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大学网络教育市场调研离线答案(全)
《市场调研》作业集回答
第1章
绪论
1.1 说明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描述营销信息系统每一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与市场调研之间的关系。
答: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是由:内部资料记录系统、市场情报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市场研究系统,四个部分所组成的。
内部资料记录系统:是收集和综合包括企业各种报表和文字材料,如销售,财务,生产和库存等有关资料的系统。
市场情报系统:是指经常性地收集和检测正在发生的关于外部环境的生要事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市场情报系统的职能首先是要收集关于企业外部重要事件的信息,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收集关于竞争状况的信息。
信息分析系统:是由方法库、模型库和数据库等几部分所组成的。信息分析系统的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是保证营销信息系统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基础。
市场调研系统:是为一些特定的管理决策问题提供答案的研究系统。
1.2 比较探测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以及预测性调研在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手段等方面的差异。
答:探测性调研是指在对所研究的问题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问题的所在与性质,以及与问题 有关的外部环境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的研究。它是尽量利用二手资料,并采用方便的或由主观判断所决定的抽样,进行小范围的调查、案例分析和各种评价方法等来进行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文献检索和经验调查。
描述性调研的目的是对某些事物进行较精确的描述说明。与探测性调研相比它要求研究者先就辨认出所要研究的特定问题的可能答案等。
因果性调研是试图明确问题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预测性调研:是指在描述性调研与因果性调研的基础上,对未来市场需求与企业销售情况进行的质与量两个主面的预测。最简单的预测性调研就是在因果性调研的基础上得到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或销售量的预测。
1.3 比较横向调研与纵向调研之间的差异。分别举一个需要采用横向调研与纵向调研方法来解决的市场调研例子。
答:横向调研就是对某一时点所抽取的不同调查对象的一个样本所进行的一次性研究。横向调研的作用或者是掌握所调查对象的平均或总体水平,或者是了解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纵向调研则是对于同一个样本在不同时间中重复多次观察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的研究。纵向调研的目的和作用是了解所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发生的,更具体生动的变化状况。
1.4 说明下列调研各属于探测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还是预测性调研。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1)决定《家庭生活》杂志读者的人口统计方面特征的研究;(描述性调研)
(2)对于某种家电商品在一个试验市场上进行营销试验;(因果性调研)
(3)决定两种包装设计中消费者认为哪一种更现代化的市场研究;(预测性调研)
(4)决定当地超级市场近来销售额下降原因的调查研究。(因果性调研)
第2章
市场调研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2.1 说明与市场调研设计有关的常见误差的种类及其含义。
答:替代误差:由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调研人员所得到的信息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
测量误差:由于调研人员所需要信息的实际值与测量过程所提供的信息值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
实验误差:实验可以用来度量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变化对某一个因变量的影响。总体选择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准备从中收集数据的总体的确定不适当所引起的。抽样框架误差:抽样框架是指抽样时所依据的总体中个体的清单。
抽样误差:这是早由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没有代表性的样本所引起的。非随机抽样的选择误差:这是由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时得到的样本缺乏代表性所引起的。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所提供的调查答案中特别是在面对面的询问调查中,由于参加调查者的双方产生的误解,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造成被调查者所提供的答案不能全部反应他们的真实观点而引起的调查结果的误差。
不回答误差:这是由于调查 人员无法与所有样本联系,或者某些样本不能或不愿意回答部分或全部问题所引起的误差。
2.2 牙膏厂的市场调研部门总是发现,如果他们通过详细询问人们每天刷牙的次数,然后,根据每次所用的牙膏量,考虑可能的损失、浪费以及用到最后空管中所遗留的量,就可以得到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中对牙膏的最少消耗量的估计值。然而,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对牙膏需求量的估计总是偏高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是否可能设计一种新的市场调研方法,克服上述研究方法的缺点,使所得到的结果更准确。请说明新的调研方法的调研设计和实施办法。
答:对于涉及到个人形象和声誉的调研问题,消费者往往会提供一个社会可接受的,合理的答案又不是实际的答案。消费者清楚刷牙次数反映了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所以消费者尽量会提供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从而导致消费者回答的次数总是多于实际次数。如果采用经过改进的观察法来收集资料就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2.3 经验表明,通过调查对象自己统计报告所得到的对啤酒消费量的估计值,远远小于对同一批家庭的废弃啤酒瓶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答:不过大多数人不愿给人一个饮酒过量的印象,所以根据调查对象报告得到的估计值,远远小于实际值。
第3章 二手资料分析和定性调研法 3.1 比较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特点。说明如何评价二手资料的价值。
答:原始资料是指专门为当前所研究的问题收集的资料,二手资料是指不是专门为当前所研究的问题而收集的资料;二手资料的来源较窄,必须依靠直接的调查或实验来收集。二手资料来源广泛,可以通过搜索各种渠道来获得。一般地说,原始资料针对性强,有效性和可靠性好。二手资料与原始资料相比获得的渠道广,速度快,且费用省。
二手资料要适合于我们所调研的问题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二手资料必须是可以得到的即有可获得性,二是二手资料必须是与所调研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即有相关性,三是资料必须是精确的,即具有精确性,四是资料必须是能及时提供市场当前状况的,即具有及时性。
3.2 说明意向、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希望通过了解意向来预测其行为时,在什么情况下,预测的效果较好?在什么情况下,预测效果难以保证呢?
答:在意向、态度和行为中间,态度是最基本的。态度会决定意向,意向有可能导致行为。人们的态度和观点与其将来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是相当简单直接的。态度和观点越倾向于某一个方案,则行为也就会越倾向于选择这一方案。然而,尽管存在着如上所说的关系,但态度的度量还远远不能作为对行为进行可靠预测的依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态度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态度的表达与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以及人们在决定态度时往往考虑欠周等原因,都会影响利用态度和观点进行分析时所得到结果的有效性。
3.3 说明定性调研法与定量调研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讨论定性调研的优缺点各有哪一些?
