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

案例背景:

梵尼视觉设计公司是南京一家以户外广告为主营业务的私营企业,成立于1990年,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2000年曾在南京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直系下属单位5家,公司总人数100人,管理人员30人,2006年年产值500万元,是南京小有名气的广告设计公司。随着公司的正规化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同时考虑到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公司的董事会经研究决定开始逐渐引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该公司绩效考核还一直运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2005年人员的流动率达到45%.总公司要求各分公司要依照地方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案,使之科学、合理、有效。因此,梵尼视觉设计公司在总经理的倡导和行政及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开展了很多有关绩效考核方面的培训,并多次召开总监级以上会议,探讨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并建立了一套考核方案(即:现行的考核方案)。该方案减少了员工的流动性,加强了对员工的激励,但是过多的强调任务业绩,忽视了对员工的能力和相关绩效的考核,考核指标不够全面、考核标准不够明确、考核周期不够合理、考核沟通和反馈欠缺、考核结果没有被充分的应用。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绩效考核理论,对现行的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和再设计,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其它私营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分析:

一、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观念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经常表现出“为考核而考核”。再者,梵尼视觉设计公司内部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考核的随意性很大。

在制度上,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建立,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在实践中,梵尼视觉设计公司的绩效考核往往没有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考核工具看起来似乎很公正,但它可能会导致员工的不满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同时,计划可控性差,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年底能否完成多凭运气。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难以进行正确的考核。

在操作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考核之前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过程并不了解;考核之后员工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为了使考核能够尽量客观化,片面地追求细化和工作量,以反映员工的真实水平;考核规则越来越细,考核周期越来越短,考核表格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员工便会抱怨考核程序的繁琐,怀疑精确计量的必要,最终往往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在考核结果上,绩效考核并没有起到提高员工绩效,改进工作效率作用,而且还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从而让考核工作成为一件让管理者徒劳而对员工无益的工作。

该公司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没有一个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再加上领导的不重视,以及操作和技术上的不规范。对此,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关键绩效技术对该公司的现行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二、梵尼视觉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的再设计

由于该公司原先的考核方案中的考核对象是不分类别的,所有的员工、经理都是一个考核标准并且考核的内容基本上相似,许多关键的考核指标没有设立,以至于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为此,需要重新划分考核对象,公司的所有员工(总经理和财务部门人员除外)均属考绩对象。考绩对象依据其所担负的不同的职责划分。

绩效考核周期及流程

该公司的现行考核周期是以年为周期的,考核时间也不固定,并且没有一个稳定的考核流程。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也不一样,公司只在部门内部进行考核,这样会导致不公平的现象产生,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统一管理。因此,需要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个符合该公司特点的考核流程。该公司的考核周期以月和季度考核为宜,考核流程如图2-1,这样便于公司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绩效考核的统计结果

该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结果是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来统计的,做了定性的分析,但是没有做定量的分析,加上人情味方面的原因操作起来也不容易,考核结果往往难以令员工信服,为了使结果更趋科学性,考核结果用0-100分的量化形式表现。

对不同的考核结果及组合的分析,组织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管理举措。这一方面提高了管理举措的针对性、管理的效率及效果;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管理成本,促进了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衔接。

考核结果反馈以及绩效沟通

为了更好的保证绩效考评实施的效果,达到绩效考评的目的,绩效沟通必不可少,为此,行政及人力资源部设定了如下步骤,以保证考评沟通的顺畅。

1.年初,应由总经理介绍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的目标。

2.然后,部门经理与部门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明确部门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双方就员工绩效目标达成一致。沟通结果形成文件并提交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存档。

3.在考核周期内,由部门经理随时检查员工绩效状况,如发现员工绩效不理想,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辅导,并形成文件提交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存档。

4.考核周期末,考评成绩汇总后,下发各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与其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考评结果得到认可后,由部门经理和员工签字确认。

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保障

1.加强绩效考核的组织领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高层领导的支持是使考核落到实处的关键。保持考核的公正性,需要公司总经理的倡导。考核结果的应用需要总经理的批示。因此,梵尼视觉设计公司的绩效考核需要总经理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公司员工的监督和建议„„

2.加大培训与宣传工作

通过宣传,使员工对绩效考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非常了解,而且对实施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内在联系认识清楚。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制订出部属的工作要项和工作目标,了解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流程和责任,提高沟通技巧,制订绩效改进计划,有效实施对部属的辅导。

3.树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理念

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也可以使员工自己了解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考核为组织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机会,有机会揭露工作中的那些低效率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正确行为。当前,梵尼视觉设计公司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未完全破除,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尤其不易,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中,除非企业的领导层能坚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否则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无法有效运作。

4.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设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是将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结果用制度化的措施稳定下来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成果、规范、督促公司员工认真执行的手段。只有从该公司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为公司赢得长期的发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A企业为一家网络公司,近日HR正为销售部经理李强辞职一事而烦恼不已。该公司销售部经理是一位刚升职一年的新干部。去年此时正是李强走马上任的时候,李强在没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之前是入司两年、业务水平中上游的一名销售代表,由于工作中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很快就在该分区逐步形成了一套十分有特色的“IT

产品销售网络图”,因此而深得总经理的气重。同年

总经理力排众议、破格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上

任伊始,由于其原业绩并非十分突出,引起了公司上

下许多销售人员工的非议。李强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

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掌握的市场时间、状况,重新制定

了吻合市场需求的策略,并汇同人力资源部在工资和奖金制度上采取了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更为灵活的激励模式。从而逐步得到了上级和下属的认同,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了近80%。年末,李强与其下属均得到了公司的表扬,李强的下属们都得到了“价值不菲”的红包,而李强本人却仅仅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李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在业界来讲如取得这般的成绩,其各方面待遇均应达到本公司的两倍,且可以偿有15天的带薪假日。于是其随即以“付出与所得不相称”为由向总经理提出异议,而总经理则以“做为部门经理,提高本部门业绩是份内之事”这一见解为之解释,最终不欢而散。七天后李强辞职跳槽至竞争对手的公司任销售部经理,其薪金也随之增长了两倍„„

