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

时间:2019-05-14 05: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

第一篇: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

黄奶锦 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07级旅游管理本科2班 24号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提出海南的旅游硬件正在不断的完善,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更需要的是旅游人才。本文就海南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和合作中的人才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旅游 跨文化 人才战略

跨文化交流,是当今人类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 000多个民族,从圣经有2 500种语言版本可以看出,他们拥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些文化间具有许多差异。正是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才丰富多彩,才有交流的需求。所谓跨文化交流就是各个不同文化的民族、地区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彼此能够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宽容,增进理解,就能使不同的文化互补,使本民族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差异也会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如果对于文化差异漫不经心,采取文化歧视态度,甚至怀有敌意,就会造成误解,形成冲突。国际旅游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它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旅游作为一种异地体验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与文化具有异常密切的关系。海南在提出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各项硬件设施不断的完善,然而在软件建设特别在人才得培养与引进上还存在较大缺陷。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人才概况

(一)国际旅游有了初步的进展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旅游大省,自建省以来,凭借良好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8年海南启动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海南省加快了旅游的发展与建设计划。随着“落地签证”“免签证”等优惠政策的提出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开放,方便了国外游客进入海南。海南的国际游客正逐年增长,旅游服务水平也不断上升。海南省目前酒店接待能力充裕,且硬件条件也不错,基本上达到国际化水平。一些设备设施甚至超过了国际化水平。外语服务人员数量逐年提高,服务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旅游业人才有较大的缺口

据了解,进入21世纪以来,海南省游客过夜人数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旅游收入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拉动了旅游业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据调查,海南省旅游业人才年增长需求约20000人,但海南省实际的供应能力仅5000人左右,且人才流失率较高,再加上旅游业人才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极大影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三)旅游业人才素质不高

1、服务水平不高

海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还表现在出员工语言能力和服务技能水平上。现今俄罗斯等国家游客的增加,就导致俄语人才在海南供不应求了。未来要参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意味着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这也就对岛上的服务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海南的高等院校较少,酒店服务员大都是中高专生,且接受服务训练不够专业,其专业的服务能力素质也遭到了质疑。

2、导游素质不高

1993年海南率先将旅行社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动员全民办旅游,全社会办旅游,更加降低了导游的进入门槛,90年代时导游就业前基本上没有受到严格的考核和就业中的再培训,因此很多导游缺乏系统的旅游方面的知识。在日益发展的海南旅游业,导游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成为了发展海南旅游的一大制约瓶颈。

3、小语种导游稀缺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提出,政府对海南旅游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提出。海南的国际游客得到迅猛发展。俄、韩两国已成三亚乃至海南省的两大客源国,但海南省的韩语导游仅有

80人左右,俄语导游也不足百人。目前,海南省把触角伸向欧美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很快就会选择三亚作为他们观光、度假胜地,但可为之服务的导游却少之又少还不足20人。因而在旅游旺季,出现很多旅行社满世界找导游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程。

(四)缺乏异地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共识与认可,是在同一组群中大家对自然认知基础上的升华,是支配族群成员行为的思想准则和价值取向。文化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的身份特征。它是一个族群的文化向心力或文化凝聚力,往往表现为一个族群的文化身份认定或文化心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是相互的,人类需要这种相互的文化认同,以便超越文化交流的障碍进行沟通和理解。文化认同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区域合作、尤其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催化剂。在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在游客与本地人的交流中存在较多的差异。

据统计,海南省接待俄罗斯游客的旅游业人员,90%不懂俄罗斯礼仪,不通俄罗斯语言。同时,在海南游客中占较大比例的还有韩国、日本。虽然同处东方,但在文化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如在中国车牌号带“9”则表示能长久。二而在日本“9”则与“死”谐音是很忌讳的。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容易造成各种不愉快。这就在很多礼节上造成各种误会与误解。

二、海南跨文化交流合作人才战略原则

(一)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原则。

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海南的旅游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实用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围绕发展确定人才工作的目标,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

(二)合理比例的原则

要有针对性的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不同需求市场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规划,使人才各尽所用。根据统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科学调整人才结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三、创新跨文化人才的战略机制

(一)实行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

所谓人才“引进来”就是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加强与客源国人才的合作,在国外建立一个人才“输送基地”。让他们学习海南旅游岛的相关内容及国内旅游业服务及管理流程,并进行培训,为海南的旅游输送旅游服务专业人才使其更好的服务该国的旅游者,同时在该国旅游者与海南管理部门形成中间的媒介作用,更及时、更客观得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加强“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去”就是在海南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员中,对客源国的语言文化等个方面进行学习。同时与国外旅游企业进行相应的合作,让他们在客源国学习相应的文化语言。最后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使两国的管理服务人员能更好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真正的“服务无国界”。

