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共5则)

时间:2019-05-14 05: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

第一篇: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

创意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几种运营模式

休闲农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1月2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通知》指出,发展休闲农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城乡居民文明休闲的发展格局。

到2020年,力争使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国农民受益面达到3500万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相关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由此便产生了“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休闲农业从不同角度解读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手段,可以理解为农业上的创意。深一层次分析,休闲农业是从产业的功能、作用的角度描述的;而创意农业是从产业的经营理念、实现方式和方法的角度描述的。创意农业起源于国外。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创意农业在我国也开始风生水起。如何经营创意农业,那么就随小编看看现在都有哪几种创意农业类型吧。

1、农田景观

农田景观创意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国外的这种创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花卉打造壮丽的花田景观,一种是在农田上打造艺术图案。其中,农田艺术图案的代表有三种:一是英国的麦田怪圈,二是日本的稻田艺术,三是美国的玉米迷宫。

麦田怪圈

稻田艺术

玉米迷宫

英国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被发现的奇形怪状的麦田怪圈,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麦田怪圈遍及全世界,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无处不在,但绝大部分在英国。

日本的稻田艺术是通过插播、套种等方式使稻田在大地上呈现出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在作物成长的不同阶段,颜色不断改变,呈现出“四时风景各不同”的景观。

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大,有自然条件优越的玉米生产带。美国人在玉米田里创造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玉米迷宫。在种植玉米之前,先设计一个迷宫图案,按图种植玉米;待玉米长成后,就成了一个玉米迷宫,供游客娱乐参与。目前,这玉米迷宫已经发展到了包括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

在国内,许多的农业创意作品不断衍生。自2010年江郎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江山旅游局就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利用江郎山独特的地貌特征,经过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5个环节,绘制出了一幅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创意最好、图案最美的彩色稻田艺术画,为游客游览江郎山增添一新景。

2、农业节庆

农业节庆是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而开发的节庆,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是“农业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意。

荷兰各地在郁金香花开季节都会举办郁金香花节,节日期间活动丰富多彩,最著名的就是花车巡游。义工们用鲜花做成各式花车,浩浩荡荡地在街道巡游,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夹道驻足观看,也有花农将自家车用鲜花装饰后加入游行队伍。最早的郁金香花节至今已举办了60多届。北荷兰省还会举办“鲜花马赛克”比赛,家家户户用鲜花“绘”出各种图案,比创意、比技艺,由游客进行评比。

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每到薰衣草盛开的季节,各个小镇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薰衣草节。最著名的就是蒙特利马薰衣草节。

美国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市的草莓节一年一度。每年的草莓节开幕式上都会推出一款“得州码”的巨型草莓酥饼,其中2005年推出的面积达177平方米的草莓酥饼,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我国,农业嘉年华成为近几年风靡全国的农业佳节,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各放异彩,成为全国特色农业百花齐放的一道亮丽风景。北京农业嘉年华依托昌平区草莓博览园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以首都为主旋律的集展示、体验、采摘、休闲为一体的欢乐农业。

安徽和县农业嘉年华依托和县良好的蔬菜产业基础,与每年一届的蔬菜博览会有机结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集行业交流及市民游、购、娱为一体的合作开放平台。即将在元旦开幕的广西玉林农业嘉年华,将通过寻、观、品、探等农业动作,展现南方农业的缤纷和生活的七彩。

3、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通过对特定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对农业主题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展示,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教育普及的多重功能。

国外农业主题公园创意最成功、最著名的当数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公园内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每到三四月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都将举行为期8周左右的花展,公园内除了大片的花海之外,展馆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花展、花卉的栽培示范活动、插花艺术展等,更少不了绘画和摄影展。此外,还有特别为儿童设计的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活动。公园里当然也少不了郁金香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

4、科技创意

科技创意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创意,改变传统农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作为世界上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中的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科技创意方面也令人耳目一新。“垂直农业”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垂直农业”就是建造摩天大楼,既不是写字楼也非商品住宅楼,而是令其变身为“垂直农场”,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垂直农场”不仅仅可以拓展城市里的农业空间,而且还可以作为城市一景为美化城市作贡献。

目前,美国、法国和以色列都有了“垂直农场”的雏形,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进行“垂直农业”的试验。尽管人们目前还无法从市场上买到“垂直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但“垂直农业”的提出,将传统农业由大田中的平面生产转变为向空中发展,这种思维跳跃不失为农业生产空间的重大创意突破。