答:定性调研是依靠调研人员的“直觉”来获取资料,通过感受、分析和判断得出调研结果的一种方法。相反,定量调研是调研人员依靠对于从较大数量的样本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程度,作为决策依据的一种调研方法。两种调研方法各有优缺点,都是市场调研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3.4 简述如何实施焦点群体访谈法,说明焦点群体访谈法的应用要点。
答:为了何证焦点群体访谈的成功除了物色合格的主持人外,还必须有一份事先精心准备的讨论指南。讨论指南是一份关于访谈中所要涉及话题的提纲。讨论指南一般是由主持人根据调研内容和要求来设计的。为了何证访谈的效果,主持人在设计好讨论指南后最好征得调研项目主管和其他调研人员的认可,保证讨论指南确实包含所有与主题有关的重要话题。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要在群体中建立起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主持人要解释小组中相互交流的规规则和讨论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阶段重点是由主持人激发群体成员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第三阶段是要及时地总结群估成员的意见,决定群体成员对某种意见的同意程度。
3.5 什么是心理反射技术?说明最常用的心理反射技术有哪些。
答:心理反射技术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代表自己表明立场时,他可能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如果给他一个面具,他就会说出真相。在市场调查中如果直接询问被调查者有关动机和偏好等问题时,他们一般不会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会为自己的回答感到尴尬。许多被调查者为了令访谈人员高兴,故意不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只说出人们普遍认为的“正确的”答案。不过,如果给应答者某些刺激,并允许他们自由回答,他们可能就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6 说明获得下列二手数据资料的最佳来源各是什么?
(1)某市居民家用汽车的拥有情况。
某市车辆管理所
(2)某市居民的婚姻情况。
某市民政局或统计局
(3)某市最大的十家餐饮企业的年营业额。
某市餐饮行业协会
(4)某市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状况。
某市工商管理、税务或银行等部门
第4章 原始资料的调研方法
4.1 比较个人访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邮寄问卷调查的优缺点。说明每一种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形。
答:个人访谈的优点:给受访者回答问题以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能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资料。由于个人访谈法是面对面的采访,拒绝的可以比较低,因此,不回答误差全比其他询问方法要小。个人访谈适合于收集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料,不管是简短的还是详细的,采用个人访谈法都是合适的。缺点:要选派训练有素的访谈人员进行调查,其费用要比采用其他方法昂贵得多。面对面的询问调查容易产生回答误差,特别是对于经验不足的访谈人员来说理是如此。
电话调查法的优点:与个人访谈相比费用相对较低,特别是,当被调查者相当分散时,这种优点就更加明显了。及时性好,速度快,能调查到正在发生的行为状况,比较个人访谈法和邮寄问卷法所收集到的信息都要迅速及时,避免了因被调查者事后遗忘所造成的误差。缺点:电话调查法拒绝率较高,所收到的信息数量较少,类型单一。得到的结果也可能缺乏代表性。
邮寄问卷调查法优点:回答误差较少,可以匿名回答,还可以肖除调查人选择调查样本时由于个人偏好的影响所造成的误差。相对于个人访谈法费用较低。缺点:回收率低,通过邮寄问卷调查通常也只能得到数量和深度都很有限的信息,邮寄问卷调查法还受到被调查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时间上耽误的影响。实施邮寄问卷调查法时,要得到一张事适的邮寄对象的地址清单也是不容易的。
决定选 择哪一种询问调查方法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是,调查对所收集到信息质量的要求。第二是考虑一般总是调研项目对时间性的要求。第三是考虑回收率。
4.2 比较询问调查与观察调查所获得信息的优缺点。
答:用询问调查法所得到的资料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的特点,有些被调查都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情愿提供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答案。也有些人不愿与调查人员合作,既不愿口头回答问题,也不愿填写调查问卷,使得询问调查无法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实验法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以很费时。此时,市场调研人员最好就应用观察法来收集资料。观察法与询问法不同,只能简单地观察人们现在的行为或过行为的结果。由此可见,通过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正是这咱调查方法的应用不如询问调查法广泛的原因。但是观察法也有其优点,就是所得到的资料通常 比较客观真实,因此,也是市场调研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4.3 说明观察调查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
1、资料必须是能够通过观察得到的。观察法常常无法获得关于态度、动机和观点方面的信息资料,主要局限于获得行为信息。当然,通过观察行为来推测态度和动机也是可能的,介总不是最好的办法。
2、所观察的行为和事物必须是重复、经常发生的,也是可以预见的,否则,采用观察法的代价太高了。
3、所观察的事物或对象发生和发展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要合适。事件接续的时间太长,要通过观察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所花的时间和费用就会很高,这两种情形都不适合采用观察的办法。
4.4 讨论观察调查法的分类方法,举例说明每种观察调查法的应用。
答:
1、自然观察和受控观察。
2、秘密观察和公开观察。
3、结构化观察和非结构化观察、4、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5、人员观察和机械观察。
第5章 市场信息的度量
5.1 说明下列问题中所使用的度量尺度类型。
等距尺度
(1)我很喜欢玩网络游戏。
不同意 同意
(2)请问您对所使用手机质量的满意程度是:
等距尺度
很不满意___
不满意___
中立___
满意___
很满意___
(3)请问您的婚姻状况是:
分类尺度
未婚___
已婚___
丧偶___
寡居___
(4)请问您的职称是
排序尺度
高级工程师___ 工程师___ 助理工程师___ 技术员___
(5)请问您的工作年限长短是______年。
比例尺度
5.2 说明态度的直接度量法与间接度量法,说明采用态度间接度量法的优点。
答:态度直接度量法是由调研人员事先确定一组问题,按这组问题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再由被调查者自己决定对于所指定的有关问题的态度。这就是说,度量中所调查的问题是由调研人员事先就议定好的。为了避免所选取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好是让被调查者自己选择决定调查中所采用的问题,以便使调查结果更客观合理。这种态度的调查度量法称作间接度量法。态度间接度量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通过向部分被调查者进行预调查,确定出最后用以度量被调查者态度的一组问题。由这组特殊问题组成量表。然后,再依据量表进行正式的测试度量。常用的间接度量法主要有沙斯通量表法和赖克梯量表法。
5.3 红光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为了应用赖克梯量表法调查当地居民对本公司的态度,拟定了一张赖克梯量表,其中有如下一些陈述。评价这些陈述是否合理,说明理由。(1)公司所在的地段很繁华。(2)公司有一个专用的停车场。
(3)公司职员的文化水平都在大专以上。(4)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很好。
其中的(2)和(3)是事实应当去掉
5.4 某调查人员根据一张法赖克梯量表得到对甲、乙两人态度的调查结果如下:
陈述
甲的态度
乙的态度 在图书馆看书是一种享受
强烈反对
同意 图书馆的气氛很沉闷
同意
不同意
在图书馆常能遇到有学问的人
同意
强烈同意 图书馆找资料很不方便
强烈同意
同意 一般地说,图书馆没好书
同意
不同意
请应用赖克梯量表法说明甲、乙两人对图书馆的态度的度量值分别是多少?他们的度量值差异说明了什么?
