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

时间:2019-05-14 05: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

第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

公车改革方案公布以来,有媒体报道称,有的地方车改后将比车改前花钱还多;有媒体据此评论,抨击车改经不起细算账„„车改真的“不划算”吗?“求证”栏目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

【质疑】某贫困县“车改省千万,车补四千万”?

【回应】报道数据存较大误差、对政策理解有误。必须节约开支是车改政策底线,各地车补标准应根据自身情况在政策范围内确定

前段时间,某媒体一篇“某县公车取消减千万支出需发四千万车补”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以“湖南北部某贫困县”的情况进行测算,称车改不划算:“一般公务车辆加起来也就100来辆,按照中央车改意见,即便全部取消这100来辆公车,一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财政支出(包括司机工资、车辆维修等费用),但同时得拿出近4000万元给全县7000多名公务员及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发放车补。”报道称:“该县财政局局长向记者介绍,如果实行车改,当地财政连公务员的车补都难以支付,更不必说大量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的车补。”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报道对车改政策理解有明显错误。按照车改政策,车改方案分级负责,各地应按照地理环境、区域面积、出行频率等依据科学制定相应车补标准,但各地确定补贴标准的前提是: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的总额,这也是车改的政策底线。因此根本不可能发生车改后花钱更多的情况。报道中简单地套用中央标准来计算地方车补支出也是不科学的。

“报道中提供的数字也不准确。”这位负责人举例说,“所谓这个县约100辆公务车,后经我们要求,这家报社重新核实数据发现数量应为370辆,即使减去必须保留的执法执勤车辆,公务车辆也不止100辆。”

此外,参加本批次车改的机构和人员为中央及地方国家机关和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到报道中的匿名县等县级单位,经核实,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加上公务员也就3000多名。此县处级干部仅有县级干部,其余均为科级及以下,即使参照国家机关的补贴标准,平均每人发放补贴最多也只是500元多一点,3000多人所需远不及4000万元,报道数据误差较大。该负责人认为,报道中的测算简单地套用中央标准计算地方车补支出,基数不清楚,方法不科学。

一些报道说,公车改革会给一些贫困地区的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改方案分级负责,因此财政方面同样分级负责。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上限内确定车补标准,首要原则是公车改革后的财政支出要低于改革前的支出,地方财政压力应该是下降的。这位负责人介绍,从车改政策整体来看,远距离公务活动与差旅费相衔接,不存在车补开支大的问题;近距离公务活动可通过公共交通解决,只要标准设计科学、行政区域划分适当,按规定测算出来的车补应当比车改前有所节支。

【质疑】公务出行多的岗位吃亏、出行少的能白拿?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回应】车改补贴设有单位统筹部分,用这部分资金来平衡不同岗位间的公务出行差别 “公车改革就是要破除官本位,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开支,更加便捷、透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后实物保障公务出行变成社会化货币化保障,补贴标准是明确的,公务出行成本支出清楚明白。

不过,有媒体报道,按照公布的车改政策,有的岗位出差频繁,仅市内交通部分就花费不菲;也有人担忧,车补可能会使某些原本不需公务出行或出行较少的岗位员工白拿补贴,还有部分公务出行更多的普通员工反而比领导人员拿的补贴更少。

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改对此种情况已经作了安排。《意见》中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来协调岗位之间的不平衡。中央国家机关可统筹比例为10%以内,地方统筹比例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考虑。

这位负责人表示,最近财政部出台的差旅费办法也与车改补贴做了明确衔接,用单位内部人员统筹的办法也可以缓解一部分岗位公务出行的不平衡。各单位最清楚本单位的公务出行状况,因此统筹由各单位自己确定管理办法,自主选择、灵活掌握:如果认为不存在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平衡问题,可以不统筹;如果认为存在,就可以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进行统筹和再分配

【质疑】公车改革划算在哪儿?

【回应】专家预估综合节支率或能达50%;且规范公共支出管理,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效益长远

公车改革的账应该怎么算?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认为,车改政策最重要的核心是两条:一是实物保障变货币补贴,二是改革后比改革前必须节约开支。

本批次公车改革将一辆公车的平均年成本测算为6.8万元,据此测算,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的节支率是7%。很多专家认为车改的节支率应远高于此。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测算节支情况:首先,车改将减少今后我国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据测算,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将有5000余辆公车参改。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其次,车改还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涉改公务用车的更新成本。如按中央国家机关层级的实际情况作测算,可知今后在达到符合规定更新年限的车辆按车改方案不予更新的情况下,将使一年间减少相关行政经费开支的幅度从前项的7%进而提升为27%左右。

再延伸,还需估算车改将减少的其它行政开支,涉及参改车辆处置预计产生的收入减去司勤人员安置成本支出后的净值,以及车改减少的每年公车新建停车泊位的建设费用。据估计,这些因素可使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考虑在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和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综合节支实效还能上升。

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改除了是一笔经济账,也是一笔社会账,国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是一种党风政风的良性引导和扭转;车改还是一笔长远账,公车改革是对公共支出管理的一种制度规范,其本身也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尝试,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

