现代数学,以弱电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德矩阵代数使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更为强大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这个专业已经在日本,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广泛发展,大学也设立了专业,在此期间也有很多成果,如数控机床完成,车间厂房控制工作已经有新的课题。电子技术和自动化,计算机相结合,为电子工程及自动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意义。无人驾驶系统的简化结构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的宠儿。
早期(1949-1966)我们的许多大学建立了这个专业,主要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践,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许多国家文化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和城市的骨干已成为行业的专家。“文革”期间,由于政治的影响,国家的高校不得已停止了招生,由于首要的讲师被批判,他们几乎不能再呆在学校所以这个专业受到很大影响,只能停止招生。但即便如此,许多教师仍没有停止研究。他们知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起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在此期间并没有放弃专业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改革开放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大学恢复了招生,专业得以发展,许多大学都建立了这个专业,历经了一年又一年的招生每年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知识分子,尤其是现在的专业招生,招生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前列,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对外交往的增强,使我们已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表现为:300 000 000 000次每秒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仿真技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经过教师和学生工作研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得以开拓,区分成为“程序”和“电子信息工程”,涵盖了原有的“绝缘技术”,“电气绝缘电缆”,“电动马达和控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技术应用“和”光与照明“等几个专业方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理论与新技
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方向。并且还有基于计算机设计,实施,产品结构,性能,加工,造型等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的模拟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培训,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都是以坚实的科学和技术为基础,这里有艺术创新和技术人员,高级的复杂。这个专业注重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应用,产品造型,设计,及实际平面设计,三维设计,产品设计,全面的智能。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应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企业形象策划等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和管理。包括电路理论,基本电子,机械,电力电子,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高中也是基于社会需要学习的灵活性,适应性强,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覆盖面广。同时也有电机及控制实验,实验电子工程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一直以来,我们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化国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计算机为基础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和开发环境平台” 为核心开发的过程知识,互动设计模型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和应用框架(CAPPFramework),推出金叶CAPP系统,CAPP和与双方的其他产品。随着支持过程建模和动态知识的获取,各类工艺设计和信息管理,产品技术信息的共享,支持基于进入决策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特性,还有提供工艺知识库管理,流程定义格式卡应用支持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系统的开放性,易于扩展和维护。产品已存在于国家企业,特别是企业CIMS推广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示范工程和开发的产品,红外光电保护装置,高功率,高品质的开关电源的发展。机器人产品包括移动龙门式自动喷涂机,电动喷涂机器人,柔性仿形自动喷涂机,往复喷涂机,自动喷涂机器人,机器人框架,处理机器人,弧焊机器人。这些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仅仅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生产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充分反映全貌。从技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各个方面中国外先进技术的影看来。现在局势是严重的,但也充满机遇。石油炼制和化工过程自动化和其他工业液体或粉末的化学处理自动化。常用仪器仪表,调节器和由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组成的蒸馏设备或整个工厂的最优控制。主要控制的方法,运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制造业自动化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结合的产物,校正的目标是离散零件。早期制造自动化是机械或电气元件,自动化或一个简单的单机自动化生产线。经过60世纪2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仓库。开发应用于很多方面,小批量的生产型柔性制造系统(FMS)。为使柔性制造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车间,信息管理,生产管理和自动化融合起来,这里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CIMS)。自动化工厂或人力,财力,物力,生产,办公及其他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机构管理是涉及计算机和通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核心科目。常用的多种高速电脑和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本地网络终端。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基于决策支持系统(DSS)得以发展,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其他建议。自动化的社会影响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使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