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交公路发[2004]114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公路发[2004]114号 【发布日期】2004-03-11 【生效日期】2004-03-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
(交公路发[2004]114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根据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布置和部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现将部制定的《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
2004年是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展开的一年,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按照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质量为中心,加大组织领导、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抓好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
根据部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2004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03年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呈现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部分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与数量不适应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的需要、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对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为确保实现“十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和顺利完成2004年建设计划,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和管理力量,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理顺工作关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今年部将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检查监督力度,重点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费和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等方面进行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
三、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力度。一是要协助地方政府搞好农村公路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要达到方便农民群众出行的目的;二是要把好设计关。加强对设计工作的指导,因地制宜,合理掌握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尽量利用旧路,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三是要加强对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各地要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交通部即将出台《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灵活运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交通部还委托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编写了《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必读》,即将出版,以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四、加大资金监管和计划调控力度。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加强审计工作,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率。对通乡、通村公路除执行有关规定外,要参照农村“村务公开”的原则,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通过计划调控手段,调动地方积极性,使计划安排与建设成果形成互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交通部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并将组织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各地在筹集配套资金时,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做到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拖欠农民的征地拆迁费,征地拆迁要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
五、加大质量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也要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交通行业的形象,关系到“三农”问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来抓,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健全农村公路质量监控体系,加大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交通部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方式应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提倡采用专业化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群众积极性。进一步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更高层次地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反映农村公路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要通过宣传,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使农村公路建设真正成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七、继续搞好示范工程。去年,部在东、中、西部各选择了2个地区分别作为通村、通乡、县际公路的示范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要继续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原则,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资金监管、政策措施等方面探索总结经验,从点的突破实现面上的整体提高。部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推广示范工程经验和各地好的做法。
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地要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通过试点,研究探索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站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统一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部将组织专项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各地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进一步树立“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把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事做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OO四年三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县道、乡道和村道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条农村公路通过村镇的路段应考虑村镇的特殊需求,应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及技术指标的选择,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的路段,可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附后)执行,也可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用当地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第六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出行需要,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速度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变化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七条路线选线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
第八条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 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九条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第十条路基路面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结合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设计,重视排水、防护及取(弃)土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
第十一条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强度、稳定性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不得铺筑沥青或水
泥路面。
第十二条路基防护应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易受冲刷的沿河路段等工点,采用设置挡土墙、护坡、护岸等工程防护或与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形成通畅的排水系统。边沟尺寸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和地形特点确定,边沟型式应结合当地材料情况确定。一般路段可设置土边沟,冲刷严重的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