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开发更集约的土地利用空间也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着力关注的话题。植物工厂就是这类创意的典型代表。植物工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是进行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的人工控制的农业生产系统。由此衍生而来的用于家庭、阳台、办公场所、屋顶、庭院等空间的家庭园艺小品成为当今许多城市家庭的心头所爱。高压力、高污染、快节奏的社会,植物的健康本色受到许多人的推崇,他让更多热爱园艺的人们,真正享受园艺之美和园艺之妙。

第二篇: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一、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一)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垦区农业风险互助模式基础上改制而成,2005年1月正式成立。实行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公司统一经营种、养业分保业务和防灾减灾业务,保险社具体办理农险业务,自留保费50%,其余向公司分保。目前总公司下设1个分公司、9个中心支公司、94个保险社和1540个保险分社,共有会员20万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垦区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2006年,公司承保五大粮食作物2424万亩,承保其他经济作物40万亩,保费收入2.28亿元。随着业务范围由垦区扩大至全省,该公司在开展种植业保险基础上,与省畜牧局合作开展了奶牛保险试点业务,省财政局补贴1000万元,为在全省开展奶牛养殖保险业务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承保奶牛500头,保费收入10.8万元。

(二)吉林省安华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12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粮食集团等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省政府安排了包括农业风险基金、政策性保费补贴和保险业务补贴资金在内的专项资金,并要求省内试点地区按同比例配套补贴资金。公司经营首先从龙头企业订单农畜产品开始,2005年重点开展了对德大公司、广泽乳业、吉粮集团等龙头企业经营的六大主要品种的政策性保险,覆盖10万农户,户均保险金额7500元、自交保费100元。在此基础上,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商业性保险业务,至2005年底,已涵盖种养业、农民财产、房屋、健康、人身意外、责任保险等各个方面,走向了“大农险”发展之路。

2006年,安华农险在总结经济作物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动农村大田粮食作物保险。按照“保障基本,盈亏平衡”原则,开发了玉米、水稻种植成本巨灾保险,在吉林市通过行政部门统一推动。玉米每公顷保额3000元,费率为10%;水稻每公顷保额4000元,费率为8%,保障责任为旱、洪、雹、风灾造成的生产成本损失。省政府划拨资金给予农民60%的保费补贴;当赔付额度不超过农民自筹保费时,公司将差额部分作为保险专项基金,用于下一年的保费补贴;大灾年份,公司最高赔付额度不超过农民自筹保费的2倍。截至2006年底,吉林市共承保玉米和水稻43668.7公顷,保障金额14100.61万元;保费收入1330万元,赔款支出666.8万元。

(三)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在原人保上海分公司农险部基础上组建,上海市各区县财政或农委所属投资公司为主要投资人,共出资2.2亿,于2004年9月正式成立。公司采取“政府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延续了上海市两项补贴政策。一是自1996年以来实施的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水稻、生猪、奶牛、家禽等九类传统种养两业险种实行30-35%的保费补贴;二是从1992年开始,将农村建房险纳入农险业务经营范围的“以险养险”补贴政策。目前该险种累计保费收入占农险总保费的一半左右,平均赔付率为10.5%。同时,根据农险业务的实际需要,上海市决定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数量,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对种、养两业险实行超赔补偿。

公司成立两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成立当年,市农业风险基金和公司保费收入0.99亿元;2005年,保费收入1.32亿元;2006年,保费收入1.63亿元。农业保险占上海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8%增加到目前的18%;保险产品由开业时的37个增加到60个;保险范围从传统农业扩展到现代农业,从自然风险拓展到市场风险,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2005年,上海经历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和台风侵袭,安信农险累计赔付8000万元,2006年又先后为奶牛场患病奶牛无害化处理和碧利斯台风造成的损失赔偿53.9万元和55.3万元。

二、新疆自治区的保险公司自办模式

中国人保新疆分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自治区政府行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下,自办以棉花为主的农业保险。其特点是:政府推动、公司经营;单独立账、独立核算;建立基金、封闭运行;滚存积累、逐年发展,做到了按灾赔付,略有节余。同时,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也在兵团内依靠行政方式推行农业保险业务。

