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十二大必要性(定稿)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十二大必要性!!* * * * * * 事前声明:本人一向爱好和平,不主张武力解决争端,名中也有一“平”字为证。但是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是自家人的事情,不同于“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选择一条“切实可行”、“长治久安”的解决之道。和平固然可贵,但是祈求来的决不是和平,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背叛,我们要坚决反对之!!以下文字对否,阅后自有公论!* * * * * * 解决台湾问题看起来无非是武力和非武力两种方式。武力解决干净利落,不留后遗症,但面临的是国际制裁、经济倒退和台湾民心的向背;非武力解决有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取得台湾民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这种认可也许是100年以后的事情了,时不我待!从目前的台海局势和大的国际环境来看,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应该是“上上策”之选。孙子曾经曰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孙子他老人家的话,我们一定要辨证的来分析。
战之理由之一:
不战是以战谋和之策,如果没有美、日两国的参与,我们的实力是可以达到“以战谋和”的战略目标。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美、日等国染指台湾问题多时,他们期待着台湾问题的复杂化、政治化、国际化,如果一味的等100年,那美、日的拖延政策其目的就能很自然的达到,最终结果是他们不动刀枪,不战而屈大陆之兵。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台湾的任何领导人,无论是陈水扁还是马英九之辈,他们谋求的都是一种不和、不离、不弃的所谓“现状”,这种现状的维系只能越来越有利于台湾、美国、日本等。
千万不要傻傻的认为等我们强大了,台湾自然就回归了!台湾、美、日他们的科技要强于我们(这是事实,不要否认),我们在发展,他们也没有睡觉,他们也在与时俱进,也在自主创新、也在发愤图强,因此,我们和他们的竞争既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
所谓不公平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科技合作、科技共享、科技互惠要远比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来得快(我们不要奢望俄罗斯、乌克兰等友好国家会把“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我们不得不需要摸索、试验„„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就导致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综合国力竞赛于我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象某些所谓的专家“预测”的20年后我们会赶上美国之类的妄语!这种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实力)的竞赛,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超,因此要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实力恐非短短二、三十年所能为。
战之理由之二:
大陆的“台湾一国两制”政策可以说是“宽之又宽”了,甚至允许其保留自己的军队,这种怀柔之策略有其深刻的内在道理可言,但也留下了深深的祸种。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强调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只要台湾掌握军队,它就有随时随地继续对抗中央政府,谋求独立的手段,前苏联的解体,车臣问题、亚洲、非洲等一些国家的武力独立事实正在无休止的验证着“手里有枪的危险性”,因此,我们不能把一支武装到牙齿的老虎在圈养于台湾,否则依旧是养虎遗患。如果武力取得台湾,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控制其军队,把军队划归中央政府所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再次武力倒戈的可能。另外,武力统一可以早日接管台湾军队,获得台湾军事设施,获得台湾最好的武器装备,获得最好的海、空军基地,冲出第一岛链,取得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的主动权,控制能源和其它战略交通线,着手建设自己的远洋太平洋舰队,打开至关重要的出海口,使我们真正成为太平洋的主人。
战之理由之三:
如今我们在弘扬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主题,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并且在航天、军工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如“神六”、“歼10”、“170”、“093/94”等等一系列成果,这也是胡总书记的高屋建瓴所在。但是中国军队改革发展多年,所谓的新式武器、人员、组织、指挥、战略、战术,只练过没用过,都是“纸上谈兵”,“固步自封”,就是演习也都是以“既定场景、既定武器、既定战术”为背景,严重缺乏实战检验。而实战检验是建设强大军事力量的指南和保证,中国今后的安定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台海之战可以作为是这些年建军的试刀石,经过这个检验,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今后的强军之路便会少走很多弯路。否则,不论你演习得如何,都只是一种假设,这样的假设将来如何去对付日益嚣张的日军或美军。
战之理由之四:
武力解决台湾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快速形成。
这些年国内社会的各种矛盾不少,金融问题较多,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腐败问题突出,政治改革迟滞,社会道德败坏,新一代领导集体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上述诸多长期社会累积的问题,而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棘手问题,如果新一代领导集体能够在任内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势必有利于新一代领导集体树立空前的领导威望和社会凝聚力,也有助于全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战之理由之五:
自古以来国际社会就是一个“欺软怕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恶劣环境,要想生存就必要有实力。唐朝、元朝鼎盛之时为什么万国来朝,靠的是什么,就是武力!如今的美国为什么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就是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如今臣服美国的国家和地区比比皆是,一旦不满足其苛刻要求和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轻者挟众国以制裁(如今天的伊朗、朝鲜等),重者武力解决(如伊拉克、阿富汗、巴拿马、索马里、利比亚等)。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尊容和其在二战苦战而成为胜利国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为什么如此的为美国马首是瞻,就是因为日本已经被美国人打败了,打怕了,谈美色变,美国人从心里面、从精神上摧垮了日本人的意志,尽管日本人的报复心理很强,但是“卧薪尝胆”的日本人不会和远强于自己对手过招,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总是挑衅中国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杀鸡儆猴!武力灭掉台独之心就等于灭掉美、日图谋我国的勃勃野心!武力收复台湾有助于展示我们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有助于展示我国的统一决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让美、日等国日后再有想法不得不三思而行,勿轻举妄动!尽管我们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问题,可能会遇到经济、人员、装备的重大损失,但是这一点和我国在国际社会谋求生存发展相比是值得的。
战之理由之六: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战后”快速稳定台湾的社会局势。武力统一后,大陆可以解散台湾的地方政府,重新划分台湾为若干个经济特区,委任各自特区行政长官,各经济特区在政治上各自独立,相互制约,这样一来台独就失去诉求的物质(版图)基础,如果有个别特区闹“独立”事件,便于各个击破。另外,这种化整为零的分治策略有助于各特区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安抚民心,保证台湾地区的尽快稳定。
和平统一势必无法彻底铲除台独分子,加之和平统一后的台湾当局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等)缺乏铁腕治理策略和经验,很可能纵容台独分子的活动(认为这是民主,不能打压),这将导致台独的“星星之火也会成燎原之势”。另外,和平统一后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势必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广泛认可,并会持观望态度而“顺势而行”,在“适当的时候”重新举起“独立”大旗也未尝不可。到那时,我们再想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可能已经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了!
台湾毕竟不同于香港、澳门,说得更简单点,那就是“台湾海峡”那一汪水把台湾与香港、澳门划分为两类不同的社会状态。我们之所以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白了就是依靠综合国力、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香港、澳门和平统一后的稳定也正是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在做功。而对于台湾则不然,那一汪海峡之水就使得台湾有了“和平统一”之后和“中央政府”继续“叫板”的权利,因此,必须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才不留后患!故与其做“扬汤止沸”和平统一的权宜之计,不如“釜底抽薪”做的干净利落,为子孙后代不留遗憾!
战之理由之七: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维护我国的中央集权领导体制。尽管香港、澳门不在该体制中,但明眼人很清楚这两个特区是无法摆脱中央集权领导体制的影响和束缚的。武力解决台湾,中央政府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按照目前的省市体制委派若干行政长官上任,绝对控制台湾各个特区,并派遣大陆军队,改编台湾军队,确保台湾省的“枪杆子”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相信前苏联的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最近的忏悔,一定会让包括胡总书记在内的我国领导人引以为戒。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国情(多民族、独立思潮泛滥、信仰危机、长达几千年封建思想禁锢、经济落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腐败问题等等)需要我们很长一段时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绝对控制,多党轮流执政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否认一党(共产党)执政就意味着中国的解体、民族的分裂(这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台湾必须受控于“中央集权”体制之下才能避免其当局的反复。
战之理由之八: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稳定我国的周边环境,解决众多“悬而未结”的问题。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吓阻”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领土、领海需求的野心,起到“警世”作用,让现实和潜在对手看到我国维护领土、领海绝对“寸土不让”的决心和不惜战争的国家意志,这对我国稳定周边环境有很强的震慑作用。