(二)在跨文化交流中推广人才股份制合作

发达国家期权制十分普遍,微软公司就是借助期权制快速发展的典范。国内前几年对人才 实行高薪、重奖,尽管是历史的进步,但还没有涉及产权。可以说,产权是吸引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近年国内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旅游企业中实现人才股份制合作,使员工真正成为旅游企业的主人。这样员工不仅仅看的是一个月的工资,而是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利润水平。

此外,由于我省旅游业知名度骤升,来海南挖旅游人才“墙角”的现象急剧上升,我省旅游人才建设又受到了来自国内旅游业人才竞争的威胁。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减少人才的流失。同时可以减少下层员工与人才的流动率。

(三)创新跨文化人才培养渠道

在接待旅游者时,一个优秀的旅游接待者要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这就要求有各种技能,而这些技能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就要求要有良好的教育与培养。相对来说海南的教育还处在下风。目前仅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州学院四所公办本科学校以及一所民办本科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这就要求这些高等学校形成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建立一个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小语种导游的培养,成立一个小语种培训环境,以更好的扶植高校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同时海南省政府在其中起到中间作用,并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大力扶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联盟基地的师资,建立各种试验交流基地。从而更好的为海南旅游业也国际旅游岛建设输送优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国际旅游 旅游学研究(第四辑)海南旅游业研究 李颜 王永挺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试论海南人才发展方略 杨来清 林尤俊

范毓周

第二篇: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规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文中借助这一方法,对海南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优势(Strengths)分析

1.海南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唯„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海南是我国唯 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四季如春。海南具备国际旅游流行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空气,在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在海南岛长达1528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

5。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

热带海岛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海南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三亚万年人类遗址落笔洞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海南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石山火山口及其火山溶洞,有一批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人文景点: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及明代名臣邱浚和清官海瑞的墓陵等。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点多面广、星罗棋布,海南旅游资源总体上表现为9大旅游景观系列:海岸带景观系列,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景观系列,不同类型共聚的湖泊水体景观系列,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系列,历史文化与遗存胜迹系列,民族风情系列,热带作物与田园风光系列,当代海南风貌系列,海南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2.海南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

海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自1996年提出“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后,海南旅游业由此进入了观光旅游的黄金发展时期,2000年旅游接待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07年,接待海外游客75.31万人次,是1988年的3.7倍,全省旅游外汇收入3.02亿美元,是1988年的19.5倍:2007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4.42%,海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CDP的13.94%;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39.3%,旅游业 1

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44.7%。2009年1-6月份,海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87万人次,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5.2%:,海南旅游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海南是我国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现有S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13家,2A级景区5家,1A级景区2家:现有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酒店54家,三星级酒店116家,二星级酒店55家,一星级酒店14家:现有国际旅行社55家,国内旅行社148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由此可见,海南旅游业已规模凸显,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为强大旅游经济奠定了基础。

3.交通网络发达

海南目前已建成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定期航线156条和多条包机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61个城市。已建成环岛高速公路,开通了粤海铁路,投资过200亿元的东环快速铁路2010年完工后,从海口到三亚只需90分钟,海上交通便利,拥有万吨级深水码头31个,三亚已建成国内最好的邮轮专用码头,海口等城市港口正在修建新的邮轮码头,发展邮轮经济和海洋旅游潜力巨大。

(二)劣势分析

1.海南居民收入水平低,本省居民旅游消费不足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区相比,存在收入偏低等问题。2007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996.87兀和3791.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88.94元和348.99元,在全国3 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居第24位和第1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

12625.86元、10991.84兀、9576.95元和670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6353.25元、5648.26元、4473.78兀和1832.67兀。

2.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对旅游业反哺支撑能力差

2007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1223.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第2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10965.57亿元、8130.04亿元、17557.16亿元和29861.12亿元。

虽然海南旅游收入占全省CDP的比重比较大,但海南旅游收入的绝对量与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例,2008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31388万美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20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465784万美元、414525万美元、271020万美元和8861 10万美元。可见,旅游经济与某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省份的旅游经济也十分发达,反映出地区经济对旅游经济的强大反哺支撑能力。

2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产品:因此,在全国旅游观光型产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海南缺乏明显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由于受旅游资源结构的影响,加之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南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旅游供给基本满足,淡季时旅游供给又相对过剩,既降低了旺季时的旅游服务质量,又抑制了淡季时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海南旅游企业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海南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全国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由此可见,要想从同质化的观光型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南需要建立“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的国际化、开放性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休闲度假产品。

4.旅游业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力度不够。

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较高的投入,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海南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受经济容量的限制,加之旅游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旅游基础设施和海陆空立体交通模式未能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旅游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从而阳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

(三)机会分析

1.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旅游业作为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也是WTO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其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局部地区开放或全方位开放的旅游服务及其相关领域的自由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中国成功加入WTO,为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旅游业运营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扩大国际旅游客源和开辟广阔的资本来源渠道,开放的旅游市场无疑将为海南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提供长远的发展机遇。

2.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机遇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受出入境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是我国第一个部分航权开放的试点省份,发挥特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是海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绿色工业”,其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且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将是国家发展海南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海南有机会争取到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探索中国旅游业国际化之路。

