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即墨市龙泉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即墨市龙泉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龙泉镇位于即墨市郊,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5232户,5.1万口人。镇辖区内烟青一级公路、青威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自然资源丰富,有“良田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需求”的发展理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制定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年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专项保障资金200万元,近年来修建村村通道路82公里,硬化村庄街巷40万平方米,浆砌排水沟12万米,安装路灯1300盏,粉刷墙壁2万平方米,村庄“五化”达标率达100%,镇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今年,投资2000余万元,集中实施了村容整洁、造林绿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范畜禽养殖“四大工程”。共计规范清理街道172条,整治“三大堆”600余堆,栽植苗木4.6万株,绿化村内绿地5000平方米,对烟青一级路汽车功能区段实施了高标准绿化,栽植大规格苗木1万余株,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在全镇61个村庄按每100户1名的标准配备村庄保洁员170名,每名保洁员配备1辆手推式垃圾收集车及相关清理、收集工具。按每150户配套1个8立方米垃圾中转站的标准,建垃圾中转站97处。购置垃圾清运机械4部,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的保洁体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户覆盖率达100﹪,建立村容整洁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对4个养殖小区进行改扩建工程,整修小区道路、绿化小区环境,新建污水沉淀池和储粪池,对畜禽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达到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用以生产沼气。实现了畜禽养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分户饲养、封闭管理的要求,有效降低畜禽养殖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先后实施了崔家平塘等12项农田水利工程和段村水库等8项除险加固工程,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依托农科院烟草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种植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发展茶叶基地600余亩、烟草基地300亩、蓝莓基地200亩、草莓基地300亩,年产值 1400万元,规模化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家。依托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镇有4处畜禽养殖场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养殖基地认证,通过多年的培植,畜牧养殖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万羽以上肉鸡养殖基地28个,120个棚;生猪存栏2.6万头,年出栏9万头;蛋鸡存栏45万只。年产值6990万元,比上年增加 10.5﹪,人均增收200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88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全市增幅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亿元、3.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4.7﹪和12.2﹪。全年财政收入3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5﹪。
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近年来投资800余万元,全面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建了石门水厂和段村水厂,对12个村庄进行了自来水内部管网改造,群众用水更加安全,村庄集中供自来水率达到100%。不断增加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新需要。今年投资500万元新建居民文化休闲广场1处,新建、改扩建村级文化大院49处,全镇61个村庄均建有文体活动场所,有线电视和宽带实现了村庄全覆盖。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实施,农民参合率达100﹪,近9000名群众领取到了养老金,60岁以上农民领保率达100﹪。农村五保人员应保尽保率达100%,在家养老34 名。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三项常规工作,连年被评为“即墨市计生工作先进镇”。深化“平安龙泉”建设,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治安案件发生起数整体下降,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高,镇先后被青岛市评为“平安青岛建设先进集体”“青岛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邹平县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从邹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农业抓提升、宜居优美环境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抓配套、文明生活习惯抓培育、基层基础工作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增收致富。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管理工作,全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下一步,邹平县还将在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督导组一行对邹平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邹平县在该项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全省提出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在责任、资金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并加以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督导组希望邹平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亮点,以此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职责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偏远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发展工作。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和以“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筹办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的要求,为深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更好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党员争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的带头人和排头兵,把每一名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创先争优领导点评范围,作为评先树优的参考标准之一。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依托果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产业生态化、收益最大化、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
三、大力开展生态设施建设,保证村内最多每50户共享一个垃圾池(箱),做到村内垃圾最多每半月清理一次,发动广大农户新建沼气池,推动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生活环境。
四、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在村内荒滩、荒坡、荒山上发动党员群众植树造林,推行分户认养和集中收益办法,保证成活率,组织党员群众定期清理村内河道、沟渠、道路等两侧五堆。
五、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在村内主要街道醒目位置修建生态文化一条街,采取绘画、歌谣等方式宣传生态文化,并组织党员群众围绕改善生活环境、共建生态家园等主题开展各种集体性活动,普及生态理念。
甲方:中共界牌镇委 乙方: 村党(总)支部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第四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镇人民政府
关于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区政府:
为贯彻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度,5月7日,张峰书记在全镇干部工作会议上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对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每名干部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等不靠,不畏困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大力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建设工地和群众中去,主动出击,力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我镇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群众利益无小事,生态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我镇每名