答:甲的态度总分是-5分,是强烈否定的。乙的态度总分是4分,是相当肯定的。
第6章 调查问卷的设计
6.1 什么叫排除性和初步筛选性问题,说明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排除性和初步筛选性问题是位于调查问卷的开头的,将本身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的专业人士,以及从事所调查的特定行业或职业的人员排除在外题目。它们的作用,第一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第二是达到保密的目的。
6.2 比较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优劣,及适用条件。
答:开放式问题优点是为被调查者提供了表达最确切答案的机会。缺点:
1、调查结果难于记录
2、即使回答被成功地良录下来,也难以整理和概括。
封闭式问题优点都是对被调查者来讲比较容易回答,减少了由于被调查者的表达能力,以及调研人员的理解能力对调研结果的影响。缺点:
1、问题的设计并不容易。
2、封闭式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受给出的选项数量和内容的限制和影响。
3、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封闭式问题进行调查对结果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6.3 说明在决定封闭式问题选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答:首先要遵守以下原则:1选项数目要合理。2选项应当互斥、完整、精确和有意义。
3、涉及分类的选项设置要符合常规的要求。
4、不宜总是设置“不知道”的选项。
5、尽量避免因选项排列次序造的误差。6.4 说明决定问题排列次序的原则有哪些?
答:
1、问题排序一般应当从大到小,从普通到具体。
2、敏感的,带有威胁性的问题应该尽量放在后面。
3、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人主题时过渡一定要自然,合理和顺畅,富有逻辑性。
4、从问题内容上看,遵循行为太度意向的顺序。
5、从问题涉及上看,要遵守现在,过去,将来的次序。
6、对于比较复杂的,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回忆或计算的问题应当放在问卷的末尾。
6.5 分析和评价下列问题设计的合理性:
(1)您了解和拥护我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法吗?这是一个双重复合问题
是_____
否_____
(2)您玩网络游戏的频率是?选项含义不明确
不太频繁_____ 偶尔_____ 频繁_____ 非常频繁_____
(3)既然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已经广泛地得到了证实,您对吸烟的态度是?诱导式问题
强烈反对_____ 反对_____ 中立_____ 支持_____ 强烈支持_____
(4)当您外出吃饭时,有时是否会在同一家餐馆吃饭?内容过于笼统,“有时”的含义不定
是_____
否_____
(5)您认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是否足够充分?题目含义太宽泛
充分_____
不充分_____
(6)人人都知道十几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经常吵架。近来您和您的父母在哪些事情上争吵过?
提出权威观点
6.6 评价下列问题设计,并说明应当如何修改。
(1)您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父母供给_____ 勤工俭学_____ 贷款_____ 亲朋接济_____
(2)您会在哪里购买您的大多数衣服?
百货公司_____ 超市_____ 专卖店_____ 专业市场_____
(3)您通常是在就餐时和非就餐时都喝饮料,还是不是?
是_____
否_____
6.7 绿马公司计划对其电动车产品的用户进行一次调查,以确定顾客的满意度,同时,还希望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问卷设计人员初步拟定了下列一些需要调研的问题。请您对下列问题进行排序。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速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乘坐绿马电动车舒服程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操作绿马电动车便捷性的?
·请问您对绿马电动车的总体评价如何?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安全性的?
·请问您是何时购买绿马电动车的?
·请问您是否有更新绿马电动车的意向? 正确的次序是:
·请问您是何时购买绿马电动车的?
·请问您对绿马电动车的总体评价如何?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速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乘坐绿马电动车舒服程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操作绿马电动车便捷性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安全性的?
·请问您是否有更新绿马电动车的意向?