3.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自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旅游经济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2006年5月13日,海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4月,中共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决策。2008年3月,国务院同意海南设立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同年4月,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2009年初,为应对经济危机,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威胁分析

1.国内同行及市场的挑战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海南和其他省份都试图利用各种机会,发挥本地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本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加以培育和发展。由于我国旅游目的地产品非常丰富,大多为观光型产品,旅游产品结构大体趋同,虽然海南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在短期内,海南旅游业难以摆脱这一竞争格局。而且旅游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消除,竞争优势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塑造的。随着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增多,国内客源市场的争夺将日益加剧。

2.国际同行及市场的挑战

WTO规则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海南旅游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旅游业将加快、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国外旅游业将凭借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服务理念进入中国市场,内忧外患的局面将更加严峻。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将对海南岛构成最强有力的竞争威胁。海南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明显,这些给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海南旅游业具有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的特点。如何保持和进一步发挥优势来弥补劣势,如何捕捉机遇并减缓威胁,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来考虑海南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一)SO战略:增长性战略

海南旅游业必须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捕捉可能的机会,围绕国际旅游岛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扩大旅游产品的规模和品种,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逐步减少观光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主题活动的创新,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制订海南旅游营销战略规划,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时要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威胁,注意克服自身的劣势。

(二)WO战略:扭转性战略

利用机会改进自身劣势。利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机遇,加快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行更加开放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相关政策。在保持、稳定、发展和提高现有经营领域的同时,开展多元化经营,培养核心竞争力:积极增加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比如挖掘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他特色文化遗产,开发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富有新意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条黄金旅游线路,开设旅游公交专线;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并完善旅游纪念品销售网络,大力营造旅游城市的氛围;在旅游旺季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仅要举办大型的国际性活动,还应举办适宜市民和游客参与的活动;制订切实有效的营销组合方案,以海南特色为主旋律,全方位、多角度地营销海南旅游。

(三)ST战略:多元化战略

利用优势,回避威胁。海南旅游业资源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雷同的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突出自身的优势,回避威胁,关键要准确定位,积极探索旅游开发管理新思路,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积极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

(四)WT战略:防御性战略

克服劣势,回避威胁。不断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海南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加强地区间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克服劣势,回避威胁。

第三篇:企业信息化中的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分析

企业信息化中的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的深度利用,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这个过程中,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无疑是变革成功的保障,只有首先激发变革主体积极的工作心态、向上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这场变革。本文在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人才战略的转变模型,并探讨了适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与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首先引发的将是一场“人才大战”。外资企业在中国拓展业务,由于对国情、民情不熟悉,唯一可走的捷径就是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外资企业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大量吸引国内企业的优秀人才,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我国企业的部分人才、客户、市场资源的流失,因此如何从战略高度审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关系到我国企业生死存 亡的重要问题。

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业务、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现代化电子设备,既消灭了许多传统手工业务和服务功能,又创造了大量的新业务和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企业柜台服务的时空限制,把企业服务推向纵深领域。信息化革命不但使企业管理创新手段、竞争手段日益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经营资产规模不断扩张时对企业的人才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包括建立适当的CIO机制,知识管理人员的出现等等。这些观点都已经为企业的实践所证实,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新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宏观战略和支持技术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信息化过程中人才战略的转变模型,并给出企业应对这种战略转变的两个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适于信息化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另一个是建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人才战略的转变

企业信息化部门从前的工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分散的服务支持性的工作,面向业务的研发和日常运行系统的维护,多是事务性的处理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对信息技术利用的广度与深度,事务性的常规工作内容逐渐减少,其中很多事物性工作都已经实现电子化。相应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角色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转变中,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主管信息的高层领导的职能,让他们行使类似于国外CIO工作的内容,比如负责企业重大信息战略的部署等。

这种转变是一种从三角形组织到菱形组织的转化,即减少常规性日常事务,强化战略职能,结果是企业绩效的大幅度提高。要实现这种人才战略的转变,就必须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这个体系要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下面将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力资源激励体系,并对其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详细介绍。

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力资源激励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体系是做好信息化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这里对信息化激励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些分析。

在近些年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企业激励流程,这里总结归纳为图2所示的流程。该流程依据员工的历史信息及岗位要求对其阶段性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来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和员工淘汰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方案选择。在这个流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点模块是考核、培训、淘汰制度与激 励方案。

3.1 建立科学的考评原则

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纲领,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新的考评体系中,必须坚持以下考核原则:

(1)公平公正性

(2)科学性:在考核过程中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国外引入的对比法、员工特性法、工作结果法以及关键绩效法都是很好的方法。

(3)差异性:对于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技术人员更侧重的是业绩考核,而管 理人员侧重的是素质考核。

(4)反馈与修正

3.2 充分重视培训在激励中的重要性

培训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种开发策略。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和每个阶段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告诉员工在上个阶段有哪些不足,而职业生涯计划告诉员工在下个阶段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两者相结合为员工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向。

