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伟大转折,即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今天重提解放思想做什么呢?我理解,是为了实现新的伟大转折,即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从西方式的效益为中心的现代化转向以和谐为核心的全面小康,从不可持续的现代文明转向可持续的人类新文明。
第一次伟大转折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党中央号召的.新的第二次伟大转折有所不同。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预示着新的第二次伟大转折的开启。但党中央没有这么明说,需要我们去体会、去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为实行第二次转折做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这就艰巨得多,困难得多,更需要胆识和魄力,更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敢闯的勇气。
为什么要实行第二次伟大转折?
我国 30 年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第二次转折创造了物质条件。我国 GDP 总量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 5 万多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我国 30 年改革存在的问题,要求实行第二次转折。我国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即三大关系的恶化:
第一、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突出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全国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空气污染严重.第二、人与人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贫富拉大、犯罪严重、腐败泛滥、道德下降。第三、人与自我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趋高。全国有精神病患者 1600 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脑心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每年有 28.7 万人死于自杀,200 万人自杀未遂,即每 2 分钟自杀 9 人,其中 8 人未遂。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水平的 2.3 倍,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自杀成为我国 15 至 35 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各级领导对 GDP 数、创汇数、招商数十分敏感,对精神障碍数、自杀数,漠不关心。有人说过,如果深圳饿死一个人,一定会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党政领导会重视,社会会关注,媒体会报道。政府的救助机构、社会的救济单位以及他的亲戚、朋友、邻居,都会纷纷反省,为什么不伸出援助之手?全社会已达成一种共识,不能容忍一个人因物质贫困而死,发生这种现象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耻辱。然而,一个人因精神痛苦而自杀,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更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南方某城市每年自杀 2000 人,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以人为本吗?这是和谐社会吗?现在,对物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人的关注度。“见物不见人”,可以说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今天 13 亿中国人,谁关心人的精神?谁关心人的灵魂?谁关心人的情感?谁还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汽车坏了可以去维修,人的精神出了问题有地方“维修”吗?一个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到今天,还说没有条件关心人的精神,这说得过去吗?
经济发展、财富增加,伴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是现代文明的通病,则不过表现在我国更为突出、更为严重。我们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吗?只抓经济,只抓 GDP,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发展经济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发展,就无视环保,无视社会进步,更不能无视人的精神。
我国的未来与前途,取决于新转折。上述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 GDP 的增长所能解决的。今天深圳人均 GDP 超过 9000 美元,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深圳的未来就是我国的明天,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吗?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吗?如果深圳只在追求 GDP 上下功夫,可以说对我国的未来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就当不了排头兵。
以物为本位、以 GDP 为目标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可持续的。全世界要实现美国式的现代化要 20 个地球。中国人要像美国人生活需要 6 个地球。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少数国家富裕,多数国家贫穷的基础上的。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一样现代化,地球资源、自然环境都承受不了。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现了现代化,广大农村,八亿农民还没有使用现代能源,资源瓶颈已经出现了,生态已经恶化了。如果都实现现代化,八亿农民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可能吗?这就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最大悖论,所有国家、所有人都想现代化,然而这种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的出路何在、中国的出路何在?
我国必须走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世界。这就要解放思想,实现新的伟大转折。
新转折的方向、目标是什么?
解放思想,首先就要反省,我们闹革命、搞改革、忙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东方红》歌词的一句词:“他为人民谋幸福”。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幸福吗?我想答案是不幸福。精神障碍如此严重、自杀率这么高,就是证明。为什么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还不幸福呢?这就需要反思。应该说,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解决。
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威尔莫特和威廉.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 50 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在短短的 10 年间,英国受“焦虑不安、精神沮丧和神经紧张”折磨的人,从 10 年前的 5% 增加到现在的 9%,进入了“焦虑社会”。
美国的一位名叫麦克马洪的 历史 教授花了 6 年时间写了一本研究幸福的书,他的结论是“你永远不可能幸福”。他坦言他所研究的幸福植根于西方文化和比较富裕的社会。他说:“很糟糕,花了 6 年时间研究幸福的历史,我原以为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没有。”
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 25 个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 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 20% 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还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现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找幸福热。不丹、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提出了幸福指数。幸福经济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英国今年选举,以“幸福政治”作为竞选口号。世界研究幸福问题的专家在罗马开会讨论幸福是否可以衡量。我国在杭州也召开了幸福问题的研讨会。
这说明什么?世界开始了对物本位现代化道路的反思。反全球化运动,是因为现代化没有带来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因为现代化不能持续。掀起找幸福热,是因为现代化不能带来幸福。所以,有人认为认为,西方开创的现代文明没有解决平等、持续、幸福三大问题。
新转折就是为了实现平等、持续、幸福三大目标,就是为了开创人类的新文明。这不是一次伟大的新转折吗?
