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菊打官司 观后感
阅《乡土中国》《秋菊打官司》有感
在看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之后,惊人地发现两部作品的描述的相似性,都是对中国基层社会最真实的描绘。
乡土本色、两议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私人道德的维系、家族及家族男女有别的纪律维持、礼治秩序、社会无讼、无为而治、长老统治。打开《乡土中国》,似是叩响了乡村的门环。“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社会继替”等一个个内涵深厚的概念,在为我们撕开那些遮蔽着乡土的斑驳混杂的意识形态,呈现着乡土的本真。在透视乡土社会的真相上,《乡土中国》这样一部可以和鲁迅的《呐喊》《彷徨》相提并论的杰作,着实让我们获益匪浅。费孝通先生从乡村的诸多具体细节里提炼出“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意在帮助国人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而作为自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费孝通先生的描述与现实相差无几。
在《秋菊打官司》里,秋菊大着肚子上镇里、县里、市里“讨说法”,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我们感叹于秋菊的执着。然而事情的结果是村长被抓走刑拘15日,秋菊陷入极大的迷惘中,她不明白:她的坚持只是想让村长赔礼道歉,结果为何是把村长给抓了。秋菊的最初的简单的要求和事情发展的结果南辕北辙。这一矛盾显示地正是一种现代法律与乡土习俗文化的冲突:
在中国,社会秩序可以分为两套秩序,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农村里体现的更是明显。
在农村,最大权力者是村长,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维系人们的纽带,面子是人们追求的东西。而在官方秩序中,权利者是公安局、政府,法律评判行为,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们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利益,人们追求利益,这利益和面子则成了这两大秩序的核心。
看罢《乡土中国》和《秋菊打官司》这两部优秀作品,其实不难发现,二者描述视角不同,但所体现的含义是极为相似的。我们更可以发现:《乡土中国》里描述的乡土秩序、社会无讼等内容在《秋菊打官司》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作为60年前的言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亦是在六七十年代的背景下,然而它们在今天依然开启着我们的视界,令我们获得对乡土社会的深层颖悟。在党实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在细阅这两部作品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多做思考,为着我国基层社会的良好建设付出我们的努力。
第二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1
在1980年代的中国关中地区的某个农村,一个笑话引发了一场刑事案件,随后受害人的家属秋菊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引发了整个村落对于秋菊的“公愤”和“鄙视”,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是却彻底的输了人情,她被看作一个另类的人。
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巩俐饰演)带着家人一起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马上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于是开始第一次申张公义的上访,他来到了乡派出所的李干事,李干事在问明了情况后马上找到了村长,对双方的事情进行了调解处理,要求村长赔偿200元。秋菊去拿钱却遭到了村长的无理对待,村长从长辈角度让秋菊给自己道歉。秋菊愤怒开始第二次的奔波,他到了县里公安局,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和乡公安局一样,并同时让李干事转达,李干事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了,自己购置了礼品谎称是村长对于秋菊的赔礼道歉,结果被秋菊识破,秋菊不服开始了再一次的投诉,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接见了秋菊,并进行了处理,结果和前两次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办事人员疏忽,直接把给秋菊的处理结果寄发到了村长家里,秋菊怀疑并且不服。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领导告诉她要找律师开始打官司,直接对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秋菊却因为被告方是对自己有恩的市公安局领导而不愿意对簿公堂。律师和公安局长一起说服了她,案件审理的结果是败诉,维持了市公安局的判决。
秋菊仍然不服,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二审申请,二审法院经过调查认定公安局的处理决定是对于事实的定性不清,村长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轻微伤害,撤销公安局的处理决定并建议对村长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
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远,村里的人又计划全部去看秦腔。这个时候村长不计前嫌的出马了,顶风冒雪把秋菊送到了医院,秋菊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秋菊一家诚挚的邀请村长做客孩子的满月筵席。两家也希望以此消除不愉快,但是这个时候公安局的警车来了,带走了村长。秋菊惊愕了,她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她其实认为自己所要的不过是让村长给自己道歉而已,她一路追着警车,一路的迷惑。
秋菊的困扰在于告还是不告?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息诉的主流主张要求她不撕破脸皮不得罪村长不得罪政府“官差”不能不听丈夫大事华了的意见不能不顾自己付出的强大的成本不能不顾整个村子对她家的嘲笑。
另一方面秋菊本身对于公正的追求正符合了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律的精神。秋菊主张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立即会自动启动保护功能。公民要求惩处恶霸,那么法治的要求必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
