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5: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

第一篇: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

在全市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工作

现场会上的讲话

副市长 邓建华(2010年11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今年推进“三年赶超”工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全区千万亩秋冬种暨秋冬菜生产现场会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确保今年农民增收目标实现。上午,大家参观了港北区中里乡港阳蔬菜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覃塘区覃塘镇友联养鸡场、港南区湛江镇富民养鸽场和明发药材有限公司穿心莲收购现场、八塘镇新陆村冬种马铃薯和食用菌示范片,刚才又听了桂平市、平南县领导以及港南区冬种马铃薯种植大户徐联谨、覃塘区东龙镇养殖大户刘造光的发言,对农民增收和冬季农业开发深有启发。这几个参观现场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抓农民增收和秋冬种工作的思路清晰,特色比较明显,工作比较扎实,成效比较显著。希望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农民增收和秋冬种的目标任务。等一会,李宁波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当前农民增收和加快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三年赶超”目标,以实施“三百工程”大会战为抓手,战胜了严重的春旱和夏季洪涝灾害,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2.43亿元、增长4.6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54元,同比增加753元,增长19.3%,增幅领先全国6.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13.1%),在全区各市排名第一位。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80亿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5元,增长1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主要有几个方面亮点:

(一)粮食生产形势转好,确保了农民增收。今年,市人民政府继续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狠抓粮食种植面积落实,推广良种良法栽培技术,着力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05万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2.2万亩,秋粮播种面积201.6万亩,其他类面积11.2万亩,特别是大力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98.6万亩,同比增加12.2万亩,为今年的粮食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上半年,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抗旱保苗促春耕,全力抗击6月份的洪涝灾害,把粮食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下半年,全市在扩大粮食面积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两迁害虫”和以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的晚稻田间管理,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秋粮生产出现了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据农业部 2 门初步估产,全市秋粮产量将达71.86万吨,增产3.92万吨,比上年增长5.7%,弥补了因洪灾造成的损失。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47.7万吨,增长2.83%。

(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大力发展优质稻、蔬菜、蚕桑、水果、中药材、食用菌、木薯、糖蔗、茶叶等优势作物,建立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三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全市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5万亩,同比增加10.5万亩,增长3.8%,粮经比为0.57:0.43。2010年八大农业优势产业的产值达到58.1亿元,比去年增长6%。大力发展水产畜牧业,坚持良种繁育、小区养殖、农户散养一起上,突出发展生猪、家禽、特禽和名特优水产产业,推动水产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前三季度全市出栏生猪、家禽分别达到254.22万头、3023.95万羽,分别增长4.37%、5.01%,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分别增长4.62%、7.0%、2.7%、6.5%,预计全年畜牧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比去年增长5.2%。林业生产显著回升,林业产值4.44亿元,增长12.08%,比上半年回升了17.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265.7元,增长14.2%,其中来自种植业为956.0 元、增长16.8 %,来自牧业1276.8元、增长12.2%,来自渔业88.8元、增长22.7 %,来自林业74.4元、增长61.8%。

(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4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104家),其中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国家级2家、自 3 治区级6家、市级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59个。这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运转正常,加快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拉长了农民增收的产业链条,又使农民在产、加、销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收益,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按农林畜禽产品加工每增加百万元产值,可直接为农民增加纯收入6.5万元计算,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达4.7亿元。

(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引领了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列入了“三百工程”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务输出机制,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有效开展。人保、农业、教育等部门密切合作,抓住发达地区企业招工难、工资上涨的机遇,大力组织大中专和职业技校毕业生、农村高初中毕业回乡青年外出务工,同时做好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维权服务等工作,促进了务工增收。前三季度全市输出劳动力93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5.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62.9元,增长28.0%。

尽管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实现农民增收“三年赶超”目标的压力仍然很大:一是农民增收的办法不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规模还不够大。二是粮食生产压力大。由于上半年干旱、洪涝灾害影响,夏粮小幅减产,给秋粮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三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冬春季节是动物疫病易发季节,防控工作任务艰巨。四是农业生产基础比较 4 薄弱,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过于分散,创牌创优工作有待加强。五是秋冬季农业开发的规模还不够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二、迅速掀起冬季农业生产高潮,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冬季农业开发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抓冬季农业开发等于为农民增加了一造的收入。

(一)我市秋冬种生产的特点

我市秋冬种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我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千万亩秋冬季农业开发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全市秋冬种面积达到82万亩,比上一年增加2.1万亩,秋冬种面积约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其中秋冬菜种植70万亩(含菜用马铃薯),实现秋冬种农业产值10.25亿元,增长5.1%。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去冬今春秋冬菜上市以来,各类蔬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市单是秋冬菜种植这一项,产值达到3.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1.5元。我市各地有许多秋冬种促进农民增收成功的典型,如平南县的思旺、镇隆等乡镇的农户冬种1亩马铃薯,纯收入超1000元,接近两造种植水稻的纯收入;官成镇农户采用早稻—秋花生—香葱模式,1亩早稻产稻谷900多斤,产值1200 5 元,秋花生产量1000斤(鲜品),产值2000元,冬种香葱亩产4500斤,产值8000元,这种模式1亩田年产值达11200元,纯收入8000元以上;桂平市金田镇的农户种植秋淮山1亩,可收淮山鲜薯4000多斤,产值1万多元;港南区桥圩、湛江等地农户冬种1亩药材泽泻纯收入600多元,超过一造水稻的纯收入;覃塘区的三里、五里等乡镇农户冬种食用菌100平方米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三是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我市秋冬种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布局。如平南县、桂平市是广西秋冬种重点县,每年秋冬种面积20万亩以上,是冬种马铃薯的优势产区,2005年平南县曾获广西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称号,此外,桂平的淮山、平南的粉葛在区内外知名度很高,是全国主要蔬菜市场的重要货源地;覃塘区、港南区是食用菌优势产区,每年冬种蘑菇超过500万平方米,其中覃塘区三里、五里一带乡镇的群众生产积极性很高,出现了许多搭建大棚种植的典型,效益十分显著,港南的冬种中药材、覃塘的香葱等也十分出名;港北区是优质叶菜、大肉介菜的主要产地。

四是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在推进“千万亩秋冬季农业开发行动计划”中,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引导耕地合理流转,促进了秋冬菜生产的连片开发。如今天上午参观的中里乡寺阳村蔬菜基地是港阳蔬菜公司发展的基地,租赁当地农户500多亩土地建设大棚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种植高档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 6 菜,主要蔬菜产品外销;桂平新生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在港北区庆丰镇石卓村建立2000亩莴笋生产基地,获得了平均亩产达2250公斤、产值3300元的好收成;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入股集中开发老果园种植苦瓜、豆角、丝瓜、菜心等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覃塘区龙凤蔬菜专业合作社、六务香葱专业合作社、平南县官成镇新新香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通过连片开发,成为推动当地秋冬菜生产的带动力量。