问题:请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本案例中李强辞职事件做出分析

解析:

本案例中的优秀员工离职事件其实是许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类似于本案例所述的事件在许多企业里都在不同程度的翻版及变形后不断的“上演”。而对于企业来讲何为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优秀员工的流失!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那就是人才。留住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中“人”的作用,人力资源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了更好培育“人”企业大力开发培训系统;为了更好的留住“人”,企业更是致力于薪酬体系的建设、福利的健全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激励“人”,企业不断构造更具激励性的绩效考核体系。那么,又是因何企业还要一再承受人才流失之“痛”?这不得不带来我们更深层次的思索„„

本案例中,作为企业销售部经理的李强离职,且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十分严重的事件,而这一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不单纯是优秀员工流失所能及。

从表面上看来,是因为李强认为自己的年终薪酬没有与自己的贡献成正比,而其他公司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成正比的薪酬,所以选择“跳槽”,造成了企业与李强本人之间的“双遗憾”。而问题的本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绩效考核是指对被评估者完成岗位(或某项)工作的结果进行考量与评价。这种结果包含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企业绩效考核中通常会存在管理者对考核的影响、员工对考核的影响、不适当的刺激性行为、感情因素的影响以及考核体系本身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为应对考核中的问题,企业应采用通过考核面谈加强对考核的管理、提高考核者的考核技能、提高考核的刚度与硬度等方法。

本案例中李强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销售贡献,却得到了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报酬,足以证明该公司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李强担任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确实有责任提高本部门业绩,企业只注重了李强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忽略了李强对企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所做出的贡献,进而给出了与其付出不成正比的报酬。这是企业人才流失的首要原因。

二、绩效考核认知度的偏差

针对本案例来讲,其本质问题之二就是绩效考核认知的问题。由于双方对业绩考核的认知度的不同,导致员工与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偏差。

本案例中的李强真可谓:成也总经理,败也总经理。可以说,李强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并非得益于他的业绩,而是得益于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总经理的用人之道是: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李强在销售业绩上并非出类拔萃,而这一点在销售团队中是不容易得到晋升的;而总经理却恰恰看中了其为人谦逊、思维敏捷、善于分析这些性格特质,认为其更适合于带领团队打市场,所以力排众异将其晋升为销售部经理。而这时总经理已将考核李强的“尺子”从一般销售人员考核业绩,转变为“你的长处到底有没有发挥出来?”,发挥出来团队业绩上去了是工作之本份、责任之所在;而反之,则是工作没有到位、失职。那么,李强由原来的销售代表成为销售部经理之后,也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既定的业绩考核标准中“用销售量说话!”这把尺子中来。事实上,李强刚上任时所遭受的种种“非议”也足可以表明,销售量对销售团队的重要性。在年底当原有的销售业绩猛增近80%时,李强也很自然的觉得自己应该收个“大红包”,反之则“太薄情”。由此可见,正因为总经理与李强在对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评定采用了两把不同的“尺子”,而衡量的却是同一项工作。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得知,源于双方心中这把“尺子”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了双方对既定工作业绩认知度的不同,继而引起了优秀员工的流失。

三、沟通缺乏有效性

本案例中李强与总经理之间的沟通,简直就可成为整个离职事件的“催化剂”。正因为在沟通上双方各持一词导致整个沟通缺乏有效性;而正是这种缺乏有效性的沟通导致矛盾的升级。

可以说,总经理当年力排众议将李强提升为销售部经理,除了其本身一表现出的深远的眼光、因材施教的领导魄力外。更深远的的,则是对李强本人信任、期望和成长路径的安排。而李强在成为销售部经理后,也的确不负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且希望可以得到公司无论是薪资还是感情上的认可。但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双方均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固执已见,导致沟通的失败。试想通过沟通与交流李强如果能够体会到总经理之用心良苦,那么其决策就有可能会向原公司倾斜;而总经理如果同样能够体会到李强的真实想法,那么也将有可能考虑其对于李强的待遇问题,甚而更深层次的重新思考一下公司的整体薪酬与激励机制。

沟通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双方的想法与初衷;而最终目的则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共识。而沟通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最终进行换位思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妥协”。那么双方一再的坚持自我、固执已见,在沟通的过程中必将引发争论,而事实上争论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更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本案例中,如果双方的沟通可成为有效沟通,那么这蕴藏于彼此心间的“无名之火”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于被防患于未燃!

四、员工忠诚度归零

销售部经理李强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不在,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归零,那么来自于竞争对手“两倍的薪资、15天带薪假”就成为了“致命诱惑”,最终跳槽而去,留下一片唏嘘。

员工忠诚度业已成为现代企业中最炙手可热的话!。如何打造员工忠诚度?工资涨了、待遇提了、培训做了,怎么人还是走了呢?企业HR们,为谁喜?为谁忧?

首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决不是培训出来的。其次,薪资待遇所留住的决不是一流的人才,事业才是留住一流人才之根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明确指出人随着发展变化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那么,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阶段不同也将存在着不阶段的需求。

员工的最基本需要就是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也就是说薪资对等;更高层次则是得到认同与尊重;最高层次是自我的认定与实现。本案例中,首先,低于业界近一半的薪资待遇,一则是无法薪资对等的,二则是根本就不具有竞争力的,三则是不人性化的。连最低层次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员工,员工忠诚度从何而谈?其次,15天的假日表面上看是非常被看好的物资奖励,其实却是一种精神奖励。与其说销售部经理李强看好15天的带薪假,不如说李强更看好的是对自己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可。如果想培养员工忠诚度,请为优秀的员工喝彩!再次,李强提出异议,首先遭到的是训斥而非理解,“爱才之心”可见一般,以后的发展空间又有几许?如果想留住人才,就让人才们在企业中找出自身应有的“位置”!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腾讯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

课程方案报告

——

腾讯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小组成员

舒凤娇20132373069案例描述

周静慧20132373095提炼问题,分析应用理论

任小同20132373066 分析的结果:领导人个人分析,招聘,培训 陈碧莹20132373001分析的结果:考核,激励

赵珑

20132373093分析的结果:相应的管理实践或者理论研究的建议

目录

一、案例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炼的问题......................................................................................................................................4