工作人员都时刻树立精品意识,满怀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信心和勇气,做到建成一户,让群众满意一户,让领导放心一户,真正让群众感到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工程。
三是解放思想,全力推进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工作。目前涉及到我镇的张庄新型社区、吴油坊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卫生室、商业门市、自助银行、公路公交、“四通”、“五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建设,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上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难题,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大力宣传,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起到了强大的舆论向导作用。在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过程中,村委会干部积极发动亲朋好友等身边的人,提前拆迁和建设,不给群众留有任何后顾之忧,并对提前拆迁的群众给与一定得物质奖励。我们会抓住当前施工有利机遇,加大建设、拆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搬迁一批,拆迁一批,再启动一批,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良性循环。
四是加大旧村改造,着力抓好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动一切力量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形成适宜居住,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俱全的城市社
区化居住条件。对在旧村改造中腾出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对土地进行整合,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留得住、发展好、效益高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解决一批群众就业问题,使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有效增加收入。
五是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巩固生态文明村创建成果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我们会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完善制度,建立村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扩大建设成果。做到环卫硬件设施完善,环卫、保洁队伍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坚持长效机制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消灭卫生死角,加强居民卫生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船已起航,就应向既定目标奋力前行。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定会更好、更快稳步推进,定会按时、保证保量完成任务目标,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即墨市简介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全市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辖18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11万人口。
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街,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区位优越。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济青、青银、乌威高速公路和青烟、青威等一级公路纵贯全境,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处于半岛城市群核心地带。
资源丰富。拥有183公里黄金海岸线,历史名岛田横岛等24个岛屿、青岛市第二大的鳌山湾、全国稀有的海水温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
即墨市处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的重要节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即墨以纵横交错的海、陆、空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客商投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即墨东部鳌山湾区域辖六镇一区,陆地面积505平方公里。
鳌山湾区地域资源丰富。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4座岛屿,36座山峰;拥有国内罕见的海水温泉、历史名岛田横岛等旅游资源;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市第二大且没有任何污染的海湾。山海相映,海岛相拥,海泉相融,形成了山、海、岛、泉、林、滩、港交织的风情。
鳌山湾区位优越。有滨海公路、鹤山路等道路与青岛市区、即墨城区相连,有女岛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及鳌山港码头,距青岛市区4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港40公里。
鳌山湾区域前景广阔。按照青岛市“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发展框架,鳌山湾区域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和旅游度假会展、服务外包产业。其中,鳌山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是市级科研教育基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都市产业发展区和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田横组团是青岛市东翼临港型城市组团,依托田横半岛省级船舶基地发展临港产业、修造船及其配套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以山地半岛为特色的旅游度假产业。
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布局,推进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区:立足大沽河沿岸土质肥沃、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的资源特点,在西北部区域重点发展绿色农业。
物流商贸产业区:利用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和物流商贸产业基础优势,发展成为青岛乃至半岛地区海陆空联动的重要物流枢纽之一,成为产品、原材料的集中区和全国中小企业产品在华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市场贸易集散中心。
城市核心区: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经济,完善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餐饮、娱乐、购物等设备,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先进制造产业带: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北部工业基地,集中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七成、机械、电气、电子、生物生化等产业,沿青烟一级路打造先进制造产业带。
临港产业区:抓住女岛港区域被确定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聚集区的机遇,加快推进青岛扬帆船舶制造等项目,引进一批船舶配套企业,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城。
新兴旅游度假区:依托国内罕见的滨海温泉、青岛地区最具开发前景的海滩等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推进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天泰运动旅游度假等高端旅游项目,构建以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会议会展为特色的新兴旅游度假区。
科研教育与服务外包基地: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引进服务外包、软件开发、海洋科研与教育项目,建设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科研教育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9.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日综合供水能力29万吨,供水管道总长度达601.4公里,比上年增加54.6公里,全年供水总量6711万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4269万吨,居民家庭用水1428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3391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115万立方米,用气户数6万户,使用天然气人口19.6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8000吨,用气户数6万户,使用液化气人口19.2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9.82%。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641万平方米,增加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599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83公里,热水供热总量171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53公里,蒸汽供热总量370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9条,运营长度240公里,运营车辆213辆,客运总量3200万人次。
城区道路:年末道路总长度755.9公里,比上年增加12公里,道路面积94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32万平方米,桥梁54座,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366公里,路灯9864盏。防洪堤长度29公里。
