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争执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D.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3.《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在评价某一历史问题时说:“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
政治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6.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创造了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8.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0.“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这个“政治奇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 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11.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来源:学,科,网Z,X,X,K]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1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发现它们都
A.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3.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推翻了封建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占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5.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来源:Z,xx,k.Com]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来源:学科网]
16.下列图片后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来源:学|科|网]
17.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8.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20.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曾说“俄国的困难就是英国的困难”,表示将尽全力援助苏联;但二战结束后,他又公开发表“铁幕”演说,鼓吹对苏联的冷战。这些说明他 A.出尔反尔,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一直仇视苏联 C.根据自身利益调整政策 D.唯美国马首是瞻 21.1971年,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
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材料表明[来源:学.科.网Z.X.X.K]
A.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B.美国企图继续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 C.美国认识到第二世界国家已经控制了联合国 D.美国继续准备武装干涉中国并继续控制台湾
22.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世界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来源:Z*xx*k.Com]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消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 D.世界白银的一个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来源:学_科_网]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来源:学科网ZXXK]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
26.(15分)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1分)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7.(1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冲出现的频率。
[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材料二 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来源:学科网ZXXK]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95—1913年“共和”、“民主”字眼呈现什么[来源:学§科§网]
趋势?(2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2分)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来源:学科网ZXXK]
(3)20世纪初到40年代中期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屡试屡败,请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其原因。(2分)
28.(17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漫画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走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分
(2)针对漫画二中的形势,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2分)影响如何?(4分)(3)结合漫画二中的历史信息,谈谈你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5ADDDA 6-10BDABB 11-15DDCBC 16-20AAABC 21-25ADCCD 26.(15分)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二人的观点:中国是专制政体、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第(2)问要了解史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可知亲身经历要比单纯的听说更有说服力。第(3)问在近代传播的原因应该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去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传播新思想的需要等。
答案要点:(共15分)
(1)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2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2分)(2)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1分)
27.(18分)
(1)趋势:增长/快速增加。(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6分)
有益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2分)(2)历史信息:“民主”一词出现的频率在1945—1947年由增长到下降。(2分)时代背景:增长: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分)下降: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发动全面内战。(2分)
(3)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地广大众,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28.(17分)
(1)事件:美苏争霸(或两极格局)。(2分)
原因:美国综合国力强大;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西欧国家衰落;美苏战时同盟破裂。(3分)
(2)对策:成立欧共体,走向联合。(2分)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削弱美国经济霸主地区。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4分)
(3)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到诸强制约。(2分,答出两点即可)
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国际地位大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4分,答出4点即可)
第二篇:山师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011.10.13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争执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D.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3.《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在评价某一历史问题时说:“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6.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创造了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8.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16.下列图片后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7.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8.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20.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曾说“俄国的困难就是英国的困难”,表示将尽全力援助苏联;但二战结束后,他又公开发表“铁幕”演说,鼓吹对苏联的冷战。这些说明他 A.出尔反尔,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一直仇视苏联 C.根据自身利益调整政策 D.唯美国马首是瞻 21.1971年,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1分)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7.(1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冲出现的频率。
材料二 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历史参考答案:
1-5ADDDA 6-10BDABB 11-15DDCBC 16-20AAABC 21-25ADCCD 26.(15分)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二人的观点:中国是专制政体、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第(2)问要了解史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可知亲身经历要比单纯的听说更有说服力。第(3)问在近代传播的原因应该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去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传播新思想的需要等。答案要点:(共15分)
(1)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2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2分)(2)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1分)
27.(18分)
(1)趋势:增长/快速增加。(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6分)
有益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2分)(2)历史信息:“民主”一词出现的频率在1945—1947年由增长到下降。(2分)
时代背景:增长: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分)
下降: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发动全面内战。(2分)
(3)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地广大众,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28.(17分)
(1)事件:美苏争霸(或两极格局)。(2分)
第三篇:山东师大附中2012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2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
一、1、答案D(犄角/畸形 都读“jī”、冲锋枪/冲击波 都读“chōng”、剥削/瘦削不堪 都读“xuē”、....藏头露尾/露天剧场 都读“lù”;;A.甲胄 / 压轴 都读“zhòu”、迫(pǎi)击炮/迫(pò)切性、......丧家/丧钟长鸣 都读“sāng”、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都读“shǔ”;B.骠(piào)骑/剽(piāo)窃、......倒胃口/倒大楣 都读“dǎo”、累赘/果实累累 都读“lãi”、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都读“dān”;C.劲.......旅/刚劲 都读“jìng”、干细胞/干休所 都读“gàn”、攒射/万头攒动 都读“cuán”、解(jiě)甲......归田/浑身解(xiâ)数).