培训工作不仅是优化人员素质的手段,而且是保留人才的重要激励手段。对于培训的方式和种类有很多种,视具体情况而定。图3中给出了一个典型的考虑了激励因素的企业 培训流程。

3.3 确定适于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激励策略

激励方式直接决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适于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模式,这种激励策略不但要考虑物质激励,同时还要更多的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多个层面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

物质激励要以基于信息系统的绩效考核为基础,实行“以岗定人”与“以人定岗”相结合的用人策略:以岗定人旨在避免机构冗余、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资本、工作效率低下;而以人定岗旨在有效的保留人才,是发现宝贵的人才后保留他们的重要手段。此外,物质激励还要设立灵活的工资制度。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员工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员实行灵活的年薪、月薪等不同的薪酬体系。

精神激励是物质激励的有益补充,当员工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时,精神激励成为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精神激励的效用主要是改变职员的工作心态,从而使员工工作能力最大程度反应在工作业绩上。

根据国外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一些激励方式中选取你认为最好的激励方法,结果“得到上级的认可”被排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满足员工的自尊是非常重要的,它 可以有效激发员工潜在能力的发挥。为此,要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在努力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的同时,应十分注重促进员工自身发展,将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企业信息化不容忽视的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HRMS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第二代的HRMS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已成为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公正、公平、合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了更高的需 求;同时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得第三代HRMS的出现成为必然。此时HRMS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XX年后HRMS进入革命性变革阶段,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衍变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分为四个层次,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人力资源战略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 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由于这部分工作几乎无法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将它们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开拓性工作则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提供达成目标的条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来实现的,而提升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手段,就是要结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重点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并特别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源深入开发。

根据这四层工作的具体内容,企业的HRMS结构是以基础信息和常规业务流程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 战略决策支持。基础数据层包含的是变动很小的静态数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员工个人属性数据,如姓名、性别、学历等;另一类是企业数据,如企业组织结构、职位设置、工资级别、管理制度等。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性工作,在HR系统初始化的时候要用到,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业务流程层是指对应于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流程的系统功能,这些功能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产生与积累新数据,如新员工数据、薪资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培训数据、考勤休假数据等。这些数据来源于例行性工作,是企业掌握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来源。决策支持层建立在基础数据与大量业务数据组成的HR数据库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等深度IT技术提供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4.2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实施基本策略

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意义,我们有必要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四个层次内容,同时依托网络,实现企业职员自助管理、知识共享。这个系统能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功能模块,同时通过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知识共享,使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性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部门。

在HRMS中建立知识库和呼叫中心,员工可以实现 自助服务,希望询问人力资源问题的员工可以接通呼叫中心,进入一个经常是由交互式声音应答和计算机电话控制的系统。通过使用电话屏,他们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菜单选项,输入ID号,获得进入客户服务代表的路径。通过使用计算机电话技术,客户服务代表可以得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的员工档案和数据。

结论

本文在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人才战略的转变模型,并探讨了适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与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战略。

要实现信息化人力资源战略,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

提升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建立以CIO为代表的信息管理人才体系。

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对象构成,比如技术研发队伍、技术维护队伍、管理队伍等等,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策略。

确定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并把这种机制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固化下来。

建立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篇:企业信息化中的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分析

企业信息化中的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深度利用,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这个过程中,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无疑是变革成功的保障,只有首先激发变革主体积极的工作心态、向上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这场变革。本文在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人才

战略的转变模型,并探讨了适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与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1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首先引发的将是一场“人才大战”。外资企业在中国拓展业务,由于对国情、民情不熟悉,唯一可走的捷径就是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外资企业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大量吸引国内企业的优秀人才,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我国企业的部分人才、客户、市场资源的流失,因此如何从战略高度审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关系到我国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

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业务、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现代化电子设备,既消灭了许多传统手工业务和服务功能,又创造了大量的新业务和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企业柜台服务的时空限制,把企业服务推向纵深领域。信息化革命不但使企业管理创新手段、竞争手段日益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经营资产规模不断扩张时对企业的人才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包括建立适当的cio机制,知识管理人员的出现等等。这些观点都已经为企业的实践所证实,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新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宏观战略和支持技术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信息化过程中人才战略的转变模型,并给出企业应对这种战略转变的两个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适于信息化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另一个是建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

2企业信息化人才战略的转变

企业信息化部门从前的工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分散的服务支持性的工作,面向业务的研发和日常运行系统的维护,多是事务性的处理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对信息技术利用的广度与深度,事务性的常规工作内容逐渐减少,其中很多事物性工作都已经实现电子化。相应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角色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转变中,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主管信息的高层领导的职能,让他们行使类似于国外cio工作的内容,比如负责企业重大信息战略的部署等。

这种转变是一种从三角形组织到菱形组织的转化,即减少常规性日常事务,强化战略职能,结果是企业绩效的大幅度提高。要实现这种人才战略的转变,就必须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这个体系要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下面将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力资源激励体系,并对其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详细介绍。

