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论文提纲

时间:2019-05-14 05:2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姻法论文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姻法论文提纲》。

第一篇:婚姻法论文提纲

学生姓名:曲平用户名:quping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点 指导教师: 陈玮

婚姻法研究

——关于离婚夫妻财产分割问题的思考

离婚是指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即宣告夫妻经济共同体的解散。离婚的特征条件:其一,离婚的主体只能是夫妻双方 ;其二,男女双方需有婚姻关系;其三,离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夫妻财产分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因此,对离婚诉讼中夫妻财产分割的问题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

(一)法定财产制

1、夫妻共同财产制

2、夫妻个人财产制

(二)约定财产制

1、概念

2、方法

3、效力

(1)对内效力

(2)对外效力

二、我国现行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法定财产制的不足

1、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缺乏合理性

2、夫妻各自继承或受赠财产的归属和其他法律相悖

3、夫妻共同财产制缺乏完善的财产管理机制

(二)约定财产制的不足

约定财产制具体条件不明

三、我国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一)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

(二)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基本原则

1、坚持男女平等原则

2、坚持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则

3、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原则

4、公平原则

5、尊重当事人意愿,财产约定先于法定的原则

(三)离婚夫妻财产分割的方法

1、实物分割

2、价金分割

3、价格补偿

四、国外离婚夫妻财产分割方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离婚夫妻财产分割方式(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五、完善我国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明确夫妻财产协议的签订应遵循诚信原则

(二)加强财产约定制的公示性和公信力。

(三)增设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分割制度

(四)重新界定夫妻各自继承或受遗赠财产的归属

(五)完善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机制

第二篇:婚姻法专题讲座提纲

婚姻法专题讲座讲义 武洪亮

一、离婚概述

(一)离婚,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二)离婚的原则

1、保障离婚自由

2、反对轻率离婚

(三)离婚的两项特殊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失的除外。

2、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l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四)离婚的方式 1协议离婚

A协议离婚的程序

协议离婚在具体程序中必须经过申请、审查、登记三个环节。通过行政程序进行的协议离婚由民政部门主管。具体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解除婚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

B协议离婚的优点:时间短、费用低、压力小; 协议离婚的缺点:离婚协议书的内容,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可能会隐藏有后患;当事人从诉讼程序上有反悔的权利。

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1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的,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C协议离婚常见的问题:

(1)协议内容过于简单,不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协议约定:“双方同意离婚;女儿归男方扶养;财产已分割完毕,双方对此无异议”。这样的约定,在财产问题上漏洞较大。可能存在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既然财产分割已经完毕,说明财产已没必要分割,在谁名下就归谁所有。第二种,既然没有明确约定财产的具体项目和处理方式,应当视为约定不明没有分割,应依法分割。由于争议较大,难以协商,最后只能诉诸法院。

(2)离婚协议某些概括性条款的约定过于宽泛,可能会伤害弱势方。比如,协议约定:“男女双方名下的其它财产归各自所有”或“男女双方无其它财产争议”等。一般情况下,在协议离婚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建立在签订时双方已知对方财产情况下的意思表示,但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隐匿了房产或存款,但根据这一条款,就极有可能失去了索要胜诉的机会,因此,该条款风险性较大。所以我建议离婚协议的约定必须明确、准确,不能太模糊。(3)银行存款的约定和处理

建议在协议中,将截止到离婚协议签订之时,双方名下的银行存款情况详细列出,包括开户行、开户名、账号、存款余额、币种等。这样,离婚后一方若发现另一方没有记载在离婚协议上的存款,便可以通过诉讼要求分割。

(4)签订的多份离婚协议书的效力问题

注意:当事人可能会签订多份离婚协议书,后签订的协议优于先签订的协议,一般来说,在民政局备案的那份协议为最后签订的协议,因此,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应具有最强的效务,除非当事人在办理离婚手椟后另有约定;争议内容有处理的协议优于争议内容没有作出处理的协议,当事人在办理离婚手续前若先后签订了几份离婚协议,后签订的离婚协议内容并未涵盖前面离婚协议中的某些内容,在前签订的这些内容也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后没有协议,而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没有涉及到之前离婚协议书有详细的可操作的的具体描述,那对前面这份协议的离婚协议应当说可以争取有效的。

(5)离婚协议中将夫妻共同房产赠与子女的条款效力问题

举例:某男和某女协议离婚。协议约定,某男离婚后将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子中自己的份额赠与儿子,但是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离婚后,某男反悔,主张房子产权没有发生变更。法院认为,某男在协议中将自己份额的房屋赠与给自己的子女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赠与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原告可以通过行使赠与合同的撤销权撤销赠与,维护其对房屋的所有权。所以,某男所属份额的房屋所有权仍归某男所有。(6)抚养费的问题

一般是判决不扶养孩子一方,要将其收入的20-30%作为抚养费;如果对方不同意一次性给付抚养费,法院一般也不会判决一次性给付。

(7)探望权的约定和处理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建议对探望权的约定要详细一些,如孩子判给男方,女方有探望权,则可约定每周六下午五点女方在孩子学校门口将其接走,当天晚上孩子可在女方住处住宿,周日晚上5点钟之前由女方送回男方住处。