三、分析应用的理论..............................................................................................................................5

四、分析的结果......................................................................................................................................5

五、相应的管理实践或者理论研究的建议........................................................................................16

六、参考文献........................................................................................................................................16

七、老师提出的问题............................................................................................................................17

一、案例描述

1.1腾讯的背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务QQ及微信/WeChat、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腾讯游戏旗下QQ游戏平台、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络视频服务腾讯视频等。

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票代号00700),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是马化腾。1.2腾讯成功的归因

时机:QQ这款IM软件在中国互联网处于萌芽,而且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在互联网寻求沟通的欲望非常强烈,在天时、地立、人和的时候腾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这一快领域,在进入领域之前IM软件太少,这让腾讯迅速强占全国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机遇。

产品与文化:很多会把MSN自居为高端用户,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品牌形成,很多人用QQ都觉得自己不高端了,有这样的心理。但是QQ产品在界面设计用户UE 还有功能方面,那都是相当人性化而且设计出来的东西完全贴近中国文化,而且在挖掘用户需求下了足够的功夫,不是我偏见,我觉得QQ和MSN相比较我觉得QQ好。QQ归属大众,服务大众。除了在IM软件技术上一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还有围绕QQ周边做出来的附属产品也为QQ加重了砝码。在产品上QQ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应该是对这款IM软件的及至的开发思想。使QQ一直保持领先优势

锁定战略形成:每一个行业都有竞争,在IM软件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现在垂直的IM软件都纷纷举旗,为什么QQ还能够保持用户高速的增,几乎现在每一个人都在使用QQ,那就是腾讯无形中产生了最致命的锁定战略。我个人认为锁定战略是很难形成的,如果一但形成那将是对这个行业致命的垄断和打击。锁定战略可以把一个企业传送到蓝海。1.3腾讯愿景 1.3.1愿景的定义

“愿景”是愿望看见的景色。“愿景”出现在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会谈公报中,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一般而言,企业愿景大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或开创性的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企业的愿景不只专属于企业负责人所有,企业内部每位成员都应参与构思制订愿景与沟通共识,透过制订愿景的过程,可使得愿景更有价值,企业更有竞争力。1.3.2腾讯的愿景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不断倾听和满足用户需求,引导并超越用户需求,赢得用户尊敬;

通过提升企业地位与品牌形象,使员工具有高度的企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赢得员工尊敬; 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赢得行业尊敬; 注重企业责任,关爱社会、回馈社会,赢得社会尊敬。1.3.3腾讯与各个领域领头企业的关系图

1.4整体资料梳理与总结

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几大巨头之一,几乎在互联网的各个行业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1998年11月11日正式注册成立到现在2016年,这十几年中,大大小小几十项应用,不断更新产品,迎合广大用户的需求。腾讯员工的幸福度很高,成为腾讯的员工是许多人所期待的。腾讯的愿景使得腾讯在互联网行业有很大的竞争力,并且这些前瞻性的方针给其定位了方向以及未来的目标。

二、提炼的问题

2.1马化腾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是如何赢得员工的支持的?

2.2腾讯是如何打造人力资源团队的?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激励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的体现是?

三、分析应用的理论

3.1领导人个人

3.1.1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 3.2招聘

3.2.1胜任力素质模型 3.2.2招聘渠道 3.3培训

3.3.1培训需求分析 3.3.2培训制度的推行与完善 3.4绩效管理考核

3.4.1SMART目标管理法 3.5激励

3.5.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3.5.2马斯洛需求理论

四、分析的结果

4.1领导人个人 4.1.1 案例回顾

这个被称作“小马哥”的潜行者,在中国互联网大佬里,不是最先行的(早期ICQ有五六十款模仿者),不是最帅的(以前是张朝阳,现在是李彦宏),也不是最有野心的(你当然会想到马云),而马化腾的“强”表现在,认真执着,学习力惊人,同时尤其肯去倾听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会很主观臆断地去下结论。腾讯的5人创业团队内部有合作也有制衡,“对外马化腾知名度很大,但是对内是相对民主的,就像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大家都是老板”。马化腾虽然一股独大,但并不绝对控股,这导致腾讯的创始人团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民主决策的氛围,后来,当腾讯公司发展到数千人的规模时,这种民主决策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腾讯公司的会议也是,“集思广益,是投票表决,是专业的,是公正的。”

业界对腾讯有敬畏也有愤怒。腾讯有点像互联网界的微软,凭借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后发制人”战略,先后在休闲游戏、网络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域攻城略地,最近,被谈论得最多的则是QQ邮箱、QQ输入法、QQ旋风、QQ影音等的来势汹汹。在这过程中,腾讯的一些做法被某些同行指责为“抄袭”。一贯谨慎的马化腾喜欢使用“渗透”这个词汇来代替进攻。这份谨慎使得腾讯在过去十多年里几乎没有犯过大错,同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大佬,大都曾经因为冒进而吃过苦头。

对外部人而言,马化腾的凶猛王道只是一个垄断者不断扩张的传统故事,但对腾讯内部员工而言,让腾讯一骑绝尘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腾讯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马化腾管理公司的方式。其核心在于,永远认为公司处于危险之中的马化腾,在“用户体验,快速迭代”这一战略下,建立了一整套从运营、产品、技术创新、管理,到数据挖掘、企业文化等的学习型系统。当这套系统被赋予一种明确的方向,发挥出的能量是可怕的。

在内部演讲中,马化腾不断强化这种方向感,“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和电的依赖一样,我们要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是的,互联网之水。4.1.2“除了身教还需言传”地共造愿景

