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

时间:2019-05-14 05:5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

第一篇: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

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

一、什么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又叫需求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其他物品的价格每变化1%,会使该物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由这个概念可以推导出替代品、互补品这两个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

二、计算公式

当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或互补关系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产生交叉影响,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叫做需求的交叉弹性,即通常把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叫做需求的交叉弹性。

EXY表示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QdX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

ΔQXd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量

PY表示Y商品的价格 ΔPY表示Y商品价格的变动量

三、需求交叉弹性的种类

1、EXYφ0: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正相关,则X与Y为替代商品

2、EXYπ0: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负相关,则X与Y为互补商品

四、需求交叉弹性的作用

1、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值域分析,可以判定Exy>0的商品是互相替代商品,Exy的值越大,商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Exy值越小,商品之间替代性越弱。Exy交叉关系。

2、可以把|Exy|较大的若干种商品集中在一起组成一种工业或形成一种商店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常常会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3、握了需求交叉弹性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企业制定自身产品的价格策略。特别是对于某些大型企业,往往拥有多条生产线,同时生产相互替代或相互补充的产品,用需求的交叉弹性分析各种产品之间的风险问题,从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协调好交叉产品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柯达及时放弃了傻瓜相机的专利和技术的损失,总收益却从柯选胶卷的空前旺销、稳销中得到朴偿,为公司求得了长期稳定的盈利。

4、也可以利用需求的交叉弹性测定各部门之间的产品交叉关系,制定正确的产品竞争策略。例如,70年代末期,汽车业竞争加剧,美国的“通用”和日本的“丰田”在生产经济车方面竞争十分激烈。以生产小型、廉价、高技术的绅宝——“经济车”的小公司,也面临抉择,要么改为生产汽车配件,要么继续生产“经济车”,要么争取生产“昂贵车”。绅宝公司通过对“昂贵车”的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出“昂贵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相对于各种“经济车”的需求交叉弹性,1979年推出全新的SAAB9O00型蜗轮增压“昂贵车”,在与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等“经济车”檄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1983年的销售增长率达42%,成为所有汽车行业中销售增长率最高的一家。小公司以少量的财力、生产能力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受益于需求的交叉弹性理论和方法。

5、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求的交叉弹性信息可以为企业的价格竞争策略提供依据。比如“长虹”厂商在考虑降价策略时,一定需要估测到它的替代产品诸如“TCL”、“海信”、“康佳”等厂商可能产生的反响,并进一步分析预测对手的反应如何对自己销售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判断自己降价策略是否可行。“引水机”制造业很想知道“纯净水”的降价对“引水机”的需求量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考虑对“纯净水”生产厂家是否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供给价格交叉弹性有时候也被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价格变动1%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是由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确定。

根据经济学中的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越大,企业的生产就会随之变化。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可以根据es值的大小分为五种类型。es>1表示供给富于弹性;es<1表示供给缺乏弹性;es=1表示供给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es=∞表示供给完全弹性;es=0表示供给完全无弹性。

现实经济生活中,供给单一弹性、供给完全无弹性和供给完全富于弹性比较少见,大多数商品的供给不是富于弹性就是缺乏弹性。如一些不可再生性资源如土地的供给,以及那些无法复制的珍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零,而在劳动力严重过剩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无穷大弹性)的特点。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得出,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出。由供需曲线,可以得出一般结论: ①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右端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1;②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左端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1;③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切线过原点,则在该点有es=1。

可见,在供给函数为非线性的情况下,曲线上各点的弹性是不同的。如果供给函数是线性的(只要供给曲线不是向右下倾斜),则供给线上各点的弹性是相同的,其几何意义非常直观。即只要线性的供给曲线在原点的右端交于横坐标,那么整条供给曲线上供给价格弹性都小于1;如果线性供给曲线在原点在端交于横坐标,那么整条曲线上供给价格弹性都大于1;若线性的供给曲线过原点,则整条供给曲线上供给价格弹性都等于1。

二、影响因素

1、增加产量所需追加生产要素费用的大小。一般地说,若增加产量的投资费用较小,则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

2、时间的长短。一般在短时期内,厂商只能在固定的厂房设备下增加产量,因而供给量的变动有限,这时供给弹性就小。在长期内,厂商能够通过调整规模来扩大产量,这时供给弹性将大于同种商品在短期内的供给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具有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之为互补品,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之为替代品。

1、a财货价格上涨造成b财货需求下降--->交叉弹性为负--->互为互补品

互补商品之间:Exy<0。对于互补商品来说,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比如照相机和胶卷,录音机和磁带等之间是功能互补性商品,它们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就是负值。一般情况下,功能互补性越强的商品交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2、a财货价格下降造成b财货需求上升--->交叉弹性为正--->互为替代品