浙江中公教育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及答案:公车改革

标准表述: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长期以来,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旅游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公消费”。一般认为,三公消费每年耗资9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公车改革进行了十几年,每次改革都能吸引一阵子公众的眼球,每次改革也都在公众的关注后止步。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也相当简单。往大了说,是因为使用公车的“特权一族”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公车制度与实际情况两层皮;往小了说,舆论在公车改革问题上忽冷忽热,进退失据,对不改革公车制度的城市视而不见,对“勇吃螃蟹”的城市大施口水,使尝试公车改革的城市成了被枪打的“出头鸟”。舆论应跳脱偏颇狭隘的视野,站在中央政策方向上,站在大局的高度全面公车改革的利弊,对利国利民的大胆尝试应当鼓励;地方有关政府应将改革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依靠各方合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公车改革得以持续深入推进,圆满实现其初始目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及答案:公车改革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资料 1、2011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一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二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要加大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三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四要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五要大力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2、公车管理堪称世界各国职务消费中的普遍性难题。“加快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改革”,在温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公车改革问题,成为两会上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今年两会上,杜黎明的《关于公务用车管理和改革的建议》与这个话题不谋而合,引起各方强烈关注。他对此并不意外,“公车改革提出多年,但成效不大,百姓对公车改革早已反应强烈,的确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根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根据有关估算,今年公车私用的经费支出达600亿元左右。提到公车改革的话题,杜黎明有些激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婚丧嫁娶公车成龙,这些现象别说老百姓,连我也看不下去。”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公车改革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有效减少公车,适当保留的公车也不能专用、私用。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说,要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及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这些年的公车改革主要是靠政

府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但现实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很多人都是现有公车制度的受益者。如果政府部门内部的一项改革,遭到系统内部极大多数人的反对或是不配合,改革是很难推行的,自我约束也会没有动力。因此要启动一个更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法律专家B说。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厅字[2011]1号)规定,省部级正职干部专车配备2.5升(含)以下、价格38万元以内的轿车;省部级副职干部专车配备2.0升(含)以下、价格28万元以内的轿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厅字[2011]2号)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以内的轿车,其中机要通信用车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以内的轿车。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招投标中心网站显示,该区民政局在采购一辆公车,车型为广汽丰田汉兰达2009款3.5L四驱豪华版。按规定,宣州区政府机关采购公车的标准不能超过25万元,而这辆车却要近40万元!对此,宣州区民政局财务室有关人员承认采购车辆档次的确有点高,但属于工作需要,因为当地路况不好。陕西旬阳县国土资源局曝出在中央纪委严查公务车辆超标时,竟然顶风违规购置超标车的消息,一时引发社会热议。记者采访发现,旬阳县国土资源局不仅存在自身购车超标问题,还出现由上级部门统配车辆造成的“被动超标”现象。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当前整治公车配置、使用过程中,此类公车采购“被动超标”现象需警惕。

4、昨日,一张网友给停放在禁停区内的警车贴了张手写版的“人民罚单”,其格式完全模仿交警罚单书写。对此,长沙警方复称,当日该车正在执行巡逻任务,之所以临时将车停放在交警大队门口,是由于工作需要前来队部临时办理相关公务。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警车管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去年连续3个多月在网络上曝光1000多张公务车照片而走红的“专拍哥”,在网络上掀起“街拍公务车”热潮。“专拍哥”坦言,想以此撼动公车私用这一“顽疾”。北京、深圳等地的网民纷纷响应,在网络上曝光公务车种种“怪现状”。从3月18日发布名为“公务车随拍,坚持一天拍一张”的帖子以来,“专拍哥”已在帖子上发布了1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拍的都是济南街头行驶或停靠的公务车,其中一部分涉嫌公车私用。这一帖子的浏览量已达到近40万次,回复2300多条。在“专拍哥”镜头里,有的用公务车送孩子上学,有的使用公务车到商场购物,有的用公务车到医院看病 “专拍哥”说:“虽然无法准确判断一辆车到底在公用还是私用,但是根据我拍车的经验,周末和下班以后的业余时间,大部分公务车在私用。”

5、在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务用车管理部门每年向公众出具政府机动车情况报告。以德州为例,德州机动车管理办公室(简称OVFM)必须要制定一年的公务车队情况预算,对于车队的数量、规模、各种车的类型、新增车的计划,都要以报告的形式列出。2007年OVFM的报告长达31页,关于车队的状况、甚至是油耗花费情况都有资料显示,另外政府将会处理的车也有明确的资料。当然,对于购车款项的来源,也是必须要说明的。还有专门的章节阐述省油情况和环境考量。

瑞典财政部请专家设计了一套由电脑控制的“公务汽车监控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信息传向中央监控台。是公干还是私事经核实后,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

在博茨瓦纳繁忙的公路上,民用车挂的是白底或黄底黑字车牌,而公务车则挂“红底白字”车牌。每逢星期

六、星期日,公路上只有民用车行驶,见不到公车行驶,因为博政府严格实行只准在工作时间因公务需要才能使用公车的规定。另外,政府所设的公车加油站,加的汽油也与众不同,呈粉红色。一到节假日,这种加油站都休息,不给公车加油。人们把公车叫做“廉政车”。

在德国,“特权车”只在非常紧急和必要的情况下才存在。警车和急救车在道路上是至高无上的,任何车辆听到后面有警车或救护车的笛声都必须让行。但除此之外,德国对政府用车等公务车的管理与对普通车辆的管理没有任何区别,在交规上不会有任何优待,一旦发现违章便立即处理。而一般来说,政府车辆也非常自觉,很少有违章的情况发生。6、2010年7月5日凌晨,沪陕高速蓝田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印有“司法”字样的制式警车与路边一辆大货车追尾,造成警车上3死1伤。经调查,车祸发生时,驾驶警车的司机是商洛市商州区司法局局长的儿子,其在车祸中当场身亡,车上死者和伤者都是同学朋友关系。死者家属介绍,三名死者

均是26岁左右的“80后”。据驾驶大货车的司机讲,当时事故发生后,他立即下车救人,就闻见车内有一股酒气。记者了解到,这辆牌号为“陕HD037警”的制式警车为商洛市商州区司法局所属。在商洛市商州区司法局,记者经调查,确认事发时驾车的正是该局局长郭安成之子郭亮,他是商州区司法局下属部门公证处的职工。商州区公证处一位负责人表示,郭亮只是公证辅助人员,并不是司机。因为公证处没有配车,就谈不上有司机。这位负责人对郭亮当天凌晨驾驶“陕HD037警”的制式警车外出的情况并不知情。商洛市司法局表示,按照商洛市司法行政系统警车管理规定的要求,郭亮不属于驾驶警车的人员,违反了规定,将责成商州区司法局就此问题做出专门的书面汇报说明。