秋菊赢了官司,秋菊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
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是西方的法治文明。这就是这个影片也许是无意但却深刻触及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冲突。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2
看完《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虽已很久,但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很大的感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为寻求心中的公道而不断上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这部电影并不复杂,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法律问题,引人深思。
首先,这部影片反映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并不成熟,农民们乃至一些下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懂法。
我们看到虽然秋菊有上诉的请求,说明她知道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她还是不懂法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要在自己的承包地建辣子楼,村长不同意,他们就认为是村长从中作梗,跑去跟村长争吵,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可以随意使用。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农村的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如果依照法律的程序,和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是可以确定由不同的单位或者个人来使用的。具体来讲,一个农民如果需要建房,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他就取得了这个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秋菊家并没有依法办理,他们认为是村长不批,其实村长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可同时,村长因为秋菊的丈夫骂了他一句就动手打人,这也是不正确的。
后来,李公安为化解双方矛盾,私自买了礼物代村长向秋菊赔礼,这虽然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合法的,调解是双方的事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处理纠纷的机关,应该要在充分考虑双方意见的情况下让双方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为减少麻烦而自己掏腰包解决;还有秋菊去县里告状,她听信他人的话花了30元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诉状,在当时的中国30元算是很大一笔钱,可秋菊就是因为不知道法律程序,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常识,而导致自己平白无故损失了一笔钱。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们脑海中虽然有了法律的萌芽,但是植根并不深,法治观念都十分薄弱。所以我们当代的农村法制建设需要加强,例如可以通过放映电影在农村进行法治的宣传,可以在定期的在农村开展一些关于法治的宣讲会,向广大农民群众宣扬法律知识,他们可以说是一群弱势群体,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也守法,同时,懂得正确地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为国家保护这弱势群体应尽的义务。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3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专题课的实践活动,我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这是一部90年代初的影片,画质并不算清晰,剧情也是围绕乡村人民的故事展开的,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观影兴趣,但是经过观看了近两小时的电影,细腻的品味导演用淳朴的语言、简洁的画面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顽强的农村妇女用法律之剑维护自身利益的艰难之路。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对秋菊这位农村妇女的敬佩之情,也有对法制观念的普及产生的迫切希望,当然还有对社会诚信问题的反思。
《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西北以为农村妇女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因为盖房子发生了争执,庆来被村长踢中下体并造成肋骨骨折。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对这个行为感到不满。之后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
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让我们措手不及。
影片的结尾似乎留给了观者一些茫然与遗憾,不过仔细思考却觉得这样的结局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公平公正性。秋菊打官司的过程是坎坷的,村长、公安、政府、法院,每一个对于一个普通的乡村妇女来说都显得那么高大,然而影片想要告诉我们正是每一个普通的公民,都有权利、有义务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给了每个人抵抗一切恶势力的力量,是法律的公正保证了“民告官”的胜利。