有位学者将全面小康归纳为五大特征:一是经济殷实;二是资源低耗;三是环境清洁;四是社会和谐;五是精神愉悦。全面小康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物质富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但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社会很和谐,精神很愉悦。除了物质水平一项以外,其余都优于西方现代化。而全面小康的这一弱项,正是换来与地球生态的协调、人类社会的持续,全人类都能实现,不像西方现代化只能供少数人享用,这实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全面小康可取代西方现代化,不仅作为中国,而且可成为地球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全面小康的五大特征,其实质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所以,全面小康的高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尝试。
我国崛起靠什么,主要的不是靠经济,更不是靠军事,而是靠文化、靠理念。小康的理念、和谐的理念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小康、和谐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不要利欲熏心,人的幸福主要的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来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来自正确地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自然,来自道德、来自精神、来自胸境、来自心灵、来自平衡。
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就在于追求物质的同时,找到一条追求精神的道路,使国民在寻求物质享受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从精神的追求中即真诚的亲情、真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真诚的工作、真诚的服务、真诚的奉献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从安宁的心灵、健康的体魄、淡泊的生活、关爱的人际、和睦的氛围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往往体现在享用的瞬间,还不能过度,否则有害而无益;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回味无穷、多多益善、有益无害。物质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要耗费资源、损害环境,要争夺、竞争、算计,要忙碌、紧张、妒忌。而精神享受获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很简单、很轻松、很自然、很安逸、很方便。
总起来说,西方开创的现代文明,是以 “物”为中心。把占有物、消费物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尺度,积极的成果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代价和必然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人的不平等、不幸福、不持续。
我国探索的人类新文明,是以“人”为中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人性得以发扬,人性得以完善,真正实现人的平等、幸福、持续。
以“人”为中心取代以 “物”为中心,不是不要“物”,也不是轻视“物”,而是使“物”的生产、消费、分配走上科学、合理、公平的轨道,即实行清洁生产,不破坏环境;适度消费,不浪费资源;公平分配,不两极分化。
以“人”为中心取代以 “物”为中心,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核心,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发展权;以人的需要为宗旨,既关心人的物质需要,还关注人的精神健康;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人的持续为原则,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破坏生态。我国要建设现代文明,又要超越现代文明,就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就是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新的价值理念、新的价值尺度、新的社会形态,就应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学说,制定新的方针、新的国策、新的目标,实行新的伟大转折。
需要一场理念的革命
解放思想,就是理念革命。目前我国思想界有三股思潮:一是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创造了五百年辉煌的西方文明,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西方文明不能照搬,也照搬不了。二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延续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肯定有值得继承的宝贵东西。但我们不能全盘复古,孔子圣贤的教导,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所有问题。传统文化同样不能照搬。三是传统社会主义,主张回到计划经济、公有制、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口号、新概念,这是对旧社会主义的反省、新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得到更为清晰明了的解释。
西方文明的精髓是倡导爱自己。人不爱自己怎么生存、怎么发展?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就是不允许爱自己,看作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温床,号召“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改革开放,就是允许在经济领域爱自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不允许,在社会、政治领域更是缺乏制度保障。爱自己,是人性的要求,是构筑现代文明的基石。我们没有理由不允许、不保障、不鼓励爱自己。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倡导爱他人。人爱自己,还需要爱他人。人要生存、发展需要合作,这就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想到他人。人的伟大、人的价值、人的意义,恰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对他人的爱,从爱父母到爱兄弟、爱朋友、爱众生、爱祖国、爰自然。现代人在利己主义、物质主义的泛滥中集体迷失,传统文化是治疗现代病的一付良药。
社会主义的精髓是倡导爱大家。针对自由竞争必然带来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马克思主义运用看得见的手,照看社会公共利益。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今天看,在看得见的手的运用上,除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消灭私有,计划经济以外还可有其它选择,但照看社会公共利益的理念是正确的、永恒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在于没有照看好公共利益。我国改革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共利益有所改善,但改善得不够。资本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在照看公共利益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这是从 5000 年的中华文明、500 年的西方文明、200 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提炼出来的,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具有的逻辑的完整性和严密性、理念的神圣性和正义性,可以成为执政的共产党治党、治国的理念,从中引伸出新方针、新政策、新制度:爱自己,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爱他人,就是孝敬父母、奉献他人;爱大家,就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平分配。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落实。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实现了平等、幸福、持续,也就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也可以成民众修身、齐家的理念,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做到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一定和谐、幸福。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可以超越阶级、民族、国界,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认同。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所提出的理念不为中国同胞、世界民众所接受,怎么解放全人类?
