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小微企的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1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
1.16万家,从业人员3 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 2.09:6 9.14:2
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1573 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201X年1-10月新登记3284家。截至201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 9.14亿元,同比增长1 2.67%,环比下降 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 4.55亿元,同比增长1 2.46%,环比下降 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 6.15亿元,同比增长1 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 6.31亿元,同比增长 1 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14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 6.1%。按行业分:
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 5 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 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14家,亏损3家,亏损面2 1.43%。按规模大小分:
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 8.15%;小型企业78 家,亏损38家,亏损面4 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 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1X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
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
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 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 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 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 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1X年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15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
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 15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 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09家企业(占3 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 1.14%)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 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
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01X年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平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
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 “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平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
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 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142家企业(占4 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 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 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平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
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 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 5.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 4 1.18%;专科以下的114人,占3 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
8.99%;30-40岁的86人,占1
5.91%;40-50岁的119人,占4 1.17%;50-60岁的41人,占1 4.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 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 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 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 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 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场信息服务,占4
5.67%;有109家企业选择提供产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 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 9.76%。一方面,政府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201X年有30家铸管企业,201X年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
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15%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近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
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
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
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
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
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
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
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
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
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
第二篇: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提纲
关于着力破解我市用工紧张困局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部分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
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提纲
营口市劳动就业管理局(2012年2月24日)
一、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一)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促进就业税收政策
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文件的通知》(辽人社[2011]52号)文件精神,提供如下税收减免政策:
1、对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毕业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注: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军人家属、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 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以展期2年。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集中使用残疾人或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的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50万元。
(三)多项措施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
我市针对对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事迹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各类劳动者进行创业带头人认定,并为已认定的创业带头人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2011年共扶持创业带头人420人,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2521人。
1、对纳入扶持范围的创业带头人,按规定享受省市政府制定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
2、创业带头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推荐单位提供相关培训证明、信用保证、承诺与担保机构共同实施保后管理的基础上,可取消反担保,由担保机构直接办理担保手续。
3、创业带头人创办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缴纳的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承担部分,按照“缴谁谁补”的原则,3年内分别由市或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四)全力推进孵化基地建设,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营口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全市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运作。根据省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有关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小企业创业园共同组建营口市青年创业指导中心,为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起到示范作用。该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由中小企业创业园负责营口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工作。