目光再次锁定到秋菊剧终那茫然的眼神,她的茫然是因为村长被拘留脱离了她的初衷,是她所意想不到的,还有要起诉市法院时她的不愿意,这几个重点的细节都表现了公民尤其是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的缺失,他们并未受过正规的教育,政府对法律的普及力度也甚是欠缺。秋菊有勇气用法律去保护自己在农村中已算不易,而对于具体法律知识的普及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这一过程离不开广大公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而现在,我们应该加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我们不能光顾着为发展农村经济而给多少多少的资金,也要注重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离我们的法制国家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虽说秋菊的时代离我们有点远了,这部片子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东西,同样对我们有启示意义。张艺谋导演确实是一个看到了我国社会发展不足和缺陷的优秀导演,让更多的人幡然醒悟。也深深的震撼了我自己。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大学生,我深深领悟到学法的重要性,法律是一把剑,是一把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公正之剑。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的卫民之剑。
我相信,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潮流下,中国的法制化仍然会沿着顺利的轨道继续前进!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4
昨晚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几乎和我年龄一样大。这也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以前在司法考试培训班上,行政法老师讲解行政复议程序时以秋菊的复议程序为例便于讲解,顺带还以陕西方言说了秋菊的经典台词,“我不是要钱,我就是图个说法”,当时班上同学都哄堂大笑。笑归笑,巩俐饰演的“秋菊”一角成功塑造了一个倔强不服输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部电影非常纪实,它以十分写实的视角,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乡镇、县城和城市的不同风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要比现在闭塞、落后的多,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还是人的观念认识、精神风貌上。
秋菊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长成的村妇,她文化程度不高,只念到初中毕业,但她秉承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并且她为人耿直、能干、有主见。因此,家里的很多决断由她做主。
在那样一个农村的熟人社会里,维持秩序更多是依靠宗族权威、社会舆论以及儒家文化推崇的情和理。因此,在秋菊丈夫被村长踢伤后,秋菊反复提到,“要个说法”,她认为自己丈夫不能平白无故被踢下身,村长的行为站不住理。但在村长看来,他踢人是因为秋菊丈夫首先中伤他生不出儿子引起的,而且,作为村里的权威,他不可能向村民低头服软,最多只是在物质上赔偿下。
于是,两个犟人碰到了一块。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这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但是,令人感到惊奇又温暖的是,他们没有像通常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这两户人家见了面一样的寒暄和嘘寒问暖,甚至可以做到该帮忙时一样的帮忙,帮忙之后还告诉对方,你要打官司就继续打,这和我帮你没关系。言外之意,就是一码归一码,帮你不是有其他意图。在胸襟上可谓非常开阔,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忠厚和实在。
在秋菊的观念里,其实她只是要个说法,类似于赔礼道歉的形式,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借助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她却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因此最后的结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影片最后以秋菊一个近镜头作为结尾,镜头中秋菊满脸的举足无措,简洁有力的刻画出了她的内心活动,也凸显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矛盾和尴尬。
法理和情理的矛盾并不鲜见,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当事人,二者在冲突时,在思想上可能都会些不知所措。在善良淳朴的秋菊心中,法律不是最重要的,物质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尊严和骨气。某种程度上,我理解和认同秋菊的观点,法律是武器,是有力的工具,但千万不要认为法律是万能的,“手里握着这一锤子就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是钉子”。其实,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碍于秋菊法律方面的认知水平,她虽然借助了法律这个工具,但她并不知道可能的结果,所以,最终她苦苦争取的结果变成了她并不想要的结果。
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它体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淳朴、向上、忠厚、老实,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是生命力本身,最能打动人心。
第三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一: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看完《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虽已很久,但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很大的感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为寻求心中的公道而不断上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这部电影并不复杂,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法律问题,引人深思。
首先,这部影片反映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并不成熟,农民们乃至一些下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懂法。