7、虽然经过多年的车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民众的质疑与非议,令人喝彩者鲜见。“车改不但没使群众的意见减少,许多地方反而更加强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L教授指出,“主要是各地的公车几乎全部采用‘卖公车、发补贴’的改革方式,即所谓‘货币化改革’的形式。这样的改革,尽管表面上减少了些开支,却使公车改革陷入误区。”

“货币化的好处是把公车的费用转变为个人收入,激发个体的节约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控制公车费用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M教授这样分析,“但由于公车消费数额巨大,根据这一数额公车消费转变为个人补贴,相当于相关人员每个月增加了数百乃至数千的收入。这如果没有与公务员薪金制度改革相配套,很容易引起进一步的不满,因而是很难持久的。”

全国人大代表Y认为政府也并非不想治理公车私用问题,但碰到特权“雷区”却不敢触动,用车单位也总是能想出对策抵制抵消中央指令,变换花样继续享用特权。这反映的是改革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对公然盛行的弊政以雷霆之力坚决去除。

8、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参加“两会”分组讨论时,主动谈起广州公车监管措施。未来,广州市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试点单位估算,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在不久前召开的省人大会上,市财局局长张杰明曾表示,广州公务用车的拨款每辆车每年是2.5万~3.5万元。如果按节省1/4的比例计算,每辆公车年节省费用在7000元以上。苏志佳说,相信随着汽油费上涨,节省费用会越来越多。据悉,目前GPS费用成本预计每辆车3000元,财政部门表示限制公车使用后节约的费用,可以令该笔安装成本在半年内收回。

苏志佳说,目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将会总结三个试点单位的经验,预计上半年将完成设备招投标,然后陆续开展安装。按照初步设想,广州市将严禁周末使用公车,如果公务员周末使用公车,公车监管系统将发出警报。苏志佳说,考虑到有的公务员工作繁重周末确实需要用车,因公需要使用的可以向上级领导报告申请,如果公车私用就要经批准后收取相应费用。苏志佳表示,收费不是随随便便象征性收费,而是要把公车使用产生的汽油费、管理费、折旧费、保险费等统统算进去,费用由财政局收取,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费用将作为公车折旧等补偿。苏志佳表示,公车监管系统一旦建立,发现违规将追责。如果市纪委监察部门发现公车私用等问题,将采用一次口头警告、两次书面警告、3次追究责任的办法。对于单位监管不严等问题,也会对单位领导给予警告和追责处罚。

从技术上来说,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公务用车卫星监控平台可以做到随时查询目标车辆的精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以及查询目标车辆历史轨迹等。通过这些手段,后台监控人员就可随时发现公车私用现象,也可以保存资料,进行公车使用情况数据分析,生成报表。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梁盛祥则表示,对公务车装GPS以及周末封存绝对可行,但对于公车私用收费的问题,则不太现实。梁盛祥认为,防止公车私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公开监管;其次要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的管理。此外,要提高公务员队伍自身的素质,让他们知道公车私用是不对的。

一名医疗界的政协委员表示,“既然是公车,怎么能拿来私用呢,车辆折旧费如何计算,出交通事故又如何赔偿?”该政协委员表示,承认公车私用合法,甚至可能导致大量公车被用来进行盈利性运输,后果将不堪设想。政协委员付松山也认为,公务车周末私用收费的方法操作难度较大,不好实施。付松山说,“怎么区分公用和私用,这是扯不清的,估计实行这个办法,在管理上的成本将会比省下的资金更大”。付松山表示,采取给公务车设置明显标志的做法会更有效,比如警车中公务车私用的情况就少得多,因为标识很明显。微博网友“省城既贫下中农”则考虑得更细致“钱由哪个部门来收?用完车后不加满油甚至不加油怎办?油费到星期一依然是报销?”

9、截至上世纪末期,中国约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3,000亿元,占行政成本的90%,远远超过中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乘用汽车已成为中国政府采购中订单最大、增长最快的采购项目之一。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4年全国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500亿元,2005年增加到600亿元,而今年政府用于公交车采购的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而在整个“八五”期间,5年购买公交车的总额只有720亿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遏制官僚主义、挥霍浪费和腐败现象,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地体现在公车腐败上。它已成为平民百姓和一般干部痛恨的一种现象。六中全会以后,遏制公车腐败、大幅减缩公车车队,应成为当务之急。有学者认为,这些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将公车问题当做反腐败的问题来抓,但是很少有因为公车问题被处理的官员,也没有哪个官员因为公车问题而丧失升迁的机会。“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公务用车的标准、公务用车的支出水平等,基本上都由用车者说了算。即使有一些纪律约束,基本上也是软约束。贪污不受贿买公车,即使超标准,也没有听说过有人被处理。”学者A说。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在一切情况的条件下,对于人们滥用职权的强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强力对付强力。”公车泛滥的根源在于权力失控。公车改革要顺利实行、落实到位,唯有约束住官员手中的权力。无疑,这需要政治决断以及强力推动——没有这些釜底抽薪之举,这一轮的公车改革,恐会成为下一轮腐败的开始。

作答要求

一、请结合资料对给定资料4中提到的“顽疾”进行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公车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请为我国公车管理提出合理有效措施(30分)

要求:有针对性,有可行性,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8谈到了广州新近实施的公车监管措施,请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项措施的看法。(40分)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

一、请结合资料对给定资料4中提到的“顽疾”进行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公车私用问题由来已久(1分),造成沉重财政负担,民众反应强烈。(1分)

2、公车改革触及公务人员利益,改革阻力大(3分);改革方法不合理,改革成效不佳。(3分)