另外,今后中国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南海问题、能源安全、海上交通安全、钓鱼岛和周边的地缘政治。台湾问题解决后,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对付这些“棘手”的问题。通过台海战争,我军会积累丰富的空、海、天、陆、电磁“五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争经验,吸取众多在台海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这对于我们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后续战争有很强的军事现实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强大的军事后盾和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也会为我国的外交工作带来强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强力外交政策”就是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战之理由之九: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西藏、新疆的稳定,彻底粉碎“藏独”、“疆独”的野心。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藏独”、“疆独”势力依旧会存在,并形成与台湾的“遥相呼应”。“台湾的独立”势必会助长“藏独”、“疆独”的嚣张气焰,并给其法理独立造成客观事实。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会让“藏独”、“疆独”分子知道自己的下场,也就将不得不偃旗息鼓。孰不知茫茫大海尚且不能阻止解放军的步伐直捣黄龙灭台独,戈壁、高原、沙漠更奈何不了我军剿灭“藏独”、“疆独”之叛乱。因此,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不仅仅有很强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稳定更有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并可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战之理由之十: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中华儿女已经很久没有扬眉吐气了,就是因为“技不如人”。美国人之所以在全球飞扬跋扈就是因为美军的强大。尽管中国是一个不“过分张扬”的民族,但是国力的昌盛势必会增加国人在海外的自豪感,加之国人的谦逊,“以德服人”,一定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另外,我们的台海战争属于“正义”战争,属于“国内战争”的继续和终结,因此只要加以“外交引导”就会赢得国外政府的支持和认同。
战之理由之十一: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解决了台湾问题,我们将获得更大的海洋控制管理权,获得更大的海洋交通线控制权,获得更大的能源开采权,这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能源危机,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供应量,缓解能源瓶颈,大幅度提高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和质量。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台湾的GDP大约是大陆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一些科技领域,尤其是信息、计算机和芯片制造领域十分发达,并有雄厚的工业、科技基础和良好的商业金融体系(战争中一定会注意保护,尽量减少损失)。武力解决台湾后,两岸交流的障碍被扫除,整合速度加快,各领域的互通,资金流动,产业自然分工,这一切会对两岸都有巨大作用,因此,两岸整合的作用就足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的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
如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作为一个省的台湾势必要向中央政府纳税,届时台湾将会和广东沿海省份一样成为我国的重要税收来源地,这无疑将大幅度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平统一就不会如此)。
战之理由之十二: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助于减少我国内部经贸纷争。
台湾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其经济总量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将会加入WTO等国际组织,事实上就会形成并存在和我中央政府的经贸纷争问题,台湾无论是以什么身份出现,都会维护台湾自身的利益,关键时刻不会考虑中央政府的国家利益,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中央政府为了顾全大局而成全了台湾的小利。
但如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台湾就没有资格加入WTO,这样一来,代表台湾的只能是中央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台湾和中央政府的贸易纠纷无非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政府就会很自然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统筹考虑,博得经贸双赢之结果。* * * * * * * * 鉴于以上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下决心、下狠心,一鼓作气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篇:辩论赛—关于台湾问题是否要用武力解决—反方
题目:台湾问题是否要用武力解决
我方:反方。
论点:即台湾问题要用武力解决。论据:
一、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钓鱼岛也是我们的。双方争执本就不应该,日本态度嚣张,应该予以教训。二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积怨太深,已经到了不用武力几乎无法化解的地步,中日矛盾早晚要解决,不使用武力,只会一再拖延,长期拖延下去,不利的是我们。
三、我国国防和军事方面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完全可以借此大展身手,进行一场实力的考量。这也可以当作我们军队的实战锻炼。
四、战争能很快得到结果,我们胜利的可能性最大。短期讲,损失大。长远来看,统一了祖国,利于国内团结发展,也鼓舞人心。
五、古今中外,类凡大的战争,往往能改变国际格局。如果中日开战,那么势必形成两股势力,若我们胜利,我国国际地位、影响力都会上升。
论证:
一、我国最早的抵制日货运动是1908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抵制日货运动最为轰轰烈烈。近几年来,各种大小的抵制日货运动也不断。
二、我国近些年拍了很多很多关于抗日的电视剧电影,我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都很清晰。
三、日本教科书篡改史实,想抹掉那些罪恶,不想把那些告诉他们的下一代。
四、近些年也发生很多日本与中国暗地里的小较量。如撞船事件,日方对中国渔船船长的羁押一再拖延。
反驳正方:
一、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和平解决。你觉得日本人能把台湾双手奉上吗?我们觉得就算是不情愿地送上也不可能。
二、文字语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该用武力来解决,不是吗?