(8)户口迁移的问题

户口拒不迁出造成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的困扰和房屋转让的不便。不妨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如女方自离婚手续办理完毕的3个月之内不自行将户口迁出,每逾期一日应向男方支付100元的不便补偿;如男方在转让该房时,因为女方户口未迁出原因对房价产生影响,女方应赔偿男方房屋差价部分。

2、诉讼离婚

法定离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注解: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或者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不进行结婚登记,但是与之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生活(事实婚姻),构成重婚。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报警记录、居委会调解笔录、验伤单、伤残鉴定数等。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注意收集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知书、刑事判决书等。(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观念。许多人认为,分居满两年就“自动离婚”了。这是不对的。《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分居情形有两点:一是时间上要求满两年,至于分居满两年是否必须是连续分居,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在以分居为标准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时,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可能等各方面的情况。连续分居超过两年,并不一定代表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分居期间,虽然有短暂恢复同居生活的情况,也并不表示已经和好。因为夫妻在分居期间因各种原因,短暂地恢复同居生活是在所难免的。比如,武某与贾某分居已达4年之久,期间虽经父母和亲友调解,短暂恢复同居生活,但夫妻关系并未改善,在同居生活期间夫妻感情再次恶化。以上事实说明,武某与贾某感情确已破裂,已没有和好可能,经调解无效应当准予离婚;二是分居的原因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而不是因为工作、学习、户口等原因使夫妻两地分居或者是住房拥挤等客观原因,除此之外,夫妻关系确无和好可能,一方坚决要求离婚,并经调解和好无效。如果还有调解和好的可能,即使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两年,也不能认定为已具备判决离婚的条件。例如男方去外地工作两年,夫妻感情还不错。这就不符合。如何证明分居。一个有效的证据是“分居协议”;再则就是一些证人证言。只有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人民法院才能准予离婚。

需要注意的是,分居期间,双方的收入等仍是夫妻共同财产。(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其中,其他可以判决离婚的情形:

A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等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B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C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D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E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F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G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H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如强奸)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二、离婚的若干问题

(一)离婚中的损害赔偿 要求损害赔偿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条件,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婚姻法》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家庭暴力的对象除夫或妻外,还可以是其他家庭成员。暴力的形式可以是身体暴力,如踢打、扇耳光等;也可以是精神暴力,如威胁、恐吓;还可以是性暴力,如经常以暴力行为与配偶发生性行为,造成伤害后果严重的。要求损害赔偿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周某与妻子李某发生争执,周某一记耳光导致李某耳聋。李某起诉周某赔偿医疗费1000元、精神损害赔偿2000元,但是没有提出离婚请求。那么,法院是否受理?答案是法院应当不予受理。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虐待是指用打骂、冻饿、有病不给治等方法摧残、折磨家庭成员,使他们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的行为。遗弃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的人不履行其义务的行为。

损害赔偿的数额根据具体情节不同,数额一般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

(二)离婚中的经济帮助

《婚姻法》第42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主要包括:(1)一方有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2)一方因客观原因失业且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3)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4)其他生活特别困难的情形。

那么,怎样实施经济帮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离婚时,一方年轻有劳动能力,只是生活暂时有困难的,另一方可给予短期的或一次性的帮助。

二是结婚多年,一方年老病残、失去劳动能力而又无生活来源的,另一方应在居住和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安排,在经济上可视具体情况,给予一次性帮助或长期的帮助。

三是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四是在执行帮助期间,受资助一方另行结婚或经济收入足以维持生活时,对已经确定的帮助费尚未执行或者未全部执行的,帮助一方即可停止给付。

(三)子女的抚养权问题

子女归属争议在离婚案件中较为常见。原因有两点:真心爱孩子,希望和孩子一起生活;为了得到房产或能分到更多的财产,以孩子为筹码,迫使对方让步。离婚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以判给女方抚养为原则,十周岁以上的以听取孩子意见为原则。至于两到十周岁的孩子抚养权问题,法律之规定了一个原则性规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情况就需要男女双方做“加减法”了,需要向法庭罗列自己抚养的有利条件,以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

法院在判决孩子归属问题时考虑的几个因素:

(1)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思想品质、身体条件等;(2)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3)孩子的生活环境(4)有表达能力的子女的意见,对于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5)不能生育和再婚有困难的父或母的合理要求。

(四)离婚中财产的分割

总的财产分割原则: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五)离婚中的债务问题 A夫妻个人债务

夫妻个人债务是指夫妻约定为个人负担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无关家庭共同生活时所产生的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2、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夫妻双方将本属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约定由一方负担的,可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这种约定原则上不对债权人产生对抗效力,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该约定或者事后追认该约定。

3、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他方无清偿责任。

5、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担的债务。

6、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7、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包括夫妻一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侵权行为所负的债务。