2、答案B(A项“症结”应为“zhēng”;C项“一哄而散”应为“hòng”;D项“文绉绉”应为“zhōu”)...
3、答案C(A项“抉别”应为“诀别”;B项“胜不骄败不绥”应为“胜不骄败不馁”;D项“珠光宝器”应为“珠光宝气”)
4、答案D(A项“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B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C项全对;D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
5、答案B(“备受”,完全地、普遍地受到,侧重范围;“倍受”,加倍地、格外地受到,侧重程度。“继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传承”,更替继承、传递、接续,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位居”,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强调的是状态。“跃居”是跨过某个阶段,跃升到某个地位,强调的是动作。)
6、答案C(A项“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B项“目无全牛”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C项“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有时也指一言不发。D项“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句中和“目前”语义重复)
7、答案A(B项“污染程度日益发展”中“污染程度”和“发展”搭配不当;C项缺主语,去掉“由于”;D项“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杂糅。)
二、8、答案C(替:衰落)
9、答案 D(A项“乃”,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B项“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C项“以”,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目的。D项中的两个“为”,都是介词,替。)
10、答案D(①是皇上与翰林梁颢交流的内容。②是说赵安仁制订接待的仪式制度,不是应对才能)
11、答案B(赵安仁中进士与赵普等人的推许奖誉不存在因果关系)
12、答案B(与:名词,依赖的人)
13、答案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递进。C①介词,趁机;②介词,依靠。D①介词,根据;②介词,因。)
14、答案B
15、答案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文中“故”字说明徐铉已死,“弹劾”无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赵安仁生而聪慧,幼年时便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便能通晓经传大意,所以很早就因文艺被人称赞。赵普、沈伦、李昉、石熙载都推奖他。雍熙二年,考中进士,补授梓州榷盐院判官,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前往上任。恰逢国子监要刻《五经正义》板本,因赵安仁擅长楷书、隶书,于是奏请皇上留下书写它。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问及当朝的大臣官员,皇上称赞赵安仁的文行。不久梁颢去世,皇上就让赵安仁担任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随从皇帝驾幸澶州,适逢北边请求会盟,首先命安仁撰写答书,又独有他记得太祖时聘问书的格式。辽使韩杞到来,首命安仁接待陪伴,凡是接见等仪式规矩,大多由他裁定。在接待馆舍进行晚宴的时候,韩杞举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安仁说:“橙橘产于吴、楚,大宋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是他国所产无所不知,而今给事中吕祐之曾出使高丽,没听说有橙柚。”韩杞失于夸口,有愧色。韩杞接受了一套衣服的赏赐,又以衣服太长为由要脱去,并说要恢复他左衽的辽国装束。赵安仁说:“皇帝将要升殿接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穿着赏赐的衣服,你说可以吗?”韩杞这才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等到姚东之来,又让赵安仁接待陪伴。姚东之在谈话中,颇为自负他的兵强马胜。赵安仁说:“老子说:‘兵器是不祥的器具,圣人不得已才用它。’战胜了不去赞美它,赞美它的人,这是以杀人为乐啊,乐于杀人的人是不会得志于天下的。”姚东之从此不敢再说。王继中率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敌,姚东之屡次称赞他的才能。