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5篇

时间:2019-05-13 03: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

第一篇: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

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从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中收益匪浅,摸索到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实践英语,掌握英语。运用“小组活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1.通过“小组活动式”学习,改善了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创建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小组活动式”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小组活动式”学习中的人际交往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受到了锻炼,在交往中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如何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外,还要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小组活动式”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是组织者、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民主。

5.摸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可行性的英语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热身——引入——操练——互动合作——学习评价。通过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的评课与反思,我们感觉到,何时组织小组活动式学习,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小组活动式学习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6.锻炼并形成了一支具有改革意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式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全组教师能够自觉地钻研、学习、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实验的过程是探索、进取、创新的过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验中获得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问题与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校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来说,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起了一个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遏制。成绩好的同学越学越有劲,自信心越来越强,成绩提升速度非常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越来越强。而学困生,尤其是毕业班的英语学困生,越学越吃力,兴趣越来越低,越来越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最终放弃了英语学习。因此,如何把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约束程度,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仍将是我们继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2.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于提高。随着新课程的持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最佳作用点,还需要各位英语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3.小组活动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强调对集体的评价,个别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教师也没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影响了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的效果。因此,英语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分工、评价方式及合作有效性的探索还有待深入研究。

4.课题研究需要强化课题组成员的协作。课题研究是一个集体行为,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协作才能出成果。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科研任务的,它必须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

5.课题研究需要得到鼓励与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教研员及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帮助,笔者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并表示感谢。课题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课题组成员工作量都比较重,课题研究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一个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学校对于课题研究工作应有量化考核措施,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没有终结,研究中也还存在不足,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体课题组成员将会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21世纪,以“学习共同体”为愿景的学校改革正全国各地推展开来。本学期我校的课堂改革也在校领导的带动下积极实施。一开学就提出了以“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完善生命”为终极目标的“七环四段导学课堂”。课堂倡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教材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每一位学生都是知识源、信息源,以此强调课堂开放互动,保障每一个学生去挑战学习——在寒假培训会上校长对新课堂构想的一席解析让我隐隐感到女儿的课堂学习缺失了很重要的东西。

身为课改时期的教师,女儿的遗憾不能再现。一学期来不断摸索积极前进,有两点小小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合作是前提,交流是主体。培养和建立学习小组,积极尝试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是新课堂模式实施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切准备是为了更好的合作。但合作最终是否有效就落到了 “交流” 上。怎样让孩子“好说”的性格从课下保持到课上。一直以来我和小组长们都积极为学员营造一个安全、支持、尊重的表达环境。“别怕错,有错我们谢谢你,你让大家避免再犯错”。少问或不问“为什么”,只问你是怎样想的,关注思维过程和真实想法,因为这要比说出正确答案更重要。多用支持、包容、激励、启发的话正面引导,不指责、批评、埋怨和要求。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以释放,自信心更加强盛。

(二)引导为辅,学习为主。“七环四段导学课堂”的第五个环节是“引导学习。这是教师的课堂实践环节,是教师教育风格的体现,是老师最容易犯“以讲代学”错误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巧妙、智慧地 “隐身”。如:这样的例子谁还能举一个?你能猜想、验证一下你的答案吗?说说你试怎么想的?有不同的吗?谁有不明白的问问xx老师?关于这类问题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吗?„„把学生推向前台,化学生的想法为课堂资源。想办法开启学生这个 “大素材库”,你会发现课堂是五彩纷呈的,你和孩子们都是幸福快乐的。

我想,课堂上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学习充满激情,他们是喜欢学习并愿意学习发起挑战的!