替代商品之间:Exy>0。对于替代商品来说,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如茶叶和咖啡,桔子和苹果等,这些商品之间的功能可以互相代替,其交叉弹性系数就是正值。一般来说,两种商品之间的功能替代性越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值就越大。此外,若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则说明X商品的需求量并不随Y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两种商品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互补品。

它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

一、垄断企业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说,垄断企业应具备三大要素:(1)是市场中某种产品唯一的供应者,并且没有任何替代品;(2)由于其面对的需求曲线也即是该产品的总需求曲线,垄断企业具有对该产品价格的完全控制权;(3)该行业具有很高的进出壁垒,以致于任何一个企业(行业内和行业外)都无法进入或退出。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垄断对于市场效率的作用是消极的,这主要源于行业中由于在垄断条件下,厂商能够从自身收益最大化(MR=MC)出发,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P>MC)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使市场均衡销售量降低,从而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使市场效率降低。在上世纪出现的产业组织理论(The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中,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分析,而垄断理论的研究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问世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除劳动、资本、地租之外的第四要素——组织,其中就触及了产业组织中的垄断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的西方经济危机更加迫切地促使新经济理论的诞生,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几乎同时推出了研究垄断问题的专著,修正了古典经济学中自由竞争市场的条件,对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到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为止,哈佛学派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即S—C—P范式(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也是一个静态(基础)一动态(行为)一静态(结果)的过程。在SCP模式下,市场的垄断程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础,从而影响着市场行为的走向和市场绩效的高低。

二、企业垄断程度的衡量标准

在现实资本主义市场上,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几乎都是不存在的,更为普遍存在于各行业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竞争市场。因此在SCP框架下,对产业市场垄断程度的衡量就成为对该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中,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指标对垄断程度进行衡量,其中包括两大部分:衡量单个企业垄断势力的指标和衡量市场垄断程度的指标。

(一)单个企业垄断程度指标

1、勒纳指数(LemerIndex)的计算公式为:IL=(P—MC)/P其中P为价格,MC为边际成本。勒纳指数实际上反映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I越大,说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高于)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大。

2、贝恩指数(BainIndex)的计算公式为:IB=(P—AC)/P 贝恩指数与勒纳指数类似,只是将其中的边际成本MC改成了平均成本AC,作为衡量单个企业垄断程度的指标。贝恩指数还反映了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比勒纳指数更容易得出,也更能反映垄断所产生的绩效。

(二)市场垄断程度指标

衡量市场垄断程度的指标主要有集中度(ConcentrationRatio,CRn)、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x)、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等。这些指数均以行业内最大的若干家厂商为计算对象,指数越大,市场垄断程度越大(交叉弹性除外)。集中度以市场中最大的4家或8家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垄断程度,但是由于它在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其他因素考虑上的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性。赫芬达尔指数等于各个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其采样范围涵盖了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因此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集中度。与其他指数不同,交叉弹性指数反映的是两种相关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替代性越大,则竞争性越强。供给交叉价格弹性=(X厂商提供的X产品数量变动%)/(Y产品的价格变动%)

第二篇:经济学概论感想

医患关系中的经济学

医院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离不开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补助经费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药等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费,财政补助经费收入、医疗收入和医疗成本构成,医院的事业发展等。

当今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大众的风尖浪口之中,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是一个医院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医疗改革确立市场化以后,市场机制、经济原则深入医疗领域,并深刻地显露出来。一方面,随着政府卫生投人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医院管理机制逐步放开,相当一部分医院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特别是民间资本的进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民营医院不断扩大,医疗行为公益性逐步弱化,医学救死扶伤的属性也发生退化,甚至沦为资本逐利的手段和工具。即使在公立性医院,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在经营管理中不得不重视社会经济效益,并把经济收入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由此,医疗费用日益攀升。成为广大群众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出现,商品经济原则也渗透到医疗服务领域中,医疗服务从过去的纯粹的保障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在医院等级、项目收费、特殊服务上,实施经济量化。如点名手术、预约专家、VIP就诊等的出现,经济上的等级分化趋向日益明显,医患关系成为一种经济契约关系,成为一种有偿服务的经济契约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深刻变化是多方面的。循证医学的出现,对临床医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时,必须尽可能地寻求各方面的客观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诊断,医疗器械辅助设备广泛应用,未病小查,小病普查,大病广查,力求证据充分。特别是在我国医疗法律仲裁中规定举证倒置的情况下,无形中也迫使医疗行为的扩大化,过度检查成为一种现实,并赋予法律上的意义,医患关系物化不可避免。