赵安仁说:“继忠早年侍奉藩王邸,听说他较为谨慎,不知道其他。”他对于应酬接待熟练机敏,能切中事情的关键,大多像这样。时论翕然,称赞他得体,皇上更加器重他,自此有意重用。赵安仁又收集和好以来的事宜,又采集收录古事,作了《戴斗怀柔录》三卷献给皇上。赵安仁生性质朴淳厚,宽恕谦退,与物无争,即使是家人仆使,也未曾见到他的喜怒。妹妹嫁给董氏,很早就成了寡妇,赵安仁把她接回家中供给抚养。他的外甥董灵运尚在幼年,赵安仁亲自训导,并替他娶妻完婚。幼小时和宋元舆同学,宋元舆门第贵盛,待赵安仁非常优厚。宋元舆早年就去世,家道凋落,赵安仁多次用金帛接济救助。尤其知晓典故,凡是近代典章人物,只要是有名气的,都能记得。喜欢教诲引导后进,成就他们的声名,为当世所推重。有集五十卷。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二):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事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这是人之常情。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三、16、(1)他对于应酬接待熟练机敏,能切中事情的关键(的事),大多像这样。(3分。状语后置、“机”“类”、句意各1分)
(2)妹妹嫁给董氏,很早就成了寡妇,(赵安仁)把她接回家中供给抚养。(4分。“适”、“归”、“给养”、句意各1分)
(3)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3分。“信”、“匿”、句意各1分。)
(4)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的常情。(3分。“毁”“胜”、句意各1分。)
17、(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18、(1)悟已往之不谏(2)渺沧海之一粟(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诲人不倦(5)海日生残夜(6)岱宗夫如何
四、4 19.①内容上:叙写作者认为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异国,却仍深深地眷恋着祖国故土的真挚情感;②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故土人民热爱生活、内心纯净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鼓舞着我。(2分。意思对即可)(2)我被私心杂念所包围,迫切希望得到指引来摆脱苦恼,净化心灵。(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培养了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②学到了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③感悟到“人要忠心”的教诲;④懂得了受苦可以净化心灵的道理。(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对祖国、家乡的眷恋挚爱;②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而纯净的人们的感激与赞美;③对做一个热爱生活、忠心耿耿、心灵纯净的人的渴望与追求。(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参见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第四篇:届高三第一次班会发言稿
2014届高三第一次班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高三了!
作为高三23班的一员,我们都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共同担负着建设这个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我们承载着含辛茹苦的父母的希望,社会的关注,老师的期望和自己的未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这个集体,为父母、为老师、为关心我们、为关注我们的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届高三第一次班会发言稿。我们要努力营造出一个环境宜人,学习气氛浓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让你们每一个人都享受学习,享受学习带给你们的收获,快乐,享受学习带给你们的聪明和智慧。
在高三的这个起始阶段,你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明年高校中的一个好苗子,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两年前你们满怀信心兴高采烈地走进砺儒,而一年后却带着遗憾垂头丧气地走出去,我更不愿意!