课堂因转变而美丽

2013-12-17 17:03| 发布人: tina670| 阅读: 246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教育十二五(2010——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改,伴随着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2011年,深圳市南山区课改将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课堂教学不进行深化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教师辛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解放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首先,“转变学习方式”解放了教师。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教师承担了很多本该学生能自主、合作解决的教学任务,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在作怪,绝大部分教师都担心自己的学生学不好、学不牢。事实上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试想,教师都不给学生了解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何谈实现梦想。

解放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本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的社会交往行为。合作需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人合作实现;探究则主要体现的是人的学习思维品质,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创新来源于每一次新的发现。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学习效果。

2.进行有质效的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课堂学习中的合作,能增加集体凝聚力,在交流探究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前,要分好小组,定好小组长。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合作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合作学习后还要组织反馈;作为学生要明确分工,理清问题轻重,相互补充直至达到目标。

二、减一分不少

1.问题减量不减质

自主、探究的课堂并不是完全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略。在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惑后,教师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能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低段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相反,教师提出一大堆问题,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有没有价值,只会费时费力,落得个事倍功半的结果。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课文《假如》一课时,笔者提出一个主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提问:作者用这支马良的神笔画了一幅怎样的画呢?

2、学生活动:请拿起笔,默读你喜欢的那一小节,出示要求:

1)请用单横线划出为谁画?

2)请用双横线划出为谁画了什么?

3)请用波浪线划出这样画为了什么?

3、你觉得小作者画的是一幅什么画?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你体会到了?

学完后利用一节课进行仿写,学生写出来的诗歌质量很好,还被选到校报上刊登。仿写成功,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学到了可以实际运用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果这节课一味去纠结一些小问题,只会将诗歌支解破碎,破坏了诗歌的整体美感,学生在仿写时也不难以达到目标。

2.减少课堂上无所事事的旁观者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环节时,经常会忽略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这些学生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地位,不动脑,不发表意见,对于别人的发言也听不进去。怎样减少合作学习中的旁观者呢?

(1)给出明确的任务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出明确的指令,确定每位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了才能开始合作学习。比如4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首先由小组定好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分工,组员服从分工并全力配合小组完成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长要让组员明确读什么,谁负责读什么。最后小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完成朗读任务。

(2)小组合作后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结束后的展示、评价环节不能省略。小组上台展示自己朗读的角色,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这些旁观者没有机会无所事事,通过小组合作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参与兴趣会得到增强。

3.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

笔者看过几个有关《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乌鸦喝水》、《动手做做看》等实践性很强的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把实践部分的内容搬到了课堂。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过程,教师亲自上阵准备道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直观,但教师都演示完了,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去动手实践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时,真的在教室安装了一颗仿真炸弹,随着激昂的朗读,老师踩下脚底的开关,一声巨响后教室到处充满烟雾。这一声巨响,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吓坏了,半天才平静下来。试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吗?

课堂上的直观演示可以减少,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笔者常常把课文的实践部分当成作业布置下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尝试,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论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论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勇于尝试,让课堂要来一场大的“减肥瘦身”运动,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能不美吗?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013-7-7 23:39| 发布人: shayimei| 阅读: 376 |

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式课堂教学

2013-4-17 15:38| 发布人: yesyesly| 阅读: 176 |

论文摘 要 情境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教学氛围和语言环境。可使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快速的掌握语言知识点,提高语言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现状,并提出一些完善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引 言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度发展,社会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家长和学校对英语教育的关注有时甚至达到了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地步,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已经成为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得重视、加强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已成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式的需要。而情境式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下面我来看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来实施情境式教学:

一、英语听力学习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在传统的听力教材过于枯燥,容易引人入睡的情况下,笔者想到了音乐。音乐对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其与英语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韵律、有节奏的音乐配以VCD或MTV,图文并茂的影视音像辅助材料,使学生能很快沉浸其中,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情趣盎然。此外,音乐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教学和文化层面之间的疑惑,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了解外国风俗、文化的平台;对增强学生的语感、陶冶性情和提高鉴赏力不无裨益。

二、英语背诵与情景表演相融合 对话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就是情境教学的内容。这些都最好需要学生能背诵下来的。但背诵是个人见人憎的活,怎么才能让他们乐意得接受这个任务呢?笔者就想到找情景表演帮忙。情景表演可分为:课文对话,根据课文改编的短剧以及每节课开场的Daily report。尤其是根据课文改编的英语短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景剧的精心设计,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热情。下面我们将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下中的一篇《We love all four seasons》作为例子,来挑选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A同学对大家提出问题:Do you like spring? What does spring make you think of?