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力资源激励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体系是做好信息化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这里对信息化激励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些分析。

在近些年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企业激励流程,这里总结归纳为图2所示的流程。该流程依据员工的历史信息及岗位要求对其阶段性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来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和员工淘汰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方案选择。在这个流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点模块是考核、培训、淘汰制度与激励方案。

3.1建立科学的考评原则

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纲领,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新的考评体系中,必须坚持以下考核原则:

(1)公平公正性

(2)科学性:在考核过程中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国外引入的对比法、员工特性法、工作结果法以及关键绩效法(kpi)都是很好的方法。

(3)差异性:对于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技术人员更侧重的是业绩考核,而管理人员侧重的是素质考核。

(4)反馈与修正

3.2充分重视培训在激励中的重要性

培训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种开发策略。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和每个阶段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告诉员工在上个阶段有哪些不足,而职业生涯计划告诉员工在下个阶段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两者相结合为员工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向。

培训工作不仅是优化人员素质的手段,而且是保留人才的重要激励手段。对于培训的方式和种类有很多种,视具体情况而定。图3中给出了一个典型的考虑了激励因素的企业培训流程。

3.3确定适于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激励策略

激励方式直接决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适于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模式,这种激励策略不但要考虑物质激励,同时还要更多的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多个层面建

立合理的激励体系。

物质激励要以基于信息系统的绩效考核为基础,实行“以岗定人”与“以人定岗”相结合的用人策略:以岗定人旨在避免机构冗余、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资本、工作效率低下;而以人定岗旨在有效的保留人才,是发现宝贵的人才后保留他们的重要手段。此外,物质激励还要设立灵活的工资制度。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员工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员实行灵活的年薪、月薪等不同的薪酬体系。

精神激励是物质激励的有益补充,当员工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时,精神激励成为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精神激励的效用主要是改变职员的工作心态,从而使员工工作能力最大程度反应在工作业绩上。

根据国外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一些激励方式中选取你认为最好的激励方法,结果“得到上级的认可”被排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满足员工的自尊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员工潜在能力的发挥。为此,要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在努力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的同时,应十分注重促进员工自身发展,将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4企业信息化不容忽视的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s,humanresourcemanagementsystem)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hrms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第二代的hrms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已成为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公正、公平、合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得第三代hrms的出现成为必然。此时hrms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2000年后hrms进入革命性变革阶段,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衍变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分为四个层次,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基础性工作)、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例行性工作)、人力资源战略(战略性工作)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开拓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由于这部分工作几乎无法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将它们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开拓性工作则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提供达成目标的条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来实现的,而提升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手段,就是要结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重点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并特别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源深入开发。

根据这四层工作的具体内容,企业的hrms结构是以基础信息和常规业务流程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战略决策支持(见图5)。基础数据层包含的是变动很小的静态数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员工个人属性数据,如姓名、性别、学历等;另一类是企业数据,如企业组织结构、职位设置、工资级别、管理制度等。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性工作,在hr系统初始化的时候要用到,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业务流程层是指对应于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流程的系统功能,这些功能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产生与积累新数据,如新员工数据、薪资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培训数据、考勤休假数据等。这些数据来源于例行性工作,是企业掌握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来源。决策支持层建立在基础数据与大量业务数据组成的hr数据库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等深度it技术提供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4.2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实施基本策略

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意义,我们有必要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四个层次内容,同时依托网络,实现企业职员自助管理、知识共享(见图6)。这个系统能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功能模块,同时通过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知识共享,使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性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部门。

在hrms中建立知识库和呼叫中心,员工可以实现自助服务,希望询问人力资源问题的员工可以接通呼叫中心,进入一个经常是由交互式声音应答(ivr)和计算机电话控制的系统。通过使用电话屏,他们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菜单选项,输入id号,获得进入客户服务代表(csr)的路径。通过使用计算机电话技术,客户服务代表可以得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的员工档案和数据。

5结论

本文在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人才战略的转变模型,并探讨了适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与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战略。

要实现信息化人力资源战略,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

提升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建立以cio为代表的信息管理人才体系。

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对象构成,比如技术研发队伍、技术维护队伍、管理队伍等等,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策略。

确定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并把这种机制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固化下来。

建立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篇: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俄中合作

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俄中合作

[俄]М·Л·季塔连科 许金秋(编译)

(М.Л.季塔连科: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俄罗斯;许金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而俄罗斯在普京总统连任后,加大了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力度,支持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与亚太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对华合作。俄中两国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这两个地区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地区的合作。虽然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已经与中国东北地区建立起了紧密的生产、经贸、科技和学术等联系,双方的合作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领域。今后双方应该注重开拓高新技术合作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地缘优势;历史机遇;加强合作

中图分类号: F1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411(2004)06-0023-05

收稿日期: 2004-03-15

作者简介:[俄]季塔连科(1933-)男,俄罗斯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许金秋(编译者)(1975-),女,黑龙江甘南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