我们看到虽然秋菊有上诉的请求,说明她知道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她还是不懂法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要在自己的承包地建辣子楼,村长不同意,他们就认为是村长从中作梗,跑去跟村长争吵,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可以随意使用。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农村的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如果依照法律的程序,和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是可以确定由不同的单位或者个人来使用的。具体来讲,一个农民如果需要建房,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他就取得了这个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秋菊家并没有依法办理,他们认为是村长不批,其实村长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可同时,村长因为秋菊的丈夫骂了他一句就动手打人,这也是不正确的。
后来,李公安为化解双方矛盾,私自买了礼物代村长向秋菊赔礼,这虽然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合法的,调解是双方的事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处理纠纷的机关,应该要在充分考虑双方意见的情况下让双方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为减少麻烦而自己掏腰包解决;还有秋菊去县里告状,她听信他人的话花了30元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诉状,在当时的中国30元算是很大一笔钱,可秋菊就是因为不知道法律程序,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常识,而导致自己平白无故损失了一笔钱。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们脑海中虽然有了法律的萌芽,但是植根并不深,法治观念都十分薄弱。所以我们当代的农村法制建设需要加强,例如可以通过放映电影在农村进行法治的宣传,可以在定期的在农村开展一些关于法治的宣讲会,向广大农民群众宣扬法律知识,他们可以说是一群弱势群体,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也守法,同时,懂得正确地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为国家保护这弱势群体应尽的义务。
其次,我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法律在中国农村的失败,因为法律并没有解决秋菊的问题,也没有满足秋菊的意愿,它留给秋菊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是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在剧中村长算得上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不批准秋菊家建辣子楼,是因为国家有规章制度在上面,他没有办法,可是秋菊丈夫恶语中伤他,使得他气不过踢了秋菊丈夫一脚,在中国的农村中,这是很常见的,可是他没有踢好地方,又遇上了倔强认死理的秋菊,他让秋菊捡钱代认错固然有些蛮横,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也确实是村长受了委屈,毕竟自己是为国家办事,受了阻力还要道歉,这对于好面子的农村人而且可以说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村长来说,他的心情肯定不好受。后来秋菊不退反进,层层上告,让村长在县里市里都丢了面子,可是后来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秋菊性命攸关之际他挺身而出,在寒冷的夜里为秋菊找人送她就医,可以说,村长在这紧要关头充分的体现他作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大公无私、竭诚为民的优秀品质。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却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了。这一切看来是多么的讽刺,此时的秋菊已经完全没有要讨说法的想法,在她已经差不多要忘记这场纠纷时法律给的结果却来了。
秋菊此时的心愿已了,她想要的说法虽然村长没有给,但是村长却给了一份更大的人情,村长救了她和她孩子,她已经满足了,对村长她心中只有感激;而法律,法律自然没有错,凡是有法可依的,就因该依法行使,不容许有人情世故掺杂,可是在农村,这个人情世故占大部分的地方,法律的冰与人性的暖,法律的硬性与人性的弹性就有着尖锐的矛盾,如果依法行使,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法律是利用强制手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的,而此时法律不但不能解决纠纷,反而还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像秋菊家与村长家的将来肯定很难交好,而且,这次秋菊可以说是彻底得罪村长了,他们家在村里的日子肯定也不能像以前那么好过。因此,依法行事,罔顾人情,会给人们带来另外一些更严重的问题;而同时,考虑人情,罔顾法律,这样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就失去了让人遵守的基础,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这会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困恼。
这是法律与人性的矛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农村,有着自己的一套秩序规则,这是经过五千年锤炼出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它更贴近人性,能更灵活的解决问题。而法律的现代化则过分强调了与国际接轨,在运作中压制了民间法以及除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在这个事件中,法律的介入除了指引、强制、评价、保护外并没有给这个村子带来和谐与温暖,秋菊一家势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遭到村民们的冷眼。人们看到了法律的力量,但是可能没有人再敢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因为法律带来的副作用不是每一个人都承受的住的。
总之,从《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在我国的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并不成熟,需要国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广大农村进行法治建设任重道远,现在的法律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国家的法律还需进一步改善。