3、公车改革实行多年(1分),但仍问题突出。(1分)

赋分说明:按点给分,允许同意表达。

二、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公车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公车私用。(2分)容易滋生腐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1分)

2、公车超标。(2分)公车数量过多,增加行政成本;(1分)购车标准超标,违反有关制度。(1分)

3、公车养护问题(2分)。折旧率高,造成浪费。(1分)

4、公车违规。(2分)违反交通规则,管理不够规范。(1分)

5、监督不力。(2分)缺乏外部有效监督。(1分)

6、惩治不严。(2分)约束落实不到位。(1分)

赋分说明:一共六大踩分点,问题概括2分,表现1分。表达清晰简明,给1分表达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请为我国公车管理提出合理有效措施(30分)

要求:有针对性,有可行性,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1、大力推进公车改革,在制度方面进一步推进公车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惩罚制度。(2

分)

2、在监管执行方面,成立专门机构,规范公车管理,公开相关情况(4分);严禁公车滥用、超标行为,违者依法严加惩处(4分);有效减少公车数量(4分);设立举报热线,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引进群众、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4分);明确公车标识,取消公车特权。(4分)

3、在观念层面,认真学习中央公开三公精神,加强政府廉政意识,遏制官僚主义,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严防腐败浪费。(3分)

4、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公务汽车监控系统,防控公车私用,节约行政成本。(3分)

赋分说明:一共四大踩分点。制度2分,观念、技术各3分。监管执行方面分点较多,意思相近酌量给分,如有其他措施,合理有效者给1分。答题表达清晰给1分表达分。

四、给定资料8谈到了广州新近实施的公车监管措施,请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项措施的看法。(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

文章应该把握题目的基本要求“谈谈你对这项措施的看法”。如果跑题,只谈公车改革或其它,没有涉及广州措施直接判为四类文章;只是简单描述广州措施,没有深入分析论证,阐明观点的,为三类文章;能够明确观点,并进行论证说明的二类以上。考生可以对这项措施持肯定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也可以辩证来看这项措施,但是二类以上文章一定要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细则

一类文:31-40分。对广州措施有明确立场,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分,分析透彻,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二类文:21-30分。对广州措施有明确立场,观点明确,论据较少,论证较弱,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清晰。

三类文:11-20分。明确提及广州措施,但观点不够明确,几无论证,缺乏论据,结构完整,语言表达通顺。

四类文:0-10分。脱离主题要求,没有对广州措施进行评论,没有观点,论证不足,逻辑不清,语言混乱。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

最新申论热点:公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公车制度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我国不仅没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日益壮大。近年来,公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因公车购置和使用管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但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探析。

一、我国公车管理的现状分析

公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我国公车的规模及社会的关注程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元素之一。目前,在公车管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公车规模和费用居高。近年来,我国公车规模及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公车消耗远远高于国家财政对国防、科研、农业、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成为财政的重要支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耗费3000亿人民币;2004年中国大陆各级党政机关公车约有400万辆,年费用4085亿元;尔后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在以超过20%速度递增;2007年,中国公务用车约为530万辆,公车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截止2008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亿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亿辆,扣除公交车辆,五级政府和各单位的公车总数保守在3000万台以上。

2.公车私用问题严重。据群众反映,在公车使用中,存在着“3个„1/3‟”说法,即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这是我国公车的要害,也说明公车成本压缩空间有2/3之多。虽

然,近年来从国家到各企事业单位出台了一些列措施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公车私用现象依然存在。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一直以来,我国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的浪费。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

4.汽车档次和数量有不断攀比上升之势。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公车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各地各单位争相攀比,领导用车规格越来越高,装饰越来越豪华,甚而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普通干部公然乘坐20-50万元的高级汽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不良影响。

显然,现行的公车制度违背了毛主席 “勤俭建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的教导,违背了邓小平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的意愿,违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我国公车管理的难点

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公车制度积弊甚多:民意上,老百姓反对大量公车的存在;财政上,每年耗费大量国家财力;实效上,公车费效比差,浪费严重;形象上,不利于政府和单位建立应有的良好形象。故而,我国急需对公车进行科学管理。但从现实考虑,我国公车管理还存在很多难点:

1.公车制度难以完善。由于各单位普遍存在大量的、必须的“加班加点”和工作需要,以致大家难以区分哪些是公车公用?哪些是公车私用?同时,由于法律限制,车辆牌照不能明确区分公车或是私车,以致管理难度增加,管理难以到位。

2.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乏力度。“公车管理之难,不在车子,而在用车的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文件都规定了公车管理责任人,但责权利不一致,管理手段不完善、不明确,以致各单位实际管理时缺乏责任心和力度。各单位尽管从上到下都明确出台了公车管理制度,但大多属于“写在纸上、讲在嘴上、挂在墙上”,责任人管理时也缺少社会氛围和权威,监督管理也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3.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公车管理上,我国缺乏严厉的问责制和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人大代表监督不了,老百姓更无法监督”。公车管理,仅凭几个人偶尔检查检查,成效不显著,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三、我国公车管理的对策研究

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型国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公车改革必须继续努力进行,以求收到较好的效果。综合考虑,目前的公车管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公车管理的目的

实行公车的科学管理,直接目的是减少财政支出、节约经费开支、降低行政成本、遏制车轮腐败[1],同时能通过便利的公务交通服务、确保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更深层的意义是建立一个廉洁廉价、执政为民的政府。这就要求政府的决策和活动都要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以人民的标准为尺度。

2.建立健全公车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规章制度方面,要以“不影响工作、减少经费、百姓认可度”为原则,结合现行管理机制、财政体制、经济社会环境背景,制定科学的规章条例,并辅以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措施,包括对购买公车实行严格审批并进行充分社会公示,将公车的使用和管理置于体制内和体制外双重监督之下,既保障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不被滥用,也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3.重在强化预算管理