第7章 抽样设计和现场调查
7.1 随机抽样的效果是否一定比非随机抽样要好?说明市场调研中经常采用非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因。
答:随机抽样在受到费用和时间两个因素的制约的情况下,效果不一定比非随机抽样好。市场调研中经常采用非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因除了受到费用和时间的限制外,还受到市场调研对象及其分布的特点的影响。
7.2 讨论和分析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之间的差异,并举例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第8章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8.1 为了调查某100万人口的城市中人均消费某种果酒的情况,调研设计决定选取2000人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对这种果酒消费情况的初步分析,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者是小市场面。第一层是18岁以上的男性居民。第二层是18岁以上的女性居民。第三层是18岁以下的男女青少年。根据二手资料的调查,该城市中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口比例分别为38.5%、38.5%和23%。因此,在各层中按比例选取样本,分别选取770,770和460人作为样本,并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各层中回收的问卷数分别为540、444和216,合计1200人,总的回收率仅为60%。调查得到第一层人均年消费量为5.5公斤,第二层为1.2公斤,第三层为0.1公斤。问调查总体的人均年消费量的估计值为多少? 解:错误的结果是:5.5×0.45+1.2×0.37+0.1×0.18=2.937(公斤)
正确的结果是:5.5×0.385+1.2×0.385+0.1×0.23=2.6025(公斤)
第9章 调研结果的报告、评价和跟踪
9.1 说明书面报告通常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答:说明书面报告通常是由:标题页、目录、内容概要、引言、调研方法、调研的发现与结果、调研工作的局限性、结论和建议、附录和参考书目所组成的。
9.2 说明书面报告中内容概要,发现,结论和建议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答:内容概要要使经理们在很短时间内就了解报告的大概,要是时间允许或者经理们对概要所介绍的内容感兴趣。内容概要要能够精确地综述报告的所有基本部分,包括所有主要的事实、发现的结果以及结论。发现的结果是整个调研报告的主要部分。为让读者容易理解调研的发现与结果,对于所用的数据要进行合理的组织。结论是对发现和结果的总结,结论常常会改变或否定研究开始阶段所做出的假定。建议是调研人员对今后行动所提出的意见。
9.3 说明为什么在提交书面报告的同时,还应当做一个口头报告的原因。
答:在提交书面报告的同时,还应当做一个口头报告的原因是尽管调研报告写得非常完美,但可能仍然不能引起经理们的兴趣,他们在漫不经心地阅读之后,会把报告扔在一边。人们对报告的意思也可能产生误会。同时,书面报告也不能回答阅读者提出的疑问。所以,调研人员应当尽量争取到向与所调研的项目有关的经理们进行口头报告的机会,当面解释,回答问题,直接得到反馈意见并解答疑问。
第二篇:市场调研与分析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市场调研与分析》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第1章绪论
1.1 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是由:内部资料系统、市场情报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市场研究系统,四个部分所组成的。每一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与市场调研之间的关系参看教材P6-8。
1.2 探测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以及预测性调研在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参看教材P9-13。
1.3 横向调研就是对某一时点所抽取的不同调查对象的一个样本所进行的一次性研究。横向调研的作用或者是掌握所调查对象的平均或总体水平,或者是了解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纵向调研则是对于同一个样本在不同时间中重复多次观察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的研究。纵向调研的目的和作用是了解所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发生的,更具体生动的变化状况。
1.4(1)描述性调研;(2)因果性调研;(3)预测性调研;(4)因果性调研。
第2章市场调研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2.1 市场调研设计中常见误差有:替代误差、测量误差、实验误差、总体选择误差、抽样框架误差、抽样误差、非随机抽样的选择误差、回答误差和非回答误差等。每种误差的含义见教材P24-25。
2.2 公司在决定自己调研还是委托调研时主要应当考虑如下四个因素:经济因素、技术专长、问题的影响面和结果的权威性、以及管理和保密上的需要。
2.3 对于涉及到个人形象和声誉的调研问题,消费者往往会提供一个社会可接受的,合理的答案又不是实际的答案。消费者清楚刷牙次数反映了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所以消费者尽量会提供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从而导致消费者回答的次数总是多于实际次数。如果采用经过改进的观察法来收集资料就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第3章程二手资料分析和定性调研法
3.1 比较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特点,应当从资料的可获得性、相关性、精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说明。评价二手资料价值的方法参看教材P50。
3.2在意向、态度和行为中间,态度是最基本的。态度会决定意向,意向有可能导
致行为。人们的态度和观点与其将来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是相当简单直接的。态度和观点越倾向于某一个方案,则行为也就会越倾向于选择这一方案。然而,尽管存在着如上所说的关系,但态度的度量还远远不能作为对行为进行可靠预测的依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态度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态度的表达与采取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以及人们在决定态度时往往考虑欠周等原因,都会影响利用态度和观点进行分析时所得到结果的有效性。参看教材P56。
3.3 定性调研是依靠调研人员的“直觉”来获取资料,通过感受、分析和判断得出调研结果的一种方法。相反,定量调研是调研人员依靠对于从较大数量的样本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程度,作为决策依据的一种调研方法。两种调研方法各有优缺点,都是市场调研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参看教材P63。
3.4 如何实施焦点群体访谈法和焦点群体访谈法的应用要点,参看教材P66-68。
3.5 心理反射技术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代表自己表明立场时,他可能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如果给他一个面具,他就会说出真相。在市场调查中如果直接询问被调查者有关动机和偏好等问题时,他们一般不会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会为自己的回答感到尴尬。许多被调查者为了令访谈人员高兴,故意不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只说出人们普遍认为的“正确的”答案。不过,如果给应答者某些刺激,并允许他们自由回答,他们可能就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4章 原始资料的调研方法
4.1 比较个人访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邮寄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参看教材P80-85。适用情形参看教材P88-89。
4.2 比较询问调查与观察调查所获得信息的优缺点,参看教材P92。
4.3 观察调查法的适用条件,参看教材P93。
4.4 讨论观察调查法的分类方法,参看教材P93-94。
第5章 市场信息的度量
5.1(1)等距尺度。(2)等距尺度。(3)分类尺度。(4)排序尺度。(5)比例尺度。
5.2 态度直接度量法是由调研人员事先确定一组问题,按这组问题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再由被调查者自己决定对于所指定的有关问题的态度。这就是说,度量中所调查的问题是由调研人员事先就议定好的。为了避免所选取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好是让被调查者自己选择决定调查中所采用的问题,以便使调查结果更客观合理。这种态度的调查度量法称作间接度量法。态度间接度量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通过向部分被调查
者进行预调查,确定出最后用以度量被调查者态度的一组问题。由这组特殊问题组成量表。然后,再依据量表进行正式的测试度量。常用的间接度量法主要有沙斯通量表法和赖克梯量表法。参看教材P126。
5.3 其中的(2)和(3)是事实应当去掉。
5.4甲的态度总分是-5分,是强烈否定的。乙的态度总分是4分,是相当肯定的。计算方法参看P127例。
第6章 调查问卷的设计
6.1 排除性和初步筛选性问题是位于调查问卷的开头的,将本身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的专业人士,以及从事所调查的特定行业或职业的人员排除在外题目。它们的作用,第一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第二是达到保密的目的。参看教材P141。
6.2 比较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参看教材P144-149。
6.3 决定封闭式问题选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参看教材P147-149。
6.4 决定问题排列次序的原则,参看教材P150。
6.5(1)这是一个双重复合问题。
(2)选项含义不明确
(3)诱导式问题。
(4)内容过于笼统,“有时”的含义不定。
(5)题目含义太宽泛。
(6)提出权威观点。
6.6(1)“主要来源”含义不清。
(2)“大多数”用词不当。
(3)“在就餐时和非就餐时都喝饮料”含义过于宽泛。
6.7 正确的次序是:
·请问您是何时购买绿马电动车的?