(二)发展秋冬种生产的有利条件

1、冬闲田面积多,发展潜力大。我市有冬闲田面积约170万亩,去年秋冬种作物面积只有82万亩,全市秋冬种面积占晚稻面积48%左右,有52%的冬闲田还未充分利用,这说明我市发展秋冬种耕地资源十分丰富,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光温热条件良好,冬菜品种丰富。我市秋冬季节光温资源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冬种作物有较长的生产时间,同时冬季温度、湿度较低,作物病虫发生轻,极利于蔬菜的生长,蔬菜的品质也较好。良好的光温条件使我市的秋冬种品种十分丰富,冬种蔬菜品种主要有:马铃薯、莴笋、胡萝卜、大白菜、淮山、芥菜、芥兰、苦麦菜、荷兰豆、冬豆、食用菌等;冬种药材有:穿心莲、泽泻等。

3、国家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两个文件,要求各地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7 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全区秋冬种和秋冬菜生产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179号),下达了全区秋冬种的目标和任务。国家、自治区对秋冬种生产的重视,为我市以秋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创造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

4、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城区人口将达到46万人,城市人口的增加,对蔬菜的需求会大幅度增长,而蔬菜基地建设将成为城市配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秋冬菜除了供应本市居民生活需要外,还对北方市场供应作出较大贡献。由于秋冬季北方新鲜蔬菜缺乏,品种稀少,而我市秋冬季蔬菜生产比较丰富,又利于长途运输,冬菜将成为南菜北运的的重要货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各地群众对秋冬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平南县、桂平市的冬种马铃薯,港南区的冬药材泽泻,覃塘区的食用菌、港北区的叶菜等都形成了群众自觉种植的习惯,群众较熟练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管理要求,生产积极性较高。

这些是我们发展冬季农业生产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

(三)坚决完成今年秋冬季农业生产任务

今年,我市秋冬季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是:开发面积91万亩(力争完成93万亩),其中秋冬菜55万亩,马铃薯22万亩,食用菌1200万平方米,中药材2万亩,实现秋冬种 8 产值10.5亿元,秋冬种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30元以上。市人民政府已经将这个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目前,由于春旱影响,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季节比正常年份推迟了10—15天,将造成秋冬种季节后延,加上秋冬季干旱的影响,完成今年秋冬种面积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好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做到早布置、早行动、早落实,通过秋冬种示范样板和“菜篮子”工程带动,努力完成秋冬种农民增收目标。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计划每年从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提留的15%农业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建成30个2万亩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的标准化常年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年增加蔬菜生产能力10万吨;建成25个肉、蛋、奶、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年增加生产能力1万吨,切实解决贵港、桂平、平南城区的“菜篮子”产品供应问题,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从今冬明春开始,各县市区都要抓1—2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农业和水利部门要互相配合,做好蔬菜基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的“菜篮子”基地,确保全市55万亩秋冬菜生产任务完成。

二是抓好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我市上市时间正是北方市场空档脱销季节,有很大的时空优势。因此,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是我市主抓的秋冬种优势产业,各县市区一定要加强宣传和指导,重点扶持一批经济能人开发 9 冬种马铃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推广连片种植,带动面上生产,确保完成22万亩种植任务。从今年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来看,一定要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抢时间、抢季节,保证马铃薯在12月底前全部种植完毕,才能获得高产。目前,港北区、港南区、桂平市、平南县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点已经完成种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面上种植部分一定要抓紧抓好。农业部门要做好马铃薯催芽的技术指导工作,做到水稻收割一块种植一块,确保抢上季节。同时,我们要有超前防御极端低温天气出现的思想,提前准备马铃薯的防寒防冻设施,如农膜覆盖等,把防寒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抓好食用菌生产。食用菌是我市冬季农业发展较快的优势产业,生产规模连年扩大,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今年要在稳定发展冬种蘑菇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发展袋料栽培秀珍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食用菌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要大力推广“秸秆→食用菌→有机肥→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和菇稻轮作技术,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生产,促进我市食用菌生产向多品种、周年化的格局发展,实现产品均衡供应。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做好防寒保温增温措施,努力减少低温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是抓好冬药材生产。泽泻属于治疗性、保健性中药,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众多中成药的生产原料,市场需求很大。近年来泽泻市场货缺价扬,是大发展的良机。目前,泽泻种植在港南区已经形成了连片发展,其他县市区也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特别是桂平市、平南县沿江低水位地 10 区也可以作为避洪作物来发展,农业部门要做好引种、试种工作,探索“早稻--晚稻—冬泽泻”栽培模式,逐步扩大我市冬种药材生产规模。

五是抓好冬种绿肥生产。目前我市有中低产田150万亩,必须进行改土肥田,提高水稻产量。而冬种绿肥、马铃薯都是改良土壤很有效的措施。据专家测定,绿肥紫云英亩产鲜苗4000斤,相当于尿素28.6斤、过磷酸钙26.6斤、氯化钾15.4斤,每亩可节约60元以上化肥成本;马铃薯茎叶的肥效与紫云英相似,1亩马铃薯有3000-4000斤茎叶,与绿肥肥效相当,马铃薯茎叶还田后就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因此,今年在中低产田中也要大力推广冬种绿肥生产。

六是抓好冬植蔗生产。今年,全市冬植蔗计划面积为5万亩,糖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落实冬植蔗的地块,帮助蔗农解决蔗种、地膜、肥料等生产物资,及时组织群众抢季节种下,确保明年全市完成36万亩甘蔗种植任务。

七是抓好秋冬种农产品流通。重点是加强对本地特色秋冬种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展销推介,做好市场信息分析,指导农民销售农产品,确保农民种得出,卖得顺,价钱好。大力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渠道组织产品外销,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协调服务,保证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及时销售鲜活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三、切实抓好第四季度工作,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第四季度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对实现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突出。为此,一定要扎扎实实抓好第四季度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农民增收目标。

(一)抓好秋粮后期管理及收割工作。今年我市的秋粮增产丰收已成定局,开镰收割在即。但是,大家决不可麻痹大意,还要继续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不能放松对稻飞虱、粘虫、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防控,做到粮食不到手,防控不放松,并及时组织群众开镰收割,切实做到颗粒归仓。

(二)抓好甘蔗、木薯、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采收调运工作。今年的原料蔗、鲜木薯和穿心莲等收购价格是近几年来最好水平,目前正进入成熟采收期,各地要组织群众及时采收,对劳力缺乏的地方,要想方设法组织人员帮助抢收,保证群众不受损失。

(三)抓好桑园冬伐和扩种。目前蚕茧价格高达37元/公斤,是发展蚕业的好机遇。各县市区要按照年初下达的计划,发动群众抓好桑园冬伐和扩种工作,积极组织育苗和调运桑苗,扩大种植面积,为明年蚕业生产发展打好基础。