解决公车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预算管理。从车辆购置、配备,到使用、维修、处理,要形成一整套统一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将公车的购买和使用行为纳入严格刚性的政府预算管理之内。预算编制环节,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公车消费定额;预算审批环节,将各单位的公车购置费、交通费作为重点控制事项;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预算评估和考核环节,要对预算执行单位花费、履行职责与花费的关系、公车消费是否保证了公共职责的实现等进行全面考核;预算公开上,人民有权提出质疑和建议。

4.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对于公车管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举措,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如英国政府出台一项决定,在政府内部设立公车特别监控部门, 即公车管理与调度机构;而且在所有的政府公车上安装无线电监控装置;瑞典政府设计了一套公务车监控系统[2]:在每辆公车装上GPS系统,并安装带有“公务”和“私事”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如果按“私

事”键,行驶费用就从自己工资里扣。监督部门不定期地从GPS记录档案里抽查,如果发现按下“公务”按钮的汽车驶向商业区、娱乐场所等非工作场所,便会进行调查。

【核心观点】

(1)我国的公车改革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公车改革探索面临“政策不明确”的难题。由于中央对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操作原则,使得长期以来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车改模式、适用范围、公车管理、补贴标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给国家对公车统一监管造成了不便;对未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地区和部门,会因为无政策可依或操作难度大而推迟或拒绝公车改革。

(2)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应在客观地总结我国公车改革地区及部门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综合考虑公务活动需求、财政支出成本、行政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社会承受能力、节能减排降耗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实事求是地积极稳妥推进。以逐步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相统一的公车管理新机制。

(3)严格强化对确需保留公车的监管。严格公车编制和配置标准;对公车实行统一车牌标志,统一喷涂车体,统一标明使用单位和举报监督电话,便于社会监督。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在公车上安装行驶记录卡。

(4)公车出行要登记时间、事由、目的地、里程,乘车人和司机要分别签字,公车用后一律入库,并定期公布用车记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对公车使用的监督纳入到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将交通补贴经费的发放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和监管水平。

(5)建立健全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细化对公务员勤政廉政表现的日常考核指标,避免车改后公务人员因吝惜交通包干费而不愿意外出执行公务等现象发生。

(6)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私车公用”。允许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报销一部分费用或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妥善安置好司勤人员。可通过组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行的机关出租车队的方式,为原有编制内司机提供就业岗位,为其他司机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出现新的失业群体,减少社会震动和摩擦。

2011申论热点:公车监督

2月20日召开的广州市政协会议上,全市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都要安装GPS的举措,引来政协委员热议。

首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GPS无法断定是公车公用还是公车私用。如果由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来监控,就又落入了典型的内部监督的窠臼。尤其是监督者本身又是公车腐败、公车私用的受益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事实上构成了唇亡齿寒、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因而即使公车装GPS解决了“看得到”的问题,但后续的处理恐怕也会充满内部人处理的“灵活”了:“睁只眼闭只睁”甚至“官官相卫”,或“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恐怕在所难免了。倘若要引入媒体、公众等外界监督,首先必须解决GPS监控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外界对公车上的GPS监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可如今,GPS不仅由内部人监控,且其监控信息的公开也难有期待,对后续处理也不明确,在此状况下所谓的引入公众监督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公车私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自律意识不强。个别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薄,理想信念错位,一提到理想信念,就觉得是虚的、是空的,不屑一顾。“公仆”凌驾于“主人”之上,不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开国家的车,烧国家的油,办自己的事,显自己的威风。他们片面地认为,与贪污贿赂相比,“公车私用”算不了什么。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违规驾驶公车”,但由于没有形成法规,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制度,因此,相关文件中的规定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收效甚微。

(三)惩治力度不强,“违纪成本”较低。我们年年都在文件、会议上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违规驾驶公车”,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党员干部顶风违纪,这表明我们对“车轮腐败”惩治的措施、力度、密度等方面存

在着问题。

(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私驾公车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为公车私用提供方便,自己驾驶可以全天候地使用公车。有些领导干部配有专车,但没有专职司机,平时以自驾为主;有些领导干部虽然配有专职司机,但上下班或节假日自己开车,只有公出时才用司机驾驶。

解决公车私用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充分认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驾驶公车问题的危害性,充分认识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带头遵守党纪条规的重要性。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违规驾驶公车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增强治理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

(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不能驾驶公车,确因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必须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含主持工作的副职)因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由本人填写《领导干部驾驶公车报告审批表》并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正规培训资料复印件、驾驶证(正、副本)复印件,报纪委审批。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和建卡登记制度。批准副科级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单位、部门,应及时将审批情况报组织部门备案。对领导干部未经批准擅自驾驶公车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再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州委、州纪委关于《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给予严肃查处。该领导干部当年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对违规审批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严肃追究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严重违法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推进车改步伐进程,逐步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领导干部根据级别拿车补,既可以租车,也可以打车,还可以自驾私家车,这样既可以减少公车私用,又可以给领导干部驾车的权利。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3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2)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东莞市沙田镇。该镇从1993年起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

在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车改中,东莞仍领跑在前。2004年年底,东莞完成了市直党政机关车改;2005年10月前,镇街车改完成。

车改后,东莞公务员交通支出节约了一大笔。最早车改的沙田镇,车改前该镇机关每年交通费用为84万元,车改后为38万元。全市各个镇区车改前3年平均每年公务员交通费为11759.64万元,车改后每年公务交通费用测算为8875.97万元,节省了近3000万元。

在东莞公务用车的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第一件事便是车改后公务员个人的交通补贴标准。在天涯等论坛上当时火热的帖子是《天!东莞车改科员有1000元补贴》。东莞市一局级机关公务员蔡先生告诉记者,“老百姓意见那么大,不可能不顾及的”。后来车改方案正式出台,科员的车补为800元。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这个补贴标准还算满意,“车补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了”。