·请问您对绿马电动车的总体评价如何?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速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乘坐绿马电动车舒服程度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操作绿马电动车便捷性的?
·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绿马电动车的安全性的?
·请问您是否有更新绿马电动车的意向?
第7章 抽样设计和现场调查
7.1 随机抽样在受到费用和时间两个因素的制约的情况下,效果不一定比非随机抽样好。市场调研中经常采用非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因除了受到费用和时间的限制外,还受到市场调研对象及其分布的特点的影响。参看教材P163-164。
7.2 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之间的差异,参看教材P170-172。
第8章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8.1 按习惯上方案二更加合理。
8.2 解:错误的结果是:5.5×0.45+1.2×0.37+0.1×0.18=2.937(公斤)
正确的结果是:5.5×0.385+1.2×0.385+0.1×0.23=2.6025(公斤)
第9章 调研结果的报告、评价和跟踪
9.1 说明书面报告通常是由:标题页、目录、内容概要、引言、调研方法、调研的发现与结果、调研工作的局限性、结论和建议、附录和参考书目所组成的。
9.2 内容概要要使经理们在很短时间内就了解报告的大概,要是时间允许或者经理们对概要所介绍的内容感兴趣。内容概要要能够精确地综述报告的所有基本部分,包括所有主要的事实、发现的结果以及结论。发现的结果是整个调研报告的主要部分。为让读者容易理解调研的发现与结果,对于所用的数据要进行合理的组织。结论是对发现和结果的总结,结论常常会改变或否定研究开始阶段所做出的假定。建议是调研人员对今后行动所提出的意见。
9.3 在提交书面报告的同时,还应当做一个口头报告的原因是尽管调研报告写得非常完美,但可能仍然不能引起经理们的兴趣,他们在漫不经心地阅读之后,会把报告扔在一边。人们对报告的意思也可能产生误会。同时,书面报告也不能回答阅读者提出的疑问。所以,调研人员应当尽量争取到向与所调研的项目有关的经理们进行口头报告的机会,当面解释,回答问题,直接得到反馈意见并解答疑问。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科《大学语文》离线作业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大学语文》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B)
A、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郭茂倩C、清代的赵殿成D、近代的王国维
2.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
A、清新自然B、豪迈飘逸C、沉郁顿挫D、朦胧绵邈
3.《荀子》所阐发的思想属于(C)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B)
A、苏轼B、柳永C、姜夔D、李清照
5.《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手法是(C)
A、赋B、比C、兴D、比兼兴
6.《楚辞》的编撰者是(D)
A、宋玉B、王逸C、屈原D、刘向
7.下列诗作属于思妇诗的是(C)
A、《诗经·周南·汉广》B、《诗经·邶风·燕燕》
C、《诗经·卫风·伯兮》D、《诗经·王风·黍离》
8.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送别深厚情意的是(D)
A、“燕燕于飞,差池其羽”B、“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C、“终温且惠,淑慎其身”D、“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9.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的是(C)
A、“伯兮朅兮,邦之桀兮”B、“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C、“自伯之东,首如飞蓬”D、“岂无膏沐,谁适为客”
10.对后代“秋兴”主题产生影响,构成完美“悲秋图”的诗句是(A)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C、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1.“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D)
A、赋B、比C、兴D、比兼兴
12.长沮、桀溺的形象是(C)
A、隐居避世、未能忘情的隐士B、孔子的学生,季氏的家臣
C、躬耕垄亩的冷漠的隐士D、积极进取的救世之士
13.“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修辞手法(B)
A、夸张B、比喻C、对偶D、层递
14.张孝祥《念奴娇》抒发的情感是(A)
A、豪爽坦荡的志士情怀B、伤今怀古的黍离之悲
C、物是人非的飘零之痛D、请缨无路的末路之叹
15. 40年代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A)
A、钱钟书的《围城》B、茅盾的《腐蚀》
C、老舍的《四世同堂》D、张爱玲的《金锁记》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音韵特点。
《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
2、简述《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艺术特色。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巧妙地表现了士兵内心的复杂感情。
(2)在情景结合上,以“杨柳依依”来反衬背井离乡的哀伤,以“雨雪霏霏”来反衬归来的喜悦,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结合《金锁记》具体描写,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
(1)《金锁记》的故事紧扣人物命运而展开,情节富于传奇性,同时又交织入人物心理变态发展这条线,不只是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也神话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2)小说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有时用来点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泽来算计七巧的钱的时候,七巧虽然对昔日的欢爱还有些留恋,但又看破季泽在欺骗她,她恨季泽,狠心把他骂跑了,这时候,被打翻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酸梅汤”就是七巧当时复杂心情的描写,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儿。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如文中,共六次写到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写,如何象征地烘托人物的情绪,营造作品的氛围。
(3)小说的语言特有韵味。张爱玲的语言文白相济,雅俗结合,有些像《红楼梦》的笔致。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苍凉的意味。
2、如何理解《日出》的社会批判性主题?