但是,自2001年以来,由于税收等支持政策不能落实到位,以及人保公司统一核算等原因,农业保险发展遇到一定困难。按照保监会统一部署,新疆保监局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组织开展新形势下的试点工作。2005年提请区政府恢复成立了新疆农业保险领导小组,2006年研究制定了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选择阿克苏、喀什、和田、塔城、昌吉等五个地州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以粮食、棉花、大宗特色作物和大宗家畜等为主要险种,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试点发展规划,印发全自治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统保、风险基金为后盾的发展模式。目前,农业保险下滑局面已初步得到扭转,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3%,承保各类作物160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8.87%。其中:承保棉花种植面积1171.38万亩,承保率达到67.44%。2006年,5个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业务规模达到2998.6万元,同比增长9.19%,覆盖25个县市;全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4.84%,为农业生产提供了64亿元的保险保障,支付赔款1.76亿元,自治区停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地区已经逐步恢复。

三、江苏省的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

2004年11月,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与淮安市政府签定联办共保协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稻、三麦(大麦、小麦、荞麦)、养鱼和农民意外伤害等保险试点。除市县财政给予参保农户50%的保费补贴外,还建立了超赔共保的风险分散机制,即出现超出保费规模的损失时,按照3:7的比例,由企业和政府共担风险,既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又减轻了政府财政兜底的压力。试点两年来累计承保20个试点乡镇的小麦和水稻88.49万亩,承保面积约占试点乡镇种植面积的80%;参保农户达10万多户,保费收入约505.41万元,支付赔款394.04万元。

2006年7月,人保、太保苏州市分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水稻保险试点,试点范围覆盖全市所有67个乡镇,政府给予60%的保费补贴。一旦发生灾害,农户即使没有购买保险,也可以获得60%的赔偿。保险公司提取11.45%的管理费用,如遇大灾年份,分摊超赔损失10%(淮安模式分摊30%),且分摊上限不超过累计收取的管理费总额。试点以来发展较快,截至12月底,已承保水稻154.72万亩,覆盖57.12万农户,保费收入1569.62万元。

四、浙江省的共保经营与互助合作模式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浙江省采用“共保经营”和“互助合作”两种方式开展试点。主体形式是共保经营,由在浙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核算制度,占最大比例(60%)的人保财险受共保体委托具体经营日常业务。互助合作是辅助形式,主要做法是依托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对风险较小的单一农产品进行“农户自愿缴费、财政适当补助、合作共享、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互助合作保险探索。试点时间统一暂定为3年。

在保险对象上,共保经营主要面向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鼓励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统一参加投保;互助合作的参保对象主要是自愿入会、自愿缴费的会员。在试点品种上,选择了规模大、投入大、产出效益高的11个农产品,产值约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0%。各试点县(市、区)从中选择不超过5个农产品进行试点,水稻是必选参保品种。在风险分散机制上,实行赔款不超过全省范围内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5倍封顶政策。在保险工作推动上,充分借助政府行政力量。

试点工作自2006年3月正式启动,截至2006年底,实收保费1221.33万元,赔付1537万元。其中,水稻投保面积17.86万亩, 生猪投保48.36万头,蔬菜大棚投保1.53万亩,奶牛投保3496头,青蟹投保6716亩。

五、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四川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是在保险公司自办基础上,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而形成的代办模式。2004年5月,人保财险在眉山开展奶牛保险试点;2005年2月,中华联合在资阳、内江开展生猪保险试点。此后,这两家公司又逐渐扩大业务范围至10个市的20个县区。三个试点地区政府均采取了财政以奖代补的保费补贴政策,即农户在投保后,持保险凭证到有关部门领取保费补贴,保证了保费补贴及时到位。眉山市为鼓励农户投保,还出台了贷款优先政策,即农村信用社凭保单给予参保者相应保额的优先贷款,并借用行政力量强势推动。

2005年,试点地区共承保生猪4.35万头,奶牛1.03万头,保费收入226.3万元,赔款229.3万元;2006年承保生猪27.27万头,奶牛0.12万头,保费收入189.6万元,赔款162.9万元。由于经验不足,两个试点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营亏损。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派出了包括保监局在内的联合调研组开展调研。今年5月,省政府专门下发“三农”保险发展意见,提出对政策性保险业务要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用非亏损业务弥补亏损业务,实行“以险养险”。最近,眉山市政府修改了奶牛保险试行办法,适当提高了费率,改进了赔付程序,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试点工作。