回顾过去,我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历程是无悔的;展望未来,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现在到了这个真正出成绩的关键时刻,机遇与挑战并存,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有丝毫的懈怠,我们不能让曾经的付出付之东流,而是要更加顽强地书写我们精彩的人生篇章。
高三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
高三对每一个学子来说,她是人生的重要旅程,我们注定要去攀越书山,跨越题海,这将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能吃苦,能忍耐的精神,还必须保持一种有信心,有志气,一定要有作为的状态。
高三是一种在信念支撑下的执着与顽强。
有人说: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xiexiebang.com)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回避挫折,但你可以东山再起,从头再来。高三是紧张的,也是让人向往的;高三艰苦的,但也一定是收获的,发言稿《届高三第一次班会发言稿》。无怨无悔的拼过一次,也许是人生最难得的财富。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高三意味着科学与高效。
高三不同于其它年级,繁重的学习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科学而高效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模仿一个成功者的全部,未必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但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认识别人的缺点,根据自身特点来规划自己的高三,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体现科学与高效,这才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策略。有人说:“人不怕自己腿瘸,就怕瘸了还不会用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们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学习之路,才能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我们都对建设集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大家是这个家庭的成员那我就是这个家庭的掌柜,我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必须瞄准这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统一的协调和安排下用充足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赢得胜利,从而实现自己心中那个埋藏已久的梦。
最后我以这个家庭掌柜的身份再提几点要求:
第一、学习扎实一些,生活俭朴一些,日常节约一些,把你钟爱的Mp3和手机先存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扎扎实实地完成第一轮复习,以坚实的基础构建知识的高楼大厦。
第二、调整心态,排除各种家庭、社会和外界因素带来的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们生活的环境避免不了要遇到这样那样的琐事,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处理好学习与生活。让一切因素都成为我们学习不竭的动力。
第三、用愉快的心情学习,用钻研的态度学习,用坚强的意志学习。
高三是艰苦的,但高三一定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也许开始的时候,你是凭着一股冲劲,雄心勃勃,希望无穷,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信心开始动摇,意志渐渐放松,不免对自己怀疑,对前途绝望,许多人因此不能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我希望我们能以坚强的意志学习,不论路途多么艰难崎岖,不论身体多么困乏疲惫,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
第四、正确处理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我们和老师打成一片,和谐而愉悦地合作才能更加高效地复习,避免走很多弯路,请大家记住:在学习中,老师永远不会过时。
总之,高三比拼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也是斗志与决心的比拼,我们要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以必胜的心态走过高三的每一天,用心中的理想指引前进的方向,只要这样,我们的高三就是充实的,我们的高考就是无悔的,我们的高三也一定是成功的,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2014年的高考中,高三23班一定会硕果累累,我们都会成为那一刻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13年7月31日晚笃行楼 《2014届高三第一次班会发言稿》
第五篇:18届高三阶段测试(四)
语文
2018.0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臵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臵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C.文章最后一段从是什么,怎么样等方面论证了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的观点。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金钱花 聂鑫森
古城湘潭雨湖边的这条巷子,叫什锦巷。巷子长而曲,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家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里的空坪谁也不会让它闲着,种树、植草、栽花,总有几个品类,让春光秋色怡目养心。
可简家的小院里,就栽一种花:金钱花。先长苗于土,再移栽于盆,一盆盆的金钱花搁在高低低的木架上。
金钱花属菊科,又名旋覆花、金榜及第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于农历六月伊始,黄色,大小如铜钱,飘袅淡雅的香气。一入秋,花则愈见金黄灿烂。
简家的当家人叫简亦清,在附近的平政小学教语文,高高瘦瘦,面目清癯,走路慢慢吞吞,见人一脸
一呆就是几十年。同事们都知道他腹笥丰盈,尤其在中国文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用笔名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如果去教初中、高中的语文举重若轻,但他从没想过调离这码事。
简亦清的妻子是街道小厂的工人,工资不高。独生子简而纯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商业学院的财会专业。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中文系?他说:“我将来想搞经贸,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简而纯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当会计师。
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他对简化字的推广觉得很滑稽,这把“六书”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搞乱了,是得不偿失。他嘴上当然不说,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简化字时,必写出相应的繁体字加以阐释,学生受益还感到有趣。
简家的日子,正如简亦清的名字:简单、清吉,但是,不露怯。巷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别人怎么送礼,简家也怎么送礼;电器、家具、衣服、饮食可以不讲究,但简家购买必需的书籍,却从不吝啬。
简亦清身体不怎么好,眼睛发涩(看书太多)、喉咙上火发痛(讲课太用力)、气阻痰多(元气不足)。他懒得上医院,只是用深秋采摘后晒干的金钱花泡水喝,据说很有疗效。
有人问他:“简老师,你栽金钱花,是自备良药治病吧?” “此其一。也可以为别人预防病和治病,此其二。”
问话的人笑了,是另一种意味的笑。现在医疗条件多好,谁得病会去吃这金钱花,主人是企望日进斗金吧?