解放思想的理念,要在人类的文明中进行比较,世界的舞台上接受检验。布什向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人权理念,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美国的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世界能学吗?中国能学吗?布什向全世界推广价值观,我们有什么理念能到联合国去讲、到全世界去说?集东西方文化的精粹,既体现物质文明,又弘扬精神文明的“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可以叫响全世界。
第二篇: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
(2008年7月29日)县人大主任
李升翔
在本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通过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市、县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县委十届三次全委会报告等篇目的 再次深入学习、悉心体会,围绕解放思想,促进工作新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对镇雄县情还需要再认识
(一)对人口众多应该承认历史。镇雄作为一个人口大县,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是历史上镇雄盛产鸦片,靠种罂粟可发财;二是交通便利,当时的镇雄,虽然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但由于处于鸡鸣三省交界处,到四川、贵州都较为方便;三是适宜居住,镇雄虽然属于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但是水源较多,再加上煤炭丰富,生产生活有保障,因此,四川、贵州人不断迁来镇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镇雄人口在50万左 右,现在137万,差不多翻了3倍。
(二)对大小穷富应该深化认识。“大”,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负荷重。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达137.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369人,属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小”,就是经济总量小,- -1人均占有量少。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2132元,均居市、省倒数第一位;人均财政收入85元,居全市倒数第一位、全省倒数第二位。“穷”,就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还有绝对贫困人口近10万人。“富”,就是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4亿吨,占全省储量的28%、全市储量的 36%;全县富余劳动力达41万人,位居云南省之首。
(三)对一弱一强应该视为县情。“弱”就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办学条件较差,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科技推广和转化率不高,乡村医疗条件有待改善,农村饮水困难群众较多,农网改造力度还需加大,计生工作任务艰巨;“强”就是发展后劲强,我县作为全国煤炭资源大县,排名全国第三,随着华电镇雄电厂、山东鲁能集团等煤电化综合项目的顺利推进,煤炭产业链将延伸,附加值将提高,据专家推算,煤电化工将使资源增值7倍,也就是1000万的可实现7000万的利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将强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对加速发展应该充满信心。一是班子团结和谐。县四套班子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既能做到奋力干事,也能和谐共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县委正视差距,跳出镇雄谋划镇雄,立足镇雄发展镇雄,把深化县情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战略,切实打牢“三个基础”(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以城
- -2镇建管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基础、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做好“三篇文章”(新型工业化文章、农业产业化文章、人口控制文章),发展“六大产业”(煤电化工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烤烟产业、劳务输出产业、特色畜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工作新思路。三是基础条件较好。2007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71.1%,镇毕二级、镇赫四级油路建成通车,塘以通乡油路即将竣工,乡镇农网改造效果明显,全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四是川黔经济拉动。镇雄具有背靠云南和面向川、渝、贵的区位优势,川黔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拉动我县的进一步发展。五是生物矿产丰富。我县植物资源有600多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天麻、竹荪、木漆、苦丁茶等特色产品享有名气。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藏。优质无烟煤、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是全国煤炭基地县;硫铁矿远景储量12.3亿吨,已探明工业储量2030万吨。六是国家政策转移。随着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关注低收入群体,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得到更多的扶持和帮助。七是人勤智慧。镇雄虽然经济条件差,但镇雄人能吃苦耐劳,干活不怕脏、不怕累,而且比较聪明,肯于学习,善于 学习,群众学习技能致富的愿望强烈。
二、对制约发展因素还需再找准
- -
3(一)思想观念不够新。存在小富即安、稍进则满、不思大进取的“小农”意识,工作中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缺乏与时俱进、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部分领导干部解决新问题往往凭老经验,习惯于墨守成规,不善于把中央、省、市、县方针政策与本县、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落实不够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了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一些工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年要完成的工作三、五年都还没有结束。这主要是因为个别乡镇、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往往是敷衍塞责,简单应付,致使县委、政府再好的工作思路,再好的决策,也因为缺乏真抓实干而 进展迟缓,工作不是失之于决策而是失之于落实。
(三)方法措施不细化。应该说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工作,各单位、各乡镇在贯彻落实好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还需要各单位、各乡镇结合实际再进一步研究细化,但一些乡镇、单位往往是对县委、政府的政策、精神照抄照搬,仅是传声筒,开个会讲个话就算完事,工作责任不落实,不能达 到预期的目标。
(四)投资环境不宽松。有的单位服务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不大、架子大、口气大”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部门到外来投资企业检查既不报告,也不经批准,今天这个部门去检查,明天那个部门去检查,有的甚至是重复检查,使外
- -4来企业难以应付。对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而是一罚了之,一罚完事,不服从,就百般刁难企业业主,就给你过不去,下次找机会再检查你,再罚你。一些执法部门的办事人员更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4.3:12.9:32.8调整为2007年的42.4:20.3:37.3,从总体上看,我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突出;第二产业目前形成支柱的只有煤炭产业,但技术含量低,缺乏精深加工,还比较粗放,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受交通、信息、信贷等制约,发展相对缓慢。