第十四条通过村镇路段的边沟可采用暗排型式,或采用干砌片(卵)石、浆砌片(卵)石、钢筋混凝土预制槽(块)等明排型式。
第十五条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路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第十六条通客运班车的村镇公路,应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适当加宽站点位置路基路面,并设置固定客运班车站点及标志。
第十七条桥涵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行洪要求,按照“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实用”的原则进行。
第十八条新建和改建桥涵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适用的桥涵型式。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或泥石流流通区可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第十九条新建和改建桥梁应根据安全要求设置防护设施,大中桥应设置墙式护栏,小桥可设置安全带(或栏杆、缘石)。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改建时,原有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现有规定的,应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采用限载通行、加固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一条对窄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型式和跨径,以使新老桥受力均匀;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条件暂不加宽的桥梁,其两端应设置路基过渡段和窄桥标志及其它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第二十二条涵洞设置应充分考虑农田排灌,便于养护。涵洞宜采用圆管涵、板涵和拱涵等经济实用的型式。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第二十三条新建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遵照安全、经济、环保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质、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路基中心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进行明挖与隧道技术、经济和环保论证,择优选
第二十四条新建隧道应重视防排水设计。条件具备的,可以采用全断面防排水措施;条件不具备的,应对基岩裂隙水采取洞内疏导和洞外拦截等综合措施,保证隧道结 构和行车安全。
第二十五条原有隧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稳定和耐久性。
第二十六条新建隧道洞内不应采用砂石路面。原有隧道采用砂石路面的应硬化。
第二十七条交通安全设施应根据公路的使用功能、等级、交通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做到醒目、实用。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宜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D级水平,并注意:
(一)交通安全设施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二)在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江、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
(三)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警告、限速、反光镜等标志。
(四)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可设置避险车道。
(五)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方向、地名、距离等)、减速带和限速标志。
第二十九条通过村镇的路段应加强公路用地建筑红线控制,严格控制非法建筑,不得占用公路作为集贸市场,以保证公路畅通和行车(人)安全。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交叉设计应考虑地形、通视条件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确保行车(人)安全。有路面公路与无路面公路交叉时,无路面公路距交叉口一定范围内应铺路面,以保持路面整洁。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提倡沿线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实行,改善行车环境。绿化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第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当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可按照本暂行技术要求执行。
第二条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okm/h;不同设计速度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
第三条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
第四条受限路段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5m,会车视距不应小于30m,超车视距不应小于80m。
第五条设计速度采用l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
第六条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最小半径不应小于lOm,超高和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
15m,单车道路面加宽最小值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大于6%。
第七条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lo%;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第八条新建公路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l 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
当新建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km处,设较平缓的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长度不小于40m。
第九条新建公路路基宽度,单车道不应小于4.5m,双车道不应小于6.5m;改建公路路基宽度无法满足上述规定时,可保持原路基宽度不变。
第十条单车道路基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
小于6.5m,间距可结合地形、交通量大小、视距等条件确定,有效长度不应小
于lom。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的,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表2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砂石等其它路面结构类型。表2压实度最小值
第十二条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0m,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5.5m。第十三条路面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过水路面;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它摩 阻系数大的路面;通过村镇的路段一般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厚度值。
表3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值
第十四条新建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可采用公路一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的0.7倍。
第十五条新建桥梁应与路基同宽。当利用原有桥梁时,如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不应小于1/7。
第十六条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宜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第十七条农村公路一般应修建双车道隧道。受限路段可以修建单车道的直线隧道或大半径曲线隧道,隧道净高不应小于3.5m,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om;长度应严格控制,不应过长;洞内应设置避车洞,并宜采用单向纵坡。
第十八条当单车道隧道与单车道路基相连接,洞口两端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受限路段尤其是起始点,应增设必要的警示、警告等安全设施。
第三篇:《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交公路发[2004]372号
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交通部文件交公路发[2004]372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交通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部制订了《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单位在农村公路建设实践中,注意收集、积累有关经验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将意见和建议函告部公路司。
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县道、乡道和村道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条农村公路通过村镇的路段应考虑村镇的特殊需求,应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及技术指标的选择,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的路段,可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附后)执行,也可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用当地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第六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出行需要,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速度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变化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七条路线选线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