简亦清执教杏坛育人多矣。学生中,当官的、从商的、搞科研、文教的,大有人在。他们现在成气候了,总会记起简亦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辈子的道路取决语文”,于是格外专注语文的学习,因而大有收益。师恩不可忘啊,便常会登门来看望简亦清,聆听教诲。学生告别时,简亦清总会送上一盆金钱花,和一张用毛笔写了字的花签纸。
正在走仕途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陈翥的《金钱花》诗:“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嫌多。”
“简老师,这诗是你的夫子自道,也是对我的警诫。谢谢。”
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皮日休的《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简老师、我懂得你的意思,赚了钱勿忘做公益慈善事业,我会牢记在心的。” ……
简家的金钱花,年年是满院子的清香,满院子的金黄。儿子简而纯成家了,有孩子了。
简亦清额上的皱纹,一年年的深,一年年的密。就在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六个月后安祥辞世。秋风飒飒,枫叶萧萧。
有一天,简而纯兴冲冲跑回家来,对妈妈说:“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七十大寿,为了彰显富贵气象,寿堂内外都要摆上金钱花。他说要买下我家的金钱花,每盆两千元,全都要了!妈,一笔大钱哩!”
“你爹生前没卖过一盆花,他走了也不能卖。老板要摆阔,可以去堆金累银,别糟践这花了!”
简而纯垂下头,喃喃地说:“老板会怎么看我?妈……” “我只记得你爹说过的话: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 “……”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7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较为细致地交代了简家小院所处的环境,为后文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营造出了民风浮朴、恬然悠静的氛围。
B以“金钱花”为题,不仅是因为简亦清喜欢种金钱花,还因为花的飘袅淡雅、清香满园也象征着简亦清高尚的品格。
C.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简家小院与其他人家的对比、简亦清与儿子的对比等等,鲜明地凸显了主人公形象。
D.小说写简亦清送给已毕业的学生写有碳带陈翥、皮日休《金钱花》诗的花签纸,用意是反映简亦清腹笥丰盈,博学多识。
5.小说中简亦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2017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2017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有删改)
“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76.5%。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却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而且,“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只有国考不再热,创业潮涌动,更多的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型社会才能指日可待。(选自《国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有删改)
材料三
“公考热”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数量比去年增加超三成。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
(来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国家公务员局某负责人说:“2008至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部有一定的增长,2014.2015年开始出现少量减少,但在编制范围內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而针对公务员是否存在“离职潮”一问,这位负责人解释称,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公务员队伍总量是基本稳定的,辞职的数量有所增长。2015年公务
1.2万人,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0.2%,这个比例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一定比例的公务员辞去公职是公务员队伍正常流动现象,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
(选自2017年(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开始实行。近10年来虽招录人数大大增加,但竞争比例居高不下,并在2017创下历史最高。
B.大学生报专公务员的意愿,中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不仅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C.实行国考制度选补充干部,方式公开透明,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方式,是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
D.全国公务总数虽然从2014年开始有所减少,辞职人数有所增长,但队伍的稳定程度还是正常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从国考制度建立、历年的招录情况、热门岗位录取比率等方面,整体上说明了国考热度不减的情形。
B.材料二虽然对国家实行国考制度加以肯定,但对国考热整体上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不利于人才配置和建设创新型社会。
C.“国考热”的出现,反映出很多知识精英寄望于分配和分享不去生产和创造,这引发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
D.材料四从政府层面认为,公务员辞职的数量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比例还属正常,队伍总体上仍然在编制范围内保持稳定。
E.材料
一、材料四多处使用较翔实的数据和图表说明了国考热和公务员辞职的状况,有利于读者客观,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
9.简要概括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对社会的有利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俊字祖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利得绢一匹。俊于后知之,乃曰:“得财关行,吾所不取。”访主还之。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数骑侍郎。累迁司空府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吴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人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俊曰:“史底穷人,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拜司马,其附椿者咸责焉。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人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