因此,利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医患关系的前提还是医患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否则医生为了摆脱自身责任,必将过度医疗,浪费患者经济财产。身为医生也应当谨记自身的职责,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大众的生活。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概论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制度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作用于生产力 制度创新带动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 提高社会的运作效率 规范市场经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经济稳定

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我认为,制度因素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着双重作用.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制度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同样对作为生产力的经济具有反作用.一方面,如果作为生产关系的制度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那么这种制度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制度包括很多,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产权制度,一些法律法规,等等.如果这些制度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当时社会经济状况,那么这就会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综观中国的历史,在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候,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共十四大的市场经济理论,中共十五大的多种公有制形式理论,每一次理论的提出,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1980年后的农村经济改革,1984年后的城市经济改革,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到江泽明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表明中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发展,起很大的原因是制度的保证.为经济发展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制度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具有阶段性,层次性.也许一种生产关系在刚开始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许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另一中生产关系使其与之相适应.那么以前的这种生产关系的阶段性就到了,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还采取这种制度,无疑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需要另一种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显然封建制度已经不在适应.可是我们当时并没有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其中有多次改革,如王安石变法啊,等等,都只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就注定其失败性.封建制度到后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还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越往后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一意孤行的仍采取计划经济的制度,肯定会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当时中国就是这个样子,经济没有活力,企业疲乏,人民生活低下.而当国家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开始改革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时,这种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产权制度改革,这些对经济有好的作用.由上可知,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避免不适宜的制度对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要进行制度创新,使制度适应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如今,我国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宜的制度,如产权不够明确,地方行政垄断,国家一些部门的垄断,市场经济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应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使各方面的制度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保证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条件.发挥制度对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制度的激励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生存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而解决的方式就是所采用的经济制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调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而且还取决于该国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从前苏联以及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等中央计划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在以建立完整的一套重工业体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寻求实物资本投资的最大化,维持很高的积累率,而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报酬固定在低水平上,在发展初期,这种经济制度的确促进了经济的调整发展,但由于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缺乏激励作用,无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用价格机制来调配资源,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激励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厂商在投资报酬最大化的激励下,成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主要源泉,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将使知识的外部性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率,推动企业效益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

然而,市场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大小,还取决于其制度的完善性。制度不完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厂商投资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只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才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会给政府干预经济提供机会,这虽然于也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比较容易导致腐败和低效率。这可以从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得到证明: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序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美国建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花了289天,且经过2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美国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效率是在秘鲁的700倍。再从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其中既有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完善、自由、透明的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也有日本、韩国这样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前者,政府以间接的立法手段调控经济,经济的自由度和透明度高,众多中小企业投资活跃,经济适应性强,灵活性好,对危机的承受力强,从而能够较好地抵御金融风暴的袭击,经济维持稳定发展;而后者政府涉入经济较深,用超市场的力量组建大型企业,并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这样虽然很快就建立了一批支撑整个经济的大企业,但是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过于密切,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出现腐败现象,而且这些由政府帮助组建的大企业内部往往矛盾重重,还容易因为经营不当或承受不住国际竞争的压力而陷于破产,生命力比较脆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尽管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善,但相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实现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虽然也并不顺利,但在逐步建立健全并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已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前未所有的好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日趋严重,如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发展不够协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而从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凸显出来的制度因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深化经济制度改革,依然是任重道远。从我国当前的现状分析,要想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应该着手从几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快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消除官商不分的“政企”怪胎,真正实现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转化;二是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宗旨,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尽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提高按要素分配在分配总量中的比重,并对要素收入加以正确引导,依法规范,使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四是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机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为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化进程。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制度的创新,还直接体现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转变。我国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政府的角色正在逐步由管理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正在逐步由主要依靠人治向法治转变,管理方式和手段正在逐步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但是,这些转变还不够到位,不够彻底,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守旧,管理方式和手段简单,经济运行偏好运用行政指令和行政手段加以调节和控制,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来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然没有理顺,甚至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把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事项统统包在自己身上;三是制度建设质量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立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点不够突出,针对性、适用性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不够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高,法的内容特别是行为规范与实际存在差距,操作难度大;四是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尚未彻底根除,决策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公民自然人个体,还泛指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真正确保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不要越俎代庖。

一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带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工作不能有随意性,并限制在法律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理顺各种关系,避免和减少直接干预,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从宏观方面、以间接方式来管理;二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越位的地方退出来,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要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立法工作,积极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四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行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构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在决策上更加科学民主,执行上更加集中高效,监督上更加有力到位。

