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5: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

第一篇: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

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1.(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解析】D。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人定胜天”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的理解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预见发展变化的趋势,故B与题意不相符;材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说法没有体现这一点。故选D。

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五、把握思维的奥妙

3.(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的反应。就是说我们是在变,我们的客观存在在变,所以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跟着它变化。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那么这个方式并没有变,我们依然是通过人脑。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当然了,这个被反映者也就是我们意识所反映的对象,它一定是个客观存在。所以二是正确的。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不一定,因为我们意识有时间反映出来是真相,有时间反映出来是假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实践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社会存在变化我们意识也会跟着变化。故选C。

考点:意识的产生

4.(2016江苏单科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解析】C。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由此而“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AC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不符合,正确答案是C。

考点:意识的产生及作用,物质的概念

5.(2016海南单科卷22)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去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该村转型成功是符合了事物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符合了客观实际,而前期的失败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这说明成功和失败是有严格界限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故选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6.(2016上海单科卷34)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示例: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7.(2016海南单科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中该市根据现实中劳动力缺口严重的情况,认清该事情的本质,积极推动“机器换人”。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材料中该市政府采用“机器换人”,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8.(2016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答案】:(12分)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9.(2016江苏单科卷37)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10.(2016浙江卷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B。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的正确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和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此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1.(2016上海单科卷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许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解析】D。材料 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强调要通过实践推进诚信建设,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们学习愿望,故A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诚信的发展以及实施,BC只是强调了丰富发展诚信,概括不全面。故选D。

考点:认识的反作用、诚信建设 12.(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错,客观实在性是不取决于人的,因为我们物质是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这个是可以的,人去利用马可以。所以正确答案是2和3选项。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这个老马之智并不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没有人就不会有实践活动。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们经常考察一句话,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一些题目当中所给的选项就是实践是认知的来源,那么这就是不正确的。因为这里面并没有出现人,只有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实践活动。故择C。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2016天津卷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解析】D。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与其蕴涵哲理一样的是D。A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C体现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故选D。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20—21题。

14.(2016海南单科卷21)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这说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②正确;矛盾来自于客观事物自身,不是来自于人的主观认识,③不选;后来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也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④正确,故选C。

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5.(2016海南单科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的平台。智慧学习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的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16.(2016江苏单科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排除②④。故选B。

考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

17.(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①说法是错误的;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适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是错误的。故选C。

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性

18.(2016上海单科卷29)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解析】C。“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故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D和题意不符。故选C。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9.(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扔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第二篇: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归类汇总

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归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1.(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解析】D。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人定胜天”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的理解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预见发展变化的趋势,故B与题意不相符;材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说法没有体现这一点。故选D。

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五、把握思维的奥妙 3.(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的反应。就是说我们是在变,我们的客观存在在变,所以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跟着它变化。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那么这个方式并没有变,我们依然是通过人脑。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当然了,这个被反映者也就是我们意识所反映的对象,它一定是个客观存在。所以二是正确的。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不一定,因为我们意识有时间反映出来是真相,有时间反映出来是假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实践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社会存在变化我们意识也会跟着变化。故选C。

考点:意识的产生

4.(2016江苏单科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解析】C。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由此而“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AC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不符合,正确答案是C。

考点:意识的产生及作用,物质的概念

5.(2016海南单科卷22)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去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该村转型成功是符合了事物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符合了客观实际,而前期的失败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这说明成功和失败是有严格界限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故选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6.(2016上海单科卷34)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示例: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7.(2016海南单科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中该市根据现实中劳动力缺口严重的情况,认清该事情的本质,积极推动“机器换人”。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材料中该市政府采用“机器换人”,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8.(2016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答案】:(12分)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9.(2016江苏单科卷37)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10.(2016浙江卷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B。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的正确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和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此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1.(2016上海单科卷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许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解析】D。材料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强调要通过实践推进诚信建设,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们学习愿望,故A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诚信的发展以及实施,BC只是强调了丰富发展诚信,概括不全面。故选D。

考点:认识的反作用、诚信建设 12.(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错,客观实在性是不取决于人的,因为我们物质是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这个是可以的,人去利用马可以。所以正确答案是2和3选项。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这个老马之智并不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没有人就不会有实践活动。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们经常考察一句话,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一些题目当中所给的选项就是实践是认知的来源,那么这就是不正确的。因为这里面并没有出现人,只有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实践活动。故择C。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2016天津卷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解析】D。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与其蕴涵哲理一样的是D。A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C体现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故选D。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20—21题。14.(2016海南单科卷21)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这说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②正确;矛盾来自于客观事物自身,不是来自于人的主观认识,③不选;后来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也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④正确,故选C。

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5.(2016海南单科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的平台。智慧学习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的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16.(2016江苏单科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排除②④。故选B。

考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

17.(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①说法是错误的;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适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是错误的。故选C。

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性

18.(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扔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第三篇:2013年高考政治单元归类解析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2013·天津卷·6题)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漫画《坚持原则》讽刺一些人一味地坚持原则,忽视了从具体条件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亡羊无法补牢,C选项正确。故答案选C。

2.(2013·北京卷·27题)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B。

考查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B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3.(2013·广东卷·34题)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一般难度较大。但这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因为②错误,规律不能改变;③错误,辩证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B。

4.(2013·新课标Ⅰ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此题材料和考查内容(意识的能动性)均为近年常考点,1选项因果颠倒,应该是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才能反映事物本质。3属于典型错误。答案为C。