第三篇: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来这种模式促进了农村发展,保持了农村稳定。然而随着我国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应对市场化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时代的要求。昌吉市大西渠镇在这方面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支部+公司+协会”模式。文章着重以哲学的视野来分析这一模式的现实根源和经验不足问题,力图对这一模式的实践价值作出恰当的分析,对于完善发展这一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支部+公司+协会”模式;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哲学思考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戴秀玲,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47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2-0072-0002

一、大西渠镇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大西渠镇距离昌吉市新区4公里,是位于天山北坡一个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商业服务为纽带的近郊大型综合集镇。全镇面积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农业产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0%,2008年实现镇域生产总值4.6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种植业实现产值75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250万元,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879 元[1]。

二、传统经济体制困境的哲学分析

(一)传统体制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个整体,即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在生产关系这个统一体内,作为内容的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作为形式的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经确立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则保持相对不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自特征,决定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中既具有一定质的稳定性,又具有迟早发生变革的必然性。因此,生产方式的更替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在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某些环节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步不相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步发展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在废除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以后,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维护农民一家一户的包干到户的经营模式,从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实行这种体制的初期,确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1983年,“包干到户”的生产队有576万个,占总数的98%。粮食总产38728万吨,增产9%。棉花463万吨,增产29%。1984年,粮食总产40731万吨,增产5%。棉花625万吨,增产34%[2](P135)。然而,相对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落后于生产力。具体体现在:

1.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体现在: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运用;单位种植面积所需劳动力的减少,农民大规模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9100亿斤;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9年,我国在农村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①。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种适应其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特征:经营权从一家一户向集体转移,使之有利于大规模应用农业机械、大规模普及农业科技;有利于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情况下,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实现规模种植的市场化、专业化。旧有的体制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因此进行变革成为必然。

2.与适度规模经营不适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农民以户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科技水平、市场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大农业的经营模式,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以此来降低采用先进农业科技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另外,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致富。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客观上要求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经营权的集中,而旧有的体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结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逐渐减弱,最终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传统体制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假如生产关系长期保持不变,就会由原来的促进作用变为阻碍作用。

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历了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的升级等巨大的变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在1998年,我国农村改革20周年之际,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强化,承诺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至少30年不变。

这样,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旧有体制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最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进入21世纪,我国从2000~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比上年增长2.1%、4.2%、4.8%和4.3%,可见这种体制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乏力[3]。

因此,面对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市场化程度低、农业集中程度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的特殊困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进行相应变革。而昌吉市大西渠镇在这方面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创立的“支部+公司+协会”模式,则是在坚持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式的大胆创新和突破。

三、“支部+公司+协会”模式的哲学分析

(一)“支部+公司+协会”模式的基本情况

农业是大西渠镇的农牧业增收的基础产业。镇政府用工业的组织形式培育市场主体,移植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采用工业技术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运用企业销售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参照企业整合来增加农业投入,全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抓农业、抓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了“支部+公司+协会”的新型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即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的“三位一体”新型农村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支部抓产业、公司抓投资、协会抓服务,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的优势与企业具有的市场、资金优势和专业协会的技术、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找准了农村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新路。

(二)“支部+公司+协会”模式的哲学思考

1.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实践中的存在。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身之外的存在都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客体。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所蕴涵的“人的自然力”所运用的知识和经验即智力和智慧因素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支部+公司+协会”模式中,该镇将农民组织的协会纳入模式的决策和执行主体中,利用农民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在促进自身利益实现的同时也实现了共同富裕。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决定力量。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模式发挥了农民在养殖、种植、畜牧方面的优势,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最大限度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据统计,2006年该镇畜牧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同比增长10%;种植业实现产值7500万元,同比增长11%;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879元,同比增加610元[4]。这在全国农民增收只有6%的情况下,无疑是个奇迹。

2.坚持了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是实现认识提升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各项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活动。制度创新可以带动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

大西渠镇在改革之前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随着2005年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基层收入锐减,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运转困难。在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另外,村级差距扩大,镇域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凸现,成为一个发展难题。

因此,该镇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创造了“支部+公司+协会”模式,在产业发展上,以更大规模的集约经营,带动农民的共同富裕,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促进农业的市场化。该模式是打破传统思维,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通过对于“支部+公司+协会”模式进行哲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式实际上是我国农村地区在探索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矛盾的一次尝试,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次完善。至于其在新疆范围或者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意义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它却可以看作一次体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大西渠镇委员会.大西渠镇实现“支部+公司+协会”农村新型经营运作模式,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Z].2006.[2]凌志军,马立诚.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3]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5年[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4]郭新.大西渠镇实行“支部+公司+农户+农村”新型运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综合调研,2005,(3).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资源。公司成立于1980年,200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为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酱香、浓香、五粮兼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古蔺县继郎酒、仙潭之后的第三大酱酒生产酒类企业。