B夫妻共同债务

共同债务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是为履行法定义务所负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债务;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为支付一方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2、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

3、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所负的债务。

6、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7、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夫妻债务的认定 1.首先应推定一方的借款为夫妻共同借款;2.如果一方能后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为个人借款则认定为个人借款; 3.如果一方能够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此笔借款没有用在共同生活中,则认定为个人借款。

C夫妻债务清偿存在的几个问题

(1)婚前一方个人形成的债务,但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离婚时,夫妻应承担连带责任。

(2)婚后一方借债,一般应认定为共同债务。双方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注意:实践中可能存在一方在夫妻感情不和的时候与他人串通虚假出具借据,以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此时需要考虑债权人的情况、借款的性质等因素进行抗辩。例如是借给自己的亲属或朋友,或者说借钱是为了偿还赌债等,则可以向法院主张借款行为无效。

三、婚前婚后房产归属及分割

(一)婚前购房

(1)婚前购房,一方出资,产权证上写的是该方的名字,另一方未出资。

结论:房子是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能进行分割。(2)婚前购房,双方出资,产权证上写的是一方的名字。

结论:房子是写名字一方的个人财产。但是另一方的出资应当返还。举一个例子:某男某女婚前各出资10万元购买了一套20万的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女方的名字。离婚时,房子是女方的,但是女方应当返还男方的10万元出资。当然,需要男方提供出相应的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曾经出资。

(3)婚前购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双方的名字,双方出资或者一方出资(无论是婚前共同出资还是婚后共同出资)。

结论: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

(4)婚前购房,房产证上写的是一方的名字,双方婚前出资完毕。结论:法院一般倾向于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至于另一方的出资,离婚时则应当返还。

举一个例子:一套房子20万,房产证上写的是男方的名字,男方支付了15万,女方支付了5万,都是在婚前支付完毕。则离婚时房子是男方婚前个人财产,男方应当返还女方支付的5万元。

(5)婚前购房,房产证上写的是一方的名字。结婚登记前一方支付了一部分,结婚登记后另一方支付了剩余的部分。

结论:房子是一方婚前个人财产,至于另一方支付的剩余部分,则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

举一个例子:一套房子20万,婚前购买并登记了男方的名字,男方支付了10万元。结婚登记后,女方支付了剩余的10万元。则该房子是男方婚前个人财产,但是女方婚后支付的10万元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进行分割。结果就是房子是男方的,女方可以得到5万元。

(6)婚前购房,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该方只在结婚前支付了首付,婚后双方共同还贷。

结论:房子是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但是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部分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

举一个例子:某男婚前买了一套20万的房子,登记了自己的名字,支付了首付款5万元。婚后双方共同还贷15万元。后感情不和而离婚。则房子是男方的,婚后共同还贷的15万元是共同财产,应当分割。这样,女方可以拿回7.5万元。

(7)婚前以一方名义购房,另一方全额出资。

结论:一般认定为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一种赠与。如果没能结婚,应当返还出资;如果已经结婚,则一般会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无需返还。

举一个例子:某男为了表示结婚的诚意,买了一套50万的房子送给女方,房产证上写的是女方的名字。后来双方感情恶化,没能结婚。则房子是女方的,但是女方应当返还男方的购房款。如果双方后来顺利结婚,但是婚后感情不和而离婚,则离婚时该房子应当认定是女方婚前个人财产,男方的购房款也无需返还。

(二)婚后购房

(1)双方婚后出资(包括贷款)取得的房屋。

结论:不论房产证上写的是谁的名字,都是共同财产。并且,在分割房产时,要按市场现价计算,而不是按照买房子时的价格。

举例:某夫妻结婚后购买了一套30万的房子,但是离婚的时候房子价钱升到了60万,那么在离婚时应当按照60万进行分割。

(2)结婚登记之后,一方和其家人共同购房,房产证上是一方和其父母的名字。

结论:房子是一方和其父母的。但是一方名下的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可以就房产份额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另案起诉分割房产。(不能在起诉离婚时分割这套房子)

举一个例子:结婚之后,某女和其父母购买了一套30万的房子,每人出资10万元,房产证上写了三个人的名字。那么,离婚时某女的三分之一份额是夫妻共同财产。如夫妻双方不能协商一致,则可以在离婚之后另案起诉分割这套房子。男方可以得到六分之一的份额或者是房子市场价的六分之一。

(三)其他情形

1、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后来增加为两个人的名字的,无论购买房子的时间是在婚前或者婚后,还是增加名字的时间是在婚前或者婚后,房子都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

举一个例子:某男婚前购买了一套房子,婚前将未婚妻的名字添加到了房产证上。两人后来离婚。则离婚时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进行分割。

2、房产证原来是一方父母名下的,后来变更为一方名下或者是双方名下:

A登记结婚前,由一方父母名下变更为一方名下的,视为其父母对子女个人的赠与,属其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B登记结婚后,由一方父母名下变更为一方名下的,一般视为其父母对子女夫妻双方的赠与,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C无论婚前或婚后,由一方父母名下变更为双方名下,都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3、还没有取得产权或没有取得完全产权的房屋