二、观念变革是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有这样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去探望一户贫困的四口之家。江总书记对他们非常关切,鼓励他们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忙脱贫致富,为此,一家企业给他们送来了4只美国长毛兔,帮助其发展养殖业。可是几天后当记者回访时看到,这家除了把总书记来访的照片高挂墙上以外,其他没见有什么动静,给他们准备用来搞养殖的兔子,已经被吃掉了,主人还对记者说,美国兔子与中国兔子的味道没什么两样!在这里我们看到,这家人的观念中只有“吃饱了饿不着”的生存欲望,却没有一丝一毫致富发展的意识,观念意识的落后,制约了他们的致富发展。由此可见,打破封闭保守,推进观念变革,将科学的发展观念植入国民的思想中,在发展中的中国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是我们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第四篇: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相关的经济学概念; ②熟练的掌握有关经济学理论,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提高经济参与能力。

3.态度目标: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全面辩证的看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教学重点】总体上把握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了解国情

【教学难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方法】案例法,数据分析发;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做一个概要的分析,进而说明,我们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际。座位一个合格个公民,必须了解国情,参与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与评价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形势?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如何?现在,我们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基础上,可以做全面的分析。

对经济形势作出评价,首先要有一定的评价指标,那么,经济评价指标有哪些呢?

一.经济评价指标(板书)

全面、详实的评价经济体系,要用到好多指标,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展现图片},用到了好多指标,课可以登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查阅到相关的数据。但对于一般的衡量经济运行指标,最经常的有四个指标,分别从经济总量及其增长情况、物价变动情况、社会就业情况以及在开放经济社会中国际收支,来衡量经济运行状况。这也是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最为关注的几个方面,即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逐一简单介绍这些经济指标的含义及作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可以请学生来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回顾。

1.关于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国际上常用GDP(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资料及网站】

【课后作业】

第五篇:经济学基础作业[范文]

经济学基础期末作业

问题一:经济学基础学习的心得体会

经济学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以前只是在电视报纸上了解些国际经济形势,往往一扫而过,总觉得经济离自己很远。通过一学期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虽然学的不多,但深深地体会到经济学也是很有意思的,原来经济就在我身边,我可以用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学习经济学让我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看到本质,而且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同时还培养了我的理财观念,总之,学习经济学真的让我获益匪浅!问题二:谈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

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企稳迹象 今年1-4月份,我国工业回落速度有所加快,消费、出口需求有所收缩,物价涨幅收窄。进入5月份,我国工业增长有所企稳,消费开始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有所回升,总体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今年以来经济放缓既有外部经济减慢的影响,也有我国前期刺激经济增长政策退出的影响;既有短期库存周期调整的影响,也有部分行业过剩产能调整和房地产投资缓慢的影响。

工业出现企稳迹象,仍处于合理区间。我国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1%,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4月为9.3%,是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值,5月份略有回升,增速至9.6%。

受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尤其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同比回落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下降,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6%。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业岗位继续增加,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2万个,外出农民工人数比上年末增加508多万人,同比增长3.4%,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看,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

消费需求有所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基本稳定。消费增速降幅超出预期。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5%,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0.9%,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餐饮、娱乐体育等增幅同比放缓,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表现欠佳。受刺激政策退出影响,家电零售额基本零增长。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但今年以来各月实际增长增速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平稳,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8%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虽然较慢,但速度在逐月加快,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进出口出现好转迹象,1-5月份出口增长8.7%,同比回落16.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7%,同比回落22.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379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5月份出口增长15.3%,进口增长12.7%,4、5两个月,贸易顺差同比扩大。

库存调整是当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从1-5月份的工业生产的供给面看,增长下行幅度较大,而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的需求面看,波动幅度和下行幅度很小。供给面波动明显大于需求方的波动表明,库存的调整明显并对经济下行起了重要作用。今年前五个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明显低于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表明重工业产品处于去库存阶段。而轻工业增长11.5%,同比回落仅1.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高于实际消费和出口增速,表明轻工业产品还处于补库存阶段。

由于重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超过70%,重工业产品的去库存大大拉低了工业增长速度。5月重工业增速回升而轻工业增速回落,说明重工业产品去库存已经开始放缓,而轻工业刚刚进入去库存过程,这为经济企稳创造了条件。

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轻,处于温和水平。总体上看,通货膨胀继续延续了2011年7月份以来减缓的势头。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降至3%,处于温和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4%。

