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都市田园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投资商在进行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规划时,也希望自己的项目具有都市田园的气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什么是都市田园?
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这好似一把双刃剑,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耕地问题。由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耕地保护的政策,坚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种形势下,处于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村落等应该如何发展成了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都市田园的提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都市田园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养殖区域,并在区域中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出景观性较强的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既能顺应城市化的发展,也可满足都市人休闲旅游需求。
重庆北碚区静观镇在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座谈会上,提出“推进城乡统筹,打造都市田园”。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静观镇正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圈中生态环境最优、区位条件最好、产业特色最强、人居环境最靓的都市田园。黑龙江宾县在《宾县总体旅游规划》中提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都市田园、北国山水”特色品牌,推动宾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都市田园度假胜地,同时也是落实哈尔滨市建设“哈东新城”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之一。宾县区位优势突出,乡村田园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都市田园型旅游目的地。
都市田园解决什么问题?
都市田园这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模式十分适合在大城市周边推广。首先它对解决当前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既可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也能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其次它也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客源基础庞大,区位优势明显,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强;第三,它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在拓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农业景观,促进区域农业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国际蓝调庄园项目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核心设计人员精心打造的一座都市田园。整个项目以种植蓝莓为主线,提出“蓝色浪漫”的休闲文化创意,突破传统手法,根植于农业特色水果种植,成功的将休闲娱乐功能融入农业生产中,并使其与传统农家乐旅游区别开来,不失为一次从一般农业到都市田园式农业庄园的革命!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后会不断开拓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第二篇: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模式、设计规范及问题
目录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三、观光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与休闲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有何不同
四、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特色休闲农业,规划原则有哪些
五、休闲农业旅游小镇规划设计 “大园小镇”的模式
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有一下三大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在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后的主要类型有:
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3)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4)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2)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3)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4)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3、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
1)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2)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3)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5)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6)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原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区位。如何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
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
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
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4.观光购物农园模式 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也是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5、租赁农园模式
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
6.休闲农场模式
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7.农业公园模式
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8.教育农园模式
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简单的农业“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这样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农、兴农、投身与我国农业建设的热情。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9.农村留学模式 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
10.民俗文化村模式
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11.乡村俱乐部模式
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二、观光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与休闲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有何不同?
农业产业为发展重点,以观光为主导还是以参与休闲为主导,其经营管理模式、项目选择落位、对接城乡发展定位等方面是重要的区别(来源:中国农大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观点)。一般在县域范围内要统筹考虑规划的分区定位,产业发展重点。
三、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特色休闲农业,规划原则有哪些?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观光农业规划,休闲农业专家,国内休闲农业规划权威机构,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山合水易在对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时始终遵循: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原则;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四、休闲农业旅游小镇规划设计 “大园小镇”的模式
所谓“大园”,就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型农业园区,而“小镇”则是符合园区整体风格或用以突出园区特色的重点项目。
“小镇” 可以是对已有资源的改造,也可以是重新规划建造的,它兼具服务与集散功能,与整个园区有机结合、相互配套。
以海南三亚亚龙湾玫瑰谷项目为例,是根据玫瑰庄园的特色,以优化环境、有效利用土地为原则,以开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综合服务区为目的,以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己任,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与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互补的国际玫瑰风情小镇。小镇为玫瑰谷的服务保障,玫瑰谷则可成为小镇的后花园。
五、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存在哪些的问题?