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父母的出资

(1)父母在双方结婚前的出资,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另有约定的除外。

(2)父母在双方结婚后的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另有约定的除外。

5、经济适用房的问题 房产证上面写的是谁的名字,房子就是谁的。如果另一方曾经出资,则应当返还出资。

四、离婚后的若干问题

(一)孩子的探视问题

探望的内容既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短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包括交往,如互通书信、互通电话、赠送礼物、交换照片等。概括起来探望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探望性探视,二是逗留性探视。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三至十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一般法院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望权,也可能会有1至2天的探望时间。如果另一方行使探望权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或10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另一方探望,可以另行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望权。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望权。

(二)抚养权的变更问题

如果一方在行使探望权过程中,发现另一方不具备直接抚养子女的能力,或子女再随其生活对其成长不利时,有权与对方协商或向法院提起抚养权变更之诉。

一般有下列情况出现时,法院支持变更的诉求可能性较大: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三)子女姓氏的变更问题

离婚后如要更改子女的姓氏,必须双方协商一致。一般不允许父或母一方擅自变更子女姓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的纠纷,应责令恢复原姓氏。”也表明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变更子女姓氏的诉讼。

法院在处理变更子女姓氏案件时,应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夫妻离婚后,双方对孩子均尽了抚养义务,子女原姓名应予维持,改变往往会产生新的矛盾,影响孩子与父母另一方的亲情,对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育带来负面效应。但是,在有证据证明未成年子女遭遇如下情形时,可以考虑变更子女姓氏:⑴一方做了令家人蒙羞甚至触犯刑律的事情。该情形下子女常会遭受来自外界的歧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改姓可以避免将来周围人的议论,消除对孩子幼小心灵所产生的不利影响;⑵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无正当理由拒付抚养费,不履行探视权,对子女感情淡漠等,将姓氏改为承担抚养义务较多一方的姓氏,可使双方感情更加亲近;⑶一方被剥夺监护权。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时,监护权被剥夺,为子女决定姓氏的权利亦丧失基础,子女姓氏可以变更,包括改为正常尽抚养义务的继父继母之姓氏。

(四)孩子的抚养费问题

1、抚养费的给付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

抚养费给付的时间:(1)未成年的,至子女成年。如果子女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的,可给付至十六周岁;(2)在校的,给付至高中毕业。

2、抚养费的变更 有下列情形的,子女抚养费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方式追加:(1)原定的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经超过原定数额的;(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篇:婚姻法论文

生育权之我见

以我现在的学识,我不能称自己的见解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能够有多大的说服力,但至少,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身份——普通人,看到新的司法解释必然不会没有想法的,尤其是关于生育权,这一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

一直对于婚姻法,或者通俗的讲,是婚姻家庭以及生育权没有什么概念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司法解释三在我的印象里面,似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实,我渐渐地发现,大家的法律意识或者观念真的不是很强,于我而言,也许是因为专业,或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更加的客观,理智,成熟的看待遇到、见到的问题,婚姻,才似乎显现出了和我的关系。对于这一点,我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很多人的法律知识的淡薄,当然也包括曾经的自己。

可能是作为新世纪的女性或者典型的90后,一直强调女性的独立,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在情感上,我都认为女性不能也不应该依赖着男性而生存。更何况,我们一直追求和争取男女平等,那就是要在心里上、身体上,独立于男性的“怀抱”。对于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家庭主妇”,我不得不提出强烈的反对,和那些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更是要进行驳斥,既然将男女平等提上日程,那么就尤其要在婚姻家庭中落实和实现,无论是在家务还是家庭的经济上男女都应该协商的、平等的做出自己的牺牲,而我们所见到很多的女性因为家庭和照顾丈夫和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家庭以外的生活,也就是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乐趣和自己的爱好,而男性则将更大的经历放在了工作和支撑家庭的经济,不论是作为男女双方中的哪一方,都形成了单方面付出的现状,各自拥有的虽然是不同的生活,但是相同的是他们的生活都是单调的,对于这样的分配大家依然是各执己见,因为,于人,各有不同,人们的追求不同,对于家庭中的工作分配必然想法是不一样的,就像有的女人愿意自己坚强的存在,有自己的事业;而有的则是希望做一个贤妻良母。所以,现在的家庭分工状况没有对与错之分,真正不同的是家庭主体的观念的差别,我们无从评价,也不敢妄下结论。