在巩固初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果,突出体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法律援助、创业社保补贴、创业服务补贴等 “一条龙”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深层次的探索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创业政策、项目技术等优越条件的特色创业孵化之路。要求各市(县)、区,深入发掘自身特色创业孵化资源,加快孵化基地的建设。
2011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8个,接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80万元,接受市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45万元,该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补充孵化基地运行费用的不足。
(五)加大人力资源服务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1、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招 聘场所。2011年,中心劳动力市场共成功举办招聘洽谈会 95场,其中,大型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159082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7203个次,意向成交率17.1%。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类求职人员总计为185694人次,求人倍率0.86。
2、免费为中小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一是在辽宁就业网及营口人力资源网等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网站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二是借助辽视《黑土地》栏目发布用工信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传播范围广,辐射面积宽的特点,创建信息发布新平台,开拓就业新渠道;三是深化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伙伴关系的79个地区的合作,积极交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四是在市劳动力市场为有用工需要的企业免费发布用工信息;五是继续做好我市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东部山区发布用工信息工作;六是努力探索宣传新渠道,利用社区办事处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将企业用工信息做到深入宣传。
二、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在全国范围的用工竞争中难以形成引人“洼地”。在我市赴外省市进行劳务交流洽谈活动中了解到,多数地区求职者认为我市缺员企业工资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虽然我市出台了《营口市部分岗位职种招工最低指导工资标准》,规定了部分岗位职种的最低工资,但工资水平还是普遍低于大连、沈阳、天津等周边地区,且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单位用工待遇低,求职者要求条件高,求 聘差异距大,造成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不强,即使来之也难安之。
(二)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等软环境建设有待改善,导致就业稳定性不强。通过调研和务工者反映了解到,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部分工种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为外地员工提供的食宿标准偏低等情况,员工超负荷工作,工作热情不高,导致人员稳定性差,流失严重,形成长期招工、长期缺工的“怪圈”。
(三)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短期内填补大批量用工缺口有一定困难。随着部分中小微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给人力资源部门造成巨大压力。
(四)适岗适龄人群逐年递减,纺织服装类企业招工难尤为突出。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务工者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小,而伴随着我国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近些年我国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态势,适合从事该行业的人群有减无增,加之传统观念等原因限制了男性从事此类工作。
(五)本地区可用技术工人有限,需大批量从外地引进。当前我市本地技术工人已很难满足企业需要,尤其是技术熟练的焊工、车工等,常需到外省、市引进,但在对接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三、今后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
(一)按照“走出去”方针,积极参加外省市用工洽谈活动。积极带领企业到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参加用工洽谈活动。通过发放《营口市人力资源引进宣传手册》、《外来劳动者就业服务卡》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宣传我市企业用工环境。力求为供求双方搭建了“直接见面、自主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实现“贴近、宣传、服务、政策、维权、共赢”的六个到位。
(二)采取“请进来”策略,吸引人力资源丰富地区来营考察对接。邀请剩余劳动力富余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乡镇及中职院校领导到我市缺员企业参观考察。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同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的地区和人力资源输入基地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递我市缺员企业用工信息。
(三)引导企业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稳定性。引导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福利待遇,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发挥工资福利对劳动力吸引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和谐生产的经营理念,形成领导带头真抓实干、中层干部紧跟照办、员工绝对听从指挥的良好生产氛围,下真功夫留住外引劳动力,降低“留不住”造成的资源与资金浪费,从根本上打造营口企业良好形象。
(四)引导务工者树立正确求职观念。帮助务工者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观念,不是一味的要求工资待遇,而是在 工作中不断培养、锻炼自己,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做好外来务工者的权益维护跟踪服务工作。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法规,对引进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卡,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积极为重点缺员企业、缺员行业召开专场招聘会,深挖内部资源,促进内需对接。以我市现有人力资源市场为支撑,更好地为缺员企业服务。一是在深入调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举办几场面向缺员企业的专场用工招聘会。二是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为中心,营造缺员企业全力招工和求职者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地资源对接。
(七)与院校搭建合作平台,探索人力资源引进新模式。一是规划预期需求,发掘可定向培养专业,努力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协调院校以定向培养的学员为平台,在招收定向生同时向家长传递用工信息,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家长来营就业,以“子带老,夫带妻,少带多”的方式,增加稳定就业因素。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7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10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1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10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12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12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政策优势,广泛联系旗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客观严谨的调研基础上,为可信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样既节省了银行的费用,防范了风险,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谋求发展。从而真正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推进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能在加强我旗政府自身职能建设中,拓宽视野,大胆创新,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稳步赢利中不断提升社会价值,更好地搞活经济,造福人民。
四是扩大金融招商。积极为符合成立分支机构条件的外地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债券公司等在我旗安家落户,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与外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借外力为我旗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篇: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 夯实“稳增长、促和谐”基础
市工商联