(3)“三水区自2004年6月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先后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车改。”佛山三水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水区的公车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当时开创了广东车改先河。

“车改前做了近一年的调研!”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调研后得出结论:“不如把公车拍卖,这样车改就一步到位了。”

2004年7月4日,佛山市三水区公车首场拍卖会如期举行,首批79辆拍卖公车共吸引了1312名竞拍人参与竞拍。“公车拍卖,那是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参加过公车拍卖的私企业主黄先生回忆说,当时他看中的一辆丰田起拍价为7.2万元,最终以16万元成交,他因出价少没得到“心头好”。三水区分五批拍卖公车367辆,成交总价3738.26万元。

车改后,三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支出分别每年至少降低7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节约率在30%以上。“车改后,没公车不下乡的情况改变了。”三水区农业局一负责人介绍说。

(4)2001年起,广州在5家单位试行公车改革,其中4家为市属国企,天河区21个街道办事处是唯一

试点的政府机关单位。记者调查发现天河区的街道车改近10年,就连至今偶尔还会发牢骚的个别街道领导同志也承认车改不但省了钱也没有误事;而由于街道再无公车,被广大市民诟病的公车私用、超标配车等中国公务车的传统痼疾基本上不治而愈。

(5)公车没了,出外办公是否不方便,而且交通费还得自掏腰包,公务员们会不会为省钱干脆直接“省事”偷懒呢?记者询问目前仍在职或刚离职的9位街道正职及中层干部,都得到了正面的答复,“没听说过谁为省钱而偷懒不干活的”。

珠江新城一街道科级干部A向记者直言,“没车确实不好开展工作”。他说,以该街道办事处为例,副科以上超过九成的公务员都买了车,尤其是近年来车价一直在下降,“公务员的收入稳定,福利也好,买部经济型车还是没问题”。

(6)2004年8月,广州市监察局在答复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提到天河区车改后预计每年可节约158万元。先后在街道做主任、书记近6年的B认为自己没沾车补的光,他拿最高档2800元/月的车补,除了送送孩子上学,偶尔周末家庭旅游,绝大部分里程都是公务。“新车只保养,每月还能剩个三四百块;但是里程数过了10万公里,修车次数多了,每月有时还得倒贴点钱”;“更何况买新车是自己家拿了20多万,车辆折旧都自掏腰包”。

另一位科级干部T提到另一个问题,车改时广州93号汽油不到3元/升,现在已超过6元/升;停车费同样也翻了1倍,但是车补却10年没调整。

(7)2004年,顺德颁布了《顺德区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正式拉开了车改的序幕。事实上,从2002年起,大良、勒流等镇就陆陆续续自发进行了车改,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来说算是“先行者”。顺德“车改”以后,公务员的交通补贴按级别分,最高1000多元,低的几百元。据交通部门统计,现在,顺德每百户人家中就有44户拥有私家车,体现了改革的成效。

(8)中山市从2004年10月1日启动公务用车改革,以货币化形式发放公务岗位交通补贴,正处级定额补贴最高2800元。首先进行车改的是139个市直机关单位,之后逐渐扩展到公检法以及事业单位。据统计,中山车改第一年就为政府财政“减负”2200万元,2009年中山则干脆暂停了公务用车购置。车改当年,不少公务员参与公务车拍卖,直接把单位的公车买回来作私车,如今大多数科级干部都有小车。

(9)2004年中,惠州16个市直单位和大亚湾区作为试点单位正式取消单位的公务用车,按级别给个人发放交通补贴,随后在全市全面铺开。据改革前后的统计测算,通过减少公车数量,市级机关公车从567辆减到127辆,三年内不用购买新车和每年不再新增50名司机等三项将每年节省开支2500万元。车改后,大部分公务员购车自用。一位干部说:“改革之初,被取消了专车很不适应,很不习惯。改革之后,自己购买了小汽车,一家共享,用车公私分明,用私家车上下班,节假日外出,心安理得。”

(10)国外及地区公车管理对策借鉴。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公车管理方面都有一些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借鉴他们这些成熟的做法及经验,对于加强我国公车管理与改革,缩减公车消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对日本、英国、德国、瑞典、芬兰、美国、印度、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务用车管理情况分析和研究,他们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对公务配车和公车标准及适用范围有严格规定。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下班以后的私人活动一般乘用私家车,并且部长的配偶或伴侣通常不可以使用公车进行私人活动。香港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

对公车使用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公车由专人保管、维修,保证其性能良好、使用安全。每辆公车都有用车登记卡,卡内详细记录起始时间、地点、行程、油耗、计费等信息,登记卡定期上报主管部门,车辆使用完毕及时交回车库。并且严格执行因私用车的收费制度,倡导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理念。

对公车使用情况实行科学监控。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由指挥中心对公车实行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并在每辆公车上分别安装带有“公务”和“私用”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都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使得监控中心能及时地掌控全部用车情况。

鼓励私车公用。对于使用私车或公交车等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实行按行驶里程或票据给予一定补贴。

重视社会舆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所有公车都会贴上特殊标志,便于公民对政府实施监督。法国曾有一位部长因公车私用被拍照(因公车有标志),囿于社会舆论压力,被迫辞职。

第三篇:公车改革

“车改”能否“彻改”-----对公车改革实施效果的思考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光公车购置费一项就达61.69亿元,公车改革迫在眉睫。

早在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公车私用时就明确表示:“公车私用应该管的住,必须管得住。”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改革。这意味着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