B同学回答:Spring makes me think of rain.It is awful to walk in the streets when the weather is wet.这时B同学可以根据条件打开雨伞,甚至可以在教室洒点水。

C同学回答:Spring makes me think of animals.Some of them sleep for the whole winter.这时C同学可以模仿冬眠的小动物睡觉的样子。

这样变单调、枯燥、无意义和念经式的背书为创设特定情景、有情趣的英语情景剧,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不错。

三、利用情境教学进行语法学习

在教学语法时,老师应该尽量创设一些便于学生理解运用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就拿班上的学生举例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比较学生头发的长短、个子的高矮、身体的胖瘦、男女生数量的多少、某一首流行歌曲的受欢迎程度等等,这样学生感觉很真实,也觉得学起来很简单,语法规则也在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记忆下来。

很多学生都习惯了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法问题,而他们则是不停得笔记。可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与语法并不是特别强调。于是笔者尽量得把每种跟语法有关的问题以句型的形式列出来,只要求大家套用某种句型来表达某个意思,这样也算是给他们减轻一点负担吧。

四、单词记忆与游戏相结合

很多学生都跟笔者抱怨单词记不住,背完就忘,然后就要老师来传授一点记忆的诀窍了。笔者就给他们举例:car,汽车认识不?scar,那就是死汽车,把笔者的脸刮了,留了一道疤,scarf,把疤覆盖住,那就是丝巾的作用了。学生们在大笑之余,也开始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单词了!又比如,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竞赛,从A-Z带头的说出吃的单词来。哪组说的越多,哪组就是胜利!于是学生们全民参与,热闹非凡,动字典,电子词典,以前的笔记等等,说了一大堆的单词,比赛结束之后,笔者找了其中几个生僻单词问他们是否还记得,80%的人都能准确说出它们的中文意思,那么笔者的比赛也就算达到要求了。

五、结 语

情境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跟学生的授课交流中尽量用地道准确的英语;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对社会文化背景、上下文情景的选择要真切、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非语言手段(如动作、面部表情、姿态、声调高低等)和一切实物,尽量避免让学生形成陌生感,努力搭建一个他们所熟悉的场景。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发挥其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这一门语言。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2013-1-14 09:05| 发布人: jnfxhxx| 阅读: 436 |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高效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问题要大小得当,难易程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高效课堂的新学课,要采用导学新方案,对于导学案,一般情况下,它是由一位教师主备,再由其他同学科的教师补充,最后由大家共同讨论定稿。每位教师每周备一次导学案(一次备课),这位老师的电子稿则成为公共导学案,各科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或增加、或删减学习目标和任务题目(二次加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除此之外,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学生会如沐春风。

总之,“高效课堂”一般模式为教师当配角,学生当主角。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习好、学习较好、学习一般、学习较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生们互相督促帮扶、自发解决问题。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从上面这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影响着它的效能的发挥。因此,合作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并非“包治百病”的良方,还需要教师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并加以合理应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它的优和劣,因为教学组织形式只是反映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结构形式。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小学科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合作学习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的小组才能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敢做、敢说、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也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每个小组成员都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行为规范。这要求教师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使他们的讨论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操作、验证,然后讨论,使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规范合作的行为。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合作要专心,不讲题外话,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说话要有条理;与人争辩要和气,以理服人。„„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得以完成。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其目标就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我们在不少课堂上,还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同学发言之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为此,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

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从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听同学的发言。而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的,有人发言而无人真正倾听时,发言者就会觉得自己讲的话无关紧要,甚至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也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

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独立思考。

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这位同学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但对其他同学来说,是否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讨论就值得思考,至少象这样的“代言人”不能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为此,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讨论,包括要知道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有发言,要想办法限制那些发言时间过久的人,从而给其他同学留出发言时间。

无论是个体自评、组内互评,还是集体评价,对于学生个体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方式的评价都要突出“合作”两字。当别人发言时,他是怎样倾听的?当与别人发生争议时,他又是怎样说的?„„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后进生成功案例

2013-11-18 15:13| 发布人: tina670| 阅读: 210 |

案例:

一(4)班的学生罗同学,上课“生龙活虎”,要么搞小动作,要么找同桌讲话,或者大声说话,甚至在地上爬,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书写潦草,有时还忘记完成,常常挨妈妈批评„„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就象一条泥鳅一样逃,被抓住之后,经过一番教育后,他口头上答应 了。过后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讨厌班级里的同学。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讨厌班级里的同学?”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我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同学都就不和我玩。”我顺着问:“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来和他同座。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喜欢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本学期他的成绩在不断的进步,上课基本能静下来听课,还能积极发言了。

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耐心细心,持之以恒

我知道一个学生思想水平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谈话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一直反复的教育。对待罗同学,我反复抓,努力找机会去关心他,其中我做到“三不”:不急,不火,不粗暴;让他感觉到了学校的爱,教师的爱。

三、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谢同学和他结对学习,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研究 2012-8-12 13:57| 发布人: chenyiqin| 阅读: 1204 |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数学预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预习活动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出发,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预习作业,使它们充满乐趣,富有活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顺利地衔接,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课前 预习活动 作业设计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科学的设置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途径.但依然能够发现,部分老师在进行预习设计时,往往流于口头上、形式化的布置;同时更是缺少有效的预习活动规划,预习成为一种盲目、无序的活动,学生面对预习没有了动力,久而久之,能自觉坚持预习的学生人数慢慢减少.结合数学预习作业布置,落实反馈中所存在的问题,反思后发现,其实是教师“本位思想”作祟,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经过笔者多年的观察与调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相应策略:

一、研究的界定

1、预习:

学习活动本身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进行提前接触与熟悉.它作为一种独立学习尝试,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

2、课前预习活动:

相对于章节复习、学期复习而言,它是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小预习”活动方式.在课前,学习者往往通过旧知梳理、分析阅读、前置思考等等,这样的过程来实现.这样的预习耗时不多,却实现了“扫除障碍,明确目标”的前期准备,在心理上能形成有利的“暗示”.有了这样的目标牵引与任务驱动,其后续的课堂上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3、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即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从行为层面上来分析,它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技能、课堂学习效果,而采取的课前“学习预案”.广义的预习作业设计,不能固化理解为“机械的”问题堆砌.此时,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目的,它借由“问题”(即任务)驱动,而指向学生自主开展的有效前置性学习活动.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凸显了引导性的作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独立的学习尝试,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活动”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新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使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正是基于这样一点考虑:从尊重学习个体出发,围绕着学生日常体验,设计出有实效或有创造性的课前预习活动(或作业)预案,使学生乐学,富有活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为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进行顺利的衔接,由此整合了如下设计策略:

二、设计的策略

1、预习作业设计之“要求”

(1)课前预习作业忌“空泛”宜“扎实”,要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作业是否具有强烈的指向,是否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或多少页,第几课”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如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笔者为学生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设计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根据书上图2-5写出这些性质的数学语言,但考虑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数学语言比较难写,可设计三个填空题:请根据右图填空①∵AB=AC,∠BAD=∠CAD∴ ;②∵AB=AC,BD=DC∴ ;③∵AB=AC,AD⊥BC∴。

设计2:看懂例1后试做练习①等腰三角形有一内角为75度,那么顶角为 度;②等腰三角形有一内角为100度,那么底角为 度;③等腰三角形有一外角为75度,那么顶角为 度;④等腰三角形有一外角为100度,那么顶角为 度。

设计3:看懂例2后试着在自己的预习本上画一画,若有不懂请做好记号上课时提出来。

4、在预习本上做一做书P27的课内练习1、2两题。

我们也应考虑到,预习作业的量不要太多,多了学生一完不成,二就反感,三导致预习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切忌多多益善,而应精挑细选,要针对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行。

(2)课前预习作业忌“统一”宜“分层”,要有差异性。

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尽量分层设计,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切实使后进生预习时有事可做,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中学有所获。

如浙教版九上《2.2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第三课时的预习作业笔者分层设计为:

A类学生:试着自己推导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x2+bx+c(a≠0)变形成顶点式y=a(x+2)+的形式,然后能得到一般式的顶点公式(,)并记住顶点公式,在预习本上完成书P36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