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和谐”,根据长沙市委办公厅《关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长办通知〔2012〕12号)要求,由我会牵头,联合市政府研究室、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组成课题组,采取邀请市直有关单位座谈,到部分县、市(区)、园区、中小微企业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见附表一)等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贡献巨大
中小微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微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见附表二)。有关数据表明,中小微企业作为长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到2011年底,长沙市中小微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单位数的99%以上。2011年长沙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807.6亿元,占gdp的32.2%,同比增长3.8%;实现营业收入7669亿元,增长10.9%;实现税收316.9亿元,占国地两税收入合计的37.9%,同比增长15.2%,成为稳定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保障。2011年长沙市中小微企业经营总体情况运行较好,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势头良好和经营情况正常平稳的占比近80%,亏损企业占比20%,其中重度亏损的只有1家(图表1)。图表1:被调研企业2011年经营总体情况
(二)中小微企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源动力。我市中小微企业广泛地分布于一、二、三产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但以二、三产业为主。2011年,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分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3.9亿元,第二产业1113.5亿元,第三产。
福利、前景等各种条件、环境相对大企业、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较差,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现象日益凸现,中小企业员工流失比较普遍。有近70%的中小微企业反映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图表6),8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反映在用工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成为用工需求的主体,占人才需求总缺口的66%。三是用地紧张。据调查问卷显示,企业用地能够解决的仅为20%,无法解决或有一定困难的达到66%,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用地紧张(图表7)。长沙经开区2010年批准入园的25个项目至今无法落地。
图表6:企业招人难的主要原因占比情况 图表7:企业用地供应解决情况
(三)成本攀升,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据对56家中小微企业调查显示,初步估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减少的有32家,占56家所调研企业的58%,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因为成本增加(图表8)。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由于各国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在高位震荡,涨快跌慢;加之国内实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推动了我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课题组调研的56家企业中,有28家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制约着企业发展,占比达到5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被调研企业中,由于工人工资上涨而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有39家,占比69.6%。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部分原来用工不规范的中小微企业开始规范执行新的用工制度、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政策,增加了用工成本。另外企业用工难和工人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加之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市政府长政函〔2011〕99号文件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工资和相关保险费等持续上升。三是融资成本上升。目前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平均综合成本为10%-12%,若需要通过担保取得贷款,平均综合成本为13%-15%。而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为银行,有近5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而这种融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图表8:初步估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的企业分布情况
(四)自身限制,内生动力不够强劲。2012中小企业“用才难”更显突出,科技人员比例在15%以下的企业占50%,技工缺口在30%以上的占90%,技师、科研人才、职业管理人缺口100%;受调查的企业人才中,中级以上职称的进展全部从业人员的14.56%;在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下,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脱离了科技岗位,转向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科技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纷纷跳槽到了外地的大企业,使企业花费很大代价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人才紧缺,是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根本原因。59.4%的认为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65.7%的近期不准备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调查显示,仅有29%的企业是属于科技型企业,传统型企业占比高达71%(图表9),可以说创新不强和缺乏高新技术仍是影响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的软肋。图表9:被调研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五)执行不力,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尽管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但仍存在不连续、不稳定、不配套、不全面等问题,导致政策难到位、难落实。一是准入门槛依然偏高。一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可以进入的行业或领域存在“玻璃门”现象,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者的存在,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进入或者难以充分进入,如加油站、液化气站、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教育、医疗、经营性市政设施等。以非公经济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挤压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是政策落实仍需加强。在市对242户企业调查中,当问及“贵企业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哪些问题”时:57%的企业希望减轻税费;50%的企业希望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贷款手续、加强信贷支持;45.4%的企业希望加大产业政策倾斜力度;41.7%的企业希望降低贷款利率水平;33.1%的企业希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有4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从未享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税收、融资、用人、用地等优惠扶持政策(图表10)。目前,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指导涉及到工信委、工商、金融、质监、卫生、税务、物价、工商联等众多部门和行业组织,管理分散,各部门的职能虽然各有侧重,但职能互有交叉重复,协调配合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小微企业真正有难事时难以找到组织;且政府在制定政策、财政补贴、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无疑,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仍需借力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和金融等相关行业的支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以立法的形式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固定下来。三是公共服务不完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微企业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政策信息、产业方向、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管理指导、资金筹集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服务支持,行政社会事务办事难,程序复杂,政策不透明,部分行政事业机关对企业办事依然存在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图表10:被调研企业中近两年享受过政府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情况
四是行政收费较重。向中小微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达十余项,而且重复收费现象也较突出,征收标准的随意性较大。有超过40%以上的企业认为税收负担过重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宁乡经开区一家企业反映其收费项目高达十九项之多,而且不是两三次收完,多次收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以上各种因素推动中小微企业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中小微企业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图表11)。