马化腾在公司除了身教还需要言传,因为“只是身教会有一定的负作用,下面的产品人员就会有一定的惰性,会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先不讨论了,看Pony的”。他开始努力推动马化腾去花费更多时间进行产品人员的培训。不过马化腾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尤其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讲,去年底,熊明华让人根据马化腾和广州研发院在研发QQ邮箱过程中提出建议的邮件总结成一个演讲稿,“逼”着他在公司的产品技术峰会上做了一个演讲,结果“他讲得非常的成功”。后来,这篇马化腾关于产品的演讲录在互联网上流传广泛。对内部演讲马化腾提到对人的要求很重要。他说:“我们提到要有激情,要好学,要开放,我不一一展开,我想说的是,从很直观的感受来说,我们很希望整个管理干部的氛围是非常饥渴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真的要当成是自己家里的事情,要有很紧迫的使命感才有可能做得到。如果说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同事加入公司时间也很长了,慢慢、慢慢地“皮”了,应该主动积极地把位置让给下一代更主动积极的团队或干部上来带领团队。” 4.1.3身为“首席体验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深夜两点,一个被女同事称为小马哥、男同事叫做Pony的人打来电话提醒,他在腾讯网站的首页上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据悉,QQ邮箱在2008年的400多个创新点中,有近300项是由马化腾本人发现和提出。马化腾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使用,过去一年,他在与QQ邮箱研发团队的沟通过程中拒绝使用其他通讯工具,全部交流都通过QQ邮箱来进行,近300个改进意见正是在他使用的过程中被一一提出。有人曾问马化腾一个问题,“外界最让你难以接受的误解是什么?”马化腾考虑了半天后回答,“产品出个什么问题的,特别多的人骂你。”身为腾讯的“首席体验官”,马化腾要求每个“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一个挑剔的用户”。这种长期以用户身份来体验公司产品的做法,在腾讯自上而下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则。

此外,马化腾还要求产品人员找到所有在其他博客、论坛里出现的关于腾讯产品的评价。找到用户评价还不行,还必须迅速反馈,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给予回答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而且还不能只是使用“知道了”、“谢谢”之类的敷衍话语。有时候马化腾在网上“闲逛”时发现有用户提出的问题下面没有腾讯产品经理的回答,他就亲自动手来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然后同时给那位“失职”的产品经理写上封邮件。想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就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如果你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最后体现在你的产品就做得不是很到位。所以在产品和服务上精益求精也是马化腾及其员工所追求的。4.1.4理论解读

马化腾属于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及参照性权力。法定性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所固有的合法的,法定的权力。

法定性权利取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的正式或官方明确规定的权威地位。有些人能使事情发生,是因为他们有这么做的权力与权威。拥有法定性权利的个人凭借与其职位、岗位相当的要求或主张,来施加其影响。

专家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专家性权力是知识的权力。有些人能够通过他们在特殊领域的专长来影响他人。一位外科医生在医院可以施加相当大的影响力,是因为虽然他没有高于他人的正式职权,但其他人都依赖于他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

参照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

参照性权力是指由于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强度而产生的潜在影响。当人们钦佩一位领导者,将他视为楷模时,我们就说他拥有参照性权力。4.1.5深度透析

马化腾作为五大创始人之一,拥有最多的股权,也是公司首席执行官,是法定性赋予权力,职务性赋予权力,通过员工对其依赖和赞同,外界对其人品的赞扬,其创业背景可知这份权利更是内部员工与外部组织赋予他的参照性权力,他专业技术和独到的眼光引进不少成功的项目以及他对各部门不断的建议都是专家性权力的体现,他的个人魅力为其赢得了更多股东、员工、外界媒体、用户的支持拥戴和追随。4.2招聘 4.2.1案例回顾

腾讯招聘要求: 招聘时就要招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后期改造;匹配高级人才需求;内部挖潜,精兵简政 4.2.2理论解读

4.2.2.1胜任力素质模型(1)概念及特征

概念:胜任素质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特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喜欢追求名誉)。

(2)测评要素 一般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说服动员别人,以及解释、叙述事情的能力。

领导能力:

1、计划能力:对实际工作任务提出实施目标,进行宏观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

2、决策能力:对重要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判断,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4、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5、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6、应变能力:面对意外事件,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7、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能力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要求确定)4.2.2.2深度透析

腾讯正是选取了胜任素质模型,基于胜任特征的选拔正是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既避免了由于人员挑选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支出。符合腾讯的愿景与招聘初衷,尤其是为工作要求较为复杂的岗位挑选候选人,如挑选高层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员,在应聘者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胜任特征模型在预测优秀绩效方面的重要性远比与任务相关的技能、智力或学业等级分数等显得更为重要。4.2.3招聘方式与渠道的选择 4.2.3.1案例回顾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创始人与空降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平衡,往往会发生激烈冲突,网易的丁磊曾经引入职业经理人,又自己将其驱逐,搜狐张朝阳也同样如此。马化腾在人事调整上的节奏把控相当到位,这使得腾讯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创业元老的退出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激烈的“流血”事件。对于在腾讯空降的职业经理人,马化腾的评价是“融入得很好”。唯一离开公司的创始人曾李青离开得也很潇洒,在腾讯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他仍然以终身名誉顾问的身份排在高管列表之中。腾讯的创始团队组合的稳定性和职业性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仅有携程创业团队可以与之媲美,携程梁建章、季琦、沈南鹏、范敏四人创业团队先后轮番担任公司CEO,但公司却依旧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在管理上,马化腾学习的一个对象是同城的华为,华为在电信服务、产品意识、组织管理上都给腾讯很大的借鉴,有内部人士说腾讯不仅仅是学华为,也学惠普、微软。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学习,但不管怎样,华为的大公司管理基因还是带给腾讯不少好处,不少互联网公司从几百人到几千人的管理冲突,并没有在腾讯身上发生。4.2.3.2理论解读

招聘可采取内招与外招两大基本方式。内招快捷便利省事,员工积极性高,适应能力强,但易引发不公平内部操作,且出现上任后员工易排斥新任领导现象;外招,成本高费时,但人才筛选余地空间大,新领导岗位适应时间长。4.1.2.3深度透析