第八条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九条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第十条路基路面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结合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设计,重视排水、防护及取(弃)土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
第十一条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强度、稳定性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不得铺筑沥青或水泥路面。
第十二条路基防护应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易受冲刷的沿河路段等工点,采用设置挡土墙、护坡、护岸等工程防护或与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形成通畅的排水系统。边沟尺寸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和地形特点确定,边沟型式应结合当地材料情况确定。一般路段可设置土边沟,冲刷严重的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
第十四条通过村镇路段的边沟可采用暗排型式,或采用干砌片(卵)石、浆砌片(卵)石、钢筋混凝土预制槽(块)等明排型式。
第十五条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路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第十六条通客运班车的村镇公路,应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适当加宽站点位置路基路面,并设置固定客运班车站点及标志。
第十七条桥涵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行洪要求,按照“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实用”的原则进行。
第十八条新建和改建桥涵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适用的桥涵型式。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或泥石流流通区可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第十九条新建和改建桥梁应根据安全要求设置防护设施,大中桥应设置墙式护栏,小桥可设置安全带(或栏杆、缘石)。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改建时,原有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现有规定的,应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采用限载通行、加固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一条对窄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型式和跨径,以使新老桥受力均匀;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条件暂不加宽的桥梁,其两端应设置路基过渡段和窄桥标志及其它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第二十二条涵洞设置应充分考虑农田排灌,便于养护。涵洞宜采用圆管涵、板涵和拱涵等经济实用的型式。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第二十三条新建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遵照安全、经济、环保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质、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路基中心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进行明挖与隧道技术、经济和环保论证,择优选定。
第二十四条新建隧道应重视防排水设计。条件具备的,可以采用全断面防排水措施;条件不具备的,应对基岩裂隙水采取洞内疏导和洞外拦截等综合措施,保证隧道结 构和行车安全。
第二十五条原有隧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稳定和耐久性。
第二十六条新建隧道洞内不应采用砂石路面。原有隧道采用砂石路面的应硬化。
第二十七条交通安全设施应根据公路的使用功能、等级、交通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做到醒目、实用。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宜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D级水平,并注意:
(一)交通安全设施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二)在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江、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
(三)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警告、限速、反光镜等标志。
(四)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可设置避险车道。
(五)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方向、地名、距离等)、减速带和限速标志。
第二十九条通过村镇的路段应加强公路用地建筑红线控制,严格控制非法建筑,不得占用公路作为集贸市场,以保证公路畅通和行车(人)安全。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交叉设计应考虑地形、通视条件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确保行车(人)安全。有路面公路与无路面公路交叉时,无路面公路距交叉口一定范围内应铺路面,以保持路面整洁。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提倡沿线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实行,改善行车环境。绿化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附件: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第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当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可按照本暂行技术要求执行。
第二条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0km/h;不同设计速度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
第三条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
第四条受限路段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5m,会车视距不应小于30m,超车视距不应小于80m。
第五条设计速度采用l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
第六条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最小半径不应小于l0m,超高和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5m,单车道路面加宽最小值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大于6%。
第七条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l0%;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第八条新建公路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当新建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km处,设较平缓的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长度不小于40m。
第九条新建公路路基宽度,单车道不应小于4.5m,双车道不应小于6.5m;改建公路路基宽度无法满足上述规定时,可保持原路基宽度不变。
第十条单车道路基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
小于6.5m,间距可结合地形、交通量大小、视距等条件确定,有效长度不应小于l0m。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的,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表2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砂石等其它路面结构类型。
第十二条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0m,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5.5m。第十三条路面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过水路面;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它摩阻系数大的路面;通过村镇的路段一般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厚度值。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的0.7倍。
第十五条新建桥梁应与路基同宽。当利用原有桥梁时,如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不应小于1/7。
第十六条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宜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第十七条农村公路一般应修建双车道隧道。受限路段可以修建单车道的直线隧道或大半径曲线隧道,隧道净高不应小于3.5m,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m;长度应严格控制,不应过长;洞内应设置避车洞,并宜采用单向纵坡。
第十八条当单车道隧道与单车道路基相连接,洞口两端应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受限路段尤其是起始点,应增设必要的警示、警告等安全设施。
第四篇: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交公路发〔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发布文号】交公路发〔2014〕100号 【发布日期】2014-05-04 【生效日期】2014-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