图表11: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情况(被调研企业数量分布)
三、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和谐”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和谐,我们不仅需要加快大型企业产业升级步伐,更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利用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创新能力来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调研中,基层与企业普遍呼吁:指导思想要由“抓大放小”转向“抓小促大”。明确“既要有顶天立地的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小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小微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研究解决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政策取向要由“原则指令”转向“配套细化”。加紧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我市更宽松的财税金融政策;进一步查清行政收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优化经营环境。政府职能要由“自由裁量”转向“约束实施”。建立完整的事前参与、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机制,减少执行者手上过大的自由量裁权,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服务导向要由“一般均衡”转向“重点倾斜”。抓住中央高度关注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契机,深化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重点摸索促进小微型企业“稳增长,促和谐”的机制和途径。
(一)着力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
第五篇: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延续了去年的好转迹象,企业家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转型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等特点。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回落。
今年以来,受汇宏新材料54万吨违规产能关停影响,全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累计下降25.2%;实现主营业收入180亿元、利润8.4亿,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虽然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但工业动能转换依然呈现出许多亮点。(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截止目前,全县实施过千万元工业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57.58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28个。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已完成主要设备招标工作;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投资6.7亿元的国创风能年产10万吨大型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智能化改造项目及投资1.2亿元的康和药包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及管制瓶生产项目设备已购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改)项目35个,项目总投资22.17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完工,计划总投资8925万元,全部达产后可节约人力300余人,年节约电力400万千瓦时,预计新增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三)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传统产业受益于产品价格联动上涨以及去产能成效的逐步显现,行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新兴产业则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引领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运转正常。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等铝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运行产能的最大潜力,认真组织生产,有效应对54万吨电解铝产能关停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碳素项目基建工程已完成,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效益持续释放。建材加工企业致力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多元化转型方式,产品逐步向轻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斯蒙特建材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与行业龙头上海雅仕合作,产品应用拓展到居民楼、家居装饰等领域,利润率水平达到20%左右,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研究开发二代产品;惠博新材料镀铝锌系列产品国外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产品产量同比提高60%左右。投资9.6亿元的浩宇重工高端装备用精密铸件项目、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加快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发力。龙马重科加工铸造产能持续释放,大型海上风电设备生产线的8台进口设备已到达港口,总设备达到200台左右。已成为国内风力发电企业前十位的稳定供货商,占行业龙头金风科技订单量的40%左右。惠宇机械产品覆盖宝马、奔驰、大众等高端市场,计划今年新增4条生产线,产能可增长30%左右,投资5亿元的大型风电高端铸件机加工项目已试生产。富瑞工贸努力抢占国外细分市场份额,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产品供销两旺,预计全年产能、产值增幅均在50%左右。
---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始终坚持在提升产业规模和科技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康和药包3号窑炉投入使用,中硼硅玻璃管生产线达到3炉7线,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订单已占到总销量的80%。蔚蓝生物科技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放在首位,微生态产品扩大到动物用、植物用等多个领域,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中惠生物科技公司万吨红曲系列产品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可新增产值3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平稳。今年以来,原料价格和棉纱价格趋于稳定(目前,地产棉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40S棉纱价格在25000元/吨左右),纺织企业略有盈利。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外市场竞争加剧。新疆棉纱低成本优势对内地棉纺织下游企业的冲击,纺织服装企业依然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面对尚未启稳的发展形势,较具规模的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而是向精准转调要效益,实施差异化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布鲁科纺织持续在设备改造上下功夫、盛润纺织努力研发高支纱、高密度织物,力求效益最大化。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企稳回暖。肉类屠宰企业逐步摆脱前几年投机经营的影响,库存量大幅减少,目前毛鸡利润达到1.8元/只,冻品利润也随之回升。天禧牧业、中天食品、飞佳食品等屠宰企业经营情况略有好转,投资3亿元的玉瑞农牧禽肉制品生产项目预计5月份投产;黄河粮油、龙凤面粉等小麦加工企业通过进口小麦逐步摆脱原料供应的限制;板材加工特别是家具生产企业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产能得到持续发挥。
---
化纤绳网产业整体向好。从当前情况看,化纤绳网产业经历市场需求低迷、环保整顿后,行业发展逐步正规,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形势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企业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产品转型等方面的探索更加深刻,绳网产品由单一型向多种类、多性能、多用途的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得益于国际市场前景广阔、需求范围广、回款及时的特点,金冠网具、金汇网业等30多家出口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结合绳网产品特性,绳网产业电商发展势头向好,李庄镇“泉宏”绳网销售旗舰店,成为第一家入住“天猫”的绳网类销售店铺,通过积极拓展销售种类,预计2018年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
(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
广大企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刻内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在思想认识上下联动、在转型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创新驱动上激发活力。涌现出一系列传统产业中催生新动能,聚力转型中培育新动能,模式优化中孕育新动能的典型经验。1.认识提升开辟动能转换新境界。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与要素的双重约束愈加严重,过去长期依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为继。当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讲是机遇更是责任,为企业充分挖掘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纷纷表示,要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在动能转换重大历史变革中,点燃企业转型发展的“导火索”。