在外部招聘时,腾讯坚持招聘时就招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后期的改造。外招人才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纵容很高,但是若是个人的态度与企业愿景不符,追求的目标不一致,靠后期的改造是改变不了的况且加大成本也是费精力的事,况且彼此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均不会高。在对内招聘时腾讯坚持内部挖潜,精兵简政,相信从很多项目会腾出很多人手,实现内部挖潜。要从本质出发,该调转、该调拨的,要有大局观,应该放就放。所以腾讯自此一律采用严格规范的招聘制度流程,各阶层所有员工必须奔向同一愿景,企业与员工间形成默契,将公司打造成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4.3培训 4.3.1培训需求

腾讯依托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建立了完备的培训体系,加速员工成长。根据员工管理和专业的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就要接受全方位的培训,包括:

1、新人培训=3.5天封闭培训(介绍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流程等内容,让员工快速了解腾讯,认识未来的工作伙伴)+岗位培训(掌握岗位技能)+1对1导师(在工作、生活及文化方面帮助员工,给予他们更多经验的传递);

2、职业培训=职业化素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让员工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获得持续不断的提升);

3、管理培训:分层分级的领导力培训体系,无论是后备干部、新任干部还是成熟干部,无论是基层干部、中层干部还是高层管理干部,都可以在腾讯领导力发展培养体系中找到对应的培训方案。4.3.2腾讯学院

腾讯学院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所企业大学,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内部员工持续的培训,注重企业内人才的系统发展与培养,做到内容腾讯化,从而形成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腾讯学院期望做到的,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提升到人才发展的高度,回归企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

腾讯学院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培训思路。企业内部的授课和课程设计,主要由腾讯的中高管理层、技术管理员工来进行,以求深化培训课程与师资的腾讯化,让腾讯公司的管理实践与经验沉淀为内部分享的课程。基于此,腾讯学院实施了从职业发展到领导力的两大类培训体系。比如,新进员工,主要是以企业内训为主,接受公司的理念、企业文化的学习。而在可以展望的将来,腾讯学院力求一半以上的领导力课程,都由本院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并培训。此外,腾讯学院仍会寻求外部培训,筛选出适合企业理念和人才发展项目设计的课程和师资,开阔视野,吸收最新的案例分析和理念,吸收前沿的商业理论和技能、接触当下的案例分析,以此来保持培训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为了避免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理念冲突的情况出现,腾讯学院在挑选外部培训项目持谨慎态度,尽量保证外训和腾讯公司的发展理念、公司愿景和培训理念相一致。4.4绩效管理考核 4.4.1腾讯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构成:

腾讯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s、公司绩效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综合评估等。绩效的有效性侧重于绩效管理各环节流44程制度的建设以及各级管理者绩效管理能力的提升。绩效考核以KPI为基础,以业绩衡量标准/工作结果对员工行为结果进行考核;以目标为导向,依靠绩效目标的牵引和拉动促使员工实现绩效目标;强调主管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强调沟通和绩效辅导。管理组织与职责:

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腾讯绩效管理政策,审定绩效管理制度和方案,并统一领导贯彻实施。经营管理中心牵头拟定或修订腾讯绩效管理制度、方案,并组织实施。经营管理中心会同财金中心负责建立与维护绩效监控体系,并分析、报告与反馈绩效监控的结果。

专业腾讯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在政策及制度基础上组织制定、审定本专业集团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并领导实施。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拟定本专业集团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开展绩效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各专业腾讯的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须上报集团管理中心,经领导批准后实施。各成员企业可根据公司政策及制度以及公司的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细则制订内部实施方案,经总经理审定后实施。

公司策委会负责公司及各专业战略目标、成功关键因素(CSF)及经营方针、经营策略及经营计划审定。

督委会参与绩效监控的各项活动,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独立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级管理者都是各自职责范围内绩效管理的责任人。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腾讯公司各级组织和所有员工。绩效指标定义:

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载体,是绩效监控、绩效考评、经营检讨、绩效改进的主要内容。腾讯各级公司和部门的绩效指标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以下简称KPI)和管理要项;员工的绩效指标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行为指标。KPI又分为常规KPI和改进KPI。考核周期和考评方式:

各级企业和部门均进行综合述职考评。实行季度自我考评,公司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季度考评监控。

成员企业实行月度自我考评,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月度考评监控、季度考评。

公司和成员企业内各部门实行月度考评。月度考评采取自评和两级主管评价结合的方式。

月度、季度考评在每月度/季度财务、统计数据上报后的一周内完成,考评在财务、统计数据形成后的二周内完成。考核标准:

1、考核结果包括综合评语和考核等级(A、B、C、D、E)。考核与评价相结合。

2、考核等级分为(A、B、C、D、E)五级,定义如下表:

3、为避免部门间考核过松或过严造成部门间不平衡,以及避免考核和稀泥、等同化的误差,对考核等级设立的参考比例与对部门绩效的考评和部门领导者的考评结果挂钩,各部门人员考评等级按以下比例执行。

4.4.2理论解读

4.4.2.1SMART目标管理法

SMART管理方法,又称目标管理法,是管理学中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4.4.3深度透析

腾讯公司通过确定公司和职位的关键绩效因素,以责任结果为导向,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使公司实际经营管理行为与战略目标统一,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统一,通过员工绩效的持续提高带来公司绩效的不断改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绩效与公司战略、目标和价值观之间建立清晰的联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员工绩效,为浮动薪酬发放、综合评定、薪酬分配、晋升与调配等积累数据,为人事管理与开发提供准确的员工绩效信息。建立规范的绩效沟通与反馈机制,向员工反馈绩效评价和对比信息,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激励员工不断学习,自我管理,创造职业生涯的辉煌。4.5激励 4.5.1案例回顾

腾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议向1250人发出818.118万股股票奖励,约占该公司现有发行股本的0.453%,以及经配后继续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0.451%。逾5000人的庞大互联网企业,其中四分之一的员工都将得到公司股票的奖励。4.5.2理论解读

腾讯向部分员工发放股权是对员工的激励手段。4.5.2.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4.5.2.2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4.5.3深度透析

激励对于组织经营至关重要。员工的能力和天赋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腾讯公司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以提高其满意度,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腾讯公司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相应的管理实践或者理论研究的建议