(四)抓好冬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冬春季是重大动物疫病易发、高发的季节,各地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和有效的防疫方式,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特别是对新增加和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确保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这四种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率达100%,确保我市畜牧业安全生产。自治区将对各市的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抽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抓 12 紧做好免疫工作,规范免疫档案的登记等,以方便查验。同时,要把秋冬季养殖纳入秋冬季农业开发内容,积极开发秋冬季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五)抓好冬春水利建设工作。今冬明春我市计划投入4.86亿元实施冬春水利建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10座,完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渠道防渗188公里、清淤渠道1348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4处,新增恢复灌溉面积6.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5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0.02万人。水利部门要及时做好规划,及时做好前期工作,及时组织施工,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建设新高潮,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六)抓好林业发展和森林防火工作。一是积极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覃塘林场友联养鸡场林下养鸡模式,这也是秋冬季农业开发的一个方面,实现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认真组织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今冬明春在全市要掀起新一轮大规模造林绿化高潮,形成全社会大种树、年年种、人人种的好局面。三是切实抓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 目前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各地要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林区要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和生活用火,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七)抓好当前的抗旱工作。进入秋冬季以后,我市天气干燥,降雨严重偏少,干旱持续发展。根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市没有明显降雨过程,干旱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对冬种生产也十分不利。各地要充分做好 13 抗旱的准备工作,科学调度用水保冬种,气象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进一步缓解我市的旱情,促进冬季农业的发展。

四、精心谋划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2011年是我市实施“三年赶超”目标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县市区一定要精心谋划明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全面完成“三年赶超”目标,也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

一要抓好规划。各级、各部门在抓好“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要对开局之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一个具体规划,综合分析明年的国内外形势,把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位。

二要明确思路。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要求,围绕明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确定工作思路,一年之中各个阶段抓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举措,分阶段实施。

三要突出重点。各部门对明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三年赶超”目标的工作要突出重点,善于抓典型、抓示范,尤其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狠抓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四要强化服务。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创办示范现场,通过各项服务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同志们,认真抓好当前农民增收和秋冬种工作,掀起全市冬季农业开发的新高潮,是实现“三年赶超”目标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千方百计推动工作开展,为明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贵港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开发秋冬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开发秋冬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区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201*年,我区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困难,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油菜生产大县(区)、全省“双低”油菜品牌创建县(区)和冬种马铃薯示范县(区),以及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良好机遇,把大力发展油菜、突破性发展蔬菜当作秋冬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了秋冬农业开发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区完成秋冬播面积50.19万亩,超规划0.19万亩,比上年扩大0.6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97万亩,油菜面积35.37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29万亩,其它作物面积0.56万亩。

一、明确责任,促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抓住国家和省政府对油菜、马铃薯、蔬菜生产优惠政策增多的机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大力开发秋冬农业。一是落实领导。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办场和区直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秋冬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乡镇组织专班、区直部门落实包保,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加强了秋冬农业开发的领导。二是落实规划。区委、区政府提早谋划秋冬农业开发,早在8月份就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1*年全区秋冬农业开发的意见》,之后就紧锣密鼓地相继召开了区、乡、村三级秋冬农业开发动员会,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将秋冬农业开发规划落实到农户、到田块。三是落实示范。以大办示范样板片为抓手,带动农民开发秋冬农业。明确要求区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包保乡镇办百亩以上秋播示范片,区直包保单位在包保村办50亩以上油菜育苗示范片,乡镇主要领导办50~100亩育苗示范片。据统计,全区办各类示范样板片74个,面积23290亩。四是落实督办。由区“两办”督办室牵头成立了两个检查督办专班,重点检查生产地点、面积落实、生产质量、技术服务、开发进度等,及时通报检查督办结果。同时还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抓督办,先后召开现场督办会2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秋冬农业开发。

二、强化服务,推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把加强信息、政策服务作为秋冬农业开发的重要手段来抓。在信息服务上,我们主要抓了秋冬农产品的销售,使农产品种了能销,卖到好价钱,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联系区内、区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二是区政府、区农业局在信息网上推介农产品;三是培植营销大户下千家万户收购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培植了农产品营销大户近千户。在政策服务上,我们一是落实了秋冬农业开发扶持奖励政策。区乡两级从财政列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开发秋冬农业,变冬闲为冬忙。区政府安排了110万元资金,统一采购5万斤优质油菜种子,免费提供给农民种植;安排了30万元资金支持蔬菜示范片建设,整合资金40万元发展钢管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亩;对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所需种薯每公斤补贴1元;整合30万元资金购置12台油菜直播机械,支持各地开展油菜直播。据统计,全区共投入秋冬农业开发资金500多万元。二是落实了对干部实行奖惩政策。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级住村干部进村抓秋冬农业开发,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实行检查通报制度,对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行动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诫免,让干部真正有压力。两项政策的落实,既解决了群众投入困难,又促使干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推动了全区秋冬农业开发。

三、引进大户,带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把引进老板、大户发展蔬菜、马铃薯生产作为秋冬农业开发的亮点来抓。201*年成功引进10个老板落户咸安,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大棚延秋蔬菜、水生蔬菜和马铃薯,面积超过5000亩。如引进广东惠州辣椒种植专业户郑俊华在杨仁村发展辣椒生产,亩产辣椒1.5万斤,亩收入超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杨仁村金塘畈3个组200余农户积极发展连片辣椒基地500亩,并组建成立了蔬菜合作社,计划今年兴建冷冻库和蔬菜打包场,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力争用三年时间打响金塘辣椒品牌。在引进大户的带动下,我区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了突飞猛进。一是基地布局大体形成,初步形成了“四扩四建”态势,即扩建向阳湖镇、官埠桥镇现有基地,实现基地集中连片10000亩以上;扩建双溪桥镇现有基地,实现基地相对连片5000亩以上;扩建温泉办事处、马桥现有基地,实现基地连片3000亩以上;扩建高桥镇现有基地,基地沿高桥河实现集中连片9000亩。新建横沟桥镇冬种马铃薯、藜蒿等季节菜基地1000亩,横沟桥镇无公害精品菜基地1000亩,双溪桥镇油菜“一菜两用”菜苔生产基地1000亩,奶牛场杨排州酱菜原料生产基地1000亩。二是发展模式基本定位,形成了“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建立相对集中连片基地,由基地带动周边农户,从生产到销售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三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巳建成蔬菜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其中精细菜生产基地6000亩,延秋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000亩,设施保护地蔬菜基地2000亩,特色蔬菜白水畈萝卜生产基地2000亩,无公害精品菜生产基地2000亩,油菜“一菜两用”菜苔基地2000亩,酱菜原料基地1000亩。

四、科技入户,助动秋冬农业开发 我区农技部门积极搞好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开发秋冬农业。一是成立了专家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专班,统一指导全区秋冬农业开发,并落实了农技人员包保乡镇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服务到村,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组织召开蔬菜种植大户和销售代表参加的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座谈会,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进行探讨,既解决了当年发展的问题,又为来年蔬菜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抢得先机。三是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5000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份,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万余份,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2万亩。四是区、乡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根据时节及时指导农民抢育“两菜”苗、抢抓油菜移栽、直播和播栽蔬菜。同时结合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落实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五是积极开展秋冬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在双溪、横沟、汀泗、向阳湖四个镇建立了万亩油菜、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重点推广应用油菜、马铃薯集成技术,力争实现油菜亩产200公斤、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的目标。同时,还在双溪浮桥村落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0亩,力争实现亩产菜苔175公斤、菜籽150公斤,亩产值达900元以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第三篇:参加全国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情况的汇报