随着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迅猛发展的地区之一,俄罗斯越来越关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开发,日益重视西伯利亚和远东参与到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支持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与亚太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对华合作。2003年8月中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东北有望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鉴于俄罗斯东部开发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已经被两国政府提上日程,这两个毗邻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历史传统和明显的互补性,能够在发展上产生联动效应,应该充分开发其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寻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使俄中合作进入互利协作、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一、中国政府适时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东北三省纷纷抓住机遇,拿出发展新思路

中国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曾经为中国建设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工业摇篮”。但近几十年来,受一系列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东北地区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成为中国经济地位下降幅度最大、最明显的一个地区。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的出台,东北三省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新思路。吉林省工业结构长期失衡,重工业占绝对优势,这次根据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决策,迅速调整确定了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正式提出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示范基地等6大基地。

辽宁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方针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预计到2010年,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基本实现工业化,努力把辽宁省建成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制定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初步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使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明显缓解;再用5年时间,把黑龙江省建成市场机制比较完善、优势和特色突出、竞争实力较强的新型工业基地。同时,重点建设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等5大基地。

二、中国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将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努力开创对俄开放的新局面,为自身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黑龙江省长期以来一直是俄国远东地区在中国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对俄的边境线长达3038公里。

2·历史人文优势。历史上俄罗斯与黑龙江省密切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

3·科技合作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俄罗斯动力学院合作,在俄罗斯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中俄专家学者在俄罗斯和哈尔滨之间来往非常频繁。哈尔滨的一些院校和俄罗斯学者已经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4·经贸政策优势。黑龙江省享有国家支持的一些优惠鼓励政策。黑龙江省各商业银行已经在俄罗斯23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推出“汇款”直通车业务,对俄贸易的款项可以在一天之内全部到位,给贸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5·公共关系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各毗邻州区建立了双方政府部门的定期会晤机制,保证双方经贸项目顺利实施。一大批黑龙江省企业家在俄罗斯组建的华人工商会和华人联合会,也与俄罗斯有关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

从1982年恢复与前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以来,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累计达197亿美元。2003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为29.6亿美元,增长了26.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5%,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8.8%。

黑龙江省将借国家推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其对俄贸易的优势,全面提升对俄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本省的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制订了多项措施:

1·集约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2·优化俄中贸易结构。

3·发展科技,研制出自己的高科技产品。

4·与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大型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

5·鼓励和支持俄国企业参与黑龙江省工业改革。

6·巩固与中国南部地区的生产—经营一体化、加强与北方邻国的联系。

7·引进俄国业务熟练的专家。

8·加强同俄国的农业合作。

9·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提高工业产品质量。

10·扩大与俄国合作,开发俄国自然资源。

东北其他省份的政策取向很多地方与黑龙江省类似,只是由于各个省份经济利益和客观条件的差异,贯彻力度有所不同。

三、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具有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将不断加强、扩大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

在中国和西伯利亚地区其他邻国的印象中,西伯利亚就是冰天雪地,虽然资源丰富,但却是十分落后、半野蛮的地区。实际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具有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国的天然储藏室。西伯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俄国总探明储量的77%,天然气—85%,煤炭—80%,铜—70%,镍—68%,铅—85%,锌—77%,钼—82%,黄金—41%,铂类金属—99%。水能资源方面,西伯利亚水力发电潜力占俄国水力发电总潜力的45%,生物资源方面,西伯利亚木材储量约占世界木材储量的9%,占俄罗斯木材储量的41%强。除资源丰富外,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还有较强的生产、科技和科教潜力。西伯利亚和远东燃料工业、动力、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机器制造、航天工业、船舶制造、金属加工、木材和木材加工工业等现代领域比较发达。这里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俄罗斯医科院、俄罗斯农科院、各部门和机构的科研院所,共计200多个大型科研中心和试验设计中心、100多所大学、众多高质量剧院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教育系统有足够的能力保证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材。如果考虑到这里科技产品成本中运输和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的因素,西伯利亚的科技产品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出于上述有利条件和因素,21世纪初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重点发展:

1·高技术、高科技领域和产业。

2·交通基础设施。

3·发达的碳氢化合物运输网。

4·农工综合体。

5·旅游基础设施。

普京总统连任后,加大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主张俄西伯利亚、远东与中国等亚太国家扩大经贸合作。可以说,不断加强、扩大与中国的合作领域,将促进该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俄远东对外经济合作的第一合作伙伴,远东对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已经形成较高的依存度,远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已经成为俄国和中国今后经贸合作的重点。远东地区为了扩大同中国的合作,优先发展的领域有:

1·渔业综合体,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天然水塘中养殖水产品。

2·复兴农工综合体。将来西伯利亚的作物栽培将主要专门生产烤面包用的高科技商品粮食(西西伯利亚)和马铃薯(具有稳定的国内市场——远东)。

3·建设现代的旅游和社会基础设施。

4·通过国家生态部门批准,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天然景观旅游区,如“萨法利公园”等,同时配套建设发展发达的旅馆服务业。