2.产品创新焕发动能转换新活力。各重点企业在坚守主导产品基础上,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与体验,全力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新精特产品创新文章。龙凤面粉聘请中国第一批国家认可的制粉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及行业内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积极开发速冻食品、专用粉,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华冉工贸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取得欧盟CE认证,研发生产橄榄网,利润率逐步提升。斯蒙特建材与山建工、济南大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精配式装修服务,有效提升产品知名度。
3.精细管理增强动能转换新实力。企业逐步认识到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以精细化管理促转型的必要性,在降低企业成本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康和药包组建对外贸易营销团队,大大降低营销成本。蔚蓝生物年产5000吨微生态产品智能化车间项目,持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布鲁科纺织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投资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龙丰面粉、富瑞工贸也由机器手替代人工装卸工,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美集团注重员工培训,公司建立起分层次的培训机制,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提升管理能力,邀请专家对一线工人进行内训技术指导,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提升能力。
4.模式优化激发动能转换新动力。李庄镇立足绳网产业集群优势,积极申报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提升我县绳网产业行业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龙马重科计划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力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天禧牧业对标国内最先进的畜牧循环养殖模式,规划建设“智能化高效养殖园区”,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先进养殖模式。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及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刚性政策约束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企业组织生产不稳定。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环保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限产等政策要求,企业组织生产波动较大,面对需求面逐步改善的市场,企业为应对生产波动,只能提高备货量,一定程度上形成资金占用。二是缺乏对刚性政策的精准研判,部分企业落实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限产期间,没有有效调节生产,致使产品生产受限,造成订单延期。龙马重科因延迟发货遭到客户罚息,富瑞工贸盲目增加存货,相应增加了资金占用。二是项目支撑能力不强。项目落地的刚性约束加大影响企业投资热情,根据我们前期统计情况,2018年全县实施的38个过千万元项目中,续建项目达20个,全县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项目35个,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例仅为15.5%,反映出企业家整体对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实现动能转换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二)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后劲不足。
一是转换能力相对滞后。企业转型还是停留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低水平的升级上。缺乏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研究对接、企业转换目标、方向、路径的清晰认识和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二是科技发明申请力度不够。我县部分绳网企业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有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由于没有及时申报品牌和专利保护,科技成果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恒顺网业向设备生产厂家提供改造需求,厂家代为生产,无形当中造成改造成果外移。三是优势产业集约度不高。部分绳网企业反映,由于我县没有统一规划的绳网工业园,配套发展程度较低,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平衡,整体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不强。(三)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原材料、劳动力等重点生产要素价格走高已成为常态,特别是部分企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后,不仅用能成本增长近三倍,能源供给不足与需求扩张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康和药包、玉瑞农牧均受制于天然气供应不足,产能迟迟得不到有效发挥。二是资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主要表现为流动资金和技改创新资金不足,前期企业产能扩张、环保设施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在转型创新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天禧牧业流动资金缺口在5000万左右,康和药包也是因为资金紧张,持续实施技术创新的压力较大。三是人才支撑依然是“短板”。技术工、熟练工、电商运营、网站管理等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工人流动性加大、盲目要求提高工人工资的现象在绳网行业表现特别突出。三、下一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工业是主力,全面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关键点和发力点也在工业。省市县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破旧立新”的有利时机,更是XX工业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打造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主动作为、牢牢抓住省市部署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重大机遇,思想认识再提升、思路措施再跟进,真正走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XX路径。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突出向上对接,充分借力政策优势。
一是要深刻把握省市县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规划、意见的科学内涵,认真领悟我县在产业发展定位、机制措施保障、工作推进机制与省市方案的切合点,真正成为指导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顶层设计。二是抢抓政策机遇,强化对接争取落实力度,建议发改部门抓好上级政策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全县各级力量,积极对接省级层面的“1+3”政策体系和细化健全的各类配套政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级政府出资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激励办法》中的扶持政策,同时,立足我县实际充分挖掘国家赋予的一系列现行先试、试点示范的改革权利,力争在XX大胆探索并总结推广,实现借势发展。(二)突出向内挖潜,充分激发内生智慧。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就是提升企业自我变革、自我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一直是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牢固树立“持续创新是生命力”的发展意识,“眼光向内”突破瓶颈制约,依托新旧动能转换衍生的新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要素、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切实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浪尖”催生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要强化素养能力的提升,建议各企业主动学习借鉴大企业、大集团重视员工培训的先进做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出一批脑力劳动的蓝领阶层,构建完整健康的工业生态。同时,建议县政府在继续推进实施企业家课堂式内训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方案,提高我县企业外向对接水平,开拓企业家眼界,启发企业家探寻发展新路径。(三)突出对标提升,提升产业集约水平。
签于调研中绳网企业反映的绳网产业整体集约度不高、企业平台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镇办借鉴先进地区“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发展规划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实现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强化效益导向,提升企业集约化水平。同时,建议李庄镇、姜楼镇绳网产业较为集聚的镇办,借鉴博兴县兴福镇厨具产业集群平台化管理,设立企业及工人信誉平台的做法,切实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一线员工整体素质。(四)突出精准指导,有效挖掘生产潜力。
一是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因落实错峰生产、黄色预警天气限产要求,未能有效调解生产的问题,建议环保部门借鉴天津市提前预警天气状况的做法,切实提高科学预测能力并及时告知企业进行生产调解,尽量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二是针对企业反映用工不稳定的情况,建议人社部门积极进行劳动政策宣讲,同时引导企业规范用工程序,保障工人基本权益,切实防范和化解企业用工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