《日出》以陈白露为中心,连接起了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全貌。
(1)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矛盾现象,就是曹禺《日出》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个社会的核心就是“钱”。
(2)我们可以说曹禺用《日出》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以钱为核心的社会的“吃人”,批判的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第四篇: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离线作业答案
第四章:劳动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有机整体。
二、简答题
1.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2.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表明:(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都归劳动法调整。(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中,仅限于劳动合同关系归劳动法调整。(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即公务员和依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及农村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的劳动关系,不归劳动法调整,而分别归相应的公务员法、农业法、军事法调整。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可表述为以下各项:(1)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三、论述题
1.(一)公法和私法的基本划分
公法涉及宏观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公法不得由当事人协议变更,即公法关系完全依法设定;私法涉及私人(公民个人和法人)利益,即微观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协议就是法律”,即私法关系允许协议设定。民法是私法的典型,行政法是公法的典型,劳动法、经济法则被视为兼有公法和私法性质(或曰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
(二)西方国家劳动法的私法公法化
在西方国家,当劳动关系最初由民法调整时,作为雇佣合同关系而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是纯粹的私法关系;当劳动关系从民法中独立出来由劳动法调整以后,继续允许雇主与劳动者以合同形式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但同时又对劳动关系作出许多必须由雇主严格遵循而不容其自主选择或与劳动者协议变通的规定,如最低就业年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劳动基准。雇主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遵守劳动基准,不仅是对劳动者的义务而且也是对国家的义务。雇主若不遵守劳动基准,就由有关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于是,劳动关系不再只是私法关系,而是一种具有公法关系性质的私法关系。因而,劳动法被称为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
(三)我国劳动法的公法私法化
在我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公私法性质变化情况,正好与西方国家相反。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实行的是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统规统调的工资制度和统包统揽的劳动保险制度,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劳动行政关系的延伸和附属物,属于纯粹的公法关系,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劳动法实际上是劳动行政法,属于完全意义的公法。实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后,企业被赋予用工自主权,劳动者被赋予择业自主权;劳动合同的普遍推行,使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内容越来越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劳动行政职能由对劳动关系的决定和支配,逐渐转变为对劳动关系的指导、监督和保障。这样,劳动关系不再是纯粹的公法关系,而兼有私法关系属性,原来只是公法的劳动法也随之兼有了私法特色。因而可以说,我国劳动法是一个公法私法化的法律部门。
2.(一)劳动法是劳动者保护法的主要表现
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无庸置疑,劳动法要保护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但是,在总体上它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中,偏重于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可以说,劳动法对劳动者是权利本位,对用人单位则是义务本位。(2)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以强行性规范规定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对用人单位利益,则无这种保护性规定。(3)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即不仅规定必备的许可性条件,而且规定具体的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有的国家不规定条件,有的国家则只规定许可性条件而不规定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4)在劳动监察制度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或者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至于劳动者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许多国家并不规定为劳动监察的对象。
(二)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理由 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是因为:(1)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2)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劳动
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生存。所以,在法律上,需要特别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
3.保护劳动者,历来是各国劳动法所奉行的主旨。劳动法应当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全面、平等、优先和最基本的保护。
所谓全面保护,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财产权益还是人身权益,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无论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哪个方面,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缔结以前、缔结以后或终止以后,都要置于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谓平等保护,即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其含义和要求包括两个层次:(1)各种劳动者平等保护。(2)对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所谓优先保护,即在特定条件下,当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与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应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所谓基本保护,即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保护。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人身安全健康、基本生活需要等利益属于基本利益,是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劳动者首先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
4.“单保护”表述与“双保护”表述,实质上反映出劳动法理念(倾斜保护)与民法理念(平等保护)之间的差异。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第1条既坚持了劳动法“单
保护”的立法宗旨(即“维权”宗旨),又强调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即注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对此应予充分肯定。
劳动法是劳动者保护法。毋庸置疑,劳动法要保护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但是,在总体上它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中,偏重于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可以说,劳动法对劳动者是权利本位,对用人单位则是义务本位。(2)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以强行性规范规定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对用人单位利益,则无这种保护性规定。(3)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即不仅规定必备的许可性条件,而且规定具体的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有的国家不规定条件,有的国家则只规定许可性条件而不规定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4)在劳动监察制度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或者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至于劳动者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许多国家并不规定为劳动监察的对象。
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是因为:(1)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2)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
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生存。所以,在法律上,需要特别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
(若选择从其他角度进行论述的,例如从公法与私法的兼容即社会法的角度,从劳动法与民法理念差异的角度,或者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内涵的角度等加以阐发的,只要言之有理,亦酌情给分。)
5.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劳动关系,而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在回答本部分内容时,应紧密联系题中所给草案条款展开论述,例如结合该草案条款中提及的双方特定主体、隶属性或称从属性标准、有酬劳动等关键词进行阐析。)
第五章:法律关系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所确认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 6
发生、续延、变更、暂停或终止的客观情况。
第六章:劳动法主体
一、名词解释题
1.用人单位团体,是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
2.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二、简答题
1.公民的劳动者资格主要有下述特征:(1)产生的时间和根据方面。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开始于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以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为根据。(2)终止的时间和原因方面。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均由于公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同时终止,认定公民劳动能力是否完全丧失应以国家规定的标准为依据。(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相互关系方面。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统一而不可分割,一般都只能由本人实现,不允许他人代理。(4)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制约因素方面。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受到的许多限制,对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来说,并不存在。
2.公民成为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前提条件,这在法学上统称为劳动者资格(或称主体资格)。它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要受以下主要因素的制约:(1)户籍。(2)职数。(3)制裁。劳动行为能力主要取决或受制于下述因素:(1)年龄。(2)健康。(3)智力。(4)行为自由。