(六)“三化”进程不够快。具体表现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组织程度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不高。在工业化方面,工业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即使是已经形成产业的煤炭,也仅仅是处于开采阶段,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而其它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骨干企业的支撑力不强。在城镇化方面,城镇化率只有18.5%,低于全省31%的12.5个百分点,整个城镇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不少乡镇沿路而建,不注重特色,结构雷同,而且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服 务功能弱,脏乱差问题突出。
三、解放思想还需再大胆
- -
5(一)大胆冲破观念束缚。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必须要有“决人所不决”的胆略,“为人所不为”的手笔,“成人所未成”的气魄。敢于争先、勇往直前,就能抓住机遇,推动发展,领先一步;而畏首畏尾,左顾右盼,则只能是亦步亦趋,丧失机遇。面对其他各县的竞争发展,我们必须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敢闯、敢为人先。只要符合实际,只要有利于发展,我们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让结果作为检验的标准。
(二)大胆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各项工作实践中,既要有创新的意识,又要有创新的锐气;既要不怕风险、敢担风险,又要讲科学、循序渐进;既要有创新的胆识,又要具有务实的作风,把创新的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要把中央、省、市精神与我县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使各项任务都 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大胆改善投资环境。要按照“政策从优、办事从快、手续从简、收费适中”的原则,健全完善全县招商引资制度,切实以优惠宽松、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吸引外商来我县投资,努力创造“亲商、留商、富商”的良好社会环境。对到外来企业检查的部门(安全检查除外)必须报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才能进行,建议外资企业由县招商局统一加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私自收费,不准向外资企业乱摊派,乱要赞助。并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外来投资企业的投诉案件,凡
- -6投诉的案件要做到件件有落实,对调查属实的,要严肃查处。同时,要对干部尤其是手中有点权力的干部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使他们正确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
(四)大胆抓好责任落实。乡镇和部门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弄清具体情况,研究具体办法,分析具体变化,解决具体问题。核心要求是具体化,任务要具体,措施要具体,要求要具体,领导要具体,切实把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到人、落实到每个时 间段,从而促进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去,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胆突出特色产业。要切实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林畜牧产业,比如木漆、土鸡、黑山羊等,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扩大产业基地规模,使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分别突破亿元产值。同时,积极培育扶持优质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益,努力将我县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六)大胆推进“三化”进程。镇雄落后的根源在工业,崛起的希望也在工业,只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发挥煤炭、硫铁矿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企业入驻我县共同发展;要办好赤水源工业园区,通过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用民营企业支撑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技术、人才、政策向园区集聚,提高工业效益。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以提升县城城市品位为
- -7重点,树牢“建设新城区,淡化老城区”观念,加快龙腾、新村、商贸小区建设,力争三到五年形成连片规模,并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切实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功能,着力抓好卫星集镇和中心集镇的规划建设,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吸纳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进城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培育大户成规模,要对特色农业产业土鸡、魔芋、黑山羊、黄牛等养殖大户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促进其做大做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样板带动,大力举办不同类型的特色产业开发样板,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干,促进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要运用利益驱动,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支持引导发展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技术服务型等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七)大胆实施分类指导。一是目标任务要分类指导。各乡镇、部门由于基础条件、工作环境等情况不同,因此在安排部署全县中心工作时,要充分结合乡镇和部门实际,制定切合实情的目标任务,确保目标能实现,任务能完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二是解决问题要分类指导。乡镇和部门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对工作对象进行梳理排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 -8
第三篇: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心得——庞广珍
解决问题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解放思想呢?所以,解放思想首要的是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问题。
解放思想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蛮干而是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作为执政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前提下解放思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
解放思想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解放思想决不是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解放思想的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 1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准确地而不是模糊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学懂弄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解放思想不是流行语,更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今存在的问题。诸如特权和腐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假冒伪劣、安全事故频发、以及被群众称之为的“新三座大山”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从根本上、源头上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堵漏洞式的、隔靴
2瘙痒式的治标不治本在实践中证明不奏效的办法,更不允许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大行复辟倒退之实。