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各省建立俄罗斯文化中心,深化对俄国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相应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深化对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四、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已具备相当的基础,并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中国振兴东北经济的计划才刚刚起步,但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已经与中国东北地区建立起了紧密的生产、经贸、科技和学术等联系,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东北对这一地区的投资日益活跃。黑龙江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到俄罗斯跨国经营,现在他们经营的森林采伐、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纸浆和木材加工等行业方兴未艾。俄罗斯也在中国东北地区直接投资,据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截至2002年6月30日,先后在黑龙江省注册的俄罗斯投资企业有314家,合同投资额1.7亿美元。俄罗斯在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过程中,还与中国广泛地开展了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东北地区对俄的这方面合作比较积极。1992—2001年10年间,仅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就与俄罗斯签订了劳务合作和承包工程2 700多项,合同金额24亿多美元。

中俄双方还经常在边境地区开展双方和多方展销会、开展集市贸易,在扩大双方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9月初,中国就在俄国举办了机械、设备和工艺大型博览会,证明了中俄中小商业在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建筑、纺织设备和工艺领域扩大互利合作的可能性。

从中俄双方的统计数字看,无论是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贸易,还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对华贸易,近4年来都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002年,俄罗斯和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边境贸易额达46.2亿美元(占俄中贸易总额的38.7%),占中国同所有邻国边境贸易额的81.2%。尽管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体比重不高,约占进口商品总量的3%,但其中一些商品的比例要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同时,2002年,在中国木材进口总量中,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占61%,纸和纸浆占17%,黑色金属占19%,化肥占42%,鱼和海产品占57%,原油占4.4%。

双方的科技和学术合作,近年来也取得可喜的成果。双方共同制订科技合作发展规划和协议。如俄百年名校远东国立技术大学1995年与位于中国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原长春科技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此后双方在教学研究、师生互访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交的合作。新吉林大学成立后,又与该校签署了新的合作交流协议书。协议书在原协议备忘录的基础上,就双方合作方向和形式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中俄双方还通过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黑龙江省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分别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西伯利亚分院以及一些大学、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截至2001年10月末,先后开展研究的科技合作项目600多个,邀请俄罗斯专家1 200多人次进行访问、交流。双方的科技合作已经由单纯的技术引进提升到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阶段。

五、双方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贸易的潜力巨大

对俄方来说,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有利的是同中国在建立科技园和开发高新技术方面的合作。俄罗斯拥有许多符合世界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世界水准的工业和科技实力;拥有众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良好专业培训的劳动力资源。俄罗斯科技事业正在努力走向市场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未来出口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在国外销路稳定并且处于上升趋势的高新技术产品,而中国正是俄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之一。200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35个技术方案,总价值达1 176.3万美元,2002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27个技术方案,总价值达207.8万美元。这些技术方案主要集中在核动力、航天学和电子学领域。

中国东北三省调整与改造工业的一项共同任务,是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靠领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来推动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从而达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但东北三省单靠自身和中国国内的科技力量难以实现上述目标,而俄国具有东北三省所需要的科技产品。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不仅在俄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科技界也具有影响。

辽宁省已经计划在沈阳、大连和鞍山科技园区划出专门地带建立中俄高新技术区。当地政府准备向俄国企业提供征税优惠。合作的主要方向是生物工程学、信息学、新材料和环保等领域。吉林省长春市也将建立中俄科技园。而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黑龙江省政府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依托组建了国家级对俄(包括独联体其他国家)科学技术交流合作机构“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公司承办的中俄友谊科技园项目也进展顺利,中俄友谊科技园精心选择了20余项俄罗斯高新科技项目提供中国国内,项目内容涉及机电、能源、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并在2004年夏季举办的第15届哈尔滨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上展出。

俄中两国在技术结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和工商业界应致力于进一步开拓这方面的潜力。

六、俄中合作中还明显存在一些滞后领域

在俄中合作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滞后领域。财政—银行领域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对外贸易银行、俄罗斯银行以及莫斯科人民银行在中国都设有代理处,办理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4月起也在莫斯科设立分行(埃洛斯),办理业务,但至今双方贸易结算依然主要在第3国银行(主要是美国银行)进行,这加大了企业间合作的难度。

近年来,这一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俄中两国银行互相增设分支机构,大中型商业银行之间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两国银行间贸易结算的业务量大幅增加;中俄银行之间还签署了出口买方信贷协议,为双边贸易提供融资便利;俄中银行还尝试为两国合作进行的大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与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签署了在信贷、结算、信息等各业务领域的全面合作协议。2002年12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提供了1亿美元的出口担保贷款。最值得提出的是,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俄罗斯储蓄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授权自己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分行实行本地结算业务。