对于新的司法解释中的关于生育权的问题,“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我大加赞同,这一方面体现了生育权是需要夫妻双方的协商一致,不能夫在其中独断,同时从生理结构上充分的考虑到女性在生育方面的付出,保证女性在自愿的前提下实现生育权。在生育的全过程中,妇女承担着特殊的职能,起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从卵子受精、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女性不仅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增加生理负担,而且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不仅如此,妇女的生育过程还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健康发育与安全。因此,对妇女予以特殊保护,确认和保障妇女的生育权理所当然,《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妇女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这就需要法律保障女性得以实现“不生育的自由”,司法解释三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而对于女方擅自堕胎的问题,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而我认为,这并不是简单的生育权的问题,所谓的生育权的实现与否,我觉得更侧重于“要”或者“不要”孩子,就是双方是否同意两者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这种理解下,要么双方会采取一定的避孕措施,或者是,不要性。但是问题发展到堕胎的阶段的话,可能就需要分很多种情况具体分析了,不得不考虑到得就是怀孕是过失还是故意导致的,如果是作为避孕不当或者双方协商一致了,但是导致的结果是怀孕后女方擅自堕胎,这样是否侵犯了男方的生育权,或者说这不只涉及到生育权还有胎儿的生命权是否存在和保护的问题,而这方面世界各地的规定不同。但是从一方面讲,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我们至少应该珍惜胎儿的存在,从人性善良的本质出发,胎儿存在于母体的特殊的生物。另一方面,母亲经历怀孕的过程中身体受到的痛苦,是胎儿造成的,那母亲堕胎的行为不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吗?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一个堕胎的母亲呢?

我想,生育从原始的繁衍子嗣发展到现在的一项权利,体现了法律所要追求和实现的是人类更好的生活,让人们生活的更幸福。当生育对于女性不能带来幸福,而仅仅是疼痛的话,那么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与此同时,如果,生育对于女性是一项必须的责任的话,那不是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一样了吗?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科技水平的低下,人们不懂得生理机制,女性仅仅是作为生育的,繁衍后代的生产工具,生活上没有合理的地位,政治上又何谈权利?而如今,当法律真正的规定了在生育权上对妇女考虑时,一方面限制了男性对于家庭一切事务(尤其是生育上的)独断性,另一方面更好的维护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可能是作为一个女性吧,我总之是赞赏的。

《妇女权益保障法》没有否认男性生育权从立法背景来看,《妇女权益保障法》并没有否认男子的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现有的联合国文件和我国法律中只谈到妇女的生育权,与历史上的男女不平等有关。生育总是和女性有着更密切的联系,说到生育,人们最先想到的也是女性。女性的付出,和遭到的折磨是男性不能代替也不能感受得到的。无论我们说要重视习惯对现在社会带来的影响,还是要正视社会现状,所要做的应该是两者的结合,才能最终得出对生育权的正确的认识。

第四篇:婚姻法论文

浅析事实婚姻的效力

黄义灵

(江西赣江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

摘要:事实婚姻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对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经历了有条件认可、相对承认、完全不承认、附条件的相对承认四个阶段,现行婚姻法是通过补办结婚证登记制度对事实婚姻变相承认,对其婚姻效力认定的规定并不完善,这影响实践中对事实婚姻的处理。本文结合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我国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事实婚姻效力立法的构想。

关键词:事实婚姻;效力;同居关系

事实婚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未办理结婚证登记手续的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

[1]种两性结合。由于传统的婚姻观的束缚造成不登记婚姻,同时,由于现代人新的婚姻观念也使登记婚姻的数量减少,因而造成现实生活中从过去到现在,事实婚姻的比例都很高,而且还将长期存在。对于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立法对事实婚姻的效力认定有其明确的必要性,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事实婚姻的效力认定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而现阶段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对此规定的并不完善。

一、我国事实婚姻效力立法发展之历史沿革

事实婚姻一直是我国司法界面临的困难之一。对于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制定了不同甚至相反的法律政策及司法解释。概括而言,我国对事实婚姻效力的立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一)有条件的认可阶段

建国初期至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前,我国对事实婚姻是采取有条件的认可态度。1986年颁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此条例颁布之前,男女双方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一时期只要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即认定为事实婚姻,条件很宽松,立法对事实婚姻是认可的。

(二)相对承认阶段

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前,我国对事实婚姻是采取相对承认的态度。1994年颁布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1994年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一阶段以“同居时是否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作为认定事实婚姻的时间界限,条件相对较严格,但还是承认。

(三)完全不承认阶段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至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案施行前,我国对事实婚姻是采取完全不承认的态度。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未到法定婚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 1

者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起诉到法院的,一律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此时期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是一概不承认的。

(四)附条件承认阶段

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案颁布至今,我国对事实婚姻是采取附条件承认的态度。通过赋予补办结婚登记溯及力的方式而间接承认了事实婚姻。《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定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对此,2001年12月24日颁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下称《解释》

(一))第4条规定:“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8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时起算。”《解释》

(一)第5条规定:“不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因此,我国现阶段是以“补办结婚登记”作为承认事实婚姻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补办登记的,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可见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是附条件的相对承认。

二、新《婚姻法》及《解释》

(一)对事实婚姻的效力认定之缺陷分析

(一)《解释》

(一)第4条存在弊端,给当事人规避法律提供便利

《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经办理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但对补办登记的,其婚姻效力如何认定,立法设有明确规定。对此《解释》