B类学生:请看懂一般式变形成顶点式的推导过程,记住顶点公式,在预习本上完成书P36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

C类学生:只要记住顶点公式,模仿例4在预习本上完成书P36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A、B、C类学生是按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从好到差进行分类的。)

这样的预习作业考虑到了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更有利于达到预习的真正效果。

(3)课前预习作业忌“脱节”宜“联系”,要有点拨性。

由于预习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且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不宜大,要小,要把学习的“新知”孕伏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牵引”着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设计时要深入浅出,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有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引领与点拨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如浙教版九上《1.1反比例函数》的预习作业设计中可让学生去复习一下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便于上新课时比较着学习,使学生易于接受.

(4)课前预习作业忌“单一”宜“多样”,要有趣味性。预习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如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这节课中有一探究活动是关于七巧板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七巧板,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到互联网上查找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准备一副七巧板,搞清楚组成七巧板的七块形状及关系,并尽可能多地拼出各种图案,上新课时比一比哪个组知道的知识多、拼出的图案既多又有创意。

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有趣味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有效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需要立足于在“大同”的基础上要存“小异”.大同,是预习目标要求不可变,预习程序依然要具体可感可操作;小异,是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作业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预习成果.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做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问题的探讨,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甚至实验、手工制作等等来呈现预习成果,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和知识的准备。

(5)课前预习作业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

预习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要求时,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因此,预习作业不应只是单向的,应是双向的.作为教师则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

比如:对于学生普遍已能理解的知识,宜作略讲,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则要舍得花时间答疑解惑.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在A、B、C类学生中各抽取3-5本预习本(预习本上的内容见后面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形式的研究的第9点笔记式预习作业),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更有数,上课就更有利于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

当然,我们考虑“如何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使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预习反馈功能之外,关键还在于预习任务的设计决不能信手拈来,要将“预学案”的设计与课时学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学案”与作为课时学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这样,预习才能起到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2、预习作业设计之“样式” 预习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各种相应的预习作业:

(1)勾画式预习作业

勾什么?画什么?怎么勾?怎么画?用什么符号勾画,都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

例如:在预习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又如,书中的重要定义、定理、公式等要勾划出来,定义、定理里重要的字词要在下面做上着重符号。对几何作图题则可要求把相应的图形画在旁边,对几何中的定理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它的几何语言。又如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预习时,让学生根据右图写出它的几何语言:∵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PB⊥AB,PC⊥AC∴ PB=PC.因为根据经验学生在运用此定理时往往会漏写两个垂直,如果让他们一开始接触此定理时就清楚此定理的所有条件,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定理地理解,也更便于记忆和应用.再比如,对于一些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时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提问式预习作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问,把自己最想要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笔者认为数学课的预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问:

Ⅰ、否定式质疑——通过对定义、性质、定理、法则中的重点词语的否定产生疑问.

如预习全等三角形边角边的判定时,就可以通过否定而产生下列问题:①、“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中的“夹”字去掉换成“一”字行不行?②、把上面这个判定中的“对应”两个字去掉,换成“分别”行不行?③、以上如果行,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行,请各举反例说明。

Ⅱ、假设式质疑——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增加或减少关键限制词或部分条件而产生疑问.

例如在预习浙教版八下《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第二课时时有一合作学习:

一轮船以30 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如图),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 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 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 Km.

①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你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②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

③如果把航速改为10 Km/h,结果又会怎样?

Ⅲ、交换式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定义、性质、定理、法则、公式中的结论与条件交换,或交换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而产生疑问.

例如把“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改变成“整数是自然数和零”行不行? Ⅳ、对比式质疑——就是通过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而产生疑问.