在现代的观光生态农业园规划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尽享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宽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工恩能够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体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教员城市外的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⑵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型较弱
生态园开发即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借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景,大建别墅洱海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出”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之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特色产品和优质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逝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⑶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农业主单纯追求盈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就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圣体效益三者的统一。
⑷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融合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农业科普发展新方向形成互补,大部分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山合水易“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
概念性规划”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生态、休闲、时尚、高端······这些都是现代人们热衷追求的词汇,在旅游规划设计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生态休闲农业也出现了。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就是一个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位于房山区良乡镇刘丈村的北京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处于南六环、良官路、长周路和京广铁路的包围之中,距离北京城区约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从2003年发展至今,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已经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无核葡萄为主的生态观光模式,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美国红宝石无核葡萄种植区。除了葡萄种植区,满庭芳生态观光园还开辟专区种植时令无公害蔬菜、农作物,并开发了会员蔬菜种植区、土鸡养殖区。为了顺应市场,在已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寻求更好发展,该生态园找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经过山合水易专家们的规划设计,该项目围绕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大棚示范种植区以及滨水区,进一步丰富了资源类型,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对项目地的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认为满庭芳生态园正处于项目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项目中三个地块功能的整合,可以实现生态园的转型升级,以应对目前北京及周边休闲市场的需求。针对于此,专家提出了“133”的发展理念,打造传统观光园升级的典范。
(一)一个升级:从葡萄精品种植到生态休闲体验 从原有的葡萄等鲜食水果种植,过渡到以水果种植为环境塑造的基础,充分融入休闲配套设施,以满足人们周末度假、季节采摘、商务会议等等需求,打造京郊又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
(二)三区合一:景区、园区、社区
本项目以农业为出发点,以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为重点,以示范园区种植为农业产业引领基础,同时结合综合性的需求打造休闲度假社区,因此,在项目中景区的标准配套、园区的深度开发以及社区的良好环境是整合结合点。
(三)三位一体:观光、休闲、度假
项目中的三个片区,相互间以农田、村落和乡间道路隔离,这从一定程度上对于每个区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应对目前的休闲化的要求,能够将观光、休闲、度假充分融合是项目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的42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三个区域当中,周围被农田、乡间小路阻挡。因此,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三个区域通过鲜食葡萄种植的主题相串联,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品质和体验方式,总结为“一廊,三区”,即葡萄生态走廊、鲜果时光景区、农业种植示范区、滨水度假社区。
(一)一廊:葡萄生态走廊
葡萄生态走廊是项目中各个区域的串联点,基本通过葡萄廊道、生态小路等形式串联,游客可以步行或者乘坐电瓶车来完成整个区域的游览,同时有效的与项目外的农业景观相协调。
(二)三区:鲜果时光景区
占地80亩的鲜果时光区,是项目原有服务区的升级改造。由于区域内高压线密集,不适合开发高端体验类项目,因此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休闲功能。其核心功能包括:葡萄种植、停车集散、农耕体验、有机种植、鲜果采摘、儿童游乐、生态住宿、商务会议等。
(三)三区:农业示范园区
此区域占地150亩,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培养优良品种。旨在满足各农业团体、企事业以及机关单位、学校的农业科普需要。
(四)三区:滨水度假社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这180亩的区域打造为休闲社区,依靠现有红宝石葡萄的种植、以及大面积的水塘、良好的片区环境,使其区别于其他两块区域,形成高端度假及VIP活动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是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典范,该项目也产生了相当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第四篇:浅析休闲农业的活动规划设计
浅析休闲农业的活动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参与性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参与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休闲农业中参与性活动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并基于此研究了休闲农业参与性活动规划设计的方法,藉此能够为后续的休闲农业参与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参与性 活动休闲农业 景观设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参与”多为“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其事”,即“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个体的参与行为而使个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这种极力强调个人意图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参与性设计。从休闲农业的特征来看,高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设计开发良好适合的参与性活动项目将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亲近乡土、休闲身心的消费需求。
1参与活动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1.1农业可用资源分析:
休闲农业的特色就是依托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的自然和生产环境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多项综合一体的服务需求,同时能够为当地农民创收。农业的整体环境和资源特色,为发展休闲体验活动提供了最适当的来源。在现代休闲农业规划中,能够被应用的农业资源按照属性被归为: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活资源、农业生态资源。
1.2休闲农业参与性活动分类:
农业生产资源:
A.农作物参观:在不同的节令,观赏农作物的枝干,叶花,芽,果的形态;B.果蔬采摘:煮食加工、采摘纺织。C.农耕活动参与:大部分的农耕活动都分有四季活动,其中各类的农耕活动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内容可以包括到a选种、耕种(育种、育苗、整地以及种植等等)、b管理(包括灌溉、防止病虫害、除草、修剪);c收获:(收割);d储备(晾晒粮食、冷冻、装仓等)D.农具参与活动:农业各类生产活动必然有其相应不同且种类丰富的农业生产用具,可以提供农具展示、可供人们实际操作使用的农具并且配合相应的实际农业生产活动。E.乡土动植物参与活动:发掘农村当地特有的乡土性植物以及动物资源,开展动物乐园,领养动植物、家禽家畜副产品展览加工。
农业生活资源:根据不同休闲农业所处的地域,挑选当地有特色且与农民本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事活动进行参与性活动的规划安排。
A.农家饮食:教游客做农家饮食B农事活动表演:将传统农村所特有的活动、杂技、戏曲、舞狮龙舟、地方歌谣和舞蹈等富有当地风土民情的活动设计之后,吸引游人加入,促进参与的积极性;C民居宿旅:将传统农村的民居建筑规划整理之后,为人们提供休息住宿的服务,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D工艺展览:民间技艺、雕刻、农民画、泥塑、编织等富有乡村野趣的农村工艺加以安排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多参与互动的活动机会。
农业生态资源:
A:节气活动:不同的季节、节气对应的当地的农事活动是不同的,可以以此为基础,组织相应活动:展板展示、成语接龙、扎风筝、做风车等。B:地理活动:与城市相比,农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类型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且独一的户外体验:攀爬、行走、下水、激流等。C:农村景观:安排活动路线并且设置相应的观景平台、休憩空进、活动设施为游客提供拍照、休憩和观赏等参与活动。
2休闲农业参与性活动设计程序
2.1骨架-资源评估,概括主题:
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农业资源包括,生产资源,生活资源,自然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价值综合评价并且将其中最有特色的农业资源进行集中和提炼,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丰富的参与活动项目。活动特色和差异化是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2.2内容-规划分区,游程设计
提炼出主题的后继需要有好的内容去丰富,活动内容的每个片段,情景和人物构成需要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并且为了便于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行程和统筹时间,对园区要进行体验活动区的规划,并且在规划之后的活动区,明确说明体验活动事项名称,并且有专人示范讲解,设计相应的活动设施,引导游人亲身参与设计活动,提高活动氛围的积极性。
体验活动区之间的交通工具也可考虑将乡村中常见的运输工具加工改造应用在具体环境路线中。总而言之,应该以体验活动为主,将游客的活动、行走、饮食、住宿等有机串联结合,形成一次完整的休闲农业参与过程,从游人到达农业园到离开,合理的游线设计为游人带来全面切身的参与体验之后,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
2.3丰富-搭建场景,营造气氛
搭建场景要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结合现场当地所有的文化氛围,营造出真实的体验场景和气氛。对于场景的营造主要有人文活动参与空间和生态景观参与空间,人文活动参与空间有农村公共休闲空间,可在挖掘当地民俗底蕴的基础上,设计乡村民居、手工作坊等场景。生态景观参与空间有农村的古树、乡村植物等,整体空间的营造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的乡村风情,名族传统和历史风貌;其次是要注重参与氛围的渲染,制作与参与场景活动相契合的音乐、道具、服装、食物、表演等,调动游客的全部感官进行活动参与,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成为参与活动的一员,以期为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最佳氛围。
2.4完善-活动策划,延伸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宣传休闲农业的参与体验特色,需要全面展开市场销售的途径,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互联网等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联合企业促销,策划旅游节庆日,刺激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对每部分参与活动的延伸部分进行设计,如纪念品、特色农副产品等。
3结论
休闲农业以其独有的特点正逐步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了淳朴的乡土生活体验参与景观的同时,有效的缓解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人们对自然、生态的追求得到了满足。参与性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使乡土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乡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莹,胡锦.浅谈参与性设计.设计论坛.110:17.[2]赵君,姜丽,徐峰.观光农业园参与性景观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2):31-3
[3]王霞.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参与性设计综合分析.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4] 郭焕成,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66~71
[5] 赵国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模式选择.中国发展,2009,4(9)
作者简介:李晨(1991.8.26)女,山西长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2013级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第五篇: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期中考试
休闲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之体验的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的本质其实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村资源禀赋和文化要素.城市压力和休闲需求增加 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社会功能。休闲农业为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缩小城乡差距。
3.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机会,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普园地。4.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包涵农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在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6.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陶冶性情。7.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有利于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休闲农业的特性:
1.生产性。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2.商品性。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3.可持续性。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充分实现农业的持续协凋发展。4.市场性。休闲农业的消费主流一般是从城市流向农村,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5.自然性。休闲农业活动以农业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6.季节性。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季节性明显。
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形成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休闲农业国外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旅游业的分支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交叉产业 蓬勃发展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产业规模 创意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意农业 休闲农业的国内发展历程: 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发展休闲农业的作用:
(1)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富裕农民。(2)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3)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美化农村。(4)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愉悦城乡居民。