篇二: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第一次看完《秋菊打官司》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感触,看这部电影的最初动机也相当单纯。之前刚连续看完张艺谋的《活着》,《我的父亲母亲》,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就有一口气看完张艺谋所有电影的欲望。结果等真正看到《秋菊打官司》时却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整部电影的叙事语言基本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陕西方言,更巧合的是这部电影拍摄地点是在我的家乡宝鸡,于是看电影过程中一直在琢磨电影中的话语技巧,以至于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对于其中的故事架构不甚了了。后面又看了一次,终于感觉有些收获。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问:就这样完了?秋菊是中国西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庆来跟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下体,为了替丈夫讨会公道,秋菊毅然拖着怀孕之躯,颠着大肚子开始四处告状,在先后找了乡县市各级公安局后,各级裁决都判村长给予秋菊医疗赔偿,村长非常固执,虽然答应了赔钱但拒不道歉,但是他遇到了比他更加固执的秋菊,就在秋菊一再告状时,影片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在除夕夜,秋菊难产,村长不计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秋菊以为她与村长之间的官司就此了结。所有观众也以为故事就此了结时,不料市中级法院此时判决下来,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而那天刚好是秋菊孩子满月的日子。影片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不知所措的秋菊以及回不过神的观众若有所思。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想:秋菊到底为什么打这场官司?当秋菊挺着大肚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四处告状时,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也是我最初的困惑,第一遍看完影片后很想知道张导到底想说些什么。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误解,秋菊打这场官司劳心费神无非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因为爱面子所以她近乎执着地非要向村长讨一个公道,回过头我们看影片,当法院判决下来村长答应赔钱但拒不道歉时,很多都想,就这样算了吧,丈夫都卧病在床,况且秋菊自己的也有孕在身,钱也拿到手了再这样告下去就执迷不悟了,但是秋菊不愿意,她就是要村长道歉。看到这也许大家会简单地认为影片只是想说:人活一口气。如果真这么想就流于肤浅了,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导演拍这部戏的良苦用心。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了。在中国,历来都有民不告官的传统,民告官往往以为着挑战权威,挑战一种久已有之的潜规则,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就难能可贵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然而经济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硬件上发展了,软件就要做出相应的配合,然而再看中国普通大众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普遍淡薄,于是当许多纠纷出现时,再沿用老传统去解决就有些跟不上节奏。可以说秋菊打官司是对观众进行的一场法律宣讲会,影片一再强调的秋菊运用法律武器跟村长较劲实际也是在强调法制的重要性。
其实秋菊在打官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她打官司也是在蒙昧与觉醒的人文环境下无意识的一种个人行为,她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从情理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
影片基本上采用了纪实性的拍摄手法,除了为数不多的专业演员之外其余演员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影片中的农民就是现实中的农民,警察也是现实中的警察,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人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都不能称之为表演了,因为本身他们只是在电影中做会自己,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到了电影中还是什么样子。不得不承认,由此带给观众的感官冲击,比张导之后拍的《十面埋伏》《满城尽戴黄金甲》要实在的多,因为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看“演”出来的电影,猛然接触这种现实色彩很浓厚的电影时,生动逼真的效果会让他们感觉《秋菊打官司》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真真正正存在的事。从这点上看整部片子的风格跟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将纪实风格发挥的更为彻底,在《一个都不能少》上面看不到一个专业演员,所有的小演员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很可能他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都不知道这是在拍电影,如果你细心你会看到影片中最小的那个小女孩,老师提问总会举手,在她那个年龄段,其实她自己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只是看着别人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仔细想想那个年龄段的小孩子不都是这样吗?这就是影片的魅力,从每一个细节处都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尤其影片中小老师和一大帮孩子一起算搬多少砖头可以赚够老师去城里的钱那一幕,让人看到心里有莫名的感动。秋菊打官司中,当看到秋菊挺着大肚子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街头,身后是小贩,身前是穿梭而过的三轮车,小轿车,你会觉得一切都再也熟悉不过了,90年代初的中国不就是这幅画面?