3.用人单位的资格,其内容包括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制约用人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有:(1)职工编制和招工指标。(2)职工录用基本条件。(3)工资总额和最低工资标准。(4)法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5)社会责任。用人行为能力的范围主要受下述因素的制约:(1)财产因素。(2)技术因素。(3)组织因素。
劳动关系协调篇
第八章:劳动合同
一、简答题
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其中的赔偿项目包括:招收录用劳动者所支付的费用;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项目。
二、论述题
1.首先,劳动合同关系与民事合同关系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区别:(1)民事合同关系的双方主体可以是各种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而劳动合同关系的双方主体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2)民事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为完全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没有隶属性;而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则既有平等性,又有隶属性。(3)民事合同关系在通常情形下要么是财产关系,要么是人身关系,一般不能是二者的统一体;而劳动合同关系则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这也就意味着在原有的民事合同体系内,确实已难以包容与民事合同具有不同特征的劳动合同。
其次,以强调“意思自治”、形式平等为基本特征的民事合同,其订立和履行方式等均难以改变劳动者在现实劳动关系中的弱者身份,难以实现追求实质平等、体现“社会妥当性”等全新的法治社会价值目标。于是,国家动用公权力介入并干预原先属于私法自治范畴的劳动合同领域,以保护弱者权益,践行“社会正义”的法治理念。国家这种公权力的介入和干预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有:(1)发布实施劳动基准(最低劳动标准)。(2)颁布实施强行性规范。(3)一定范围内用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在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直接分配权利和义务。(4)实施劳动监察。
总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有在不与劳动
基准和强行性规范相抵触的情形下,始受到法律的肯定性评价及其相应的保护。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已不是一种完全私法意义上的合同,而是一种在“契约自由”原则基础上渗透了国家公权力必要干预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合同。这种干预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在劳动法的“劳动者权利本位、用人单位义务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关系的具体平等、结果平等和实质平等,使双方的利益格局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当然,并不能否认,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有着极为紧密的渊源关系,民事合同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仍然可以在劳动合同制度中得以适用。
三、案例分析题
1.(1)违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仍应支付劳动报酬。
(2)违法。用人单位不能即时辞退,而负有提前30日预告劳动者本人的义务。
(3)违法。我国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4)违法。对劳动者应当实行合理(又称酌情)赔偿原则。(5)违法。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且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6)违法。此义务最长不得超过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
同后的2年。
2.(1)预告期间为30日。
(2)能。赔偿项目包括:招收录用劳动者所支付的费用;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项目。
(3)能。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向原用人单位赔偿的损失,包括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3.本案中企业行为的违法之处有以下6项:
(1)我国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收取“入厂押金”或其他形式的保证金。
(2)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3)工资不得跨月发放,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4)对于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区分加点、加班的三种不同情形,按照法定标准(即分别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0%、200%、300%)支付,不能“一刀切”。
(5)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不能与工资混淆。
(6)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以证明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作为前提条件,并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4.1.实体方面。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条款中,与我国劳动法不符之处有:
(1)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
(2)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不得跨月发放。
(3)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程序方面。
(1)提出仲裁申请的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
(2)在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即实行“仲裁前置”、“先裁后审”),故孙某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应当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5.(1)违法。理由:竞业限制的期限超出了现行规定的期限(不超过2年),另公司应当给予徐某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2)违法。理由: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一般为3个月至24个月)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3)违法。理由:我国现行标准工时形式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4)违法。理由:社会保险属强制保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5)违法。理由:劳动者依法享受探亲假、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6.(1)合法。(2)违法。理由:变更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条款,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即采协议变更的方式。(3)违法。理由:用人单位只有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才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4)违法。理由:劳动者辞职,其性质属于当事人依法单方决定解除合同的行为,无需对方当事人(企业)同意。(5)违法。理由:女职工生育应当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或答98天)。(6)违法。理由: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第九章:集体合同
一、名词解释题
1.集体合同是指工会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为规范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2.集体谈判,又称集体协商,是签约方双方代表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法律行为。
3.集体合同的准法规效力又称规范效力或物权效力,是指集体合同的标准性条款和单个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条款对其关系人(单个劳动关系当事人)具有相当于法律规范的效力。
二、简答题
1.集体合同可以弥补劳动合同的不足,这突出表现在:(1)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签订集体合同,就可以改善单个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利于双方平等协商,避免劳动者被迫接受不合理条款。(2)通过集体合同就可以确保在一定范围内全体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平等。(3)集体合同就可以简化劳动合同内容,减少劳动合同签订和鉴证的工作量,降低确立劳动关系的成本。
2.集体合同是指工会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为规范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的效力形式包括:(1)准法规效力。准法规效力又称规范效力或物权效力,是指集体合同的标准性条款和单个劳动关系运行规
则条款对其关系人(单个劳动关系当事人)具有相当于法律规范的效力。(2)债权效力。债权效力又称债法效力,是指集体合同的目标性条款和集体合同运行规则条款对其当事人具有设定债务的效力。(3)组织效力。组织效力又称组织法效力,是指集体合同的某些条款对其关系人具有设定组织法义务的效力。
第十章:劳动规章制度
一、简答题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以下简称内部劳动规则),有的国家和地区称雇佣规则、工作规则或从业规则等,是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内部劳动规则之所以由法律赋予其效力,其主要理由是:(1)内部劳动规则是法律规范的延伸和具体化。(2)内部劳动规则是劳动合同的附件。(3)内部劳动规则是实现劳动过程的自治规范。
第十一章:职工民主管理
一、名词解释题
1.职工代表大会是由经过职工民主选举所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2.平等协商,又称劳资协商,是指职工方与企业方就有关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利益的事务,平等地交涉、对话和商讨,以实现
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议的活动。
劳动基准篇
第十二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名词解释题
1.不定时工作日,又称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法定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每日无固定起讫时点,亦即不固定计算工作日长度的工作日。
2.年休假是指劳动者每年享有保留原职和工资的连续休假。3.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正常界限在休息时间范围内延伸,亦即职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应当休息的时间内进行工作。
第十三章:工资
一、名词解释题
1.欠薪保障基金,即特定机构依法筹集建立的,专门用于雇主由于无力或故意而欠薪时,向劳动者垫付欠薪的基金。2.工资,又称薪金。其广义,即职工劳动报酬,是指劳动关系中,职工因履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由用人单位以法定方式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其狭义,仅指职工劳动报酬中的基本工资(或称标准工资)。
3.欠薪索赔特权,即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对欠薪雇主就其欠薪优先索赔的权利。
二、简答题
1.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院证明人、陪审员;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2.按我国现行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从职工的工资中代扣的情况只限于:应由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职工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法定可以从工资中扣除的其它费用。还规定,职工违纪违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应予赔偿的,可从职工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其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三、论述题
1.(一)我国工资立法的模式
我国新的工资立法模式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工资保障立法与工资分配(管理)立法 17
相结合(以工资保障立法为主)、统一工资立法与分别工资立法相结合(以统一工资立法为主)。
(二)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