城区绿化:新增城区绿地12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73公顷,绿化覆盖率43.9%,园林绿地面积2020公顷,公园5个,公园面积15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46公顷。
环境保护:市区环境空气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46天,优良天数所占比例为94.8%,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90.22%;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达100%;城区道路交通噪声为66.8dB(A),区域环境噪声为52.2dB(A)。安全生产: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14起,死亡人数45人,分别下降7.7%和6.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65人,下降22.6%。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总量和增幅居青岛五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增长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拉动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3.4亿元,增长1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5%,拉动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3.2亿元,增长18.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7.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54.6:37调整为7.8:54.1:38.1,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 1.1个百分点。各业内部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1.4%、0.4%、17.7%、37.3%和43.2%;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0.6万户,年内新发展7796户;民营企业达11814户,年内新发展1125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0.2万人,民营经济新吸纳劳动就业3.7万人。民营经济税收33.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4.2%。民营经济投资232.7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5.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创新能力不够强,第三产业比重不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农村
建设还相对滞后,外经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即墨市2012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群众共建共享、民生保障有力的和谐城市,市委、市政府本着民生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道路交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研究确定了10件为民要办的实事。
一、实施烟青路综合整治工程,整修鹤山路等城区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项目内容:开工建设烟青路(城阳界至营上二级站)综合整治工程,打造进出城区的南北向景观大道;对鹤山路(烟青一级路至泰山一路)、大同街(墨水河桥至龙泉河桥)、黄河三路(泰山二路至烟青一级路)、湘江二路(烟青路至青年路)、泰山三路(鹤山路至黄河三路)、长江二路(嵩山二路至青银高速路口)等道路路面破损路段进行整修,建设长江路小学、德馨小学过街天桥,改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公路局,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
二、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出行
项目内容:加快城区公交发展,新增公交线路2条,更新和新增LNG天然气公交车35辆;加强城乡公交换乘站建设,开通城乡公交线路9条、镇村公交线路38条,逐步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镇公交换乘站为节点,联结镇与镇、镇到村的一体化城乡公交体系,统筹解决群众出行和农村中小学生乘车问题。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项目内容:对各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提档升级,配套完善200处中心文化大院和200处中心农家书屋,建设44处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创作富有即墨特色的动漫或戏剧作品5部,年内组织惠民演出110场,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
四、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项目内容: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年内开展农产品、禽畜、水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检验检测20万批次,筑牢食品安全基础防线;在城区建设100家放心食品店(点),示范带动广大业户守法诚信经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净化食品消费环境。
责任单位: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农业局、商务局、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粮食办公室
五、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3200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项目内容: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600套4.5万平方米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600套3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责任单位: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有关街道办事处,环保产业基地管委
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项目内容: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和集体办村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农民个人自负60元),并同步提高住院结报比例和最高结报金额,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
七、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搭建优质高效就业服务平台,新增城乡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6万人
项目内容:建设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含市职工档案管理中心),为城乡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和招聘登记服务;年内新增城镇、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6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次,为12万名自由职业者、大学生、退休职工等人员提供档案管理及劳动事务代理服务。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搭建市镇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基层服务、信用平台,提高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能力
项目内容:建设市镇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创业辅导等服务;年内协调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过桥资金15亿元,协调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贷款2.5亿元,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00人次,服务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依托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金融基层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和“三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依托青岛银行建设金融信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提供依据,防控融资风险。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办公室、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城市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
九、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项目内容:实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新设探头400个、设18个分中心,并在重要路口设置治安卡口5套,实现全市城区、各镇驻地、进出我市交通要道路口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局
十、启动实施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抗旱防洪和水源保障能力,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项目内容:以防洪、蓄水、兴业、富民为目标,重点实施堤防、水源开发利用、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综合治理,使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其中,2012年重点实施堤防工程,完成部分河段河道疏浚、主河槽护岸、堤防填筑,拆除重建穿堤涵闸,改建取水口。
责任单位:市大沽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有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