秋菊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妇女中的异类,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国的农村妇女大都是一幅任劳任怨的形象,可以秋菊成功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她非常固执要强,以至于在她软弱的丈夫面前反而她更像一家之主。在中国农村一般都是男人当家做主。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导致很多时候她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然而秋菊不一样,套用一句时髦的话,秋菊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巩俐在该片中的表演相当精彩举手投足彻底融进了生活本身,在表演分寸的把握上完全切合了影片纪实性的总体风格。当你看到她挺着大肚子说着陕西方言时,俨然一个典型的西北农村妇女的形象。最初接触巩俐是在《红高粱》中,然而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在《活着》中的精彩表演,演的相当内敛,但很传神,演技真的没的说。
我个人认为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几乎个个精品。《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以及集大成的《活着》无论从影片内容形式上看都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其实对比看,和《秋菊打官司》最为相像的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在叙事手法上二者都采用了典型的纪实风格,大部分演员都是本色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在《秋菊打官司》中,影片通过秋菊持之以恒的告状之路给观众上了堂法制教育课,影片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而《一个都不能少》则通过中国农村的一个小学生失学打工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环境的思考。少年强则国强,而在中国一些偏远山区,由于经济限制,很多孩子都没办法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同时很多家长也简单粗暴的认为读书没什么用,于是导致很多失学儿童过早进入社会,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农村教师进城寻找失学儿童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同样也有很高的普世价值。同样《活着》也是通过对文革的思考,将那个苦痛的年代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对于生活的思索,活着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很坚定的信念。毋庸置疑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都跟《秋菊打官司》一样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然而和很遗憾,等张艺谋开始拍他所谓的大片时,这种关怀已经基本消失,从《英雄》开始到《满城尽戴黄金甲》几乎所有影片都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叙事能力,观众看了之后除了感官刺激之外似乎别无所获,故事情节也开始变的支离破碎,或许张导已经开始追求前卫以及所谓的后现代,看不懂是应该的,看得懂是超常的。扯远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言归正传,《秋菊打官司》总体来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下面隐藏的却是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大量群众演员的出演,纪实性的拍摄风格,使得影片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值得大家一看。
篇三: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是由我国着名导演张艺谋于1992年拍摄。此部电影拍摄手法算是简单朴素,故事也是稍有波澜,但是这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 我们深思。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作为初学法律的一名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某些情节,也不能很好分析影片的意义,我只能就我所知,发出些浅薄的感想。秋菊是西北农村的妇女,是将村长等村干部视为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秋菊能够反抗,我想她是勇敢的,当时中国应当是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时期,这样影片的出现所引起的轰动,我便可理解,而更细致的看,秋菊状告村长不是因为村长踢了她的丈夫,而是踢中她丈夫的要害,说明有关权利的问题上,秋菊并不了解,这便提醒我们这些学习法律的人为全面实现、真正实现法治社会而努力。
第四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导的一部电影,当时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宣传《行政诉讼法》的出台,也借这部片子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秋菊的男人和村长吵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的话,因为村长只有四个丫头,没儿子,村长大怒,踢了秋菊男人“要命的地方”。秋菊要村长认错,村长不肯,她就一级一级上告,讨她的“说法”。后来秋菊难产,村长领了人冒了大风雪,走了几十里山路把秋香抬到县医院,救了秋菊母子的命。没想到,正当秋菊感激不尽,等着村长来吃儿子的满月酒的时候,上级查出了秋菊男人被村长打的伤处,派了一部警车把村长带走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除以15天行政拘留的处罚。
对于这部影片,我个人有以下几种感触。