解放思想是我党历史上一贯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贯反对因循守旧,强调创新,开拓前进的。他曾经郑重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存的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其、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查找我们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解决问题这个核心,锲而不舍,务实创新,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解放思想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强调“完成新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的境界。”历史上每次思想解放的实践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解放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推陈出新,创新思维,因此,要培养一种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
人所未见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为解放思想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四个思想,增强四种能力。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主观臆断思想,增强探求未知的能力。有的人不能解放思想,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又不注重实际调研和调查,思维素材贫乏,仅凭个人的经验、凭感觉、凭好恶盲目决断,主观臆断。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增强探求未知,突破思想束缚,积累思想素材的能力,要实现由封闭性思维方式向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转变。要破除封闭短浅、保守僵化的思想,在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上寻求突破。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呆板懒惰思想,增强思维活跃的能力。活跃思维、善于联想是形成创新性思维的起点,要摒弃四平八稳、避生就熟的懒惰性,增强思维活跃性和多向性,善于把意义上差距很大的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产生新知识、新见解,要确立和增强善于联想的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其次要及时地摄取信息,突破思维的狭隘性,勤于实践、勤于观察,善于联想,能够摸到时代的脉搏,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新事物和容易被忽视的新问题,抓住有价值的东西,积累丰富多向的思维素材。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反应迟钝,增强超前思维能力。思维上因循守旧,反应迟钝,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遇事瞻前顾后,把困难看得较重,怕担风险,怕出问题,这样是不可能抓住机遇、推陈出新的,要具有预见和把握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能力,只有大胆创新,超前预见,才能超越思想,展望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做出科学的决策,创造新的业绩。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克服单一思维,增强多向思维能力。我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有一个视角,思考问题只有一条思路,研究工作只有一种方案,处理事情只有一个方法,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这样无法破除陈旧的思想“堡垒”。培养多向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善于比较鉴别,校正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仅要正面比较,还要反面比较;不仅要纵向比较,还要横向比较,要做到正面比较与反面比较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其次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往往能突破一般思维的常规惯例,从而得到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新结论,取得出奇制胜的创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推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不断开创解放思想的新境界。
第五篇: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
纵观历史风云,无论是国内朝代的更迭、民族的振兴,还是国外强国的崛起、时代的进步,最根本的原动力是思想的解放、意识的超前。思想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以及时间的论证而作出的正确判断,是推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要想具有超前的意识,形成成熟而又合乎科学规律推动时代进步的思想,赢得思想的解放,必须首先要善于学习。
一是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俗话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要想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有所作为,具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及时让僵化落后的思想得到及时的解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的要求,必须要向史书寻找答案。史书是千百年来人类思想进步的结晶,是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鉴定书。研读史书,让我们变得理智和清醒,什么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什么是这个时代不需要的,史书都会若隐若现的告诉我们答案,从而让思想得到及时的纠偏,保持正确的思想航向。
二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居家过日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家庭成员齐努力,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也是一样,大政方针一旦制定,全国人民都要积极响应,围绕方针政策,统筹自己的思想言行,有利于发展的话就说,与人交流后形成成熟的集体意志。平时你连国事都不关心,国家时政置若罔闻,你又怎么能够参与讨论、解放思想。时政这个纲要扭紧,才能抓住中心,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在新的千年的伟大复兴,让思想解放的光芒辉映盛世汉唐。
三是学习国际风云际会。兵家有言: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传媒手段,及时掌握国际风云变幻,包括国际力量的构架、经济战略的走向,要做到容世界于方寸之中,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四方的眼界。将你思考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考量,才能让你的思想找到准确合适的定位,解放思想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泉涌出,而不会出现思想枯竭,限于僵化的窠臼而不能自拔。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即在此。
四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各种知识的及时更新储备实际就相当于给一个人造血一样,让你的血液保持永远的新鲜,维持大脑的运转需要,使思想之芽随时代的步伐实时绽放。各种知识能给我们提供观察思考的各种角度,思想一旦限于僵化,调动自身的各种知识储备,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审视,也许就会有一种开阔的思路,获得柳暗花明的霍然境界。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让人生的心态永远年轻,让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
朋友们,民族的兴旺复兴是你我的共同目标,解放思想是你我的共识,那么,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学习开始,远离不切实际的空想,走进客观务实的土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是你我思想解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