全国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议精神汇报提纲

为了总结冬季农业开发和结构调整经验,分析当前及明年生产形势,推进种植业生产发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于12月2日至3日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8个省农业厅种植业处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陈萌山司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用一天时间参观了广东省惠州市冬种冬种马铃薯、冬种甜玉米、冬种蔬菜现场。会议交流了冬季农业开发的经验,座谈了今年种植业生产发展的启示和经验,座谈了如何从冬种开始,促进明年粮食和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现将会议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东省及惠州市开发冬季农业的主要经验

把冬种生产作为重要的一季作物列入全年生产计划,省政府每年都召开会议部署当年冬种生产,省上每年安排400万元资金扶持冬种玉米、马铃薯和绿肥生产。冬种生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逐步向商品型、高效型、外向型发展。广东省及惠州的经验是认识到位,把冬种作为一季作物,市场机制在冬季农业开发中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市场引导下的冬季农业结构。科技含量很高,从品种到种植,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标准化的栽培,政府的作用发挥的好,既有规划,又有政策扶持。

二、加强当前冬季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

1、南方抓好冬种,扩大以马铃薯为主的冬种作物面积,有条件的西南、长江流域套种蔬菜。

2、突出抓好以小麦为重点的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要认真分析“苗情、旱情、病情”,分类指导,特别对小麦条锈病要发现一片,控制一片,监测到位,指导到位,防治到位。还要指导好抗旱工作。

3、加强以技术培训为主的冬季备耕工作。今年农业部提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明年要全面实施。农业部门要充分冬季,要把技术普及作为重点,各地要在科技入户上要有所行动。

4、抓好以种子为主的农资市场监管。

三、今年种植业生产启示和体会

一是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迅速准确进行判断,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在工作的指导上必须确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合理认识市场价格能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树立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把握发展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关系。四是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必须加快农业部门的职能建设和手段建设。五是把粮食增产转变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实现粮食增长方式的转变,确定面积是保证,提高单产是根本。

四、明年种植业生产的目标和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同步增长,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构建农业发展的高效机制,通过科技的支撑,实现农业和粮食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种植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目标:粮食稳定实现增产,增加100—200亿斤,重点以水稻、小麦为主;继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区域产业带建设,粮食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质棉花增加到400万亩,提升无公害生产水平,召开全国种植业无公害经验交流会,要提高产品的优质率,水果产后处理由15%提高到25%,还要继续扩大园艺产品的出口;加强耕地质量和防灾抗灾能力建设。

工作重点:

1、抓政策落实。特别要落实以良种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优 惠政策,扩大良种补贴的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粮食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2、做大做强园艺产业。优化布局,提高质量,促进出口。

3、开展以耕地质量为重点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明年实施提高耕地质量实施行动,准备召开会议,全面启动耕地质量调查,加大沃土工程的实施力度。

4、加快构建以主导品种、主导技术为主的推广示范工作机制。

5、加快以种子为主的生产资料监管。完善规章,加强执法,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加强市场监管。

6、加大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制定突发性灾害预案,在统防统治上下加大力度,建设非疫区,从苹果、柑桔入手。

五、如何加强种植业行业管理

1、加大职能转变。加大管理和调控市场的职能,信息收集和发布,特别是农情调度,产销形势分析,中介组织的协调,市场监管;加大现代农业的研究和工作推动力度,加强规划的制定和科技服务;加大立法、执法工作。

2、加大工作协调和整合。事业与行政分工不分家,形成一个整体,种植业行业管理一盘棋,行政主要是指导、协调、组织、服务,事业主要是完成当年工作任务。

3、全面提升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理论水平、政治素养、行政管理等水平。

种植业管理处

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四篇:品牌农业为*农民增收

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依据县情,积极争创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2003年,对现有的“***”精制菜、“**”茶叶、“**”韭菜、“**绒蟹*4个产品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农业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2003年全*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有效增收2亿元以上,全县农村百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人均从农业得到纯收入774.1元,比上年增加73.4元。*

一、基本概况**地处合肥市东南郊,东北面临**与*和*镇隔河相望。西北面与*镇毗邻,南面与*乡接壤。*路和*路构成东西南北交通干道,镇域面积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80亩,辖9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3300个农户,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农业劳动力7000人,农业在全镇经济中占有重点份额。近年来,在郊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全镇干群紧紧围绕“以培育区域特色为方向,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科技应用为关键,以示范引导为抓手”的农调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根据本镇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岗圩并存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家禽、畜禽水产养殖业,在岗区突出奶牛、苗木花卉业,使全镇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目前,全镇已拥有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等特色农产品已初具品牌效益,*****等特种养殖业发展日益红火,***等种植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做法与经验近年来,一是制定低站槛甚至没门槛等优惠政策,采取引资入镇的方式,相继建成了******百亩**苗木基地和***花木场等花卉基地。带动了全镇众多农户走了苗木花卉种植致富路,涌现出了以***等一大批苗木花卉种植致富带头人。二是加大农调投入。全镇投入资金***万元,已建成了***农业科技园等四个蔬菜种植基地、**垂钓中心等两个水产品养殖基地和**苗木花卉中心等三个苗木基地,带动了全镇畜禽、花奔等“六人支柱”产业的快展发展。三是重点扶持大户。为种养殖大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辅导,帮助大户解决资金困难和问题,通过扶持全镇已拥有各类养殖大户50户。四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大户带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和推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五是强化技术服务。镇成立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村村配备农村技员,全面指导和服务于农调工作。

三、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全镇现有***等近10个农业特色产品。一是合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系列产品远销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内销席畅销二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时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蔺草。并辐射到肥西、长丰、寿县等地。种植面积已达到一万亩左右。二是老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农民卖鸭难和下岗职工就业难为经营宗旨,大力开发樱桃谷白鸭绿色食品系列,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奶业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生产牛奶质好、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吸引了市牛奶厂在*设点进行牛奶收购,为*养牛专业户卖奶提供了方便。四是利用本镇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本着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原则,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年蔬菜上市量在**吨左右。五是加快果林基地建设。在义兴村建成二百五十亩油桃、雪枣基地,目前长势良好,明年可丰产丰收。