一、我国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用合适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影片当中的村子里,秋菊似乎是唯一一个想到以法律来讨要“说法”的人!但是虽然知道上访,我们也应当看到,秋菊的内心里其实并不知道上访及诉讼到底都是些什么概念,我们在最后村长被抓走时秋菊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把村长抓到“黑屋”里关几天并不是秋菊想要的结果,她要的不过是村长的一句道歉而已,可见,她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其他村民们就更加不消说了,压根就不愿意运用法律维权,他们甚至认为打官司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秋菊的男人就说秋菊“也不怕人家笑话!”。
二、利用法律维权的成本问题是当今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影片中我们知道,秋菊为了讨到她的“说法”,几乎把家里赖以生活的辣子都卖光了,我不禁要问:这么一个小小的说法怎么那么值钱?而在我们当下这个时期,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维权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并且,在当前辩护制度不断发展的时期,只要有资本有金钱,富人与穷人的对立中,富人就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某些见钱眼开的无良律师自是有本事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更加常见的例子就是劳动关系中的这种矛盾了,劳动者似乎总是遇到额外加班而没有合理的加班费的情况,那些老板们根本不怕员工们的投诉,因为几个钱就可以摆平。而且,试想,劳动者的薪水本来低的可怜,顾得上自己的生活尚且困难,他有可能去花大笔的费用打一场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官司吗?于是,企业老总们更加心安理得地剥削着工人的劳动,试问在种情况下,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实现?所以说,要想让民众切实地以法律维权,就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法律维权的成本。
三、在我国推进法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而是要把我国的现实的法律制度与我们的传统价值、风俗习惯相协调。苏力说:“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权威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法治的思想,总是趋向于扮演“大写的真理”,主张普适的公民权利,为的是让秋菊们相信,在“理性化”的法律面前,非但有平等的身份,而且有公正的说法。但是秋菊的问题被很好的解决了吗?没有,秋菊与村长的关系本来已经和解了,后来政府的介入反而让她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个结果显然不是她所能接受的,更加不是她想要的。可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具有普适法治理念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太适用,他们还在依靠传统的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及习惯法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他们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适应法律,法律也需要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完善自身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社会。
第五篇:《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大家知道,这是十几年前,著名导演张艺谋、著名影星巩 俐,他们合作完成的一部电影作品。当时一问世,就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的、高度的评价,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在社会意 义上,也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就从后面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十几年前 能够问世,它起来了一个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这样一个很大的作用,这 种唤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它唤醒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普通公民,认识到通过 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这种唤醒,通过这个影片告诫我们的 干部,不管是农村的干部,还是城市的干部,不管是基层的干部,还是上级机关的,政 府机关的干部,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认识,就是说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当 依法为民、依法行政,而不能违反法律、违背法律,更不能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其他 合法权益。这是一部关于现实农村生活的影片,围绕农妇秋菊想要讨一个说法而展开。秋 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 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 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影片着重刻画了她 不断的奔波的过程,对农村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以及伦理进行了真实的表现,简单 直接的表达了人对自我权益的觉醒。影片拍摄手法朴实,并有一些偷拍的实际生活 场景,给予影片无比强烈的真实感,并且把秋菊坚强、朴实的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巩俐在张艺谋这部纪实风格的作品中,将秋菊这位性格执拗的农妇演绎得十分到 位。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农村女性的自尊、自强、自信以及法制 观念的觉醒。电影用光自然真实,很有生活气息,片子里有些镜头是偷拍。非职业演员的朴 实为片子增色不少。另外片子里秋菊的大红色衣服与她家院子里红色的大片辣子的 颜色隐隐映照着,绿色的头巾,很有冲击力。片子里有不少暗喻。比如说片子一开 始的音乐,那首关中西部小调在每次秋菊踏上去告状的征程时都会响起。在秋菊去 市公安局告状回来却得到了维持原判的判决书之后,秋菊低着头往家走,这时音乐 又起,便隐隐约约暗示了秋菊肯定不会服输,肯定还会再告下去。再比如那弯弯曲 曲的小山路,也暗喻了她讨个说法的艰辛。当秋菊与妹子坐在城市熙熙攘攘的街头,望着过往光鲜的人们,她的眼神里更多的透