5.1企业愿景是一种软实力。

5.2按照某一效度标准,胜任特征能预测胜任群体的工作优劣。因此,由特定的胜任力模型挑选人才能更有效地招到合适腾讯的人才。

5.3构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要转变激励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创造各种条件,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激励制度才能迅速上正确的轨道。5.4KPI是对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并体现着战略的导向性,是一种目标量化管理指标。

5.5企业愿景能激发员工工作潜能,促使他们围绕既定的目标奋斗,就像做圆周运动时产生的向心力,让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沿着既定轨道,不至于脱离发展目标,从而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6有用一个明确的企业愿景能很好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和员工之间不仅只是劳资关系,而是在互相信赖和密切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伙伴关系。

5.5企业将创造长期利润视作首要目标才是理性、合理的行为,值得尊重的企业能在众多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取得平衡。

六、参考文献

[1] 郑祥琥;《聊出来的企鹅帝国:马化腾与腾讯管理模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继伟;《马化腾腾讯管理日记》;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06 [3]百度百科

[4]李宽宽;如何管理扩张中的腾讯[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06期

[5]应若平;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赢利模式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李曼;略论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郑淑蓉;试论我国商务网站的赢利模式[J];经济问题;2003年07期

[8]高剑巍;腾讯转型:企鹅露出了獠牙[J];管理与财富;2007年04期

[9]刘根;浅析植入式营销[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2期

[10]杨坚争;周杨;;网络广告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11]王绪刚,钱旭潮;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三大门户网站赢利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3期

七、老师提出的问题:

1、腾讯的愿景是什么?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倾听和满足用户需求,引导并超越用户需求,赢得用户尊敬;通过提升企业地位与品牌形象,使员工具有高度的企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赢得员工尊敬;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赢得行业尊敬;注重企业责任,关爱社会、回馈社会,赢得社会尊敬。

2、腾讯是如何传达这个愿景的?

(1)马化腾除了身教还能言传,在内部开办很多演讲,员工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2)培训中不断向员工渗透企业愿景;

(4)通过使命、宗旨、价值观中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归依,除了完善各类项目,更加注重售后服务和用户的反馈不断增强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愿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案例分析》复习要点

研究案例分析色字体为大纲要求知识点掌握要求情况 研究案例分析色字体为本章节的重点复习点和复习问题

各位同学还应改注意的就是,第二章到第九章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与复习,授课过程中重点的相关概念已经给大家记录了,如果没有记录的同学在复习题后附件一个《人力资源管理》PPT,各位同学可以作为参考。

以下每个题的答案在教材上都给大家勾画过,请各位同学及时复习,重点掌握 案例中所涉及的习题在案例点评中都有所描述,且授课过程中已经勾画 第一章 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论

了解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操作流程

重点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访谈调查法

1、访谈调查法分析工具的概念、以及使用的基本方法

2、访谈调查法的优点与缺点

3、访谈调查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

4、访谈调查法中访谈实施的使用办法

5、访谈调查法中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区别以及实施过程(集体访谈、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分析工具的概念、以及使用的基本方法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与缺点

3、问卷调查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以及目标人群

4、问卷调查法中问卷的制作步骤、制作方法

5、问卷调查法中目标人群的选择以及对问卷回收率的影响(大范围、小范围)

6、问卷调查法中问卷的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制作技巧

三、文献调查法

1、文献调查法分析工具的概念、以及使用的基本方法

2、文献调查法的优点与缺点

3、文献调查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

4、文献调查法应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检索工具以及主要区别

5、文献调查法文献的选取以及注意事项

四、比较研究法

1、比较研究法法分析工具的概念、以及使用的基本方法

2、比较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3、比较研究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

4、比较研究法中比较对象的要求与关系

5、比较研究法中比较对象的选取有什么要求以及实施比较的具体步骤

五、案例分析法(本门课程主要采用此方法)

1、案例分析法分析工具的概念、以及使用的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的优点与缺点

3、案例分析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

4、案例分析法中案例的选取

5、案例分析法在使用过程中的步骤、工具以及分析思路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案例 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的特点 掌握提高问卷科学性的方法 掌握访问谈法的实施要点

重点理解访问后使用内容分析情景性资料的过程

案例思考 1.本案例中人力资源指数有哪些指数?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些指数? 2.问卷发放中辅以访谈在获得数据上有何帮助?

3.本例中是如何对三类企业的人力资源指数进行比较?通过表1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对国企人力资源指数均之区域分析,样本量足够吗?得到的结论令人信服吗? 5.员工对企业人力紫云管理的感知与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满意度、重视度等同吗?本例得到的结论可以怎么进行一步研究? 第三章 工作分析研究案例 了解工作分析的相关工具

了解文献法获得的数据资料的要点 掌握评价工作分析工具效能的方法 掌握改造传统问卷的基本方法

案例思考1.工作分析有哪些常用工具?在整理各类工具的文献资料时如何理出思路? 2.工作中分析的工具可以分为哪些类?有何特点

3.工作分析中如何评价工作分析工具的效能的?工具的可用性、实用性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4.选择工作分析的工具有哪些策略?

5.你认为工作分析工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认知任务分析工具如何完善? 6.如果采用本案例的第一种角度将工作分析工具分为四类,你将如何归类? 第四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研究案例 了解招聘分析的基本流程

了解胜任力模型的相关概念

掌握案例分析法的基本内容与注意事项 重点理解案例分析法的研究特点与局限

案例思考 1.招聘的基本流程有哪些?在招聘过程中胜任力如何体现?

2.招聘需求分析有哪些步骤?从本案例中的背景分析可以猜想家族企业在招聘上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3.胜利力模型有什么意思?是怎么得出的?

4.本案例中的胜任力模型有何特点?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有哪些胜任力?哪几项更重要?

5.招聘实施有哪些环节?不同环节分别适合考察哪些素质和能力?用什么方法考察 6.何时意味着招聘的结束?如何进行效果评估?你认为A是合适的人选吗? 7.作为案例研究,通过本例可以有哪些猜想?如何验证?