四、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情况全镇目前已成立了养猪、养奶牛、养鸭协会,形成了***等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带动和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养殖,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同时帮助农户跑信息,跑市场,找销路,彻底解决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被当地群众感激地形容为“农民兄弟背后一堵倚不倒的墙”。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大城市的市场、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和镇区的资源、区位、服务优势,以国内外中高档消费人群为目标市场,以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发展方向,以农业科技化、市场化为手段,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大户+农户、专业村+农户、科技园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仔猪、肉鸭、水产、苗木花卉、蔺草等产业链,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一个无公害蔬菜专业村;一个三元杂交猪养殖专业村;一个肉鸭养殖专业村;一个苗木花卉专业村;一个蔺草种植专业村。培育各类专业大户300户。具体是: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为龙头,带动全镇蔺草种植业的发展;以***奶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苗木花卉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苗木花卉种植业的发展;以**垂钓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科技园、**蔬菜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以**养猪厂为龙头,带动全镇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为找准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着力点,把握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从5月21日-5月31日,我们农业结构调查组分别对我市的金田、石咀、马皮、木圭、蒙圩、白沙、下湾、大洋、麻垌、罗秀等10个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解剖典型、走访企业、了解农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初步总结出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业结构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决策,按照“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工作思想,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减劣调优的调整目标,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成绩

1、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的措施去抓,因地制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金田镇紧紧抓住本镇经济支柱的淮山做文章,采取三条针对性措施:一是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发展淮山深加工,促进淮山增值。镇政府3月底参加了上海环太平洋商贸洽谈会,分别与美国、新西兰的一家公司签订了淮山无硫脱水加工和深加工项目意向书;二是由镇政府牵头,到工商部门注册“金田牌”淮山商标,下一步将依据商标的有关法律法规,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淮山打假活动,以提高金田淮山的品质和知名度,带动整个金www.xiexiebang.com 田淮山市场价格的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淮山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的革新,全面提高金田淮山的单位面积产量。

白沙镇围绕市委、市政府“3+3”工程开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一条蔗、一头猪、一条鱼和一片林”上做文章,首先是稳定和发展甘蔗这一支柱产业,其次是提升畜牧水产养殖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巩固和发展畜牧水产养殖基地,重点发展二无杂母猪和优质水产鱼类养殖,三是发展种植速丰桉。全镇今(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年甘蔗面积达到了1.52万亩;发展母猪6000多头(其中二元杂4000多头),年产仔猪20万头以上;速丰桉生产也由原来的2000亩发展到5000亩。

下湾镇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好山上、平原两篇文章,山区村屯重点发展果树生产,沿江平原重点抓好蔬菜和畜牧业生产。特别是以下湾村为中心,引进广东鹏生蔬菜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去年冬种种下法国荷兰豆500多亩,小甘兰、大白菜、小椰菜等约50亩,另外种植毛节瓜、大肉苦瓜250亩。其中荷兰豆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值26万元,平均投入180元,净收340元;毛节瓜平均亩产4000-5000公斤,平均单价0.2元/公斤,产值800-1000元;苦瓜平均亩产2000-3000公斤,平均单价0.7元/公斤,亩产值1400-2100元。目前蔬菜基地已扩大到贝团、龙岭等村,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麻垌镇在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抓好荔枝的流通工作,确保今年荔枝增产农民增收。采取四条措施促进流通:一是开支3万元在交通区扭地带的桂平大转盘,建立100平方米的荔枝广告牌;二是通过网上广泛发布麻垌荔枝供求信息,开展招商引客工作;三是在中央二台经济频道刊登介绍麻垌荔枝信息;四是镇政府计划在6月上旬初组织100多人的老板经纪人队伍到区外跑市场,宣传麻垌荔枝。这些具体措施,必将加快www.xiexiebang.com 麻垌镇荔枝流通步伐。

2、优质谷推广取得新突破,农民收入明显增长。2000年全市推广优质谷面积48.71万亩,2001年优质谷面积达到了84.195万亩,比上年增加35.485万亩,优质谷覆盖率由原来的36.97%提高到67.56%,提高了30个百分点。优质谷比一般稻谷每50公斤增收15~20元,亩增收60~80元,全市推广优质谷这一项,可增收5000万元以上。

3、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获得较大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针对我市特色经济作物有品牌无规格,相对效益虽高,但对农业整体经济拉动不大的特点,我市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上,变无规模为有规模,小规模为大规模,逐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生产。为了解决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种植问题,全市共调减了7万多亩水田用于改种扩种如甘蔗、淮山、粉葛、荔浦芋、瓜菜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了以白沙为中心的西区糖料蔗生产基地,以金田为中心的淮山生产基地,以寻旺、蒙圩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以麻垌、南梧二级公路沿线乡镇为中心的荔枝、龙眼生产基地,以大湾为中心的速丰林生产基地等。

4、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业形成新格局,畜牧水产业比重增大。在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实施生猪品改的“三三一”工程,推广二元杂母猪饲养,发展三元杂仔猪生产和瘦肉型猪生产,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猪,推广普及科学饲养技术,使养殖业跃上了新台阶。2001年全市出栏肉猪82.4万头,同比增长2.94%,存栏59.57万,同比下降1.82%,其中瘦肉型猪出栏39.4万头,占肉猪出栏的47.81%,同比坟长11.3%。在家禽方面在抓好“三黄鸡”传统家禽养殖的同时,发展狮头鹅等草食型动物。2001年全市家禽出栏826.8万羽,增长1.66%,家禽存栏575.14万羽,增长0.37%,其中三黄鸡出栏480万羽,增长11.62%。野猪、果子狸等特种养殖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畜牧局寻旺特种野猪试验场通过技术攻关,攻克了野公猪人工采精技术难关,为大www.xiexiebang.com 规模工厂化养殖特种野猪提供了广阔前景。水产养殖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产值及全市渔业科技含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在抓好“四大家鱼”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种名贵渔类的养殖,特别是以黄沙鳖、七星鱼等特种经济鱼类的养殖有了较大发展。2001年全市水产放养面积92230亩,渔业产量35680吨,产值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和9.7%。其中黄沙鳖400亩、土塘角鱼1500亩,七星鱼200亩,全市名优经济鱼类放养面积1.26万元,近2.1万户,产值1.1亿元。

畜牧水产业成为了继种植业之外的又一大支柱产业。2001年畜牧业总产值达5.02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7%,占农业总产值的32%,全市畜牧业使农民人均新增加纯收入32元;2001年水产养殖业总产值2.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8%,水产养殖业使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达到了8.6元。畜牧水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7.8%,占了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5、“吨粮田”、“万元田”和“吨糖田”的“三田”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发展高效农业树立了样板。2001年全市实施“三田”面积35.5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其中“吨粮田”面积30.2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实施“万元田”4.3万亩,比上年增加2.8万亩。在万元田建设中,引进和筛选了一批效益较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金田、江口等乡镇的“丝瓜+沙姜+淮山”、“豆角+沙姜+淮山”,蒙圩镇的“西瓜+西瓜+冬菜”、“椒+稻+菜”,寻旺的全年种菜等模式亩产值都在万元左右。

6、名特优林果开发取得较大的突破。2000年以来我市抓住冻后果树嫁接的契机,大力推广大果石硖、白露、储良、妃子笑、糯米糍等优质品种,高接换种4.8万亩,同时新植名优水果3.5万亩,使我市果树品种的良种率有了较大提高。全市水果面积达到了44.8万亩,投产面积26万亩。其中荔枝22.1万亩,投产面积达到了14.7万亩;龙www.xiexiebang.com 眼16.3万亩,投产面积6.5万亩;其它水果6.4万亩,投产面积4.8万亩。2001年全市水果总产达到了3.78万吨。今年预计超过5万吨(其中荔枝3.5万吨,龙眼1万吨)。