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公务车存在四大弊病,首先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其次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同时,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最后是公车使用 效率低,浪费惊人。针对以上问题,公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公车改革,让改革方案尽早出台,改革措施尽快实施,以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事实上,国家关于公车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每年两会上都会有相关的提案,但进展较慢。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失败的教训: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公车改革的另外一大难点是如何遏制公务车成为特权车。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气治理。虽然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这无疑也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但是相关部门更要意识到,公务车的“特权马甲”往往有很多种,尤其是民用号段中的某些“特权号段”,更容易因为官商混用导致特权泛滥、失控和“李鬼”横行,下一阶段亟待有关部门严加监管。

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案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 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限制购置公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对公车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软监管”,对未经授权私用公车的行为进行严惩等。民革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对于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实施公车改革的信心。

公车改革,从有意识到有提案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方案最终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改革的初衷。以北京为例,面对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北京市虽然连年出台相应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政策,但实际上北京的现状仍然是“车满为患”。据此,人民网进行了调查“公车改革十年原地踏步,你怎么看?”共2619人参与了调查,其中77.9%的网友认为“改下不改上,体制冲突阻力大”此选项获得2039票;还有10.7%的网友共280人认为“未设专门机构监管”;8.4%的网友共219人认为“车补不平衡,方案难推行”;最后,有3.1%的网友表示“其他,有话要说”。网友“1”说:

1、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来推行;

2、未能真正向人民网络公布公车使用情况,公车使用无法受到监督,舆论压力不大,部门人员可暂不执行;

3、部门人员成本意识不强,似乎不知道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加强培训。

4、最终的是: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推行一个大众监督的网络平台,将公车使用纳入干部考核管理,对成本过高的部门要进行整改并向公众公布。这个公车改革就方便执行了。网友“秦岭军魂”指出:车改的前提是“精兵简政”,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目前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在此环境下,不具备进行车改的条件,车改必然走入死胡同。想进行车改,必先精简机构。

顺应民意是公车改革的大前提,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所要面临的两个重要方面,深入有效的公车改革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的转变。当前全新的车改方案正在紧张酝酿中,此次“车改”能否“彻改”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车改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车改”的“彻改”。

第四篇:公车改革

随着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的兴起,“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其中一个焦点更是受到了市民的关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但 “公车私用”未能刹车,在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期间,公款吃喝已明显遏制,但“公车私用”却是风景依旧,不少市民在微博上随手拍举报私用的公车以及豪车。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连同其他代表委员提出,应该用整肃“舌尖上的浪费”的决心和力度,来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中央应尽快出台公车改革制度,减少公车配制,让公车私用彻底停驶。公车三分之二被私用

“公车私用带来的浪费触目惊心,老百姓形容„车屁股底下一栋楼‟。” 全国人大代表、龙岗区布吉街道南岭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育彪告诉晶报记者,据统计,2011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

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

3、司机私用占1/3。

张育彪认为,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大量的公务车上路,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公务成本,也加剧了道路的拥堵。长期研究并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公车越用越豪华、数量越来越庞大时,很容易诱发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公务员群体的各种议论,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开支每年至少6000亿

“什么是公车?只要是利用公共资源买的车,都属于公车,包括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军车。”叶青表示,遏制公车浪费,立规矩、定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公车的概念、公车数量和费用到底有多少。

叶青说,对于公车的数量和费用,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统计。据他初步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400万辆以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的费用在15-20万元之间。以15万来算,400万辆车一年的费用就是6000亿。“杭州车改显示,一辆公车一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费用,如果全国的公车改革,那最少也会省下2000多亿。这还是最保守的数据。”叶青说,在公车配备等制度中,规定只有省部级以上干部才配备专车,但各地严重违反这个规定,导致公车数量惊人,“车轮上的铺张”是一个很大的浪费。20年公车改革收效甚微

“第一次车改是出现在广东东莞沙田镇。”时任中南财大讲师的叶青,因为自己的专业背景,1993年就开始关注中国公车改革的问题。但是从第一次车改到现在,已过去20年,成效并不明显。“有些地区出台车改方案后改革不下去,导致更大的浪费。”叶青说,持续呼吁公车改革的他,在调任副厅级官员当天,他“炒”了司机,婉拒单位专车,开始践行一个人的“叶氏车改”方案。

在叶青的印象中,目前车改最成功的地区,是2009年5月杭州的车改,也是他认为级别最高的成功车改,除省部级以上官员,全部不再配备专车,而是发车贴到市民卡中。

据张育彪代表分析,以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为起点,多年来,中央三令五申治理公车私用,各地也出谋划策进行了多种尝试,但公车私用之风未能“刹车”,主要原因是政策较宽松,缺乏威慑力。私用违规成本太低

2013年伊始,网友发起的“随手拍豪华军车”行动响应者众。具有明显标志的军车、警车,一旦被私用,轻易就能被发现。而与普通车牌一样的公车,则很难受到有效的监督。北京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坊间俗称公车“私奔”)。该建议被媒体公布后,得到了许多人包括专家的认可。为此,张育彪代表建议,给公车挂上公牌并在车身上喷字标识,标明各自所属的诸如“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字样,让百姓一眼就能识别,私用者无疑将更加无处遁形。同时,公布监督电话,建议鼓励包括媒体记者、网民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公车私用开展监督,使公车私用行为无处藏身、广受监督。

“治理公车顽疾需要曝光更要惩治”,张育彪代表说,目前,公车私用违规成本太低,真正将监督落到实处,还须对公车私用加大问责力度,起到震慑作用。“如果公车私用被举报后,仅仅是补交使用费和通报批评,很难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用制度推动公车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给公车喷上标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车私用,“这是一种依靠舆论手段遏制公车私用的方式,但并不能根本避免公车私用现象,关键还是要建立有效制度。”