如预习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的性质时,引导学生提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与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合作式预习作业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式预习作业有分工,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合作、能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浙教版八上《4.1抽样》时:让学生一起合作调查自己班里同学的视力情况,接着调查本校八年级全体学生的视力情况,然后统计出有多少八年级同学近视了?再想一想如果要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查?需要对全国所有的八年级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吗?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4)活动式预习作业

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将预习作业活动化,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学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预习中去。例如浙教版八下最后有一课题学习“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笔者为学生设计的预习作业是:①让学生找一根粗细均匀的小棒,找出它的重心在哪里?②找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纸板,找出它的重心在哪里?③找一块四边形形状的纸板,找出它的重心又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了不同形状重心怎么找。

(5)实验式预习作业 有的数学知识、数学结论可以通过做实验得到,让学生在预习中结合实验去分析、学习新课内容,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例如在预习浙教版七下3.3可能性和概率这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在家里找一颗骰子掷50次,记下每次的点数,算一算各点数的概率;找一枚硬币抛100次,记下正反面的次数,并算一下正反面的概率。比较以上概率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6)观察式预习作业

让学生课前先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收集资料,或做好观察记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美妙的镶嵌这节内容之前,笔者就让学生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各样有关镶嵌的图案,并试着画出它们的基本图案。在上课时把学生画的各种图案用投影放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归纳得到要镶嵌成功的条件,也能得到哪些正多边形可以单独镶嵌平面?哪几种正多边形可以组合镶嵌平面?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7)查阅式预习作业

有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学习内容涉及的领域几乎是学生完全陌生的,而有的学习内容有着特定处的境、特定的年代。因此,涉及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先一步熟悉学习内容,一则能为深入地学习做好准备,二则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浙教版八上有一课题学习:怎样选择较优方案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去家附近的移动公司或网上查找一下移动通讯服务的收费标准,有什么优惠措施?根据得到的优惠信息帮自己的家人选择一下哪种方式更优惠?(8)表格式预习作业

第二篇:小组合作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阶段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根据开学初郑富老师的小组合作策略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取得一定成绩。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发言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合作学习能力的实效性评价研究》阶段性总结

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但是随着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实效性评价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一、具体做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课题一确定,我校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6位老师组成实验组。为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小组活动制度,经常进行汇报交流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还及时展示实验成果。

(二)调查、分析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

实验初期,学校课题组为深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对我校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诊断分析。

(三)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的责任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他人的发言。记录员的责任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的算法、开放性习题的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质疑员的责任是对解题思路、算法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汇报员的责任是集合组内成员的观点,在班级进行反馈交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1)独立思考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

(2)有序讨论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对于学困生耐心帮助;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完成各自的角色责任,可以采用:组长示范,组员模仿;组员尝试,组长纠正。

(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可以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4)教师适时调控合作进程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4、探索如何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⑴多以鼓励为主,体验成功。

对于小组成员的激励,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对于小组的激励,可开展评比“红星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默契小组”等活动,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多种评价形式价有机结合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

二、研究成果

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已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实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学生通过各项评价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取意见,认识自我。学生能在评价中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矫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2、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人进步,人人成功。

4、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上,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归纳,方法由学生探索,结果由学生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朋友,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服务者。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做到亲切、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要重实质轻形式,改变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弊端。

2、重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3、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目前,这项研究尚未结束,这一教学方法还很不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三甲街道三甲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开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的研究。在所有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正因如此,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组组的具体方法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 1

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

小组。(如:公开发言或展示一人次1分,违纪或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可以自定)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课上公布一周小组总积分,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班主任还应协调好课任教师,经常到班级听课,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联合教师进行整改。课任教师也应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评价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也可综合评价。

三、小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小组的组建能通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本人自实行小组合作教学以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进步,所以在这里略做总结.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79年,美国的以为教育学家约瀚逊就论述了这种方法的种种好处。他这样写道:

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五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才刚刚试用了不长时间,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对它的研究仍有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让1+1+1+1大于4,创建一个真正具有实效的数学课堂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研究的目标!

下载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小组自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研究阶段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大全5篇)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 李伟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教师借助常规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戴新良 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分别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研究 准备阶段总结 葛家小学部 邓立辉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基......

    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总结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伴随着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进行,必然要建立......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总结(本站推荐)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 独店中心小学何拴成 一、课题简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下,建立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结构,它既能使教学理论得以......

    大班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共5篇)

    大班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洛南中学 梁朋利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汇报交流的实效性研究

    数学生本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汇报交流的实效性研究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较为突出。其中小组汇报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组内交流合作之......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