房地产价格继续回落,按照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5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3.8%,其中住宅价格上涨3.4%,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加快崛起进程。我国东部地区在部分产业转出、出口下滑、住房限购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步伐逐步放慢;中西部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与工业化加速,经济快速增长。从工业生产看,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出进程加快,但新的产业增长点尚未形成。

从投资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9.3%,低于全国投资增速0.8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4.9%和24.1%。从出口看,东部地区由于外需减少、基数偏大及部分外需产能转出等原因,广东、江苏、浙江省等重点省份出口普遍减速,中西部地区出口则呈现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持续回落,警惕出现疲软局面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已由2010年的10.3%,滑落到今年1季度的8.1%。鉴于2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弱于预期,估算其GDP增速可能已经破8,连续第6个季度放缓。中国经济增速所以持续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引发需求疲弱。

首先是欧债危机恶化,拖累中国出口,并对国内需求产生连锁负面反应。其次是有关部门前段时间紧缩力度太大。譬如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多次加息,导致国内需求抑制过度,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累计,全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7个百分点。虽然5月份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更多是短期因素影响,持续发展趋势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状况也不乐观。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5%,连续第9个月同比增速回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3%。

今年前4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只增长14.7%,其中4月份增速仅为14.1%,5月份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3.8%,连续两月环比下降。剔出物价上涨因素后,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更低。5月份PPI价格指数的较大幅度跌落,也反映了制造业企业销售的不乐观,市场寒风阵阵。

更令人担忧的是,欧元区占全球进口需求的三分之一,占据中国出口额的20%以上。目前欧债危机有继续恶化趋势。受其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雪上加霜,全年10%的增长目标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出口企业的大幅减产、裁员,还会连锁冲击国内住房及一般商品消费,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继续萎缩,产生更大经济下行压力,企业亏损、财政减收与大量失业随之而来。这是一种更糟糕局面,要有风险意识与应变准备,不能轻言经济减速、市场低迷已经触底。

对下一阶段经济走势的预测

经济增长环比见底时间在二季度,同比见底的时点在二季度或三季度。二季度我国经济处于底部阶段。

主要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增长较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我国出口增长面临较多困难。二是国内企业的去库存化进程刚刚进行了约6个月,企业继续处于去库存和限产保价阶段。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跌,生产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有所上升,企业盈利下滑,自筹资金能力下降,制造业投资可能受到影响。四是房地产业仍处于量价齐跌的调整过程中,刚性购房需求观望气氛较浓,商品房投资增速处于零增长状态。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

下半年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首先,2011年12月以来,我国已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同时降低了基础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等金融指标出现反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会推动下半年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将稳中趋升。

大部分房地产限购城市限购期限为一年,部分受到限购影响的刚性需求从今年6月份起会有所释放,房地产投资下行的局面会有所改观,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向稳定,名义增长19%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9.8%和12.7%,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增长会拉动消费相应增长,房地产刚性需求释放、家电、汽车等节能产品补贴等也有利于相关消费的增长,预计消费水平将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左右。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将逐步明了,市场对欧洲经济的预期会趋向好转,美国、日本经济发展好于预期,2011年年底以来,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宽松政策也会有所成效,下半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会好于上半年,我国的出口增速有望温和回升,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长13%左右,进口增长15%左右。

重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将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基本结束,下半年库存稳定或适度补充库存会拉动工业生产增加。2012年世界经济总体上慢于上年,铁矿石、谷物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更多地表现为成本推动,也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粮食紧平衡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以及国内能源和资源价格的调整。

下载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观经济学基础(弹性,垄断指标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经济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在未接触到经济学基础这么课程之前,我一直单纯的认为经......

    经济学基础论文

    不诚实的价值 诚信,从语义学上讲就是诚实、不说谎、不虚伪和守信、有信用、讲信誉的意思。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诚信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的制度(它由非正式制度:通......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 教案 (三年制高职) 教师:杜俊创 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

    弹性就业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弹性就业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08-09-03内容摘要:弹性就业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种不可或缺的就业形式。近年来,我国的弹性就业也已得到了初步发展,本文试运用经济学理论从劳动......

    第九章证券投资中观基础因素分析小结

    本章小结: 1.影响证券市场的中观因素主要是指行业和板块热点的变化。中观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业的经济结构分析、行业经济周期分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

    经济学基础课件习题

    一 1经济学上对某产品的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拥有市场上的该产品。× 2、设需求方程为Qd=a-bP,在一个以横轴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价格的几何图形上,-b即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3影......

    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格式

    ××问题(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基础》课程分析报告 一、理论关键词 (列3-5个,如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递减、供求定理等等) 二、问题(现象)导入 ××××××××××××......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 一、 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 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