出了新鲜而不是羡慕。她本来就不属于 这个光鲜的世界,这里有太多她搞不明白的东西,人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走在高层 建筑之间的秋菊和妹子。她们一身不伦不类的打扮让人看了很可笑,也很可怜。可 秋菊并不在乎,她来到这个城市间,只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 里,只属于那个乡村,只有在那里她能觉得自己很重要,她对这种日子并不期望,无欲则无求,那是一个完全不关乎她的世界。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给自己找 个说法,找到了,她就回去,决不留恋。初到市里她就被人骗了,人力车夫要她 30 块车钱。就算搁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也没这么贵的吧。她一直在说“我倒不在 乎钱。”,这点我觉得似乎有点假,庄稼人哪有不在乎钱的呢。后来妹子又看到那 个人力车夫,便不顾一切的去追,想要回那被骗了的钱,表现了些朴实。总的来说,张艺谋想在这个片子里表现秋菊的执着和勇敢,不向权威低头。表现在她曾公安局 的同志说“我上过中学。”,这就算农村妇女比较高的学历了,因此才有“讨个说
1
法”的觉醒。而同样也在侧面表现了些农村人对于法律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农村人 不懂法的愚昧。片子里那个代人写状子的老汉,算是最懂的人,因此才在邮电局门 口写状子,自称“告死状的写过六个,四个判了死刑,两个判了无期。”。可我们 听到公安念他写的状子时还是忍俊不禁,“村长打人,犯了故意杀人罪”,这样的 在县里,就算是个最懂法的明白人了。法律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但片子似乎没有大冲突,这个片子平平淡淡,没怎么有大的起伏。这也与导演 想表达的主题有关吧。毕竟不是好莱坞的头脑简单的大片。线性叙事的线索。简简 单单。主要矛盾也就是秋菊要讨个说法的屡战屡败和村长蛮横。次要矛盾也就是秋 菊不停地上告和家人的渐渐不支持,村里人的蔑视。就连受害人秋菊的丈夫也打了 退堂鼓。而秋菊还在坚持着。不断坚持着。可需要注意的是,秋菊的坚持仅仅是要 求村长给赔个礼道个歉,而事情的结局是村长被警车带走,拘留 15 天。事情到这 似乎就是个“说法”了,但秋菊的最初的简单的要求成了这个样子,却不是她的初 衷了。再回到秋菊生孩子时,村长不计前嫌把难产的秋菊送到医院,秋菊感激不 已。想这个事就这么算了,却在孩子满月酒时,秋菊一家翘首盼望村长来喝满月酒 的时候,得知村长被拘留的消息。一直贯穿影片的主要矛盾就这样被另一种矛盾代替: 秋菊的感恩和村长被自己 告倒的事实,一直盼望发生的事情却在变化之后发生了。影片的最后,
望着远方的 滚滚风尘,给了秋菊一个特写,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失落。出了事故,然后被打,接着各方的朋友都讲要我们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其实 不是我们不知道法律是正义的化身,问题是这个正义虽然有它的权威性,但是在现实面 前也有太多的无奈。但是,对于秋菊,我从来都是心里敬仰,而实际上不会去跟她一样 做的。其实,秋菊讨到了一个说法又怎么样呢?为了这个说法,她亏掉了家里所有的积 蓄,她卖掉了家里所有的农产品,剧情里,我们被秋菊的执着感动着,我们被她的正义 精神鼓舞着,为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加油、呐喊。但是,走出剧情,他们一家人也还是要 生活的,没有了用来贴补家用的农产品可以变卖,他们一家的生活只会更苦、更心酸。就连刚出生的小孩子也要被迫接受比别人家更差的生活这个事实。也许,站在受害人、申诉人的角度想想,在支离破碎的生活和一时的受委屈面前你会做出什么选择?这迟来 的法律在这里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甚至有些让人懊恼。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想:秋菊到底为什么打这场官司?当秋菊挺着大肚子一而再 再而三地四处告状时,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也是我最初的困惑,第一遍看完影片后很想 知道张导到底想说些什么。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误解,秋菊打这场官司劳心费神无非 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因为爱面子所以她近乎执著地非要向村长讨一个公道,回过头我 们看影片,当法院判决下来村长答应赔钱但拒不道歉时,很多都想,就这样算了吧,丈 夫都卧病在床,况且秋菊自己的也有孕在身,钱也拿到手了再这样告下去就执迷不悟了,但是秋菊不愿意,她就是要村长道歉。看到这也许大家会简单地认为影片只是想说:人 活一口气。如果真这么想就流于肤浅了,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导演拍这部戏的良苦用心。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真的难能可贵了。
2
其实秋菊在打官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她打官司 也是在蒙昧与觉醒的人文环境下无意识的一种个人行为,她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 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 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 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 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从情理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 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