我国工资立法应当坚持的原则有:(1)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即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为此应实现微观领域的按劳分配、宏观领域的按劳分配,并应当强调实行同工同酬,禁止各种歧视,保障所有职工有平等的工资权。(2)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工资分配中,应当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保持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形成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工资增长机制。(3)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工资分配的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只有通过工资总量宏观调控,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
第十四章:劳动保护
一、名词解释题
1.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指针对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依法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所谓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18
而引起的疾病。
3.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为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4.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是针对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抚育后代的需要,对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依法加以特种保护。
二、简答题
1.劳动保护法,又称劳动(或职业)安全卫生法,是指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宗旨,以劳动安全卫生规则为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其保护对象具有首要性;(2)其内容具有技术性;(3)其法律约束力具有强行性;(4)其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为了实现劳动保护的任务,我国的立法要求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劳动保障篇
第十六章:职业培训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预备制培训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一3年 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制度。
2.职业技能鉴定,是指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所达到的等级,依法进行考核、评定和证明,从而赋予劳动者一定的职业资格。
3.我国促进就业的目标是实现“充分的、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就业”。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为实现宏观的就业目标,国家所承担的促进就业的任务,主要有下述各项:(1)扩大就业机会。(2)提供就业服务。(3)保障公平就业。(4)开发职业能力。第十七章:社会保险
一、名词解释题
1.工伤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执行职务(业务)而受到的急性伤害。
2.用人单位补充(社会)保险是由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主地为劳动者建立,旨在使本单位劳动者在已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
3.现收现付式,又称统筹分摊式、评估式,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一种筹集方式。即先对近期需支付的保险金额进行测算,然后在以支定收的原则下,将预测所需基金数额按一定比例分摊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并依此比例进行筹集。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险与民事人身保险(或称商业人身保险)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1)基本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后者具有商业性质。(2)保险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在我国,它是基于劳动关系而确定的,后者则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且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3)保险原则不同。前者实行强制原则、非营利原则、物质帮助原则和偏重公平原则,后者实行自愿原则、营利原则、经济补偿原则和偏重效率原则。(4)保险费负担不同。前者的保险费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要负担一部分,但以国家和企业负担为主,后者的保险费则来自投保人的缴纳,而不由国家负担。
2.国家基本保险的主要特点有:(1)它的适用具有普遍性、持续性和强制性,即对各种用人单位和各种劳动者在任何时候都强制实行;(2)它实行统一标准,即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用和支付保险待遇;(3)它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即它所给予的物质帮助一般局限于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因而属于社会保险的基本组成部分;(4)它一般要求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三方合理负担费用,其中用人单位负担的费用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应当列入用工成本。
3.通过改革所建立的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应具备下述要点:(1)制定《社会保险法》,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险法规体系。(2)不分所有制、不分职工身份、不分工资分配形式,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并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全国统一适用的法律固定下来。(3)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职工合理负担并逐步实现省级社会统筹,实行能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和管理制度。(4)实行一体化管理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一方面,国家设立或指定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险事务进行统一、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在统一制度的基础上给予地方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并对国家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进行分类管理。
三、案例分析题
1.(1)应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2)不能。工伤赔偿责任通行用人单位(雇主)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3)职工个人不负缴费义务。企业应当全部承担。
(4)无效。用人单位单方负有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法定义务,这一法定义务不得通过约定“生死条款”加以
免除或者减轻。
(5)不是,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现行规定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
(6)对这两种赔偿的关系,有“替代”、“交叉”(或称“部分替代”)和“并存”三种处理模式。
劳动执法篇
第十九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名词解释题
1.利益争议,又称确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2.团体争议,亦称集体合同争议,是工会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之间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3.权利争议,又称实现既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因实现劳动法、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二、简答题
1.较之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下述特点:(1)仲裁机构是一种依法定原则所组成的半官方机构,而非民间组织;(2)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需双方当事人
合意;(3)仲裁机构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可作出裁决,仲裁调解和裁决依法生效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较之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仲裁的特点表现在:(1)仲裁机构不属于司法机关,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无权采取强制措施;(1分)(2)仲裁程序较简便,不及诉讼程序严密和复杂; 3)仲裁调解和裁决均不具有最终解决争议的效力,也不能由仲裁机构自己强制执行。劳动争议仲裁就其法律属性而言,是一种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执法行为。
第二十章:劳动监督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监察,国外又称劳工检查,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
二、简答题
1.劳动监察具有下述基本属性:(1)法定性。劳动监察规则直接为法律所规定,并且这种法律规定是强行规范,监察主体必须严格依据法律实施检查活动,被监察主体不得以协议或其他任何方式规避监察。(2)行政性。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的范畴,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行政行为。(3)专门性。劳动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针对劳动法的遵守所实施的专门监督。
(4)惟一性。在劳动监督体系中,仅有劳动监察是以国家名义对劳动法的遵守实施统一和全面的监督。
2.劳动监察,国外又称劳工检查,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为适当确定劳动监察的对象范围,应明确以下几点:(1)劳动监察产生和存在的必要在于实施劳动基准,而劳动基准只适用于已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所以,劳动监察所管辖的事项只应当是同参与劳动关系后的劳动者实现劳动基准所规定之利益相关的事项,而仅同劳动关系缔结前或终止后的劳动者相关的事项不宜纳入劳动监察范围。(2)劳动监察旨在实现为劳动基准所规定的劳动者最低利益。所以,劳动监察所管辖的事项应当是实现劳动者最低利益相关的事项,仅同实现劳动者最低利益以上之利益相关的事项则不宜纳入劳动监察的对事范围。(3)劳动监察在劳动行政部门的各项事务中是约束力度最大,程序最严格的行政手段。如果其对事范围过于宽泛,就会分散劳动监察机构的力量,从而影响劳动监察的效果。
第五篇:高考网络教育市场调研报告
ⅰ.研究背景
l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路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正在由一种时尚变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便捷的电脑、软件、互联网等科技产品,改变和更新着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群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表现为一对一式的定制化教学服务模式。新市场的诞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对于教育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l 报告研究的样本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入我院计划内本、专科学习的学生。这批新生入学一个多月,对刚刚结束的高考复习阶段体会深刻,比起各地在校的高中生,他们对高考复习辅导的方法及效果的认识都将更加趋于理性。
l 本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考网络辅导市场及高考网络视频辅导市场的发展现状,把握其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目前所进行的网站市场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ⅱ.研究方法
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相关运营商和渠道商及相关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获得。调查数据将帮助网络教育产业有关管理者和投资者对网络教育消费者有清晰的把握。
(一)调研方法说明
(二)行业研究说明
行业研究部分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l 通过对行业专家、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市场等方面数据。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l 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问卷调查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l 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iii.报告正文
1.1高考信息调研过程分析
(责任编辑:范文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