大统三年,东魏授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臵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得周备。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时人应以为荣。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该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B.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C.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D.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本意指移动、搬换、转变,后来指变动官职,“迁”“左迁”“擢”“除”等。一般都指升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代设庠序以化于邑,《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传说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一般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按经、史、子、集的方式编排的。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发品格高尚,不重财利。家人卖给别人东西,从中留下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设法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了他。
B.冠俊忠于职守。他主管建造永宁佛寺,对花费的财物清清楚楚,主管的官员都不敢欺瞒他,等到佛寺建成后,他得到了灵太后的赞赏。
C.寇俊治政有方,梁州民风野蛮,很多人做了盗贼,他担任制史后,下令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勉励农业,在几年之内,风俗全部革除。
D.冠俊不媚权贵。百姓史底和司徒杨椿争讼田地,一些官员说杨椿有理,但寇俊却把地判给了史底,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
13.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5分)(2)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5分)
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日午”“独吟”,描写池上亭的环境,营造出孤独寂寞的氛围。B.作者用饮酒来调节精神,表现出不甘沉沦、力求振拔的旷达情怀。C.作者深怀苦闷,只有听到别人弹奏出的清丽的琴声,才能让心情舒畅。D.作者无意于争权夺利,所以说“机已息”,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E.给几和杖作铭文,劝诫自己,隐隐透出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现实的不满。15.“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极为耐人寻味。请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煜的《處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和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2)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千金散尽还复来。
(3)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辽阔的平野、灿烂的星月等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相应的诗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片的雪花不断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不断地刮着,他在寒冷的街头已茕茕孑立了三个多小时,心....中蓄满着“家在何处”的凄伤。
②两年前,钢价不如白菜价,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2017年,终于否极泰来,利润大幅回升,迎来....了腾飞之年。
③近段时间,有关拾荒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留守儿童的报道连篇累牍,网友普遍对这位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
④陈国韬的手与枪高度契合,电光火石般出枪,一套完整的动作,竟然只有0.6秒,速度比眨眼还快,....
②
①
⑤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⑥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延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这个镇今年新建了10处卫生室,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卫生室的高标准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B.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今明两天山东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提醒民众在出行时做好健康防护。
C.以“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凝聚着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D.“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核心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切忌不要只顾追求经济,让文化成为营销的一种噱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明,刚才您家父来教室找你,你不在,他应该在校园里,你快去找找他吧。
B.这次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班主任安排我向同学们赐教,介绍一下学习的经验和方法。C.王老师,我们诚挚邀请您担任春芽文学社的顾问,如能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D.他在写作上造诣深厚,作文多次被老师选为范文,印给全级同学们阅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除了水之外,生活中的流体还有空气。
①
,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风雨雷实霜雪等复杂的气候。正是因为空气随处流动,使得全球大气循环带来的季风;而水的循坏则构成了洋流,为冰冷的两极送去了温暖。正是这些流体的存在,②
。而要保护好这个美好家园,③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好地球上的流体。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阅读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消遣性阅读。其目的是打发时间,调剂枯燥的学习生活,所以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重境界是网络式阅读。上网搜索相关材料效率高,因此能使人学问大增,学术有成。第三重境界是精神性阅读。兴趣所在,醉心阅读,陶冶性情。只有精神性阅读能使人变得有品位。
①消遣性阅读不完全是浪费时间。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论语》)②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③出淤泥而不来,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④做自己最喜欢的,做自己最擅长的。(李彦宏)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质量调研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2018.01 1.B【解析】A项,“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另外“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略有不同。C项,“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实现人生价值”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原文“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2.D 【解析】D项,文中没有正反对比论证。