案例思考 1.在案例分析前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本案例是怎样做的? 2.本例是如何分析人员力量配置的?所谓的“精力资源”矩阵合理吗? 3.本例中指出了该办公室人员配置方面有哪些问题?从工作职能、业务范围对应的人员精力配置表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4.职能、人员配置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何要改进内部运行机制 5.如果考虑技能因素,该如何分析本案例?哪些结论可能发生变化? 第五章 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方法研究案例 了解问卷调查法中问卷的形成过程 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问卷信效度检验的思路与方法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过程

重点理解如何解释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结果

案例思考 1.本例的研究内容是公务员的培训参与动机,在研究前研究者做了哪些铺垫?为何要参考成人教育动机的相关研究?

2.本例中出现了哪些问卷类型?再具体使用上有何不同? 3.三个测试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培训参与的动机因素是如何得到的?如何整理得到那32个条目?

5.第二阶段得到的32个项目是如何缩减为20项的?未能进入正式项目的题项是否还有价值 6.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是什么?检验分半信度的作用是什么?

7.第三阶段是如何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中获取信息的?分别对数据做了哪些处理?你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和结论?

案例思考 1.本例中对培训效果的定义是什么?操作定义又是什么?这两个定义为何不同? 2.本例的研究创新之处有哪些?这是怎么实现的?

3.问卷调查该如何进行?请饭店主管发放和复核样本概况有何帮助? 4.如何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因子分析有哪些作用?

5.回归分析该如何进行?分析成果应该怎么解释?要注意哪些关键数据? 6.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它们属于哪一个维度?如何验证? 第六章 绩效考评与管理研究案例 了解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掌握考评指标的主要来源

重点理解行为指标量化评价的方法及意义

案例思考1.本例中建立周边绩效考评体系有哪些步骤?如何改进? 2.绩效考评的指标如何得到?对于行为指标如何实现量化评价? 3.绩效考评应该如何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绩效考评的作用如何发挥?如何验证?

5.本例提出的理论假设是什么?通过该研究,该假设得到验证了吗?为什么? 第七章 薪酬管理研究案例

掌握通过文献综述提出研究假设的过程

掌握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的分析思路 理解中介变量的概念及验证方法

重点理解实证研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思路

案例思考1.本例子有哪些变量? 他们间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这些假设是怎提出的? 2.薪酬满意度有哪些维度?这些维度是如何的得出的?

3.本例的调查问卷是如何制定的?这种制定问卷的方法优缺点如何? 4.在数据分析上,本例使用了哪些方法?不同的方法有如何针对对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中介变量的作用如何发现和验证?本例中薪酬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什么?与调节变量有何区别?

第八章 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案例 了解员工福利、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了解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掌握交叉分类分析数据的方法 案例思考1.比较讲究有何特点?本例中被比较的主体是什么?

2.当总体数量较大且结构复杂时,如何取样可以尽可能满足样本代表性并控制抽样成本? 3.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内容?本例的调查范围完善吗? 4.如何用交互分类分析数据,这种描述统计的方法有何特点? 5.在得到比较的结果后,本例是如何分析得出差距成原因的?

6.制度环境差异是两地外来工差异的最根本原因,这一观点是怎么被论证的? 第九章 员工激励与关系协调调研研究案例 了解员工激励的基本要素 了解问卷发放如何选择样本

掌握根据描述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重点理解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及优势

案例思考 1.本例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这一研究目的达到了吗?它实际上做了哪些研究工作?

2.本例中是如何得出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要素的?这种方法如何?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3.除了这五种激励要素,还可能有哪些有哪些?如何验证? 4.问卷发放的样本应该如何选择?

5.如何根据描述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本例中获得的数据还可以怎样分析? 6.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建议的提出有理有据吗? 案例思考 1.本例中涉及哪些变量?它们的维度是如何确定的? 2.研究假设如何提出?对于本例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假设?

3.冲突管理和团队冲突的量表是如何确定的?和变量变相比,这种方法有何优缺点? 4.如何将个体测量聚合为团队层面的测量?如何检验此方法是否可行?

5.当变量较多,各变量的潜在影响难以控制时,可以使用哪种分析方法?怎么操作? 6.理论假设没得到验证怎么办?一定是假设错误吗?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7.中介变量的作用是否应该是否应该确定?如何通过数据验证?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正文:

华立公司的绩效考核

.摘 要:华立公司原本是一家在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公司中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氛围的企业。但是,在引入了新的销售人员 KPI 绩效考核体系之后,销售人员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指标,减少了跨部门的沟通协作,造成了企业的业绩下滑,组织气氛也不再和谐融洽。

案例分析题

1.公司引入了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什么?

KPI即企业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惊醒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绩效衡量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进行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时,设计者要求遵循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5个KPI系统设计原则,用英文单词的缩写:S代表具体(specific),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原则,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原则,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原则,T代表时限(time bound)原则,这五个原则,是KPI系统设计者所熟悉的。

由案例可以知道:公司老总想要借助外资公司的管理经验以使公司注入新的血液,得到更好地发展,而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销售部的引进,是由美国人引入,目的是想要使销售部的工作更加透明,更易量化。进而使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非常细化和量化,规定了销售部门人员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要打几个 cold call(就是给新客户主动打电话),每周要完成多少个客户的上门交谈,每月要完成至少多少的销售额等等非常详尽的指标。具体来说,该公司引进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SMART原则。力求达到以下目的:

1、规定绩效考核中的特定工作指标,使之具体而不笼统,进而使公司更加明确销售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在原文主要体现为销售人员对新客户主动打电话,与客户上门交谈以及每月完成多少销售额等许多详尽的指标。

2、使绩效考核的指标可度量,以便使更多的绩效考核指标得以量化。在原文体现为规定了销售部门人员每人每天要打几个 cold call(就是给新客户主动打电话),每周要完成多少个客户的上门交谈,每月要完成至少多少的销售额。

3、使绩效考核的指标在员工努力的得以实现。从案例很多地方可以看出销售部人员的确在为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忙碌,甚至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

4、使绩效考核符合现实性原则,让绩效考核指标实实在在,可以证明和考察。这些从案例中电话记录以及拜访客户的签名可以看出。

2.公司引入了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后的效果如何?