(二)我市农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1、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短期调整与长期调整相兼顾、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使得我市农业结构由粮油主导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农民增收目标,采取“压粮扩经”、“压常规扩优质”、“抓新抓特”等措施,粮经比、粮饲比以及多种经营在大农业中的份额等多层次结构趋于合理。2001年,粮食与经济作物(含其它农作物,但不包括水果)的比例达到了1.76:1。

多种经营占比不断提升。金田镇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比例达到了1:1。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全市实施了生猪改良“331”工程、水产养殖“3211”工程,使畜牧水产养殖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2001年在继续抓好白沙镇二元杂母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辐射吸引的原则,把油麻、罗秀、金田、垌心等乡镇作为推广二元杂母猪重点乡镇,通过抓重点,建基地,形成了油麻、白沙、罗秀三个超2000头二元杂母猪的示范乡镇。

2、产品趋于优质化

农副产品已由单纯产量型转向优质高效型,基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全市大宗农产品品质逐步调优。在水稻中,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优质率早稻达到55.12%,晚稻达到了80%以上,以西山油占、桂香占、桂小占为主的优质谷品种推广逐年增加。蔬菜、瓜果及其它经济作物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下湾镇发展无公害蔬菜,引进国外先蔬菜良种,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竟争力;石咀镇利开农业高新示范园,引进名贵蔬菜品种和优质提子种植,其种植的蔬菜成为南百超市桂平分店的主要鲜菜供www.xiexiebang.com 应商。

在畜禽生产上,生猪向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方向发展,二元母猪占比例不断上升,特种养殖出现了新的热潮,特种野猪、黄沙鳖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3、农业生产大格局基本形成。

全市种植业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三带两基地”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南荔北园东西蔗”的种植业格局。新的基地不断增加,比较突出的有:以南木、江口、石咀、白沙、下湾、寻旺乡镇为主的10万亩优质谷生产基地;以白沙、厚六为龙头的甘蔗生产基地;以金田为中心的淮山生产基地;以蒙圩、白沙为中心的万亩冬椒生产基地;以下湾为中基础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上,加强资金、劳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注重规模、特色和品牌,努力实现建一个基地、树一个名牌、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4、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作人不断涌现。

调查表明,由于经济和技术利益的趋动,我市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增多,出现了水果协会、荔枝协会、龙眼协会、养蚕协会等等的民间生产流通协会组织10多个。据初步了解,承包100亩以上的林果农场主达100多人,承包种植100亩以上的承包人也有20-30人。在养殖方面,全市养殖母猪超过百头以上的猪场达到了七家。如木圭镇的徐立日开办猪场,饲养二杂母猪发展三元杂仔猪生产,目前母猪饲养量达到了318头,年出栏三元杂仔猪7000多头,产值超过200万元,三元杂仔源源不断畅销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金田镇黄泽全培育三元杂仔猪450头,大洋镇覃建树承包大洋供销社猪场,发展二元杂母猪198头(其中盛产母猪98头),年出栏三元杂仔猪超过1000头;木圭镇四德黄沙鳖养殖场,商品鳖饲养量超过1万头,产值超过360万元;西山镇长安村岭口屯队干部何烘佳、黄石枢、何延艺带头饲养三黄鸡,在他们的带动下2001年全屯72www.xiexiebang.com 户农民养鸡10万羽,仅养三黄鸡人均增收达800多元,使长安村成了小有名气的养鸡专业村。石龙石排综合养殖场有83个养鸭专业户,利用渔塘搞立体养殖,每户养鸭3000-5000只蛋鸭,每日平均有25万只鸭产蛋,日产值4.68万元,在这些专业户带动下,石龙、白沙、蒙圩等乡镇的农民跟着干,形成凡有鱼塘必有鸭的养殖结构新景象。

5、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正在提高。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商品市场大潮的熏蒸下,我市农部的商品意识、市场意有所增强,各类农民经纪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活跃于田头及各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为提高我市农副产品商品率力下汗马功劳。据调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商品率较高的金田镇,各类经纪人有1000多人,其中仅在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长期驻扎的就有300多人。麻垌镇从事荔枝中介的经纪人达300多人,在荔枝盛产期,参与荔枝购销流通的各类经纪人达2000多人。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4809个,其中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的流通组织856个,营销人员24608人,交易量29.74万吨,交易额28652万元。

6、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渠道。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市外出务工的人员为17591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25%,全市每10人中平均有一个是外出务工的。外出务工人员不仅学到了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为桂平市带来了巨大财富,据统计,2001年全市外出务工总收入52700万元,人均达3000元。

二、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调查,我们深感这场调整任重道远,有许多新的课题亟待研究,也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迅速得到解决和克服。比较突出的障碍因素有:

www.xiexiebang.com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一些水利设施基本上都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修建的,目前已超期服役和老化,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从而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而且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靠天吃饭”还是我市大部分地区农业的根本现状。今年蒙圩官桥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全村4000多亩水田的2000亩改种辣椒,但由于生产条件太恶劣,有近1000亩没有旱涝保障措施,导致辣椒的商品率很低,虽然种出了产品,但产量低,成不了商品,农民仍然得不到应得的收入。

2、资金不足,财政投入少。形不成较大的规模生产和加工销售,没有充分发挥名牌产品优势。如桂平市的优质米曾扬名海内外,荔枝、龙眼。蔬菜等也有一批比较优质的名牌品种,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形不成规模,没有发挥出名牌效应。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对科技的投入更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今年我市的辣椒科技含量明显低过钦州、广东雷州半岛一带的辣椒,商品率和价格一般都比外地的低一至两个档次。我市金田淮山生产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因此产量很低,效益不高,成为障碍淮山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农业服务体系受到严重挑战。我市机构改革前,全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干部职工人数为841人(其中种植370人、畜牧226人、渔业6人、农机239人)仅国家定编人数891人的94.39%,其中县级276人,乡镇级565人。机构改革后,乡镇级多的12人,少的8人,平均10人左右,全市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大约290人,占改前乡镇人数的51.32%,精简率达到了50%。在种植业中,机构改革前乡镇农技干部206人,平均每个乡镇7人,平均每万亩耕地有乡镇农业技术干部1.98人,机构改革后大约137人,平均每个乡镇4.7人,平均每万亩耕1.31人。机构改革后,农业技术www.xiexiebang.com 服务体系得不到及时理顺,服务网络出现了“线断、网破”的境地,以畜牧兽医为例,这次机构改革,将乡镇兽医站(人、财、物)全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形成上下脱节,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下属单位,乡镇兽医站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市畜牧主管部门有什么大小事均要通过政府、乡镇政府去传达贯彻实施,人为地增设了诸多环节,不利于管理,不利于推广科学饲养技术,更不利于畜禽的防疫、检疫工作。我们到过的乡镇都普遍反映,现在乡镇兽医站只有2个人,小的乡镇只有一个人,不要讲防疫、检疫和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就是连每天对上市的仔猪、肉猪检疫收费都忙不过来,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会使畜牧业出现大衰退,最终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和整个桂平经济的发展。种植、渔业、农机等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市乡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有不少乡镇农技人员的基本生活待遇都难以保证,为此不少基层农技人员忙于各类经营,而忽略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以2001年为例,全市乡镇农技站225人在职人员,财政总拨款为1209923元,人均人头经费5062元,占应拨款的62%左右,若扣除人均1000元/年的养老保险金,人均经费4062元/年,平均338.5元/人.月,工资之低是其它行业少见的,真可谓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在畜牧业中,这个问题也十分突出,1994年前市财政不仅不要市畜牧局上交调节金,而且每年还拨出专款支持畜牧业的发展,1994年以后每年都要上交调节金,少的每年几十万元,多的去年达到了130万元。农业局几年来每年也接到财政局上交10多万元调节金的任务,这种经费倒贴的不正常现象极不利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