3.B【解析】B项,“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内化而不是取代。4.D【解析】“用意是反映简亦清腹笥丰盈,博学多识”,应为反映简亦清对学生的教诲。
5.①性格沉静,生活俭朴(简单)。②潜心学问,不慕荣利。③懂得处世,热心于乡邻
④热爱教育,教学生为人之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
.①以省略号结尾,没有写儿子的回答,为故事留下悬念。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引发人们对名利的深思。(每点2分)7.A【解析】应为“最热岗位在2017创出新高”。8.A.C(对一处得3分,2处得5分)
【解析】A项“历年的招录情况”说法错误,只是就说明了10年招录情况。C项“引发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说法错误,原文是“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
9.(4分)【答案】辞职的原因: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废除了养老金“双轨制”。(2分)有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队伍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也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分配,有利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2分)10.C
11.A【解析】“左迁”指贬官。
12.D【解析】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说法错误,应为“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
13.(1)性情宽厚文雅,从小就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强,性情又廉洁宽恕,不把财利放在心上。(采分点:“雅”“识量”“廉恕”“以……为”各1分,句意1分)
(2)像这样的事情,只有积累善德的人才能达到。他何止在当今受到敬重,也将流传到万古之后。(关键词:“致”“见”“于”“重”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寇俊字祖俊,性情宽厚文雅,从小就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强,性情又廉洁宽恕,不把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卖东西给别人,但得利一匹绢。寇俊在后来知道了这事,就说:“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是我所不愿做的。”就寻找到买主,把绢归还给他。
大乘年间,贼人反叛,燕赵动荡不安,寇俊参与军事向东讨伐,因功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几次升任为司空府主簿。当时,灵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减少食禄官员奉禄的十分之一,来营造永宁佛寺,让寇俊主管这件事。花费财物上万,主管的官吏不能够欺骗隐瞒他。佛寺建成后,极为壮丽。灵太后赞许他,授予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老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俊说:“史底是贫苦百姓,杨公却要强行抢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来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俊坚守正道不屈服,委任他为司马,那些投靠杨椿的官员,都受到了谴责。永安二年,调出京城担任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俊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节教化他们。数年之后,风俗全部改变。
大统三年,东魏授予寇俊为洛州刺史,寇俊因此就谋划回到皇帝身边。五年,率领家人和亲属四百口人进入关中,拜为秘书监。当时军国刚刚建立,古代的典籍流散逸失,寇俊开始选臵令史,抄录收藏经典书籍,经史子集四部群书,这才稍稍得以周全完备。十七年,加散骑常侍,于是称病重,不再上朝觐见。
帝与他同席而坐,向他询问洛阳旧事。皇帝与他谈论,不知不觉多次向前移动双膝。到寇俊告辞要回去时,皇帝亲自握着他的手说:“您年岁与德望都很高,是我所钦佩崇尚的。求教之事,全寄希望于您的身上了。应该经常相见,来抚慰我对您的想念之情。”让他享用御车在皇帝的前面走。皇帝对周围的人说:“像这样的事情,只有积累善德的人才能达到。他何止在当今受到敬重,也将流传到万古之后。”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寇俊终年八十二岁。
14.A.C(答对一处得3分,两处得5分)
【解析】A项“孤独寂寞”说法错误,应为“恬静幽雅的氛围”;C项应是自己抚琴。
15.(1)“静看”和“闲想”两个动作,一实一虚,写出了诗人的恬淡闲雅。(2分)(2)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蜂鹤对自己的启迪。(2分)(3)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洁的属性,构成感性形象,耐人寻味。(2分)
16.(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天生我材必有用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7.B【解析】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长,言辞冗长。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应为“身临其境”。
18.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高标准化”后加“目标”;B项“山东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有歧义;D项“切忌不要”不合逻辑。
19.C【解析】A项“家父”是指自己的父亲;B项“赐教”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D项“造诣”指学术研究高深,用词程度过大。
20.①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②使得地球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
③就要珍惜水资源(每句2分)21.②网络式阅读不一定使人学问大增,学术有成。
③不是只有精神性阅读才能让人变得有品位。(答对一处得3分,两处得5分)
22.【立意提示】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第二句的意思是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第三句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环境黑暗,要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第四句中的“喜欢”与“擅长”二者是统一的,真喜欢的一定能做到擅长,做起来事半功倍。第五句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第六句意思是有的人虽然是有生命的,但是精神上,意志上等方面已丧失了,没有意志没有意义了如同人死了一样。但有些人已经不存在,已去世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意志却感染,影响我们。是指人虽死但精神还存在。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