“„舌尖上的浪费‟遏制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应酬伤神又伤身,很多官员也不乐意。„车轮上的腐败‟管理起来不容易,因为公车带来的享受和好处太多,取消难度之大超乎想像。”叶青也认为,要彻底让公车浪费刹车,仅仅靠群众监督是不够的,国务院应该成立一个公车改革领导小组,找专家制订相关方案,用制度来推动公车改革。“在随手拍的监督下,军车已经感受到压力,明确5月起进行改革。”

“中央有决心,基层有呼声,国内外有参考的制度也不少,为什么公车改革难以根本推进?就是堵在了这个中间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施杰说,在当前的破题阶段,中央的决心要更大一些,态度要更坚决一些,同时要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中央和基层“两头挤压”的倒逼之势。深圳公车改革应先行

“深圳到底有多少辆公车?据我自己掌握的有30多万辆,但使用率并不高,使用率据我个人估计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在上月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召开的治理交通拥堵研讨会上,持续关注深圳公车改革的深圳市政府督察处吴立民说,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启动公车改革,然而过去这么多年,迄今为止却未有具体可行的措施。

在2012年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立勋就表示,自己当了10年的政协委员,就公车改革问题提了5次,如今做人大代表,又提了3次。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圳,公车改革进程明显滞后,与深圳的形象不太相称。

网友胡野秋表示,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试验场,理应先行先试。

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张育彪 两会奏鸣曲

未来两三年是深化改革最佳时机

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改革呼声和氛围从未如此强烈。未来两三年,是深化改革的最佳时机,只有紧紧抓住、用好这一改革攻坚的“时间窗口”,才能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一是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的换届之年,新局面的开创必须靠深化改革;二是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原有的发展模式无法再延续,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和动力需靠改革激发;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多元,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利益格局调整要用改革来破题。政府减少审批和微观经济干预

王伟(全国人大代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随着人力成本的快速攀升,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利润愈加微薄,而现在民企能投资的领域并不多,能源、铁路、民航、石油、电力等领域难以进入。这些垄断行业改革多年,但实质性进展不大,并且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过多,逼得一些人脱离实业,转向炒房等泡沫领域,放大了风险。

激发经济活力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改革。首先,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和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其次,在不涉及国家核心经济安全的领域,要让民企和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最后,要为民企创造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第五篇:浅谈公车改革

浅谈公车改革

曾经爆出有些地方的机关干部,节假日还开着公车在街道上大摇大摆,甚至酒驾,为了避免有些机关单位的人公车私用,“高调”的进行公车改革,中办国办印发的两个公车改革文件公布,文件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距离提出公车改革过去已经好长时间了,可是有些地方是“市区改了县里没改;市直机关有的部门改了有的部门没改;一个部门内有人改了有人没改”,最终难以成功。还有的地方是“补贴标准定的不合适”改革也会失败。公车改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公车该不该改革,该怎样改革,成为一大难题。

公车改革要因地制宜,在市政府机关,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办公室,就算有什么事需要用车,也是很方便的,市里面交通相对便利。可以彻底的改革“公车”。但对于乡镇单位,可以保留一定的“公车”,因为有些乡镇离市区比较远,且交通不是那么便利,故如果取消全部公车,那势必会对工作照成一定的影响。有公车,也一定要严格管理:车辆外出必须登记,详细记录事由、时间、地点、行程、乘车人等信息,下班后和节假日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公车。这样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更有效率的使用“公车”,乡镇“一把手”上下班也不能使用公车,“公车”顾名思义是只有上班的时候才能使用,只能公用。然而补贴问题也不能太笼统,不能说按级别来补给,要按需补给,现在不管是公交还是出租车都有发票,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凭发票领取自己的补给,不能搞特殊。公车改革要根据当地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情况来进行改革,不能盲目的整改,“公车私用”要遏制,但是工作效率也不能降低。

但是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基层单位“公车私用”透视种种“私车公用”现象,确实有开私家车为公家办事,但更多的却另有隐情。比如说有的单位违规搞接待,怕公车遭举报,就堂而皇之地用起了私家车,相关费用公款埋单;有的单位领导嫌公车动用审批手续繁琐,不如用私家车随叫随到,自由方便,而且借用私家车可以逃避监管;甚至有些领导爱面子、耍花子觉得单位公车没档次,就打起了老板的豪车等等变向问题,这些“公用的私车”不在编制范围内,上级机关难以掌控,从一些“私车公用”情况看,最后基本都成了“私车私用”,其危害远比“公车私用”要严重的多,时间长了难以出现诸多问题。

应地制宜的改革“公车”,建立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公车改革制度”,机关工作人员用车关系着政府形象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亲和力,普通上班人员能坐车上下班,为什么机关工作人员就不能呢?总而言之,公车改革利大于弊。各级要像治理“公车私用”一样,严查各种“另有隐情”的“私车公用”的问题,从思想教育入手,从建章立制严起,把日常管理抓实,坚决遏制这种不良现象,把“公车”改为“民车”开到群众的心坎里。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车改革

    申论热点时评:公车改革不能“钱也拿 车照坐” 最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对中办、国办印......

    公车改革范本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报说明一、车改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平委办〔2012〕236号《关于平阳县县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范本》编写车改实施方案。方案须......

    公车改革

    人民网评:领导司机辞职是车改显效的试纸 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于是一些公务车司机便选择了辞职,去年年底,在长沙......

    公车改革

    涉及在职在岗正局级以下公务人员,将按职级每月发放交通补贴 千呼万唤始出来,公车改革终启动。关于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实施方案印发,这标志着呼吁已久的深圳市公车......

    公车改革

    湖南公车司机调查:灰色收入不复存在现辞职潮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只有公务用车。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处长文步高称,目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

    公车改革

    条例摘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用车总量将大幅削减 北大教授王锡锌表示,我国市场化、社会化的公车改革方向此前一直在探索。自1994年以来,有10多个省份......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8月时事政治汇总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国内部分: 1.8月1日起,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足不出户办营业执照成为现实。深圳市某文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