4、缺乏龙头带动,生产规模小。农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长产业链,龙头企业就是它的火车头,龙头企业水平越高、规模越好,其牵动力就越强,www.xiexiebang.com 规模就越大,结构调整的成就就越好,调整的步伐就越快。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头企业的发展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前进的方向。我市涉农龙头企业屈指可数,除粮油贸易公司,桂平糖厂,桂平食品总公司等几家龙头企业外,其它加工型涉农龙头企业更少,由于缺乏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使农产品生产形不成规模,市场没有保障,这种缺馅严重制约了桂平市农业结构的开展。

5、市场信息环节十分薄弱。农业产业链被割裂、信息不通、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城乡分隔、多部门“条条”管理体制等,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多数农民是渴望得到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的,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农民得到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形成“技术缺乏不敢调,信息不灵不会调,观念陈旧不想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少部份农民虽然开展了结构调整,但往往是跟帮学样照搬别人的套路,往往是一轰而上,市场俏是缺,市场饱时改,产品往往不得价。这种单家独户创市场,影响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仍至整个农业的发展。

6、土地权属不够明确,土地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土地权属遗留问题十分突出,土地使用权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

7、农民科技素质、商品质量意识有待提高。我市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全市每年外出务工的近20万劳力,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剩下在家务农的都是386170部队(妇少老弱人员)居多,这些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因品质不高而没有市场。我市几个传统品牌的蔬菜,很难销到大中城市,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形不成规模,同时农民不太注意产品质量,污染物或者有害物质超标,而难登入城市的大雅之堂。我市的肉猪销售曾在广东、海南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生www.xiexiebang.com 猪品改进展不快,商品猪都是些大肥猪为主,目前仅免强还可以销往海南,广东市场已经没有销路。畜牧部门曾经到广东一带考察,仅广州天河屠宰场一天就要屠宰3000多头肉猪,以前桂平肉猪在这里有一定份额,而现在根本无法见到桂平产的肉猪进入这个市场了。可以讲我们的生猪市场越来越狭,若再不加快生猪的品改步伐,我们失去不仅是市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民心,失去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三、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建议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自已跟自的过去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乃至全区全国先进地区比,我们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因此,奔起直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乃至整个农业的唯一出路。通过认真调整分析,我们调整组认为,加快桂平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根据我市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我市的地方特长,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加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我们认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突破三大难题,简单地讲就是要找到调整的“卖点”,瞄准调整的“亮点”,把握调整的“重点”。

1、寻找调整的“卖点”。

农业发展这么快,为什么农民富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产品没有变成货币。正如一些专家所说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如同遭受一场灾难”。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强调增加食物总量,忽视食物质量,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格,它就不能变成较多的财富,农民怎么发得了、富得快。农产品“卖难”的出现,既有生产的不适应,也有市场的不适应。往往是人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农民欲卖的东西又卖不掉;国外需要的,国内无货源;国内积压的,国外又不要,如此等等。可见,寻找调整的“卖点”,就是开拓农产品www.xiexiebang.com 市场,突破“卖难”的困境。过去搞自给农业,只有先把生产抓起来,才有东西吃饱肚子。如今大量农产品“卖难”,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各地不得不选择“先市场、后生产”的新思路。过去农业生产路子是:资源—生产—自给。现在要走出一条:市场—资源—生产—市场的新路子。农产品从短缺到丰盛,从内销到外销,在各地都有一个由产品和市场构成的动力源。根据市场趋势开发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根据市场变化摒弃产品,这就是农业开发的“法宝”。实践证明:哪里市场组织得好,那里的农业就振兴,哪里的市场销量大,那里生产就上得快,农民收入就增加多。农业结构调整的最终出路,就在于能为农产品找到市场。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卖好价格才是真功夫。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引导农民参与流通,这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紧迫工作

寻找调整的“卖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信息。信息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只有捕捉可行的信息,才能把握市场忽冷忽热的“寒暑表”。农民对外交流少,市场信息渠道窄,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善的变化,在调整中感到无所适从,渴望能够及时得到信息指导。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所处的层次高、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可行的信息,为农产品找到更多更广的“卖点”。

2、瞄准调整的“亮点”

找到了“卖点”,就能拉动“亮点”的发展。“亮点”是什么?三个字。首先是突出一个“优”字。要求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内部品种结构和优化产品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其次,是注重一个“高”字。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第三,着眼一个“强”字。调优调高,就是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的农业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农www.xiexiebang.com 业整体素质。这三个字告诉我们,调整农业结构,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三个字的运用,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前情况看,经济作物产品“卖难”,已经大大超过“卖粮难”,如果我们在调整时不去认真调查市场需求,片面追求那么一点特产税,一再盲目发展“卖难”的经济作物产品,那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卖难”困境。对于那些销路不好的产品,进行更新,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外大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农民挽回一部分经济损失,而且使经济作物和果蔬生产调整提高一个档次。因此,调整必须在“优、高、强”三个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注重引进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优良新品种,采用新的栽培方法,发展高价值的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产品;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大抓果、茶、菜、药材等等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服务,以及传统和特种养殖业发展。这不仅解决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卖得出、卖得好”的选择。这就是以产后来引导、推动产前、产中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把经济作物结构调到“优、高、强”的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农业结构调整就大有希望了。

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不仅需要我们拿出过硬的拳头产品,而且需要我们拿出来的拳头产品有一定的批量,有一定的规模,它要求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农业的升级。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调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搞的。市场是动态的,发展也是变化的,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因此,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瞄准“优、高、强”这个远大的目标,从而使农业结构取得更大的成效,农民获得更多www.xiexiebang.com 的增收。

3、把握调整的“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的“重点”。我们农业的“重点”究竟在哪里?经过调查论证,我们认为“重点”还是“种—养—加”。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因此,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上,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层次放高一点。

(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

1、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要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和当前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制订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根据桂平的实际情况,其调整和优化的战思想是:以市埸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良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稳定基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达到“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