但是,虽然边贸本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发展趋势良好,中俄银行结算却仍未成为边境贸易的主渠道。中俄边境贸易主要以民间贸易为主,交易金额小,交易品种多为农副产品,因此广泛使用现钞结算。大量的现钞交易助长了黑市的外汇买卖,并带来很大风险,还可能伴随走私、洗钱等问题。虽然中俄双方的许多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但由于双方银行和企业之间信用存在问题,而且俄中边境银行互设的边境贸易结算帐户较少,因此,俄中边境贸易结算中,结算方式原始,手段落后,银行结算大部分采用汇款方式,而且多数是通过第3国银行转汇,时间长、效率低、费用高。银行间的结算尚如此艰难,两国保险、金融领域的合作更是几近空白。

密切的经贸合作不能没有紧密的金融合作。俄中双方银行之间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双方银行以及银行与企业之间应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顺便提一点,我认为,为了提高俄国东部地区居民的购买力,应该在俄中边境地区专门成立俄中居民贷款银行。同时,有关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包括美国参加)共同成立东北亚发展国际银行的方案也值得进行全方位讨论。

七、投资规模小和宣传不到位制约了双方的合作

严重影响俄国社会、商界和地方行政当局同中国经济合作信心的,是中方对俄投资热情不高,甚至在中国十分需要俄国产品和原料的部门,中方都缺乏与俄国进行投资合作的积极性。双方目前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无论对两国各自的经济增长,还是对形成稳固的市场,拉动双方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所起的作用都十分有限。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多数中资企业规模很小,平均每户投资额不到10万美元。中国各种大型经贸团体接踵到俄罗斯访问、考察,但签约之后,往往杳无音信。中国东北地区有些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不愿涉足资金回收期长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多在短期的小型项目上进行合作。中国投资数量少,周期短,5 0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不足以创造发展长期合作的条件,使俄方对中国合作伙伴产生不信任感。

另外,中国企业对俄市场行情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跟不上俄居民消费需求和能力不断提高的步伐。在俄罗斯的中国经营者,普遍营销方式落后,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淡薄。一些中国产品包装不佳,印刷粗糙,甚至没有英俄文说明书或者常有翻译错误。如中国茶叶和大米在俄罗斯市场上由于没有实施品牌和精包装,通常采用数公斤、数十公斤的大包装,往往只能通过中间商用自己的品牌包装,俄罗斯人无法知道这是中国产品。一些俄罗斯公司宁可通过西方公司或港台公司进货。据估计,每年通过第3方进口到俄罗斯的中国商品价值高达50亿美元以上。

我建议,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广告宣传力度,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定位以及宣传手法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还要深入研究俄罗斯人的审美和消费心理。最有效的形式是中国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与中国政府的对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长期以来,中国对俄国宣传工作比较薄弱,广大俄国人民缺乏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中国应该加强和改进对俄宣传工作,针对俄国民众心态,增加亲切感,减少意识形态色彩,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加俄民众对中国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俄国社会和民众中的影响。

俄中两国同属世界大国,又是相互最大的邻国,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合作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提高这两个地区的合作,对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总趋势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要实现双方期望的目标,还须做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陆南泉.在新条件下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意义[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2)·

[2]李传勋.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走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6)·

[3]林跃勒.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问题与途径[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9).〔责任编辑 富燕妮〕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Northeast China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TitapehkoMikhail 2 XU Jin-qiu(translator)(1 Far East Russia Problem Research Institute,Russia;2 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130012)

Abstract:China government bring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vival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timely,and after Presi-dent Putin Reappointment,Russia increases the exploit to east area,hold out development of Siberia and Far east areaand economic trade relation inAsia and Pacific area,especiallythe cooperation to China.Russia and China should utilizethe regional advantage and complementary conditions,impel the cooperation to the two areas.Although Siberia and Fareast area setup tightrelations in product,economic trade,technology and science in economic reformto northeastChina,there exists some lagging areas.In the future,both Russia and China should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high technology cooperation.Key Words:Regional advantage,Historical chance,Enhance cooperation 《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6期

下载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旅游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人才战略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中非投资合作的战略选择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中非投资合作的战略选择 冯兴艳2011-06-03 摘 要: 为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将在非洲国家建设三至五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部分合作区已......

    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合作与交流

    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合作与交流摘要:班主任的工作繁重而琐碎,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根据笔者一年来的班主任经验总结,针对目前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级生源......

    中国海油与中船重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海油与中船重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 来源:《中国机械》2013年第04期 3月29日下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

    新闻-时代亿信与中钞达成战略合作

    时代亿信与中钞达成战略合作2012年11月,北京时代亿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亿信)与中钞信用卡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一家以产品研发和技术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十分重要,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

    《幼儿园合作手工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2

    《幼儿园合作手工活动的材料选择与应用》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广西区直第三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人:农凤英 韦芳燕《幼儿园合作手工活动的材料选择与应用》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

    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5篇

    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 程 洁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从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中收益匪浅,摸索到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中船集团与中国兵工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集5篇)

    中船集团与中国兵工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船集团与中国兵工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月14日,中国国防军工领域海、陆防务装备两大旗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