公司(二郎)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拥有资产1.96亿元,年产白酒4000余吨,其中酱香型白酒2000余吨,浓香型及五粮型白酒2000余吨;(永乐酱酒园区)为积极响应四川省“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助推中国美酒之乡古蔺县的开发进程,扩大红军杯酒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目前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2010年投资在永乐镇酱酒工业园区征地200余亩,分两期就本企业的产能、安全、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需要分两期进行扩能改造,争取公司年产量达到10000余吨生产能力。

【原料生产基地情况】

为助推泸州酒业发展,加大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我公司已申报成功由县政府农业部门组织建立的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本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小麦生产基地6万亩,高粱生产基地3万亩,确保了我们企业的原材料质量,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情况】

我们企业实行“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能力,引导农民调优粮食结构,种植市场适销的高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高粱的商品率,集中连片订单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情况】

我公司通过合约确定农户为原料生产户,速度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了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对加工原料实行定价收购,通过定价保障农民利益,我们对加工原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实现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我们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障了生产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当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按订单价格收购,当订单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企业就按市场价格收购,使农民即有了最低保障又得到即得利益,大大

提高了粮食订单的履约率。我公司发展的9万亩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了农户约7万户,使得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就业率。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我公司一直坚持“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客户”的方针,生产上紧紧围绕质量为中心工作。

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公司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现场开取“违规罚款单”制度;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班组,做到了领导强化,任务细化,措施硬化,工作深化,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们把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个车间设臵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奖惩与安全责任人的考核结果直接挂勾,凡是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参加年终个人评先,安全责任的落实保障了本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生产上我们坚持进行了每月三至四次的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提高了各部门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预防风险,消除隐患,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

公司始终坚持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注重管理团队的优化培育,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为红军杯酒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业态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经营管理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公司的整个制度体系得到进一

步健全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约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8月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制度的强力推行,员工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护环境情况】

为保护环境,我公司永乐酱酒基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储存量1200立方米,处理量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投资2000万元建设完成了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具有清洁燃煤技术的2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

【社会公益】

红军杯酒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多年来先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600余人就业,永乐建成以后将解决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供应酒糟和曲草给当地养牛场,扶助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帮扶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各类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学生上学,捐助栋梁工程,救济冰雪、地震灾区等公益事业中共计捐款80余万元。

【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二、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三、龙头企业资金,仍然紧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为此我公司建议:

一、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四、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深入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15日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座落于黄平县新州西门口,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119人,现有2400绪自动缫丝生产设备四套,复摇机四组,质检设备一套,剥、选、煮设备一套,年生产能力为:加工桑蚕干茧400吨,年生产4A级以上的生丝120吨。

企业前身为黄平县缫丝厂,黄平县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广西省柳州汇利丰有限公司到黄平成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租用原黄平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生活设备,通过注入投改资金和流动资金,改善生产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使企业逐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花80万元从浙江引进最新生产设备两套,自动制棉机的设备两套,它是全省唯一的大型缫丝生产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法人韦汇丰,总资产3500万元,固定资产规模1800万元,流动资产1700万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00多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润收入达280多万元。

二、生产经营现状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汇丰,具有较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在贵州、广西仍至全国,茧丝行业中,都具有盛名。他对公司内部管理日趋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加上企业利用当地水、电、煤人工较发达地区便宜,企业法人来源于丝绸大省,具有较广的销售渠道和丰富营销经验两大优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一跃成为近年来全省第一的、唯一的缫丝生产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公司自2008年5月份在黄平注资以来,积极配合黄平的蚕茧收购工作,特别是国际金额危机后茧丝绸行业一直走亏本道路,但是,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还按照蚕茧收购全同的保护价每公斤18元的统茧在进行收购。这样,没有影响我县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反而还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黄平县汇利茧丝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原料为桑蚕茧,生产一吨生丝需鲜蚕茧8.75吨,按现行市场价算每生产一吨生丝要付给蚕农茧子收购款17.5万元。企业属于典型的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企业收购鲜蚕茧46吨,付收购款828万元。使农民从中受益,虽然黄平县及周边地区蚕茧原料严重不足,而