(一)第4条规定:“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8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时起算。”这就表明,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时,可以有一方或双方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如未达法定婚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重婚等,只要补办时符合了,就给予补办。一方面,这势必降低了结婚登记制度的严肃性,使当事人认为先结婚后登记也同样可以达到法定婚的效果,而且会给某些当事人留下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另外,法律对此类推适用补办登记的话,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同居时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给予补办,发给结婚证;对于同居时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补办时双方同居已达一定年限或生有子女,且双方均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给予补办,发给结婚证;其他情况应按同居关系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一方或双方在同居时未达法定婚龄,而申请补办登记时已达法定婚龄,通过补办,取得结婚证,之后一方起诉离婚时,若涉及财产争议,处理时还应区分“同居时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时的同居关系”及“符合时的婚姻关系”来分割财产,不利于司法实践,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二)《解释》

(一)第5条规定的“不补办结婚登记的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不科学

《解释》

(一)第五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这条规定显然是不科学而且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的。

首先,违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未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当事人双方到法院起诉“离婚”之时,法院却以“补办结婚登记”为受理的前提条件,而在当事人未请求“离婚”时,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双方补办结婚登记——法律也不宜赋予作为行政机关的婚姻登记机关以权力主动去调查和

[2]指令。这条规定本身就有违事物的自身发展规律。另外,若当事人不补办结婚登记,婚姻法就不会承认这段婚姻,而以同居关系处理。

其次,与刑法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不一。在刑法中,构成重婚罪的既可以是合法婚姻的当事人,也可以是事实重婚的双方当事人。对此刑法并没有要求事实重婚的双方当事人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却仍然对其判处重婚罪,不会因为未补办结婚登记而不以重婚罪认处。从而陷入了民法中无婚可重、无婚可离,而刑法

[3]中有婚可重、有罪可判的尴尬局面。

再次,与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冲突。当事人起诉离婚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双方意见不和,包括是否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或是其他一些不可能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形,如一方死亡,变成植物人等,此时双方很难就补办结婚登记达成一致意见,或根本不能再补办结婚登记,毕竟结婚登记时需要双方自愿并亲自前去办理的。这就使得同居关系中的当事人一方,尤其是不想负婚姻责任的强势一方,当然不会去补办结婚登记,且有足够的空间逃避该条规定让其落空,而对另一方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一方造成不利——得不到依婚姻法按离婚取得的合法权益。因而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允许补办结婚登记从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实现。从对女性以及子女的保护角度而言,女方与子女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更大的损害;从物质角度而言,即使是事实婚姻,女方也往往为“事实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投入了更多的劳动,而这种劳动并不能在市场交易中体现出它的价值,因为其价值是附属于其家庭成员的收入所得的。若在离婚的情况下,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投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双方共同共有;而如果简单地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女性这部分劳动可包括起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显然就被忽略掉了;从精神角度而言,有过一段不为法律所承认的事实婚姻,对女性来说,无论是当事人自身受到创伤还是从社会看待他们的目光角度,都会造成精神伤害。

最后,与我国事实婚姻的客观现状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不符。事实婚姻

[4]在我国普遍存在,且其比例较高,达到了30%,如未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

未发生纠纷,也没有产生“离婚”诉讼、或者产生了“离婚”诉讼之外的“家庭暴力”“家庭债务清偿”等纠纷,对未发生纠纷的,法院则无权主动干涉和督促他们去补办登记,那么他们的同居的这种事实又该如何定性,具有何种法律效力?依据现行法是按同居关系处理,而这种处理方式却未能对当事人提供合理的保护;产生其他纠纷的,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与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及存在很大差异,少数民族有其自身的习惯因素,在西部乡村各少数民族意识中,人们总认为仅有履行法律手续,办结婚证并不足以使婚姻生效,必须按照各自所属民族特有的一套习惯法律程序

[5]来举行某种仪式的婚姻,他们才能认可其效力。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结婚

时大部分都不进行结婚登记。如果按《解释》第5条的规定,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都一律按同居关系处理,这显然是与我国的国策及立法的宗旨相违背的,既不能达到优待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利益的目的,也不能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选择。

(三)《解释》

(一)第6条对有关事实婚姻中一方死亡之后遗产的处理欠

妥[6]

《解释》

(一)第6条规定:未经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按照本解释第5条的原则处理。此处的原则是指: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被认定为有法定婚姻的效力,支持事实配偶的继承权;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之后的事实婚姻,因为一方死亡而无法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生存一方一概不能以配偶身份主张继承权。该条规定虽然可以使事实配偶增强及早去补办登记的意识,但法律对此却规定的相当苛刻,而且也极其不妥当,在第6条中,双方共同生活直至一方死亡,符合传统社会道德的婚姻观念,而法律对于这段事实婚姻却未给予任何法定补救方式。由于一方已经死亡,无论是当事人的意愿或努力都不可能再使其得到法律的承认,这就使生存一方当事人特别是女方的权益得不到维护,因而这条规定欠妥。