交公路发〔2014〕100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现就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三农”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对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总量规模大、单体工程小、项目分散的特点,导致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难、质量监控难、资金监管难等问题。为此,河北省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规范了建设行为,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部分省份结合实际推行“七公开”制度,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正处于集中攻坚的关键时期,推行“七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可以有效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加强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控制,预防腐败现象和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发生,使农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对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务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以贴近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规范建设行为、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以公开为手段,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广泛、全面地接受监督,以公开促转型、促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服务。
(二)工作原则。
——公开透明、全面真实。认真梳理确定公开内容,凡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应公开尽公开,内容要全面、真实、准确,便于群众获知、理解,形成长效机制。
——规范运行、公正便民。建立程序严密、运行合理、监督有力、制约有效的公开制度,科学确定公开程序,合理介定公开范围,严格规范公开行为。
——注重实效、利于监督。结合当地社情、农情、民情,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地组织实施,方便群众了解情况,有利于实施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分业推进、分级负责。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农村客运等领域的不同特点,分步推进公开工作。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各负其责,合力推进。
(三)公开内容。
1.建设计划。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乡(镇)、村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按层级公开。
2.补助政策。公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包括县、乡、村道及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的补助标准和资金。
3.招投标。符合招标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公开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招标方式、标段划分、评标方法、中标结果、监督机构等。
4.施工管理。公开工程概况、施工许可(以计划替代施工许可的小型项目除外)、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岗位职责、质量安全控制、进度计划、主要原材料等信息。
5.质量监管。公开质量管理单位或监督机构、主要职责、质监负责人、联系方式、检查内容及方法、检查结果等。聘请村民监督员的,相关信息也同时公开。
6.资金使用。公开建设资金筹措、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拨付情况等。
7.工程验收。公开工程验收方式、评定结果、竣(交)工验收鉴定书等。
(四)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逐步实行“七公开”,并着手制订具体落实措施,明确工作推进时间、公开的主体和平台。从2015年起,所有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实行“七公开”,并建成内容科学、系统配套、管理有效的公开制度体系和管理办法,形成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拓展“七公开”内容,扩大成果运用,把公开工作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农村客运工作延伸。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制度。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规范运行的制度体系,逐步拓宽“七公开”内容,把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加强“七公开”工作配套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工作评价和量化考核等制度体系,注重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把“七公开”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二)突出重点。要突出建设计划公开,严肃计划管理,防止随意变更;突出招投标公开,确保公平、公正,择优选择队伍;突出质量管理公开,鼓励群众参与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突出资金管理公开,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突出工程验收公开,全面检验和评价建设工程,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
(三)畅通渠道。按照“便捷高效、利于监督”的要求搭建公开载体和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明确工作主体责任,实现公开内容的适时查询。县级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发布信息,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站所)、村委会要利用宣传橱窗、公开栏等传播平台公布信息,从业单位要在施工现场以公示牌的形式公开项目信息。
(四)增强时效。建立农村公路建设信息公开内容与时间相适应的机制,做到定期、定时公开与及时、即时公开相结合,长期公开与阶段性公开、动态公开相结合,切实发挥公开实效。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政策、规章制度等相对固定的内容要长期公开,建设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验收结果等阶段性信息要及时公开。对于应公开的内容,不得避重就轻选择性公开,不得无故撤消、删减,不得推迟、拖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七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迅速制定具体细则和实施方案,细化公开内容,落实公开流程,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思想统一、领导有力、措施有效、落实到位。要完善各层级的协作机制,形成“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业务指导。加强业务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分解目标。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掌握工作动态和组织监督检查;地(市、州)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推进“七公开”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乡镇、村委会“七公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相关从业单位的督促要求。
(三)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标语、村务公告等传播媒介宣传“七公开”工作,在加强日常宣传的同时抓好重大事件、重要时段的宣传,整合宣传资源,扩大宣传效果,丰富宣传手段,让基层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了解农村公路发展政策措施,了解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树立交通运输部门良好的行业形象,营造农村公路发展氛围。
(四)实化检查督导。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考核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采取行业巡查、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公开形式是否规范、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限是否及时、投诉举报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加大督导推进力度。交通运输部将结合农村公路专项督导对“七公开”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国通报,对经验做法予以表彰和推广。
推行“七公开”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推行“七公开”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工作抓实、抓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和目标,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同步进入小康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
2014年5月4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十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使我市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缓解了广大
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讲还比较落后,全市84个乡镇(办事处)还有11个不通油路,2414个行政村只有837个通了油路,而且存在着等级低、里程少、通达深度不够、抗灾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国家开发西部,优先发展中西部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国债项目投资,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全力以赴,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倡导人民公路人民建,在全市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朱总理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实施赶超战略,建设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全党动员,全民修路,以乡镇通油路和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全面提高全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创建全市优良交通环境。
(二)目标任务
1.全市三年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