2、突出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品种。

(1)、种植业。

①在粮食生产上要调减与市埸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早籼稻面积,将部份高坑田、水尾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总的要求是“高田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连片走新路”的思路进行调整。早稻66万亩,可调减至60-62万亩,把调减出来的面积,发展高产饲料玉米或经济作物。加大优质谷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优质稻比例,www.xiexiebang.com 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稻米品质有一个根本性改变。扩大加工能力,改进包装,扩大出口,使优质稻生产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

②油料作物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花生面积由99年的16万亩,调至18-20万亩。

③经济作物要在巩固传统名牌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新品种,开展立体种植,打时间差、空间差。

A.甘蔗生产。要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建设“吨糖田”,提高糖分含量。甘蔗生产主要在白沙、厚

六、大湾、下湾、蒙圩、石龙等西区及部分南区乡镇发展,形成具有优势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和桂糖22等优良品种。

B.水果生产。一是抓好荔枝、龙眼大宗水果发展的同时,引进和发展名优稀水果品种,适当发展时令小水果;二是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提高水果的优质率。加快实施荔枝、龙眼高接换种和新植名特优水果步伐。特别是要正确搭配好荔枝、龙眼早、中、迟品种,防止因品种单一而导致熟期过于集中,造成运输、销售上的压力,力争在今后3—5年内使桂平市水果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C.蔬菜生产。要围绕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优化品种布局。全年种菜面积要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宜什么,发展什么,不搞一刀切。要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基础设建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做强做大下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紫荆野生菜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高附加值。D.其它经济作物

我市有特色的经济作物很多,如金田的淮山,油麻的玉桂,下湾芹菜,蒙圩西红柿、辣椒,寻旺的苦麦菜等等,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应注意做好引导、确保质量。还有烤烟、黄红麻、西山茶等,应根据市埸的需求,按计划发展。应对桂平的地方优势www.xiexiebang.com 品进行开发立项,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和招商工作,使地方品牌更好地打出市门、国门。与此同时抓好“万元田”建设,前几年我市各地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成功模式,如:市农科所、蒙圩、罗播等乡镇的“西瓜-西瓜-冬菜”模式,寻旺福寿村的“稻-稻-菜”模式,金田镇的“稻-淮山+菜”、“果园+养殖”等模式,产值接近或超过了万元,应大胆探索和发展。

(2)、畜牧业。

重点抓好瘦肉型生猪品种改良和草食性畜禽的养殖。生猪品改继续实施好“三三一”工程,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巩固此前取得的品改成果,在做好政策引导、对罗秀、木圭、木乐、白沙、厚六等边远交界地区实行税费优惠灵活政策,加大技术推广普及力度的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优势办好2-3个乡镇3-5个村的集约化生猪品改工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从次资金上、技术上扶持和扩大经济能人、养殖专业的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带动整个桂平养殖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抓好草食性畜禽养殖和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进一步抓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3)、水产养殖业。

重点抓好名贵渔类的引进和示范养殖工作,大力推广小水泥池高密度养殖、多品种混养、综合性立体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在抓好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基础上,抓好黄沙鳖、土塘角以及其它有市场、有销路的名贵鱼类和水产品的养殖,以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

3、抓好区域布局的优化。

以城区为中心,将全市划分为东南西北区,各区突出重点。

①东区的寻旺、社坡等乡镇除继续发挥桂平粮食主产区优质谷生产基地优势外,还应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如寻旺福寿的的苦麦菜、大玉菜,社坡的马铃薯等优势品种。大www.xiexiebang.com 力发展以社坡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传统的腐竹加工业,以此带动本镇及邻近乡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以社坡镇为中心的腐竹加工业,高峰时参与腐竹加工业的有10100户,为加工腐竹生产服务的黄豆、煤炭、运输、塑料包装厂、纸箱厂、收购部等530多个店(户),从业人员2500多人。全镇腐竹产值24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68%。腐竹加工后还可利用豆渣养猪。每年社坡镇养猪超过10万头,养猪业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1.8%。社坡腐竹加带动了当地及邻近乡镇黄豆、煤炭、运输、包装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现实的收入,并为减轻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

②南区主要是以麻垌、罗播、大洋、大湾、木根、社步、油麻等乡镇为中心,发展以荔枝为主导产品,八角、玉桂、烤烟等为辅助产品的林果业。

③西区要抓好南梧公路沿线“吨粮田”示范带建设。石咀、石龙、蒙圩、白沙、厚禄等乡镇要发展以龙眼为主导产品的林果业。

④北区除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龙眼种植外,还要以金田为中心,发展有规模的淮山种植。

4、加强领导,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①抓观念更新。“农民愿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值钱就种什么”,不等于撒手不管。既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又要积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既要更新上层领导干部的观念,又要更新基层干部的观念。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要从过去的只注重抓催耕催种转到抓信息、抓科技、抓流通、抓服务上来;从催粮收款为主转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来;从围着田埂转,转到围着市场转,切实为农民解决“怎么卖、卖个好价钱”的问题。

②抓基地规模。立足大市场、大流通,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了过去那种“有传统,无www.xiexiebang.com 规模”的状况,真正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使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抓好优质稻基地,淮山基地,黄麻基地,蔬菜基地以及林果业的“三带两基地”建设。在养殖业上,抓好以瘦肉型猪、三黄鸡以及水产新品种养殖的基地建设,在巩固的基础上,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效益。

③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结构调整的基础,要做好以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④抓龙头带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加强龙头加工销售企业建设与发展。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生产基地,使农业经济转变到以市场为纽带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经营的新领域,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创出“小商品、大市场,小品种、大产业,小农户、大基地,小投入、大效益”的农业经济特色。

⑤抓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在当前机构改革中,要妥善处理好农技人员的分流、转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稳定,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到位率;二是强化技术培训指导。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活动,达到每户有一人以上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适用技术。使各项新技术及时传送到位;三是灵活开展示范样板。使群众有得看,有样学。

⑥抓搞活流通。一是成立销售机构,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销售工作;二是建立批发交易市场。依靠批发交易市场,组织大集大散、大吞大吐;三是设立外销窗口。乡、镇、村主动出击,抢占外地市场,到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门面、摊位,建立固定销售渠道;四是组建农民销售大军。通过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抓销售,引导农民参与流通;五是建立绿色通道,取缔各类关卡,创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确保农产品运销一路绿灯,让农产品顺利走进大城市、闯进大市场。要积极探索路子,走“订单农业”、“合同www.xiexiebang.com 农业”之路。六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全市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埸信息网。

⑦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完善投入机制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金和国家的特殊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扶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

⑧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农业新形势新特点,把握机遇,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

5、抓好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科技水平非常重要。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户有一名技术“明白人”,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农业的法制建设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和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农民增收暨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讲话(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为找准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着力点,把握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从5月21日-5月31日,我们农业结构调查组分别对我市......

    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精选范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

    关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1(模版)

    三道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三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5公里,全镇共设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89人,辖地面积2......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何翔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政协常委刘树平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