三、完善事实婚姻效力立法的构想

(一)从立法上明确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

对我国事实婚姻效力的立法完善,首先要从立法上明确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在法律的范围内,不能将凡是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两性结合都当成事实婚姻。应当明确构成事实婚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事实婚姻的认定和处理必须以法律的要件为基础。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情势,笔者认为应符合以下要件:

1、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都具有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这是事实婚姻的内在特征,也是与同居关系的区别。

2、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应当具备公开的夫妻身份。双方不仅具有夫妻内在生活的一切内容,而且在外部形式上其夫妻关系也为社会所承认,具有公信力。

3、事实婚姻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它直接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这是事实婚姻违法性的主要表现。对结婚形式要件的违反,是事实婚姻与法定婚姻的明显区别。

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我们才能从法律上认可其为事实婚姻关系,否则视为同居等不正当两性关系。

(二)细化对事实婚姻效力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现阶段事实婚姻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及实际情况,对事实婚姻附加一定条件来认定其效力,笔者认为应作如下细化:

1、对于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若同居时以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且达到一定年限以上(如2年、3年、5年),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的按法定婚姻对待;补办了结婚登记的,发给结婚证,其婚姻效力溯及至双方同居时。

2、对于未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若同时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没给对方后代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且双方同居达到一定年限(同上)或生有子女,应该按法定婚姻处理;若补办了结婚登记的,发给结婚证,其婚姻效力溯及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时,对其之前的可按同居关系处理。

3、对于起诉“离婚”至法院的,一方同意补办结婚登记,而另一方尤其是强势一方在无正当理由拒不补办的,只要双方同居时符合法婚实质要件,则按法定婚姻处理;在财产分割及补偿上比照婚姻关系来处理;若同时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比照

2、的原则处理。

4、对于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的,同居达一定年限或剩有子女(比照德国民法典的规定①),则按法定婚姻处理,在遗产继承上比照法定婚的效力。

对于不在上述几种范围之列的其他男女之间的同居情形,根据实际情况,按同居关系、无效婚姻或可撤消婚姻来处理。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事实婚姻进行不同的认定,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也不会损害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对事实婚姻附加合理的条件予以承认,有利于司法实践,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势的。

(三)加强民族地区地方性相关立法

针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实婚姻大量存在且还将长期存在这一局面,应制定民族地区地方性立法,对事实婚姻加以规范,从而引导人们正确选择,以期达到事实婚姻从大量存在到逐渐消灭的状态。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明确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其次,各少数民族地区在制定变通规定时,应当尽量做到不主动冲击我国的婚姻登记制度。在明确承认其事实婚姻效力的前提下,若发生纠纷至法院,法院在判决前应先裁决其事实婚姻关系是否存在,事实婚姻的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依裁定书向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结婚登记,法院也可依职权将该裁定送达婚姻登记

[7] 机关予以登记,从而达到维护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目的。

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存在,且发生率也较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的[8]婚姻形式,近年来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是传统习俗的遗留,另一方面是

现代社会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形式。当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对事实婚姻不能提供足够的法律资源去调整时,此时不应只想到更加严格的执法——不承认事实婚姻,而应该回头来审视一下法律。在法律对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还不完善时,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和既存的事实,引导和规范人们选择生活的方式。同时,我们期待民法典的出台,寄希望于立法者在婚姻家庭编中制定单独的章节或条款来调整事实婚姻,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案。最后,我们要加大法制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人们正确选择婚姻形式,使事实婚姻由大量存在到少量存在,到最后人们都选择法定婚姻,从而逐渐消灭事实婚姻,达到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晶.事实婚姻概念及效力的质疑与分析[J].长春师范学报,2003,24(1).26--27.[2] 吴爱辉,何霞.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双重矛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3).180.[3] 吴爱辉,何霞.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双重矛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3).179.[4] 段凤.简析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制度的双重矛盾[J]兼论《解释》4—6条

[J].当代法学,2002,(9).63.[5] 刘淑芬.当代少数民族地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J].贵州民族研究所,2004(4).11—12.[6] 赵丽霞,李爱芳.事实婚姻效力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

(4).36.[7] 刘淑芬.当代少数民族地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J].贵州民族研究所,2004(4).14.[8] 戴国勇.对事实婚姻认定和处理的法律要件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4).37.[9] 刘家琛.举案说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9.[10] 李克,唐德华.婚姻家庭纠纷案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21—36.[11] 魏春艳,向洪,张丽娟.媒姻港湾[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32—34.[12] 杨大文.婚姻家庭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7—119.注释:

①《德国民法典》第1310条第3项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作了变通规定:婚姻双方以后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10年或者共同生活至婚姻一方死亡---在此情况下至少共同生活5年,也视为婚姻。

第五篇:婚姻法论文

女的合法

学号:09061010132

姓名:张蕊

班级:法学一班

维护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婚姻权益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网络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在了我们眼前,如食品安全、房价、物价及环境等问题,不难发现,最引人关注都是关系到所有人生活与健康的问题,而在这些所谓的大问题的背后,我们忽视了太多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不知不觉得损害着很多人的权益。比如农民工权益,残疾人士、流浪人士权益,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婚姻权益等!