2.行政村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
3.2003年任务:实施“5815”工程,即完成5个乡通油路工程,完成800个行政村1500公里水泥路(油路)工程。
二、组织领导
这次,我市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县,市四大班子领导包重点项目。市直各单位和驻市国、省直单位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为本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本乡镇村通水泥路(油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放在突出位置,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实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指挥到位、组织到位。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师,对市里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主要措施和优惠政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各县(市、区)要根据市里确定的总体目标任务,结合本县(市、区)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现有国省道、县乡公路为主线向两边发展,以乡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以现有路基为主,适当改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路线、里程、标准以及行政村名称等,于2002年11月上旬前上报市交通局。
(二)征地拆迁
1.征地:乡镇通油路占用土地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按项目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村通水泥路(油路)路基原则上基本不动,有裁弯取直等零星用地的,要以乡为单位统计,按有关程序报土地部门审批,并做到修路与造地相结合。
2.拆迁:涉及通信、电力、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拆迁任务,原则上实行“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政策,不作补偿,其他拆迁问题一概由当地政府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阻挠,必须全方位为农村公路建设大开绿灯。
(三)结对帮扶
市直机关、驻市国、省直各单位要与修路困难大的村实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把修路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从资金、物资、技术、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四)义务建勤
要发动群众义务修建,没有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县(市、区),可动用农村义务工、积累工;已经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县(市、区),可采用“一事一议”办法筹劳,此外,每台机械要投入不少于5个台班。
(五)资金保障
1.国债资金:乡镇通油路每公里补助30万元,由市计委负责、市交通局协助落实。
2.省补资金:乡镇通油路每公里补助5万元,村通水泥路(油路)每公里补助1万元,由市交通局负责落实。
3.市财政补助资金:乡镇通油路每公里补助5万元。村通水泥路(油路)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于撤乡并镇撤掉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工程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市“吨煤一元钱”资金和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对于原为油路,由于使用年限长,路面损坏严重的,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标准三分之一进行补助。
4.对于困难特别大、条件特别艰苦、任务特别艰巨、并且人民群众修路积极性特别高的行政村,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5.各县(市、区)必须从本级财政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
6.受益企业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7.为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除国债补助资金的拨付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使用外,省补助投资、市“吨煤一元钱”和市财政补助资金全部划拨到市交通局,由市交通局根据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下拨各县。
8.市里成立有关单位参加的资金概算领导组,要摸清底数,控制好规模,使用好资金。
(六)技术质量标准
要以对国家、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加强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坚决杜绝前修后坏的“豆腐渣工程”,使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真正成为富民工程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流工程,具体要求是:
1.乡镇通油路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见附表二),认真履行项目审批制度,落实《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实行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明确项目法人,责任到人。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要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乡镇通油路工程要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村通水泥路(油路)路基宽度不得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得小于3.5米,路面基层厚度不得小于20厘米。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得小于3厘米,水泥路面层厚度不得小于18厘米,且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机械化施工,不得用人工进行铺筑。
3.市、县两级交通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工地现场把关,要按照标准规范要求编写简明扼要、便于操作的水泥路(油路)技术质量操作手册下发到每一路段、每个行政村,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为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的钢材、水泥、沥青要实行定点供应,尤其是水泥必须由市交通局统一指定厂家供应。
(七)养护管理
要积极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关系,县、乡两级政府要本着“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公路村管理”的分级管理原则,采取多种办法,认真落实养护资金,组建好养护队伍,抓好农村公路的养护,巩固大修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
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还要与退耕还林有机地结合起来,搞好公路的绿化、美化,努力创造一个“路好人富环境美”的城乡环境。
(八)大力宣传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任务,事关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从各个方面保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市电视台、太行日报社、市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并且贯穿到整个农村公路建设活动的始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有效地对接起来,进一步唤起全民修路的热情,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能量挖掘来、发挥出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全民大办交通良好氛围。
四、检查验收
为确保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市里将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具体为:
(一)检查范围
全市所有乡镇通油路项目和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
(二)检查内容
1.检查各县(市、区)是否健全组织机构。主要领导是否亲自负责。是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任务是否落实到人。
2.落实开工的项目,行政村名称、路线起讫点、里程、标准。
3.检查帮扶单位帮扶情况及措施。
4.检查重点项目是否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是否落实项目法人。质量、安全、监理等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接受政府监督。
5.抽查工程质量,是否按照技术标准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三)检查验收方式
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市、区)的工程进度进行督促检查。
1.今年11月底检查各县(市、区)项目落实情况、领导机构设置、组织措施落实情况帮扶单位到位情况。
2.每年4月下旬开始检查开工项目及进度,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市财政补助资金。
3.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进行一次情况通报。每季度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大检查。
4.每年10月底组织人员验收所下达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程数量、质量。并且兑现国债补助资金和省、市补助资金。
(四)奖惩办法
每年年终根据各县(市、区)实际完成情况,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实行以奖代助。完成400公里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县(市、区)奖励200万元,完成300公里的奖励100万元,完成200公里的奖励50万元。对完成任务突出的有关人员和帮扶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进度慢、质量差、存在事故隐患的工程项目以及帮扶差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市电视台和太行日报等媒体上予以公布。对发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出现严重工作差错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