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1)经济意义: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收益。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收益。休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整体收益。(2)社会意义: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休闲农业是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的重要选择。休闲农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
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创意策划品牌化。消费项目多样化。产业经营联盟化。休闲农业经营三部曲 :流连忘返。制造人潮。建立口碑。休闲农业园区构成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工程要素。自然要素:水域景观。天文气象景观。植物景观。动物景观。人文要素:特色建筑。风物景观。
工程要素:山水工程。路桥工程。游憩工程。服务类建筑。管理类建筑。概述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由于地形、地质结构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自然分布梯度: 气候土壤梯度:由于气候、土壤的差异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流域地形梯度:由于流域地形条件和地貌部位差异而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农业区位对农业水平结构的影响: 自然区位——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位置优势。经济区位——由于交通、市场、技术、资金、信息等所决定的空间位置优势。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理论: 背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然而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贮藏、保鲜等成为商品的制约条件。杜能的孤立国假设:(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2)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高。如果用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来衡量生产的集约程度,则越靠近中心城镇,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越多。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生态经济区位理论——在经济高度发达阶段,交通、运输、保鲜、贮存、加工能力加强,销售网络健全,商品信息流通,相对自然环境引起的产量差异来说,运费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这样,逐步在最有利的自然条件下,按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食物链加环类型: 生产环: 在食物链中加入新的环节,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
增益环 :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
减耗环: 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加一个已有的环节,从而减少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复合环:具有两个以上功能的食物链环节。复合环的加入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起,增加系统产出。
加工环:将农副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利用,或农-工-贸一体化。
食物链加环遵循的原则: 食物链加环并非越长越好。食物链加环要讲究综合效益。食物链解链——为减少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和人体,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采用食物链“解列”的方法,即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达到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指在生态系统内安排各种生物群落,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时间结构涉及的因素 有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在一个地区是相对稳定的,选择搭配适当的物种,实现周年生产。
搭配的方法
有长短生育期搭配,早、中、晚品种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时序交错,籽粒作物和叶类、块根类作物交错,绿色生物与非绿色生物交错,设置控制措施延长生长季节,化学催熟,假植移栽等。如稻萍鱼中几种鱼混养,分期投放,分批捕捞,实现周年养鱼,也是得益于巧妙的时间结构。
农业景观:人为活动的产物,包括农田、林场、牧场、渔场、村庄等生态系统。景观的要素是由斑块、廊道和本地构成。
斑块: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地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区域,如池塘、草地、村庄、人工林。
廊道: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线性的拼块,起着隔离、连接观赏的作用,如道路、行道树、花架、农作物的间作。
本底:占地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功能起着最强表现力的景观要素。种植业中农田、畜牧业中的草地、渔业中的鱼塘等等。休闲农业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特色性原则 5.文化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总体定位: 1.区域地位 2.资源分析 3.发展模式 4.发展目标
区域地位:
项目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项目对于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项目对当地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项目对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的意义 项目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观光农业园选址区位条件 : 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对地域相异的游客的吸引力及旅客的出游能力,包括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消费水平、闲暇时间、出游形式、旅游偏好。
交通条件:离城市的远近关系到建园地游客的数量和相应配套设施的齐全;建园地与客源市场的交通便捷程度。观光农业园选址立地条件 : 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植被状况、气候状况、水文水质状况、空气质量以及地形地貌。
农业基础条件:建园所在地主要农副产品和供应的种类、数量和保障程度对观光农业的旅游开发有较大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的种类、产量和商品率与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呈正相关性。
观光农业园选址资源条件 : 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所在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资源景观,所在地综合自然资源景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光农业的开发类型和发展方向。
人文景观资源条件:农村生活习俗、农事节气、居民村寨、民族歌舞、神话传说、苗会集市以及茶艺、竹艺、绘画、雕刻、蚕桑、史话都是农村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园选址资源条件 : 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所在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资源景观,所在地综合自然资源景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光农业的开发类型和发展方向。
人文景观资源条件:农村生活习俗、农事节气、居民村寨、民族歌舞、神话传说、苗会集市以及茶艺、竹艺、绘画、雕刻、蚕桑、史话都是农村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园选址社会经济条件 : 经济条件:某地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就是该地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涉及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基础设施条件:水、电、能源、交通、通信。
旅游发展条件:观光农业开发与本地区旅游发展密切相关,有良好旅游发展条件的地区,其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大量的游客,从而带动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收。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