关键词: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婚姻权益保护

正文:

当你打开网页在搜索栏中输入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四个字进行搜索时,你会得到一个庞大的数据,细看每一个标题,几乎都是在哪里发生了虐待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恶性事件,这样的事件被披露的就有如此之多,那我们不能想象那些没有被披露的,又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

今天我探讨的就是关于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婚姻权益保护的问题。

当一个无知的女童长大成为一个的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她在家庭中能否得到照顾,或者突发变故使一个原本健康的妇女成为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她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特别是当她面对婚姻这个问题的时候,该由谁来维护她的权益,又如何来维护?若她的父母爱她,丈夫疼她,她是幸福的,但是更多的现实是父母用她来做一笔交易,丈夫只是想让她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试问,当这样一个“工具”完成了她的使命,那接下来她的命运是什么,被抛弃,被虐待,或是流浪街头?

当然我国的立法中对此并不是一片空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一章第三条之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都给予了相应的保护。但是,这样的立法保护在偌大的我国,就有些难以实施,我们很少见到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或从维护该法保障的妇女权益出发而判决的案件。更何况现在关于这些方面的立法相比其他立法来说有些落后,就更难加以设施。而

且更少会有人为她们伸张正义,包括亲生父母、亲戚、朋友对他们都是歧视态度。所以,在这层层困难之下,我们更应该寻找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去帮助她们维护自己的婚姻权益!我认为除了现在已有的关于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可以作为原告去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制建设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予她们更加全面的保护!

一、建立运用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

1、我国存在大量的基层的组织,如村民委员会,街道委员会等,充分利用这样深入基

层的组织,使其加大对其所负责管理片区内的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婚姻的关注程度,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查看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婚姻生活状况。如果发现其婚姻生活不好时,可以及时给与救助,避免她们的不幸生活。

2、建立针对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保护的专门福利机构,给予遭受家庭暴力

以及抛弃的妇女的庇护,使她们能够继续的生活。同时可以呼吁社会的成功人士给予资助,在国家和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给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更好的生活环境条件。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反复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使群众认识到对

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实施暴力同样是违法行为,同时增强对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保护的意识。给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以平等的待遇,是她们免受歧视。

三、加强道德教育宣传,使群众加强自身道德,关注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婚姻生活,给她们更多的关心。特别是监护人、亲人对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关爱,更应引起重视,不要将她们作为交易的筹码,而是真的为她们的幸福而着想。

四、很多人和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结婚,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好,而为所谓的传宗接代与之结婚,那么,这就涉及到了有关于生育问题。相对于健康妇女的生育问题,对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生育问题更应给予保护,使她们注意孕前、孕期的保健和检查,尽量减少弱智胎儿的出生数量,避免人为的造成智障儿童的出生。

五、各地的司法机关,能够主动的去关注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婚姻保护

问题,当她们的婚姻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主动的去寻求帮助,变被动为主动,不受欺压。

六、国家在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结婚前,婚姻登记机关可以给与特别登记,同时让对方签署一份保证书,并在司法人员的监督下具有法律效力,再配合基层组织的家庭访问,对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生活给予关注,及时的保护她们,若对方违反保证书,可给予民事乃至刑事处罚。

无民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妇女的婚姻保护这条道路,很长也很崎岖。但是我相信,在法制,道德,行政的等各个方面的努力下,这条路必然是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走出这条道路,她们将会迎来属于她们的一片蓝天!

班级:法学一班

学号:09061010132

姓名:张蕊

下载婚姻法论文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姻法论文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婚姻法论文题目

    统婚姻制度区域 1.浅析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2.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弊端与法律对策 3.论婚姻的成立 4.《婚姻登记条例》利与弊 5.中国妇女保护的立法不足 6.浅析抚养制度的完......

    婚姻法论文(修改)

    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论新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规定 目 录 目 录..........................................................1 摘 要...........................

    婚姻法案例分析论文

    夫妻不忠赔偿案 段宇离婚案 【案情】: 段宇原是上海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与前妻离婚后在常州创业。1999年,通过征婚,他与同是离异的郑婉清相识。交往不久,他们就到民政部门登记结......

    法律论文——婚姻法论文(精选5篇)

    目录案例„„„„„„„„„„„„„„„„„2 案例分析„„„„„„„„„„„„„„„3 结论„„„„„„„„„„„„„„„„„4 思考„„„„„„„„„„„„„„„„„5......

    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 题目: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 副标题:以福州永泰县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其反应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所面临......

    论文提纲

    论文 一、服装连锁门店财务管理含义 (1)服装连锁门店 在服装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按照总店(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的店铺。主要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两......

    论文提纲

    一、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论题观点来源: 我国具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史,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在孔子之后两千余年的......

    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题目: 关键词: 摘要:(100-200字) 目录: 引言(绪论)------(500字左右) 正文(15000左右) 第1章 1.1. ----------------------------- 1.2.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