三、两国人民都彼此愤慨,互不退让,难道要一直僵持下去吗?
四、日本蛮不讲理,一直横,我们对不想讲理的讲理有用吗?
五、我们有什么条件能让日本把台湾赶紧还回来?利益都是双方的,不能协同,只能靠拳头,不是吗
第三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第四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 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 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 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 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 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
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
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 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 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
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 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
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
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材料分析1: 材料1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
材料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由来。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实质。答案:(可能答案):(1)材料找
(2)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主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包括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公认这一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对此,我们一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尽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动荡与冲突,与美国灵活周旋,斗而不破;另一方面,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不允许外国势力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以期通过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 第一,两岸同胞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为两岸开展各项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家园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动摇。今年以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因素在增长。但我们和“台独”分裂势力之间的斗争仍然严峻复杂,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我们多次呼吁台湾当局领导人尽早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以便重开两岸协商与谈判。如果台湾当局领导人真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真正为台湾同胞的福祉着想,就应该以前瞻的视野、理性务实的态度,毫不含糊地承认“九二共识”。在此,我愿意再次重申,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双方即可恢复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第二,祖国大陆方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发展事业,为台湾同胞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只要是对两岸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发展两岸关系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认真去做,并且努力把它做好。
第三,两岸青年代表着两岸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两岸青年应携手合作,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勇敢地推动两岸交流进一步扩大。我们真诚地希望两岸广大青年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共创双赢,为台海地区和平、为两岸关系健康发展而努力。
3、试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必要性。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949 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是由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个民族感情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美国等外国反华势力长期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企业达到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离出去的险恶目的。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台湾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发展潜力有限;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两岸统一后,利用广阔的大陆市场空间,台湾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近20年来,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增强,祖国大陆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中国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祖国和平统一的图谋必将遭到最终失败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谈谈你的看法。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其次,从目的上说,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地位上说,社会主义改革与改造的地位上是同等重要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l)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我们国家目前在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六大矛盾:1.按劳分配“局限多” ;2.市场机制“缺公平” ;3.城乡二元的“人为割裂” ;4.行业之间的“分道扬镳”;5.保障系统“不系统”;6.分配秩序“有点乱” 主:效率与公平问题。即利益严重失衡 次:太多了,自己随便列几个
解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要性:1.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
3.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的 4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5.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学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 6.体现包括资本 土地 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这样,才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相竞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6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做为青年大学生,必须紧密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好;只有民族、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样,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事情,像罗阳、林俊德、张丽莉等那样,在自己岗位上人人出彩,每个人活力都充分涌流,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