有大部分是从广西等地调进,但企业的带动使黄平的茧价从原来的4-5元/斤提高到9-12元/斤,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黄平县的桑蚕生产开始走出低谷,焕发生机,截止2009年底全县现有桑园12300亩。2009年共计发放蚕种4500张,已收鲜茧64吨,付收购资金1280000元,带动9820户参与种桑养蚕,一些种桑养蚕专业户、专业村、寨正在掘起。如旧州的波洞村的波洞组有50户,50户全部都是种桑养蚕户,09年种桑养蚕户均收入达4400元,么罗组共有23户,有18户是种桑养蚕户,户均收入4800元,种桑养蚕收入最高的是杨再军,蚕收入是23000多元。

(二)积极探讨产业化经营模式

1、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配合机关部门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做好产业“龙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实行蚕农贷款政府贴息。每交售一公斤鲜茧给予6.00元补贴。共育户每共育1张财政补助 6.00 元。政府还安排50万元作为桑蚕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2、企业通过以物放货形式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即:企业通过签合同的形式先偿为困难蚕农提供蚕种、蚕药、蚕具及桑园管护的肥料等生产物资,待蚕农交售茧子时再从蚕茧收购款中扣抵,解决部分蚕农没有生产投放的困难,从而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为了蚕农的利益最大化。在2010年在广西聘请5名优秀的技术员来黄平做技术指导。通过引进优良的蚕种,推广“小蚕共育”、“加温饲养”、“消毒防病”等养蚕新技术,让蚕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一是做给农民看,二是带着农民干,以促进黄平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明析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民增收大幅提高。公司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制,即公司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承诺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10至2012年这三年的保底价均为20元/公斤。如市场价高于20元/公斤,就按市场价收购。如市场价低于20元/斤,就按保底价20元/公斤进行收购。并由县桑蚕忆作监督机关,从而打消了蚕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和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了我县的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四)专业村寨与示范点的幅射带动作用

公司在农业产业就经营的参与中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主要体现在桑蚕产业村寨和示范点。

一是利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35万元,自筹20万元,分别在旧州的波洞、重安的黄金村、野洞河乡的桑场建立定点基地三个,新建桑园500亩,参与农户89户,在谷陇的岩门寺村,一碗水的董院村管护老桑园1000亩,公司派专

人汇同县桑蚕局对基地进行技术上、物资上的重点持,通过推广“小蚕共育”、“消毒防病”、“添食防病治病”等实用技术和免费提供方格簇,补助重点户修建养蚕大棚等措施,使基地建设已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据统计,参与基地建设农户养蚕收入户均在5000左右户,均税收3000元以上,至少带动了100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到种桑养蚕业中来。

(五)公司通过示范点的技术帮扶,提高单产,和亩产值。公司从广西聘请了三名技术员来负责各个乡镇的示范点的技术指导,每个示范点参与户数是10户,这130个示范户中均张种收入达950元,亩产值均达2300元以上。户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09年带动1113户来参与种桑养蚕,新种桑面积达3500多亩。公司还对优秀示范户实奖励,对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几个示范户,每户奖励10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村经济相当薄弱,要培育一个产业还需要上级部门长期关心和支持。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光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有关业务部搞好中介服务,让企业和农拖得更近。

(三)蚕区建设规划区出现个别农户故意刁难时,当地政府或部门不能及时帮助处理。

五、下步打算

(一)提高对农民兄弟是本产业链一员的认识,在保证企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尽量让利给蚕农。

(二)继续加大对示范户、重点户的技术,物资上的帮扶,让示范户、重点户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学校”,不断增强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促进我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下载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规划设计之创意农业发展历程及几种经营模式(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都市田园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投资商在进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专题材料

    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情况介绍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恒益獭兔专业合作社位于寿光市南环路胡营西1800米,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注册资本500万,现有总资......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 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 内容提要: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发展迅猛。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总结了郊区发展创意农业的七种模式,即“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

    创意农业设计大赛策划书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展现我校专业文化特色与内涵,学校决定举办第四届创意农业设计大赛活动,竞赛由教务处主办、农学院承办。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一、参赛对象及要求我校在......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一、构建农业保险新模式的原因 (一)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农业 自然 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2004年全国......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最终版)

    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