由案例可以总结出:该公司引入KPI指标体系后,效果是非常不好的。用案例的原话来讲:在引入了新的销售人员 KPI 绩效考核体系之后,销售人员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指标,减少了跨部门的沟通协作,造成了企业的业绩下滑,组织气氛也不再和谐融洽。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了员工的压力,使员工不满于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而辞职,流失了大量优秀的员工。

2、使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目标,减少了与市场部,产品开发部的联系,不再有市场一线

人员和市场部、产品开发部这些部门打交道。客户的拜访虽然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

3、给某些员工钻空子的机会,例如案例中员工谢明在上周拜访客户时,让其代签本周客户

拜访登记表,形成对公司的欺骗。

4、员工只注重绩效考核指标,却忽略了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相关的其他工作内容,使个人

目标的实现,脱离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5、公司老销售员只重视完成KPI指标,却忽略了对新员工的培训,延长了新员工对公司工

作的适应时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6、量化的绩效考核,使公司员工只注重实现自己的绩效考核数据,不再把自己和其他员工

以及公司视为一个整体,不再努力想办法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力。

7、员工更加忙碌,但是对于工作的热情大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大减少,关系不再

像以前那样融洽,员工人际关系质量大大降低。

8、公司效益大大降低,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员工信心大大降低。

总的说来,公司引进的KPI绩效考核指标,使其衡量的员工努力方向,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分歧,脱离了公司战略目标,削弱了公司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公司效益,恶化了公司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者对于KPI系统设计时遵循的SMART原则的错误理解与错误运用。

1、KPI绩效考核指标过于细化,然而这些过分细化的指标不能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

动因素。比如案例中公司设定的要打几个 cold call(就是给新客户主动打电话),每周要完成多少个客户的上门交谈等过于详尽的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并不能的真正衡量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将这些指标引进KPI绩效考核指标系统是不合适的。

2、对于可度量原则理解偏差,导致关键指标选取错误。

可度量原则是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

获得。可度量原则是所有KPI设计者应注重的一个灵魂性的原则,因为考核的可行性往往与这个原则的遵循有最直接的关系。可度量并不是单纯指标可量化,可度量原则并不要求所有的KPI指标都必须是可量化指标。然而,在KPI系统实际设计中,一些设计者却过分追求量化,诚然,量化的指标更便于考核和对比,但过分追求指标的量化程度,往往会使一些不可量化的关键指标被遗漏在KPI系统之外。本案例中,就是由于对于一些指标的过分量化,而忽略了一些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指标。比如:自从公司引入了KPI系统以后,公司员工与员工之间还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变得少了,从而使员工逐渐的分离了,不再感觉与公司是一个整体了,最终导致员工只是以应付指标而工作,而不是从公司的根本利益出发了。

3、对于员工的实现性要求过高,使得员工不能够高效的完成。

公司要求的指标数过高,以至于公司的员工都只是忙于自己份内的指标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新员工的培训等问题,甚至部门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不能正常进行了。最终结果是:公司员工是忙的焦头烂额,但是公司的绩效一直都上不去,而且还有下滑的趋势,使得公司的经营不如从前、市场份额下降。

4、时限性原则设定有些偏差,使得考核周期过短。

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时一周一次,甚至每天都要汇报,这样频率高的考核制度,虽然能够及时地了解员工的状况及工作动态,但是这样的考核制度使得员工们和部门内打乱了正常的工作计划,不能够是的正常计划的执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4.你对于在这样的公司中推行KPI绩效考核体系有什么建议?

该公司原本有着良好地沟通合作氛围,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本来,引入绩效考核,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错.可惜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却完全错了.绩效考核,应该以销售人员所取得的最后成绩为导向,不该太过于注重于形式.给客户打电话的数量、拜访客户的数量这两项的设置完全没必要.因为虽然给客户打电话的数量和拜访客户的数量与该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有很大的关系,但这有一个前提.只有有质量的电话与访问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奋斗在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往往更了解客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销售方法,如果硬性规定这些东西,会让销售人员变得束手束脚,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该公司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去掉这种影响销售人员行为的指标.而且该指标并不能激发员工的激情.员工之间每天疲于完成任务,而且该指标不能引起销售人员竞争的兴趣,长此以往,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必定整天处在一种沉闷的氛围中,员工的满意度降低,这就容易导致员工的流失,而且,更可悲的是,往往离开的员工都是那些优秀的员工.所以我建议,绩效考核要以员工最后取得的成绩为核心,可以采取以奖励为主,并可以及时淘汰那些没能力员工的方法.比如可以定一个最低业绩,如果连续三次不能完成任务,开除.定一个高于普通成绩的业绩指标,对于超额完成的业绩部分给予额外奖励.而且对每月业绩的前几名给予额外奖励并当众进行表扬.设置一个团队的业绩指标,如果团队能完成该业绩,对整体进行奖励.而且,如果销售人员本月的销售业绩能比前一个月高出百分之十,给予额外奖励.促使他们跟自己竞争.底薪定的尽量要低,使销售人员的销售收入大部分来自奖金,这样,就能促使人们行动起来,而不会偷奸耍滑.而且,这会使那些不尽力或者没能力的销售人员拿到很低的薪酬,促使他们努力工作或者选择离开公司.但不可以选择那种每月淘汰最后几名的做法,一是这种做法会降低员工的忠诚度,二是会造成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破坏公司那种种良好地沟通合作氛围.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私营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开发与建设,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把经......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企业家如何用好空降兵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企业家如何用好空降兵 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人才储备战略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人才储备战略 一、引言2007年11月29日,中国最负盛名的国际化企业之一的海尔集团下属的海尔电脑营销和......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研究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绩效考核已成为企业重视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建立的有效性决定了人......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观后感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观后感 曾有一份调查表明:在国内有60%以上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至少对绩效考核的结果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如果取消绩效考核制度不会影响工作效率;更有......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摘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异常迅速,不仅是科技、经济、社会制度、管理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中美人......

    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班级:工商管理06姓名:李杨学号:***2摘要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深层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