作为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分子,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也不是以个体存在的,而是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更多地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肩负起实现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好地体现作为优秀青年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生如船,梦想如帆,年轻一代就是在追逐梦想的进程中而成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体,对青年学生而言,最实在的行动就是要刻苦学习、实现价值。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用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本领,只有这样,当自己毕业走入社会后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8、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8、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理论意义: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意义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个理论是随着我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发展 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每一次新的概括、每一次理论升华,都不是后一个对前一个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完善中前进,在丰富中发展,今后仍以辩证的观点来贯彻这个理论 ,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不断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来丰富这个理论。
第五篇:浅谈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浅谈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表述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呢?个人认为,应该以“国家统一”的表述较为客观与稳妥。中国的政治版图现状就是一个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而造成这种分裂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内战,因此,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天然职责。至于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当然就只有“和平”与“战争”这两种选择。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方式,中国政府则完全是根据台湾当局的政治意愿及行为来作出选择。若台湾当局愿意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先期实施两岸“三通”,后继以积极的政治谈判或双边合作,则完全可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且,这个和平统一的过程不会设定时限。若台湾当局不顾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意孤行地推行台独,那么,当然就只有动用武力一途。如此一来,则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操诸我手,而“和”或“战”的历史责任却落在台湾当局的头上。事实上,毛主席当年一手策划的“金门炮战”,恰正充分体现了上述“国家统一”政策的政治奥妙及其实际效果。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和平统一”是代价最小的统一方式,好处自然是数不胜数;而推行“国家统一”则大有可能发生战争,甚至是发生地区性的国际战争,破坏极大。但问题是“和平统一”从根本而言只是一个单方面的主观愿望,台湾当局能够心甘情愿地降格为“地方政府”吗?美日两国在台湾经营多年,能够“大公无私”地将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宝岛”拱手相让吗?如果答案均为否定的话,那么这个“和平”愿望不是过于天真了吗?从台海现状看来,推行“和平统一”反而导致台独日益坐大,以致战争阴云日益浓厚。若从一开始即推行“国家统一”政策,从根本上完全封杀台独的发展空间,对台独势力形成实质有效的威慑及遏制,反而有可能避免战争。实际上,“和平统一”政策下意识地流露出一种“贪便宜”的、意图回避斗争的心态,形同向别人公开宣示“我没有实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推行“国家统一”政策,才是真正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立场的正确选择。
其次,对台方面的“一国两制”定性也存在严重错误。“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这是比港澳模式更为彻底的“高度自治”。但问题是,台湾对于中国的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及军事价值是港澳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悠关国族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步。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实行“保留军队”的“高度自治”,那么届时两岸军队将实行何种统属或协调关系?若实行“两军平行互不统属”,那么发生对外战争或抵抗入侵之敌时又该如何处置?难道各自为战?或者有人说可以通过和平时期多进行两岸军演形成两军协作关系,那么谁能保证这种互不统属的“军事协作关系”能够经得起实战的真正考验?此外,若“统一”后的台湾军队与外国军队开展各种明暗军事交流及合作,中央政府又如何监管?碍于“高度自治”的原因,恐怕也是无从干涉了,这必然会为国家安全留下一个无法控制的重大隐患。
事实上,能够拥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正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法理指标及实质指标,既然台湾政府可以保留自行独立的军队,那么台湾即使不是一个法理上的独立国家,也必然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第五部分“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 里有如下表述:“每个国家的主权是完整的,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在国际组织中行使国家主权,代表整个中国”。那么请问,台湾地区居然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军队,难道不是“分割”与“分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吗?由此可见,正是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为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提供了恶意发挥、任意操作的“灰色空间”,也为外国政府干涉台湾问题提供了“和平口实”。
中国政府对台统一工作的另一个战略失误是屡屡在关键时刻公开宣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希望XX政府不要对台湾发出错误信息”,甚至直接宣称“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事实表明,中国政府越是强调“尊重台湾民意”,台独势力就越要变本加厉、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明暗政治手段来操控台湾民意,以求获取推行台独的政治资本。而中国政府在国际及外交关系中越是强调台湾问题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外国政府就越能在台湾问题上获取更大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其实质就是中国政府自己主动地、公开地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并向有关国家“免费”提供干涉台湾问题的借口,使得他们能够从两岸对立之中获取最大利益。鉴此,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台海局势,我们实在有必要对现行对台政策及斗争策略作出深刻的、有益的反思和检讨。
当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并非完全错误。我们绝非提倡“反对和平”,但我们不能出于单方面的善良愿望而自动放弃对台统一政策的原则立场;而统一后的台湾地区仍然可以实行“一国两制”,但只能是港澳模式的“一国两制”。事实上,在推行“国家统一纲领”的同时,我国领导人完全可以在各种公开场合对台口头宣示和平诚意;政府部门亦可以通过非行政性质的官方机构(如文化部、统战部及各种学术机构)、各民主党派社团及各类民间组织等渠道对台大力释放和平善意。如此,既能坚守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亦可通过和平努力促使台湾问题走上“和平解决”的道路。当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地指挥了“平津战役”,成功地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时至今日,这个光辉战例仍对我们今后能够富有成效地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