5.(2013·山东卷·24题)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 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A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隔断事物之间的联系,C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才具有指导作用,D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故选B。6.(2013·新课标全国II·23题)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①错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的多样性;②正确,意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③错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正确,意识的形成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7.(2013·重庆卷9题)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C。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故B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D不选,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8.(2013·广东卷·34题)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一般难度较大。但这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因为②错误,规律不能改变;③错误,辩证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B。

9.(2013·广东卷·35题)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B。

首先排除D,矛盾不能消除。再看材料中最后一句设问,是要分析团队成功的原因。那么从材料中能提取到的关于团队的信息是“利用„„,开发„„,做成的材料„„”,据此排除掉A深化认识、C发挥意识目的性,材料没有体现。只有B讲到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与材料相符合,所以选B。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务必要抓住材料进行分析,如果对材料进行延伸,则很有可能错选。

10.(2013·天津卷·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思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依据图一,书 中作者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理解为菜刀,并把图一称为‘刹肉图”,研究者结合图

二、图三,把古人所拿东西理解为中国古伞,从而把图一称为“烤肉图”,这表明,虽然对同一事物的 理解可以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同一对象的认知,真理只有一个,B选项正确;A、C、D 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B。

11.(2013·新课标全国II·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实践决定认识,①错误;材料中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②正确;认识的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③错误;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④正确。

12.(2013·四川卷·7题)观察图1,下列对漫画蕴涵 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①错。③错的更离谱,不解释。

13.(2013·四川卷·8题)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4.(2013·安徽卷·4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家庭经营调整过程的认识。针对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国家及时强调应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发挥家庭农场主体作用。这说明在实践的基础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前的经营方式是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说谬误,②错;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而不是认识,③错;故答案:B。

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5.(2013·北京卷·26题)图1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地指导实践 D。

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漫画宫意的能力,注意漫画的文字:几十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本题适合利用排除法,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这是表述不确切,主观认识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时候会是错误的反映,选项B不正确;漫画发挥了集体力量,但是并没有拉动影子,所以不够说服力说明C选项,A选项与题意无关,认识有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认识,但也有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是不能指导实践的,只有正确的认识符合才能指导实践,漫画要拉切影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16.(2013·山东卷·23题)“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C 梦想属于意识的范畴,梦想的实现需要跋涉的脚步,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ABD都在强调意识的作用。故选C。

17.(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有限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故选①③,②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践活动。18.(2013·新课标Ⅰ卷·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新课标文综政治39题从2010年开始就形成了固定的命题模式,哲学与文化知识的综合材料题。特别是今年的第(1)问和2010年课标卷的第(2)问对“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的认识如出一辙。答案也是开放式的,其实这就是个辩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国新课标第(3)问已经连续4年出方法论的题,分值都不大,侧重应用。今年高考新课标哲学问答题最难的就是让我们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是个观点评析题,考生答题时不太注意结合问题本身去论证这个观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第四篇:2013高考文化生活归类(第二单元)

2013高考文化生活归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13 广东卷32)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

2.(2013全国卷II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A)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

3.(2013 山东卷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C)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2013 江苏单科2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C)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2013 北京卷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C)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6、(2013 北京卷2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B)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1)

7.(2013 安徽卷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8.(2013 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9、(2013 浙江卷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C)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10、(2013海南单科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B)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13海南单科19)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D)①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②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

③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主观题

12、(2013 全国卷II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2013 山东卷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14.(2013 四川卷13).(28分)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

答案: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分)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药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分)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3分)

15.(2013 江苏单科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答案: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6、(2013 安徽卷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

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引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第五课的核心问题。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前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就是本单元的综合探究中予以讨论的内容。

这一探究主要是引导我们思考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探究活动目标

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理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意义。

二、探究问题

1、想一想,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提示:是因为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思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提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思路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事例,说明其中的经验教训。

提示:列举事例后,主要从哲学上说明其经验教训。即违背和遵循了什么哲学道理。

4、请你谈谈邓小平的上述讲话对我国证券、股票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其了什么作用。提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关于发展证券、股票市场的讲话,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5、“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提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强调求真务实精神?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提示:(1)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②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是基本的国情出发,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人们要达到预想的工作目标,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坚持求真务实,党的理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实践的要求,才能引导党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③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党和国家要发展,我们的民族要振兴,我们的事业要成功,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2)其哲学依据: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从现有的及变化着的实际出发。

②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7、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上述材料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8、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说法?

提示:《易传·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论语》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理论评析

1、什么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提示:求--就是去探索、去追求、去挖掘、去研究,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是指某种事实、规律和真理。务--就是尽量去追求。

实--就是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干实事、求实效。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又富于创造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所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强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提示:参考(二、探究问题-6)

下载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试题归类 2017.11.6(范文大全)

    2017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试题归类 联系观 1、(全国卷I)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

    100测评网高考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www.xiexiebang.com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李尚玉 高霞一、单项选择题 世界是物质的,物......

    2018高考政治哲学第四单元真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全国卷Ⅰ.23)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

    2018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汇总范文合集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江苏卷、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

    2018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2018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试题》 2018.6.10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

    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5×2分=50分) 1.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地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摒弃“油水关系”、“蛙水......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

    2007年—2012年广东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按课归类

    2007年—2012年广东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按课归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009年高考)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